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中银宏观:5月经济数据点评】超预期与斜率低并存

【中银宏观:5月经济数据点评】超预期与斜率低并存

作者:微信公众号【朱启兵宏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1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中银宏观:5月经济数据点评】超预期与斜率低并存》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5月生产端恢复好于需求端;基建投资增速较1-4月上行;社零环比相对持平,关注6月复苏叠加电商促销对消费数据的影响;政策或进入观望期。 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环比增长5.61%。1-5月采矿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9.6%,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速2.6%,公用事业累计同比增速4.1%,高技术产业累计同比增速9.9%。 5月社零同比增速下降6.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下降5.6%。1-5月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下降0.9%,其中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下降0.3%,餐饮收入总额同比增速下降9.1%。 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6.2%,其中1-5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1%。制造业投资1-5月累计同比增长10.6%,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7%。 1-5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4%,住宅投资增速下降3%,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款1-5月累计同比分别下降45.7%和下降28.1%。1-5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30.6%,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6%,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下降31.5%。1-5月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8.6%,其中住宅面积同比增长15%。 5月经济数据同比表现普遍超出市场预期。5月随着疫情的影响消退和供应链恢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转正超出市场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超出市场预期,社零同比虽然仍在下降但表现好于市场预期,从同比看经济数据反应了疫情冲击后恢复的强劲。从环比看,生产端的表现明显优于需求端,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环比增速均超过历史同期平均水平,但社零环比在连续三个月负增长之后仅小幅转正,表明消费需求疲弱。5月国内疫情影响的范围切换,上海地区逐步恢复、北京地区开始收紧,因此消费偏弱不仅有失业率依然偏高的影响,也有全国范围内疫情防控在地域范围上的影响。预计随着6月多地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生产端以工业增加值为代表的同比增速将进一步上升,同时叠加网上促销的正面影响,社零的环比增速也将有明显改善。 稳增长政策效果初现,但经济的脆弱性仍在。一方面,5月基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较4月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基建投资逆周期拉动经济开始生效,从稳大盘经济政策导向看,预计基建投资年内都将维持较强劲的增速;另一方面,5月失业率5.9%,较4月下降0.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得到一定改善。但经济脆弱性也明显存在于PMI新出口订单自3月以来均在48下方、房地产销售同比大幅负增长、社零中弹性消费品同比增速下滑。考虑到包括疫情、海外货币政策调整的外溢性等因素冲击在下半年可能放大,我们认为不排除8月之前宏观政策先观望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地基建投资稳增长的效果,再做进一步调整安排的可能。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工业增加值环比修复 5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转正,超出市场预期。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超预期同比增速转正。虽然5月工业增加值仍未回到3月增速水平,更未回到疫情影响前水平,但表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大幅减弱,并且工业生产的情况要好于制造业PMI指数反映出的生产下滑状况。 5月环比走强。从环比增速来看,5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5.61%,主要是疫情的影响消退,从历史数据看,2022年4月和5月疫情对生产造成的冲击幅度要明显小于2020年2月和3月。从行业分类来看,1-5月采矿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9.6%,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速2.6%,公用事业累计同比增速4.1%,高技术产业累计同比增速9.9%。从当月增速来看各行业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0.1%,较4月增速上升4.7个百分点,升幅最大,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4.3%,较4月上升0.3个百分点,5月采矿业和公共事业当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4月出现下行。从企业类型来看,1-5月私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国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2.6%,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速5%,外企下降3.4%,其中外企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4%,但增速较4月上升10.7个百分点。5月随着供应链恢复,疫情对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进入修复阶段,从企业分类来看,对供应链依赖程度更高的外企修复速度较慢,预计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将维持上行趋势。 当月同比增速皆反弹,行业差异较大,中游行业生产修复幅度最可观。上游行业方面,1-5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3.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下降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下降2.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3.9%,上游行业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均较4月有所上升,但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物行业的当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仍在下滑。中游行业方面,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下降3.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3.6%,汽车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下降5.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8.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9.9%,中游各行业5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均较4月出现较大幅度反弹,但通用设备和汽车当月工业增加同比仍在负增长区间。下游行业方面,食品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4.3%,纺织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下降0.4%,医药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3.1%,其中医药各行业当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5个百分点下滑至同比下降12.3%,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下滑3.5%。 消费受疫情拖累第三个月同比下降 5月社零增速同比降幅收窄。5月社零同比增速下降6.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下降5.6%,扣除价格因素,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下降9.68%。5月社零同比增速强于市场预期,环比增长0.05%结束了此前三个月的环比负增长,但远低于疫情前社零月环比平均水平,一定程度上表明居民消费修复的过程明显偏弱。 餐饮消费同比增速弱反弹。1-5月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下降0.9%,其中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下降0.3%,餐饮收入总额同比增速下降9.1%,疫情后居民消费增速反弹,餐饮消费当月同比下降21.1%,限额以上餐饮消费当月同比下降20.8%,虽然餐饮消费增速反弹,但疫情的影响尚未完全过去,因此同比依然大幅下降。1-5月网上零售额占比为28.9%,较1-4月上升0.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2个百分点,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为2.9%,增速较1-4月下行0.4个百分点,虽然5月疫情的影响减弱,但消费上网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从城乡消费增速来看,5月乡村的消费增速下降6.3%,城镇消费同比下降6.7%,城乡消费累计同比增速均落入负增长区间。5月疫情影响消退更多体现在生产端,消费端同比增速也有反弹,但整体表现依然疲弱。 弹性消费大幅下降。从同比增速来看,5月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下降6.5%,同比维持正增长的细分行业包括粮油食品、中西药品、石油制品、饮料和烟酒等,同比增速下降幅度较大的则包括服装鞋帽、汽车、金银珠宝等。与4月相比,增速下降的仅有家电,增速回升幅度较大的是汽车、通讯、化妆品等。从累计同比增速看,1-5月同比增速较高的为石油制品、粮油食品和饮料,累计同比增速下降较多的则有汽车、家具、服装鞋帽等。5月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大部分品类消费增速明显反弹,消费反弹的幅度与促消费刺激政策相关性较大,但需要关注的是,弹性消费品和房地产后周期消费品的消费累计增速在持续下行。 基建投资增速反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预期。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6.2%,其中1-5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1%。其中基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较1-4月上行0.2个百分点,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加快落地,基建也将成为下半年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构成。 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当月增速均反弹。分类别看,制造业投资1-5月累计同比增长10.6%,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7%,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4%。从产业分类来看,第一产业累计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累计同比增长11%,第三产业累计同比增长4.1%;从地区来看,东部累计同比增长5%,中部增长10.9%,西部增长7.9%,东北下降4.4%;从企业类型来看,内资企业累计同比增长6.3%,国企同比增长8.5%,外资企业下降2.2%。5月基建固投增速当月同比增长7.2%,较4月上升4.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速7.1%,较4月上升0.7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7.8%,但较4月上升2.3个百分点。虽然5月供应链逐步恢复,但外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较1-4月下降了2.6个百分点,落入负增长区间,叠加5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预计稳外资的重要性上升。从行业看,1-5月固投增速表现相对较好的行业包括交运设备、有色金属、汽车、电气设备、计算机通讯等。 房地产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5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4%,比1-4月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累计同比下降3%、中部地区累计同比增长0.7%、西部地区累计同比下降7.4%。从房地产分类来看,住宅投资增速下降3%,办公楼投资增速下降9.4%,商业地产投资增速下降7%。从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款来看,1-5月累计同比分别下降45.7%和下降28.1%。1-5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30.6%,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5.3%。从当月同比增速看,5月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8%,降幅较4月收窄2.3个百分点。随着各地方政府出台房地产消费支持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速或逐步见底回升。 房地产销售暂未见明显好转。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6%,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下降31.5%。1-5月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8.6%,其中住宅面积同比增长15%,办公楼累计同比增长5.8%,商业地产累计同比下降2.5%。从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看,1-5月国内贷款占比13.3%,较1-4月下降0.8个百分点,定金和预收款的占比31.7%,较1-4月基本持平,个人按揭贷款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占比上升1.3个百分点。从增速看,1-5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累计同比增速下降25.8%,其中国内贷款资金来源增速下降26%,定金和预收款增速下降39.7%,按揭贷款资金来源增速下降27%。房地产销售疲弱的情况在5月边际上稍有好转,但同比依然大幅下降,且从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看,销售回款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结论:超预期与斜率低并存 5月经济数据同比表现普遍超出市场预期。5月随着疫情的影响消退和供应链恢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转正超出市场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超出市场预期,社零同比虽然仍在下降但表现好于市场预期,从同比看经济数据反应了疫情冲击后恢复的强劲。从环比看,生产端的表现明显优于需求端,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环比增速均超过历史同期平均水平,但社零环比在连续三个月负增长之后仅小幅转正,表明消费需求疲弱。5月国内疫情影响的范围切换,上海地区逐步恢复、北京地区开始收紧,因此消费偏弱不仅有失业率依然偏高的影响,也有全国范围内疫情防控在地域范围上的影响。预计随着6月多地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生产端以工业增加值为代表的同比增速将进一步上升,同时叠加网上促销的正面影响,社零的环比增速也将有明显改善。 稳增长政策效果初现,但经济的脆弱性仍在。一方面,5月基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较4月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基建投资逆周期拉动经济开始生效,从稳大盘经济政策导向看,预计基建投资年内都将维持较强劲的增速;另一方面,5月失业率5.9%,较4月下降0.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得到一定改善。但经济脆弱性也明显存在于PMI新出口订单自3月以来均在48下方、房地产销售同比大幅负增长、社零中弹性消费品同比增速下滑。考虑到包括疫情、海外货币政策调整的外溢性等因素冲击在下半年可能放大,我们认为不排除8月之前宏观政策先观望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地基建投资稳增长的效果,再做进一步调整安排的可能。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上行过快;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本文为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系列报告。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致力于以翔实的数据、缜密的逻辑为基础,发现价值,匹配收益与风险,愿我们的研究服务能为您的投资成功尽一份力量。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