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申万宏源策略】晨曦微露又阴雨——2022年夏季A股投资策略

【申万宏源策略】晨曦微露又阴雨——2022年夏季A股投资策略

作者:微信公众号【申万宏源策略】/ 发布时间:2022-06-2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申万宏源策略】晨曦微露又阴雨——2022年夏季A股投资策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晨曦微露又阴雨 2022年夏季A股投资策略 一、策略分析师讨论函数,探究主要矛盾:我们认为,“中强美弱”是熊牛转换的核心条件,其中基本面相对强弱更重要,关键是中国自身做强。 探究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矛盾:历史上,中美股市向上拐点,往往领先于美联储储备金余额拐点;而中美利差拐头向上是A股见底稳定的同步指标。这些事实告诉我们:美联储紧缩未结束,股市不必然还要下跌;而中美相对力量的变化,始终是A股的关键影响变量。股市估值影响因素的一般规律:流动性环境 + 关键基本面。对于美股而言,3月期美债收益率与估值稳定负相关;而消费者信心是关键的基本面指标,与美股估值大波段同步。对A股而言,海外流动性 + 国内基本面对估值影响较大。2014年之后,A股估值也与3月期美债收益率稳定负相关,反映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影响。而A股关键的基本面指标是制造业PMI。目前,美联储快速紧缩是一致预期,而基本面预期的分歧较大,是预期差的主要来源。概括2022下半年的主要矛盾:“中强美弱”是熊牛转换的核心条件,中美利差是关键指标,其中基本面相对强弱比政策相对趋势更重要,关键是中国自身做强。 二、美国衰退已成共识:美联储紧缩抗通胀,搁置中期下行风险,衰退边界不清晰。但问题在于美国经济弱在哪儿?服务业其实还有恢复空间;但制造业职位空缺多,涨薪能力却很弱,后续用工需求可能率先回落。这是后续美国经济走弱进一步确认的关键信号。 美联储紧缩抗通胀,搁置中期下行风险,使得基本面下行的边界变得非常模糊,也使得美国衰退预期深入人心。衰退何时能由量变到质变,引发通胀回落和美联储政策转向?关键还是在美国就业市场。静态来看,美国就业市场仍算得上供需两旺,所以衰退不会来得那么快是合理预期。2022年以来,美国服务和商品生产的薪酬增速都在回落,但背后却是不同的故事:服务生产尚未回到疫情前,职位需求还有上行空间;短期就业意愿恢复,供需矛盾缓和,薪酬上涨放缓;后续仍可能再次上行。而商品生产,看似有大量的职位空缺,但企业盈利能力弱,涨薪能力受限,能够有效吸纳的就业少。其背后是成本上行对于全球制造业的盈利能力都有负面影响,美国也不例外。后续需求回落,美国制造业用工需求可能率先回落,将成为就业市场走弱的关键信号,也构成美国经济走弱的确认。届时美联储紧缩是否转向将是大是大非的变量,若无法及时转向,全球风险偏好可能再次明显下行。同时,中美已经是全球最强势的国家,全球经济的脆弱性更可能最先体现在弱势新兴市场、欧洲后线国家、甚至是日本上。这是下半年重要的下行风险。 三、中国复苏也是共识,但隐忧正在被忽视:1. 外需回落,压制制造业景气,最终会影响居民购买力,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2. 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尚有待完善,房企悲观预期难扭转,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仍有提高空间。稳增长总会有效果,但持续性有待观察。 现阶段,中国经济复苏也是共识。但在我们看来,5-6月疫情后经济恢复,各条线经济数据全面改善。这一阶段,疫后恢复和真实改善容易混淆,仅做中短期市场判断而言,两者的区别也不必做严格区分,顺势而为是有效的。但如果展望整个2022下半年,我们提示,忽视中国经济的隐忧就是忽视风险:1. 中国出口有结构性亮点,但占比最高的机电类产品出口直接与海外可选消费挂钩,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回落压力客观存在。考虑到当前的防疫策略,有利于制造业恢复,但对消费和服务业的恢复贡献可能比较有限。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居民就业和购买力恢复,高度依赖制造业景气,也会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需影响。中国经济走特立独行的逻辑正在弱化。2. 当前处于2003年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最需要完善的阶段,居民消费和买房倾向的恢复难持续。同时,房企长期悲观预期更难扭转,房地产销售对投资的带动作用尚待观察。中国经济内生动力恢复需要更长时间,在三季度基建投资和宽信用加码对经济的提振作用显现后,中国经济内生动力的问题,可能会困扰市场。 把这样的基本面预期落实到A股盈利预测上,我们对全A两非2022和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预测分别为-4.5%和21.2%,22Q2-23Q1的单季同比增速分别为-30.3%、5.3%、22.9%和2.4%。尽管22Q4利润增速高于22Q3,但收入增速的阶段性高点可能就在22Q3,22Q4和23Q1都是边际回落的。 总结我们对中美相对基本面趋势的判断:当前外需有回落预期,但实际仍有韧性;内需有改善预期,恢复性增长 + 稳增长总会有效果,“中强美弱”乐观预期最容易发酵的阶段就是当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需回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可能在基建投资和宽信用对经济拉动作用退坡后开始显现。短暂“中强美弱”后,“中弱美弱”的经济预期可能出现。 四、2023年的初步思考:对于A股最有利的宏观环境是海外稳增长,中国“搭便车”,经济稳、改革进,结构性能亮点突出。2023年大概率有这样一个阶段,但站在当下这是“后话的后话”。传统能源供给长期不足,“复苏很短,过热和滞胀更长”是时代特征。 “看长做短”是A股市场判断基本的思维方式。基本面改善可以线性外推,长时间的复苏期投资,是目前市场对2023年展望的主流预期。而在我们看来,复苏预期的线性外推,四季度可能就会受阻,2023年也需要耐心等待有利的宏观环境再次出现。对A股最有利的宏观环境是海外稳增长,中国搭便车,经济稳、改革进。届时A股结构性机会有望精彩纷呈。2023年大概率有这样一个阶段,但站在当下,美国重启刺激是“后话的后话”,先要等待衰退信号进一步明确,还需等待通胀受控,政策转向。另外,传统能源供给不足是长期问题,2022年PPI同比回落的趋势没问题,但大宗商品价格潜在的波动率可能正在被低估。一旦供需格局逆转,商品价格可能有一个迅猛回调的阶段。而随后海外重启经济刺激,通胀也可能很快回升。“复苏很短,过热和滞胀更长”是时代特征。2023年长时间复苏的乐观预期可能并不稳固。 五、大势研判核心结论:晨曦微露又阴雨。眼前就是最好的时候,三季度总体高位震荡,只争朝夕做结构;四季度A股可能再次面临调整压力。 我们认为,眼前就是最好的时候,外需仍有韧性,内需恢复性增长,容易线性外推。中强美弱预期阶段性发酵,三季度A股总体有望高位震荡,可以聚焦有边际变化的赛道方向,只争朝夕做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需对居民收入预期的压制可能逐步显现,居民收入分配有待改善,房企悲观预期更难扭转。更多考验中国经济内生动力的四季度,风险大于机遇。这样的预期映射到短期,我们认为,眼前的行情也不宜期待太高幅度,需要脚踏实地,围绕基本面的结构性变化找机会。 六、结构选择的长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时代,应该有什么牛市?科技周期是人心所向,但海外环境的压力客观存在。我们更看好新老能源周期,现阶段电力成本的优势,在长期依靠新能源转型巩固。便宜的电力通过制造业产成品实现出口,本质上是可贸易品!只有这种的对中国国际竞争力构建有重大影响的赛道,才能成为牛市根基。 当前景气赛道(白酒、医美、军工、半导体都是这样的方向)并不稀缺,缺的是对中国构建国际竞争力有重大影响的赛道,也只有这样的赛道才可能是牛市根基,成为带领市场向上突破的方向。科技周期是人心所向,2022年科创板神似2012年创业板的讨论,体现了市场对科技周期的渴望。但海外环境的压力客观存在,中国在互联网、网络安全、数字经济等方向上的创新速度目前不及海外。我们更看好新老能源周期。现阶段电力成本优势,依靠火电占比高 + 中国电力企业未获得市场化利润支撑(实际上电力企业在补贴居民和企业),这样的组合终归不能长久,但长期依靠新能源转型,中国电力成本优势可能夯实。便宜的电力将使得中国高能耗行业(化工、有色金属、建材)极具竞争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新能源投资可以通过制造业产成品实现出口,本质上是可贸易品。有经济性的基建,在需要的时候完全可以多投一些,这是新能源投资预期高,却仍有想象空间的重要原因。 七、三季度占优结构推荐:交易“海外衰退,国内复苏”,重点关注成本压力缓和最受益的先进制造(光伏硅片、动力电池)和公用事业(火电、燃气)。同时,关注有格局优化逻辑的消费品:地产链最看好汽车;白酒和医美是疫后恢复的重点;关注行业处于扩张期消费细分领域,烘焙食品、预加工食品、品牌化妆品等。 如果有牛市,新老能源的方向不可或缺。聚焦三季度的结构选择,需要更多考虑中短期的景气验证。首先,自下而上盈利预测和自上而下相结合,我们梳理了以下景气线索:(1) 新能源和新能车(包括能源金属)仍是绝对和相对高景气的方向,创50在宽基指数中业绩增速领先也主要来自新能源的贡献。(2) 以地产企稳回升为前提,22Q3消费业绩增速改善是突出亮点,重点是汽车和白酒。(3) 在大宗价格总体有韧性的情况下,上游周期总体22H2增速仍会下台阶,但其中能源(煤炭、能源金属、石油石化)业绩仍有韧性。 宏观自上而下梳理结构选择的线索:(1) 交易“海外衰退,国内复苏”,重点关注成本压力缓和最受益的先进制造(光伏硅片、动力电池)和公用事业(火电、燃气)。(2) 外需疲弱,内需重要性提升,消费品是重要方向。但居民购买力恢复不确定性较强,消费总体恢复持续性存疑,需要寻找格局优化的方向:地产链最看好汽车,政策刺激 + 爆款新车 + 新能源车结构变化。疫情后恢复服务业有脉冲机会,但需求有望部分回补的方向主要是白酒和医美,更可能行稳致远。最后关处于扩张期的消费细分领域,基本面改善逻辑相对独立,关注烘焙食品、预加工食品、品牌化妆品等。 精彩回顾 大势研判&政策研究 心向光明——以一季报为线索,2022年A股方向、结构再展望 攻守兼备,高分红在当下的独特魅力 已“浴火”,待“重生”——2022年春季A股投资策略概要 各大部委跟进金融委会议,券商迎“降准”——申万宏源策略结算备付金比例下调点评 遍历地方政府两会工作报告寻找稳增长发力点 ——申万宏源策略地方政府两会专题报告 与短期市场生物钟一致,思考三个中期问题 行业比较 当前市场普遍预期净利润增速将在Q2提前触底——A股2022年一季报&2021年年报分析总结 持仓变动与市场不同步,预期差显著——22Q1公募基金持股分析 风险偏好已持续一年维持高位,开始向低估值因子切换——21Q4A股公募基金持股分析 基本面尚未出清,关注韧性需求——2022年春季行业比较投资策略 【十四五系列】零售社服“供给侧”发力,打造现代消费新风尚——策略+行业联合解读行业十四五规划·第二期(零售社服) 【十四五系列】交通强国离不开数字化、立体化建设——策略+行业联合解读行业十四五规划·第一期(交运) 行业ETF是“越跌越买”吗? 复盘:人民币四次贬值期间的A股市场表现 资产配置 5月海外波动如何影响中国市场资金流向? 油价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何时落下?——全球资产配置热点聚焦系列报告之十二 4月发达股市资金首次转向流出——全球资产配置资金流向月报(2022年4月) 美国个人养老金准入、账户安排与产品设计有哪些经验借鉴? 制度突破助力养老金入市,金融机构发力空间巨大 中美利差收窄,市场影响几何? 美元流动性紧张对港股的压制何时消退? 70年代Great Stagflation资产价格再回顾? 俄乌局势与加息考验下,美股是否跌出性价比? 加息预期快速发酵下全球资金流动有何变化? 主题研究 特斯拉被剔出标普500 ESG指数的原因是什么? 马斯克为何批评ESG? 见微知著——策略龙头复利回报体系构建 方兴未艾:全面梳理A股ESG指数、基金 【经典重温】ESG:评级结果拆解+股票池构建 【经典重温】十大A股ESG评级机构:什么背景?有何特色? 【经典重温】欧盟ESG信披制度:环保压倒一切 【经典重温】沪深港ESG信披现状:数据看全貌、案例看细节 【经典重温】沪深港ESG信披制度详解:定性定量、各有所长 【经典重温】东西方对ESG定义不同,绿色金融是交集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