【国金电车-周观点】预期反转演绎渐尾声,超额收益方向在基本面兑现力度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国金电车-周观点】预期反转演绎渐尾声,超额收益方向在基本面兑现力度》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周行业重要变化: 1、价格:钴本周价格下降,其他环节价格较为稳定。2、终端:乘用车市快速提升,预计6月整体乘用车销量180万辆,新能源车50万辆。理想L9上市受热捧,深蓝SL03开启预售。 本周核心周观点: 新能源车景气度加速,预计6月批售50万辆以上,22Q2 120万辆,同/环比+95%/ +1%。6月13-19日电车上险11.3万辆,同/环比 +144.7%/ +7.2%,较5月同期+72.5%,超越今年所有周度数据,逼近去年12月巅峰水平。考虑到6月可能存在存量需求积压,如果7月继续超预期,我们将上调国内全年电车销量。 造车新势力6月成绩单靓丽,新车型助推下销量有望再上台阶。1) 8家新势力6月合计销量超10w,同/环比达 +115%/ +26%;2) 本月6家过万,埃安2.4w、小鹏1.5w、哪吒1.3w、理想1.3w、蔚来1.3w、零跑1.1w;3) 问界M5首破7k,本月M7上市,年内M5纯电上市,增势强劲。22H2各家新车推出速度加快,后续增长加速。 Q3汽零板块新动能将过渡到新车型供给拉动,预计22H2新上市的爆款电车数量超过全年2/3。6月开始新车频发,新势力蔚来ES7、理想L9、哪吒S等,后续还有,华为问界M7,小鹏G9。其中,理想L9凭借超越同级的产品定义精准抓取目标用户,更是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智能豪华领域大幅提升。 围绕Q3财报、23年估值切换角度进行中期布局。前期我们提出5、6月电车出现右侧,Q3传统车出现右侧。在政策刺激落地以及欧洲底部确立后,传统车拐点确立的预期提前演绎。当前时点,我们认为预期反转的演绎已经很充分,后续关注基本面兑现度。建议围绕中报、三季报以及23年估值切换角度布局。从Q3财报超预期角度,建议关注特斯拉、比亚迪与强势造车新势力及其产业链;从23年估值切换角度,建议关注隔膜、电池、涂覆材料、特斯拉供应链等盈利稳定、走量逻辑清晰的标的,建议国产化率大幅提升的环节。 本周重要行业事件: 1、杉杉股份点评;2、德方纳米点评;3、天赐材料点评;4、道氏技术点评;5、6月新势力销量点评;6、欧洲销量点评。 子行业推荐组合:详见后页正文。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产业链价格竞争激烈加剧。政策变动风险。 一、产业链主要产品价格跟踪 1.1 电池产业链价格 1)MB钴价格:7月1日,MB标准级钴报价32.25美元/磅,较上周下降4.73%。MB合金级钴报价32.25美元/磅,较上周下降5.08%。 2)锂盐周价格:7月1日,氢氧化锂报价47.40万元/吨,与上周持平;碳酸锂报价47.75万元/吨,与上周持平。 3)正极材料本周价格:7 月 1 日,三元正极NCM523/NCM622/NCM811 均价分别为 32.75/33.50/38.50 万元/吨,价格均与上周持平 4)负极材料本周价格:7月1日,人造石墨负极(中端)4.8-5.8万元/吨;人造石墨负极(高端)6.5-7.8万元/吨。天然石墨负极(中端)4.9-5.3万元/吨;天然石墨负极(高端)5.5-6.7万元/吨。 5)电解液六氟本周价格:7月1日,六氟磷酸锂(国产)价格26.50万元/吨,价格与上周持平。电池级EMC价格1.45万元/吨;DMC价格0.78万元/吨;EC价格0.75万元/吨;PC价格1.13万元/吨;DEC价格1.35万元/吨。三元电池电解液(常规动力型)8.0-10.0万元/吨;LFP电池电解液报价6.0-8.0万元/吨。 6)湿法涂覆价格:7月1日,国产中端16μm干法基膜价格0.8-0.9元/平米,价格较上周下降10.53%;国产中端9μm湿法基膜1.35-1.6元/平米,价格与上周持平;国产中端湿法涂覆膜9+3μm价格为1.85-2.5元/平米,价格与上周持平。 、 7) 本周磷酸铁锂电芯价格平稳: 7月1日,方形动力电池中,磷酸铁锂电芯报价为0.76-0.84元/wh,价格与上周持平;三元电芯报价为0.83-0.92元/wh,价格与上周持平。 二、终端:销量、新车型及行业热点 2.1 终端追踪 2.1.1 终端销量 6月市场景气度加速,乘用车销量持续拉升。6月20-26日,乘用车零售48.7万辆,同/环比+33%/+17%,较上月同期增长28%;乘用车批发56.1万辆,同/环比+50%/+30%,较上月同期增长12%。6月1-26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42.2万辆,同/环比+27%/+37%,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50.4万辆,同/环比去年+40%/+34%。 6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183.0万辆,同比增长15.5%。6月多数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已实现全面复工复产,叠加购置税减半政策和地方性车市激励政策,据6月零售目标调研显示,占总体市场约八成左右的厂商同比增长达到两位数。 新能源车方面,预计6月批售52万辆以上,2Q22 122万辆。6月20-26日电车上险12.6万辆,同/环比 +123.6%/ +10.7%,较5月同期+64.3%,超越今年所有周度数据及去年12月巅峰水平。6月1-26日,电车累计上险39.6万辆,预计6月全月上险电车48万辆,批售52万辆以上。 2.1.2 终端车型涨价追踪 继 3 月头部以及大部分厂商调整终端售价,4 月提价的有:理想 one 上涨 1w;大众 ID 系列上涨 5.4k (覆盖补贴);长安奔奔 E-star 国民版(低价版) 停售。 5月(即将)提价的:极氪001低价版(双电机&单电机WE版)取消5千元抵1万元膨胀金,高价版(双电机YOU)上涨1.8万元,同时取消5千元抵0.75万元膨胀金权益;蔚来汽车全系涨1万元;华为AITO四驱版,涨价1万元;小鹏进行权益和配置调整,在P5/ P7上将自动驾驶作为标配;上汽一汽大众ID系列ID.4涨价5千元,ID.3 & ID.6涨价3千元。 2.2 新车资讯 2.2.1 阿维塔首款情感智能电动轿跑SUV阿维塔11将于8月8日上市 自阿维塔11首次亮相重庆车展后,近日阿维塔首次官宣旗舰中型轿跑SUV将于8月8日正式上市。新车尺寸为4880/1970/1601mm,轴距2975mm。 外观方面,新车整体造型充满未来感。车身采用圆润流畅的设计风格,前脸采用封闭式格栅凸显现代感,侧身方面搭载隐藏式门把手并采用高腰线的设计风格,样貌简洁运动。 动力方面,新车为CNH平台首款车型并被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和华为三巨头赋能。新车最大功率高达425kW,峰值扭矩650Nm,零百加速时间短至3.98s;同时在750V高压平台的加持下,阿维塔最高充电功率达到了240kW。最后在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支撑下,纯电续航里程将会推出555km和650km两个版本。 智能化方面,华为深度参与新车智能全栈式解决方案,与品牌共创了AVATRANS智能领航系统。其中包括数量高达34件的传感器,3颗半固态激光雷达,6颗毫米波雷达,13颗高清摄像头12颗超声波雷达。系统算力高达400Tops位于行业领先水平。 2.2.2 “六边形战士” 问界M7将在7月4日华为夏季发布会正式上市 问界官方宣布新车M7将与华为新品发布会7月4日同步发布,新车尺寸为5020/1945/1775mm,轴距2820mm,定位中大型SUV,目前采用2+2+2的6座布局。 外观方面,头灯与细长中网组成贯穿式车头,并搭载超大尺寸进气格栅;侧面新车腰线饱满圆润,给人浑厚视觉效果,同时采用隐藏式门把手;同色轮眉及20英寸轮胎的搭配让新车充满力量感,造型精致,豪华。内饰方面,从目前透露图片来看,车内空间极大,整体采用简洁时尚的设计语言并以家庭商务为主题,可以轻松切换商务与家庭两种购车需求。 动力方面,新车延续使用HUAWEI DriveONE增程电驱平台并提供增程和纯电两个版本。增程式包括1.5T小康动力公司提供的汽油发动机,最大静功率90kW,宁德时代提供的40.06kWh大容量三元锂电池,前后永磁电机最大功率为130kW,200kW,WLTC纯电续航135km,百公里油耗7.45L;纯电动力性能尚未揭晓,但预计均可实现外冲功能。 智能方面,延续品牌优势搭载华为HarmonyOS系统将华为用户的交互体验形成完美闭环。同时搭载HUWAWE ISOUND音响系统(扬声器数量高至19个)、语音交互系统,可以实现驾乘智能化需求直达的丝滑体验。 三、本周行业重要事件与点评 3.1杉杉股份点评:加码硅负极产能,核心竞争力强化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拟在宁波市投建4万吨硅基负极项目,其中一期1万吨,预计22年底开工,建设周期预计12个月,总投资额约50亿,其中固定投资约37.5亿。 点评: 快充&硅负极助力公司竞争优势强化。公司快充类产品领先,显著受益快充趋势(如依靠快充负极重新打入C并快速放量)。同时公司为行业内一线硅负极厂商,产品指标优异可对标行业龙头,此项目产能投建后有望显著提升公司竞争优势。石墨化产能持续落地,成本优势亦强化。公司22Q2内蒙5.2万吨已逐步释放,自供率约50%,四川项目10万吨石墨化预计8月投产,石墨化自供率有望边际逐步提升,成本优势进一步巩固。 3.2德方纳米: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天齐锂业香港首次公开发行点评 事件: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不超过16,000万美元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认购天齐锂业在联交所的首次公开发行股份。 点评: 公司:1)公司入股天齐完成锂资源向上一体化布局,强化公司竞争优势。2)公司目前液相法相较固相法成本有较大优势核心在于1.液相法元素配置精准无需配置过量锂源、2.硝酸自热能耗降低。3)公司11万吨锰铁锂&5000吨补锂剂投产在即,预计将加强公司竞争能力使公司在2-3年内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与市场空间。行业:1)根据产业链反馈,铁锂正极价格已连续在6月第二周、第三周上涨2000-3000元,6月合计涨幅已达5000元/吨以上,铁锂厂完成对电池厂顺价,打消市场对今年铁锂价格战扩大疑虑。核心在于今年磷酸铁锂供需不仅取决于铁锂本身更取决于上游碳酸锂供需关系。2)价格成本差扩大,盈利能力修复。通过顺价的完成,铁锂行业各个企业单吨制造盈利已回升至合理水平,目前行业根据工艺及一体化程度不同各家企业单吨原材料价差在7900-24664元/吨,已回升至今年3月份水平。 3.3天赐材料:依托化工体系搭建新材料平台,成长性不断打开 事件:公司发布新型正负极粘结剂(替代PVDF、CMC、SBR)、溶剂E100(替代NMP),以及封装&热管理材料等。 点评: 正极粘结剂:1)P124(LCO、NCM体系):粘结性能提升,高电压性能优异,可50%(LCO面密度24,NCM面密度22)或完全替代(LCO面密度20、NCM面密度18)。2)P126(LFP体系):稳定性更高,固含量更高,高分散性,耐高压。现有正极粘结剂市场空间:现有正极粘结剂90%为PVDF,1gw约用20吨pvdf,以稳态15万/吨价格计算,1gw为0.03亿,2025年预计70亿市场空间。 负极粘结剂:K112、E124(CMC、SBR替代),主要提升电导率,负极稳定性并降低添加量。现有负极粘结剂市场空间:以负极2.25%SBR+2.25%CMC方案测算,单Gw用量合计约45吨,以均价15万计算,每Gw价值0.07亿,2025年市场空间161亿。现有正负极粘结剂体系2025年市场空间约230亿,预计公司2023年形成1万吨粘结剂产能,产能逐步释放。此外公司布局E10(替代NMP)、高导热凝胶(导热系数1.0-4.0),高导热灌封胶(导热系数0.5-3.0)等材料,进一步贡献价值量。 6F价格触底,公司迎逻辑拐点。目前6F价格已低至20万,逼近部分厂商成本价,考虑碳酸锂价格维持高位,6F及电解液价格下修空间逐步缩小,公司单吨盈利下修空间亦缩小,公司逻辑拐点到来。大化工循环构筑成本护城河,新材料不断延伸。公司以磷&硫&氟三大元素构建循环大化工体系,成本优势凸显&产业延伸空间扩大,此次新型材料也以卡波丙烯酸延伸而来,公司有望持续开拓新品提供新增长点。 3.4道氏技术点评:格瑞芬战投加码,碳材料成长可期 事件:公司公告子公司格瑞芬增资进展,新引入广祺智行、晨道投资、武汉星元等战投,合计增资10亿元,其中公司持股61.5%,比亚迪持股5%、广祺智行(广汽集团孙公司)持股1.5%、晨道投资(宁德时代GP)2.5%、武汉星元1.5%(寒锐钴业+李书福,其中李书福间接参股孚能)、珠海冠明1.25%(珠海冠宇子公司)。 点评: 此次政策是继“2.0L排量以下,不超过30万元购置税减半政策”后汽车消费的又一重大利好,尤其对于新能源车。此次增资进一步证明公司产品实力,利于碳材料业务拓展。公司此前碳材料以BYD为主要大客户。此次引入多方具有电池厂背景投资(包括BYD、CATL、孚能、珠海冠宇)证明公司产品实力,为后续新客户&新品类(人造石墨+硅负极)拓展奠定基础。碳材料业务突飞猛进,降本仍有空间。我们预计Q2公司浆料出货5.5k吨(对应粉体480吨),主要由于高固含比例产品提升。目前公司粉体月产能100吨/月,随新增纯化产能+Q3有望新增200吨/月粉体,公司存在进一步降本空间,达产后吨净利有望进一步增加。锂电材料产能高弹性,23年有望放量。公司21年前驱体出货1.7万吨,主要客户为振华,公司目前已建成9.4万吨前驱体产能,新客户涵盖贝特瑞、SK、浦项等客户,23年有望进一步放量。 3.5 6月新势力销量点评:供需两旺,后劲十足 事件:7月1日,造车新势力公布6月销量,供需两旺势头显著;且22H2各家新车推出速度加快,后续增长加速:1) 8家新势力6月合计销量超10w,同/环比达 +115%/ +26%;2) 本月6家过万,埃安2.4w、小鹏1.5w、哪吒1.3w、理想1.3w、蔚来1.3w、零跑1.1w;3) 问界M5首破7k,本月M7上市,年内M5纯电上市,增势强劲。 3.6 欧洲6月尚未完全恢复—欧洲终端跟踪系列 点评: 法国:汽车销量207596辆,同比-16%,环比+33%。BEV销量21900辆,同比+5%,环比+44%。PHEV销量11964辆,同比-27%,环比+6%。BEV+PHEV合计33864辆,同比-9%,环比+28%,电动化渗透率16%。 西班牙:汽车销量102108辆,同比+5%,环比+4%。BEV销量3554辆,同比+20%,环比+47%。PHEV销量4295辆,同比-4%,环比-11%。环比下降主要因为销量第一车型PEUGEOT 3008下滑47%。BEV+PHEV合计7849辆,同比+6%,环比+8%,电动化渗透率8%。 瑞典:汽车销量26088辆,同比-28%,环比-1%。BEV销量8237辆,同比-5%,环比+29%。同比下降因为21年7月公司车缴纳福利税增加,导致6月抢装明显(瑞典60%左右电动车为公司车)。PHEV销量6133辆,同比-33%,环比-0.1%。BEV+PHEV合计14370辆,同比-19%,环比+15%,电动化渗透率55%。 丹麦:汽车销量14755辆,同比-27%,环比+9%。BEV销量2557辆,同比+13%,环比+16%。PHEV销量2771辆,同比-39%,环比+16%。BEV+PHEV合计5328辆,同比-22%,环比+16%,电动化渗透率36%。 尽管面临能源价格上涨,交付时间延长,但各国汽车协会表示消费需求仍大于车辆供应,销量同比下降主要因为半导体持续紧缺,制约了汽车生产。 6月29日欧盟通过2035年禁售燃油车法规,只允许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新车上路。2021、22Q1欧盟BEV销量87.8、22.4万辆,渗透率9%、10%。尽管德法英2023年不再有电动车补贴,但在碳减排与禁售燃油车法规下,欧洲电动车销量与渗透率将持续增长。 四、投资建议 围绕Q3财报、23年估值切换角度进行中期布局。前期我们提出5、6月电车出现右侧,Q3传统车出现右侧。在政策刺激落地以及欧洲底部确立后,传统车拐点确立的预期提前演绎。当前时点,我们认为预期反转的演绎已经很充分,后续关注基本面兑现度。建议围绕中报、三季报以及23年估值切换角度布局。从Q3财报超预期角度,建议关注特斯拉、比亚迪与强势造车新势力及其产业链;从23年估值切换角度,建议关注隔膜、电池、涂覆材料、特斯拉供应链等盈利稳定、走量逻辑清晰的标的,建议国产化率大幅提升的环节。 五、风险提示 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目前电动车赛道新进厂商、产品增多,存在竞争加剧导致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产业链价格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新能源产业链供给端愈发丰富,竞争异常激烈,存在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政策变动风险。汽车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多,尤其是新能源车。政策波动可能会对汽车消费需求产生较大影响。 陈传红 chenchuanhong@gjzq.com.cn 邱长伟 qiuchangwei@gjzq.com.cn 姜超阳 jiangchaoyang@gjzq.com.cn 田 野 tiany@gjzq.com.cn 薛少龙 xueshaolong@gjzq.com.cn 姚云峰 yaoyunfeng@gjzq.com.cn 江 莹 jiangying2@gjzq.com.cn 胡媛媛 huyuanyuan@gjzq.com.cn 苏 晨 suchen@gjzq.com.cn 特别声明: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版权归“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证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制作任何形式的复制、转发、转载、引用、修改、仿制、刊发,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经过书面授权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本报告的产生基于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但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国金证券不作出任何担保。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在不作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可能会随时调整。 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不作为或被视为出售及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邀请或要约。客户应当考虑到国金证券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而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证券研究报告是用于服务具备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和投资顾问的专业产品,使用时必须经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国金证券建议获取报告人员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报告本身、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也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国金证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国金证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本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故本报告所载观点可能与其他类似研究报告的观点及市场实际情况不一致,且收件人亦不会因为收到本报告而成为国金证券的客户。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报告仅供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风险评级高于C3级(含C3级)的投资者使用;非国金证券C3级以上(含C3级)的投资者擅自使用国金证券研究报告进行投资,遭受任何损失,国金证券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此报告仅限于中国大陆使用。
本周行业重要变化: 1、价格:钴本周价格下降,其他环节价格较为稳定。2、终端:乘用车市快速提升,预计6月整体乘用车销量180万辆,新能源车50万辆。理想L9上市受热捧,深蓝SL03开启预售。 本周核心周观点: 新能源车景气度加速,预计6月批售50万辆以上,22Q2 120万辆,同/环比+95%/ +1%。6月13-19日电车上险11.3万辆,同/环比 +144.7%/ +7.2%,较5月同期+72.5%,超越今年所有周度数据,逼近去年12月巅峰水平。考虑到6月可能存在存量需求积压,如果7月继续超预期,我们将上调国内全年电车销量。 造车新势力6月成绩单靓丽,新车型助推下销量有望再上台阶。1) 8家新势力6月合计销量超10w,同/环比达 +115%/ +26%;2) 本月6家过万,埃安2.4w、小鹏1.5w、哪吒1.3w、理想1.3w、蔚来1.3w、零跑1.1w;3) 问界M5首破7k,本月M7上市,年内M5纯电上市,增势强劲。22H2各家新车推出速度加快,后续增长加速。 Q3汽零板块新动能将过渡到新车型供给拉动,预计22H2新上市的爆款电车数量超过全年2/3。6月开始新车频发,新势力蔚来ES7、理想L9、哪吒S等,后续还有,华为问界M7,小鹏G9。其中,理想L9凭借超越同级的产品定义精准抓取目标用户,更是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智能豪华领域大幅提升。 围绕Q3财报、23年估值切换角度进行中期布局。前期我们提出5、6月电车出现右侧,Q3传统车出现右侧。在政策刺激落地以及欧洲底部确立后,传统车拐点确立的预期提前演绎。当前时点,我们认为预期反转的演绎已经很充分,后续关注基本面兑现度。建议围绕中报、三季报以及23年估值切换角度布局。从Q3财报超预期角度,建议关注特斯拉、比亚迪与强势造车新势力及其产业链;从23年估值切换角度,建议关注隔膜、电池、涂覆材料、特斯拉供应链等盈利稳定、走量逻辑清晰的标的,建议国产化率大幅提升的环节。 本周重要行业事件: 1、杉杉股份点评;2、德方纳米点评;3、天赐材料点评;4、道氏技术点评;5、6月新势力销量点评;6、欧洲销量点评。 子行业推荐组合:详见后页正文。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产业链价格竞争激烈加剧。政策变动风险。 一、产业链主要产品价格跟踪 1.1 电池产业链价格 1)MB钴价格:7月1日,MB标准级钴报价32.25美元/磅,较上周下降4.73%。MB合金级钴报价32.25美元/磅,较上周下降5.08%。 2)锂盐周价格:7月1日,氢氧化锂报价47.40万元/吨,与上周持平;碳酸锂报价47.75万元/吨,与上周持平。 3)正极材料本周价格:7 月 1 日,三元正极NCM523/NCM622/NCM811 均价分别为 32.75/33.50/38.50 万元/吨,价格均与上周持平 4)负极材料本周价格:7月1日,人造石墨负极(中端)4.8-5.8万元/吨;人造石墨负极(高端)6.5-7.8万元/吨。天然石墨负极(中端)4.9-5.3万元/吨;天然石墨负极(高端)5.5-6.7万元/吨。 5)电解液六氟本周价格:7月1日,六氟磷酸锂(国产)价格26.50万元/吨,价格与上周持平。电池级EMC价格1.45万元/吨;DMC价格0.78万元/吨;EC价格0.75万元/吨;PC价格1.13万元/吨;DEC价格1.35万元/吨。三元电池电解液(常规动力型)8.0-10.0万元/吨;LFP电池电解液报价6.0-8.0万元/吨。 6)湿法涂覆价格:7月1日,国产中端16μm干法基膜价格0.8-0.9元/平米,价格较上周下降10.53%;国产中端9μm湿法基膜1.35-1.6元/平米,价格与上周持平;国产中端湿法涂覆膜9+3μm价格为1.85-2.5元/平米,价格与上周持平。 、 7) 本周磷酸铁锂电芯价格平稳: 7月1日,方形动力电池中,磷酸铁锂电芯报价为0.76-0.84元/wh,价格与上周持平;三元电芯报价为0.83-0.92元/wh,价格与上周持平。 二、终端:销量、新车型及行业热点 2.1 终端追踪 2.1.1 终端销量 6月市场景气度加速,乘用车销量持续拉升。6月20-26日,乘用车零售48.7万辆,同/环比+33%/+17%,较上月同期增长28%;乘用车批发56.1万辆,同/环比+50%/+30%,较上月同期增长12%。6月1-26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42.2万辆,同/环比+27%/+37%,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50.4万辆,同/环比去年+40%/+34%。 6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183.0万辆,同比增长15.5%。6月多数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已实现全面复工复产,叠加购置税减半政策和地方性车市激励政策,据6月零售目标调研显示,占总体市场约八成左右的厂商同比增长达到两位数。 新能源车方面,预计6月批售52万辆以上,2Q22 122万辆。6月20-26日电车上险12.6万辆,同/环比 +123.6%/ +10.7%,较5月同期+64.3%,超越今年所有周度数据及去年12月巅峰水平。6月1-26日,电车累计上险39.6万辆,预计6月全月上险电车48万辆,批售52万辆以上。 2.1.2 终端车型涨价追踪 继 3 月头部以及大部分厂商调整终端售价,4 月提价的有:理想 one 上涨 1w;大众 ID 系列上涨 5.4k (覆盖补贴);长安奔奔 E-star 国民版(低价版) 停售。 5月(即将)提价的:极氪001低价版(双电机&单电机WE版)取消5千元抵1万元膨胀金,高价版(双电机YOU)上涨1.8万元,同时取消5千元抵0.75万元膨胀金权益;蔚来汽车全系涨1万元;华为AITO四驱版,涨价1万元;小鹏进行权益和配置调整,在P5/ P7上将自动驾驶作为标配;上汽一汽大众ID系列ID.4涨价5千元,ID.3 & ID.6涨价3千元。 2.2 新车资讯 2.2.1 阿维塔首款情感智能电动轿跑SUV阿维塔11将于8月8日上市 自阿维塔11首次亮相重庆车展后,近日阿维塔首次官宣旗舰中型轿跑SUV将于8月8日正式上市。新车尺寸为4880/1970/1601mm,轴距2975mm。 外观方面,新车整体造型充满未来感。车身采用圆润流畅的设计风格,前脸采用封闭式格栅凸显现代感,侧身方面搭载隐藏式门把手并采用高腰线的设计风格,样貌简洁运动。 动力方面,新车为CNH平台首款车型并被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和华为三巨头赋能。新车最大功率高达425kW,峰值扭矩650Nm,零百加速时间短至3.98s;同时在750V高压平台的加持下,阿维塔最高充电功率达到了240kW。最后在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支撑下,纯电续航里程将会推出555km和650km两个版本。 智能化方面,华为深度参与新车智能全栈式解决方案,与品牌共创了AVATRANS智能领航系统。其中包括数量高达34件的传感器,3颗半固态激光雷达,6颗毫米波雷达,13颗高清摄像头12颗超声波雷达。系统算力高达400Tops位于行业领先水平。 2.2.2 “六边形战士” 问界M7将在7月4日华为夏季发布会正式上市 问界官方宣布新车M7将与华为新品发布会7月4日同步发布,新车尺寸为5020/1945/1775mm,轴距2820mm,定位中大型SUV,目前采用2+2+2的6座布局。 外观方面,头灯与细长中网组成贯穿式车头,并搭载超大尺寸进气格栅;侧面新车腰线饱满圆润,给人浑厚视觉效果,同时采用隐藏式门把手;同色轮眉及20英寸轮胎的搭配让新车充满力量感,造型精致,豪华。内饰方面,从目前透露图片来看,车内空间极大,整体采用简洁时尚的设计语言并以家庭商务为主题,可以轻松切换商务与家庭两种购车需求。 动力方面,新车延续使用HUAWEI DriveONE增程电驱平台并提供增程和纯电两个版本。增程式包括1.5T小康动力公司提供的汽油发动机,最大静功率90kW,宁德时代提供的40.06kWh大容量三元锂电池,前后永磁电机最大功率为130kW,200kW,WLTC纯电续航135km,百公里油耗7.45L;纯电动力性能尚未揭晓,但预计均可实现外冲功能。 智能方面,延续品牌优势搭载华为HarmonyOS系统将华为用户的交互体验形成完美闭环。同时搭载HUWAWE ISOUND音响系统(扬声器数量高至19个)、语音交互系统,可以实现驾乘智能化需求直达的丝滑体验。 三、本周行业重要事件与点评 3.1杉杉股份点评:加码硅负极产能,核心竞争力强化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拟在宁波市投建4万吨硅基负极项目,其中一期1万吨,预计22年底开工,建设周期预计12个月,总投资额约50亿,其中固定投资约37.5亿。 点评: 快充&硅负极助力公司竞争优势强化。公司快充类产品领先,显著受益快充趋势(如依靠快充负极重新打入C并快速放量)。同时公司为行业内一线硅负极厂商,产品指标优异可对标行业龙头,此项目产能投建后有望显著提升公司竞争优势。石墨化产能持续落地,成本优势亦强化。公司22Q2内蒙5.2万吨已逐步释放,自供率约50%,四川项目10万吨石墨化预计8月投产,石墨化自供率有望边际逐步提升,成本优势进一步巩固。 3.2德方纳米: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天齐锂业香港首次公开发行点评 事件: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不超过16,000万美元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认购天齐锂业在联交所的首次公开发行股份。 点评: 公司:1)公司入股天齐完成锂资源向上一体化布局,强化公司竞争优势。2)公司目前液相法相较固相法成本有较大优势核心在于1.液相法元素配置精准无需配置过量锂源、2.硝酸自热能耗降低。3)公司11万吨锰铁锂&5000吨补锂剂投产在即,预计将加强公司竞争能力使公司在2-3年内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与市场空间。行业:1)根据产业链反馈,铁锂正极价格已连续在6月第二周、第三周上涨2000-3000元,6月合计涨幅已达5000元/吨以上,铁锂厂完成对电池厂顺价,打消市场对今年铁锂价格战扩大疑虑。核心在于今年磷酸铁锂供需不仅取决于铁锂本身更取决于上游碳酸锂供需关系。2)价格成本差扩大,盈利能力修复。通过顺价的完成,铁锂行业各个企业单吨制造盈利已回升至合理水平,目前行业根据工艺及一体化程度不同各家企业单吨原材料价差在7900-24664元/吨,已回升至今年3月份水平。 3.3天赐材料:依托化工体系搭建新材料平台,成长性不断打开 事件:公司发布新型正负极粘结剂(替代PVDF、CMC、SBR)、溶剂E100(替代NMP),以及封装&热管理材料等。 点评: 正极粘结剂:1)P124(LCO、NCM体系):粘结性能提升,高电压性能优异,可50%(LCO面密度24,NCM面密度22)或完全替代(LCO面密度20、NCM面密度18)。2)P126(LFP体系):稳定性更高,固含量更高,高分散性,耐高压。现有正极粘结剂市场空间:现有正极粘结剂90%为PVDF,1gw约用20吨pvdf,以稳态15万/吨价格计算,1gw为0.03亿,2025年预计70亿市场空间。 负极粘结剂:K112、E124(CMC、SBR替代),主要提升电导率,负极稳定性并降低添加量。现有负极粘结剂市场空间:以负极2.25%SBR+2.25%CMC方案测算,单Gw用量合计约45吨,以均价15万计算,每Gw价值0.07亿,2025年市场空间161亿。现有正负极粘结剂体系2025年市场空间约230亿,预计公司2023年形成1万吨粘结剂产能,产能逐步释放。此外公司布局E10(替代NMP)、高导热凝胶(导热系数1.0-4.0),高导热灌封胶(导热系数0.5-3.0)等材料,进一步贡献价值量。 6F价格触底,公司迎逻辑拐点。目前6F价格已低至20万,逼近部分厂商成本价,考虑碳酸锂价格维持高位,6F及电解液价格下修空间逐步缩小,公司单吨盈利下修空间亦缩小,公司逻辑拐点到来。大化工循环构筑成本护城河,新材料不断延伸。公司以磷&硫&氟三大元素构建循环大化工体系,成本优势凸显&产业延伸空间扩大,此次新型材料也以卡波丙烯酸延伸而来,公司有望持续开拓新品提供新增长点。 3.4道氏技术点评:格瑞芬战投加码,碳材料成长可期 事件:公司公告子公司格瑞芬增资进展,新引入广祺智行、晨道投资、武汉星元等战投,合计增资10亿元,其中公司持股61.5%,比亚迪持股5%、广祺智行(广汽集团孙公司)持股1.5%、晨道投资(宁德时代GP)2.5%、武汉星元1.5%(寒锐钴业+李书福,其中李书福间接参股孚能)、珠海冠明1.25%(珠海冠宇子公司)。 点评: 此次政策是继“2.0L排量以下,不超过30万元购置税减半政策”后汽车消费的又一重大利好,尤其对于新能源车。此次增资进一步证明公司产品实力,利于碳材料业务拓展。公司此前碳材料以BYD为主要大客户。此次引入多方具有电池厂背景投资(包括BYD、CATL、孚能、珠海冠宇)证明公司产品实力,为后续新客户&新品类(人造石墨+硅负极)拓展奠定基础。碳材料业务突飞猛进,降本仍有空间。我们预计Q2公司浆料出货5.5k吨(对应粉体480吨),主要由于高固含比例产品提升。目前公司粉体月产能100吨/月,随新增纯化产能+Q3有望新增200吨/月粉体,公司存在进一步降本空间,达产后吨净利有望进一步增加。锂电材料产能高弹性,23年有望放量。公司21年前驱体出货1.7万吨,主要客户为振华,公司目前已建成9.4万吨前驱体产能,新客户涵盖贝特瑞、SK、浦项等客户,23年有望进一步放量。 3.5 6月新势力销量点评:供需两旺,后劲十足 事件:7月1日,造车新势力公布6月销量,供需两旺势头显著;且22H2各家新车推出速度加快,后续增长加速:1) 8家新势力6月合计销量超10w,同/环比达 +115%/ +26%;2) 本月6家过万,埃安2.4w、小鹏1.5w、哪吒1.3w、理想1.3w、蔚来1.3w、零跑1.1w;3) 问界M5首破7k,本月M7上市,年内M5纯电上市,增势强劲。 3.6 欧洲6月尚未完全恢复—欧洲终端跟踪系列 点评: 法国:汽车销量207596辆,同比-16%,环比+33%。BEV销量21900辆,同比+5%,环比+44%。PHEV销量11964辆,同比-27%,环比+6%。BEV+PHEV合计33864辆,同比-9%,环比+28%,电动化渗透率16%。 西班牙:汽车销量102108辆,同比+5%,环比+4%。BEV销量3554辆,同比+20%,环比+47%。PHEV销量4295辆,同比-4%,环比-11%。环比下降主要因为销量第一车型PEUGEOT 3008下滑47%。BEV+PHEV合计7849辆,同比+6%,环比+8%,电动化渗透率8%。 瑞典:汽车销量26088辆,同比-28%,环比-1%。BEV销量8237辆,同比-5%,环比+29%。同比下降因为21年7月公司车缴纳福利税增加,导致6月抢装明显(瑞典60%左右电动车为公司车)。PHEV销量6133辆,同比-33%,环比-0.1%。BEV+PHEV合计14370辆,同比-19%,环比+15%,电动化渗透率55%。 丹麦:汽车销量14755辆,同比-27%,环比+9%。BEV销量2557辆,同比+13%,环比+16%。PHEV销量2771辆,同比-39%,环比+16%。BEV+PHEV合计5328辆,同比-22%,环比+16%,电动化渗透率36%。 尽管面临能源价格上涨,交付时间延长,但各国汽车协会表示消费需求仍大于车辆供应,销量同比下降主要因为半导体持续紧缺,制约了汽车生产。 6月29日欧盟通过2035年禁售燃油车法规,只允许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新车上路。2021、22Q1欧盟BEV销量87.8、22.4万辆,渗透率9%、10%。尽管德法英2023年不再有电动车补贴,但在碳减排与禁售燃油车法规下,欧洲电动车销量与渗透率将持续增长。 四、投资建议 围绕Q3财报、23年估值切换角度进行中期布局。前期我们提出5、6月电车出现右侧,Q3传统车出现右侧。在政策刺激落地以及欧洲底部确立后,传统车拐点确立的预期提前演绎。当前时点,我们认为预期反转的演绎已经很充分,后续关注基本面兑现度。建议围绕中报、三季报以及23年估值切换角度布局。从Q3财报超预期角度,建议关注特斯拉、比亚迪与强势造车新势力及其产业链;从23年估值切换角度,建议关注隔膜、电池、涂覆材料、特斯拉供应链等盈利稳定、走量逻辑清晰的标的,建议国产化率大幅提升的环节。 五、风险提示 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目前电动车赛道新进厂商、产品增多,存在竞争加剧导致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产业链价格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新能源产业链供给端愈发丰富,竞争异常激烈,存在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政策变动风险。汽车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多,尤其是新能源车。政策波动可能会对汽车消费需求产生较大影响。 陈传红 chenchuanhong@gjzq.com.cn 邱长伟 qiuchangwei@gjzq.com.cn 姜超阳 jiangchaoyang@gjzq.com.cn 田 野 tiany@gjzq.com.cn 薛少龙 xueshaolong@gjzq.com.cn 姚云峰 yaoyunfeng@gjzq.com.cn 江 莹 jiangying2@gjzq.com.cn 胡媛媛 huyuanyuan@gjzq.com.cn 苏 晨 suchen@gjzq.com.cn 特别声明: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版权归“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证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制作任何形式的复制、转发、转载、引用、修改、仿制、刊发,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经过书面授权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本报告的产生基于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但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国金证券不作出任何担保。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在不作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可能会随时调整。 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不作为或被视为出售及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邀请或要约。客户应当考虑到国金证券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而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证券研究报告是用于服务具备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和投资顾问的专业产品,使用时必须经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国金证券建议获取报告人员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报告本身、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也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国金证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国金证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本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故本报告所载观点可能与其他类似研究报告的观点及市场实际情况不一致,且收件人亦不会因为收到本报告而成为国金证券的客户。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报告仅供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风险评级高于C3级(含C3级)的投资者使用;非国金证券C3级以上(含C3级)的投资者擅自使用国金证券研究报告进行投资,遭受任何损失,国金证券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此报告仅限于中国大陆使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