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周知道】A股走出独立行情,机构加仓,后市或上涨(20220620)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华创·周知道】A股走出独立行情,机构加仓,后市或上涨(20220620)》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一周观点汇总 【华创宏观】美国通胀的严峻程度是否被低估了?——海外论文双周报第8期 【华创固收】需求不济、钢厂减产,地产销售反弹——每周高频跟踪20220618 【华创大类资产配置】资产配置快评2022年第27期:Riders on the Charts:每周大类资产配置图表精粹 【华创金工】华创金工周报(20220613-20220617):A股走出独立行情,机构加仓,后市或上涨 【华创非银】非银金融行业周报(20220613-20220617):非银板块普涨,券商21年业绩排名出炉 【华创计算机】计算机行业周报(20220613-20220619):重点推荐南网科技、指南针、中控等,关注智驾等板块投资进度 【华创通信】通信行业周报(20220613-20220617):相控阵雷达下游渗透加速,建议重点关注核心价值环节相控阵T/R芯片 【华创医药】创新药周报20220619:南方省份甲流抬头,全年趋势值得关注 【华创传媒】传媒行业周观察(20220613-20220617):政策推动直播电商产业升级,快手发布首款数字藏品 一周 热点 01 【华创医药】海吉亚医疗(06078.HK)深度研究报告:自下而上放疗切入,民营肿瘤医疗龙头快速成长 摘要: 肿瘤医疗下沉市场规模庞大,放疗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受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我国肿瘤医疗服务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预计将由2019年3710亿元提升至2025年7003亿元。其中下沉市场规模占比较大(约为57%),但医疗资源匮乏,大量治疗需求未被较好满足。目前放疗已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适用范围广泛,发展前景良好。当下我国仅有23%的肿瘤患者接受放疗,每百万人口的放疗设备数仅为2.7台,放疗渗透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随着放疗设备的普及,下沉市场医疗资源将逐步补缺,放疗服务规模有望由2019年405亿提升至2025年809亿。 多年来政策持续鼓励社会办医发展,并加以立法保障。今年以来,国务院在常务会议及相关政策中亦多次明确支持立场,有望促进民营医疗的良性发展。 民营肿瘤医疗龙头,设备、管理及人才等要素具备优势。公司于2009年成立,截至2021年末共经营11家肿瘤特色医院、22家第三方放疗中心及1家托管医院,为肿瘤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诊疗服务。近年来公司已逐渐成长为全国民营肿瘤医疗服务龙头,连锁经营的标杆医院,各项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放疗业务标准化程度较高,设备价值昂贵,利于在下沉市场快速复制且容易形成竞争优势。公司以放疗为抓手,旗下医院均配备丰富的诊疗设备;同时经过多年探索,采用总部、医院两层集中管理架构,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此外持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不断完善激励机制。 自下而上全国布局,模式成熟易于复制。公司采用“自下而上”(先立足下沉市场,后向一二线城市拓展)的战略规划,持续推进全国布局。在二线城市,公司通常采用“做强肿瘤专科”的经营策略;在下沉市场,公司则更倾向于打造“具有肿瘤特色”的综合医院。公司经营效率显著,自建医院筹建期较短并快速达到收支平衡点,并购医院整合顺利;2017年至今自建及并购医院均保持30+%的高速增长。重庆海吉亚、单县海吉亚为公司在二线城市及下沉市场的典型案例,模式成熟,易于复制。 自建收购并举,长坡厚雪快速成长。根据战略规划,公司未来3年(即2022-2024年)预计将完成7个医院自建项目(含二期),新增超5000张可开放床位;每年实现1-2个并购项目;截至2023年底,预计实现超1万张可开放床位。长期来看,肿瘤医院内生增长强劲;同时我国仍有大量县级、地级城市作为放疗空白区域有待拓展;截至2021年公司肿瘤业务收入为11亿元,在民营肿瘤医疗服务的市占率仅为2%,2030年有望提升至5%,远期空间较为广阔。 看好公司长远发展,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鉴于肿瘤医疗下沉市场规模庞大,公司为全国民营肿瘤医疗服务龙头,在设备、管理及人才等要素具备优势,自下而上全国布局,模式成熟易于复制。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8、7.65、9.84亿元,同比增速为33.1%、30.1%、28.6%,EPS分别为0.95/1.24/1.60元;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情况,给予公司2022年50倍目标PE。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完整研报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医疗事故等风险。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6月16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医药】海吉亚医疗(06078.HK)深度研究报告:自下而上放疗切入,民营肿瘤医疗龙头快速成长》 02 【华创汽车】继峰股份(603997)深度研究报告:野心与能力,变不可能为可能 摘要: 继峰+格拉默合二为一,目标汽车内饰综合大厂。宁波继峰原为老牌乘用车座椅零件供应商(头枕、扶手),凭借性价比优势成为本土龙头。格拉默是德国的全球领先内饰件供应商,业务包括乘用车内饰件与商用车座椅总成。内饰件行业优质公司普遍面临灵魂拷问,成为单项冠军后,如何寻找新增量?继峰的机遇是收购格拉默,并开拓新品类打造第二条“生命线”。继峰的成长路径极具野心及空间,海外整合如何做好、整合之后又如何做,成为市场对继峰新的灵魂拷问,在我们看来,继峰在一条艰难却正确的道路上。 整合管理层:绕开别人的弯路,做正确的事,提高海外整合的成功率。制造业海外整合颇具难度,其中核心要点在于协同、管理层控制、经营效率释放。首先,继峰与格拉默处于同一细分领域,业务、能力交织互补,具备“1+1>2”的可能性。其次,公司在收购落地后随即更换欧洲管理层,得益于格拉默大型企业的特征,经营平稳过渡,继峰对格拉默的控制力度也由此远远高于其它同行案例。然后,通过更加有效的、与净利挂钩的激励机制,调动欧洲管理层的积极性,展开对公司经营效率、产品、市场等多方面调整,近年已见成效。 调整经营:提利润率、做大中国市场、做大乘用车座椅大单品。继峰的成长按业绩增长线索分为三步走: 格拉默提利润率:通过架构调整、落后产能关停并转、材料降本等举措,解决格拉默净利率偏低的问题。目前举措已基本落地,但受全球汽车产销扰动与通胀影响,利润率仍受压制,预计行业因素消解后公司利润率有望快速恢复,推动公司利润达到8亿元水平。 格拉默做大中国市场:商用车座椅通过合资建厂等举措开拓市场,近年份额不断提升,有望带来15-20亿元营收增量。乘用车内饰件产品业务通过品类开拓、客户下沉来提高营收,近年不断获取新单,营收增量有望达15亿元+。格拉默中国营收有望从25亿增至60亿元,匹配相较于其欧洲区、美洲区更高的利润率,有望给公司带来3-4亿元利润增量达到11-12亿元。目前格拉默中国市场营收已从2019年20亿元增至2021年25亿元。 继峰做大乘用车座椅总成大单品:在格拉默商用车座椅品牌及体系能力基础上,继峰积极把握新势力所带来的乘用车座椅总成配套体系竞争要素变化的大机遇,强势切入该市场,ASP一举从1-2千元提至5千元+,极大扩增未来空间,中长期,继峰若能在乘用车座椅市场占据10%市占或能创造100亿元+营收增量、10亿元+利润增量,推动公司利润冲向20亿元+。 投资建议:继峰通过收购格拉默,走上了一条与其它内饰件细分龙头的不同发展之路。目前公司已完成对格拉默管理层、经营战略的调整并体现出一定成效,但在全球汽车行业产销、原材料价格扰动状态下,成效处于压制状态。经过我们对公司管理层、战略、策略的动态评估,认为公司在提高利润率、做大中国市场、做大乘用车座椅总成大单品的路径上终将有所斩获,成为中国民营汽车内饰件综合大厂。短期考虑欧洲战争、全球缺芯、原材料涨价等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为2.2亿元、同比+76%,2023-2025年有望进入恢复通道,达到7.2亿/+223%、11.3亿/+58%、15.6亿元/+39%。考虑公司核心竞争力、未来乐观展望,我们给予2023年PE26倍,目标市值184亿元,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完整研报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芯片供给、疫情损失恢复低于预期、汇率波动风险、股权质押风险、整合进度不及预期、市场、客户开拓不及预期、乘用车座椅开拓不及预期等。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6月17日发布的报告《【华创汽车】继峰股份(603997)深度研究报告:野心与能力,变不可能为可能》 03 【华创计算机】工业软件系列研究之三:中控技术(688777)深度研究报告:流程工业自动化龙头,工业软件开启新成长 摘要: 中控技术为流程工业控制龙头,加速布局工业4.0。中控技术深耕流程工业,目前公司产品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仪器仪表及运维服务。其中,公司在DCS领域连续十一年市占率第一,SIS领域2021年市占率第二。在以自动化为核心的工业3.0具备优势基础上,公司大力开拓智能化为核心的工业4.0业务。此外公司加快国际化战略,大力部署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目前已获沙特阿美供应商资格,未来国际化征程值得期待。 流程工业占据半壁江山,DCS国产化继续。中控技术深耕的流程制造行业产值占据工业总产值47%。流程行业广泛应用的DCS系统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93亿,化工、电力、石化行业应用占比大。DCS系统国产化率持续提升,2001年国产化率大致35%,2019年中控技术、和利时两家份额加总已超过42%;2021年中控市占率已达33.8%,连续11年蝉联第一。 中观数据看石化、化工、制药行业景气度。1)石化行业:22年三桶油加总资本开支稳健,其中中石化增速近20%领跑;结构上,“十四五”期间,三桶油均加速布局双碳,重视新能源业务,预计此块景气度跑赢整体。2)化工行业:从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周期大致为5年,22年虽有疫情影响,化工行业22年前4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跑赢制造业整体。3)制药行业:疫情有望提升需求,2020年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完成额逆势增长近30%。 石油化工涉及工业软件众多,国内厂商积极布局核心基础软件。石油化工行业涉及5大类工业软件,细分品类众多,其中,自主软件中,OT相关底层基础软件空白大、IT相关管理软件成熟度较高;研发设计为短板中的短板。此块,我们聚焦:1)生产管控类软件:MES在能源化工渗透率50%相对较高,中控技术等为代表厂商;APC国内市场中,中控技术市占率第一;工业实时数据库国内已出现中控技术、力控科技等不错厂商。2)石油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分为通用和专用,整体外商主导,但国内厂商积极布局已实现突破。 海外--艾默生:收并购为常态,自动化厂商持续加强工业软件,与Aspen强强联合。艾默生成立于1890年,通过收购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其自动化解决方案产品多元,涵盖底层测量仪器、终端控制等等,可以覆盖流程及离散工业。艾默生收入中,底层设备仍占绝大部分,但近些年持续加强数据管理、软件领域收购布局,如Aspen/OSI等。其收购的Aspen同样通过收并购完善产品线,目前核心产品为AspenOne解决方案,21财年营收7.09亿美元,由于其走集成化战略且产品标准化程度持续提升,毛利率2021财年已达近90%。 公司有望稳健成长,给予“强推”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7.62亿元、9.72亿元、12.1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1.0%、27.6%、24.6%;对应EPS分别为1.53元、1.96元、2.44元。估值方面,参考自动化及工业软件厂商估值水平并结合中控技术历史估值水平,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60倍PE,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完整研报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自动化、智能化需求释放存在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新冠疫情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6月16日发布的报告《【华创计算机】工业软件系列研究之三:中控技术(688777)深度研究报告:流程工业自动化龙头,工业软件开启新成长》 04 【华创建筑建材】涂料行业系列深度报告(一):黄金赛道,广阔空间 摘要: 行业概况:悠久行业、黄金赛道、绿色环保是未来趋势。 涂料行业发展历史悠久,从18世纪开始至今,经历了工业形成期、合成树脂期和新型涂料期,目前涂料行业向低污染、高性能、低能耗方向发展,绿色环保是未来趋势。涂料应用广泛、品类繁多,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建筑涂料、工业涂料、通用涂料;按产品形态可分为溶剂型、水性、粉末以及无溶剂涂料,目前建筑涂料以污染较小的水性涂料为主,占比高达90%,未来水性涂料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将逐步提升。涂料主要由成膜物质、颜料填料、溶剂和助剂组成,合计约占总成本90%以上。由于成膜物质、油脂、溶剂等和原油价格正相关,因此原油价格对涂料企业的毛利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我国涂料产能以建筑涂料和工业防护涂料为主,20年产量分别占比全国总产量47%、28%。 涂料市场:国产品牌快速崛起,市占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据涂界信息,20年全球涂料总产量9,35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1,878亿美元,同比-5%,其中我国涂料产量3,513万吨,占全球比重约38%,较16年+9pct,产能逆势扩张。细分市场中,我国建筑涂料市场规模最大,20年产量1,640万吨,同比+6%,占比我国涂料总产量的47%。竞争格局上,我国涂料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格局分散,头部企业由外资品牌主导,20年我国前十涂料企业中前三名均为外企,市占率之和近9%,但近年来国产品牌快速崛起,三棵树、东方雨虹等市占率快速提升,20年分别排名行业第四、第五。20年我国前十涂料企业市占率17%,美国和欧洲前十涂料企业市占率分别为90%、70%,我国涂料企业市占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中期空间:存量和增量市场建筑涂料需求1611万吨,对应市场规模835亿。 截至20年年末,我国总房屋存量建面合计867亿方,综合测算对应的外内墙涂刷面积分别为368亿方、1,527亿方。同时,估算内墙和外墙单方单遍涂刷平均涂料用量分别为0.125、0.837kg/m2,按照内外墙通常涂刷3遍,并假设农村非住宅外墙涂刷2-3遍,并按目前我国城镇住宅、非住宅、农村房屋的重涂周期分别约10年、7年、15年测算,对应年均建筑涂料需求量为1,368万吨;我们测算未来十年(21-30年)商品房年度销售面积中枢为13.5亿方,对应年均涂料需求量中枢为243.1万吨;中期角度来看,存量和增量市场合计建筑涂料需求约1,611.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约为835.1亿元。 远期空间:存量和增量市场建筑涂料需求3011万吨,对应市场规模1562亿。 远期空间看,按现有总房屋存量面积867亿方,重涂周期向欧美平均重涂周期5.3年靠拢,假设未来城镇住宅重涂周期缩短至5年、农村住宅和城镇非住宅缩短至6年、农村非住宅缩短至7年,对应年均建筑涂料需求量为2610万吨,叠加21-30年商品房销售对应的建筑涂料需求量中枢243万吨进入重涂周期,综合测算重涂市场远期年均建筑涂料需求约2,853万吨。假设房地产行业进入只有存量更新的终极状态,预计存量商品房更新推动需求为8.8亿方,对应由存量商品房更新推动的新房市场年均涂料需求量为158万吨。远期角度来看,存量和增量市场合计建筑涂料需求约3,011万吨,对应市场规模约1,562亿元。 行业评级:黄金赛道,广阔空间,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涂料行业历史悠久,目前向低污染、高性能方向发展,绿色环保是未来趋势。我国涂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头部企业由外资品牌主导,但国产品牌快速崛起。考虑到:1)当前我国TOP10涂料企业市占率17%,较美国和欧洲TOP10集中度90%、70%仍有巨大提升空间;2)我国目前重涂周期约10年,相对欧美平均重涂周期5.3年,重涂市场空间巨大;3)当前我国城镇化率65%,存量房屋面积仍有提升空间;4)二手房成交占比趋势性提升,从而推动重涂需求提升;综合考虑之下,我们保守测算建筑涂料行业远期市场规模1562亿,行业当属黄金赛道,拥有广阔市场空间,维持行业“推荐”评级,并建议关注行业龙头公司:东方雨虹、三棵树和亚士创能。 (完整研报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下行,原材料价格超预期上行。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6月15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建筑建材】涂料行业系列深度报告(一):黄金赛道,广阔空间》 05 【华创轻工纺服】申洲国际(02313.HK)深度研究报告:规模争先,织造称王 摘要: 成长复盘:时代发展红利与公司前瞻布局共筑的长期护城河。1)三次把握时代红利。产业转移背景下,公司成功抓住日本客户、运动赛道及中国市场三大历史契机。当下行业相对成熟,无论是产业链大规模迁移,还是新兴市场及赛道快速崛起,时代红利难以复现,公司成功路径不易复制,龙头地位稳固。2)一体化模式确立核心竞争力。公司深耕纵向一体化模式,垂直整合面料织造、染色与后整理、印绣花、裁剪等环节,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与市场响应能力,在产业链价值分配中占据更有利地位。3)聚焦核心环节附加值。台湾纺织产业外迁成衣环节,保留面料,印证面料的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特征。公司累计投入85亿元购置与升级生产设备,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并与大客户多次合研发、赋能产品力,强化客户粘性壁垒与业务增值能力。 定价模式:“成本加成”下的挑战与机遇。成衣制造的“成本加成”通常指价格充分传导成本、维持单件毛利润(不考虑工艺升级),而非固定毛利率。若其他要素不变,单价传递原材料上涨,ASP提升,单价毛利润维持,毛利率自然下降;反之原材料价格下滑,ASP下行,伴随毛利率上升。过去棉价上涨主要源于海外订单转移推动国内生产要素集体上行,未来随东南亚生产重启,订单回流海外,棉价上行驱动或转弱,下行周期内的利润率弹性不宜忽视。另一方面,服装代工定价机制绝非“躺平”模式,企业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增厚加工制造附加值,迭代自动化系统、释放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始终是保持竞争力的核心途径,也是公司过去份额逐步提升的重要原因。 未来展望:疫后成长逻辑清晰,业绩兑现能力回归。长期以来公司成长直接驱动在于品牌方长期订单规划下的产能释放节奏,可预测、更有序的产能周期是公司强业绩兑现能力的根源。2021年公司利润率在生产与采购价格周期错配、海外订单回流等因素作用下,出现下滑,引发市场对于成本定价模式适用性的讨论,我们认为盈利下滑是多项偶发性不利因素叠加的结果,常态下公司商业模式及盈利的稳定性并未有任何实质的变化。未来随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增长逻辑、价格机制有望逐步回归,带动盈利有序复苏。客户订单角度,大客户业绩指引稳健(PUMA、Adidas增长中枢10%,Nike平稳,优衣库扩店较快)、公司订单份额提升(受益公司自身竞争力及行业出清)及新客户持续导入(业绩复合增速指引15%的Lululemon,受益国潮崛起的李宁、特步)三重合力共振,订单饱满助推公司产能稳定释放,业绩稳定性再度凸显,彰显优质的长期投资价值。 产能释放稳健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受益原有大客户供应商洗牌、公司份额提升,以及新兴运动品牌客户订单导入,公司产能储备丰富,今年增量主要来自柬埔寨及越南新成衣工厂及部分老技改扩建,叠加订单价格机制回归、产能利用率边际改善,带动盈利能力修复,我们预计公司2022-24年归母净利50.7/65.8/77.4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5.4/19.5/16.6倍。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31.3/24.1/20.5倍,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完整研报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生产经营、通胀加剧、大客户订单流失。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6月15日发布的报告《【华创轻工纺服】申洲国际(02313.HK)深度研究报告:规模争先,织造称王》 本周热门电话会议 06 本周热门电话会议 【华创宏观·张瑜旬度交流】第37期:美国窘境解析:必须含泪“错杀”的需求 【华创固收·信用策论讲座】第20期:低收益时代的信用阿尔法 【华创商社·云旅游】第1期:博物馆,城市之光融入社区生活 【华创新周期】第31期:中期策略集体汇报 【华创行业联合】地产产业链系列14:地产数据改善,地产链配置正当时 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摘编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一周观点汇总 【华创宏观】美国通胀的严峻程度是否被低估了?——海外论文双周报第8期 【华创固收】需求不济、钢厂减产,地产销售反弹——每周高频跟踪20220618 【华创大类资产配置】资产配置快评2022年第27期:Riders on the Charts:每周大类资产配置图表精粹 【华创金工】华创金工周报(20220613-20220617):A股走出独立行情,机构加仓,后市或上涨 【华创非银】非银金融行业周报(20220613-20220617):非银板块普涨,券商21年业绩排名出炉 【华创计算机】计算机行业周报(20220613-20220619):重点推荐南网科技、指南针、中控等,关注智驾等板块投资进度 【华创通信】通信行业周报(20220613-20220617):相控阵雷达下游渗透加速,建议重点关注核心价值环节相控阵T/R芯片 【华创医药】创新药周报20220619:南方省份甲流抬头,全年趋势值得关注 【华创传媒】传媒行业周观察(20220613-20220617):政策推动直播电商产业升级,快手发布首款数字藏品 一周 热点 01 【华创医药】海吉亚医疗(06078.HK)深度研究报告:自下而上放疗切入,民营肿瘤医疗龙头快速成长 摘要: 肿瘤医疗下沉市场规模庞大,放疗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受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我国肿瘤医疗服务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预计将由2019年3710亿元提升至2025年7003亿元。其中下沉市场规模占比较大(约为57%),但医疗资源匮乏,大量治疗需求未被较好满足。目前放疗已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适用范围广泛,发展前景良好。当下我国仅有23%的肿瘤患者接受放疗,每百万人口的放疗设备数仅为2.7台,放疗渗透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随着放疗设备的普及,下沉市场医疗资源将逐步补缺,放疗服务规模有望由2019年405亿提升至2025年809亿。 多年来政策持续鼓励社会办医发展,并加以立法保障。今年以来,国务院在常务会议及相关政策中亦多次明确支持立场,有望促进民营医疗的良性发展。 民营肿瘤医疗龙头,设备、管理及人才等要素具备优势。公司于2009年成立,截至2021年末共经营11家肿瘤特色医院、22家第三方放疗中心及1家托管医院,为肿瘤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诊疗服务。近年来公司已逐渐成长为全国民营肿瘤医疗服务龙头,连锁经营的标杆医院,各项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放疗业务标准化程度较高,设备价值昂贵,利于在下沉市场快速复制且容易形成竞争优势。公司以放疗为抓手,旗下医院均配备丰富的诊疗设备;同时经过多年探索,采用总部、医院两层集中管理架构,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此外持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不断完善激励机制。 自下而上全国布局,模式成熟易于复制。公司采用“自下而上”(先立足下沉市场,后向一二线城市拓展)的战略规划,持续推进全国布局。在二线城市,公司通常采用“做强肿瘤专科”的经营策略;在下沉市场,公司则更倾向于打造“具有肿瘤特色”的综合医院。公司经营效率显著,自建医院筹建期较短并快速达到收支平衡点,并购医院整合顺利;2017年至今自建及并购医院均保持30+%的高速增长。重庆海吉亚、单县海吉亚为公司在二线城市及下沉市场的典型案例,模式成熟,易于复制。 自建收购并举,长坡厚雪快速成长。根据战略规划,公司未来3年(即2022-2024年)预计将完成7个医院自建项目(含二期),新增超5000张可开放床位;每年实现1-2个并购项目;截至2023年底,预计实现超1万张可开放床位。长期来看,肿瘤医院内生增长强劲;同时我国仍有大量县级、地级城市作为放疗空白区域有待拓展;截至2021年公司肿瘤业务收入为11亿元,在民营肿瘤医疗服务的市占率仅为2%,2030年有望提升至5%,远期空间较为广阔。 看好公司长远发展,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鉴于肿瘤医疗下沉市场规模庞大,公司为全国民营肿瘤医疗服务龙头,在设备、管理及人才等要素具备优势,自下而上全国布局,模式成熟易于复制。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8、7.65、9.84亿元,同比增速为33.1%、30.1%、28.6%,EPS分别为0.95/1.24/1.60元;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情况,给予公司2022年50倍目标PE。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完整研报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医疗事故等风险。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6月16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医药】海吉亚医疗(06078.HK)深度研究报告:自下而上放疗切入,民营肿瘤医疗龙头快速成长》 02 【华创汽车】继峰股份(603997)深度研究报告:野心与能力,变不可能为可能 摘要: 继峰+格拉默合二为一,目标汽车内饰综合大厂。宁波继峰原为老牌乘用车座椅零件供应商(头枕、扶手),凭借性价比优势成为本土龙头。格拉默是德国的全球领先内饰件供应商,业务包括乘用车内饰件与商用车座椅总成。内饰件行业优质公司普遍面临灵魂拷问,成为单项冠军后,如何寻找新增量?继峰的机遇是收购格拉默,并开拓新品类打造第二条“生命线”。继峰的成长路径极具野心及空间,海外整合如何做好、整合之后又如何做,成为市场对继峰新的灵魂拷问,在我们看来,继峰在一条艰难却正确的道路上。 整合管理层:绕开别人的弯路,做正确的事,提高海外整合的成功率。制造业海外整合颇具难度,其中核心要点在于协同、管理层控制、经营效率释放。首先,继峰与格拉默处于同一细分领域,业务、能力交织互补,具备“1+1>2”的可能性。其次,公司在收购落地后随即更换欧洲管理层,得益于格拉默大型企业的特征,经营平稳过渡,继峰对格拉默的控制力度也由此远远高于其它同行案例。然后,通过更加有效的、与净利挂钩的激励机制,调动欧洲管理层的积极性,展开对公司经营效率、产品、市场等多方面调整,近年已见成效。 调整经营:提利润率、做大中国市场、做大乘用车座椅大单品。继峰的成长按业绩增长线索分为三步走: 格拉默提利润率:通过架构调整、落后产能关停并转、材料降本等举措,解决格拉默净利率偏低的问题。目前举措已基本落地,但受全球汽车产销扰动与通胀影响,利润率仍受压制,预计行业因素消解后公司利润率有望快速恢复,推动公司利润达到8亿元水平。 格拉默做大中国市场:商用车座椅通过合资建厂等举措开拓市场,近年份额不断提升,有望带来15-20亿元营收增量。乘用车内饰件产品业务通过品类开拓、客户下沉来提高营收,近年不断获取新单,营收增量有望达15亿元+。格拉默中国营收有望从25亿增至60亿元,匹配相较于其欧洲区、美洲区更高的利润率,有望给公司带来3-4亿元利润增量达到11-12亿元。目前格拉默中国市场营收已从2019年20亿元增至2021年25亿元。 继峰做大乘用车座椅总成大单品:在格拉默商用车座椅品牌及体系能力基础上,继峰积极把握新势力所带来的乘用车座椅总成配套体系竞争要素变化的大机遇,强势切入该市场,ASP一举从1-2千元提至5千元+,极大扩增未来空间,中长期,继峰若能在乘用车座椅市场占据10%市占或能创造100亿元+营收增量、10亿元+利润增量,推动公司利润冲向20亿元+。 投资建议:继峰通过收购格拉默,走上了一条与其它内饰件细分龙头的不同发展之路。目前公司已完成对格拉默管理层、经营战略的调整并体现出一定成效,但在全球汽车行业产销、原材料价格扰动状态下,成效处于压制状态。经过我们对公司管理层、战略、策略的动态评估,认为公司在提高利润率、做大中国市场、做大乘用车座椅总成大单品的路径上终将有所斩获,成为中国民营汽车内饰件综合大厂。短期考虑欧洲战争、全球缺芯、原材料涨价等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为2.2亿元、同比+76%,2023-2025年有望进入恢复通道,达到7.2亿/+223%、11.3亿/+58%、15.6亿元/+39%。考虑公司核心竞争力、未来乐观展望,我们给予2023年PE26倍,目标市值184亿元,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完整研报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芯片供给、疫情损失恢复低于预期、汇率波动风险、股权质押风险、整合进度不及预期、市场、客户开拓不及预期、乘用车座椅开拓不及预期等。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6月17日发布的报告《【华创汽车】继峰股份(603997)深度研究报告:野心与能力,变不可能为可能》 03 【华创计算机】工业软件系列研究之三:中控技术(688777)深度研究报告:流程工业自动化龙头,工业软件开启新成长 摘要: 中控技术为流程工业控制龙头,加速布局工业4.0。中控技术深耕流程工业,目前公司产品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仪器仪表及运维服务。其中,公司在DCS领域连续十一年市占率第一,SIS领域2021年市占率第二。在以自动化为核心的工业3.0具备优势基础上,公司大力开拓智能化为核心的工业4.0业务。此外公司加快国际化战略,大力部署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目前已获沙特阿美供应商资格,未来国际化征程值得期待。 流程工业占据半壁江山,DCS国产化继续。中控技术深耕的流程制造行业产值占据工业总产值47%。流程行业广泛应用的DCS系统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93亿,化工、电力、石化行业应用占比大。DCS系统国产化率持续提升,2001年国产化率大致35%,2019年中控技术、和利时两家份额加总已超过42%;2021年中控市占率已达33.8%,连续11年蝉联第一。 中观数据看石化、化工、制药行业景气度。1)石化行业:22年三桶油加总资本开支稳健,其中中石化增速近20%领跑;结构上,“十四五”期间,三桶油均加速布局双碳,重视新能源业务,预计此块景气度跑赢整体。2)化工行业:从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周期大致为5年,22年虽有疫情影响,化工行业22年前4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跑赢制造业整体。3)制药行业:疫情有望提升需求,2020年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完成额逆势增长近30%。 石油化工涉及工业软件众多,国内厂商积极布局核心基础软件。石油化工行业涉及5大类工业软件,细分品类众多,其中,自主软件中,OT相关底层基础软件空白大、IT相关管理软件成熟度较高;研发设计为短板中的短板。此块,我们聚焦:1)生产管控类软件:MES在能源化工渗透率50%相对较高,中控技术等为代表厂商;APC国内市场中,中控技术市占率第一;工业实时数据库国内已出现中控技术、力控科技等不错厂商。2)石油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分为通用和专用,整体外商主导,但国内厂商积极布局已实现突破。 海外--艾默生:收并购为常态,自动化厂商持续加强工业软件,与Aspen强强联合。艾默生成立于1890年,通过收购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其自动化解决方案产品多元,涵盖底层测量仪器、终端控制等等,可以覆盖流程及离散工业。艾默生收入中,底层设备仍占绝大部分,但近些年持续加强数据管理、软件领域收购布局,如Aspen/OSI等。其收购的Aspen同样通过收并购完善产品线,目前核心产品为AspenOne解决方案,21财年营收7.09亿美元,由于其走集成化战略且产品标准化程度持续提升,毛利率2021财年已达近90%。 公司有望稳健成长,给予“强推”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7.62亿元、9.72亿元、12.1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1.0%、27.6%、24.6%;对应EPS分别为1.53元、1.96元、2.44元。估值方面,参考自动化及工业软件厂商估值水平并结合中控技术历史估值水平,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60倍PE,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完整研报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自动化、智能化需求释放存在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新冠疫情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6月16日发布的报告《【华创计算机】工业软件系列研究之三:中控技术(688777)深度研究报告:流程工业自动化龙头,工业软件开启新成长》 04 【华创建筑建材】涂料行业系列深度报告(一):黄金赛道,广阔空间 摘要: 行业概况:悠久行业、黄金赛道、绿色环保是未来趋势。 涂料行业发展历史悠久,从18世纪开始至今,经历了工业形成期、合成树脂期和新型涂料期,目前涂料行业向低污染、高性能、低能耗方向发展,绿色环保是未来趋势。涂料应用广泛、品类繁多,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建筑涂料、工业涂料、通用涂料;按产品形态可分为溶剂型、水性、粉末以及无溶剂涂料,目前建筑涂料以污染较小的水性涂料为主,占比高达90%,未来水性涂料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将逐步提升。涂料主要由成膜物质、颜料填料、溶剂和助剂组成,合计约占总成本90%以上。由于成膜物质、油脂、溶剂等和原油价格正相关,因此原油价格对涂料企业的毛利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我国涂料产能以建筑涂料和工业防护涂料为主,20年产量分别占比全国总产量47%、28%。 涂料市场:国产品牌快速崛起,市占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据涂界信息,20年全球涂料总产量9,35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1,878亿美元,同比-5%,其中我国涂料产量3,513万吨,占全球比重约38%,较16年+9pct,产能逆势扩张。细分市场中,我国建筑涂料市场规模最大,20年产量1,640万吨,同比+6%,占比我国涂料总产量的47%。竞争格局上,我国涂料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格局分散,头部企业由外资品牌主导,20年我国前十涂料企业中前三名均为外企,市占率之和近9%,但近年来国产品牌快速崛起,三棵树、东方雨虹等市占率快速提升,20年分别排名行业第四、第五。20年我国前十涂料企业市占率17%,美国和欧洲前十涂料企业市占率分别为90%、70%,我国涂料企业市占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中期空间:存量和增量市场建筑涂料需求1611万吨,对应市场规模835亿。 截至20年年末,我国总房屋存量建面合计867亿方,综合测算对应的外内墙涂刷面积分别为368亿方、1,527亿方。同时,估算内墙和外墙单方单遍涂刷平均涂料用量分别为0.125、0.837kg/m2,按照内外墙通常涂刷3遍,并假设农村非住宅外墙涂刷2-3遍,并按目前我国城镇住宅、非住宅、农村房屋的重涂周期分别约10年、7年、15年测算,对应年均建筑涂料需求量为1,368万吨;我们测算未来十年(21-30年)商品房年度销售面积中枢为13.5亿方,对应年均涂料需求量中枢为243.1万吨;中期角度来看,存量和增量市场合计建筑涂料需求约1,611.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约为835.1亿元。 远期空间:存量和增量市场建筑涂料需求3011万吨,对应市场规模1562亿。 远期空间看,按现有总房屋存量面积867亿方,重涂周期向欧美平均重涂周期5.3年靠拢,假设未来城镇住宅重涂周期缩短至5年、农村住宅和城镇非住宅缩短至6年、农村非住宅缩短至7年,对应年均建筑涂料需求量为2610万吨,叠加21-30年商品房销售对应的建筑涂料需求量中枢243万吨进入重涂周期,综合测算重涂市场远期年均建筑涂料需求约2,853万吨。假设房地产行业进入只有存量更新的终极状态,预计存量商品房更新推动需求为8.8亿方,对应由存量商品房更新推动的新房市场年均涂料需求量为158万吨。远期角度来看,存量和增量市场合计建筑涂料需求约3,011万吨,对应市场规模约1,562亿元。 行业评级:黄金赛道,广阔空间,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涂料行业历史悠久,目前向低污染、高性能方向发展,绿色环保是未来趋势。我国涂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头部企业由外资品牌主导,但国产品牌快速崛起。考虑到:1)当前我国TOP10涂料企业市占率17%,较美国和欧洲TOP10集中度90%、70%仍有巨大提升空间;2)我国目前重涂周期约10年,相对欧美平均重涂周期5.3年,重涂市场空间巨大;3)当前我国城镇化率65%,存量房屋面积仍有提升空间;4)二手房成交占比趋势性提升,从而推动重涂需求提升;综合考虑之下,我们保守测算建筑涂料行业远期市场规模1562亿,行业当属黄金赛道,拥有广阔市场空间,维持行业“推荐”评级,并建议关注行业龙头公司:东方雨虹、三棵树和亚士创能。 (完整研报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下行,原材料价格超预期上行。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6月15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建筑建材】涂料行业系列深度报告(一):黄金赛道,广阔空间》 05 【华创轻工纺服】申洲国际(02313.HK)深度研究报告:规模争先,织造称王 摘要: 成长复盘:时代发展红利与公司前瞻布局共筑的长期护城河。1)三次把握时代红利。产业转移背景下,公司成功抓住日本客户、运动赛道及中国市场三大历史契机。当下行业相对成熟,无论是产业链大规模迁移,还是新兴市场及赛道快速崛起,时代红利难以复现,公司成功路径不易复制,龙头地位稳固。2)一体化模式确立核心竞争力。公司深耕纵向一体化模式,垂直整合面料织造、染色与后整理、印绣花、裁剪等环节,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与市场响应能力,在产业链价值分配中占据更有利地位。3)聚焦核心环节附加值。台湾纺织产业外迁成衣环节,保留面料,印证面料的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特征。公司累计投入85亿元购置与升级生产设备,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并与大客户多次合研发、赋能产品力,强化客户粘性壁垒与业务增值能力。 定价模式:“成本加成”下的挑战与机遇。成衣制造的“成本加成”通常指价格充分传导成本、维持单件毛利润(不考虑工艺升级),而非固定毛利率。若其他要素不变,单价传递原材料上涨,ASP提升,单价毛利润维持,毛利率自然下降;反之原材料价格下滑,ASP下行,伴随毛利率上升。过去棉价上涨主要源于海外订单转移推动国内生产要素集体上行,未来随东南亚生产重启,订单回流海外,棉价上行驱动或转弱,下行周期内的利润率弹性不宜忽视。另一方面,服装代工定价机制绝非“躺平”模式,企业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增厚加工制造附加值,迭代自动化系统、释放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始终是保持竞争力的核心途径,也是公司过去份额逐步提升的重要原因。 未来展望:疫后成长逻辑清晰,业绩兑现能力回归。长期以来公司成长直接驱动在于品牌方长期订单规划下的产能释放节奏,可预测、更有序的产能周期是公司强业绩兑现能力的根源。2021年公司利润率在生产与采购价格周期错配、海外订单回流等因素作用下,出现下滑,引发市场对于成本定价模式适用性的讨论,我们认为盈利下滑是多项偶发性不利因素叠加的结果,常态下公司商业模式及盈利的稳定性并未有任何实质的变化。未来随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增长逻辑、价格机制有望逐步回归,带动盈利有序复苏。客户订单角度,大客户业绩指引稳健(PUMA、Adidas增长中枢10%,Nike平稳,优衣库扩店较快)、公司订单份额提升(受益公司自身竞争力及行业出清)及新客户持续导入(业绩复合增速指引15%的Lululemon,受益国潮崛起的李宁、特步)三重合力共振,订单饱满助推公司产能稳定释放,业绩稳定性再度凸显,彰显优质的长期投资价值。 产能释放稳健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受益原有大客户供应商洗牌、公司份额提升,以及新兴运动品牌客户订单导入,公司产能储备丰富,今年增量主要来自柬埔寨及越南新成衣工厂及部分老技改扩建,叠加订单价格机制回归、产能利用率边际改善,带动盈利能力修复,我们预计公司2022-24年归母净利50.7/65.8/77.4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5.4/19.5/16.6倍。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31.3/24.1/20.5倍,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完整研报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生产经营、通胀加剧、大客户订单流失。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6月15日发布的报告《【华创轻工纺服】申洲国际(02313.HK)深度研究报告:规模争先,织造称王》 本周热门电话会议 06 本周热门电话会议 【华创宏观·张瑜旬度交流】第37期:美国窘境解析:必须含泪“错杀”的需求 【华创固收·信用策论讲座】第20期:低收益时代的信用阿尔法 【华创商社·云旅游】第1期:博物馆,城市之光融入社区生活 【华创新周期】第31期:中期策略集体汇报 【华创行业联合】地产产业链系列14:地产数据改善,地产链配置正当时 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摘编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