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地产 | 22年两集中一批次供地梳理:缩量控温高收益,少数龙头稳投资
(以下内容从广发证券《广发地产 | 22年两集中一批次供地梳理:缩量控温高收益,少数龙头稳投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2年一批次集中供地供应规模下降,推出土地质量提升,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参拍房企仅集中在15家左右,行业竞争格局得到极大的优化。 摘 要 两集中规则调整:简化规则,利好房企。截至2022年5月27日,重点22城中已有19城完成了两集中一批次出让工作。在规则调整方面主要有2个趋势,一是减少资质要求,广州、南京、无锡减少了禁马甲的规定,二是简化了竞买规则,大部分城市只保留了限地价、控房价的要求,竞拍达到地价上限后,采用摇号或一次性报价方式确立竞得人,不再需要竞报其他要求。 两集中推出概况:供应规模大幅下降,推出土地质量提升。完成出让工作的19城总计推出土地459宗,推出建面4473万方,同比下降62.5%,仅占21年两集中推出的13%,在土拍市场热度下行的情况下,各地倾向减少推地保证去化和市场热度。22年一批次供应土地推出楼面价12214元/平方米,较21年三批次上升50%,在土地市场冷清的情况下,多个城市选择增加核心区地块的供应占比以此来保证出让。22年一批次19城核心区土地供给占比65.4%,较21年3批次提高接近10个百分点,较21年一批次提高约15个百分点。因此,推出楼面价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土地出让底价抬升,而是土地出让质量的提高。 两集中成交概况:整体热度持平,城市间分化明显。19城22年一批次土地出让金总计4025亿元,较21年三批次下降33.0%,占21年全年的17.3%,实际溢价率来看,本批次19城整体为15.4%,较21年三批次下降0.9pct,其中土地配建规划带来的拍前溢价率为9.9%,竞拍溢价率为5.0%,较21年三批次分别下降3.5pct、上升2.5pct。分城市溢价率表现来看,深圳、厦门、杭州等城市热度较高,而合肥、济南等城市下降较快。 利润率分析:市场景气度下行,出让地块利润空间提升。22年两集中一批次延续了前批次的高利润率。整体来看,19城成交地块名义毛利率为31.6%,实际毛利率为24.2%,较21年全年上升4.2pct,较去年3批次土地出让基本持平。当前土拍市场冷清,拍卖溢价率较低,土地质量基本由推出底价毛利率决定,天津、济南、重庆等大部分城市纷纷选择了增加出让地块的利润空间,以保证两集中供地工作平稳完成。 企业拿地分析:央企积极稳定,龙头企业拿地提升。按房企性质来看,2022年两集中一批次出让地块中,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出让金占比为23.9%、49.9%及26.3%,央国企拿地占比较21年三批次提升2.1pct,较21年一批次提升27.7pct,民企参与度进一步下降。 房企表现:强信用房企资源集中。我们统计了50家房企,与上一批次出让相似,大部分民企及违约企业暂停拿地,前15家房企拿地占50家房企的98%,均为强信用房企(7家央企、4家国企、3家民企)。按等权益计算,22年首批供地出让金排名前三分别为建发(318亿元)、绿城(245亿元)、中海(218亿元)。 风险提示 已出让地块房企新进合作或退出;未来基本面不及预期;供给侧改革下行业出清。 正 文 一、两集中供地规则综述:简化规则,利好房企 2021年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住宅用地分类调控文件,要求重点城市实现宅地“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重点城市”共22个,包括一线城市4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2线城市17个,长春、重庆、沈阳、杭州、天津、厦门、福州、青岛、南京、济南、苏州、合肥、成都、武汉、长沙、宁波、郑州;三线城市1个,即无锡。 经过2021年两集中三批次土地出让的实验,各地基本已确定当地的两集中土地出让规则,本次22年一批次的出让与21年第三批次相比,变化不大。自年初开始,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行,土拍市场遇冷,于是各地对土拍政策进行了微调,总体来说,主要取消对利润率不利的竞配建政策,释放利润空间,提升房企参与度。 截至2022年5月27日,重点22城中已有19城完成了两集中一批次出让工作。这19城中,在规则调整方面主要有2个趋势,一是减少资质要求,广州、南京、无锡减少了禁马甲的规定,不再要求同一企业及其控股的各个公司不得参加同一宗地的竞买。 另一改变是简化了竞买规则。在21年一批次两集中土拍市场火爆后,21年二批次两集中土拍规则不断“加码”,除竞配建、竞自持等要求外,还引入了竞装配率、竞现房销售面积、竞首付比例等。而但随着下半年景气度下行,21年三批次规则有所简化,而22年一批次延续了规则简化趋势,大部分城市只保留了限地价、控房价的要求,竞拍达到地价上限后,采用摇号或一次性报价方式确立竞得人,不再需要竞报其他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采用一次性报价的三个城市——上海、苏州、杭州,所采用的规则各有不同。苏州自21年一批次时,就采用了一次性报价规则,并规定一次性报价阶段,报价最接近所有报价平均值的竞拍人为最终竞得人。 上海是自21年二批次开始引入一次性报价规则,若存在三个及以上有效报价,则采用接近平均价者得的原则确立竞得人。但在一次性报价阶段,若存在两个有效报价,则允许报价高者进行一次价格修正,如果修正价高于较低报价并且低于报价平均价,则修正价格为成交价,反之则较低报价为成交价。 杭州则是本次22年一批次才开始引入一次性报价规则,并首创采用次高报价确立竞得人的原则,即一次性报价环节中次高报价为成交价。 二、22年两集中一批次概况:土地质量提升,热度分化趋势减弱 2.1 总体推出情况:供地数量有所下降,推出土地质量提升 截至目前,已有19城完成22年两集中一批次供应任务。本批次两集中供地时间跨度较大,北京于2月16日便开展一批次供地工作,而郑州预计于6月22日完成一批次土地出让,时间跨度长达四个月。较长的土地出让周期为房企资金周转提供了便利。若多地在短时间内集中出让,房企必须对于参拍地块进行取舍,而若是长时间周期出让,房企不仅可以筹集更多资金,亦可以在并未竞得目标地块后,使用退回的保证金去参拍其余地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在手现金的利用。 截至目前,完成出让工作的19城总计推出土地459宗,推出土面2096万方,同比21年一批次下降61.4%,推出建面4473万方,同比下降62.5%。按照占21年两集中推出比值来看,在土地市场热度下行的情况下,除合肥、杭州、成都、上海推地节奏相对稳定外,其余各城倾向于谨慎推地,19城总计推出建面仅占21年两集中推出的13%,推出地价则占20%,距离三分之一仍有不小差距。 21年三批次流拍率越高的城市,在本批次推出土地时越发谨慎,推出地价占21年全年比例越低,比如南京、广州21年第三批供地流拍率在20%以上,22年一批次整体供应地价量占21年的比例不超过15%,重庆在去年三批次流拍率46%后,今年一批次显著下降了出地规模,地价仅占去年全年的6%。 从价格来看,22年一批次供应土地推出楼面价12214元/平方米,较21年第三批次上升50%,涉宅用地推出楼面价12321元/平方米,较21年第三批次上升47%。地价上行主要为推出底价的上涨,且城市间有一定分化,南京、武汉推出楼面价分别为18338元/平方米、11588元/平方米,较一批次抬升114%、71%。而另一方面青岛、无锡、杭州的推出楼面价分别下跌23%、23%、20%。 在土地市场冷清的情况下,多个城市选择增加核心区地块的供应占比以此来保证出让,因此,推出楼面价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土地出让底价抬升,而是土地出让质量的提高。 2.2 总体成交情况:整体热度持平,城市间分化明显 整体而言,19城22年一批次合计成交2353宗地,成交建面3282万方,较21年第三批次下降50.7%。除深圳、厦门22年一批次成交建面与21年一批次基本持平外,其余17城本次成交建面均与21年一批次有不小差距。 19城22年一批次土地出让金总计4025亿元,较21年三批次下降33.0%,流拍率23.1%,较21年三批次提升2.6pct。成交楼面价12263元/平,较21年三批次提升35.8%。 从流拍率来看,22年一批次延续了21年第三批的冷清态势,19城流拍率为23.1%,较21年第三批次流拍率上升2.6pct,虽有小幅下行,但与22年二批次32.3%的流拍率相比,仍处于触底反弹的缓慢修复期。结合土地推出的行为,以及不同城市的情况差异,22年1批次集中供地中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土地出让的效率,在努力迎合市场的需求,或者调整市场出让策略,通过控制供地量、提高核心区域(位置较好的城区)的土地供应规模,来稳定整体去化率表现。 分城市来看,天津本次流拍率达到80.0%,济南、南京流拍率分别为40.0%、30.0%,位列前三。深圳、宁波、无锡三城推出地块全部成交。 除流拍率外,还可以通过土地溢价率来分析城市土拍热度。名义溢价率即土地成交价相对于起始价的溢价率,而由于许多城市引入了配建、政府回购、其他投资等要求,我们进一步考虑扣除配建、回购及其他投资等条件影响的溢价率,从而反应各城市的两集中土拍真实成交热度。 19城整体名义溢价率为5.0%,较21年三批次上升2.5pct。分城市来看,深圳、合肥土拍名义热度最高,名义溢价率达到15.0%、11.2%,较21年三批次分别提升10.3pct、6.6pct。而天津、济南名义热度最低,名义溢价率仅为0.5%、1.0%。天津、济南名义溢价率虽然排名倒数,但较21年三批次仍有一定程度的修复,分别提升0.5pct、0.8pct。 实际溢价率来看,本批次19城整体为15.4%,较21年三批次下降0.9pct,土地实际成交热度变动不大。分城市来看,深圳实际溢价率达到65.6%,与21年三批次基本持平,土拍真实热度较高,也是深圳一贯的土地出让特点(低底价、高配建)。福州、北京实际溢价率为28.2%、25.5%,位居涨幅前二,分别较21年三批次提升16.9pct、13.9pct。而合肥虽然实际溢价率为25.5%,但较21年三批次相比,却热度骤降,实际溢价率下跌39.6%。总体而言,本批次实际溢价率与21年三批次基本持平,但单城市间分化明显。 2.3 利润率概览:市场景气度下行,出让地块利润空间提升 在土拍市场仍未大规模回暖的情况下,22年两集中一批次延续了前批次的高利润率。整体来看,19城成交地块名义毛利率为31.6%,扣配建后的毛利率为24.2%。与21年第三批次相比,扣配建的总成本毛利率略有下行,但整体维持21年以来绝对高位,与21年一批次相比,毛利率上升了8.8pct。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竞拍规则的调整,总成本毛利率与名义毛利率的差额(竞配建带来的利润率损失)在减小,从21年一批次影响15.9个点,到22年一批次影响幅度减小到8.8个百分点。面对行业格局的变化及财政压力,地方政府让利企业是事实。 从具体城市去看,华东市场依然竞争最为激烈,苏州、宁波、合肥、杭州、南京的实际毛利率不足20%,而天津、北京、厦门的实际毛利率超过了30%,市场仍在分化。从变化来看,天津、济南、重庆总成本毛利率上行幅度最大,分别上行9.9pct、7.2pct、6.5pct。深圳总成本毛利率大幅下行14.5pct至26.8%,福州、苏州降幅位列二三位,分别下滑4.7pct、4.4pct。 在土拍市场冷清的情况下,由于土地市场竞争并不激烈,所以各城市总成本毛利率主要由推出地块底价毛利率决定。如果出让地块底价利润空间大,拿地的总成本毛利率相应较高。天津、济南、重庆等冷门城市纷纷选择了增加出让地块的利润空间,以保证两集中供地工作平稳完成,但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房企优先选择低库存、强需求的高能级城市。 2.4 热度分化趋势:核心区非核心区分化幅度收窄,厦门热度上升 总体而言,22年一批次19城核心区名义溢价率为5.3%,较21年第三批次上升2.3pct,非核心区名义溢价率4.3%,较21年第三批次上升2.7pct。从实际溢价率来看,本批次19城核心区为15.7%,较21年第三批次下降2.1pct,非核心区为14.8%,较21年第三批次上升1.1pct。 一直以来,重点城市核心区地块由于未来确定性更高而热度持续走高,核心区与非核心区出现明显的热度分化趋势。本批次推出地块核心区与非核心区热度仍保持分化趋势。 单城市来看,如宁波、南京、成都等,22年一批次核心区与非核心区名义溢价率差值(核心区名义溢价率-非核心区名义溢价率)与21年三批次相比,波动幅度不大。北京21年三批次非核心区地块整体利润空间较高,总成本毛利率达到了39.9%,所以热度反超核心区地块,而22年一批次毛利率回落后,核心区地块溢价率再次超过非核心区。 而要研究城市间热度分化,我们采用流拍率、名义溢价率和城市供地量来判断城市间土地热度。土地流拍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流拍率最高的城市热度为1,流派率次高的城市热度为2,以此类推。而溢价率最低的城市热度为1,溢价率次低的城市热度为2。随后将两种结果得出的热度相加再进行排序,即可得到城市间热度顺序。但推出土地数量会影响土地热度,因此我们根据推出建面占比得到供应量排名。热度排名与供应量排名综合考虑,以推断城市土地出让热度。 总体来说,本次两集中热点城市相比21年三批次变动不大,热度前三的城市仍然是深圳、宁波、杭州。重庆、厦门两城本次热度相较其他城市有显著提升,但重庆并非真实的土拍市场热度升温,而是供给原因。 假设22年土地市场未出现明显回温,全年两集中土地出让金预计为本次一批次出让金的三倍,我们可以估计各城市当年的财政压力。由图上可以看到,青岛、武汉、天津预计2022年两集中同比出让金降幅超过80%,当前财政压力最大(上海因疫情中止大部分地块的出让,因此当前数据难以衡量全年财政压力),预计未来有望出台利好政策,以推动土地市场的回升。 三、房企分析:龙头拿地意愿提升,关注强信用房企 3.1 分类房企拿地:民企拿地标准更为严苛,龙头企业拿地提升 按房企性质来看,2022年两集中一批次出让地块中,央企与地方国企仍为拿地主力,出让金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3.7%,占比较21年一批次提升27.7pct,较21年第三批次提升2.1pct,民企占比仅为26.3%。在房企融资渠道收紧、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民企拿地意愿持续走低。 此外,上市相关公司出让金占比回升至55.0%(53.3%上市公司+1.8%上市公司关联公司),非上市企业拿地金额占比回落至45.0%。按20年房企销售规模划分,Top10、Top11-30、Top31-50、Top51-100房企拿地金额均有所提升,分别为17.4%、13.8%、10.0%、5.3%,其他房企占比下降23.5pct至55.4%。自年初以来,各地政策有所松动,行业信心缓慢恢复,头部房企更快恢复了投资与拿地能力,因此本批次的相对拿地意愿有所提升。行业马太效应有所加强。 3.2 房企表现:强信用房企资源集中 21年初,集中供地推迟土地出让,叠加一季度的高景气度,待二季度第一批次集中供地时,市场热度极高。一批次拿地较多的房企承担了较大的高地价压力,下半年市场趋冷,二三批次参与主体切换到相对理性的央国企,22年一批次参与主体与21年三批次变化不大。 考虑到房企有联合拿地的情况,且权益比例存在不确定性,我们按等权益考虑(如保利与万科联合拿地,按各50%计算),拿地出让金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别为建发、绿城、中海,出让金都超过200亿元,招商、保利、滨江、华润、万科拿地金额超过100亿,以上8家房企排名靠前,拿地毛利率水平接近平均值(23%左右)。 我们统计了50家主流房企的拿地情况。与上一批次出让相似,大部分民企及违约企业暂停拿地,资源向头部集中,前15家房企拿地占50家房企的98%。其中,央企国企参与度较高,拿地前15房企中有7家央企(绿城、中海、保利、华润、招商、铁建、金茂),4家地方国企(建发、万科、越秀、华发),3家民企(滨江、龙湖、仁恒)。 从22年一批次拿地最多的15家房企来看,综合拿地规模和占比,两集中资源获取态度最积极的房企有3家,建发、滨江与绿城。建发拿地资源占21年全年的73%,首批获取318亿元的资源,滨江获取158亿元,占去年两集中的73%。绿城获取资源245亿元,占21年两集中资源的48%。 央国企内部投资节奏也有变化,保利、华润在21年二三批次获取了较多的资源,22年一批次资源获取规模环比21年三批次有所下降,去年第三批拿地较少的中海、万科、金地、越秀22年一批次拿地规模则有所提升。招商蛇口上海集中供地获取4宗118亿元,后来居上。 风险提示 1. 已完成供应地块可能存在房企后续合作加入或退出合作情况; 2. 未来基本面表现不及预期,包括行业政策面调控力度加大,三四线需求大幅下滑,库存累积快于预期等;居民端需求持续性不及预期;未来融资环境进一步收紧,对于渠道管控更加严格,信贷投放量减少; 3.土地市场配建要求提升,竞拍规则调整,土地市场利润空间下行;供给侧改革下行业出清,对于市场情绪产生扰动。 报告信息 本摘要选自报告:《22年两集中一批次供地梳理:缩量控温高收益,少数龙头稳投资》2022-06-09 报告作者: 郭镇 S0260514080003 乐加栋 S0260513090001 邢莘 S0260520070009 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22年一批次集中供地供应规模下降,推出土地质量提升,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参拍房企仅集中在15家左右,行业竞争格局得到极大的优化。 摘 要 两集中规则调整:简化规则,利好房企。截至2022年5月27日,重点22城中已有19城完成了两集中一批次出让工作。在规则调整方面主要有2个趋势,一是减少资质要求,广州、南京、无锡减少了禁马甲的规定,二是简化了竞买规则,大部分城市只保留了限地价、控房价的要求,竞拍达到地价上限后,采用摇号或一次性报价方式确立竞得人,不再需要竞报其他要求。 两集中推出概况:供应规模大幅下降,推出土地质量提升。完成出让工作的19城总计推出土地459宗,推出建面4473万方,同比下降62.5%,仅占21年两集中推出的13%,在土拍市场热度下行的情况下,各地倾向减少推地保证去化和市场热度。22年一批次供应土地推出楼面价12214元/平方米,较21年三批次上升50%,在土地市场冷清的情况下,多个城市选择增加核心区地块的供应占比以此来保证出让。22年一批次19城核心区土地供给占比65.4%,较21年3批次提高接近10个百分点,较21年一批次提高约15个百分点。因此,推出楼面价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土地出让底价抬升,而是土地出让质量的提高。 两集中成交概况:整体热度持平,城市间分化明显。19城22年一批次土地出让金总计4025亿元,较21年三批次下降33.0%,占21年全年的17.3%,实际溢价率来看,本批次19城整体为15.4%,较21年三批次下降0.9pct,其中土地配建规划带来的拍前溢价率为9.9%,竞拍溢价率为5.0%,较21年三批次分别下降3.5pct、上升2.5pct。分城市溢价率表现来看,深圳、厦门、杭州等城市热度较高,而合肥、济南等城市下降较快。 利润率分析:市场景气度下行,出让地块利润空间提升。22年两集中一批次延续了前批次的高利润率。整体来看,19城成交地块名义毛利率为31.6%,实际毛利率为24.2%,较21年全年上升4.2pct,较去年3批次土地出让基本持平。当前土拍市场冷清,拍卖溢价率较低,土地质量基本由推出底价毛利率决定,天津、济南、重庆等大部分城市纷纷选择了增加出让地块的利润空间,以保证两集中供地工作平稳完成。 企业拿地分析:央企积极稳定,龙头企业拿地提升。按房企性质来看,2022年两集中一批次出让地块中,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出让金占比为23.9%、49.9%及26.3%,央国企拿地占比较21年三批次提升2.1pct,较21年一批次提升27.7pct,民企参与度进一步下降。 房企表现:强信用房企资源集中。我们统计了50家房企,与上一批次出让相似,大部分民企及违约企业暂停拿地,前15家房企拿地占50家房企的98%,均为强信用房企(7家央企、4家国企、3家民企)。按等权益计算,22年首批供地出让金排名前三分别为建发(318亿元)、绿城(245亿元)、中海(218亿元)。 风险提示 已出让地块房企新进合作或退出;未来基本面不及预期;供给侧改革下行业出清。 正 文 一、两集中供地规则综述:简化规则,利好房企 2021年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住宅用地分类调控文件,要求重点城市实现宅地“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重点城市”共22个,包括一线城市4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2线城市17个,长春、重庆、沈阳、杭州、天津、厦门、福州、青岛、南京、济南、苏州、合肥、成都、武汉、长沙、宁波、郑州;三线城市1个,即无锡。 经过2021年两集中三批次土地出让的实验,各地基本已确定当地的两集中土地出让规则,本次22年一批次的出让与21年第三批次相比,变化不大。自年初开始,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行,土拍市场遇冷,于是各地对土拍政策进行了微调,总体来说,主要取消对利润率不利的竞配建政策,释放利润空间,提升房企参与度。 截至2022年5月27日,重点22城中已有19城完成了两集中一批次出让工作。这19城中,在规则调整方面主要有2个趋势,一是减少资质要求,广州、南京、无锡减少了禁马甲的规定,不再要求同一企业及其控股的各个公司不得参加同一宗地的竞买。 另一改变是简化了竞买规则。在21年一批次两集中土拍市场火爆后,21年二批次两集中土拍规则不断“加码”,除竞配建、竞自持等要求外,还引入了竞装配率、竞现房销售面积、竞首付比例等。而但随着下半年景气度下行,21年三批次规则有所简化,而22年一批次延续了规则简化趋势,大部分城市只保留了限地价、控房价的要求,竞拍达到地价上限后,采用摇号或一次性报价方式确立竞得人,不再需要竞报其他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采用一次性报价的三个城市——上海、苏州、杭州,所采用的规则各有不同。苏州自21年一批次时,就采用了一次性报价规则,并规定一次性报价阶段,报价最接近所有报价平均值的竞拍人为最终竞得人。 上海是自21年二批次开始引入一次性报价规则,若存在三个及以上有效报价,则采用接近平均价者得的原则确立竞得人。但在一次性报价阶段,若存在两个有效报价,则允许报价高者进行一次价格修正,如果修正价高于较低报价并且低于报价平均价,则修正价格为成交价,反之则较低报价为成交价。 杭州则是本次22年一批次才开始引入一次性报价规则,并首创采用次高报价确立竞得人的原则,即一次性报价环节中次高报价为成交价。 二、22年两集中一批次概况:土地质量提升,热度分化趋势减弱 2.1 总体推出情况:供地数量有所下降,推出土地质量提升 截至目前,已有19城完成22年两集中一批次供应任务。本批次两集中供地时间跨度较大,北京于2月16日便开展一批次供地工作,而郑州预计于6月22日完成一批次土地出让,时间跨度长达四个月。较长的土地出让周期为房企资金周转提供了便利。若多地在短时间内集中出让,房企必须对于参拍地块进行取舍,而若是长时间周期出让,房企不仅可以筹集更多资金,亦可以在并未竞得目标地块后,使用退回的保证金去参拍其余地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在手现金的利用。 截至目前,完成出让工作的19城总计推出土地459宗,推出土面2096万方,同比21年一批次下降61.4%,推出建面4473万方,同比下降62.5%。按照占21年两集中推出比值来看,在土地市场热度下行的情况下,除合肥、杭州、成都、上海推地节奏相对稳定外,其余各城倾向于谨慎推地,19城总计推出建面仅占21年两集中推出的13%,推出地价则占20%,距离三分之一仍有不小差距。 21年三批次流拍率越高的城市,在本批次推出土地时越发谨慎,推出地价占21年全年比例越低,比如南京、广州21年第三批供地流拍率在20%以上,22年一批次整体供应地价量占21年的比例不超过15%,重庆在去年三批次流拍率46%后,今年一批次显著下降了出地规模,地价仅占去年全年的6%。 从价格来看,22年一批次供应土地推出楼面价12214元/平方米,较21年第三批次上升50%,涉宅用地推出楼面价12321元/平方米,较21年第三批次上升47%。地价上行主要为推出底价的上涨,且城市间有一定分化,南京、武汉推出楼面价分别为18338元/平方米、11588元/平方米,较一批次抬升114%、71%。而另一方面青岛、无锡、杭州的推出楼面价分别下跌23%、23%、20%。 在土地市场冷清的情况下,多个城市选择增加核心区地块的供应占比以此来保证出让,因此,推出楼面价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土地出让底价抬升,而是土地出让质量的提高。 2.2 总体成交情况:整体热度持平,城市间分化明显 整体而言,19城22年一批次合计成交2353宗地,成交建面3282万方,较21年第三批次下降50.7%。除深圳、厦门22年一批次成交建面与21年一批次基本持平外,其余17城本次成交建面均与21年一批次有不小差距。 19城22年一批次土地出让金总计4025亿元,较21年三批次下降33.0%,流拍率23.1%,较21年三批次提升2.6pct。成交楼面价12263元/平,较21年三批次提升35.8%。 从流拍率来看,22年一批次延续了21年第三批的冷清态势,19城流拍率为23.1%,较21年第三批次流拍率上升2.6pct,虽有小幅下行,但与22年二批次32.3%的流拍率相比,仍处于触底反弹的缓慢修复期。结合土地推出的行为,以及不同城市的情况差异,22年1批次集中供地中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土地出让的效率,在努力迎合市场的需求,或者调整市场出让策略,通过控制供地量、提高核心区域(位置较好的城区)的土地供应规模,来稳定整体去化率表现。 分城市来看,天津本次流拍率达到80.0%,济南、南京流拍率分别为40.0%、30.0%,位列前三。深圳、宁波、无锡三城推出地块全部成交。 除流拍率外,还可以通过土地溢价率来分析城市土拍热度。名义溢价率即土地成交价相对于起始价的溢价率,而由于许多城市引入了配建、政府回购、其他投资等要求,我们进一步考虑扣除配建、回购及其他投资等条件影响的溢价率,从而反应各城市的两集中土拍真实成交热度。 19城整体名义溢价率为5.0%,较21年三批次上升2.5pct。分城市来看,深圳、合肥土拍名义热度最高,名义溢价率达到15.0%、11.2%,较21年三批次分别提升10.3pct、6.6pct。而天津、济南名义热度最低,名义溢价率仅为0.5%、1.0%。天津、济南名义溢价率虽然排名倒数,但较21年三批次仍有一定程度的修复,分别提升0.5pct、0.8pct。 实际溢价率来看,本批次19城整体为15.4%,较21年三批次下降0.9pct,土地实际成交热度变动不大。分城市来看,深圳实际溢价率达到65.6%,与21年三批次基本持平,土拍真实热度较高,也是深圳一贯的土地出让特点(低底价、高配建)。福州、北京实际溢价率为28.2%、25.5%,位居涨幅前二,分别较21年三批次提升16.9pct、13.9pct。而合肥虽然实际溢价率为25.5%,但较21年三批次相比,却热度骤降,实际溢价率下跌39.6%。总体而言,本批次实际溢价率与21年三批次基本持平,但单城市间分化明显。 2.3 利润率概览:市场景气度下行,出让地块利润空间提升 在土拍市场仍未大规模回暖的情况下,22年两集中一批次延续了前批次的高利润率。整体来看,19城成交地块名义毛利率为31.6%,扣配建后的毛利率为24.2%。与21年第三批次相比,扣配建的总成本毛利率略有下行,但整体维持21年以来绝对高位,与21年一批次相比,毛利率上升了8.8pct。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竞拍规则的调整,总成本毛利率与名义毛利率的差额(竞配建带来的利润率损失)在减小,从21年一批次影响15.9个点,到22年一批次影响幅度减小到8.8个百分点。面对行业格局的变化及财政压力,地方政府让利企业是事实。 从具体城市去看,华东市场依然竞争最为激烈,苏州、宁波、合肥、杭州、南京的实际毛利率不足20%,而天津、北京、厦门的实际毛利率超过了30%,市场仍在分化。从变化来看,天津、济南、重庆总成本毛利率上行幅度最大,分别上行9.9pct、7.2pct、6.5pct。深圳总成本毛利率大幅下行14.5pct至26.8%,福州、苏州降幅位列二三位,分别下滑4.7pct、4.4pct。 在土拍市场冷清的情况下,由于土地市场竞争并不激烈,所以各城市总成本毛利率主要由推出地块底价毛利率决定。如果出让地块底价利润空间大,拿地的总成本毛利率相应较高。天津、济南、重庆等冷门城市纷纷选择了增加出让地块的利润空间,以保证两集中供地工作平稳完成,但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房企优先选择低库存、强需求的高能级城市。 2.4 热度分化趋势:核心区非核心区分化幅度收窄,厦门热度上升 总体而言,22年一批次19城核心区名义溢价率为5.3%,较21年第三批次上升2.3pct,非核心区名义溢价率4.3%,较21年第三批次上升2.7pct。从实际溢价率来看,本批次19城核心区为15.7%,较21年第三批次下降2.1pct,非核心区为14.8%,较21年第三批次上升1.1pct。 一直以来,重点城市核心区地块由于未来确定性更高而热度持续走高,核心区与非核心区出现明显的热度分化趋势。本批次推出地块核心区与非核心区热度仍保持分化趋势。 单城市来看,如宁波、南京、成都等,22年一批次核心区与非核心区名义溢价率差值(核心区名义溢价率-非核心区名义溢价率)与21年三批次相比,波动幅度不大。北京21年三批次非核心区地块整体利润空间较高,总成本毛利率达到了39.9%,所以热度反超核心区地块,而22年一批次毛利率回落后,核心区地块溢价率再次超过非核心区。 而要研究城市间热度分化,我们采用流拍率、名义溢价率和城市供地量来判断城市间土地热度。土地流拍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流拍率最高的城市热度为1,流派率次高的城市热度为2,以此类推。而溢价率最低的城市热度为1,溢价率次低的城市热度为2。随后将两种结果得出的热度相加再进行排序,即可得到城市间热度顺序。但推出土地数量会影响土地热度,因此我们根据推出建面占比得到供应量排名。热度排名与供应量排名综合考虑,以推断城市土地出让热度。 总体来说,本次两集中热点城市相比21年三批次变动不大,热度前三的城市仍然是深圳、宁波、杭州。重庆、厦门两城本次热度相较其他城市有显著提升,但重庆并非真实的土拍市场热度升温,而是供给原因。 假设22年土地市场未出现明显回温,全年两集中土地出让金预计为本次一批次出让金的三倍,我们可以估计各城市当年的财政压力。由图上可以看到,青岛、武汉、天津预计2022年两集中同比出让金降幅超过80%,当前财政压力最大(上海因疫情中止大部分地块的出让,因此当前数据难以衡量全年财政压力),预计未来有望出台利好政策,以推动土地市场的回升。 三、房企分析:龙头拿地意愿提升,关注强信用房企 3.1 分类房企拿地:民企拿地标准更为严苛,龙头企业拿地提升 按房企性质来看,2022年两集中一批次出让地块中,央企与地方国企仍为拿地主力,出让金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3.7%,占比较21年一批次提升27.7pct,较21年第三批次提升2.1pct,民企占比仅为26.3%。在房企融资渠道收紧、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民企拿地意愿持续走低。 此外,上市相关公司出让金占比回升至55.0%(53.3%上市公司+1.8%上市公司关联公司),非上市企业拿地金额占比回落至45.0%。按20年房企销售规模划分,Top10、Top11-30、Top31-50、Top51-100房企拿地金额均有所提升,分别为17.4%、13.8%、10.0%、5.3%,其他房企占比下降23.5pct至55.4%。自年初以来,各地政策有所松动,行业信心缓慢恢复,头部房企更快恢复了投资与拿地能力,因此本批次的相对拿地意愿有所提升。行业马太效应有所加强。 3.2 房企表现:强信用房企资源集中 21年初,集中供地推迟土地出让,叠加一季度的高景气度,待二季度第一批次集中供地时,市场热度极高。一批次拿地较多的房企承担了较大的高地价压力,下半年市场趋冷,二三批次参与主体切换到相对理性的央国企,22年一批次参与主体与21年三批次变化不大。 考虑到房企有联合拿地的情况,且权益比例存在不确定性,我们按等权益考虑(如保利与万科联合拿地,按各50%计算),拿地出让金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别为建发、绿城、中海,出让金都超过200亿元,招商、保利、滨江、华润、万科拿地金额超过100亿,以上8家房企排名靠前,拿地毛利率水平接近平均值(23%左右)。 我们统计了50家主流房企的拿地情况。与上一批次出让相似,大部分民企及违约企业暂停拿地,资源向头部集中,前15家房企拿地占50家房企的98%。其中,央企国企参与度较高,拿地前15房企中有7家央企(绿城、中海、保利、华润、招商、铁建、金茂),4家地方国企(建发、万科、越秀、华发),3家民企(滨江、龙湖、仁恒)。 从22年一批次拿地最多的15家房企来看,综合拿地规模和占比,两集中资源获取态度最积极的房企有3家,建发、滨江与绿城。建发拿地资源占21年全年的73%,首批获取318亿元的资源,滨江获取158亿元,占去年两集中的73%。绿城获取资源245亿元,占21年两集中资源的48%。 央国企内部投资节奏也有变化,保利、华润在21年二三批次获取了较多的资源,22年一批次资源获取规模环比21年三批次有所下降,去年第三批拿地较少的中海、万科、金地、越秀22年一批次拿地规模则有所提升。招商蛇口上海集中供地获取4宗118亿元,后来居上。 风险提示 1. 已完成供应地块可能存在房企后续合作加入或退出合作情况; 2. 未来基本面表现不及预期,包括行业政策面调控力度加大,三四线需求大幅下滑,库存累积快于预期等;居民端需求持续性不及预期;未来融资环境进一步收紧,对于渠道管控更加严格,信贷投放量减少; 3.土地市场配建要求提升,竞拍规则调整,土地市场利润空间下行;供给侧改革下行业出清,对于市场情绪产生扰动。 报告信息 本摘要选自报告:《22年两集中一批次供地梳理:缩量控温高收益,少数龙头稳投资》2022-06-09 报告作者: 郭镇 S0260514080003 乐加栋 S0260513090001 邢莘 S0260520070009 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