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PMI弱吗?——6月PMI数据点评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PMI弱吗?——6月PMI数据点评

作者:微信公众号【一瑜中的】/ 发布时间:2022-06-30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华创宏观·张瑜团队】PMI弱吗?——6月PMI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文/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张瑜(微信 deany-zhang) 陆银波(15210860866) 主要观点 数据简述: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 制造业:6月PMI为50.2%,前值为49.6%,回升0.6个百分点。具体分项来看:1)PMI生产指数为52.8%,前值为49.7%。生产指数环比回升3.1个百分点。2)PMI新订单指数为50.4%,前值为48.2%,回升2.2个百分点。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5%,前值为46.2%。3)PMI从业人员指数为48.7%,前值为47.6%。4)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1.3%,前值为44.1%。5)PMI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1%,前值为47.9%。 非制造业:1)6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6%,高于上月4.4个百分点。2)6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高于上月7.2个百分点。 数据点评:6月PMI弱吗? (一)面弱里强:PMI的三个超预期 6月,制造业PMI 50.2%,明面上看,经济修复力度偏弱,毕竟,2020年3-12月,制造业PMI指数最低也有50.6%。但,更细致的观察会发现,6月PMI并不弱,甚至有点超预期。 1)超预期的第一个地方,体现在物流。此前5月PMI点评时,我们指出“物流仍是最弱一环,后续经济修复的关注点,重中之重是物流的恢复情况”,5月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仅有44.1%。到了6月,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大幅上行至51.3%。2018年以来新高。受物流快速恢复影响,6月PMI采购量指数、PMI生产指数均出现了明显的改善。 2)超预期的第二个地方,体现在综合PMI产出指数。与制造业PMI更多反映制造业景气不同的是,综合PMI产出指数更多反映经济整体修复状况。6月高达54.1%,甚至好于2020年3-5月,反映6月经济修复力度较大。 3)超预期的第三个地方,体现在服务业PMI。6月服务业PMI指数为54.3%,超过了历史同期正常区间,好于2020年3-7月。6月服务业PMI的改善,得益于三个变化。一是出行快速回暖。二是汽车零售快速回暖。三是地产销售的回暖。根据67城商品房销售数据,6月截止28日,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为-13.8%,好于5月的-41.9%。 (二)后续展望:重心转向扩内需 5-6月,可以视为疫情之后的第一阶段的修复。这一阶段,重心更多在保供给:保物流畅通,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减少疫情带来的出行约束。随着6月物流的超预期修复、上海6月规上企业用电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99.59%、18城地产客运量在6月下旬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0%以上。我们认为,保供给已经取得明显实效。 下一阶段,重心将转向扩内需。从6月PMI数据能看到,结构上有两处偏弱。一是制造业在手订单,6月为44.2%,连续三个月下滑。二是建筑业PMI,连续三个月低于历史正常运行区间(受地产投资影响较大)。这两处实质上反映的是当下制造业与建筑业需求偏弱的现实。往后看,制造业需求的压力来自出口,6月欧美PMI快速回落中,韩国前20天出口降至-3.4%。建筑业需求的压力来自地产投资,我们预计地产投资三季度仍有进一步下行的压力。 那么对抗这些压力,需要通过扩内需的方式予以完成。包括基建、技改保持高增速;消费、服务业向上修复;地产销售温和回升;政府支出保持适当强度等。 风险提示: 俄乌冲突持续扩大带动油价上行。疫情反复影响施工与消费。地产投资持续下行。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PMI弱吗? (一)面弱里强:PMI的三个超预期 6月,制造业PMI 50.2%,明面上看,经济修复力度偏弱,毕竟,2020年3-12月,制造业PMI指数最低也有50.6%。 但,更细致的观察会发现,6月PMI并不弱,甚至有点超预期。 1)超预期的第一个地方,体现在物流。此前5月PMI点评时,我们指出“物流仍是最弱一环,后续经济修复的关注点,重中之重是物流的恢复情况”,5月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仅有44.1%。到了6月,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大幅上行至51.3%。2018年以来新高。受物流快速恢复影响,6月PMI采购量指数、PMI生产指数均出现了明显的改善。 一个技术细节是,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反向影响PMI。6月相比5月,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提高了7.2%,导致6月PMI相比5月PMI的改善幅度,被低估了。 2)超预期的第二个地方,体现在综合PMI产出指数。与制造业PMI更多反映制造业景气不同的是,综合PMI产出指数更多反映经济整体修复状况。6月高达54.1%,甚至好于2020年3-5月,反映6月经济修复力度较大。 3)超预期的第三个地方,体现在服务业PMI。6月服务业PMI指数为54.3%,超过了历史同期正常区间,好于2020年3-7月。6月服务业PMI的改善,得益于三个变化。 一是出行快速回暖。18城地铁客运量数据显示,6月客运量已经超过2020年同期,同比降幅从5月的-41.2%,收窄至6月-14.2%左右。 二是汽车零售快速回暖。6月截止至26日,汽车零售同比为26.6%,好于5月的-17%。 三是地产销售的回暖。根据67城商品房销售数据,6月截止28日,地产销售同比为-13.8%,好于5月的-41.9%。 (二)后续展望:重心转向扩内需 我们可以将5-6月视为疫情之后的第一阶段的修复。这一阶段,重心更多在保供给:保物流畅通,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减少疫情带来的出行约束。随着6月物流的超预期修复、上海6月规上企业用电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99.59%、18城地产客运量在6月下旬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0%以上。我们认为,保供给已经取得明显实效,下一阶段,重心将转向扩内需。 从6月PMI数据能看到,结构上有两处偏弱。一是制造业在手订单,6月为44.2%,连续三个月下滑。二是建筑业PMI,连续三个月低于历史正常运行区间(受地产投资影响较大)。这两处实质上反映的是当下制造业与建筑业需求偏弱的现实。根据统计局调查,“虽然本月制造业延续恢复态势,但仍有49.3%的企业反映订单不足”。 往后看,制造业需求的压力来自出口,6月欧美PMI快速回落中,韩国前20天出口降至-3.4%。建筑业需求的压力来自地产投资,我们预计地产投资增速在新开工的拖累下,三季度仍有进一步下行的压力。 那么对抗这些压力,需要通过扩内需的方式予以完成。包括基建、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速;消费、服务业向上修复;地产销售温和回升;政府支出保持适当强度等。 二 数据简述:预期明显改善 6月制造业PMI为50.2%,前值为49.6%,回升0.6个百分点。具体分项来看: 1)PMI生产指数为52.8%,前值为49.7%。生产指数环比回升3.1个百分点。2)PMI新订单指数为50.4%,前值为48.2%,回升2.2个百分点。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5%,前值为46.2%。3)PMI从业人员指数为48.7%,前值为47.6%。4)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1.3%,前值为44.1%。5)PMI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1%,前值为47.9%。 其他分项指标看: 1)外贸:6月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5%,前值为46.2%。进口订单指数为49.2%,前值为45.1%。 2)物价:6月,价格指数有所回落。出厂价格指数为46.3%,前值为49.5%,连续两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2%,前值为55.8%。 3)库存:产成品库存指数有所回落,销售有所回暖。6月采购量指数为51.1%,好于前值48.4%。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1%,高于前值47.9%。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8.6%,低于前值49.3%。6月,从BCI数据看,销售、利润前瞻指数大幅回升,反映企业销售有所回暖。6月BCI企业销售前瞻指数为50.68%,好于前值38.66%。企业利润前瞻指数为38.18%,好于前值26.99%。 4)预期:有所改善。6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2%,高于前值53.9%。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3.1%,高于前值57.9%。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高于前值55.2%。根据统计局解读,“从行业情况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于60.0%,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预期向好;纺织、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持续低于50.0%,企业信心有待增强。” 5)建筑业:6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6%,高于上月4.4个百分点。根据统计局解读,“同时,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5%,高于上月8.8个百分点,升至扩张区间,表明畅通交通物流政策取得实效,建筑业原材料运输不畅得到缓解,有力保障了施工进度。” 6)服务业:6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高于上月7.2个百分点。根据统计局解读,“调查的21个行业中,商务活动指数位于扩张区间的由上月6个增加至19个,服务业景气面明显扩大。其中,前期受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有所回升,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高于65.0%,业务总量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长;道路运输、住宿、餐饮、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升至临界点以上,业务总量由降转升。”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6月30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PMI弱吗?——6月PMI数据点评》。 华创宏观重点报告合集 【首席大势研判】 如何理解近期汇率异动? 宏观将进入“高能三月”,六大问题迎来答案 汇率“强而不贵”护航货币宽松独立性——基于一些定量的启发 回顾2021——县级账本里的中国故事 稳增长的两阶段理解框架 七个预期差——17句话极简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外汇准备金率调整表明政策开始纠偏汇率——再论汇率年度级别拐点正在形成 变调了,四稳联奏——十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与降准 假如我是美联储,转向的“剧本杀”怎么玩?——美联储转向行为推演 擒贼先擒王——从突出矛盾看全球通胀演变 宽社融需要走几步?——8月金融数据点评 债在今年,爱在明年——财政基调的理解 财政看明年,货币话不多,减碳被纠偏——八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 中美利率会共振反弹吗? “大宽松”的梦需要醒一醒 不是你以为的“松”——7月7日国常会点评 外需变化是“表”,结构变化是“里”——从“里子”怎么看出口? 中美5月“松”的不同,未来也不同 涨价的丈量 关注一个全球资本市场脆弱性指标 政策基调稳定,核心词在均衡——五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 铜的宏观信号在哪?——兼论对PPI、股债影响 远眺比近观重要 谁是股债双杀的凶手 经济能更好吗?股票还能更贵吗! 美元、美债、大宗三反弹组合或正在靠近 新兴市场的生死劫——再论全球加息周期 2021:归途——年度宏观策略展望 周期股从涨到赢,号角正当时——从宏观利润分配角度看周期边界 【“当宏观可以落地”2021培训系列】 中国政经体系与大类资产配置的指标体系——2021培训系列一 旧瓶如何出新酒?200页PPT详解中国宏观经济特色分析框架——2021培训系列二 中美通胀分析框架的共性和差别——2021培训系列三 流动性之思——2021培训系列四 财政收支ABC——2021培训系列五 海外研究的框架:全球数据盲海中的那些“灯”——2021培训系列六 【“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 “卡脖子”商品可能有哪些?——从5000多个贸易品讲起 战略性新兴产业七问七答——“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二 100个商品占三成——“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三 【2021“与通胀共舞”系列】 涨价的扩散之路 通胀“加速上升期”的三条追踪线索 通胀的太阳即将升起 涨价的扩散之路 【“碳中和”系列】 迈开碳中和的脚步:各省最新政策梳理 碳中和对制造业投资影响初探 一“碳”究竟——碳中和入门核心词典 中国的“碳”都在哪里 【出口研判系列】 出口份额的提升是“永久”的吗?——出口研判系列一 出口韧性:两股力量在“掰腕子”——出口研判系列二 三个问题理解出口和出口交货值的差异——出口研判系列三 三季报简评:出口好转,谁在收益?——出口研判系列四 疫情后出口的两张“皮”与三阶段——出口研判系列五 吃草买要吃“尖”——中国出口再超预期下的思辨&出口研判系列六 全观189类重点商品份额变化情况——基于2000个贸易品的分析&出口研判系列七 谁能打赢“出口份额”的“保卫战”?——出口研判系列八 外需变化是“表”,结构变化是“里” 【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 从三因素框架看美债利率--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一 长缨缚苍龙--中资美元债年度报告和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二 2019年外资行一致预期是什么?--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三 3万亿外资青睐何处--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之四 2019年油价:“油”问必答?--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五 “金”非昔比--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六 【周报小专题系列】 20210627—为什么中游利润率不降反升? 20210620—存款利率定价机制调整:改革意义大于调息意义 20210516—海外当下如何看商品及通胀? 20210509—上游价格屡创新高,下游消费“涨”声四起 20210505—服务修复再进一程 20210425--土地溢价率缘何飙升? 20210418--金融视角看当下地产销售的区域特征 20210411--租赁住房建设可能带来多少投资增量? 20210314--1.9万亿救济计划落地,钱会花在哪? 20210228--油价的全球预期“锚”在哪? 20210127--城市分化、纠偏不够、出口仍强——春节的三个核心词 20210125--再融资债变化的十个细节 20210117--国内疫情现状及对经济影响评估 20210110--近期内外资产变动的两个核心 20210103--中日韩美德加入的区域贸易协议比较 【央行双周志系列】 疫情后美国贷款展期政策的使用与偿还特征——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8期 疫情如何影响居民超额储蓄及疫后消费——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7期 IMF与WTO如何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与贸易增长?——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6期 实时预测美国通胀的模型——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5期 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演化与溢出效应——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4期 疫情影响下的全球经济如何评估?如何演化?——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3期 全球低利率时,各国是否应该增加债务?——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2期 【海外双周报系列】 就业市场修复前景初步验证 海外疫情发展如何?欧美“群体免疫”或就在三季度 5月非农数据的两个信号 Fed逆回购起量,Taper的信号? 复苏与通胀在路上 美联储政策的转向:当下VS2013-2014年 欧美疫情的相对变化依然主导美元 全球加息周期已启动 2月非农超预期,年内美联储仍有转向风险 美元反弹能阻挡大宗上涨吗? 美国PMI为何持续创新高?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