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期来看,A股反弹尚未结束
(以下内容从湘财证券《中短期来看,A股反弹尚未结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在五月之前,A股和美股的相关性较强,下跌基本是同步的,虽然近两三周A股因自身因素迎来反弹,看似短暂打破了全球联动的规律,但是从全年运行来看,未来的全球系统性波动仍将存在。 目前国内市场的经济数据可以概括为“强劲复苏”。随着各地疫情得到控制,国内经济进入复工复产阶段,经济环比改善是必然的,但增长速度还不确定,主要取决于常态化核酸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其他省份对上海人群的接纳情况。 从中长期来看,中证800股债利差维持在4%以上,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预示着目前国内股票市场处于底部区域。从中短期来看,A股反弹尚未结束。预示反弹结束的信号主要有三点: 第一:外部波动重新放大,但目前无法准确判断时点; 第二:整体市场情绪过热,但这在熊市期间出现概率不大; 第三:主线板块交易过热或滞胀,目前汽车板块热度过高,还需谨慎投资。 展望后市,尽管仍面临外部地缘关系紧张、全球通胀、美联储持续加息等不利因素,但国内疫情阶段性控制情况较好,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经济有望企稳回升,市场仍然有望走出独立行情。在国内稳增长和国外控通胀阶段性错配时间段,消费领域关注以互联网和医药为代表的前期受压制板块,制造领域关注与经济基本面相对脱离的新能源和军工,科技领域关注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基建,传统低估值领域从绝对收益的角度把握机会。 展望后市,在美联储坚决收紧货币的背景下,国内将持续走出独立行情。国内经济信用底已过,中国决策层致力于恢复经济活力,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改善,本轮行情下国内的政策底已经夯实,而与此同时海外股市呈现衰退预期+货币紧缩的组合,市场压力持续增加,基于中国权益市场相对于海外权益市场的性价比优势,仍将推动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国内市场。中国积极拥抱全球化,不具备滞涨的基础,在宽信用+货币宽松组合下叠加疫后经济修复预期,A股或将走出独立行情。在行业配置上,我们将关注以下主线:一是国内稳增长政策支持下需求受益的基建、地产链、汽车;二是疫后消费场景复苏的航空机场、餐饮酒店、旅游等;三是行业高景气度,需求保持高增长的光伏、风电等行业。 期权&期指 上周标的指数大涨,周度涨幅近2%。期权市场情绪乐观。期权隐含波动率先上升后下降,整体和指数保持正相关关系。期权市场隐含波动率skew偏度指标有所回落,虚值认沽期权波动率并没有显著高于虚值认购波动率,显示市场谨慎情绪减弱。目前,若隐含波动率和标的之间仍然维持正相关性,标的受到海外市场扰动震荡回落,则隐含波动率也可能随之回落,波动率趋势交易仍需谨慎。 大宗商品 随着海外流动性收紧以及经济见顶,叠加国内现实需求仍然偏弱,有色金属中的铜铝以及黑色产业链面临较大压力,本周除贵金属外商品市场大幅下跌,价格都触及前低,部分商品跌至成本线左右。 海外方面,美联储公布6月议息会议结果和经济预测,调低经济增长,调升通胀预期,改变了加息预期节奏。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上调75个基点至1.50%-1.75%,并大幅提升对于2022和2023年的联邦基金预期水平。当前三季度经济见顶下行压力比较明确,这使得软着陆压力较大。其他国家方面,欧元区依靠服务业支撑经济,但未来仍不容乐观。由于核心通胀创造新高,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欧洲央行将在7月开启加息,并在9月底之前告别负利率时代。 具体商品策略层面,铁水面临政策减产压力+终端需求持续弱势预期+极低的钢企盈利率+废钢供给回升形成替代的四重压力,负反馈已现端倪,双焦及铁矿压力仍然较大。钢材仍有政策预期+减产预期+旺季预期可以期待,最悲观时刻尚未到来,如需求环比有所改善,价格或将企稳。有色金属当前仍然受海外流动性收紧以及国内需求疲弱的影响,但价格已经跌至成本线左右,后续如果需求企稳或情绪改善,价格存在反弹可能。原油短期供应偏紧,库存偏低且累库低于季节性,低位库存托底油价,油价保持高位震荡。贵金属可以重新建立多单,关注通胀预期和原油价格回落情况。农产品方面,目前油脂市场基本面仍然关注供应的扰动,随着印尼棕榈油出口加快,国内棕榈油到港增加,棕榈油价格承压下行,带动油脂板块出现回调;但是在马来累库预期出现、美国大豆和加拿大菜籽产量基本确定之前,油脂的下行预计还会有所反复。在宏观情绪影响下,油脂短期下行压力被放大。我们的模型谨慎控制仓位,策略平稳运行。 上周A股各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延续“独立行情”的走势。盘面上,锂电、养殖、教育涨幅较大,煤炭、油气、电力有所调整。两市成交额放大,本质上还是因为5月份社融超预期,市场流动性极其充沛。 上周国常会重点提到了两个方向,一个是更好的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和就业,二是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里子”工程,有望带动板块和相关产业链个股;此外,互联网监管环境也逐渐从极端严苛转向了支持鼓励。 国务院发布的一揽子稳增长政策6月会进一步落地,叠加着企业复工复产后融资需求也会恢复,预计6月社融继续保持向好。我们认为随着市场流动性不断充裕,情绪面也逐渐升温,看涨动能有望渐渐转强。 海外方面,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加息幅度为1994年以来最大;同时,美联储6月正式开始减少过去两年为应对疫情而大幅增长的资产负债表。由于多国央行跟进美联储的加息政策,投资者愈发担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欧美股债再度遭遇双杀。 展望后市,我们会持续关注长期增长确定性较好、营收和利润不断超预期的上市公司。本周我们操作上有所加仓! 上周,CTA策略产品回撤很大,都有哪些原因? 继连续三周温和上涨后,上周商品市场突然遭遇极端行情,南华商品指数下跌5.34%,单周跌幅处于近十年来的极值区域。量化CTA策略也普遍出现净值回撤的情况,尤其以趋势类策略为甚。回撤原因主要是上周大宗商品受美联储加息的影响,行情反转来得非常迅猛。南华商品指数在6月9日刚刚创出历史新高2577.23点,上周就创出本轮商品指数上涨途中的最大单周跌幅。这种高位的剧烈反转对趋势类策略杀伤力极大。 黑翼CTA策略与其他主流量化机构相关性较低,策略多元化且策略之间低相关性,所投期货品种丰富多元。在上周的商品市场波动中,黑翼CTA受影响有限,展现出了不错的防御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CTA产品回撤,还能继续持有吗? 作为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CTA策略和股票、债券等品种的收益具有低相关性,天然地具有危机保护能力。展望后市行情,大宗商品市场方面,在地缘政治、美联储加息、疫情扰动等诸多利空因素的发酵下,市场整体供需再平衡时点再次延后,但目前估值已经演绎的非常极致,我们判断后续不确定性增强,市场波动继续加大,建议继续关注大宗商品领域的机会,通过可双边获利的CTA策略进行配置。 从长期来看,不管是CTA还是股票量化产品,短期的业绩回撤都是正常的。量化投资只要能够做出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就可以随着时间不断累积Alpha。我们建议投资者弱化择时,坚持长期投资理念,不断积累Alpha收益。 当下市场环境,除了CTA,还有哪些量化策略值得投资? 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A股市场的阿尔法依然丰富。从短期来看,去年四季度以来,市场已经经历震荡调整,当前市场处于底部区域,向下空间有限,后续大概率会向上做均值回归。此外,从量化投资的视角来看,当下行情比较适合量化模型捕捉超额收益。 对于投资者来说,近期A股市场筑底反弹,权益类多头资产的性价比不错,可以重点关注量化多头策略,包括500指增、1000指增、300指增和全市场量化选股产品。
在五月之前,A股和美股的相关性较强,下跌基本是同步的,虽然近两三周A股因自身因素迎来反弹,看似短暂打破了全球联动的规律,但是从全年运行来看,未来的全球系统性波动仍将存在。 目前国内市场的经济数据可以概括为“强劲复苏”。随着各地疫情得到控制,国内经济进入复工复产阶段,经济环比改善是必然的,但增长速度还不确定,主要取决于常态化核酸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其他省份对上海人群的接纳情况。 从中长期来看,中证800股债利差维持在4%以上,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预示着目前国内股票市场处于底部区域。从中短期来看,A股反弹尚未结束。预示反弹结束的信号主要有三点: 第一:外部波动重新放大,但目前无法准确判断时点; 第二:整体市场情绪过热,但这在熊市期间出现概率不大; 第三:主线板块交易过热或滞胀,目前汽车板块热度过高,还需谨慎投资。 展望后市,尽管仍面临外部地缘关系紧张、全球通胀、美联储持续加息等不利因素,但国内疫情阶段性控制情况较好,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经济有望企稳回升,市场仍然有望走出独立行情。在国内稳增长和国外控通胀阶段性错配时间段,消费领域关注以互联网和医药为代表的前期受压制板块,制造领域关注与经济基本面相对脱离的新能源和军工,科技领域关注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基建,传统低估值领域从绝对收益的角度把握机会。 展望后市,在美联储坚决收紧货币的背景下,国内将持续走出独立行情。国内经济信用底已过,中国决策层致力于恢复经济活力,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改善,本轮行情下国内的政策底已经夯实,而与此同时海外股市呈现衰退预期+货币紧缩的组合,市场压力持续增加,基于中国权益市场相对于海外权益市场的性价比优势,仍将推动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国内市场。中国积极拥抱全球化,不具备滞涨的基础,在宽信用+货币宽松组合下叠加疫后经济修复预期,A股或将走出独立行情。在行业配置上,我们将关注以下主线:一是国内稳增长政策支持下需求受益的基建、地产链、汽车;二是疫后消费场景复苏的航空机场、餐饮酒店、旅游等;三是行业高景气度,需求保持高增长的光伏、风电等行业。 期权&期指 上周标的指数大涨,周度涨幅近2%。期权市场情绪乐观。期权隐含波动率先上升后下降,整体和指数保持正相关关系。期权市场隐含波动率skew偏度指标有所回落,虚值认沽期权波动率并没有显著高于虚值认购波动率,显示市场谨慎情绪减弱。目前,若隐含波动率和标的之间仍然维持正相关性,标的受到海外市场扰动震荡回落,则隐含波动率也可能随之回落,波动率趋势交易仍需谨慎。 大宗商品 随着海外流动性收紧以及经济见顶,叠加国内现实需求仍然偏弱,有色金属中的铜铝以及黑色产业链面临较大压力,本周除贵金属外商品市场大幅下跌,价格都触及前低,部分商品跌至成本线左右。 海外方面,美联储公布6月议息会议结果和经济预测,调低经济增长,调升通胀预期,改变了加息预期节奏。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上调75个基点至1.50%-1.75%,并大幅提升对于2022和2023年的联邦基金预期水平。当前三季度经济见顶下行压力比较明确,这使得软着陆压力较大。其他国家方面,欧元区依靠服务业支撑经济,但未来仍不容乐观。由于核心通胀创造新高,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欧洲央行将在7月开启加息,并在9月底之前告别负利率时代。 具体商品策略层面,铁水面临政策减产压力+终端需求持续弱势预期+极低的钢企盈利率+废钢供给回升形成替代的四重压力,负反馈已现端倪,双焦及铁矿压力仍然较大。钢材仍有政策预期+减产预期+旺季预期可以期待,最悲观时刻尚未到来,如需求环比有所改善,价格或将企稳。有色金属当前仍然受海外流动性收紧以及国内需求疲弱的影响,但价格已经跌至成本线左右,后续如果需求企稳或情绪改善,价格存在反弹可能。原油短期供应偏紧,库存偏低且累库低于季节性,低位库存托底油价,油价保持高位震荡。贵金属可以重新建立多单,关注通胀预期和原油价格回落情况。农产品方面,目前油脂市场基本面仍然关注供应的扰动,随着印尼棕榈油出口加快,国内棕榈油到港增加,棕榈油价格承压下行,带动油脂板块出现回调;但是在马来累库预期出现、美国大豆和加拿大菜籽产量基本确定之前,油脂的下行预计还会有所反复。在宏观情绪影响下,油脂短期下行压力被放大。我们的模型谨慎控制仓位,策略平稳运行。 上周A股各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延续“独立行情”的走势。盘面上,锂电、养殖、教育涨幅较大,煤炭、油气、电力有所调整。两市成交额放大,本质上还是因为5月份社融超预期,市场流动性极其充沛。 上周国常会重点提到了两个方向,一个是更好的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和就业,二是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里子”工程,有望带动板块和相关产业链个股;此外,互联网监管环境也逐渐从极端严苛转向了支持鼓励。 国务院发布的一揽子稳增长政策6月会进一步落地,叠加着企业复工复产后融资需求也会恢复,预计6月社融继续保持向好。我们认为随着市场流动性不断充裕,情绪面也逐渐升温,看涨动能有望渐渐转强。 海外方面,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加息幅度为1994年以来最大;同时,美联储6月正式开始减少过去两年为应对疫情而大幅增长的资产负债表。由于多国央行跟进美联储的加息政策,投资者愈发担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欧美股债再度遭遇双杀。 展望后市,我们会持续关注长期增长确定性较好、营收和利润不断超预期的上市公司。本周我们操作上有所加仓! 上周,CTA策略产品回撤很大,都有哪些原因? 继连续三周温和上涨后,上周商品市场突然遭遇极端行情,南华商品指数下跌5.34%,单周跌幅处于近十年来的极值区域。量化CTA策略也普遍出现净值回撤的情况,尤其以趋势类策略为甚。回撤原因主要是上周大宗商品受美联储加息的影响,行情反转来得非常迅猛。南华商品指数在6月9日刚刚创出历史新高2577.23点,上周就创出本轮商品指数上涨途中的最大单周跌幅。这种高位的剧烈反转对趋势类策略杀伤力极大。 黑翼CTA策略与其他主流量化机构相关性较低,策略多元化且策略之间低相关性,所投期货品种丰富多元。在上周的商品市场波动中,黑翼CTA受影响有限,展现出了不错的防御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CTA产品回撤,还能继续持有吗? 作为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CTA策略和股票、债券等品种的收益具有低相关性,天然地具有危机保护能力。展望后市行情,大宗商品市场方面,在地缘政治、美联储加息、疫情扰动等诸多利空因素的发酵下,市场整体供需再平衡时点再次延后,但目前估值已经演绎的非常极致,我们判断后续不确定性增强,市场波动继续加大,建议继续关注大宗商品领域的机会,通过可双边获利的CTA策略进行配置。 从长期来看,不管是CTA还是股票量化产品,短期的业绩回撤都是正常的。量化投资只要能够做出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就可以随着时间不断累积Alpha。我们建议投资者弱化择时,坚持长期投资理念,不断积累Alpha收益。 当下市场环境,除了CTA,还有哪些量化策略值得投资? 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A股市场的阿尔法依然丰富。从短期来看,去年四季度以来,市场已经经历震荡调整,当前市场处于底部区域,向下空间有限,后续大概率会向上做均值回归。此外,从量化投资的视角来看,当下行情比较适合量化模型捕捉超额收益。 对于投资者来说,近期A股市场筑底反弹,权益类多头资产的性价比不错,可以重点关注量化多头策略,包括500指增、1000指增、300指增和全市场量化选股产品。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