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观察系列117:守得云开见红日,5月国内新能车市场恢复超预期【民生电新】
(以下内容从民生证券《EV观察系列117:守得云开见红日,5月国内新能车市场恢复超预期【民生电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守得云开见红日,5月国内新能车市场恢复超预期 报告摘要 ■5月新能源汽车市场信心恢复迅速,环增近50%。 5月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产销量分别为46.6万辆与33.7万辆,环比增长49.5%和49.6%,同比上升113.9%和105.2%。5月新能源汽车整体表现超预期,主要原因为复工复产落地,产能逐步释放,叠加涨价前订单火爆,我们预计6月随客流量恢复正常叠加各地促销政策吹风,需求量有望再次打开。从品牌和车型上看,比亚迪连续三月销量10万+,王朝地位稳固;五菱宏光MINI霸占销量榜首。造车新势力方面,5月埃安交付量2.11万辆,位居新势力销量首位。2022年优质车型持续投放,新能源市场景气度将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2025年电动车销量有望达980万辆,四年CAGR达30%,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有望超36%。 ■动力电池装车量饱满,环比增长39.9%,同比增长90.3%。 5月动力电池产量和装机量分别为35.6GWh和18.6GWh,同比上升157.9%和90.3%,环比下跌22.8%和环比增长39.9%,产量环比下降主要受供应链影响,同比持续增长。整体上看,宁德时代装机量占比45.85%,龙头地位稳固。从技术路线上看,5月单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0.2GWh,占总装车量55.12%,同比增长126.5%,环比增长15.1%。全球优质供给持续扩张,未来总产能规划创新高。下游新能车销量后劲十足,装车量持续高增。动力电池排产饱满,各环节环比略有下降。下半年销量拐点已至,排产有望回暖,电池产业链高景气预计重启。 ■充电基础设施持续配套,换电布局加速动力电池市场衍变。 从充电基础设施层面,5月份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141.9万台,较今年4月增加8.7万台,1-5月桩车增量比为1:2.1。从充电量层面,5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为15.6亿KWh,同比增长83.10%,环比增加10.00%。整体上看,目前国内充电桩建设区域与充电电量集中度较高,政策暖风频吹附之充电需求扩增,带动换电设施快速推进。TOP10地区总充电量高达11.64亿KWh,合计占比高达73.21%。在TOP10地区中,广东省位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以及充电电量的榜首,北京市位居换电站总量排行的榜首。主要换电运营商换电站数量仍在持续提升,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各厂商积极布局充换电服务,宁德时代与爱驰汽车签署EVOGO换电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换电模式新标杆。蔚来持续布局换电领域,推动电动车产业衍变,加快产业电动化进程。 ■投资建议: 1)长期竞争格局向好,且短期有边际变化的环节。重点推荐:a、电池:宁德时代;b、隔膜:恩捷股份;c、热管理:三花智控;d、高压直流:宏发股份;e、薄膜电容:法拉电子,建议关注中熔电气等。2)4680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升级。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续若体系上使用高镍91系和硅碳负极,系统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极大程度解决高镍系热管理难题。重点关注:a、大圆柱外壳:科达利、斯莱克;b、高镍正极: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振华新材、长远锂科、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格林美;c、布局LIFSI:天赐材料、新宙邦。3)看2-3年维度仍供需偏紧的高景气产业链环节。重点关注:a、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中材科技;b、铜箔:诺德股份、嘉元科技、远东股份;c、负极:璞泰来、中科电气、杉杉股份、贝特瑞、翔丰华等。 ■风险提示: 1)上游原材料超预期上涨。若上游碳酸锂、氢氧化锂、镍钴锰金属等涨价超预期,存在可能影响下游需求。2)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补贴退坡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变动等可能会影响终端需求。 1 5月新能车市场信心恢复迅速,环增近50% 5月传统汽车市场呈现恢复性增长。根据中汽协数据,5月中国汽车市场,汽车月生产量为192.6万辆,同比下降5.7%,环比增长59.7%;汽车销售量为186.2万辆,同比下降12.6%,环比增长57.6%,产销恢复明显。整体上,5月复工复产节奏加快,汽车供应链压力有效缓解,叠加政策效应释放,5月传统车市场已回归正规,预计进入6月,随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发力,传统车市场有望进一步改善。 新能车市场表现出色,同比恢复高速增长。根据中汽协数据,5月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为46.6万辆与33.7万辆,环比增长49.5%和49.6%,同比上升113.9%和105.2%;1-5月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07.1万辆和200.3万辆,同比累计增长分别为113.7%和111.2%。5月新能源汽车整体表现超预期,主要原因为复工复产落地,产能逐步释放,叠加涨价前订单火爆,我们预计6月随客流量恢复正常叠加各地促销政策吹风,需求量有望再次打开。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高位稳定,新能源转型保持高增速。根据乘联会数据可知,批发层面,2022年5月份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26.5%,较2021年5月12.4%的渗透率提升了14个百分点,较今年4月29.6%渗透率下调了3.1个百分点,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42.1万辆,同比增长111.5%,环比增长49.8%。零售层面,5月新能源车厂商零售渗透率达26.6%,较2021年5月11.6%的渗透率提升15个百分点,较今年4月27.1%渗透率下跌了0.5个百分点。整体上看,批发和零售渗透率同比较去年提升显著,环比维持高位。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加速,叠加城镇居民在短途出行中对新能源车型的进一步认可和适应,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批发零售渗透率将维持高位的基础上持续攀升,新能源汽车重塑汽车行业格局步伐加快。 5月份插电混动占比回升,整体销量结构保持稳定。根据中汽协数据可知,纯电动车方面,5月份单月销量为34.7万辆,同比增长93.9%,环比增长50.2%。插电混动车方面,5月份销量为10万辆,同比上升160.5%,环比增长47.0%。从销量结构上看,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动的销量占比保持稳定。5月份纯电动车月销量占比为77.63%,较今年4份波动0.37Pct;5月份插电式混动车月销量占比22.37%。整体上看销量已恢复高增速,销量结构保持稳定,纯电动车仍是新能源车销售主力,插电式混动存在上升的趋势,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部分厂商对“插电混动式油车潜客转型第一步”的市场预判。 新能源车结构化明显,A00级、B级车型销量继续领跑。据乘联会公开数据整理可知,2022年5月纯电动车批发单月销量达32.4万辆,同比增长96.3%,环比增长51.4%;插电混动批发销量达9.8万辆,同比增长184.4%,环比增长48.5%。从细分车型上看,A00级批发销量10.6万辆,环比增长37%,占纯电动的33%份额,较今年4月市场份额下降4个百分点;A0级批发销量5万辆,环比下降9.0%,占纯电动的16%份额;A级电动车批发销量8.4万辆,环比增长45.2%,占纯电动份额26%;B级电动车达7.1万辆,环比增长137%,占纯电动份额23%,较今年4月市场份额增长9个百分点。整体上,5月份电动车B级车型环比增幅最大, A00级继续领跑,纯电动市场哑铃型结构有所改善。 比亚迪连续三月销量10万+,二线新势力表现出色。5月比亚迪汽车旗下多款热门车型, 如:比亚迪汉、比亚迪秦分别位居5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榜TOP2和TOP3;比亚迪宋、比亚迪元以及比亚迪唐稳居5月新能源SUV销量前TOP5。比亚迪纯电动与插电混动双驱动夯实领先地位,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实现11.42万辆,环比维持8%的高增速,同比增长2.6倍。其中,DM车型5月销量为6.1万辆,环比增长26.55%;EV车型5月销量为5.3万辆,环比下降7.06%。比亚迪稳居新能源厂商销量排行榜榜首,市场占比31.6%。在新能源车厂商销量排行榜中,批发销量破万的企业有11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的75.3%,其中以奇瑞集团与广汽集团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相对突出,市场多元发力。造车新势力层面,以代表车企埃安、小鹏、理想、蔚来、哪吒、零跑为例,5月埃安交付量2.11万辆,位居新势力销量首位,同比增长102.6%,环比增长102.9%;理想表现强势,5月交付量为1.15万辆,同比增长165.9%,环比增长175.9%;哪吒实现销量为1.10万辆,同比增长144.2%,环比24.9%,位于TOP3,零跑5月销量1.01万辆,同比增长215.1%,环比增长10.8%。蔚来受供应链短缺影响较大,销量0.70万辆,同比增长仅4.7%。相较于4月,造车新势力受供给端改善,销量增长明显,广汽埃安销量遥遥领先,稳居第一梯队。 分车型来看,比亚迪王朝地位稳固,五菱宏光MINI霸占销量榜首。根据乘联会数据,新能源轿车方面,宏光MINI 5月依旧占据销量榜首,单月销量高达2.92万辆,同比下降1.8%;TOP5中比亚迪占据2席,其中,比亚迪汉发力,月销量达2.39万辆,同比大涨191.4%,比亚迪秦发挥稳定,销量2.08万辆,同比增长102.0%。新能源SUV方面,比亚迪宋稳居第一,销量达3.20万辆,同比大涨592.4%;TOP5中比亚迪占据3席,比亚迪元PLUS、比亚迪唐分居第二、第四,比亚迪元PLUS单月销量达1.15万辆;比亚迪唐销量达0.84万辆,同比增长283.4%;理想ONE重回TOP5,月销量1.15万辆,同比增长165.9%,埃安Aion Y5月单月销量分别为0.83万辆,同比增长336.7%。随上海复工复产加速推进,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恢复疫情前水平,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重回5月销量排行榜前TOP15,5月国内销量0.98万辆。 优质车型持续投放,新能源市场景气度将进一步提升。2021年以来,有超40款涵盖SUV、轿车和微型车类别的车型陆续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上市,随着优质供给的持续增加,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产品驱动将提速。2022年,中国市场各车企将持续推出各式优质车型,造车新势力表现优异。随着新能源市场车企的多元化发力,优质供给随之持续增加,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驱动。 2025年国内电动车销量或达980万辆,四年CAGR达30%。从中长期来看,一方面,2021-2022年双积分趋严,补贴延期将有利于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发展;而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国已进入产品驱动的黄金时代,随着不同级别,不同价位面向不同细分人群的新能源车选择多样化,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我们预计2025年电动车销量有望达980万辆,四年CAGR达30%,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有望超36%。 2 动力电池装车量饱满,环比增长39.9%,同比增长90.3% 市场需求回暖,下游装车量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动力电池产量层面,2022年5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35.6GWh,同比增长157.9%,环比下跌22.8%。其中,三元电池产量为16.3GWh,占总产量45.8%,同比增长225.7%,环比增长58.2%;磷酸铁锂电池产量19.2GWh,占总产量54.1%,较4月64.3%下降了10.2pcts,同比增长119.4%,环比增长3.3%。动力电池装车量层面,2022年5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18.6GWh,同比增长90.3%,环比增长39.9%。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8.3GWh,占总装车量44.7%,同比增长59.0%,环比增长90.3%;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0.2GWh,占总装车量55.1%,同比增长126.5%,环比增长15.1%。5月中国动力电池单月装车量已恢复高速增长,随供应链压力减缓以及价格机制传导顺畅,下半年装车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宁德时代装机量占半壁江山,比亚迪稳居第一梯队。根据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数据,2022年5月份TOP10企业装车量合计为17.4GWh,累计市场占比总额高达93.9%,市场份额集中显著。其中,宁德时代单月装机量8.51GWh,环比增长67.5%,占比由4月份的38.28%回升至45.85%,龙头地位稳固;比亚迪4月装机量达4.09GWh,环比降低4.22%,市场占比为22.01%,较今年4月份额降低10.17Pcts;TOP3中创新航4月份单月装车量为1.64GWh,环比增长82.22%,市场占比达8.82%,较4月占比提升了2.03Pcts。前TOP3累计市场占比共计76.7%,较4月份的77.3%略微向下波动,其他二线厂商动力电池装车量正在加速蓄势,与Top3差异有所缩小,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领先地位稳固,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明显。 电池基本技术路线确定,磷酸铁锂装机量份额进一步提升。2014-2018年,由于政策方面的因素三元材料占比由30.3%上升至49.3%,逐步成为国内市场占比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自2020年三月开始,由于补贴政策退坡与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市场重燃对LFP的兴趣,LFP的乘用车装车量逐步爬升,2021年7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市场份额首破50%,12月市场份额达51.64%。2022年5月,动力电池装车量层面,5月单月三元电池装车8.3GWh,市场份额为44.73%,同比增加59.0%,环比增加90.3%;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量10.2GWh,同比增长126.5%,环比增长15.1%,市场份额达55.12%,较今年月占比66.98%下降了11.86个百分点。2022年1-5月,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34.0GWh,占比40.9%,同比累计增长100.8%;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49.0GWh,占比58.9%,同比累计大涨186.1%,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张,呈现快速发展势头。补贴政策的退坡、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磷酸铁锂技术工艺的提升改进促使其对畅销车型的导入。三元与磷酸铁锂对应不同下游场景,两种技术路线并存格局基本确定,磷酸铁锂大幅度领跑三元。 目前,三元和磷酸铁锂是市场两大主流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对应的锂电池在同等条件下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的特点;而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的特点,两者被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领域。其中,三元材料又可以分为NCM(镍钴锰)和NCA(镍钴铝)两种。 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和产品。未来两种路线长期共存,高镍和铁锂两种趋势已确立。此前,在特斯拉电池日上,特斯拉宣布准备针对不同的车型和产品使用不同的类型的材料。磷酸铁锂将在未来被广泛用于Model 3和储能领域;同时,镍锰二元正极材料将用于少部分储能和其他长续航乘用车型;高镍将被用于皮卡和卡车;目前Model 3和Model Y皆已推出磷酸铁锂版本;与此同时,大众在2021年8月中国汽车论坛上,明确未来将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梅赛德斯-奔驰则在2021年10月的战略发布会上,提出中低续航版本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想法。目前,在主流车企的引领下,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的路线得到推崇,预计未来磷酸铁锂路线与高镍三元路线将长期共存。 动力电池行业呈现寡头垄断格局,第二梯队尚不明朗。动力电池行业的准入门槛和壁垒高,主要体现在前期资金投入大(单GWh固定资产投入2-3亿元)、优质客户论证周期长(海外客户需要2-3年以上)、前期研发投入大、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迭代速度快。目前行业格局为寡头垄断,集中度高。 全球范围来看,宁德时代仍稳居装车量榜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崛起实现反超。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推动着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电池装机量的快速提升。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单月装机总量高达95.1GWh,2022年3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为41.4GWh,同比增长约170%。前TOP10企业合计装机量高达87.4GWh,市占率高达91.9%。较2021年全年情况相比,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格局已发生变化,日韩厂商市场份额的下降与中国公司的进步形成鲜明对比。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共有6家中国企业上榜,增长势头迅猛,合计市场占比为55.7%,同比增长13.7Pcts,其余3家为韩国企业,1家为日本企业,韩系三强市场份额合计26.3%,同比下滑6.9Pcts,日本松下市场份额9.9%,同比大幅下滑6.8Pcts。反观中国企业,宁德时代表现亮眼霸据榜首,累计装机量高达33.3GWh,份额达35%;比亚迪连续两月稳居TOP3,累计装机量10.5GWh,全球市场份额为11.1%;中创新航反超三星SDI位列第六。 全球优质供给持续扩张,未来总产能规划创新高。目前,宁德时代已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了10个生产基地,2021年扩产项目累计投资金额高达1240亿元,包括福建宁德171GWh、福建厦门20GWh、江苏溧阳75GWh、青海西宁6GWh、四川宜宾10GWh、广东肇庆30GWh、江西宜春50GWh、贵州贵安60GWh、德国图林根14-100GWh等项目,加上与车企合资产能,总规划产能将突破600GWh。LG新能源即将上市成为韩国最大规模的IPO,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预计430GWh。韩国SKI子公司SK On预计在中国市场投资162亿元建设首座独资电池工厂,预计2023年开始进入扩产高峰。亿纬锂能2021年9次加码扩产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加上惠州原有产能以及与SKI合资的27GWh三元软包产能,亿纬锂能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总产能规划接近300GWh。 下游新能源车销量后劲十足,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高增。根据我们预测,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可达600GWh,21-25年复合增长率达40%,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约1300GWh,21-25年复合增长率达44%。 动力电池排产饱满,各环节环比略有下降。根据目前排产情况可知,5月动力电池产业链各领域行业排产处于波动阶段,相较4月,大部分环节环比下修。其中,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环比增速放缓,其他环节环比下滑;各环节同比小幅回落。主要源于:1)受疫情影响工厂停工,部分电池、材料企业被迫停产或减产;2)疫情阴霾笼罩产业链,供应链物流放缓,对采购、生产、交货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们选取的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不同环节样本企业排产环比分别变动0.2%/0.2%/-6.8%/-5.7%/-0.4%/-13.2%,同比分别变动83.8%/83.6%/41.6%/50.0%/57.0%/48.0%。5月,上海多举措助力复工复产,加快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包括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诉求应急协调机制。6月1日起上海全面复工复产,下半年新能车销量拐点已至,排产有望回暖,电池产业链高景气预计重启。 3 充电基础设施持续配套,换电布局加速动力电池市场衍变 公共充电桩布局持续加速,可基本满足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2021年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实现爆发式增长,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充电桩与新能源车的桩车增量比为1:3.7,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根据EVCIPA公开数据可知,2022年5月份全国公共充电桩较今年4月增加8.7万台,5月保有量达141.9万台,同比增长60.5%,环比增长6.51%。其中,直流充电桩61.3万台、交流充电桩80.6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5台。2022年5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为15.6亿KWh,较4月增加1.4亿KWh,同比增长83.10%,环比增加10.00%。整体上,2022年1-5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96.3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200.3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2.1,有所改善。截止2022年5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358.1万台,同比增加91.5%。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实现基础设施的持续配套完善。 充电桩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充电电量集中度较高。基于EVCIPA公开数据可知,2022年5月,全国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高达72.3%,较4月占比略微有所提升,提升了0.2个百分点。广东省公共充电桩总量仍位列全国第一,保有量高达28.12万台。5月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四川、浙江、福建、河北、陕西、湖北、湖南以及山西等省市,与4月充电桩保有量前TOP10相比变化不大,TOP10地区总充电量高达11.64亿KWh,合计占比高达73.21%,较今年4月前TOP10累计占比减少0.99个百分点,其中广东省稳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以及充电电量的榜首。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 政策暖风频吹附之充电需求扩增,带动换电设施快速推进。2022年5月份全国换电站保有量达1519座,较今年4月增加了39座,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2020年5月国务院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充电桩与换电站进行分别表述,明确将换电站列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0月《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纳入此次试点范围的城市共有11个。2022年全国两会于4月4-5日在京召开,充换电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成为热议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充换电基础领域电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机制化等问题提交议案。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充换电基础领域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化机制等问题递交提案,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印发行业促进通知。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密集落地,换电模式将迎来风口,未来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5月份各省份换电站总量TOP10榜单涵盖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四川、河北、福建以及河北等地,其中北京市持续位居榜首保有量达270座,占比达17.77%;广东省次之保有量达204座,占比达13.43%;浙江省位居TOP3保有量达145座,占比达9.55%,前TOP3累计占比高达40.75%。换电设施主要运营商前TOP3表现稳定,分别为蔚来、奥动以及杭州伯坦。其中,蔚来换电站数量高达971座,较今年4月增加33座;奥动换电站数量达440座,较今年4月增加6座;杭州伯坦运营商换电站数量为108座,与4月数量持平。全国换电设施覆盖网络持续扩张,范围稳步扩大。 各厂商积极布局充换电服务,推动电动车产业衍变。据宁德时代官网发布公告可知,2022年4月27日,宁德时代与爱驰汽车签署EVOGO换电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换电模式新标杆。双方就EVOGO换电项目展开合作。根据合作协议内容,双方将以爱驰旗下首款车型爱驰U5为载体,共同开发组合换电版车型,计划于2022年Q4正式推向市场。车主可享受车电分离、按需配电、可充可换的EVOGO换电服务,可最大程度满足全球用户多样化补能需求,并提供最佳的补能体验。该项目由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时代电服负责运营。截至5月30日,蔚来已在全国布局949座换电站,其中245座高速公路换电站;820座超充站,4514根超充桩;712座目的地充电站,4098根目的地充电桩,并已接入500000+根第三方充电桩。蔚来持续加快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为用户打造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通过更完善的充换电设施布局,让加电比加油更方便。 4 投资建议 新能车销量拐点已至,政策频出叠加新能车真实需求,下半年销量有望强势上涨,再次重申新能车是高增长高确定性赛道,强Call当前布局时点。长期来看,电动车十年黄金赛道上,中国锂电产业链具备高成长性,投资价值持续凸显,我们建议对电动车板块超配,并重点推三条主线: 主线1:长期竞争格局向好,且短期有边际变化的环节。重点推荐:电池环节的【宁德时代】、隔膜环节的【恩捷股份】、热管理的【三花智控】、高压直流的【宏发股份】、薄膜电容的【法拉电子】,建议关注【中熔电气】等。 主线2:4680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升级。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续若体系上使用高镍91系和硅碳负极,系统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极大程度解决高镍系热管理难题。重点关注:大圆柱外壳的【科达利】、【斯莱克】和其他结构件标的;高镍正极的【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振华新材】、【长远锂科】、【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格林美】;布局LiFSI的【天赐材料】、【新宙邦】和碳纳米管领域的相关标的。 主线3:看2-3年维度仍供需偏紧的高景气产业链环节。重点关注:隔膜环节【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中材科技】;铜箔环节【诺德股份】、【嘉元科技】、【远东股份】;负极环节【璞泰来】、【中科电气】、【杉杉股份】、【贝特瑞】、【翔丰华】等。 5 风险提示 1)上游原材料超预期上涨。若上游碳酸锂、氢氧化锂、镍钴锰金属等涨价超预期,存在可能影响下游需求。 2)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补贴退坡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变动等可能会影响终端需求。 相关报告 1.EV观察系列116:5月欧洲新能车销量迎来拐点,渗透率稳步推进【民生电新】 2.EV观察系列115: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遭遇寒冬,5月有望回暖【民生电新】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第一线最深度研究 期待与您的交流 民生电新 邓永康:S0100521100006 李京波:S0100121020004 郭彦辰:S0100121110013 王一如:S0100121110008 李 佳:S0100121110050 叶天琳:S0100121120027 李孝鹏:S0100122010020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守得云开见红日,5月国内新能车市场恢复超预期 报告摘要 ■5月新能源汽车市场信心恢复迅速,环增近50%。 5月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产销量分别为46.6万辆与33.7万辆,环比增长49.5%和49.6%,同比上升113.9%和105.2%。5月新能源汽车整体表现超预期,主要原因为复工复产落地,产能逐步释放,叠加涨价前订单火爆,我们预计6月随客流量恢复正常叠加各地促销政策吹风,需求量有望再次打开。从品牌和车型上看,比亚迪连续三月销量10万+,王朝地位稳固;五菱宏光MINI霸占销量榜首。造车新势力方面,5月埃安交付量2.11万辆,位居新势力销量首位。2022年优质车型持续投放,新能源市场景气度将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2025年电动车销量有望达980万辆,四年CAGR达30%,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有望超36%。 ■动力电池装车量饱满,环比增长39.9%,同比增长90.3%。 5月动力电池产量和装机量分别为35.6GWh和18.6GWh,同比上升157.9%和90.3%,环比下跌22.8%和环比增长39.9%,产量环比下降主要受供应链影响,同比持续增长。整体上看,宁德时代装机量占比45.85%,龙头地位稳固。从技术路线上看,5月单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0.2GWh,占总装车量55.12%,同比增长126.5%,环比增长15.1%。全球优质供给持续扩张,未来总产能规划创新高。下游新能车销量后劲十足,装车量持续高增。动力电池排产饱满,各环节环比略有下降。下半年销量拐点已至,排产有望回暖,电池产业链高景气预计重启。 ■充电基础设施持续配套,换电布局加速动力电池市场衍变。 从充电基础设施层面,5月份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141.9万台,较今年4月增加8.7万台,1-5月桩车增量比为1:2.1。从充电量层面,5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为15.6亿KWh,同比增长83.10%,环比增加10.00%。整体上看,目前国内充电桩建设区域与充电电量集中度较高,政策暖风频吹附之充电需求扩增,带动换电设施快速推进。TOP10地区总充电量高达11.64亿KWh,合计占比高达73.21%。在TOP10地区中,广东省位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以及充电电量的榜首,北京市位居换电站总量排行的榜首。主要换电运营商换电站数量仍在持续提升,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各厂商积极布局充换电服务,宁德时代与爱驰汽车签署EVOGO换电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换电模式新标杆。蔚来持续布局换电领域,推动电动车产业衍变,加快产业电动化进程。 ■投资建议: 1)长期竞争格局向好,且短期有边际变化的环节。重点推荐:a、电池:宁德时代;b、隔膜:恩捷股份;c、热管理:三花智控;d、高压直流:宏发股份;e、薄膜电容:法拉电子,建议关注中熔电气等。2)4680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升级。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续若体系上使用高镍91系和硅碳负极,系统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极大程度解决高镍系热管理难题。重点关注:a、大圆柱外壳:科达利、斯莱克;b、高镍正极: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振华新材、长远锂科、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格林美;c、布局LIFSI:天赐材料、新宙邦。3)看2-3年维度仍供需偏紧的高景气产业链环节。重点关注:a、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中材科技;b、铜箔:诺德股份、嘉元科技、远东股份;c、负极:璞泰来、中科电气、杉杉股份、贝特瑞、翔丰华等。 ■风险提示: 1)上游原材料超预期上涨。若上游碳酸锂、氢氧化锂、镍钴锰金属等涨价超预期,存在可能影响下游需求。2)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补贴退坡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变动等可能会影响终端需求。 1 5月新能车市场信心恢复迅速,环增近50% 5月传统汽车市场呈现恢复性增长。根据中汽协数据,5月中国汽车市场,汽车月生产量为192.6万辆,同比下降5.7%,环比增长59.7%;汽车销售量为186.2万辆,同比下降12.6%,环比增长57.6%,产销恢复明显。整体上,5月复工复产节奏加快,汽车供应链压力有效缓解,叠加政策效应释放,5月传统车市场已回归正规,预计进入6月,随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发力,传统车市场有望进一步改善。 新能车市场表现出色,同比恢复高速增长。根据中汽协数据,5月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为46.6万辆与33.7万辆,环比增长49.5%和49.6%,同比上升113.9%和105.2%;1-5月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07.1万辆和200.3万辆,同比累计增长分别为113.7%和111.2%。5月新能源汽车整体表现超预期,主要原因为复工复产落地,产能逐步释放,叠加涨价前订单火爆,我们预计6月随客流量恢复正常叠加各地促销政策吹风,需求量有望再次打开。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高位稳定,新能源转型保持高增速。根据乘联会数据可知,批发层面,2022年5月份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26.5%,较2021年5月12.4%的渗透率提升了14个百分点,较今年4月29.6%渗透率下调了3.1个百分点,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42.1万辆,同比增长111.5%,环比增长49.8%。零售层面,5月新能源车厂商零售渗透率达26.6%,较2021年5月11.6%的渗透率提升15个百分点,较今年4月27.1%渗透率下跌了0.5个百分点。整体上看,批发和零售渗透率同比较去年提升显著,环比维持高位。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加速,叠加城镇居民在短途出行中对新能源车型的进一步认可和适应,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批发零售渗透率将维持高位的基础上持续攀升,新能源汽车重塑汽车行业格局步伐加快。 5月份插电混动占比回升,整体销量结构保持稳定。根据中汽协数据可知,纯电动车方面,5月份单月销量为34.7万辆,同比增长93.9%,环比增长50.2%。插电混动车方面,5月份销量为10万辆,同比上升160.5%,环比增长47.0%。从销量结构上看,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动的销量占比保持稳定。5月份纯电动车月销量占比为77.63%,较今年4份波动0.37Pct;5月份插电式混动车月销量占比22.37%。整体上看销量已恢复高增速,销量结构保持稳定,纯电动车仍是新能源车销售主力,插电式混动存在上升的趋势,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部分厂商对“插电混动式油车潜客转型第一步”的市场预判。 新能源车结构化明显,A00级、B级车型销量继续领跑。据乘联会公开数据整理可知,2022年5月纯电动车批发单月销量达32.4万辆,同比增长96.3%,环比增长51.4%;插电混动批发销量达9.8万辆,同比增长184.4%,环比增长48.5%。从细分车型上看,A00级批发销量10.6万辆,环比增长37%,占纯电动的33%份额,较今年4月市场份额下降4个百分点;A0级批发销量5万辆,环比下降9.0%,占纯电动的16%份额;A级电动车批发销量8.4万辆,环比增长45.2%,占纯电动份额26%;B级电动车达7.1万辆,环比增长137%,占纯电动份额23%,较今年4月市场份额增长9个百分点。整体上,5月份电动车B级车型环比增幅最大, A00级继续领跑,纯电动市场哑铃型结构有所改善。 比亚迪连续三月销量10万+,二线新势力表现出色。5月比亚迪汽车旗下多款热门车型, 如:比亚迪汉、比亚迪秦分别位居5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榜TOP2和TOP3;比亚迪宋、比亚迪元以及比亚迪唐稳居5月新能源SUV销量前TOP5。比亚迪纯电动与插电混动双驱动夯实领先地位,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实现11.42万辆,环比维持8%的高增速,同比增长2.6倍。其中,DM车型5月销量为6.1万辆,环比增长26.55%;EV车型5月销量为5.3万辆,环比下降7.06%。比亚迪稳居新能源厂商销量排行榜榜首,市场占比31.6%。在新能源车厂商销量排行榜中,批发销量破万的企业有11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的75.3%,其中以奇瑞集团与广汽集团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相对突出,市场多元发力。造车新势力层面,以代表车企埃安、小鹏、理想、蔚来、哪吒、零跑为例,5月埃安交付量2.11万辆,位居新势力销量首位,同比增长102.6%,环比增长102.9%;理想表现强势,5月交付量为1.15万辆,同比增长165.9%,环比增长175.9%;哪吒实现销量为1.10万辆,同比增长144.2%,环比24.9%,位于TOP3,零跑5月销量1.01万辆,同比增长215.1%,环比增长10.8%。蔚来受供应链短缺影响较大,销量0.70万辆,同比增长仅4.7%。相较于4月,造车新势力受供给端改善,销量增长明显,广汽埃安销量遥遥领先,稳居第一梯队。 分车型来看,比亚迪王朝地位稳固,五菱宏光MINI霸占销量榜首。根据乘联会数据,新能源轿车方面,宏光MINI 5月依旧占据销量榜首,单月销量高达2.92万辆,同比下降1.8%;TOP5中比亚迪占据2席,其中,比亚迪汉发力,月销量达2.39万辆,同比大涨191.4%,比亚迪秦发挥稳定,销量2.08万辆,同比增长102.0%。新能源SUV方面,比亚迪宋稳居第一,销量达3.20万辆,同比大涨592.4%;TOP5中比亚迪占据3席,比亚迪元PLUS、比亚迪唐分居第二、第四,比亚迪元PLUS单月销量达1.15万辆;比亚迪唐销量达0.84万辆,同比增长283.4%;理想ONE重回TOP5,月销量1.15万辆,同比增长165.9%,埃安Aion Y5月单月销量分别为0.83万辆,同比增长336.7%。随上海复工复产加速推进,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恢复疫情前水平,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重回5月销量排行榜前TOP15,5月国内销量0.98万辆。 优质车型持续投放,新能源市场景气度将进一步提升。2021年以来,有超40款涵盖SUV、轿车和微型车类别的车型陆续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上市,随着优质供给的持续增加,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产品驱动将提速。2022年,中国市场各车企将持续推出各式优质车型,造车新势力表现优异。随着新能源市场车企的多元化发力,优质供给随之持续增加,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驱动。 2025年国内电动车销量或达980万辆,四年CAGR达30%。从中长期来看,一方面,2021-2022年双积分趋严,补贴延期将有利于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发展;而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国已进入产品驱动的黄金时代,随着不同级别,不同价位面向不同细分人群的新能源车选择多样化,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我们预计2025年电动车销量有望达980万辆,四年CAGR达30%,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有望超36%。 2 动力电池装车量饱满,环比增长39.9%,同比增长90.3% 市场需求回暖,下游装车量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动力电池产量层面,2022年5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35.6GWh,同比增长157.9%,环比下跌22.8%。其中,三元电池产量为16.3GWh,占总产量45.8%,同比增长225.7%,环比增长58.2%;磷酸铁锂电池产量19.2GWh,占总产量54.1%,较4月64.3%下降了10.2pcts,同比增长119.4%,环比增长3.3%。动力电池装车量层面,2022年5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18.6GWh,同比增长90.3%,环比增长39.9%。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8.3GWh,占总装车量44.7%,同比增长59.0%,环比增长90.3%;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0.2GWh,占总装车量55.1%,同比增长126.5%,环比增长15.1%。5月中国动力电池单月装车量已恢复高速增长,随供应链压力减缓以及价格机制传导顺畅,下半年装车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宁德时代装机量占半壁江山,比亚迪稳居第一梯队。根据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数据,2022年5月份TOP10企业装车量合计为17.4GWh,累计市场占比总额高达93.9%,市场份额集中显著。其中,宁德时代单月装机量8.51GWh,环比增长67.5%,占比由4月份的38.28%回升至45.85%,龙头地位稳固;比亚迪4月装机量达4.09GWh,环比降低4.22%,市场占比为22.01%,较今年4月份额降低10.17Pcts;TOP3中创新航4月份单月装车量为1.64GWh,环比增长82.22%,市场占比达8.82%,较4月占比提升了2.03Pcts。前TOP3累计市场占比共计76.7%,较4月份的77.3%略微向下波动,其他二线厂商动力电池装车量正在加速蓄势,与Top3差异有所缩小,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领先地位稳固,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明显。 电池基本技术路线确定,磷酸铁锂装机量份额进一步提升。2014-2018年,由于政策方面的因素三元材料占比由30.3%上升至49.3%,逐步成为国内市场占比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自2020年三月开始,由于补贴政策退坡与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市场重燃对LFP的兴趣,LFP的乘用车装车量逐步爬升,2021年7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市场份额首破50%,12月市场份额达51.64%。2022年5月,动力电池装车量层面,5月单月三元电池装车8.3GWh,市场份额为44.73%,同比增加59.0%,环比增加90.3%;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量10.2GWh,同比增长126.5%,环比增长15.1%,市场份额达55.12%,较今年月占比66.98%下降了11.86个百分点。2022年1-5月,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34.0GWh,占比40.9%,同比累计增长100.8%;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49.0GWh,占比58.9%,同比累计大涨186.1%,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张,呈现快速发展势头。补贴政策的退坡、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磷酸铁锂技术工艺的提升改进促使其对畅销车型的导入。三元与磷酸铁锂对应不同下游场景,两种技术路线并存格局基本确定,磷酸铁锂大幅度领跑三元。 目前,三元和磷酸铁锂是市场两大主流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对应的锂电池在同等条件下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的特点;而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的特点,两者被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领域。其中,三元材料又可以分为NCM(镍钴锰)和NCA(镍钴铝)两种。 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和产品。未来两种路线长期共存,高镍和铁锂两种趋势已确立。此前,在特斯拉电池日上,特斯拉宣布准备针对不同的车型和产品使用不同的类型的材料。磷酸铁锂将在未来被广泛用于Model 3和储能领域;同时,镍锰二元正极材料将用于少部分储能和其他长续航乘用车型;高镍将被用于皮卡和卡车;目前Model 3和Model Y皆已推出磷酸铁锂版本;与此同时,大众在2021年8月中国汽车论坛上,明确未来将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梅赛德斯-奔驰则在2021年10月的战略发布会上,提出中低续航版本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想法。目前,在主流车企的引领下,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的路线得到推崇,预计未来磷酸铁锂路线与高镍三元路线将长期共存。 动力电池行业呈现寡头垄断格局,第二梯队尚不明朗。动力电池行业的准入门槛和壁垒高,主要体现在前期资金投入大(单GWh固定资产投入2-3亿元)、优质客户论证周期长(海外客户需要2-3年以上)、前期研发投入大、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迭代速度快。目前行业格局为寡头垄断,集中度高。 全球范围来看,宁德时代仍稳居装车量榜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崛起实现反超。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推动着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电池装机量的快速提升。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单月装机总量高达95.1GWh,2022年3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为41.4GWh,同比增长约170%。前TOP10企业合计装机量高达87.4GWh,市占率高达91.9%。较2021年全年情况相比,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格局已发生变化,日韩厂商市场份额的下降与中国公司的进步形成鲜明对比。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共有6家中国企业上榜,增长势头迅猛,合计市场占比为55.7%,同比增长13.7Pcts,其余3家为韩国企业,1家为日本企业,韩系三强市场份额合计26.3%,同比下滑6.9Pcts,日本松下市场份额9.9%,同比大幅下滑6.8Pcts。反观中国企业,宁德时代表现亮眼霸据榜首,累计装机量高达33.3GWh,份额达35%;比亚迪连续两月稳居TOP3,累计装机量10.5GWh,全球市场份额为11.1%;中创新航反超三星SDI位列第六。 全球优质供给持续扩张,未来总产能规划创新高。目前,宁德时代已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了10个生产基地,2021年扩产项目累计投资金额高达1240亿元,包括福建宁德171GWh、福建厦门20GWh、江苏溧阳75GWh、青海西宁6GWh、四川宜宾10GWh、广东肇庆30GWh、江西宜春50GWh、贵州贵安60GWh、德国图林根14-100GWh等项目,加上与车企合资产能,总规划产能将突破600GWh。LG新能源即将上市成为韩国最大规模的IPO,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预计430GWh。韩国SKI子公司SK On预计在中国市场投资162亿元建设首座独资电池工厂,预计2023年开始进入扩产高峰。亿纬锂能2021年9次加码扩产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加上惠州原有产能以及与SKI合资的27GWh三元软包产能,亿纬锂能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总产能规划接近300GWh。 下游新能源车销量后劲十足,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高增。根据我们预测,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可达600GWh,21-25年复合增长率达40%,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约1300GWh,21-25年复合增长率达44%。 动力电池排产饱满,各环节环比略有下降。根据目前排产情况可知,5月动力电池产业链各领域行业排产处于波动阶段,相较4月,大部分环节环比下修。其中,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环比增速放缓,其他环节环比下滑;各环节同比小幅回落。主要源于:1)受疫情影响工厂停工,部分电池、材料企业被迫停产或减产;2)疫情阴霾笼罩产业链,供应链物流放缓,对采购、生产、交货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们选取的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不同环节样本企业排产环比分别变动0.2%/0.2%/-6.8%/-5.7%/-0.4%/-13.2%,同比分别变动83.8%/83.6%/41.6%/50.0%/57.0%/48.0%。5月,上海多举措助力复工复产,加快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包括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诉求应急协调机制。6月1日起上海全面复工复产,下半年新能车销量拐点已至,排产有望回暖,电池产业链高景气预计重启。 3 充电基础设施持续配套,换电布局加速动力电池市场衍变 公共充电桩布局持续加速,可基本满足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2021年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实现爆发式增长,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充电桩与新能源车的桩车增量比为1:3.7,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根据EVCIPA公开数据可知,2022年5月份全国公共充电桩较今年4月增加8.7万台,5月保有量达141.9万台,同比增长60.5%,环比增长6.51%。其中,直流充电桩61.3万台、交流充电桩80.6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5台。2022年5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为15.6亿KWh,较4月增加1.4亿KWh,同比增长83.10%,环比增加10.00%。整体上,2022年1-5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96.3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200.3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2.1,有所改善。截止2022年5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358.1万台,同比增加91.5%。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实现基础设施的持续配套完善。 充电桩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充电电量集中度较高。基于EVCIPA公开数据可知,2022年5月,全国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高达72.3%,较4月占比略微有所提升,提升了0.2个百分点。广东省公共充电桩总量仍位列全国第一,保有量高达28.12万台。5月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四川、浙江、福建、河北、陕西、湖北、湖南以及山西等省市,与4月充电桩保有量前TOP10相比变化不大,TOP10地区总充电量高达11.64亿KWh,合计占比高达73.21%,较今年4月前TOP10累计占比减少0.99个百分点,其中广东省稳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以及充电电量的榜首。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 政策暖风频吹附之充电需求扩增,带动换电设施快速推进。2022年5月份全国换电站保有量达1519座,较今年4月增加了39座,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2020年5月国务院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充电桩与换电站进行分别表述,明确将换电站列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0月《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纳入此次试点范围的城市共有11个。2022年全国两会于4月4-5日在京召开,充换电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成为热议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充换电基础领域电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机制化等问题提交议案。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充换电基础领域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化机制等问题递交提案,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印发行业促进通知。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密集落地,换电模式将迎来风口,未来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5月份各省份换电站总量TOP10榜单涵盖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四川、河北、福建以及河北等地,其中北京市持续位居榜首保有量达270座,占比达17.77%;广东省次之保有量达204座,占比达13.43%;浙江省位居TOP3保有量达145座,占比达9.55%,前TOP3累计占比高达40.75%。换电设施主要运营商前TOP3表现稳定,分别为蔚来、奥动以及杭州伯坦。其中,蔚来换电站数量高达971座,较今年4月增加33座;奥动换电站数量达440座,较今年4月增加6座;杭州伯坦运营商换电站数量为108座,与4月数量持平。全国换电设施覆盖网络持续扩张,范围稳步扩大。 各厂商积极布局充换电服务,推动电动车产业衍变。据宁德时代官网发布公告可知,2022年4月27日,宁德时代与爱驰汽车签署EVOGO换电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换电模式新标杆。双方就EVOGO换电项目展开合作。根据合作协议内容,双方将以爱驰旗下首款车型爱驰U5为载体,共同开发组合换电版车型,计划于2022年Q4正式推向市场。车主可享受车电分离、按需配电、可充可换的EVOGO换电服务,可最大程度满足全球用户多样化补能需求,并提供最佳的补能体验。该项目由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时代电服负责运营。截至5月30日,蔚来已在全国布局949座换电站,其中245座高速公路换电站;820座超充站,4514根超充桩;712座目的地充电站,4098根目的地充电桩,并已接入500000+根第三方充电桩。蔚来持续加快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为用户打造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通过更完善的充换电设施布局,让加电比加油更方便。 4 投资建议 新能车销量拐点已至,政策频出叠加新能车真实需求,下半年销量有望强势上涨,再次重申新能车是高增长高确定性赛道,强Call当前布局时点。长期来看,电动车十年黄金赛道上,中国锂电产业链具备高成长性,投资价值持续凸显,我们建议对电动车板块超配,并重点推三条主线: 主线1:长期竞争格局向好,且短期有边际变化的环节。重点推荐:电池环节的【宁德时代】、隔膜环节的【恩捷股份】、热管理的【三花智控】、高压直流的【宏发股份】、薄膜电容的【法拉电子】,建议关注【中熔电气】等。 主线2:4680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升级。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续若体系上使用高镍91系和硅碳负极,系统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极大程度解决高镍系热管理难题。重点关注:大圆柱外壳的【科达利】、【斯莱克】和其他结构件标的;高镍正极的【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振华新材】、【长远锂科】、【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格林美】;布局LiFSI的【天赐材料】、【新宙邦】和碳纳米管领域的相关标的。 主线3:看2-3年维度仍供需偏紧的高景气产业链环节。重点关注:隔膜环节【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中材科技】;铜箔环节【诺德股份】、【嘉元科技】、【远东股份】;负极环节【璞泰来】、【中科电气】、【杉杉股份】、【贝特瑞】、【翔丰华】等。 5 风险提示 1)上游原材料超预期上涨。若上游碳酸锂、氢氧化锂、镍钴锰金属等涨价超预期,存在可能影响下游需求。 2)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补贴退坡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变动等可能会影响终端需求。 相关报告 1.EV观察系列116:5月欧洲新能车销量迎来拐点,渗透率稳步推进【民生电新】 2.EV观察系列115: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遭遇寒冬,5月有望回暖【民生电新】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第一线最深度研究 期待与您的交流 民生电新 邓永康:S0100521100006 李京波:S0100121020004 郭彦辰:S0100121110013 王一如:S0100121110008 李 佳:S0100121110050 叶天琳:S0100121120027 李孝鹏:S0100122010020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