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生物深度 | 维迪西妥与泰它西普放量在即,海外拓展中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荣昌生物深度 | 维迪西妥与泰它西普放量在即,海外拓展中》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维迪西妥与泰它西普放量在即,海外拓展中 投资逻辑 ?双靶点BLys融合蛋白泰它西普,自免领域药物新选择。(1) 泰它西普是同时靶向BLyS和APRIL的融合蛋白,用于治疗非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潜在同类最佳。临床结果显示接受泰它西普治疗组的SRI-4应答比例在70-79%,优于安慰剂组的34%。(2)泰它西普2021年3月附条件获批,同年进入医保,渗透率快速提升;年费用降为7.9万元左右。(3)布局自免领域多项适应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已处Ⅲ期临床。 ?ADC赛道率先突破,维迪西妥胃癌领域崭露头角。(1)维迪西妥单抗是公司自研靶向HER2的国产首个ADC,用于治疗晚期胃癌。与同类药物DS-8201A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优。(2)产品于2021年6月附条件获批,同年即进入医保,年费用降为14万左右,患者可及性大幅提升。(3)2022年ASCO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T-DXd再亮眼,ADC市场潜力确证。公司于ASCO公布3项维迪西妥单抗治疗尿路上皮癌数据,单药、联用数据皆优。此外,公司还有靶向C-Met、Claudin 18.2的ADC产品在研。 ?携手美国ADC巨头Seagen,扩展国际化空间。(1)2021年8月,Seagen支付2亿美元首付款以及不超过24亿美元的里程碑款,取得维迪西妥单抗在荣昌生物地区(荣昌地区包括:大中华区、亚洲所有其他国家(日本、新加坡除外))的国家之外的国家开发和商业化维迪西妥单抗权益。(2)Seagen是ADC领军企业,在2021年全球ADC销售TOP10中,Seagen开发药品占据三席。(3)创新药企通过原研与合作并举,才能快速兑现研发并抢占市场先机;与Seagen合作将助力公司快速打开国际市场。 风险提示 ? 确证性临床试验结果无法满足完全批准、研发进展不及预期、进入医保放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的风险。 目录 荣昌生物:高壁垒、商业化快速兑现的创新生物药企 融合蛋白、ADC、双抗三大平台,源头创新壁垒高筑 核心产品上市首年进入医保迅速放量,商业化兑现在即 携手全球ADC龙头Seagen,实力获印证,国际化进程加快 重磅FIC产品双靶点BLys融合蛋白泰它西普,自免领域药物新选择 国产首个治疗红斑狼疮生物药,疗效、安全性皆优,潜在同类最佳 自免领域布局多项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已处三期临床阶段 ADC赛道率先突破,首个国产维迪西妥治疗癌症疗效确证 精准打击的“生物导弹”,首个突破的国产ADC药物 强旁杀效应和高亲和力,胃癌、乳腺癌在内多个实体瘤中展现出治疗前景 荣昌生物:高壁垒、商业化快速兑现的创新生物药企 融合蛋白、ADC、双抗三大平台,源头创新壁垒高筑 ? 荣昌生物(688331.SH)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聚焦源头创新、具备全球化视野的创新生物制药企业,拥有抗体偶联物(ADC)、抗体融合蛋白、双功能抗体三大技术平台,于2021年成功商业化两个重磅药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步入商业化阶段。泰它西普(RC18)是全球首个、同类首创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增殖诱导配体(APRIL)双靶点的融合蛋白;维迪西妥单抗是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ADC药物。公司于2020年登陆港交所,2022年登陆科创板,成为A+H上市的生物创新药企。 ?管理层拥有超20年海内外医药产业和药物研发经验。王威东、房健民、傅道田、何如意为公司4位核心管理人员。王威东先生为公司联合创始人及董事长,拥有25年制药领域的创业、运营及管理经验。房博士毕业于Dalhousie University大学,并曾在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拥有逾20年的生物制药研发方面的丰富经验及逾40项药物发明专利。傅道田博士毕业于爱荷华州立大学,曾任职于Genzyme Corp.(后被赛诺菲收购)、丽珠单抗,在生物制药行业拥有近30年经验,现任公司总裁。何如意博士曾在美国FDA及中国药监局工作近20年,在美国参与制定多个治疗领域的FDA指南,在中国曾任中国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的首席科学家,推动了多项重要的政策改革,现任公司首席医学官。 ?研发管线覆盖自免、抗肿瘤、眼科等多个领域,核心产品进入收获期。公司拥有20余款候选药品,7款药品正在开展覆盖20多个适应症的临床,进度居前的是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和RC28。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维迪西妥单抗治疗HER2表达胃癌适应症已附条件批准上市;此外,泰它西普针对其他自免适应症、维迪西妥单抗针对其他癌种的多项临床推进中;RC28是一款具有FIC潜力的VEGF/FGF双靶点融合蛋白产品,针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黄斑水肿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开发,进度最快的处临床Ⅱ期。 图表1:荣昌生物在研管线 来源:公司官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 基于抗体融合蛋白平台开发泰它西普、RC28,基于抗体药物偶联物平台开发维迪西妥单抗;此外,公司还有双抗平台。 抗体和融合蛋白平台:通过公司自有的杂交瘤单抗平台、人源抗体文库噬菌体展示平台、美洲驼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平台及生物信息辅助蛋白设计(包括Fc 融合蛋白的改造)等技术进行新型单抗及融合蛋白药物的研发。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平台: 涵盖抗体合成、连接子、小分子细胞毒素等关键技术;通过研究多种偶联方式、连接子与细胞毒素的不同组合方式,不断优化ADC 分子结构,利用专有桥接偶联技术产生同质均一的ADC 产品。 双能抗平台:具备针对存在较大开发潜力的下一代双抗的前沿设计与工程开发能力,可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双功能抗体。同时,公司双功能抗体平台的结构及功能已得到验证,其能提高双功能抗体的表达水平,以满足商业化生产的需要。 核心产品上市首年进入医保迅速放量,商业化兑现在即 ? 医保谈判鼓励创新,药品获批与进入医保目录无缝衔接。公司两款核心产品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在2021年上半年获批,同年医保谈判双双成功纳入2021年医保目录。我们认为,尽管纳入医保药品会有一定的降价,但凭借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优异的疗效,一定的降价会提高患者的可及性,实现以价换量。 ? 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降幅在70%左右,提高患者可负担性。泰它西普原价2586元,进入医保后价格为818.8元,降幅68.34%,进入医保后年费用在7.9万元左右;维迪西妥单抗原价13500元,进入医保后价格为3800元,降幅71.85%,进入医保后年费用在13.7万元左右。 图表3: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医保价格 来源:医药魔方,新浪医药,国金证券研究所 ?2021年为公司商业化元年,由于2021年医保目录在2022年生效,故2021年仍以原价销售,全年销售1.3亿元;此外,2021年公司收到Seagon支付的2亿美金的首付款,故全年营收14.26亿元,归母净利润2.76亿元。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3407%;2022年以医保价格进行销售,一季度销售额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医保放量迅速。 图表4:2020-1Q2022营收及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研发持续投入,支持后续管线研发推进。2018-2021年间,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1年研发投入7.11亿元,同比增加52.63%;1Q 2022研发投入2.18亿元,同比增加60.29%。 图表5:2018-1Q2022研发投入(百万元)及增速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携手全球ADC龙头Seagen,实力获印证,国际化进程加快 ? 维迪西妥单抗牵手全球ADC领军公司Seagen,成功开启海外市场。2021年8月,公司与Seagen签订独家全球许可协议,根据协议,Seagen拥有在荣昌生物地区(荣昌地区包括:大中华区、亚洲所有其他国家(日本、新加坡除外))的国家之外的国家开发和商业化维迪西妥单抗权益。Seagen支付公司2亿美元首付款以及不超过24亿美元的里程碑款项。此外,Seagen还需根据销售金额支付特许权使用费、销售提成。 2021年ADC销售额Top10,Seagon开发药品占据3席。Seagon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成立于1998年,原名Seattle Genetics。2001年,公司合成了其首个ADC药物Adcetris的细胞毒性药物有效载荷monomethyl auristatin E (MMAE),Adcetris于2011年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霍奇金淋巴瘤;2009年,公司与武田制药公司合作开发Adcetris,已在加拿大、日本、欧盟等40多个国家上市。2021年,Adcetris销售7.06亿美元,2022年销售有望达到7.5亿美元。此外,另外两款ADC药物Padcev和Tivdak销售额分别为3.4亿和0.06亿美元。 图表6:2021年全球ADC药物销售额(亿美元) 来源:医药魔方,国金证券研究所 ? 实行国际化发展战略,核心产品皆谋划进行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聚焦全球市场。 泰它西普已经取得多个国际临床试验许可,公司正在推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的Ⅲ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力争在全球范围内提交上市申请;针对lgA肾病的Ⅱ期全球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针对干燥综合征的美国IND正在准备中。 维迪西妥单抗是唯一一款取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中国ADC,国际市场以尿路上皮癌为突破口,针对尿路上皮癌的Ⅱ期全球多中心注册性临床试验正在进行;计划启动针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Ⅲ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针对胃癌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会择机启动。 重磅FIC产品双靶点BLys融合蛋白泰它西普,自免领域药物新选择 国产首个治疗红斑狼疮生物药,疗效、安全性皆优,潜在同类最佳 ? 泰它西普的结构由TACI受体的胞外域以及人IgG的Fc片段构成,是一种同时靶向BLyS和APRIL两类重要细胞信号分子的新型重组融合蛋白。已有研究表明在SLE、NMOSD、RA等B细胞介导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观察到BLyS和APRIL表达增加,对BLyS和APRIL的直接抑制有可能阻止其后激活B细胞驱动机制。因此,BLyS和APRIL已成为自身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 ?泰它西普的TACI受体对BLys和APRIL两种配体均有高亲和力,可以组织BLys、APRIL与他们的细胞膜受体(TACI、BCMA、BAFF-R)的相互作用,进而阻断对BLys和APRIL对B淋巴细胞增生和T淋巴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 图表7:泰它西普(RC18)结构及机理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临床表现包括皮疹、关节炎、贫血、血小板减少、浆膜炎、肾炎、癫痫或精神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根据《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下简称“《指南》”),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疟药、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多种药物。然而,现有疗法存在反应率不足、复发风险高、副作用明显的缺陷;根据《指南》,病程小于等于4年的患者中仅1/4经过治疗后可以达到临床环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年内总复发的风险高达60%,使用激素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超过30%。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仍存在很大的临床未满足需求。 图表8: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治疗药物对比 来源:《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 全球SLE发病率不断上升,多见于育龄期女性以及黑人和亚裔人群。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20年全球SLE患者约有779.55万人,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18.56万人,其中中国患者约有106.95万。中国利用生物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市场尚小,2020年仅为3亿美元。2019年,GSK的贝利木单抗在中国获批,成为中国首个获批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物药。我们认为,随着像泰它西普一样的生物药产品的不断上市以及生物药治疗SLE的渗透率的提高,生物药治疗SLE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30年我国SLE市场有望增长至32亿美元。 图表9:全球&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市场规模(亿美元)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单一抗原疫苗对预防金葡菌感染有限。金葡菌在侵染宿主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致病因子发挥作用,因此单抗原疫苗效果有限,设计多靶向抗原联合使用的金葡菌疫苗更为有效。此外,佐剂的选择也很关键,佐剂可以加强机体对免疫原的免疫应答,提高疫苗的保护效力。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小分子药物主要有羟氯喹、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甲氨蝶呤,这些小分子药物原研已经过期;生物药仅有贝利木单抗、泰它西普获批用于SLE的治疗。在研药品中,美国有2种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中国有5种创新生物药处于临床阶段。 图表10:非肾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 来源:欧洲风湿性联盟(EULAR)2019年管理建议,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11:美国及中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上市&在研生物药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泰它西普治疗SLE的获批基于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b期临床,患者分为4组,分别接受80mg/160mg/240mg以及安慰剂治疗。试验的主要终点为在第48周达到SLE应答指数4(SRI-4)应答的患者比例。SRI-4是一种对SLE疾病活动程度和药物应答的综合计量指标,如果SRI下降4分以上,则表明对疾病活动性的改善具有临床意义。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中,SRI-4应答比例达到70%-79%,而对照组中仅为34%;三个不同剂量治疗组中达到SRI-4应答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泰它西普可显著降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安全性方面,泰它西普治疗组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泰它西普治疗组中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9%-15.9%,安慰剂组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1%,未见明显升高。 图表12:泰它西普Ⅱb期临床结果SRI-4应答比例 来源:公司招股书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13:泰它西普Ⅱb期临床安全性数据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虽然无头对头实验,泰它西普的IIb期临床实验表明,在三种不同剂量下(240mg、160mg、80mg)用药48周后,患者血清中IgG、IgA、IgM分别下降49.4%、21.1%、35.8%,在较大剂量范围内呈现出线性剂量依赖效果;而同类竞品贝利木单抗在剂量200mg时治疗52周,IgG、IgA、IgM分别下降29.5%、11.4%、12.9%,下降程度均不如泰它西普明显,泰它西普在SLE患者中潜在疗效优于贝利木单抗。 图表14:泰它西普与贝利木单抗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 来源:公司官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自免领域布局多项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已处三期临床阶段 ? 多项适应症处于临床后期,除SLE之外,公司还有针对视神经脊髓炎频谱系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IgA肾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正在开展中,进度最快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视神经脊髓炎频谱系疾病,处于临床三期阶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会出现关节僵硬、疼痛及肿胀,严重会导致关节损伤、畸形严重会至死亡。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人数稳步增长,2020年中国约有600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RA目前尚未有完全治愈的方法,现有治疗方法以控制症状为主。根据不同疾病进展阶段,RA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其中DMARDs包括化学合成的小分子DMARDs,也包括大分子生物制剂。NSAIDs与小分子DMARDs多用于疾病进展初期症状较轻时,病情加重时需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容易造成激素依赖及全身性不良反应,且多数不良反应为不可逆的。生物制剂为中重度RA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方案。 图表15: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疗路径 来源:《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国金证券研究所 TNF-α抑制剂是中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主要的生物药,且多款用于RA的TNF-α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此外,托珠单抗(IL-6 抑制剂)和阿巴西普(CD80/CD86 抑制剂)获批治疗中度或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及对TNF-α 抑制剂表现出较弱反应的患者。泰它西普正处于Ⅲ期临床阶段,或可满足TNF-α抑制剂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求。 图表16:中国&美国已上市创新生物药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17:中国&美国治疗RA在研创新生物药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泰它西普治疗RA的Ⅱb期临床显示出有效性和安全性。IIb期临床试验中,患者在前13周每周一次接受泰它西普或安慰剂(如适用)治疗,随后12周每两周接受一次。治疗主要终点为在第24周达到ACR20缓解的患者比率。实验结果显示,在第24周时实验组ACR20缓解的患者比率达到68.3%-69.8%,安慰剂组为45.0%。其他指标包括治疗组及安慰剂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B细胞总数、IgM、IgA及IgG水平。与安慰剂组相比,在泰它西普治疗组中,患者的该等指标逐渐降低且保持相对较低水平。安全性方面,治疗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2.5%-63.3%,安慰剂组则为41.0%,其中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3.3%,安慰剂组为1.6%。 泰它西普治疗甲氨蝶呤疗效不佳的中、重度RA的多中心、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已于2016年9月启动,预计入组480名患者,截至2021年7月,累计招募了391名患者。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罕见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器官损伤。根据公司招股书,2020年全球约有17.1万NMOSD患者,其中中国约占4.89万人。治疗药物方面,尚无治愈NMPSD药物出现,通常接受免疫抑制剂、类固醇及血浆置换治疗,但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全球共有三款获批治疗NMOSD的生物药,依库珠单抗、伊比利珠单抗、萨特利珠单抗,中国仅萨特利珠单抗获批。泰它西普治疗NMOSD正在症中开展一项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这是中国唯一处于Ⅲ期临床开发阶段的NMOSD候选药物,截至2021年7月31日,已经完成135例患者招股,有望在2023年提交上市申请。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由外分泌腺体的自身免疫性引起,全球发病人数约400万人,其中中国患者约65万人。SS尚无获批的有效药物,存在临床为满足需求。泰它西普治疗SS的二期临床已经完成。 ?免疫球蛋白A肾病(lgA肾病)的患者往往会有血尿、蛋白尿及进展型肾衰竭。全球患病人数接近1000万人,中国患者200-250万。lgA肾病尚无获批的特定疗法,标准治疗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及免疫抑制剂,生物药研发方面,针对lgA肾病开展的临床仅有泰它西普,其在中、美各有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中国的Ⅱ期临床显示,患者使用泰它西普治疗24周之后,尿蛋白水平较基线下降了49%。和安慰剂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良好。美国Ⅱ期临床首例受试者已于2021年11月完成给药。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会出现麻木、虚弱、痉挛等问题。全球患病人数接近300万,中国患者5万。中国尚无获批治疗MS的生物药,泰它西普是中国唯一处于Ⅱ期的候选药物,试验已于2020年12月启动。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全球发病人数100万,中国患者约占1/5。美国生物药中仅依库珠单抗获批用于MG的治疗,中国在研药品中仅泰它西普和和铂医药的HBM9161处于Ⅱ期临床。泰它西普在中国进行的Ⅱ期临床已于2020年4月启动,试验已于2022年1月完成。 ADC赛道率先突破,首个国产维迪西妥治疗癌症疗效确证 精准打击的“生物导弹”,首个突破的国产ADC药物 ?抗体偶联药物(ADC)由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性载荷三个部分组成,利用抗体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利用细胞本身的内吞作用使得细胞毒系进入肿瘤细胞发挥作用,进而杀死肿瘤细胞。 图表18:ADC结构及机理 来源:Clinical Pharmacology,国金证券研究所 ?ADC药物的发展可追溯到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Paul Ehrlich首次提出通过一种具有选择性的物质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将靶向药物递送到病原体进而杀死病原体的概念,开启科学家对ADC药物研究。经过数年研究之后,2000年,世界上首个ADC药物Mylotarg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型CD3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然而,由于毒副反应反应明显,辉瑞于2010年主动撤回Mylotarg。自2011年至今,ADC药物结构经过几代更迭,截至2021年,全球共有14款ADC药物获批,2019-2021年间,每年都有3个ADC药物获批,ADC药物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图表19:2000-2021年获批ADC药物数量 来源:现代肿瘤医学,医药魔方,国金证券研究所 ?维迪西妥单抗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ADC,用于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包括低表达)的实体瘤,是中国第一个原创ADC药物,也是第一个获得中、美药监部门突破性疗法双重认定的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的三部分分别为:(1)抗体:靶向HER2的人源化lgG1单抗(2)连接子:Mc-VC-PAB(可被组织蛋白酶剪切)(3)细胞毒性载荷:微管抑制剂MMAE。 图表20:维迪西妥单抗(RC48)结构及机理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HER2在乳房、胃肠道、肾脏和心脏等多种组织中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HER2过表达可能导致细胞的不受控生长以及肿瘤形成。 强旁杀效应和高亲和力,胃癌、乳腺癌在内多个实体瘤中展现出治疗前景 ?旁杀效应具备解决实体瘤异质性问题的可能。实体瘤中往往同时存在抗原高表达、低表达和不表达的肿瘤细胞。ADC药物的旁杀效应指的是,药物不仅可以针对肿瘤靶向抗原高表达的癌症细胞进行杀伤,同时针对其周围的细胞(无论靶向抗原表达水平)也具有杀伤作用,提高对肿瘤组织整体的杀灭效果。 图表21:ADC药物的旁杀效应 来源:Curr Oncol Rep,国金证券研究所 ?维迪西妥单抗使用的是可酶切连接子,在经肿瘤细胞内吞酶切后,释放的连接子-细胞毒素复合物的分子量小,具备很高的膜通透性,可以扩散至附近其他的肿瘤细胞,从而可以更好的杀灭癌细胞。维迪西妥单抗的肽键断裂依赖溶酶体蛋白水解酶,因此在血液中稳定性好,保障细胞毒素在血液中不释放,只有到达肿瘤细胞中肽键水解之后,细胞毒素准确的释放在肿瘤细胞中,降低副作用。 维迪西妥单抗的同类竞品包括来自罗氏的T-DM1(恩美曲妥珠单抗)与第一三共/阿斯利康的DS-8201A ,二者皆为靶向HER2的ADC药物。T-DM1是由抗Her2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与抑制微管聚集的化疗药物美坦新(DM1)偶联而成ADC药物;DS-8201A是由Her2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与一种新型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exatecan(依沙替康)衍生物偶联而成的ADC药物。RC48与T-DM1作用机制更为类似。 与T-DM1相比,维迪西妥单抗旁杀效应更好。T-DM1采用的是不可裂解的连接子,虽然在血液中较为稳定,在仅能在溶酶体的高酸性微环境中裂解,释放后的连接子-细胞毒素复合物分子量较大,膜的通透性不如维迪西妥单抗。 亲和力方面,维迪西妥单抗使用的是新型高亲和力单抗,与曲妥珠单抗结合的表位不同,但亲和力更高。体外试验结果显示,维迪西妥单抗的半最大效应浓度值为6.4pM,而曲妥珠单抗为20.1pM。 图表22:维迪西妥单抗与曲妥珠单抗结合力对比 来源:公司招股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23:维迪西妥单抗与T-DM1旁杀效应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维迪西妥单抗治疗至少两种系统化疗的HER2 过表达(IHC2+或IHC3+)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适应症已于2021年6月获得NMPA附条件批准上市。此次上市基于一项RC48对Her2过表达(IHC 2+或IHC 3+)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GEJ)癌症的II期注册性临床试验中,ORR(cORR)为24.4%,中位PFS为4.1个月,中位OS为7.6个月。常见3级以上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贫血。 在DS-8201A对Her2过表达胃癌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中,ORR为51%,中位PFS为5.6个月,中位OS为12.5个月。安全性方面,DS-8201A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维迪西妥单抗。 图表24:维迪西妥单抗与DS-8201A疗效对比 来源:2020 CSCO,Pubmed,公司招股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25:维迪西妥单抗对GC或GEJ患者的最佳整体缓解效果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维迪西妥单抗治疗HER2表达局部晚期或尿路上皮癌适应症于2022年1月5日获得NMPA批准附条件上市。维迪西妥单抗治疗UC的Ⅱ期注册性临床结果显示,在64名接受过全身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尿路上皮癌患者中,整体cORR为50%,疾病控制利率为76.6%,整体PFS为5.1个月,中位OS为14.2个月。 图表26:UC患者接受维迪西妥单抗治疗的PFS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27:UC患者接受维迪西妥单抗治疗的OS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维迪西妥单抗治疗UC疗效优于NCCN指南推荐药物。Enfortumab vedotin是NCCN指南推荐的UC患者三线治疗药物。在Enfortumab vedotin用于化疗失败的尿路上皮癌患者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确证ORR为44%,中位PFS为5.8个月;对于接受过PD-1/PD-L1抑制剂治疗但未接受含铂化疗或不适合顺铂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ORR为52%,DoR为10.9个月。与FDA已批准上市药物Enfortumab vedotin相比,RC48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潜力。 图表28:维迪西妥单抗vs Enfortumab vedotin治疗UC疗效对比 来源:2019ASCO,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三项维迪西妥单抗治疗UC的试验结果于2022年ASCO大会公布,数据显示,无论是单药还是联用PD-1特瑞普利单抗,维迪西妥单抗都显示出了优异的疗效。 图表29:2022 ASCO维迪西妥单抗治疗UC数据更新 来源:2022 ASCO,国金证券研究所 ?维迪西妥单抗正在中国开展治疗HER2转移性乳腺癌的Ⅲ期注册临床,预计2023年向NMPA提交上市申请。已经完成的Ⅰ期临床结果显示,在接受1.5mg/kg、2.0mg/kg 及2.5mg/kg维迪西妥单抗治疗的HER2阳性患者亚组中,cORR分别为22.2%、42.9%及44%;中位PFS分别为4、5.7、6.3个月。 图表30:维迪西妥单抗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最佳总缓解率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 ?确证性临床试验结果无法满足完全批准的风险。泰它西普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于2021年3月获NMPA附条件批准上市;维迪西妥单抗治疗胃癌、尿路上皮癌分别于2021年6月、2021年12月附条件批准上市。公司需要在上述适应症上市之后,完成Ⅲ期确证性临床取得完全批准。若公司的确证性Ⅲ期临床无法如期完成或结果无法证实临床获益,可以存在待药品批准文号有效期届满后无法再次申请上市的风险。 ?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目前拥有7款处于临床试验或者商业化阶段的产品;此外,还有多个产品处于IND阶段。创新药的研发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公司无法在后期临床中展现初期的临床疗效,可能出现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甚至研发失败的风险。 ?产品进入医保后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泰它西普在中美均面临同类产品贝利木单抗的竞争,且在中国贝利木单抗已经进入医保。如果公司药物在纳入医保目录之后销售情况不及预期或者未能成功续谈,可能出现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针对同靶点、同类适应症存在多个产品在研的情况,未来有更多治疗同种适应症药物、甚至疗效优于公司产品的药物上市,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可能出现无法取得预期市场份额的风险。 原创:赵海春 注:文中内容节选自国金证券医药健康研究中心已公开发布的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完整版报告内容为准。 国金医药健康研究中心介绍:国金医药产业研究中心是目前专注于医药产业投资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服务对象面向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产业公司、上市公司、投资投行、产业园区等各种类型投资者。 经过10多年数十位团队成员的建设,国金医药是目前横跨医药产业各级市场最强的研究团队之一。自2008年以来连续8年入围或上榜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最佳分析师,其中多次荣获第一名。 我们希望能够在医药产业资源整合、医药公司二级市场定价等方面发挥我们的特长,欢迎关心医药的各级投资者与我们进行互动,探讨各种合作模式,一起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贡献资本的力量。 欢迎搜索微信号“medpharmer”进行关注,也可以通过后台与我们留言互动。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旨在沟通行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国金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咨询意见或建议。订阅者不应将本订阅号中的内容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取代自己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管理人和国金证券对任何人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所载内容或据此进行投资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订阅人如欲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包括文字、影像、图片等),务必注明出处,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订阅号管理人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维迪西妥与泰它西普放量在即,海外拓展中 投资逻辑 ?双靶点BLys融合蛋白泰它西普,自免领域药物新选择。(1) 泰它西普是同时靶向BLyS和APRIL的融合蛋白,用于治疗非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潜在同类最佳。临床结果显示接受泰它西普治疗组的SRI-4应答比例在70-79%,优于安慰剂组的34%。(2)泰它西普2021年3月附条件获批,同年进入医保,渗透率快速提升;年费用降为7.9万元左右。(3)布局自免领域多项适应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已处Ⅲ期临床。 ?ADC赛道率先突破,维迪西妥胃癌领域崭露头角。(1)维迪西妥单抗是公司自研靶向HER2的国产首个ADC,用于治疗晚期胃癌。与同类药物DS-8201A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优。(2)产品于2021年6月附条件获批,同年即进入医保,年费用降为14万左右,患者可及性大幅提升。(3)2022年ASCO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T-DXd再亮眼,ADC市场潜力确证。公司于ASCO公布3项维迪西妥单抗治疗尿路上皮癌数据,单药、联用数据皆优。此外,公司还有靶向C-Met、Claudin 18.2的ADC产品在研。 ?携手美国ADC巨头Seagen,扩展国际化空间。(1)2021年8月,Seagen支付2亿美元首付款以及不超过24亿美元的里程碑款,取得维迪西妥单抗在荣昌生物地区(荣昌地区包括:大中华区、亚洲所有其他国家(日本、新加坡除外))的国家之外的国家开发和商业化维迪西妥单抗权益。(2)Seagen是ADC领军企业,在2021年全球ADC销售TOP10中,Seagen开发药品占据三席。(3)创新药企通过原研与合作并举,才能快速兑现研发并抢占市场先机;与Seagen合作将助力公司快速打开国际市场。 风险提示 ? 确证性临床试验结果无法满足完全批准、研发进展不及预期、进入医保放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的风险。 目录 荣昌生物:高壁垒、商业化快速兑现的创新生物药企 融合蛋白、ADC、双抗三大平台,源头创新壁垒高筑 核心产品上市首年进入医保迅速放量,商业化兑现在即 携手全球ADC龙头Seagen,实力获印证,国际化进程加快 重磅FIC产品双靶点BLys融合蛋白泰它西普,自免领域药物新选择 国产首个治疗红斑狼疮生物药,疗效、安全性皆优,潜在同类最佳 自免领域布局多项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已处三期临床阶段 ADC赛道率先突破,首个国产维迪西妥治疗癌症疗效确证 精准打击的“生物导弹”,首个突破的国产ADC药物 强旁杀效应和高亲和力,胃癌、乳腺癌在内多个实体瘤中展现出治疗前景 荣昌生物:高壁垒、商业化快速兑现的创新生物药企 融合蛋白、ADC、双抗三大平台,源头创新壁垒高筑 ? 荣昌生物(688331.SH)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聚焦源头创新、具备全球化视野的创新生物制药企业,拥有抗体偶联物(ADC)、抗体融合蛋白、双功能抗体三大技术平台,于2021年成功商业化两个重磅药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步入商业化阶段。泰它西普(RC18)是全球首个、同类首创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增殖诱导配体(APRIL)双靶点的融合蛋白;维迪西妥单抗是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ADC药物。公司于2020年登陆港交所,2022年登陆科创板,成为A+H上市的生物创新药企。 ?管理层拥有超20年海内外医药产业和药物研发经验。王威东、房健民、傅道田、何如意为公司4位核心管理人员。王威东先生为公司联合创始人及董事长,拥有25年制药领域的创业、运营及管理经验。房博士毕业于Dalhousie University大学,并曾在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拥有逾20年的生物制药研发方面的丰富经验及逾40项药物发明专利。傅道田博士毕业于爱荷华州立大学,曾任职于Genzyme Corp.(后被赛诺菲收购)、丽珠单抗,在生物制药行业拥有近30年经验,现任公司总裁。何如意博士曾在美国FDA及中国药监局工作近20年,在美国参与制定多个治疗领域的FDA指南,在中国曾任中国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的首席科学家,推动了多项重要的政策改革,现任公司首席医学官。 ?研发管线覆盖自免、抗肿瘤、眼科等多个领域,核心产品进入收获期。公司拥有20余款候选药品,7款药品正在开展覆盖20多个适应症的临床,进度居前的是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和RC28。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维迪西妥单抗治疗HER2表达胃癌适应症已附条件批准上市;此外,泰它西普针对其他自免适应症、维迪西妥单抗针对其他癌种的多项临床推进中;RC28是一款具有FIC潜力的VEGF/FGF双靶点融合蛋白产品,针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黄斑水肿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开发,进度最快的处临床Ⅱ期。 图表1:荣昌生物在研管线 来源:公司官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 基于抗体融合蛋白平台开发泰它西普、RC28,基于抗体药物偶联物平台开发维迪西妥单抗;此外,公司还有双抗平台。 抗体和融合蛋白平台:通过公司自有的杂交瘤单抗平台、人源抗体文库噬菌体展示平台、美洲驼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平台及生物信息辅助蛋白设计(包括Fc 融合蛋白的改造)等技术进行新型单抗及融合蛋白药物的研发。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平台: 涵盖抗体合成、连接子、小分子细胞毒素等关键技术;通过研究多种偶联方式、连接子与细胞毒素的不同组合方式,不断优化ADC 分子结构,利用专有桥接偶联技术产生同质均一的ADC 产品。 双能抗平台:具备针对存在较大开发潜力的下一代双抗的前沿设计与工程开发能力,可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双功能抗体。同时,公司双功能抗体平台的结构及功能已得到验证,其能提高双功能抗体的表达水平,以满足商业化生产的需要。 核心产品上市首年进入医保迅速放量,商业化兑现在即 ? 医保谈判鼓励创新,药品获批与进入医保目录无缝衔接。公司两款核心产品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在2021年上半年获批,同年医保谈判双双成功纳入2021年医保目录。我们认为,尽管纳入医保药品会有一定的降价,但凭借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优异的疗效,一定的降价会提高患者的可及性,实现以价换量。 ? 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降幅在70%左右,提高患者可负担性。泰它西普原价2586元,进入医保后价格为818.8元,降幅68.34%,进入医保后年费用在7.9万元左右;维迪西妥单抗原价13500元,进入医保后价格为3800元,降幅71.85%,进入医保后年费用在13.7万元左右。 图表3: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医保价格 来源:医药魔方,新浪医药,国金证券研究所 ?2021年为公司商业化元年,由于2021年医保目录在2022年生效,故2021年仍以原价销售,全年销售1.3亿元;此外,2021年公司收到Seagon支付的2亿美金的首付款,故全年营收14.26亿元,归母净利润2.76亿元。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3407%;2022年以医保价格进行销售,一季度销售额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医保放量迅速。 图表4:2020-1Q2022营收及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研发持续投入,支持后续管线研发推进。2018-2021年间,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1年研发投入7.11亿元,同比增加52.63%;1Q 2022研发投入2.18亿元,同比增加60.29%。 图表5:2018-1Q2022研发投入(百万元)及增速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携手全球ADC龙头Seagen,实力获印证,国际化进程加快 ? 维迪西妥单抗牵手全球ADC领军公司Seagen,成功开启海外市场。2021年8月,公司与Seagen签订独家全球许可协议,根据协议,Seagen拥有在荣昌生物地区(荣昌地区包括:大中华区、亚洲所有其他国家(日本、新加坡除外))的国家之外的国家开发和商业化维迪西妥单抗权益。Seagen支付公司2亿美元首付款以及不超过24亿美元的里程碑款项。此外,Seagen还需根据销售金额支付特许权使用费、销售提成。 2021年ADC销售额Top10,Seagon开发药品占据3席。Seagon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成立于1998年,原名Seattle Genetics。2001年,公司合成了其首个ADC药物Adcetris的细胞毒性药物有效载荷monomethyl auristatin E (MMAE),Adcetris于2011年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霍奇金淋巴瘤;2009年,公司与武田制药公司合作开发Adcetris,已在加拿大、日本、欧盟等40多个国家上市。2021年,Adcetris销售7.06亿美元,2022年销售有望达到7.5亿美元。此外,另外两款ADC药物Padcev和Tivdak销售额分别为3.4亿和0.06亿美元。 图表6:2021年全球ADC药物销售额(亿美元) 来源:医药魔方,国金证券研究所 ? 实行国际化发展战略,核心产品皆谋划进行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聚焦全球市场。 泰它西普已经取得多个国际临床试验许可,公司正在推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的Ⅲ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力争在全球范围内提交上市申请;针对lgA肾病的Ⅱ期全球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针对干燥综合征的美国IND正在准备中。 维迪西妥单抗是唯一一款取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中国ADC,国际市场以尿路上皮癌为突破口,针对尿路上皮癌的Ⅱ期全球多中心注册性临床试验正在进行;计划启动针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Ⅲ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针对胃癌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会择机启动。 重磅FIC产品双靶点BLys融合蛋白泰它西普,自免领域药物新选择 国产首个治疗红斑狼疮生物药,疗效、安全性皆优,潜在同类最佳 ? 泰它西普的结构由TACI受体的胞外域以及人IgG的Fc片段构成,是一种同时靶向BLyS和APRIL两类重要细胞信号分子的新型重组融合蛋白。已有研究表明在SLE、NMOSD、RA等B细胞介导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观察到BLyS和APRIL表达增加,对BLyS和APRIL的直接抑制有可能阻止其后激活B细胞驱动机制。因此,BLyS和APRIL已成为自身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 ?泰它西普的TACI受体对BLys和APRIL两种配体均有高亲和力,可以组织BLys、APRIL与他们的细胞膜受体(TACI、BCMA、BAFF-R)的相互作用,进而阻断对BLys和APRIL对B淋巴细胞增生和T淋巴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 图表7:泰它西普(RC18)结构及机理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临床表现包括皮疹、关节炎、贫血、血小板减少、浆膜炎、肾炎、癫痫或精神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根据《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下简称“《指南》”),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疟药、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多种药物。然而,现有疗法存在反应率不足、复发风险高、副作用明显的缺陷;根据《指南》,病程小于等于4年的患者中仅1/4经过治疗后可以达到临床环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年内总复发的风险高达60%,使用激素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超过30%。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仍存在很大的临床未满足需求。 图表8: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治疗药物对比 来源:《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 全球SLE发病率不断上升,多见于育龄期女性以及黑人和亚裔人群。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20年全球SLE患者约有779.55万人,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18.56万人,其中中国患者约有106.95万。中国利用生物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市场尚小,2020年仅为3亿美元。2019年,GSK的贝利木单抗在中国获批,成为中国首个获批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物药。我们认为,随着像泰它西普一样的生物药产品的不断上市以及生物药治疗SLE的渗透率的提高,生物药治疗SLE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30年我国SLE市场有望增长至32亿美元。 图表9:全球&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市场规模(亿美元)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单一抗原疫苗对预防金葡菌感染有限。金葡菌在侵染宿主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致病因子发挥作用,因此单抗原疫苗效果有限,设计多靶向抗原联合使用的金葡菌疫苗更为有效。此外,佐剂的选择也很关键,佐剂可以加强机体对免疫原的免疫应答,提高疫苗的保护效力。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小分子药物主要有羟氯喹、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甲氨蝶呤,这些小分子药物原研已经过期;生物药仅有贝利木单抗、泰它西普获批用于SLE的治疗。在研药品中,美国有2种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中国有5种创新生物药处于临床阶段。 图表10:非肾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 来源:欧洲风湿性联盟(EULAR)2019年管理建议,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11:美国及中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上市&在研生物药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泰它西普治疗SLE的获批基于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b期临床,患者分为4组,分别接受80mg/160mg/240mg以及安慰剂治疗。试验的主要终点为在第48周达到SLE应答指数4(SRI-4)应答的患者比例。SRI-4是一种对SLE疾病活动程度和药物应答的综合计量指标,如果SRI下降4分以上,则表明对疾病活动性的改善具有临床意义。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中,SRI-4应答比例达到70%-79%,而对照组中仅为34%;三个不同剂量治疗组中达到SRI-4应答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泰它西普可显著降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安全性方面,泰它西普治疗组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泰它西普治疗组中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9%-15.9%,安慰剂组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1%,未见明显升高。 图表12:泰它西普Ⅱb期临床结果SRI-4应答比例 来源:公司招股书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13:泰它西普Ⅱb期临床安全性数据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虽然无头对头实验,泰它西普的IIb期临床实验表明,在三种不同剂量下(240mg、160mg、80mg)用药48周后,患者血清中IgG、IgA、IgM分别下降49.4%、21.1%、35.8%,在较大剂量范围内呈现出线性剂量依赖效果;而同类竞品贝利木单抗在剂量200mg时治疗52周,IgG、IgA、IgM分别下降29.5%、11.4%、12.9%,下降程度均不如泰它西普明显,泰它西普在SLE患者中潜在疗效优于贝利木单抗。 图表14:泰它西普与贝利木单抗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 来源:公司官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自免领域布局多项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已处三期临床阶段 ? 多项适应症处于临床后期,除SLE之外,公司还有针对视神经脊髓炎频谱系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IgA肾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正在开展中,进度最快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视神经脊髓炎频谱系疾病,处于临床三期阶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会出现关节僵硬、疼痛及肿胀,严重会导致关节损伤、畸形严重会至死亡。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人数稳步增长,2020年中国约有600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RA目前尚未有完全治愈的方法,现有治疗方法以控制症状为主。根据不同疾病进展阶段,RA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其中DMARDs包括化学合成的小分子DMARDs,也包括大分子生物制剂。NSAIDs与小分子DMARDs多用于疾病进展初期症状较轻时,病情加重时需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容易造成激素依赖及全身性不良反应,且多数不良反应为不可逆的。生物制剂为中重度RA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方案。 图表15: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疗路径 来源:《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国金证券研究所 TNF-α抑制剂是中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主要的生物药,且多款用于RA的TNF-α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此外,托珠单抗(IL-6 抑制剂)和阿巴西普(CD80/CD86 抑制剂)获批治疗中度或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及对TNF-α 抑制剂表现出较弱反应的患者。泰它西普正处于Ⅲ期临床阶段,或可满足TNF-α抑制剂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求。 图表16:中国&美国已上市创新生物药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17:中国&美国治疗RA在研创新生物药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泰它西普治疗RA的Ⅱb期临床显示出有效性和安全性。IIb期临床试验中,患者在前13周每周一次接受泰它西普或安慰剂(如适用)治疗,随后12周每两周接受一次。治疗主要终点为在第24周达到ACR20缓解的患者比率。实验结果显示,在第24周时实验组ACR20缓解的患者比率达到68.3%-69.8%,安慰剂组为45.0%。其他指标包括治疗组及安慰剂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B细胞总数、IgM、IgA及IgG水平。与安慰剂组相比,在泰它西普治疗组中,患者的该等指标逐渐降低且保持相对较低水平。安全性方面,治疗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2.5%-63.3%,安慰剂组则为41.0%,其中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3.3%,安慰剂组为1.6%。 泰它西普治疗甲氨蝶呤疗效不佳的中、重度RA的多中心、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已于2016年9月启动,预计入组480名患者,截至2021年7月,累计招募了391名患者。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罕见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器官损伤。根据公司招股书,2020年全球约有17.1万NMOSD患者,其中中国约占4.89万人。治疗药物方面,尚无治愈NMPSD药物出现,通常接受免疫抑制剂、类固醇及血浆置换治疗,但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全球共有三款获批治疗NMOSD的生物药,依库珠单抗、伊比利珠单抗、萨特利珠单抗,中国仅萨特利珠单抗获批。泰它西普治疗NMOSD正在症中开展一项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这是中国唯一处于Ⅲ期临床开发阶段的NMOSD候选药物,截至2021年7月31日,已经完成135例患者招股,有望在2023年提交上市申请。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由外分泌腺体的自身免疫性引起,全球发病人数约400万人,其中中国患者约65万人。SS尚无获批的有效药物,存在临床为满足需求。泰它西普治疗SS的二期临床已经完成。 ?免疫球蛋白A肾病(lgA肾病)的患者往往会有血尿、蛋白尿及进展型肾衰竭。全球患病人数接近1000万人,中国患者200-250万。lgA肾病尚无获批的特定疗法,标准治疗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及免疫抑制剂,生物药研发方面,针对lgA肾病开展的临床仅有泰它西普,其在中、美各有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中国的Ⅱ期临床显示,患者使用泰它西普治疗24周之后,尿蛋白水平较基线下降了49%。和安慰剂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良好。美国Ⅱ期临床首例受试者已于2021年11月完成给药。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会出现麻木、虚弱、痉挛等问题。全球患病人数接近300万,中国患者5万。中国尚无获批治疗MS的生物药,泰它西普是中国唯一处于Ⅱ期的候选药物,试验已于2020年12月启动。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全球发病人数100万,中国患者约占1/5。美国生物药中仅依库珠单抗获批用于MG的治疗,中国在研药品中仅泰它西普和和铂医药的HBM9161处于Ⅱ期临床。泰它西普在中国进行的Ⅱ期临床已于2020年4月启动,试验已于2022年1月完成。 ADC赛道率先突破,首个国产维迪西妥治疗癌症疗效确证 精准打击的“生物导弹”,首个突破的国产ADC药物 ?抗体偶联药物(ADC)由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性载荷三个部分组成,利用抗体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利用细胞本身的内吞作用使得细胞毒系进入肿瘤细胞发挥作用,进而杀死肿瘤细胞。 图表18:ADC结构及机理 来源:Clinical Pharmacology,国金证券研究所 ?ADC药物的发展可追溯到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Paul Ehrlich首次提出通过一种具有选择性的物质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将靶向药物递送到病原体进而杀死病原体的概念,开启科学家对ADC药物研究。经过数年研究之后,2000年,世界上首个ADC药物Mylotarg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型CD3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然而,由于毒副反应反应明显,辉瑞于2010年主动撤回Mylotarg。自2011年至今,ADC药物结构经过几代更迭,截至2021年,全球共有14款ADC药物获批,2019-2021年间,每年都有3个ADC药物获批,ADC药物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图表19:2000-2021年获批ADC药物数量 来源:现代肿瘤医学,医药魔方,国金证券研究所 ?维迪西妥单抗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ADC,用于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包括低表达)的实体瘤,是中国第一个原创ADC药物,也是第一个获得中、美药监部门突破性疗法双重认定的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的三部分分别为:(1)抗体:靶向HER2的人源化lgG1单抗(2)连接子:Mc-VC-PAB(可被组织蛋白酶剪切)(3)细胞毒性载荷:微管抑制剂MMAE。 图表20:维迪西妥单抗(RC48)结构及机理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HER2在乳房、胃肠道、肾脏和心脏等多种组织中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HER2过表达可能导致细胞的不受控生长以及肿瘤形成。 强旁杀效应和高亲和力,胃癌、乳腺癌在内多个实体瘤中展现出治疗前景 ?旁杀效应具备解决实体瘤异质性问题的可能。实体瘤中往往同时存在抗原高表达、低表达和不表达的肿瘤细胞。ADC药物的旁杀效应指的是,药物不仅可以针对肿瘤靶向抗原高表达的癌症细胞进行杀伤,同时针对其周围的细胞(无论靶向抗原表达水平)也具有杀伤作用,提高对肿瘤组织整体的杀灭效果。 图表21:ADC药物的旁杀效应 来源:Curr Oncol Rep,国金证券研究所 ?维迪西妥单抗使用的是可酶切连接子,在经肿瘤细胞内吞酶切后,释放的连接子-细胞毒素复合物的分子量小,具备很高的膜通透性,可以扩散至附近其他的肿瘤细胞,从而可以更好的杀灭癌细胞。维迪西妥单抗的肽键断裂依赖溶酶体蛋白水解酶,因此在血液中稳定性好,保障细胞毒素在血液中不释放,只有到达肿瘤细胞中肽键水解之后,细胞毒素准确的释放在肿瘤细胞中,降低副作用。 维迪西妥单抗的同类竞品包括来自罗氏的T-DM1(恩美曲妥珠单抗)与第一三共/阿斯利康的DS-8201A ,二者皆为靶向HER2的ADC药物。T-DM1是由抗Her2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与抑制微管聚集的化疗药物美坦新(DM1)偶联而成ADC药物;DS-8201A是由Her2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与一种新型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exatecan(依沙替康)衍生物偶联而成的ADC药物。RC48与T-DM1作用机制更为类似。 与T-DM1相比,维迪西妥单抗旁杀效应更好。T-DM1采用的是不可裂解的连接子,虽然在血液中较为稳定,在仅能在溶酶体的高酸性微环境中裂解,释放后的连接子-细胞毒素复合物分子量较大,膜的通透性不如维迪西妥单抗。 亲和力方面,维迪西妥单抗使用的是新型高亲和力单抗,与曲妥珠单抗结合的表位不同,但亲和力更高。体外试验结果显示,维迪西妥单抗的半最大效应浓度值为6.4pM,而曲妥珠单抗为20.1pM。 图表22:维迪西妥单抗与曲妥珠单抗结合力对比 来源:公司招股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23:维迪西妥单抗与T-DM1旁杀效应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维迪西妥单抗治疗至少两种系统化疗的HER2 过表达(IHC2+或IHC3+)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适应症已于2021年6月获得NMPA附条件批准上市。此次上市基于一项RC48对Her2过表达(IHC 2+或IHC 3+)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GEJ)癌症的II期注册性临床试验中,ORR(cORR)为24.4%,中位PFS为4.1个月,中位OS为7.6个月。常见3级以上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贫血。 在DS-8201A对Her2过表达胃癌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中,ORR为51%,中位PFS为5.6个月,中位OS为12.5个月。安全性方面,DS-8201A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维迪西妥单抗。 图表24:维迪西妥单抗与DS-8201A疗效对比 来源:2020 CSCO,Pubmed,公司招股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25:维迪西妥单抗对GC或GEJ患者的最佳整体缓解效果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维迪西妥单抗治疗HER2表达局部晚期或尿路上皮癌适应症于2022年1月5日获得NMPA批准附条件上市。维迪西妥单抗治疗UC的Ⅱ期注册性临床结果显示,在64名接受过全身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尿路上皮癌患者中,整体cORR为50%,疾病控制利率为76.6%,整体PFS为5.1个月,中位OS为14.2个月。 图表26:UC患者接受维迪西妥单抗治疗的PFS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27:UC患者接受维迪西妥单抗治疗的OS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维迪西妥单抗治疗UC疗效优于NCCN指南推荐药物。Enfortumab vedotin是NCCN指南推荐的UC患者三线治疗药物。在Enfortumab vedotin用于化疗失败的尿路上皮癌患者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确证ORR为44%,中位PFS为5.8个月;对于接受过PD-1/PD-L1抑制剂治疗但未接受含铂化疗或不适合顺铂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ORR为52%,DoR为10.9个月。与FDA已批准上市药物Enfortumab vedotin相比,RC48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潜力。 图表28:维迪西妥单抗vs Enfortumab vedotin治疗UC疗效对比 来源:2019ASCO,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三项维迪西妥单抗治疗UC的试验结果于2022年ASCO大会公布,数据显示,无论是单药还是联用PD-1特瑞普利单抗,维迪西妥单抗都显示出了优异的疗效。 图表29:2022 ASCO维迪西妥单抗治疗UC数据更新 来源:2022 ASCO,国金证券研究所 ?维迪西妥单抗正在中国开展治疗HER2转移性乳腺癌的Ⅲ期注册临床,预计2023年向NMPA提交上市申请。已经完成的Ⅰ期临床结果显示,在接受1.5mg/kg、2.0mg/kg 及2.5mg/kg维迪西妥单抗治疗的HER2阳性患者亚组中,cORR分别为22.2%、42.9%及44%;中位PFS分别为4、5.7、6.3个月。 图表30:维迪西妥单抗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最佳总缓解率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 ?确证性临床试验结果无法满足完全批准的风险。泰它西普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于2021年3月获NMPA附条件批准上市;维迪西妥单抗治疗胃癌、尿路上皮癌分别于2021年6月、2021年12月附条件批准上市。公司需要在上述适应症上市之后,完成Ⅲ期确证性临床取得完全批准。若公司的确证性Ⅲ期临床无法如期完成或结果无法证实临床获益,可以存在待药品批准文号有效期届满后无法再次申请上市的风险。 ?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目前拥有7款处于临床试验或者商业化阶段的产品;此外,还有多个产品处于IND阶段。创新药的研发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公司无法在后期临床中展现初期的临床疗效,可能出现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甚至研发失败的风险。 ?产品进入医保后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泰它西普在中美均面临同类产品贝利木单抗的竞争,且在中国贝利木单抗已经进入医保。如果公司药物在纳入医保目录之后销售情况不及预期或者未能成功续谈,可能出现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针对同靶点、同类适应症存在多个产品在研的情况,未来有更多治疗同种适应症药物、甚至疗效优于公司产品的药物上市,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可能出现无法取得预期市场份额的风险。 原创:赵海春 注:文中内容节选自国金证券医药健康研究中心已公开发布的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完整版报告内容为准。 国金医药健康研究中心介绍:国金医药产业研究中心是目前专注于医药产业投资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服务对象面向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产业公司、上市公司、投资投行、产业园区等各种类型投资者。 经过10多年数十位团队成员的建设,国金医药是目前横跨医药产业各级市场最强的研究团队之一。自2008年以来连续8年入围或上榜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最佳分析师,其中多次荣获第一名。 我们希望能够在医药产业资源整合、医药公司二级市场定价等方面发挥我们的特长,欢迎关心医药的各级投资者与我们进行互动,探讨各种合作模式,一起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贡献资本的力量。 欢迎搜索微信号“medpharmer”进行关注,也可以通过后台与我们留言互动。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旨在沟通行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国金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咨询意见或建议。订阅者不应将本订阅号中的内容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取代自己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管理人和国金证券对任何人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所载内容或据此进行投资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订阅人如欲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包括文字、影像、图片等),务必注明出处,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订阅号管理人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