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中银宏观:大类资产配置周报 (2022.6.26)】国内或将进入为期两个月的政策观望期

【中银宏观:大类资产配置周报 (2022.6.26)】国内或将进入为期两个月的政策观望期

作者:微信公众号【朱启兵宏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26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中银宏观:大类资产配置周报 (2022.6.26)】国内或将进入为期两个月的政策观望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促销费政策能出尽出;美国经济衰退预期明显升温。大类资产配置顺序:大宗>股票>货币>债券。 摘要 宏观要闻回顾 经济数据:无。 要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强调,要依法依规将平台企业支付和其他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促消费政策能出尽出;住建部等八部门印发通知,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工作;审计署发布《关于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将与浙江省房协于7月26-27日在杭州市联合主办“房地产纾困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商洽会”。 资产表现回顾 A股上涨,大宗下跌。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99%,沪深300股指期货上涨2.11%;焦煤期货本周下跌9.91%,铁矿石主力合约本周下跌11.04%;股份制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收于1.75%,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下跌8BP至1.59%;十年国债收益率上行2BP至2.8%,活跃十年国债期货本周下跌0.29%。 资产配置建议 资产配置排序:大宗>股票>货币>债券。6月LPR与5月持平,降息预期再次落空。接下来的7月和8月国内外事件性影响因素较多,如国内方面,7月政治局会议将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汛期对生产和基建投资存在不确定性影响,8月重点跟踪基建投资落地进度和明年专项债额度是否提前下达等问题,国外方面,7月美联储大概率继续加息75BP,但需要关注对未来加息政策的预期引导,可能对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造成外溢性冲击,另外美国当前仍在炒作阶段的取消对华关税可能有实质性进展等。因此未来两个月,国内大概率会进入政策观察期,一是加大落地此前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二是观察生产和消费恢复的程度,三是储备政策工具以应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和资本市场波动加大。我们维持此前观点,认为人民币资产基本面的相对优势将持续放大。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目录 一周概览 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下资产价格分化 要闻回顾和数据解读 大类资产表现 A股:中小创继续表现强劲 债券:半年末资金拆借利率上行 大宗商品:价格回调幅度继续加大 货币类:货基收益率中位数低水平波动 外汇:人民币汇率维持在6.70附近波动 港股: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大幅升温 下周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一周概览 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下资产价格分化 A股上涨,大宗下跌。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99%,沪深300股指期货上涨2.11%;焦煤期货本周下跌9.91%,铁矿石主力合约本周下跌11.04%;股份制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收于1.75%,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下跌8BP至1.59%;十年国债收益率上行2BP至2.8%,活跃十年国债期货本周下跌0.29%。 6月经济数据大概率继续修复。本周A股指数继续上涨,大盘股和小盘股估值上行幅度基本持平。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500亿元逆回购,临近半年末,拆借利率开始上行,周五R007利率收于2.25%,GC007利率收于2.46%。本周十年国债收益率上行2BP,周五收于2.8%。5月国内经济修复状况较好,6月大概率将继续维持修复趋势,但需要关注的是,市场此前虽然对二季度是年内业绩低点达成共识,但三季度如果有外部因素冲击,不排除叠加A股业绩低于预期,对大类资产整体价格表现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股市方面,本周A股指数普涨,领涨的指数是创业板指(6.29%),涨幅靠后的指数是上证综指(0.99%);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上涨3.06%,恒生国企指数上涨3.55%,AH溢价指数下行1.92收于142.14;美股方面,标普500指数本周上涨6.45%,纳斯达克上涨7.49%。债市方面,本周国内债市略有分化,中债总财富指数本周上涨0.01%,中债国债指数下跌0.06%,金融债指数上涨0.01%,信用债指数上涨0.09%;十年美债利率下行12 BP,周五收于3.13%。万得货币基金指数本周上涨0.03%,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下行8 BP,周五收于1.59%。期货市场方面,NYMEX原油期货下跌0.86%,收于107.06美元/桶;COMEX黄金下跌0.68%,收于1828.1美元/盎司;SHFE螺纹钢下跌5.08%, LME铜下跌7.14%, LME铝下跌1.92%;CBOT大豆下跌16.29%。美元指数下跌0.51%收于104.13。VIX指数下行至27.23。本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反应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影响。 要闻回顾和数据解读(新闻来源:万得) 国家领导人在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时表示,金砖国家要汇聚经济复苏的合力,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防范化解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实现更加包容、更具韧性的经济增长。要推动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对减贫、粮食、教育、卫生等领域投入,推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强调,要依法依规将平台企业支付和其他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健全支付领域规则制度和风险防控体系,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要强化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和平台企业参控股金融机构监管,强化互联网存贷款、保险、证券、基金等业务监管。要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平台企业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加强平台企业沉淀数据监管,规制大数据杀熟和算法歧视。要保持线上线下监管一致性,依法坚决查处非法金融活动。要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强化大型支付平台企业监管促进支付和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工作方案》等文件。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消费是经济主拉动力,是当前推动经济运行回归正轨重要发力点,促消费政策能出尽出。会议确定加大汽车消费支持的政策,包括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考虑当前实际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年底到期后延期问题;完善平行进口政策,支持停车场建设。政策实施预测今年增加汽车及相关消费大约2000亿元。会议进一步部署确保全年粮食丰收的举措,决定完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的措施。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反垄断法的决定,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新反垄断法明确,国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制定和实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规则;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负责反垄断统一执法工作,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结合平台经济运行特点,新反垄断法进一步明确反垄断相关制度在平台经济领域的具体适用规则,完善垄断协议“安全港”制度,完善未达申报标准的经营者集中调查、处理程序,并对经营者集中审查工作具体要求。 住建部等八部门印发通知,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工作,帮助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屋租金压力。通知强调,各地要按照既定的租金减免工作机制,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各类资金,拿出务实管用措施推动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介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兼具总量调节和结构性调节双重功能,央行在总量框架下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会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点需要“有进有退”,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和投放规模控制在一个合意的水平,与总量型的政策工具形成一个良好的配合。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水平同市场利率水平之间相差通常不是很大,所以不会对市场化的利率体系造成太大的影响。截至2021年末,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2016年末上升23.9个百分点,五年年均上升约4.8个百分点,总体实现了“稳字当头”,确保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细则》,明确生态环境领域支撑经济平稳运行五项重点举措。其中提出,推进重大工程实施,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中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等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 上海建立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工作机制,重点支持制造业、批发零售、物流仓储、交通运输、文旅会展、住宿餐饮、农业、外贸、科创和养老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原则上小微企业单户纾困融资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中型企业可适当放宽,原则上不超过5000万元。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实施用途负面清单管理,除不得用于金融投资、理财或其他套利和非法活动外,款项可用于满足生产经营的各方面资金需求。 广州出台“稳经济152条”,涵盖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稳投资促消费政策、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以及保基本民生政策等。稳投资促消费政策方面,提出鼓励购置新能源汽车,对个人消费者6月30日前在省内购买以旧换新推广车型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新车,给予8000元/辆补贴;加快出台实施广州市个人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从事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等需要较高专业水平直播的网络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同时明确网络主播在提供网络表演和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不得出现“引诱未成年用户‘打赏’或以虚假身份信息‘打赏’” 等31种行为,为网络主播从业行为划定底线和红线。 审计署发布《关于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指出,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经营风险。一是资产质量不实,23家中小银行少披露不良资产1709.62 亿元。二是中小金融机构存在一定流动性风险,23家中小银行有9家资本充足率不足,13家未按监管要求对流动性进行全面实时监测,8家流动性指标虚假或人为调节,6家出现流动性风险后采取高息揽储等短视行为。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下发通知,将与浙江省房协于7月26-27日在杭州市联合主办“房地产纾困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商洽会”。商洽会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机构纾困方案介绍,房企在市场变化中保持稳健发展,房地产项目纾困诉求共性分析,如何用优质品牌适应金融支持等,以及专场会议:纾困方案及企业项目与金融机构,有意兼并重组、合作发展解决项目困难的企业对接商洽。 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签署参加人民币流动性安排(RMBLA)协议。人民币流动性安排是由国际清算银行发起并设计的一项金融制度性安排,旨在通过构建储备资金池,在金融市场波动时为参加该安排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人民银行积极参与该安排设计,其他首批参加方还有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马来西亚中央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智利中央银行。人民币流动性安排由所有参加方共同出资建立,各方实缴资金不低于15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美元。 互联互通再度迎来改革。据券商中国,证监会修改《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旨在规范内地投资者返程交易行为,对所谓“假外资”从严监管。根据规定,香港经纪商不得再为内地投资者新开通沪深股通交易权限,政策实施之日起1年为过渡期。过渡期内,存量内地投资者可继续通过沪深股通交易;过渡期结束后,存量投资者只能卖出A股但不能买入。 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工作。其中提出,有序开展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可再生合成燃料车辆、船舶的试点;推动新能源车辆的应用;探索甲醇、氢、氨等新型动力船舶的应用;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网络建设,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大类资产表现 A股:中小创继续表现强劲 建议关注二季度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本周市场指数涨多跌少,领涨的指数包括创业板指(6.29%)、深证成指(2.88%)、中证1000(2.32%),下跌的指数仅有上证红利(-0.91%)。行业方面分化较大,领涨的行业有电力设备(7.86%)、汽车(6.25%)、国防军工(5.54%),领跌的行业有煤炭(-5.79%)、石油石化(-4.45%)、有色金属(-3.01%)。本周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周期品行业跌幅较大。 A股一周要闻(新闻来源:万得) 复合肥 | 在近日于线上召开的2022中国化肥市场研讨会磷复肥专场会上,业内人士分析了当前磷复肥市场现状并表示,下半年磷复肥价格大概率仍将以高位运行为主,与季节性波动共存,磷复肥企业将团结一致保供稳价。 旅游 | 近日,江西、吉林等地的旅游景区游客明显增加,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促进旅游业有序复苏。 绩优股 | 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报业绩预告拉开帷幕,目前已有40多家披露了半年报业绩预告。 氢能 | 6月20日,《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正式印发。《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VR概念 | 6月21日,有媒体报道称,苹果公司的一项“可伸展环设备”专利公开,为用户们展示了苹果VR设备可能使用的操控方式。 水利 | 南涝北旱:39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部分地区旱情露头并快速发展。 交通运输 | 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显示,全国货运物流运行持续向好,民航货运加快恢复。 汽车产业链 |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汽车产销呈现明显恢复性增长,零售额环比也呈快速增长。 元宇宙 | 元宇宙或将掀起新一轮数字化浪潮。普华永道预计,中国娱乐及媒体行业至2026年收入将达约5269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7%,高于全球的4.6%。其中,在虚拟现实(VR)、互联网广告、视频游戏及电子竞技等细分领域,中国平均增速将领先全球。 债券:半年末资金拆借利率上行 债市收益率整体平稳,但半年末资金拆借利率上行,可能短期影响债市收益率向上波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周五收于2.8%,本周上行2BP,十年国开债收益率周五收于3.01%,较上周五上行2BP。本周期限利差上行7BP至0.83%,信用利差下行4BP至0.48%。 拆借利率半年末开始上行。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500亿元,但半年末资金面波动,拆借利率出现明显上行,周五R007利率收于2.25%,交易所资金GC007利率收于2.46%。我们认为资金面波动仍是时点性现象,跨过半年末时间点之后资金拆借利率将下行,并且届时央行也将回笼当前净投放的资金,但三季度资金面维持宽松的情况不会改变。 债券一周要闻(新闻来源:万得) 6月LPR出炉,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均与上期持平。 深市基础设施REITs平稳运行一周年。深交所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落地,大力推动清洁能源、新基建等行业参与基础设施REITs试点,持续扩大产业园区、高速公路、仓储物流、生态环保等行业基础设施REITs规模。 6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已达17599.93亿元,超越2020年5月创下历史新高。本月最后一周的地方债发行尚未全部公告,意味着6月发行规模纪录仍有望继续刷新。 大宗商品:价格回调幅度继续加大 全球经济衰退预期拖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本周商品期货指数下跌7.92%。各类商品期货指数全面下跌,跌幅从低到高依次有贵金属(-2.93%)、谷物(-4.17%)、非金属建材(-6.1%)、化工(-6.94%)、煤焦钢矿(-7.19%)、能源(-8.67%)、有色金属(-9.03%)、油脂油料(-12.46%)。各期货品种中,本周涨幅较大的大宗商品有纤板(1.39%)、生猪(0.76%)、沪胶(0.36%),跌幅靠前的则有沪锡(-16.85%)、棕榈(-15.03%)、菜油(-13.92%)。全球经济衰退预期拖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价格造成拖累,但三季度国内基建投资需求依然强劲。 大宗商品一周要闻(新闻来源:万得) 德国宣布启动天然气紧急计划第二级警戒。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表示,目前天然气供应情况紧张,启动“警报”阶段是必要的。尽管宣布启动“警报”级别,但德国能源监管部门联邦网络局尚未激活价格调整机制。 IEA发布最新版《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能源投资有望同比增长8%以上至2.4万亿美元,包括创纪录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但这仍然不足以填补供应缺口和应对气候变化。 国际能源论坛(IEF)秘书长Mc Monigle称,只有沙特和阿联酋这样的产油国能够增产石油,它们之间大约有200万桶的闲置产能,而美国的产量增长低于预期。当目前的增产计划在8月份到期时,欧佩克+可能会增加产量。该组织已经任命了一位新秘书长,这是一个改变政策的机会。 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集团预计,由于全球需求强劲,新一季牛奶价格将创历史新高。恒天然集团将其2022-2023年每公斤乳固体价格的预测区间上调50新西兰分至9.5新西兰元(约合6美元),这将是该公司有史以来付出的最高价格。 本周国内多晶硅价格延续涨势,三类硅料成交价持续上涨,最高成交价刷新去年11月创下的27.5万元/吨的历史高点,首次站上28万元/吨。 国家发改委部署各地开展拉网式调查依法查处煤炭价格超出合理区间的行为,以重点燃煤电厂5月份电煤采购情况为切入点,全面调阅电煤采购合同,查阅相应煤炭生产流通企业的合同和发票,并对煤炭、电力企业的交易凭证进行交叉比对,形成调查结论。对价格超出合理区间的,切实做到发现一起,约谈一起,查处一起。 货币类:货基收益率中位数低水平波动 货币基金收益率中位数或将保持在2%下方波动。本周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下行8BP,周五收于1.59%;人民币3个月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收于1.75%。本周万得货币基金指数上涨0.03%,货币基金7天年化收益率中位数周五收于1.88%。预计半年末货币基金收益率上行幅度有限,并且受到资金面宽松影响,收益率在跨国半年末之后将继续下行。 外汇:人民币汇率维持在6.70附近波动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本周上行77BP,至6.7。本周人民币对澳元(1.79%)、日元(1.59%)、韩元(0.9%)、英镑(0.52%)、加元(0.11%)、欧元(0.09%)升值,对林吉特(-0.02%)、美元(-0.12%)、兰特(-0.36%)、瑞郎(-0.71%)、卢布(-6.62%)贬值。人民币汇率短期仍以波动为主,但三季度基本面优势将重现。 外汇市场一周要闻(新闻来源:万得)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统计显示,5月份,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五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2.15%。 外汇局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27102亿美元,较2021年末下降364亿美元,降幅1%。 港股: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大幅升温 全球央行大多跟进加息策略。本周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上涨3.06%,恒生国企指数上涨3.55%,AH溢价指数下行1.92收于142.14。行业方面本周领涨的有医疗保健业(13.02%)、非必需性消费(6.21%)、必需性消费(6%),跌幅靠前的有能源业(-5.09%)、原材料业(-4.75%)、电讯业(-1.04%)。本周南下资金总量70.26亿元,同时北上资金总量40.64亿元。美联储落地加息75BP后,考虑到通胀短期内难见回落,市场预期7月仍将加息75BP,同时由于全球范围内大部分央行跟进加息策略,国际资本市场开始定价衰退预期。 港股及海外一周要闻(新闻来源:万得)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国国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美联储坚定致力于降低通胀,并有能力做到这一点。鲍威尔承认当前美国通胀过热,并认为收紧货币政策将是对抗通胀的有效工具,美联储将继续加息以抑制通胀。他还承认美国经济有可能陷入衰退,并称实现软着陆非常具有挑战性。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经济非常强劲,复苏形势良好;预计今年将继续加息,随着时间推移将进一步加息;紧缩政策可能导致增长放缓,衰退并非不可避免;控制通货膨胀必须是美联储的重点;美联储不会提高通胀目标;资产负债表最终将比现在减少大约2.5至3万亿美元;金融状况已普遍收紧,但利率仍相当低;美联储将在利率问题上采取合理的行动;预计未来两年通货膨胀率将下降,更接近2%的目标水平。 墨西哥加息75个基点至7.75%,符合市场预期。墨西哥央行表示,委员会打算在接下来的政策决定中继续提高参考利率;除了新冠疫情带来的通货膨胀冲击,还有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压力;预计2022年第三季度通胀率将加速至8.1%。 挪威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从0.75%上调至1.25%,为2002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加息。同时,挪威央行计划在8月进行再次加息,且不排除再次加息50个基点。 土耳其央行将关键利率维持在14%不变。印尼央行维持7天期逆回购利率在3.5%不变,符合预期。菲律宾央行将政策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5%,符合市场预期。 美联储:所有参加测试的银行都通过了今年的压力测试;美国34家大型银行的资本水平强劲,可以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继续放贷;2022年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在假设的经济低迷时期,所有银行的资本金仍高于最低要求。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价格上涨在各个行业变得更加普遍,基础通胀指标进一步上升。她重申,欧洲央行打算在7月份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将关键利率提高25个基点,并在9月份再次加息。 日本央行公布政策会议纪要,重申其宽松的政策立场将持续更长时间。多数委员认为,外汇走势应稳定,反映经济基本面;部分委员认为,必须向市场传达,日本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是为了实现物价稳定,而不是为了控制外汇走势。 澳洲联储6月会议纪要显示,同意未来几个月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使货币政策趋于正常化,委员会成员们普遍预计通胀将进一步上升,然后在2023年回落至2%至3%区间的顶端。澳洲联储主席洛威重申,澳大利亚民众应为进一步加息做好准备,同时强调未来的货币政策动向将取决于未来公布的经济数据。 美国6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为52.4,创近两年低位,预期56,5月终值57;服务业PMI初值为51.6,创5个月低位,预期53.5,5月终值53.4;综合PMI初值为51.2,创5个月低位,预期52.9,5月终值53.6。 美国第一季度经常帐赤字2914亿美元,为纪录最大赤字,预期赤字2735亿美元,前值赤字修正为2248亿美元。 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初值为52,预期53.9,5月终值54.6;服务业PMI初值52.8,预期55.5,5月终值56.1;综合PMI初值51.9,预期54,5月终值54.8。 据英国统计局数据,受食品、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英国5月份CPI同比上涨9.1%,创1982年3月以来新高。其中,5月食品和饮料价格同比上涨8.7%,为2009年3月以来新高。 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受汽油价格飙升推动,加拿大5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7.7%,创1983年1月以来最高值。 日本财务省:上周出现海外投资者大量抛售日本中长期债现象,卖出量为10.072万亿日元,净抛售量达4.8046万亿日元,均创历史新高。 在英国铁路工人与公司的谈判再度失败后,本周内第二次铁路大罢工将按计划于23日举行。工会负责人表示,如不满足工作保障和加薪要求,行业将继续开展罢工运动。 韩国央行报告显示,在石油产品、加工食品和外出就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2022年下半年韩国价格上升可能会加速,韩国2022年通胀可能超过该行此前给出的4.5%的预期。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表示,财政货币政策需要以稳控物价为重。 美国5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541万户,为2020年6月以来新低,预期540万户,前值由561万户修正至560万户。 全球股票基金净流出规模创9周新高。数据显示,截至6月22日一周内,全球范围内约有168亿美元资金流出股票基金;美国股票市场出现七周以来首次资金净流出,规模达174亿美元。债券基金更是遭到235亿美元赎回,为2020年4月以来最大规模单周净流出。 阿根廷已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其债务再融资计划首次评估,将获得40.1亿美元贷款。获得这笔贷款后,阿根廷将继续实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增加就业稳定经济。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西班牙计划对能源公司征收暴利税。 据央视新闻,德国经济部消息人士称,德国方面正研究将“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位于德国境内部分收归国有,然后将其与波罗的海液化天然气终端相连接。 日本5月核心CPI同比上升2.1%,为连续9个月同比上升,涨幅已连续两个月超过2%,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是推升CPI的主要原因。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木原诚二表示,必须对物价上涨带来的经济风险保持密切关,政府将尽快实施总规模约13万日元的综合紧急对策,以应对物价上涨。 欧盟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发行约500亿欧元的长期债券,并可能发行高达660亿欧元的债券,为“确定失业计划”下的贷款提供资金。 下周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6月复苏仍是主基调。5月经济数据虽然整体超预期,但是仍未恢复到本轮疫情前的水平,目前来看,6月国内疫情基本得到平复,生产生活基本回到正常水平,预计经济数据将继续修复进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有望在5月0.7%的水平上继续上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维持平稳回落,同时基建投资加大落地力度,可能推动基建投资继续超预期,社零同比增速也将继续回升。需要关注的是,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在1%左右水平,如果6月经济能有效恢复,则一定程度上将显著减轻下半年经济稳增长的负担。 美联储超预期加息75BP。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国国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美联储坚定致力于降低通胀,并认为收紧货币政策将是对抗通胀的有效工具,资产负债表最终将比现在减少大约2.5至3万亿美元,他还承认美国经济有可能陷入衰退,并称实现软着陆非常具有挑战性。目前市场普遍存在两个预期,一是7月继续加息75BP,二是美联储加息进程可能在年内结束。本周全球范围内央行加息进程继续,包括挪威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从0.75%上调至1.25%,墨西哥加息75个基点至7.75%,欧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欧洲央行打算在7月份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将关键利率提高25个基点,并在9月份再次加息,澳洲联储主席洛威重申,澳大利亚民众应为进一步加息做好准备。只有日本央行公布政策会议纪要,重申其宽松的政策立场将持续更长时间。 国内或将进入为期两个月的政策观望期。6月LPR与5月持平,降息预期再次落空。接下来的7月和8月国内外事件性影响因素较多,如国内方面,7月政治局会议将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汛期对生产和基建投资存在不确定性影响,8月重点跟踪基建投资落地进度和明年专项债额度是否提前下达等问题,国外方面,7月美联储大概率继续加息75BP,但需要关注对未来加息政策的预期引导,可能对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造成外溢性冲击,另外美国当前仍在炒作阶段的取消对华关税可能有实质性进展等。因此未来两个月,国内大概率会进入政策观察期,一是加大落地此前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二是观察生产和消费恢复的程度,三是储备政策工具以应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和资本市场波动加大。我们维持此前观点,认为人民币资产基本面的相对优势将持续放大。大类资产配置顺序:大宗>股票>货币>债券。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 本文为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系列报告。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致力于以翔实的数据、缜密的逻辑为基础,发现价值,匹配收益与风险,愿我们的研究服务能为您的投资成功尽一份力量。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