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通信】产业数字化为运营商注入发展新动能,电网智能化进入“十四五”建设新阶段——通信行业2022年中期策略报告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东方证券通信】产业数字化为运营商注入发展新动能,电网智能化进入“十四五”建设新阶段——通信行业2022年中期策略报告》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行情回顾与未来展望:2022年以来,截至2022年6月6日申万通信行业指数下跌14.7%,在全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18位,整体表现处于中游,同期通信板块表现略高于市场。伴随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及智能化的进程推进,通信行业在更多的细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2022年下半年展望,我们总体持乐观态度,相对看好电网智能化、运营商以及数据中心等赛道。 电网智能化:电网智能化领域的投资金额巨大,下游电力企业数量有限,单个客户的采购金额较大,电力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赛道边际变化主要包括:(1)国内市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驱动电网向智能化转变;(2)海外市场:“一带一路”催生智能电网海外市场需求。 运营商:三大运营商 2021 年营收&净利润增速创新高,资本开支逐步形成平稳趋势。赛道边际变化主要包括:(1)产业数字化动能强劲,成为第一增收引擎;(2)5G 共建共享稳步推进,规模价值同步提升;(3)智慧家庭业务成为固网业务的主要驱动力。 数据中心:随着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对于云端的规模需求亦不断提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政策改善供需格局,驱动IDC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赛道边际变化主要包括:(1)需求侧:国内云计算巨头资本支出有望回升;(2)供给端:一线城市的稀缺性长期存在。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及智能化的进程推进,通信行业在更多的细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2022年下半年展望,我们总体持乐观态度,相对看好数据中心、运营商以及电网智能化等赛道。 建议关注:电力智能化供应商威胜信息(688100,买入)、东软载波(300183,未评级)、鼎信通讯(603421,未评级)、友讯达(300514,未评级)、力合微(688589,未评级);5G运营商中国移动(600941,买入)、中国电信(601728,未评级)、中国联通(600050,未评级);IDC企业宝信软件(600845,未评级)、科华数据(002335,未评级)、数据港(603881,未评级)、万国数据(GDS.O,未评级)、光环新网(300383,未评级);数据中心设备商紫光股份(000938,未评级)、星网锐捷(002396,未评级);光模块供应商中际旭创(300308,买入)、新易盛(300502,未评级)、剑桥科技(603083,未评级);绿色能源配套温控供应商英维克(002837,未评级)、佳力图(603912,未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波动风险;下游需求风险;原材料风险;技术研发风险 目录 一、行情回顾与未来展望 1.1、行情回顾 2022年以来,截至2022年6月6日申万通信行业指数下跌14.7%,在全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18位,整体表现处于中游。相较于同期沪深300指数-15.67%的表现,通信板块表现略高于市场。 2022年一季度,申万通信行业营收同比增长9.9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32%,板块营收增长稳健,盈利情况有所改善。 1.2、行业重要新闻 “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张家口集群等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标志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结合前期铺垫工作,“东数西算”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东数西算”产业联盟于2020年9月在甘肃省兰州市成立,成员包括省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上海市闵行区政府等政府机构,以及华为、腾讯、滴滴、移动等企业及高校。另外,阿里巴巴、百度、快手等行业头部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也已经在乌兰察布、贵州等西部城市落地建设。 东数西算对数据中心的能耗、平均利用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各枢纽节点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求为上架率不低于65%,电源使用效率(PUE)不高于1.2或1.25,有利于提升行业资源利用水平。 1.3、 未来展望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及智能化的进程推进,通信行业在更多的细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2022年下半年展望,我们总体持乐观态度,相对看好运营商、电网智能化以及IDC等赛道。 l运营商:继续看好运营商的发展机遇。面对数字经济及“东数西算”带来的发展新机遇,运营商纷纷加大产业数字化投入,移动全力构建基于 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向“连接+算力+能力”服务模式转变;电信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加速云网融合,聚焦 IDC、算力等新增长点以强化智能网络领先优势;联通倾力打造“联接+感知+计算+智能”的算网一体化服务。在 5G 投入方面,5G 投入呈缩减趋势,5G 建设稳步推进。 l电网智能化:疫情扰动不改长期逻辑,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驱动电网向智能化转变,智能电网进入“十四五”新阶段,配电网建设成为重点。建议关注电网智能化设备供应商。 l数据中心:“十四五”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东数西算”工程以及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等相关政策将充分带动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建议关注IDC企业、设备商、光模块供应商、绿色能源配套温控龙头以及运营商。 二、 电网智能化 电网智能化是指应用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传感等信息技术,结合企业管理理念,驱动电力工业旧传统工业向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型工业转变,为电力企业生产稳定运行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支撑和引领变革的过程。 随着电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电力通信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个环节。电力通信以高速双向的通信集成网络为基础,通过传感、测量、控制、决策等先进技术,实现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等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以提高电网的数字化程度; 2)收集并整合相关数据,实现信息集成; 3)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智能电网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实现安全生产,为日常生活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2.1、 边际变化 国内市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驱动电网向智能化转变 新能源占比提升驱动电网智能化转型:为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企业纷纷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题的新型电力系统。然而,新能源发电具有受季节影响较大、电压不稳定、输电技术和输电安全要求高等特点,传统电网难以实现较好的接入效果,因此随着新能源应用的逐渐广泛,对于智能电网的配套需求也变得愈发强烈。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产业焦点,国家能源局、国务院等机构颁布多项相关政策推动新能源占比提升。2021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左右,未来几年新能源占比提升将进一步提升。 国网南网同时推进电力智能化转型: l国家电网智能化投入不断增长。2017-2021年,国家电网对于信息化的投资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20年,根据国家电网的规划,信息化总投资金额约为250亿元,为2019年的两倍多。根据国家电网整体投资金额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估算,2021年国家电网智能化投资金额约为270亿元,约占国家电网整体投资金额的5.5%。 l南方电网的云数一体数字技术平台包括南网云平台、电网数字化平台、全域物联网三大数字基础平台和云化数据中心,汇聚数字基础通用能力,提供上层应用调用。数字电网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电力能源网络与新一代信息网络为基础,通过数字技术与能源企业业务、管理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而形成的新型能源生态系统,从而使得电网服务更加智能、安全、高效、绿色环保。 海外市场:“一带一路”催生智能电网海外市场需求 根据《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中国将加强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在电力、电网和新能源等领域国际标准化合作,促进国家和地区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标准化合作示范,开展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等跨国电网互联领域标准需求分析。根据行业咨询机构Global Market Insights报告,预计到2024年,全球智能电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00亿美元。 我国电网企业已经初步实现全球布局:电网作为重要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对上下游产业链带动力强,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电网企业依托技术、管理、设备、资金等优势,积极“走出去”拓展国际业务,在海外投资、建设和运营输配电网。我国电网企业开展的国际业务包括海外投资、互联互通、海外工程承包、设备出口和标准合作,形成了投资、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全方位“走出去”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能够为海外业主提供一揽子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根据中国电力网报道,我国电网企业的海外布局设计如下四个方面: l在海外投资方面,我国电网企业已经成功投资多个海外输配电资产。国家电网公司投资运营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希腊、智利、阿曼等国家的输配电网,南方电网公司投资运营卢森堡、智利等国家的输配电网; l在电网互联互通方面,中国已经与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实现电网互联互通,通过跨国输电线路开展国际电力贸易。国际电力贸易对于巩固我国能源安全、缓解电力消纳将起到重要作用; l在海外工程承包方面,我国电网企业境外工程承包业务主要分布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区域,承担了埃及、埃塞俄比亚、缅甸等国家骨干电网建设工程,带动了中国电工装备在海外拓展市场; l在电网设备出口方面,我国电网设备门类齐全,形成了输电、配电、变电、用电等竞争力较强的电工装备产品系列。通过贸易出口、EPC带动、海外投资建厂等方式,产品输出到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形成了诸多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工装备品牌。 2.2、 看好的细分方向及相关标的 智能电网进入“十四五”新阶段,配电网建设成为重点。2021年3月,我国出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随后,国家电网表示未来五年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用于电网转型升级,其中配电网建设投资超过1.2万亿元,占电网建设总投资的60%以上。2021年11月,南方电网的发展规划出台,“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总体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南方电网也将配电网建设列为工作重点,规划投资达3200亿元,接近总投资的一半。 电网智能化领域的投资金额巨大,下游电力企业数量有限,单个客户的采购金额较大,电力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5-2021年我国电网智能化市场规模逐步增长,截止2021年底,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50亿元。由于电力行业固定的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高的特点,电力行业客户对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的先进性、可靠性要求很高。 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层的建设主体包括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部分电力设备商。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首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经营区域来看,国家电网公司预计将负责占据我国88%的国土面积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而南方电网预计将负责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和海南省五个省份及港澳地区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相关供应商将受益电网智能化推进的过程。 电网智能化设备供应商 (1)威胜信息 威胜信息以“物联世界,芯连未来”为发展战略,较早布局能源互联网的SaaS系统、通信芯片和边缘计算网关的核心技术。威胜信息致力于以物联网技术重塑电、水、气、热能源的高效管理及提供消防、园区、社区、城市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围绕能源流和信息流构建能源互联网,提供从数据感知、通信组网到数据管理的综合能源互联网解决方案,构建低碳友好高效的能源互联网。 近年来,公司在国网、南网、地方电力的招标中均名列前茅。根据电力物联网相关终端产品招标信息,2019年公司在中标覆盖范围、中标产品种数以及中标包数三个维度均为行业第一。2021年8月,公司通信网关先后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配网物资库存招标、广州供电局配网类物资(DTU等)框架招标、南方电网V3.0智能配电系列采购中中标。随着数字电网迎来景气增长周期,公司也将发挥自身优势,为电网智能化持续发力。 2022年5月,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2022年新培育的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拟定名单的公示》,威胜信息成功入选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东软载波 在能源互联网板块,公司主要聚焦智能电网领域。公司提供从表计到主站系统的全方案解决方案,采用窄带低速、窄带高速与微功率无线结合的双模融合方案、高速载波方案等多种电力线通信方案,为国家电网提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公司能源互联网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电能表数据采集、自动化控制等领域, 在通信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公司下游的客户主要为能源互联网/电网供应商。 根据公开信息,公司将会推出更多工业级ES8P系列、ES32系列的新产品,面向电机控制、工业自动化系统,工业设备与测量仪器、高端消费类应用和数字电源等应用场景。新系列产品具有丰富外设、高性价、处理性能强,主频最高可跑到400MHz,Flash/SRAM存储空间至2MB/512KB,管脚至144-pin。包含多功能高级定时器,集成CAN、USB、Ethernet Mac等通信接口,集成高性能ADC、DAC、OPA、比较器等模拟外设,内置CORDIC,FMAC等硬件数学计算加速单元,支持多种实时操作系统。 公司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是以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为源头,以智能制造为基础,开展融合通信技术平台的研发。公司基于对能源互联网发展的理解,结合国家电网的发展战略,在集成电路、能源互联网、智能化业务板块之间相互协同配合和相互支撑,预判发展趋势,进行了大量研发投入,包括各类芯片、软件、模组、终端和系统。这些产品和系统大部分均已完成资质认证和现场测试,可以提供完整的成套解决方案。 (3) 鼎信通讯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电网、集中抄表以及消防系统等场景,主要客户包括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台湾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青岛中青志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具有深厚技术储备与完善产品体系,专注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和总线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基于行业领先的综合解决方案,转化为“软件+硬件+服务”相结合的终端产品,主要应用于国家智能电网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大量的现场运行实践,公司的载波通信技术已经能够有效满足智能电网在配网侧的通信需求。 (4)友讯达 公司提供无线通信、智能电网以及公用事业等行业的解决方案,电力公司为公司主要客户。公司积极参加国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在智能电网领域,公司提供智慧输电线路解决方案、智慧变电站解决方案、AMI高级计量、北斗用电信息采集、低压配电台区、多表集抄、高速无线宽频双模、微功率无线、智能配电运行、电力无线专网等解决方案。 在核心技术层面,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DA传感网络技术、LCFDA低功耗传感网络技术和双模异构技术等无线数传通信技术,可应用在包括智能电网、其他公用能源计量、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和智能农业等物联网领域。 (5) 力合微 公司是市场领先的物联网通信芯片设计企业,20年专注于电力线通信(PLC)技术和芯片。通过电力线通信,为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提供稳定可靠的“最后1公里”通信连接和智能设备接入。 公司具有全系列PLC SoC芯片,是国家智能电网PLC芯片主要厂家,是中国电力线通信物理层国家标准GB/T31983.31执笔人、是国家标准《应用于城市路灯接入的电力线通信协议》GB/T40779-2021执笔人。针对广泛物联网场景,公司推出PLC开放协议PLBUS PLC,广泛应用于全屋智控、智能照明、能源管理、智慧城市照明、工业物联等领域,实现“有电线的地方,即可通信”。 公司研发模式: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创新和实现技术优势为主导的前瞻性策略与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性策略相结合的总体研发策略。新产品线的研发主要以前瞻性策略为主,通过预判市场未来需求方向,提前开展相关产品的研发;已有产品线的衍生产品开发,则以市场需求导向为主,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对产品进行改造和优化。 LME4010是一款高集成度、高性能电力线通信芯片,支持2-12MHz工作频段,遵循PLBUS协议。该芯片集成了高性能电力线高速通信物理层、宽动态范围自动增益控制模拟收发前端、模拟及数字滤波器、协议处理器。片上CPU可支持用户应用程序,并提供丰富的数据及外设接口。 三、 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 2021 年营收&净利润增速创新高。1)营业收入方面,2021年移动收入增速创十年新高,电信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联通紧随其后,移动、电信和联通的营收分别为8483 亿元/4342 亿元/3279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0.4%/11.3%/7.9%。2)归母净利润方面,电信、联通提速增长,势头正劲,移动在当前大体量上保持增长,移动、电信、联通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59 亿元/260 亿元/6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5%/24.4%/14.2%。 3.1、 边际变化 产业数字化动能强劲,成为第一增收引擎 产业数字化业务高速增长。在传统业务疲态显现及互联网新技术快速发展削弱运营商产业链地位的双重压力下,以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带来行业增长新机遇的情况下,三大运营商纷纷转型,结合自身算网集成化服务能力和配套完备的全国属地化服务优势,大力推进“网+云+DICT”融合发展,积极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在疫情的刺激下,政企的数字化转型意愿被激发,下游需求日益丰富,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和垂直行业的需求不断涌现,给产业数字化带来了历史性的加速发展机遇。 2022 年 2 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工程规划了 8 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 10 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主要针对东部数据中心资源紧张的问题,挖掘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利用西部地区的资源承载东部地区部分需求。“东数西算”工程将有效推动数据中心扩容,为运营商贡献一定的收入增长,同时也将对网络流量带来显著的拉动。 面对数字经济及“东数西算”带来的发展新机遇,运营商纷纷加大产业数字化投入。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全力构建基于 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打造价值增长的新模式,从提供“连接、流量”服务向提供“连接+算力+能力”服务转变。在算力网络方面,移动将投入 480 亿元,较去年增长约 100 亿元,主要用于业务网、IT 云、数据中心、传输网等,一方面持续优化网络架构,如骨干节点之间的互联,另一方面也会聚焦热点地区,强化区域间网络的互联。资源调度方面,结合算力网络的节点布局及数据中心直连的流量流向、质量等需求,增设节点,以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调度。 中国电信:电信最早提出云网融合,在近几年不断推进“云改数转”战略,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22 年电信将基于自身在网、云、客户的优势资源,以及已形成的云网融合领先优势,全力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有效落地。2022 年,公司产业数字化投入同比将增加 62%至 279亿元,具体而言,在 IDC 方面,计划投资 65 亿元,新建 4.5 万机架;算力方面,拟投资 140亿元,新增 16 万云服务器,并计划在 2022 年将算力提升 80%以上,算力规模提升至约 3.8 EFLOPS。 中国联通:联通紧抓“东数西算” 新机遇,倾力打造“联接+感知+计算+智能”的算网一体化服务。其一,围绕传输网、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建设,以满足数字中心能力;其二,在IDC 方面,紧抓国家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和东数西算的战略发展机遇,推进数据中心集约化的运营能力,构建高速互联多云智能网络,同时落实“双碳”战略,推动绿色数据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其三,在云计算方面,在重点地区精准布局。 5G 共建共享稳步推进,规模价值同步提升 在运营商方面,2021 年,移动、电信、联通全年的资本开支分别为1836 亿元、867 亿元、690亿元,基本符合全年指引,运营商2021下半年资本投入加速。同时,2020-2021年,中国5G用户渗透率逐步提升。鉴于 5G“整体平稳”的建设基调,预计 2022 年5G 建设节奏仍将继续保持。“十四五”期间,伴随着 5G 建设步伐的加快,5G 用户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5G 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共建共享成效显著。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 2021 年,我国 5G 基站总数达到 142.5 万站,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 98%的县城城区和 80%的乡镇镇区,并逐步向有需求的农村地区推进。其中,中国移动累计开通 5G 基站超 73 万站(其中和广电共建700MHz 基站 20 万),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共享 5G 基站 69 万站。除 5G 基站外,电联同样就 4G 基站展开共建,截至 2021 年底,电联已累计共享 4G 及 5G 基站 135 万站,较去年增长 77万站,节省资本开支超2100亿元及运营开支200亿元/年,同时打造绿色低碳网络,每年节电175亿度,累计减排二氧化碳超 600 万吨。 智慧家庭业务成为固网业务的主要驱动力 固网业务分为宽带接入和智慧家庭两部分。运营商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加快推动家庭客户宽带速率的全面升级,不断提升千兆用户渗透率,一方面聚焦泛安全、家庭教育、家庭办公等 HDICT 新场景,持续优化服务,提升产品能力,加快推动智家产品规模发展。 智慧家庭业务动力强劲,带动固网业务量质双升。2021 年,中国移动的智家业务“魔百和”收入已达 189 亿元,同比增长 30.4%,在家庭宽带客户中的渗透率已达 76.8%,成为固网业务的主要驱动力;中国电信智慧家庭收入为 139 亿元,较去年增加 27亿元,对固网业务的收入增长贡献比例近 60%。随着家庭客户场景化服务不断丰富,智慧家庭业务有望持续增长,占收比重有望持续增加,实现固网业务价值提升。、 3.2、 看好的细分方向及相关标的 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逐步形成平稳趋势。中国移动预计 2022 年资本开支为 1852 亿元,较 2021年基本持平,其中 99%的投资用于“连接+算力+能力”方面,面向算力网络及资源调度进行深入布局。中国电信预计 2022 年资本开支为 930 亿元,同比增速提高至 7.24%,但资本支出占收比进一步下降,其中主要是增加了产业数字化业务的投入,其投入占比由 2021 年的 19.9%增加至2022 年的 30.0%(预计)。中国联通虽未披露 2022 年资本开支预算,但根据公开交流,预计将适度提升资本开支使其增长与收入增速相匹配,同时会坚持共建共享以提高资本投入的效能,因此在未来几年整体资本开支将保持平稳。 ARPU值有望进一步边际改善。 l移动 ARPU:随着运营商回归价值经营,以及推动用户从 4G 网络向 5G 网络迁转,5G 对 ARPU值的提升效用越发明显。但目前来说,5G 用户的渗透率仍相对不高,截至 2022 年 1 月,移动/电信/联通的 5G 用户渗透率分别为 41.7%/52.2%/50.4%,三大运营商平均 5G 渗透率为 45.8%,对比 2020 年末 80%以上的 4G 渗透率,仍有较大替代空间。未来,随着 5G 网络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 5G 应用场景的进一步丰富,5G 用户渗透率将继续提升,移动 ARPU有望进一步迎来边际改善。 l宽带综合 ARPU:根据 CSHIA 报告显示,2019 年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市场,2016-2020 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由 2609 亿元增长 5145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18.5%。三大运营商紧紧把握智能家居市场的这一发展机遇,加强智慧家庭领域布局,促进宽带业务质效提升。2020 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包含智能家居硬件设备费用、设计、安装、维修等服务费用)为5144.7 亿元,同比增长 6.8%。展望未来,运营商将继续优化智家应用及服务,致力于提升智慧家庭客户的体验,结合自身在网络管道层面的优势,提升“云+网+应用”的融合服务能力,拉动宽带综合 ARPU 持续提升。 运营商 (1) 中国移动 中国最大运营商,转型升级实现拐点突破。2021 年中国移动实现营业收入 8482.58 亿元,同比增长 10.4%,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通信服务收入 7514.09 亿元,同比增长 8.0%,增速较 2020 年提升 4.8 个百分点。公司通过推进低成本高效运营实现盈利能力的良好增长,归母净利润 1159 亿元,同比增长 7.5%;每股基本盈利 5.67 元,同比增长 7.7%。作为中国最大运营商,中国移动拥有庞大的客户群,2021 年移动客户规模达到 9.57 亿户,其中 5G 套餐客户 3.87 亿户,家庭宽带客户 2.18 亿户,较去年均实现净增长。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公司十分重视数字化转型创新业务的发展,CHBN“四轮”全向发力。政企市场,作为转型的重点,2021 年实现收入 1371 亿元,同比增长 21.4%,其中,行业云增速领跑行业,实现收入 192 亿元,增长 110%;IDC 实现收入216 亿元,增长 33%。整体来看,公司收入增长已走出拐点突破,数字化转型收入“第二曲线”动能强劲。 移动云加速迈向第一阵营。2021年,中国移动遵循行业统一披露口径,将移动云收入口径从过去的政企市场云收入更新为 CHBN 四大市场云收入总和。中国移动于 2020 年启动云改,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取得阶段性成功:2021 年移动云实现收入 242 亿元,同比增长 114%;其中,公有云收入 131.5 亿,排名从最初的十名开外进入业界前七;私有云排名业界第五,政务云排名第三。目前,公司移动云服务的客户超过 80 万家,主要客户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其中以政府客户、互联网客户为主,占比约 60%,从近期的发展情况来看,客户结构没有太大变化。 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共建 700MHz黄金频段。为深入实施“5G+”计划,高效提升 5G 网络覆盖,2021 年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签订了系列合作协议: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建设 48 万站 700MHz 基站,双方均享有 700MHz 无线网络使用权,此外移动向广电有偿共享 2.6GHz 网络,广电向移动支付网络使用费。移动和广电优势互补,一方面移动将缓解广电在移动网络建设的投资压力,另一方面广电的 700MHz 能缓解移动利用高频段做全国 5G 覆盖的投资压力,同时增强中国移动5G 的竞争优势。 (2) 中国电信 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全力推进“东数西算”落地。“东数西算”工程是云网融合的典型应用领域,算力网络是云网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电信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所在。公司从数据中心、DCI 网络、算力和云四个关键维度,前瞻性布局算力网络。IDC 方面,2021 年收入达到 316亿元,市场份额继续保持行业第一;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已拥有超过 700 个数据中心,对外提供服务机架规模达到 47 万架,其中近 80%部署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 4 个重点区域,形成 2+4+31+X+O 的资源布局,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布局高度契合。DCI 网络方面,公司已建成业界领先 DCI 网,CN2-DCI、政企 OTN 联接全国八大枢纽节点及主要城市 IDC,骨干网带宽>300T。 天翼云收入翻番,持续领跑云计算赛道。2021 年天翼云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全面升级为分布式云基础设施、操作系统和产品能力,打造云网融合、自主可控、属地服务和安全可信等差异化优势,竞争力持续提升,全年实现收入 279 亿,增长 102%,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同时保持了良好的政务公有云市场领先地位,公有云 IaaS+PaaS 市场份额 9.0%,增长 1.6p.p.。2021 年,中国电信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以天翼云为底座,加快“2+4+31+X+O”的云网一体化规划,发挥自身在 IDC 数量、布局等方面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加速凸显。目前,天翼云产品线已拥有了算力、存储、网络、数据库、CDN、终端、大数据与 AI 等云产品,覆盖了 IaaS、PaaS 和 SaaS 等的全栈云服务,在大型国企云、医疗云、教育云等政务云市场崭露头角。 与中国联通合作共赢,共建共享成效显著。2021 年双方新开通 5G 基站 31 万站,累计开通 5G 基站 69 万站,5G 网络覆盖至全国所有市县和部分发达乡镇;4G 方面同样采用与联通共建共享的策略,2021 年双方共享 4G 基站 66 万站,远超去年年底的 24 万站;累计节省网络投资超过 2100亿元,每年节约网络运营成本 200 亿元。 (3)中国联通 收入和利润提速增长,同时加速股东回报。中国联通总体经营实现稳中向好,2021 年公司营收3278.5 亿元,同比增长 7.9%;税前利润 179.3 亿元,同比增长 11.9%;全年自由现金流持续充沛,达到人民币416.8 亿元。同时,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2021 年全年股息合计每股 0.216 元,同比提升 31.7%。 服务收入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互联网增速明显。公司 2021 年实现产业互联网收入 548 亿元,同比增长 28%,产业互联网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贡献度达 59%,已成为推动公司收入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国联通通过整合组建“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5G+ABCDE 融合创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以数字化创新为引领,积极培育推广 5G+垂直行业应用融合创新发展,持续推进“云计算+智慧网络+智能应用”融合营销模式,与混改合作伙伴、行业龙头等公司深化业务层面合作,成立多家合资公司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拟分拆智网科技。2021 年 8 月中国联通发布公告,拟将间接控股子公司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拆至 A 股上市,分拆完成后,中国联通仍将维持对智网科技的控股权。智网科技成立于 2015年,是中国联通下属从事车联网专业化经营的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将强化公司融资和运营能力,更好地吸引人才和战略伙伴,提升竞争力,加快业务发展。 四、 数据中心相关领域 4.1、边际变化 政策改善供需格局,驱动IDC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随着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对于云端的规模需求亦不断提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政策聚焦如下四个方面: l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十四五”期间,相关部门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区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结合应用、产业等发展需求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 l“东数西算”工程:同时,国家将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云网协同发展,提升数据中心跨网络、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l绿色化: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原则,持续推进绿色数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数据中心节能改造,持续提升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l智能化:推动智能计算中心有序发展,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面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语言智能等重点新兴领域,提供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务。 需求侧:国内云计算巨头资本支出有望回升 需求端,流量进入稳速增长期。流量是IDC行业增长的基础,受益于物联网、大数据、5G等行业的发展,数据流量迎来高速增长,设备连接数及单设备流量都显著提升。2021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2216亿GB,同比增长33.9%,整体增长趋势稳定。未来,随着物联网应用在各领域和场景下的不断开拓与实现,流量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带动国内IDC市场的发展。 受云计算市场需求推动,亚马逊等海外云计算巨头资本开支自2021Q2逐步复苏。相较之下,由于国内监管环境持续趋严,以阿里为代表的国内云计算巨头对IDC的相关投入复苏不及海外。2022年4月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未来随着平台经济的监管常态化,国内云巨头的资本开支有望回升。 供给端:一线城市的稀缺性长期存在 一线核心城市IDC资源布局的必要性体现在多方面,一是部分业务对时延的高要求,二是网络汇聚&客户聚集。而数据中心作为高耗能行业,普遍面临“双碳”战略下的能耗限制问题,因此一线核心城市的IDC资源将会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众多IDC厂商加速环一线城市的资源布局,以逐步承载一线的溢出需求。而西部地区更多承载非实时性的、数据的后台分析处理等算力需求。 4.2、 看好的细分方向及相关标的 “十四五”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东数西算”工程将充分带动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在产业链方面,数据中心产业链具有链条长、覆盖门类广的特点,建议关注IDC企业、设备商、光模块供应商、绿色能源配套温控龙头以及运营商。 IDC企业 后疫情时代,IDC企业将直接受益于数字经济的推动以及数据中心的建设。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中心是以支撑经济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为导向,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需求为牵引,汇聚多元数据资源、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具备安全可靠能力、提供高效算力服务、赋能千行百业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 (1)宝信软件 宝之云是宝信软件旗下的云计算品牌,包含了IDC和云计算两部分业务,IDC位于上海市宝山大数据产业园区,数据中心建筑主体跨度长达1.8公里,顶棚高度超过21米,是国内单体最大的建筑,满足数据中心的使用需求。规划至2023年,总体规模达5万个机柜。目前宝之云五期已交付的3万个机柜以大型客户为主,拥有阿里、腾讯、华为云等头部互联网客户,以及太平洋保险、中国平安、恒丰银行等金融客户。 (2) 科华数据 公司为用户提供高安全数据中心云基础服务,支撑金融、互联网、运营商、政府、教育、医疗等行业信息化建设,帮助企业实现云端迁移,在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中焕发新动能,支撑5G互联未来。科华数据拥有超23万平方米数据中心,已投入运营超3万的数据中心机柜,可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中心咨询规划、产品方案、集成管理、工程建设、运维管理、IDC 运营到增值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3) 万国数据 公司在国内拥有丰富的数据中心资源,其T3+等级数据中心位于主要城市,占地面积和电力密度均是是国内数据中心平均标准的2倍。凭借先进的数据中心设计、严格的技术规范和健全的操作流程,万国数据成为互联网企业和大型客户的合作伙伴。 (4) 光环新网 公司是业界领先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主营业务为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IDC及其增值服务、IDC运营管理服务)、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ISP)以及云计算等互联网综合服务。公司现已建成的数据中心包括房山云计算中心、燕郊云计算中心、酒仙桥云计算中心、亦庄科信云计算中心、上海嘉定云计算中心以及BDA云计算中心,在建及规划的IDC项目包括杭州云计算中心、天津云计算中心以及长沙云计算中心。 (5) 数据港 公司的数据中心业务从杭州、上海起步,并以市场化、规模化为导向,深入区域市场布局,充分发挥大数据产业、技术、市场资源密集的优势,挖掘潜在市场机遇,积极探索潜在客户发展潜力。在原有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公司又陆续新增河北张北、北京房山、江苏南通、广东河源、内蒙古乌兰察布等数据中心。公司已有34个运营数据中心,建筑面积约为67万平方米。 设备商 在数据中心放量的同时,数据中心设备商也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数据中心设备以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为主,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数据中心硬件设备投资规模中,服务器占主要比重。 (1) 紫光股份 紫光股份是国内稀缺的ICT设备研发领先企业,其控股公司新华三作为紫光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深耕ICT领域。根据IDC、Gartner、计世资讯的相关统计数据,公司网络、计算、存储等产品的市场份额持续领先。2021年公司重点研发项目达32个,其中针对下一代交换机的在研项目4个,此外还持续推进数据中心场景解决方案的研发。2022年4月,公司发布业界首款400G园区核心交换机。 (2)星网锐捷 公司是是国内领先的ICT应用方案提供商。公司在网络通讯、交换机、云计算终端(瘦客户机)、支付终端、桌面云、无线接入、宽带接入、融合视讯、视频信息应用等各产品领域均形成了独特的领先优势,同时也致力于在智慧网络、智慧云、智慧社区、智慧通讯、智慧娱乐、智慧物联等应用领域。 光模块供应商 为实现更好的数据中心功能,网络结构的优化提振光模块的需求。目前大部分IDC的主要网络拓扑结构基于第三层协议构建:即通过一个核心交换机连接第二级交换机或者其他网络设备,包括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的用户层和汇聚层。连接设备或服务器的leaf节点和连接交换机的spine节点是数据中心网络拓扑最重要的部分,因此这种网络拓扑结构也称为leaf-spine(叶脊)网络拓扑结构。 叶脊结构的优势:在叶脊结构中,每个叶交换机与每个脊交换机均形成互联,在这种设计下,任何服务器均可通过一个交换机路径与其他服务器通信。因此,在leaf-spine网络拓扑结构下,IDC的带宽利用率得以提高,扩展性、安全性以及可用性更好,且网络延迟可预测。 叶脊结构对于光模块的需求:在这种结构下,由于IDC需要采用光纤通信,因此光模块的需求量大幅上升;且leaf-spine架构突破了传统物理结构的限制,软件定义网络SDN也可以实质性地落地。 (1)中际旭创 中际旭创是全球领先的数据中心光模块供应商,主要致力于高端光通信收发模块的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和销售,产品服务于云计算数据中心、数据通信、5G无线网络、电信传输和固网接入等领域的国内外客户。公司注重技术研发,并推动产品向高速率、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为云数据中心客户提供100G、200G、400G和800G的高速光模块,为电信设备商客户提供5G前传、中传和回传光模块,应用于城域网、骨干网和核心网传输光模块以及应用于固网FTTX光纤接入的光器件等高端整体解决方案,在行业内保持了出货量和市场份额的领先优势。 (2) 新易盛 公司是领先的光收发器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一直专注于光模块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致力于围绕主业实施垂直整合,实现光器件芯片制造、光器件芯片封装、光器件封装和光模块制造环节全覆盖。 (3) 剑桥科技 公司是电子信息领域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工业4.0为目标,对生产流程不断精益优化,自主研发生产信息化系统,加快生产自动化的研究和导入,加大基于工业4.0理念的相关智能制造技术的投入,努力建设工业4.0理念的智能工厂。目前,公司已基本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智能制造平台。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到世界各国主流通信运营商的网络。 绿色能源配套温控供应商 结合双碳政策,数据中心绿色能源配套供应商在数据中心建设环节的参与程度不断深化。PUE是数据中心衡量能效的指标,为数据中心总耗电量与IT设备耗电量的比值。若PUE值越大,则表示IDC有更高比例的电能用于制冷和供电等配套设备中,真正应用到IT设备的电能比例则越低,能效越低。2020年后,由于IDC对于电能消耗较高,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已制定相关政策鼓励IDC行业绿色化发展。降低PUE的核心方式为改善制冷方式,降低制冷方式的能耗。IDC中应用高端制冷设备以达到降低PUE值的目的。 (1)佳力图 公司是为数据机房等精密环境控制领域提供节能、控温设备、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节能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专注于数据机房等精密环境控制技术的研发。公司主要产品为精密空调设备及冷水机组产品。公司客户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为等IDC头部企业。 (2) 英维克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精密温控节能设备的提供商,致力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通信网络、物联网的基础架构及各种专业环境控制领域提供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互联网、智能电网、轨道交通、金融、医疗、新能源车等行业。公司从事精密温控节能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拥有数据中心温控节能、户外机柜温控节能、新能源车用空调的产品线。公司帮助腾讯打造30+大型数据中心机房,为其提供微模块及集成服务,以及高效制冷产品。 投资建议及投资标的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及智能化的进程推进,通信行业在更多的细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2022年下半年展望,我们总体持乐观态度,相对看好电网智能化、运营商以及数据中心等赛道。 建议关注:电力智能化供应商 威胜信息(688100,买入)、东软载波(300183,未评级)、鼎信通讯(603421,未评级)、友讯达(300514,未评级) 、 力合微(688589,未评级) ;5G运营商 中国移动(600941,买入)、中国电信(601728,未评级)、中国联通(600050,未评级) ;IDC企业 宝信软件(600845,未评级)、科华数据(002335,未评级)、数据港(603881,未评级)、万国数据(GDS.O,未评级)、光环新网(300383,未评级) ;数据中心设备商 紫光股份(000938,未评级) 、 星网锐捷(002396,未评级) ;光模块供应商 中际旭创(300308,买入)、新易盛(300502,未评级)、剑桥科技(603083,未评级) ;绿色能源配套温控供应商 英维克(002837,未评级)、佳力图(603912,未评级) 。 风险提示 疫情波动风险: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对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风险; 下游需求风险:5G、视频会议、云、工业互联网等推进速度受下游需求影响可能不及预期; 原材料风险:上游元器件供应受阻的改善时间可能长于预期,5G、工业互联网等相关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受到影响; 技术研发风险: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
核心观点 行情回顾与未来展望:2022年以来,截至2022年6月6日申万通信行业指数下跌14.7%,在全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18位,整体表现处于中游,同期通信板块表现略高于市场。伴随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及智能化的进程推进,通信行业在更多的细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2022年下半年展望,我们总体持乐观态度,相对看好电网智能化、运营商以及数据中心等赛道。 电网智能化:电网智能化领域的投资金额巨大,下游电力企业数量有限,单个客户的采购金额较大,电力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赛道边际变化主要包括:(1)国内市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驱动电网向智能化转变;(2)海外市场:“一带一路”催生智能电网海外市场需求。 运营商:三大运营商 2021 年营收&净利润增速创新高,资本开支逐步形成平稳趋势。赛道边际变化主要包括:(1)产业数字化动能强劲,成为第一增收引擎;(2)5G 共建共享稳步推进,规模价值同步提升;(3)智慧家庭业务成为固网业务的主要驱动力。 数据中心:随着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对于云端的规模需求亦不断提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政策改善供需格局,驱动IDC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赛道边际变化主要包括:(1)需求侧:国内云计算巨头资本支出有望回升;(2)供给端:一线城市的稀缺性长期存在。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及智能化的进程推进,通信行业在更多的细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2022年下半年展望,我们总体持乐观态度,相对看好数据中心、运营商以及电网智能化等赛道。 建议关注:电力智能化供应商威胜信息(688100,买入)、东软载波(300183,未评级)、鼎信通讯(603421,未评级)、友讯达(300514,未评级)、力合微(688589,未评级);5G运营商中国移动(600941,买入)、中国电信(601728,未评级)、中国联通(600050,未评级);IDC企业宝信软件(600845,未评级)、科华数据(002335,未评级)、数据港(603881,未评级)、万国数据(GDS.O,未评级)、光环新网(300383,未评级);数据中心设备商紫光股份(000938,未评级)、星网锐捷(002396,未评级);光模块供应商中际旭创(300308,买入)、新易盛(300502,未评级)、剑桥科技(603083,未评级);绿色能源配套温控供应商英维克(002837,未评级)、佳力图(603912,未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波动风险;下游需求风险;原材料风险;技术研发风险 目录 一、行情回顾与未来展望 1.1、行情回顾 2022年以来,截至2022年6月6日申万通信行业指数下跌14.7%,在全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18位,整体表现处于中游。相较于同期沪深300指数-15.67%的表现,通信板块表现略高于市场。 2022年一季度,申万通信行业营收同比增长9.9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32%,板块营收增长稳健,盈利情况有所改善。 1.2、行业重要新闻 “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张家口集群等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标志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结合前期铺垫工作,“东数西算”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东数西算”产业联盟于2020年9月在甘肃省兰州市成立,成员包括省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上海市闵行区政府等政府机构,以及华为、腾讯、滴滴、移动等企业及高校。另外,阿里巴巴、百度、快手等行业头部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也已经在乌兰察布、贵州等西部城市落地建设。 东数西算对数据中心的能耗、平均利用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各枢纽节点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求为上架率不低于65%,电源使用效率(PUE)不高于1.2或1.25,有利于提升行业资源利用水平。 1.3、 未来展望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及智能化的进程推进,通信行业在更多的细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2022年下半年展望,我们总体持乐观态度,相对看好运营商、电网智能化以及IDC等赛道。 l运营商:继续看好运营商的发展机遇。面对数字经济及“东数西算”带来的发展新机遇,运营商纷纷加大产业数字化投入,移动全力构建基于 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向“连接+算力+能力”服务模式转变;电信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加速云网融合,聚焦 IDC、算力等新增长点以强化智能网络领先优势;联通倾力打造“联接+感知+计算+智能”的算网一体化服务。在 5G 投入方面,5G 投入呈缩减趋势,5G 建设稳步推进。 l电网智能化:疫情扰动不改长期逻辑,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驱动电网向智能化转变,智能电网进入“十四五”新阶段,配电网建设成为重点。建议关注电网智能化设备供应商。 l数据中心:“十四五”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东数西算”工程以及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等相关政策将充分带动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建议关注IDC企业、设备商、光模块供应商、绿色能源配套温控龙头以及运营商。 二、 电网智能化 电网智能化是指应用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传感等信息技术,结合企业管理理念,驱动电力工业旧传统工业向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型工业转变,为电力企业生产稳定运行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支撑和引领变革的过程。 随着电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电力通信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个环节。电力通信以高速双向的通信集成网络为基础,通过传感、测量、控制、决策等先进技术,实现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等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以提高电网的数字化程度; 2)收集并整合相关数据,实现信息集成; 3)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智能电网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实现安全生产,为日常生活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2.1、 边际变化 国内市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驱动电网向智能化转变 新能源占比提升驱动电网智能化转型:为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企业纷纷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题的新型电力系统。然而,新能源发电具有受季节影响较大、电压不稳定、输电技术和输电安全要求高等特点,传统电网难以实现较好的接入效果,因此随着新能源应用的逐渐广泛,对于智能电网的配套需求也变得愈发强烈。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产业焦点,国家能源局、国务院等机构颁布多项相关政策推动新能源占比提升。2021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左右,未来几年新能源占比提升将进一步提升。 国网南网同时推进电力智能化转型: l国家电网智能化投入不断增长。2017-2021年,国家电网对于信息化的投资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20年,根据国家电网的规划,信息化总投资金额约为250亿元,为2019年的两倍多。根据国家电网整体投资金额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估算,2021年国家电网智能化投资金额约为270亿元,约占国家电网整体投资金额的5.5%。 l南方电网的云数一体数字技术平台包括南网云平台、电网数字化平台、全域物联网三大数字基础平台和云化数据中心,汇聚数字基础通用能力,提供上层应用调用。数字电网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电力能源网络与新一代信息网络为基础,通过数字技术与能源企业业务、管理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而形成的新型能源生态系统,从而使得电网服务更加智能、安全、高效、绿色环保。 海外市场:“一带一路”催生智能电网海外市场需求 根据《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中国将加强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在电力、电网和新能源等领域国际标准化合作,促进国家和地区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标准化合作示范,开展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等跨国电网互联领域标准需求分析。根据行业咨询机构Global Market Insights报告,预计到2024年,全球智能电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00亿美元。 我国电网企业已经初步实现全球布局:电网作为重要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对上下游产业链带动力强,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电网企业依托技术、管理、设备、资金等优势,积极“走出去”拓展国际业务,在海外投资、建设和运营输配电网。我国电网企业开展的国际业务包括海外投资、互联互通、海外工程承包、设备出口和标准合作,形成了投资、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全方位“走出去”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能够为海外业主提供一揽子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根据中国电力网报道,我国电网企业的海外布局设计如下四个方面: l在海外投资方面,我国电网企业已经成功投资多个海外输配电资产。国家电网公司投资运营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希腊、智利、阿曼等国家的输配电网,南方电网公司投资运营卢森堡、智利等国家的输配电网; l在电网互联互通方面,中国已经与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实现电网互联互通,通过跨国输电线路开展国际电力贸易。国际电力贸易对于巩固我国能源安全、缓解电力消纳将起到重要作用; l在海外工程承包方面,我国电网企业境外工程承包业务主要分布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区域,承担了埃及、埃塞俄比亚、缅甸等国家骨干电网建设工程,带动了中国电工装备在海外拓展市场; l在电网设备出口方面,我国电网设备门类齐全,形成了输电、配电、变电、用电等竞争力较强的电工装备产品系列。通过贸易出口、EPC带动、海外投资建厂等方式,产品输出到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形成了诸多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工装备品牌。 2.2、 看好的细分方向及相关标的 智能电网进入“十四五”新阶段,配电网建设成为重点。2021年3月,我国出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随后,国家电网表示未来五年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用于电网转型升级,其中配电网建设投资超过1.2万亿元,占电网建设总投资的60%以上。2021年11月,南方电网的发展规划出台,“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总体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南方电网也将配电网建设列为工作重点,规划投资达3200亿元,接近总投资的一半。 电网智能化领域的投资金额巨大,下游电力企业数量有限,单个客户的采购金额较大,电力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5-2021年我国电网智能化市场规模逐步增长,截止2021年底,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50亿元。由于电力行业固定的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高的特点,电力行业客户对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的先进性、可靠性要求很高。 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层的建设主体包括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部分电力设备商。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首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经营区域来看,国家电网公司预计将负责占据我国88%的国土面积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而南方电网预计将负责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和海南省五个省份及港澳地区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相关供应商将受益电网智能化推进的过程。 电网智能化设备供应商 (1)威胜信息 威胜信息以“物联世界,芯连未来”为发展战略,较早布局能源互联网的SaaS系统、通信芯片和边缘计算网关的核心技术。威胜信息致力于以物联网技术重塑电、水、气、热能源的高效管理及提供消防、园区、社区、城市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围绕能源流和信息流构建能源互联网,提供从数据感知、通信组网到数据管理的综合能源互联网解决方案,构建低碳友好高效的能源互联网。 近年来,公司在国网、南网、地方电力的招标中均名列前茅。根据电力物联网相关终端产品招标信息,2019年公司在中标覆盖范围、中标产品种数以及中标包数三个维度均为行业第一。2021年8月,公司通信网关先后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配网物资库存招标、广州供电局配网类物资(DTU等)框架招标、南方电网V3.0智能配电系列采购中中标。随着数字电网迎来景气增长周期,公司也将发挥自身优势,为电网智能化持续发力。 2022年5月,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2022年新培育的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拟定名单的公示》,威胜信息成功入选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东软载波 在能源互联网板块,公司主要聚焦智能电网领域。公司提供从表计到主站系统的全方案解决方案,采用窄带低速、窄带高速与微功率无线结合的双模融合方案、高速载波方案等多种电力线通信方案,为国家电网提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公司能源互联网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电能表数据采集、自动化控制等领域, 在通信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公司下游的客户主要为能源互联网/电网供应商。 根据公开信息,公司将会推出更多工业级ES8P系列、ES32系列的新产品,面向电机控制、工业自动化系统,工业设备与测量仪器、高端消费类应用和数字电源等应用场景。新系列产品具有丰富外设、高性价、处理性能强,主频最高可跑到400MHz,Flash/SRAM存储空间至2MB/512KB,管脚至144-pin。包含多功能高级定时器,集成CAN、USB、Ethernet Mac等通信接口,集成高性能ADC、DAC、OPA、比较器等模拟外设,内置CORDIC,FMAC等硬件数学计算加速单元,支持多种实时操作系统。 公司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是以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为源头,以智能制造为基础,开展融合通信技术平台的研发。公司基于对能源互联网发展的理解,结合国家电网的发展战略,在集成电路、能源互联网、智能化业务板块之间相互协同配合和相互支撑,预判发展趋势,进行了大量研发投入,包括各类芯片、软件、模组、终端和系统。这些产品和系统大部分均已完成资质认证和现场测试,可以提供完整的成套解决方案。 (3) 鼎信通讯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电网、集中抄表以及消防系统等场景,主要客户包括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台湾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青岛中青志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具有深厚技术储备与完善产品体系,专注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和总线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基于行业领先的综合解决方案,转化为“软件+硬件+服务”相结合的终端产品,主要应用于国家智能电网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大量的现场运行实践,公司的载波通信技术已经能够有效满足智能电网在配网侧的通信需求。 (4)友讯达 公司提供无线通信、智能电网以及公用事业等行业的解决方案,电力公司为公司主要客户。公司积极参加国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在智能电网领域,公司提供智慧输电线路解决方案、智慧变电站解决方案、AMI高级计量、北斗用电信息采集、低压配电台区、多表集抄、高速无线宽频双模、微功率无线、智能配电运行、电力无线专网等解决方案。 在核心技术层面,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DA传感网络技术、LCFDA低功耗传感网络技术和双模异构技术等无线数传通信技术,可应用在包括智能电网、其他公用能源计量、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和智能农业等物联网领域。 (5) 力合微 公司是市场领先的物联网通信芯片设计企业,20年专注于电力线通信(PLC)技术和芯片。通过电力线通信,为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提供稳定可靠的“最后1公里”通信连接和智能设备接入。 公司具有全系列PLC SoC芯片,是国家智能电网PLC芯片主要厂家,是中国电力线通信物理层国家标准GB/T31983.31执笔人、是国家标准《应用于城市路灯接入的电力线通信协议》GB/T40779-2021执笔人。针对广泛物联网场景,公司推出PLC开放协议PLBUS PLC,广泛应用于全屋智控、智能照明、能源管理、智慧城市照明、工业物联等领域,实现“有电线的地方,即可通信”。 公司研发模式: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创新和实现技术优势为主导的前瞻性策略与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性策略相结合的总体研发策略。新产品线的研发主要以前瞻性策略为主,通过预判市场未来需求方向,提前开展相关产品的研发;已有产品线的衍生产品开发,则以市场需求导向为主,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对产品进行改造和优化。 LME4010是一款高集成度、高性能电力线通信芯片,支持2-12MHz工作频段,遵循PLBUS协议。该芯片集成了高性能电力线高速通信物理层、宽动态范围自动增益控制模拟收发前端、模拟及数字滤波器、协议处理器。片上CPU可支持用户应用程序,并提供丰富的数据及外设接口。 三、 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 2021 年营收&净利润增速创新高。1)营业收入方面,2021年移动收入增速创十年新高,电信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联通紧随其后,移动、电信和联通的营收分别为8483 亿元/4342 亿元/3279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0.4%/11.3%/7.9%。2)归母净利润方面,电信、联通提速增长,势头正劲,移动在当前大体量上保持增长,移动、电信、联通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59 亿元/260 亿元/6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5%/24.4%/14.2%。 3.1、 边际变化 产业数字化动能强劲,成为第一增收引擎 产业数字化业务高速增长。在传统业务疲态显现及互联网新技术快速发展削弱运营商产业链地位的双重压力下,以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带来行业增长新机遇的情况下,三大运营商纷纷转型,结合自身算网集成化服务能力和配套完备的全国属地化服务优势,大力推进“网+云+DICT”融合发展,积极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在疫情的刺激下,政企的数字化转型意愿被激发,下游需求日益丰富,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和垂直行业的需求不断涌现,给产业数字化带来了历史性的加速发展机遇。 2022 年 2 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工程规划了 8 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 10 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主要针对东部数据中心资源紧张的问题,挖掘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利用西部地区的资源承载东部地区部分需求。“东数西算”工程将有效推动数据中心扩容,为运营商贡献一定的收入增长,同时也将对网络流量带来显著的拉动。 面对数字经济及“东数西算”带来的发展新机遇,运营商纷纷加大产业数字化投入。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全力构建基于 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打造价值增长的新模式,从提供“连接、流量”服务向提供“连接+算力+能力”服务转变。在算力网络方面,移动将投入 480 亿元,较去年增长约 100 亿元,主要用于业务网、IT 云、数据中心、传输网等,一方面持续优化网络架构,如骨干节点之间的互联,另一方面也会聚焦热点地区,强化区域间网络的互联。资源调度方面,结合算力网络的节点布局及数据中心直连的流量流向、质量等需求,增设节点,以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调度。 中国电信:电信最早提出云网融合,在近几年不断推进“云改数转”战略,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22 年电信将基于自身在网、云、客户的优势资源,以及已形成的云网融合领先优势,全力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有效落地。2022 年,公司产业数字化投入同比将增加 62%至 279亿元,具体而言,在 IDC 方面,计划投资 65 亿元,新建 4.5 万机架;算力方面,拟投资 140亿元,新增 16 万云服务器,并计划在 2022 年将算力提升 80%以上,算力规模提升至约 3.8 EFLOPS。 中国联通:联通紧抓“东数西算” 新机遇,倾力打造“联接+感知+计算+智能”的算网一体化服务。其一,围绕传输网、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建设,以满足数字中心能力;其二,在IDC 方面,紧抓国家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和东数西算的战略发展机遇,推进数据中心集约化的运营能力,构建高速互联多云智能网络,同时落实“双碳”战略,推动绿色数据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其三,在云计算方面,在重点地区精准布局。 5G 共建共享稳步推进,规模价值同步提升 在运营商方面,2021 年,移动、电信、联通全年的资本开支分别为1836 亿元、867 亿元、690亿元,基本符合全年指引,运营商2021下半年资本投入加速。同时,2020-2021年,中国5G用户渗透率逐步提升。鉴于 5G“整体平稳”的建设基调,预计 2022 年5G 建设节奏仍将继续保持。“十四五”期间,伴随着 5G 建设步伐的加快,5G 用户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5G 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共建共享成效显著。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 2021 年,我国 5G 基站总数达到 142.5 万站,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 98%的县城城区和 80%的乡镇镇区,并逐步向有需求的农村地区推进。其中,中国移动累计开通 5G 基站超 73 万站(其中和广电共建700MHz 基站 20 万),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共享 5G 基站 69 万站。除 5G 基站外,电联同样就 4G 基站展开共建,截至 2021 年底,电联已累计共享 4G 及 5G 基站 135 万站,较去年增长 77万站,节省资本开支超2100亿元及运营开支200亿元/年,同时打造绿色低碳网络,每年节电175亿度,累计减排二氧化碳超 600 万吨。 智慧家庭业务成为固网业务的主要驱动力 固网业务分为宽带接入和智慧家庭两部分。运营商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加快推动家庭客户宽带速率的全面升级,不断提升千兆用户渗透率,一方面聚焦泛安全、家庭教育、家庭办公等 HDICT 新场景,持续优化服务,提升产品能力,加快推动智家产品规模发展。 智慧家庭业务动力强劲,带动固网业务量质双升。2021 年,中国移动的智家业务“魔百和”收入已达 189 亿元,同比增长 30.4%,在家庭宽带客户中的渗透率已达 76.8%,成为固网业务的主要驱动力;中国电信智慧家庭收入为 139 亿元,较去年增加 27亿元,对固网业务的收入增长贡献比例近 60%。随着家庭客户场景化服务不断丰富,智慧家庭业务有望持续增长,占收比重有望持续增加,实现固网业务价值提升。、 3.2、 看好的细分方向及相关标的 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逐步形成平稳趋势。中国移动预计 2022 年资本开支为 1852 亿元,较 2021年基本持平,其中 99%的投资用于“连接+算力+能力”方面,面向算力网络及资源调度进行深入布局。中国电信预计 2022 年资本开支为 930 亿元,同比增速提高至 7.24%,但资本支出占收比进一步下降,其中主要是增加了产业数字化业务的投入,其投入占比由 2021 年的 19.9%增加至2022 年的 30.0%(预计)。中国联通虽未披露 2022 年资本开支预算,但根据公开交流,预计将适度提升资本开支使其增长与收入增速相匹配,同时会坚持共建共享以提高资本投入的效能,因此在未来几年整体资本开支将保持平稳。 ARPU值有望进一步边际改善。 l移动 ARPU:随着运营商回归价值经营,以及推动用户从 4G 网络向 5G 网络迁转,5G 对 ARPU值的提升效用越发明显。但目前来说,5G 用户的渗透率仍相对不高,截至 2022 年 1 月,移动/电信/联通的 5G 用户渗透率分别为 41.7%/52.2%/50.4%,三大运营商平均 5G 渗透率为 45.8%,对比 2020 年末 80%以上的 4G 渗透率,仍有较大替代空间。未来,随着 5G 网络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 5G 应用场景的进一步丰富,5G 用户渗透率将继续提升,移动 ARPU有望进一步迎来边际改善。 l宽带综合 ARPU:根据 CSHIA 报告显示,2019 年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市场,2016-2020 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由 2609 亿元增长 5145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18.5%。三大运营商紧紧把握智能家居市场的这一发展机遇,加强智慧家庭领域布局,促进宽带业务质效提升。2020 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包含智能家居硬件设备费用、设计、安装、维修等服务费用)为5144.7 亿元,同比增长 6.8%。展望未来,运营商将继续优化智家应用及服务,致力于提升智慧家庭客户的体验,结合自身在网络管道层面的优势,提升“云+网+应用”的融合服务能力,拉动宽带综合 ARPU 持续提升。 运营商 (1) 中国移动 中国最大运营商,转型升级实现拐点突破。2021 年中国移动实现营业收入 8482.58 亿元,同比增长 10.4%,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通信服务收入 7514.09 亿元,同比增长 8.0%,增速较 2020 年提升 4.8 个百分点。公司通过推进低成本高效运营实现盈利能力的良好增长,归母净利润 1159 亿元,同比增长 7.5%;每股基本盈利 5.67 元,同比增长 7.7%。作为中国最大运营商,中国移动拥有庞大的客户群,2021 年移动客户规模达到 9.57 亿户,其中 5G 套餐客户 3.87 亿户,家庭宽带客户 2.18 亿户,较去年均实现净增长。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公司十分重视数字化转型创新业务的发展,CHBN“四轮”全向发力。政企市场,作为转型的重点,2021 年实现收入 1371 亿元,同比增长 21.4%,其中,行业云增速领跑行业,实现收入 192 亿元,增长 110%;IDC 实现收入216 亿元,增长 33%。整体来看,公司收入增长已走出拐点突破,数字化转型收入“第二曲线”动能强劲。 移动云加速迈向第一阵营。2021年,中国移动遵循行业统一披露口径,将移动云收入口径从过去的政企市场云收入更新为 CHBN 四大市场云收入总和。中国移动于 2020 年启动云改,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取得阶段性成功:2021 年移动云实现收入 242 亿元,同比增长 114%;其中,公有云收入 131.5 亿,排名从最初的十名开外进入业界前七;私有云排名业界第五,政务云排名第三。目前,公司移动云服务的客户超过 80 万家,主要客户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其中以政府客户、互联网客户为主,占比约 60%,从近期的发展情况来看,客户结构没有太大变化。 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共建 700MHz黄金频段。为深入实施“5G+”计划,高效提升 5G 网络覆盖,2021 年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签订了系列合作协议: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建设 48 万站 700MHz 基站,双方均享有 700MHz 无线网络使用权,此外移动向广电有偿共享 2.6GHz 网络,广电向移动支付网络使用费。移动和广电优势互补,一方面移动将缓解广电在移动网络建设的投资压力,另一方面广电的 700MHz 能缓解移动利用高频段做全国 5G 覆盖的投资压力,同时增强中国移动5G 的竞争优势。 (2) 中国电信 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全力推进“东数西算”落地。“东数西算”工程是云网融合的典型应用领域,算力网络是云网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电信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所在。公司从数据中心、DCI 网络、算力和云四个关键维度,前瞻性布局算力网络。IDC 方面,2021 年收入达到 316亿元,市场份额继续保持行业第一;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已拥有超过 700 个数据中心,对外提供服务机架规模达到 47 万架,其中近 80%部署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 4 个重点区域,形成 2+4+31+X+O 的资源布局,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布局高度契合。DCI 网络方面,公司已建成业界领先 DCI 网,CN2-DCI、政企 OTN 联接全国八大枢纽节点及主要城市 IDC,骨干网带宽>300T。 天翼云收入翻番,持续领跑云计算赛道。2021 年天翼云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全面升级为分布式云基础设施、操作系统和产品能力,打造云网融合、自主可控、属地服务和安全可信等差异化优势,竞争力持续提升,全年实现收入 279 亿,增长 102%,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同时保持了良好的政务公有云市场领先地位,公有云 IaaS+PaaS 市场份额 9.0%,增长 1.6p.p.。2021 年,中国电信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以天翼云为底座,加快“2+4+31+X+O”的云网一体化规划,发挥自身在 IDC 数量、布局等方面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加速凸显。目前,天翼云产品线已拥有了算力、存储、网络、数据库、CDN、终端、大数据与 AI 等云产品,覆盖了 IaaS、PaaS 和 SaaS 等的全栈云服务,在大型国企云、医疗云、教育云等政务云市场崭露头角。 与中国联通合作共赢,共建共享成效显著。2021 年双方新开通 5G 基站 31 万站,累计开通 5G 基站 69 万站,5G 网络覆盖至全国所有市县和部分发达乡镇;4G 方面同样采用与联通共建共享的策略,2021 年双方共享 4G 基站 66 万站,远超去年年底的 24 万站;累计节省网络投资超过 2100亿元,每年节约网络运营成本 200 亿元。 (3)中国联通 收入和利润提速增长,同时加速股东回报。中国联通总体经营实现稳中向好,2021 年公司营收3278.5 亿元,同比增长 7.9%;税前利润 179.3 亿元,同比增长 11.9%;全年自由现金流持续充沛,达到人民币416.8 亿元。同时,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2021 年全年股息合计每股 0.216 元,同比提升 31.7%。 服务收入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互联网增速明显。公司 2021 年实现产业互联网收入 548 亿元,同比增长 28%,产业互联网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贡献度达 59%,已成为推动公司收入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国联通通过整合组建“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5G+ABCDE 融合创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以数字化创新为引领,积极培育推广 5G+垂直行业应用融合创新发展,持续推进“云计算+智慧网络+智能应用”融合营销模式,与混改合作伙伴、行业龙头等公司深化业务层面合作,成立多家合资公司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拟分拆智网科技。2021 年 8 月中国联通发布公告,拟将间接控股子公司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拆至 A 股上市,分拆完成后,中国联通仍将维持对智网科技的控股权。智网科技成立于 2015年,是中国联通下属从事车联网专业化经营的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将强化公司融资和运营能力,更好地吸引人才和战略伙伴,提升竞争力,加快业务发展。 四、 数据中心相关领域 4.1、边际变化 政策改善供需格局,驱动IDC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随着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对于云端的规模需求亦不断提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政策聚焦如下四个方面: l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十四五”期间,相关部门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区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结合应用、产业等发展需求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 l“东数西算”工程:同时,国家将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云网协同发展,提升数据中心跨网络、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l绿色化: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原则,持续推进绿色数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数据中心节能改造,持续提升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l智能化:推动智能计算中心有序发展,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面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语言智能等重点新兴领域,提供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务。 需求侧:国内云计算巨头资本支出有望回升 需求端,流量进入稳速增长期。流量是IDC行业增长的基础,受益于物联网、大数据、5G等行业的发展,数据流量迎来高速增长,设备连接数及单设备流量都显著提升。2021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2216亿GB,同比增长33.9%,整体增长趋势稳定。未来,随着物联网应用在各领域和场景下的不断开拓与实现,流量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带动国内IDC市场的发展。 受云计算市场需求推动,亚马逊等海外云计算巨头资本开支自2021Q2逐步复苏。相较之下,由于国内监管环境持续趋严,以阿里为代表的国内云计算巨头对IDC的相关投入复苏不及海外。2022年4月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未来随着平台经济的监管常态化,国内云巨头的资本开支有望回升。 供给端:一线城市的稀缺性长期存在 一线核心城市IDC资源布局的必要性体现在多方面,一是部分业务对时延的高要求,二是网络汇聚&客户聚集。而数据中心作为高耗能行业,普遍面临“双碳”战略下的能耗限制问题,因此一线核心城市的IDC资源将会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众多IDC厂商加速环一线城市的资源布局,以逐步承载一线的溢出需求。而西部地区更多承载非实时性的、数据的后台分析处理等算力需求。 4.2、 看好的细分方向及相关标的 “十四五”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东数西算”工程将充分带动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在产业链方面,数据中心产业链具有链条长、覆盖门类广的特点,建议关注IDC企业、设备商、光模块供应商、绿色能源配套温控龙头以及运营商。 IDC企业 后疫情时代,IDC企业将直接受益于数字经济的推动以及数据中心的建设。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中心是以支撑经济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为导向,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需求为牵引,汇聚多元数据资源、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具备安全可靠能力、提供高效算力服务、赋能千行百业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 (1)宝信软件 宝之云是宝信软件旗下的云计算品牌,包含了IDC和云计算两部分业务,IDC位于上海市宝山大数据产业园区,数据中心建筑主体跨度长达1.8公里,顶棚高度超过21米,是国内单体最大的建筑,满足数据中心的使用需求。规划至2023年,总体规模达5万个机柜。目前宝之云五期已交付的3万个机柜以大型客户为主,拥有阿里、腾讯、华为云等头部互联网客户,以及太平洋保险、中国平安、恒丰银行等金融客户。 (2) 科华数据 公司为用户提供高安全数据中心云基础服务,支撑金融、互联网、运营商、政府、教育、医疗等行业信息化建设,帮助企业实现云端迁移,在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中焕发新动能,支撑5G互联未来。科华数据拥有超23万平方米数据中心,已投入运营超3万的数据中心机柜,可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中心咨询规划、产品方案、集成管理、工程建设、运维管理、IDC 运营到增值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3) 万国数据 公司在国内拥有丰富的数据中心资源,其T3+等级数据中心位于主要城市,占地面积和电力密度均是是国内数据中心平均标准的2倍。凭借先进的数据中心设计、严格的技术规范和健全的操作流程,万国数据成为互联网企业和大型客户的合作伙伴。 (4) 光环新网 公司是业界领先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主营业务为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IDC及其增值服务、IDC运营管理服务)、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ISP)以及云计算等互联网综合服务。公司现已建成的数据中心包括房山云计算中心、燕郊云计算中心、酒仙桥云计算中心、亦庄科信云计算中心、上海嘉定云计算中心以及BDA云计算中心,在建及规划的IDC项目包括杭州云计算中心、天津云计算中心以及长沙云计算中心。 (5) 数据港 公司的数据中心业务从杭州、上海起步,并以市场化、规模化为导向,深入区域市场布局,充分发挥大数据产业、技术、市场资源密集的优势,挖掘潜在市场机遇,积极探索潜在客户发展潜力。在原有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公司又陆续新增河北张北、北京房山、江苏南通、广东河源、内蒙古乌兰察布等数据中心。公司已有34个运营数据中心,建筑面积约为67万平方米。 设备商 在数据中心放量的同时,数据中心设备商也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数据中心设备以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为主,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数据中心硬件设备投资规模中,服务器占主要比重。 (1) 紫光股份 紫光股份是国内稀缺的ICT设备研发领先企业,其控股公司新华三作为紫光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深耕ICT领域。根据IDC、Gartner、计世资讯的相关统计数据,公司网络、计算、存储等产品的市场份额持续领先。2021年公司重点研发项目达32个,其中针对下一代交换机的在研项目4个,此外还持续推进数据中心场景解决方案的研发。2022年4月,公司发布业界首款400G园区核心交换机。 (2)星网锐捷 公司是是国内领先的ICT应用方案提供商。公司在网络通讯、交换机、云计算终端(瘦客户机)、支付终端、桌面云、无线接入、宽带接入、融合视讯、视频信息应用等各产品领域均形成了独特的领先优势,同时也致力于在智慧网络、智慧云、智慧社区、智慧通讯、智慧娱乐、智慧物联等应用领域。 光模块供应商 为实现更好的数据中心功能,网络结构的优化提振光模块的需求。目前大部分IDC的主要网络拓扑结构基于第三层协议构建:即通过一个核心交换机连接第二级交换机或者其他网络设备,包括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的用户层和汇聚层。连接设备或服务器的leaf节点和连接交换机的spine节点是数据中心网络拓扑最重要的部分,因此这种网络拓扑结构也称为leaf-spine(叶脊)网络拓扑结构。 叶脊结构的优势:在叶脊结构中,每个叶交换机与每个脊交换机均形成互联,在这种设计下,任何服务器均可通过一个交换机路径与其他服务器通信。因此,在leaf-spine网络拓扑结构下,IDC的带宽利用率得以提高,扩展性、安全性以及可用性更好,且网络延迟可预测。 叶脊结构对于光模块的需求:在这种结构下,由于IDC需要采用光纤通信,因此光模块的需求量大幅上升;且leaf-spine架构突破了传统物理结构的限制,软件定义网络SDN也可以实质性地落地。 (1)中际旭创 中际旭创是全球领先的数据中心光模块供应商,主要致力于高端光通信收发模块的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和销售,产品服务于云计算数据中心、数据通信、5G无线网络、电信传输和固网接入等领域的国内外客户。公司注重技术研发,并推动产品向高速率、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为云数据中心客户提供100G、200G、400G和800G的高速光模块,为电信设备商客户提供5G前传、中传和回传光模块,应用于城域网、骨干网和核心网传输光模块以及应用于固网FTTX光纤接入的光器件等高端整体解决方案,在行业内保持了出货量和市场份额的领先优势。 (2) 新易盛 公司是领先的光收发器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一直专注于光模块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致力于围绕主业实施垂直整合,实现光器件芯片制造、光器件芯片封装、光器件封装和光模块制造环节全覆盖。 (3) 剑桥科技 公司是电子信息领域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工业4.0为目标,对生产流程不断精益优化,自主研发生产信息化系统,加快生产自动化的研究和导入,加大基于工业4.0理念的相关智能制造技术的投入,努力建设工业4.0理念的智能工厂。目前,公司已基本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智能制造平台。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到世界各国主流通信运营商的网络。 绿色能源配套温控供应商 结合双碳政策,数据中心绿色能源配套供应商在数据中心建设环节的参与程度不断深化。PUE是数据中心衡量能效的指标,为数据中心总耗电量与IT设备耗电量的比值。若PUE值越大,则表示IDC有更高比例的电能用于制冷和供电等配套设备中,真正应用到IT设备的电能比例则越低,能效越低。2020年后,由于IDC对于电能消耗较高,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已制定相关政策鼓励IDC行业绿色化发展。降低PUE的核心方式为改善制冷方式,降低制冷方式的能耗。IDC中应用高端制冷设备以达到降低PUE值的目的。 (1)佳力图 公司是为数据机房等精密环境控制领域提供节能、控温设备、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节能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专注于数据机房等精密环境控制技术的研发。公司主要产品为精密空调设备及冷水机组产品。公司客户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为等IDC头部企业。 (2) 英维克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精密温控节能设备的提供商,致力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通信网络、物联网的基础架构及各种专业环境控制领域提供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互联网、智能电网、轨道交通、金融、医疗、新能源车等行业。公司从事精密温控节能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拥有数据中心温控节能、户外机柜温控节能、新能源车用空调的产品线。公司帮助腾讯打造30+大型数据中心机房,为其提供微模块及集成服务,以及高效制冷产品。 投资建议及投资标的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及智能化的进程推进,通信行业在更多的细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2022年下半年展望,我们总体持乐观态度,相对看好电网智能化、运营商以及数据中心等赛道。 建议关注:电力智能化供应商 威胜信息(688100,买入)、东软载波(300183,未评级)、鼎信通讯(603421,未评级)、友讯达(300514,未评级) 、 力合微(688589,未评级) ;5G运营商 中国移动(600941,买入)、中国电信(601728,未评级)、中国联通(600050,未评级) ;IDC企业 宝信软件(600845,未评级)、科华数据(002335,未评级)、数据港(603881,未评级)、万国数据(GDS.O,未评级)、光环新网(300383,未评级) ;数据中心设备商 紫光股份(000938,未评级) 、 星网锐捷(002396,未评级) ;光模块供应商 中际旭创(300308,买入)、新易盛(300502,未评级)、剑桥科技(603083,未评级) ;绿色能源配套温控供应商 英维克(002837,未评级)、佳力图(603912,未评级) 。 风险提示 疫情波动风险: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对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风险; 下游需求风险:5G、视频会议、云、工业互联网等推进速度受下游需求影响可能不及预期; 原材料风险:上游元器件供应受阻的改善时间可能长于预期,5G、工业互联网等相关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受到影响; 技术研发风险: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