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纪要】国轩高科:已收到大众标准电芯三元和铁锂的定点(20220614)
(以下内容从太平洋《【调研纪要】国轩高科:已收到大众标准电芯三元和铁锂的定点(20220614)》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掘金调研室 关注获取更多调研信息 本文底部获取入群方式 国轩高科(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潘旺证券事务代表:徐国宏) 1、公司在新能源整车方面的客户情况,以及未来的客户战略? 公司从技术端切入,建立了良好的动力电池市场布局,目前拥有上汽、吉利、江淮、长城、长安、奇瑞、零跑、合众、印度TATA等客户,并与众多海内外客户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2021年先后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与越南Vinfast合作开拓东南亚市场,以及与美国一上市车企签订200GWh的战略合作。公司将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坚定以整车客户为主,在现有客户群体基础上,不断开拓国内外优质客户,并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攻占B级及以上车型市场,从而不断提升中高端市场份额。 2、公司的产品技术进展以及产品战略? 公司坚持材料科学优先,通过不断优化电池化学体系,并结合PACK工艺技术不断提升,推动铁锂电池产品和三元电池产品迈入新征程,目前已实现单体能量密度210Wh/kg铁锂电池产业化应用,同时公司360Wh/kg三元半固态电池计划在今年实现量产装车。公司相信锂电池的市场前景及技术进步的空间依然无限广阔,我们将继续秉承做精铁锂、做强三元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专注动力锂电池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开发与生产。同时在前沿科学和技术领域进行不断探索和布局。 3、公司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有哪些优势? 在全球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伴随电池技术的持续进步,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被消费者偏好,公司所处的动力电池板块长期发展机遇良好,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首先,公司拥有多年的电池技术积累,在动力电池化学体系方面拥有行业领先的优势,在电池上游材料以及原材料端,公司也进行了技术投入以及全产业链资源布局,如合肥庐江高端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和江西宜春锂云母矿资源的布局,这种“技术+资源”的双轮驱动,一方面保障公司的电池制造和成本可控,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障了从化学体系入手提升电池技术,从而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另外,公司的材料制造和电池制造规模日益扩大,加上多年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公司拥有较强的产业复制与扩张能力。公司拥有长期的行业经验、数据分析积累和客户基础,能够通过技术创新、生产自动化和管理标准化等途径加快自身动力电池智能化制造的进程,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获得产能的规模化效应。 在公司产品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公司持续扩展海内外优质客户,与众多海内外客户深度绑定,为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坚持国际化布局,打造全球技术中心和产业基地,力争在2025年成为全球前三的动力电池企业。 4、请问公司目前在储能领域的拓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 储能业务迅速发展,储能领域客户有华为、皖能集团、国家电网、中电投等。公司的储能产品与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中国、美国、日本等全球重要储能市场,先后落地或中标了众多储能项目,如淮北皖能储能电站一期103MW/206MWh项目、国家电网多功能移动储能充电车项目以及华能蒙城风电40MW/40MWh储能项目。我们还为美国西弗吉尼亚和伊利诺伊72MW/72MWh储能调频项目供应储能电池等。 公司在内蒙古乌海建设开展的年产40万吨的负极材料石墨化工程项目,对应耗电40亿度,计划将完全利用太阳能供电,预计将配套2GWh光伏发电和1GWh公司自己的储能电站,打造新能源汽车材料的零碳基地,实现从发电、生产到储能的全流程低碳清洁化。 “做大储能”是公司的重要战略之一,公司近期与某光伏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不断加深在储能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为公司的储能业务拓展打开了新的空间和增长点,因客户方保密等原因暂不方便披露细节。 5、目前公司与大众的合作进展如何,这对公司的发展有哪些帮助? 2021年公司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关于电池战略合作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共同在欧洲打造从电池材料、电池产品到电池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双方将在欧洲建设零碳排放工厂,并将共同开发欧洲其他潜在的生产基地,具体商业模式由双方共同决定;基于公司在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等方面的积极布局,大众汽车将与公司共同探索,最大程度地发挥协同作用,实现长远战略目标。 随着大众定增落地,公司与大众合作进一步加深,目前公司已收到大众标准电芯三元和铁锂的定点,这是公司产品力得到认可的最佳体现。公司未来将在产品、技术、国际化、资本合作等方面,积极保持与大众中国和大众集团的交流沟通,争取在更多车型、更广泛地区和领域开展合作。公司也将借鉴大众的先进管理经验,全面优化管理体系,打造高效组织,提高经营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关注公众号,回复“入群”,可添加管理员微信,赐名片后,加您入调研室交流群。
掘金调研室 关注获取更多调研信息 本文底部获取入群方式 国轩高科(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潘旺证券事务代表:徐国宏) 1、公司在新能源整车方面的客户情况,以及未来的客户战略? 公司从技术端切入,建立了良好的动力电池市场布局,目前拥有上汽、吉利、江淮、长城、长安、奇瑞、零跑、合众、印度TATA等客户,并与众多海内外客户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2021年先后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与越南Vinfast合作开拓东南亚市场,以及与美国一上市车企签订200GWh的战略合作。公司将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坚定以整车客户为主,在现有客户群体基础上,不断开拓国内外优质客户,并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攻占B级及以上车型市场,从而不断提升中高端市场份额。 2、公司的产品技术进展以及产品战略? 公司坚持材料科学优先,通过不断优化电池化学体系,并结合PACK工艺技术不断提升,推动铁锂电池产品和三元电池产品迈入新征程,目前已实现单体能量密度210Wh/kg铁锂电池产业化应用,同时公司360Wh/kg三元半固态电池计划在今年实现量产装车。公司相信锂电池的市场前景及技术进步的空间依然无限广阔,我们将继续秉承做精铁锂、做强三元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专注动力锂电池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开发与生产。同时在前沿科学和技术领域进行不断探索和布局。 3、公司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有哪些优势? 在全球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伴随电池技术的持续进步,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被消费者偏好,公司所处的动力电池板块长期发展机遇良好,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首先,公司拥有多年的电池技术积累,在动力电池化学体系方面拥有行业领先的优势,在电池上游材料以及原材料端,公司也进行了技术投入以及全产业链资源布局,如合肥庐江高端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和江西宜春锂云母矿资源的布局,这种“技术+资源”的双轮驱动,一方面保障公司的电池制造和成本可控,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障了从化学体系入手提升电池技术,从而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另外,公司的材料制造和电池制造规模日益扩大,加上多年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公司拥有较强的产业复制与扩张能力。公司拥有长期的行业经验、数据分析积累和客户基础,能够通过技术创新、生产自动化和管理标准化等途径加快自身动力电池智能化制造的进程,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获得产能的规模化效应。 在公司产品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公司持续扩展海内外优质客户,与众多海内外客户深度绑定,为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坚持国际化布局,打造全球技术中心和产业基地,力争在2025年成为全球前三的动力电池企业。 4、请问公司目前在储能领域的拓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 储能业务迅速发展,储能领域客户有华为、皖能集团、国家电网、中电投等。公司的储能产品与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中国、美国、日本等全球重要储能市场,先后落地或中标了众多储能项目,如淮北皖能储能电站一期103MW/206MWh项目、国家电网多功能移动储能充电车项目以及华能蒙城风电40MW/40MWh储能项目。我们还为美国西弗吉尼亚和伊利诺伊72MW/72MWh储能调频项目供应储能电池等。 公司在内蒙古乌海建设开展的年产40万吨的负极材料石墨化工程项目,对应耗电40亿度,计划将完全利用太阳能供电,预计将配套2GWh光伏发电和1GWh公司自己的储能电站,打造新能源汽车材料的零碳基地,实现从发电、生产到储能的全流程低碳清洁化。 “做大储能”是公司的重要战略之一,公司近期与某光伏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不断加深在储能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为公司的储能业务拓展打开了新的空间和增长点,因客户方保密等原因暂不方便披露细节。 5、目前公司与大众的合作进展如何,这对公司的发展有哪些帮助? 2021年公司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关于电池战略合作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共同在欧洲打造从电池材料、电池产品到电池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双方将在欧洲建设零碳排放工厂,并将共同开发欧洲其他潜在的生产基地,具体商业模式由双方共同决定;基于公司在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等方面的积极布局,大众汽车将与公司共同探索,最大程度地发挥协同作用,实现长远战略目标。 随着大众定增落地,公司与大众合作进一步加深,目前公司已收到大众标准电芯三元和铁锂的定点,这是公司产品力得到认可的最佳体现。公司未来将在产品、技术、国际化、资本合作等方面,积极保持与大众中国和大众集团的交流沟通,争取在更多车型、更广泛地区和领域开展合作。公司也将借鉴大众的先进管理经验,全面优化管理体系,打造高效组织,提高经营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关注公众号,回复“入群”,可添加管理员微信,赐名片后,加您入调研室交流群。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