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双碳环保袁理】氦气:气体黄金进口依赖 97.5%,国产替代加速,碳中和约束供应资源端重估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双碳环保袁理】氦气:气体黄金进口依赖 97.5%,国产替代加速,碳中和约束供应资源端重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3月国际冲突爆发以来,氦气价格快速上行。2022年6月,俄罗斯颁布限制惰性气体出口令,全球对于氦气供应展现出史无前例的担忧,中国氦气价格上涨至420-460元/方,涨幅超300%。 地缘冲突爆发,中国氦气价格突破400元/方。复盘中国高纯管束氦气价格,自2017年以来管束氢气价格基本位于100至200元/方区间。2022年3月国际冲突爆发,全球对于氦气供应展现出史无前例的担忧,中国氦气价格上涨至420-460元/方,涨幅超300%。 战略资源气体黄金,全球产气集中度高。氦气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半导体产业、尖端科研等领域,国外对于氦气资源的保护与战略储备的重视已由来已久。全球氦气产量集中度高,前三大产气国美国(占49%)、卡塔尔(占30%)、阿尔及利亚(9%)2021年产气CR3达88%。氦气垄断国家对于氦气及制氦设备出口有明确限制。 中国需求:前沿研究&高端制造氦气需求稳定增长。2020年中国氦气消费量2125万方,疫情影响需求受限,同比下滑6.4%,2015-2020年消费量CAGR为5.7%,2017年以来氦气年消费量维持2000万方以上。其中,受控气氛(光纤、半导体、光伏等)与低温应用(核磁共振、低温超导、国防军事等)为主要应用方向,分别占比56%/23%。随中国高科技行业持续发展,氦气需求稳定增长。 中国供给:进口依赖度97.5%,优质气田资源亟待开发。2020年中国进口氦气量达2076万方,自主生产53万方,进口依赖度97.5%。,2021年中国进口氦气约3685万吨(约2064万方),进口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前三大进口国为卡塔尔(占82%)、美国(占9%)、澳大利亚(8%)。中国氦气资源较为匮乏,氦资源仅占全球2%且氦含量较低,塔里木盆地的和田河气田,是中国第一个特大型富氦气田,优质资源亟待开发。 提氦产业链国产替代加速,氦气资源壁垒突出。海外氦气制取与储运技术路径相对成熟,中国仍然存在大规模贫氦天然气提氦技术成本较高,氦气液化储运关键核心设备性能存在差距的问题。技术差距正逐步收窄,碳中和约束供应资源端壁垒体现。背靠优质富氦气田的LNG企业,LNG原料气可作为稳定氦气来源。氦气作为副产品,无原材料成本,仅承担固定的制造成本,可较好享受氦气价格上行带来的盈利弹性。我们测算氦气价格100/200/300/400元/方,BOG项目提氦毛利率79.2%/89.6%/93.1%/94.8%。 投资建议:关注BOG提氦布局与气体销售优势。重点推荐:九丰能源:LNG打造海陆双气源,出粤入川布局氢&氦。金宏气体:绑定海外气源&氦气储备充沛先发优势显著。建议关注:电子特气头部公司凯美特气、华特气体;布局BOG提氦水发燃气;提氦设备商蜀道装备。 风险提示:氦气价格剧烈波动,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目录 正文 事件:自2022年3月国际冲突爆发以来,氦气价格快速上行。2022年6月,俄罗斯颁布限制惰性气体出口令,全球对于氦气供应展现出史无前例的担忧,中国氦气价格上涨至420-460元/方,涨幅超300%。 1. 地缘冲突引氦气暴涨,“气体黄金”亟待国产替代 1.1. 战略资源气体黄金,俄罗斯限制出口气价暴涨 氦气为重要战略资源,全球供给集中度高。氦气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半导体产业、尖端科研等领域,是国防军工和高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物资。国外对于氦气资源的保护与战略储备的重视由来已久。1960年美国修订了1925年首次颁布的《氦保护条例》,全美国氦气的提取、储存及运输由美国内政部统筹。2018年,美国总统签署发令将氦气列入至关重要的35种关键矿产目录,并要求供应中国的氦气合同注明不得用于军事用途。氦气垄断国家对于制氦设备出口中国存在明确限制。美国商务部制定《出口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20K以下制冷机及核心部件禁止出口中国,欧盟要求低温设备对中国出口必须报最终用户,且设备卖方有现场检查权和否决权。全球氦气产量集中度高,前三大主要产气国为美国、卡塔尔、阿尔及利亚,2020年CR3达87.5%。 1.2. 需求:稳定年消费2000万方,前沿研究&高端制造氦气需求稳定增长 中国氦气年消费量2000万方以上,较为稳定。根据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2020年中国氦气消费量2125万方,受疫情影响需求受到一定限制,同比下滑6.4%,2015-2020年消费量CAGR为5.7%,增长较为稳定,年消费量维持2000万方以上。 前沿研究&高端制造,氦气需求稳定增长。拆分2020年中国氦气消费结构,其中受控气氛、低温应用为最主要应用方向,占比分别为56%、23%。受控气氛包括光纤、半导体、光伏等,低温应用包括核磁共振、低温超导、国防军事、大科学研究等。作为国防军工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氦气消费量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预计随着中国半导体、光纤、光伏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氦气需求仍将维持稳定增长。 1.3. 供给:进口依赖度97.5%,优质气田资源亟待开发 2020年中国氦气进口依赖度97.5%,外资企业垄断氦气进口。根据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中国进口氦气量达2076万方,自主生产53万方,进口依赖度97.5%。根据隆众资讯统计,2021年中国进口氦气约3685万吨(约2064万方),2021年进口依赖程度仍然较高。中国氦气进口贸易业务由4家外资企业所垄断,中国仅有2家气体企业开展进口业务。根据《中国氦气市场发展前景展望》,2020年国内82%的氦气进口贸易业务被外资企业垄断,包括德国新林德、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空气产品以及日本岩谷气体,占比分别为21%、19%、18%及13%。中国仅有两家企业为广州广钢气体能源及上海济阳科技。 中国氦气资源较为匮乏,存量优质气田亟待开发。1)中国氦资源仅占全球2%。根据美国地址调查局(HSGS)2020年的调查报告,全球氦气资源约为520亿方,区域分配较为不均。其中美国、卡塔尔、阿尔及利亚、俄罗斯、加拿大、中国为前6大资源国,位列第6的中国拥有氦气资源量仅11亿方,占比约2%。2)中国氦资源氦含量较低。根据气田氦含量区分,USGS将含量大于0.3%的资源称为经济可采资源。美国含氦天然气中氦气含量可达0.66%~8.2%,俄罗斯含氦天然气氦含量0.15%~0.6%。中国氦资源整体氦含量较低。目前中国已发现的8个含氦天然气盆地,分别位于渭河、四川、塔里木、柴达木、松辽、渤海湾、苏北、海拉尔等。其中,塔里木盆地的和田河气田,是中国第一个特大型富氦气田(含量为0.30%-0.37%),优质气体资源亟待开发。 2. 提氦产业链国产替代加速,碳中和约束供应资源端壁垒体现 氦气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制取、中游储运及下游应用。1)上游氦气制取:天然气分离法是目前唯一工业化获取氦的方法,包括粗氦提取与精制,深冷法为粗氦提取最为广泛的提氦方法,约90%的氦气通过深冷法制取。近年来常温法提氦(多级变压吸附、多级膜、膜法+多级变压吸附)研发也已获得成功,逐步投运。粗氦精制主要通过冷凝、催化氧化、分子筛、低温吸附等方法去除氮气、氢气、水、氧气、氩气、氖气等杂质;2)中游储运主要分为液氦、气氦两种形式,液氦通过液氦杜瓦,气氦通过气氦高压管束车进行储运。气氦运输成本约为液氦的4倍,适用于短距离分销;规模大且距离氦气消费市场较远(大于1000km)的提氦厂,宜采用液氦形式进行产品储运。中国气氦/液氦消费量占比分别为70%/30%。3)下游应用可由掌握氦气资源企业直接进行终端销售或通过专业的气体贸易商进行销售。 技术差距逐步缩窄,国产替代进度加快。氦气制取与储运技术路径已经相对成熟,美国早期的提氦工厂Amarillo,自1929年起即开始投产,采用深冷法提取。卡塔尔、俄罗斯等主要氦气出口国家均主要采用深冷法、BOG提氦等主流方式。氦气垄断国家对于中国明确的氦气禁运政策,并通过对于制冷机及核心部件、液氦罐箱、氦气液化器等出口限制限制制造能力。与此同时,随着国内部分BOG提氦项目落地,中国正逐步收窄技术差距,国产替代进度加快。目前中国仍然存在大规模贫氦天然气提氦技术成本较高,氦气液化储运关键核心设备性能存在差距的问题。 资源端壁垒体现,LNG副产提氦优势突出。背靠优质富氦气田的LNG企业在提氦过程中,优势突出。LNG原料气可作为提氦过程的稳定原料来源,氦气作为LNG副产品,无原材料采购成本,仅承担较为固定的制造成本,主要包括设备折旧(38%)、物料消耗(27%)、动力成本(17%)、人工成本(17%)等。拥有氦气资源可较好享受氦气价格上行带来的盈利弹性,副产氦同时可带动LNG项目业务盈利能力提升。根据我们测算,当氦气价格为100元/方,LNG副产提氦项目毛利率可达79.2%,当氦气价格上涨至200/300/400元/方,项目毛利率可达89.6%/93.1%/94.8%,盈利弹性明显。 3. 投资建议:关注BOG提氦布局与气体销售优势 3.1. 九丰能源:LNG打造海陆双气源,出粤入川布局氢&氦 布局BOG提氦产能36万方/年,已实现规模化氦气销售。公司拟收购标的远丰森泰已具备LNG项目BOG提氦的关键技术,已在内蒙森泰建成一套BOG提氦装置,产能36万方/年,2021年5年起项目开始试生产,2021年全年实现氦气销售8.63万方,已实现氦气规模供气出货。 布局海陆双气源,LNG主业量增价稳。国内天然气需求在双碳政策下稳步上升,2011-2021年CAGR10.7%;供给端国内产量和管道天然气进口量的相对刚性致使国内天然气需求浮动主要靠NG进口补齐,进口LNG地位突显。1)量的角度,公司LNG接收站处理能力150万吨/年;计划收购远丰森泰一期60万吨/年产能,二期60万吨/年建成后产能翻倍;2025年江门码头建成300万吨,处理能力在2021年基础上翻两番。2)价的角度,海陆双气源稳定成本,推动公司稳健发展;2021年LNG进口价格波动上涨,JKM最大上浮300%,布伦特原油最大上浮30%;公司拟收购的远丰森泰贴近陆气气源,四川液厂采购成本可控制在±20%,陆气+海气稳定成本。3)销售结构的角度,公司三种销售方式的毛差水平为国内零售>国内贸易>国外转口,公司国内零售客户占国内总客户数70%,未来比例提升至90%,顺价能力进一步增强 氢能依托广东&川渝区位优势,主业协同快速入场。1)政策带来广东&川渝加氢132亿元市场空间;根据我们的假设 2024年氢能重卡售价因规模效应降至103万元/辆,补贴67万元/辆,加氢38元/千克,氢能重卡经济性将优于柴油,加氢市场将进一步打开。2)公司锁定广东巨正源2.5万吨/年氢气产能,二期翻倍,有望分享2025年广东省氢能重卡市场(氢气需求量12.7万吨)。3)公司拟收购远丰森泰,具备四川制氢&加氢优势;如使用远丰森泰气源进行天然气重整+碳捕捉制氢,成本在11.32-13.62元/千克,毛利率达60%,远高于行业平均;补贴政策刺激气/氢合建站发展,与新建加氢站相比投资&运营成本减半。 盈利预测:公司LNG业务布局完善,“海陆双气源”格局逐渐形成,氦气&氢能布局带来新增量。我们维持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9.85/13.16/16.85亿元,当前对应PE14/11/8倍(估值日期2022/6/1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天然气价格剧烈波动,氢能政策落地速度不及预期,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3.2. 金宏气体:绑定海外气源&氦气储备充沛先发优势显著 渠道优势显著,绑定海外气源液氦稳定供应。氦气作为公司重要产品之一,公司于2020年起开始进行购置液氦槽罐和从国外直接充装液氦的全产业链部署。2022年3月,公司迎来首个国外进口氦槽,正式开启“储氦”“运氦”新篇章。公司海外渠道优势显著液氦供应稳定,第二个进口氦槽于同年5月运抵中国大陆报关。公司持续推进进口氦气资源储备战略,积极助推国内氦气自主可控,打破外资垄断局面。 气体充装协同效应显著,成本可控氦价高涨推升公司业绩。公司拥有丰富气体充装经验,从国外采购一手液氦后于国内进行氦气充装并实现销售协同效应显著。2021年公司氦气产品营收规模超3000万元。公司氦气储备充沛且与海外气源长期合作成本较为可控,氦气产品售价挂钩市价,氦气价格高涨公司氦气业务高增可期。 盈利预测:全球氦气供应受限中国氦价屡创新高,公司提前布局氦气全产业链绑定海外一手气源,氦气储备充沛先发优势显著。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0/4.09/5.46亿元,当前对应32/23/17倍PE(估值日期2022/6/1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气体销售价格波动,项目研发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4. 风险提示 1)氦气价格剧烈波动:若氦气价格过高则可能影响氦气消费量,影响项目氦气销售。反之,则影响提氦项目投资回报,影响行业发展进度。 2)技术研发不及预期:目前中国部分提氦技术仍不成熟或依赖海外进口,若自主研发不及预期或国际关系变化导致技术沟通不畅,则会影响行业发展进度。 3)市场竞争加剧:若行业参与者增加竞争加剧,行业盈利能力存在下行风险。 团队介绍 免责申明: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dongwuhb)由东吴证券研究所环保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环保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特别申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推送信息仅面向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在未经授权前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3月国际冲突爆发以来,氦气价格快速上行。2022年6月,俄罗斯颁布限制惰性气体出口令,全球对于氦气供应展现出史无前例的担忧,中国氦气价格上涨至420-460元/方,涨幅超300%。 地缘冲突爆发,中国氦气价格突破400元/方。复盘中国高纯管束氦气价格,自2017年以来管束氢气价格基本位于100至200元/方区间。2022年3月国际冲突爆发,全球对于氦气供应展现出史无前例的担忧,中国氦气价格上涨至420-460元/方,涨幅超300%。 战略资源气体黄金,全球产气集中度高。氦气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半导体产业、尖端科研等领域,国外对于氦气资源的保护与战略储备的重视已由来已久。全球氦气产量集中度高,前三大产气国美国(占49%)、卡塔尔(占30%)、阿尔及利亚(9%)2021年产气CR3达88%。氦气垄断国家对于氦气及制氦设备出口有明确限制。 中国需求:前沿研究&高端制造氦气需求稳定增长。2020年中国氦气消费量2125万方,疫情影响需求受限,同比下滑6.4%,2015-2020年消费量CAGR为5.7%,2017年以来氦气年消费量维持2000万方以上。其中,受控气氛(光纤、半导体、光伏等)与低温应用(核磁共振、低温超导、国防军事等)为主要应用方向,分别占比56%/23%。随中国高科技行业持续发展,氦气需求稳定增长。 中国供给:进口依赖度97.5%,优质气田资源亟待开发。2020年中国进口氦气量达2076万方,自主生产53万方,进口依赖度97.5%。,2021年中国进口氦气约3685万吨(约2064万方),进口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前三大进口国为卡塔尔(占82%)、美国(占9%)、澳大利亚(8%)。中国氦气资源较为匮乏,氦资源仅占全球2%且氦含量较低,塔里木盆地的和田河气田,是中国第一个特大型富氦气田,优质资源亟待开发。 提氦产业链国产替代加速,氦气资源壁垒突出。海外氦气制取与储运技术路径相对成熟,中国仍然存在大规模贫氦天然气提氦技术成本较高,氦气液化储运关键核心设备性能存在差距的问题。技术差距正逐步收窄,碳中和约束供应资源端壁垒体现。背靠优质富氦气田的LNG企业,LNG原料气可作为稳定氦气来源。氦气作为副产品,无原材料成本,仅承担固定的制造成本,可较好享受氦气价格上行带来的盈利弹性。我们测算氦气价格100/200/300/400元/方,BOG项目提氦毛利率79.2%/89.6%/93.1%/94.8%。 投资建议:关注BOG提氦布局与气体销售优势。重点推荐:九丰能源:LNG打造海陆双气源,出粤入川布局氢&氦。金宏气体:绑定海外气源&氦气储备充沛先发优势显著。建议关注:电子特气头部公司凯美特气、华特气体;布局BOG提氦水发燃气;提氦设备商蜀道装备。 风险提示:氦气价格剧烈波动,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目录 正文 事件:自2022年3月国际冲突爆发以来,氦气价格快速上行。2022年6月,俄罗斯颁布限制惰性气体出口令,全球对于氦气供应展现出史无前例的担忧,中国氦气价格上涨至420-460元/方,涨幅超300%。 1. 地缘冲突引氦气暴涨,“气体黄金”亟待国产替代 1.1. 战略资源气体黄金,俄罗斯限制出口气价暴涨 氦气为重要战略资源,全球供给集中度高。氦气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半导体产业、尖端科研等领域,是国防军工和高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物资。国外对于氦气资源的保护与战略储备的重视由来已久。1960年美国修订了1925年首次颁布的《氦保护条例》,全美国氦气的提取、储存及运输由美国内政部统筹。2018年,美国总统签署发令将氦气列入至关重要的35种关键矿产目录,并要求供应中国的氦气合同注明不得用于军事用途。氦气垄断国家对于制氦设备出口中国存在明确限制。美国商务部制定《出口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20K以下制冷机及核心部件禁止出口中国,欧盟要求低温设备对中国出口必须报最终用户,且设备卖方有现场检查权和否决权。全球氦气产量集中度高,前三大主要产气国为美国、卡塔尔、阿尔及利亚,2020年CR3达87.5%。 1.2. 需求:稳定年消费2000万方,前沿研究&高端制造氦气需求稳定增长 中国氦气年消费量2000万方以上,较为稳定。根据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2020年中国氦气消费量2125万方,受疫情影响需求受到一定限制,同比下滑6.4%,2015-2020年消费量CAGR为5.7%,增长较为稳定,年消费量维持2000万方以上。 前沿研究&高端制造,氦气需求稳定增长。拆分2020年中国氦气消费结构,其中受控气氛、低温应用为最主要应用方向,占比分别为56%、23%。受控气氛包括光纤、半导体、光伏等,低温应用包括核磁共振、低温超导、国防军事、大科学研究等。作为国防军工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氦气消费量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预计随着中国半导体、光纤、光伏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氦气需求仍将维持稳定增长。 1.3. 供给:进口依赖度97.5%,优质气田资源亟待开发 2020年中国氦气进口依赖度97.5%,外资企业垄断氦气进口。根据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中国进口氦气量达2076万方,自主生产53万方,进口依赖度97.5%。根据隆众资讯统计,2021年中国进口氦气约3685万吨(约2064万方),2021年进口依赖程度仍然较高。中国氦气进口贸易业务由4家外资企业所垄断,中国仅有2家气体企业开展进口业务。根据《中国氦气市场发展前景展望》,2020年国内82%的氦气进口贸易业务被外资企业垄断,包括德国新林德、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空气产品以及日本岩谷气体,占比分别为21%、19%、18%及13%。中国仅有两家企业为广州广钢气体能源及上海济阳科技。 中国氦气资源较为匮乏,存量优质气田亟待开发。1)中国氦资源仅占全球2%。根据美国地址调查局(HSGS)2020年的调查报告,全球氦气资源约为520亿方,区域分配较为不均。其中美国、卡塔尔、阿尔及利亚、俄罗斯、加拿大、中国为前6大资源国,位列第6的中国拥有氦气资源量仅11亿方,占比约2%。2)中国氦资源氦含量较低。根据气田氦含量区分,USGS将含量大于0.3%的资源称为经济可采资源。美国含氦天然气中氦气含量可达0.66%~8.2%,俄罗斯含氦天然气氦含量0.15%~0.6%。中国氦资源整体氦含量较低。目前中国已发现的8个含氦天然气盆地,分别位于渭河、四川、塔里木、柴达木、松辽、渤海湾、苏北、海拉尔等。其中,塔里木盆地的和田河气田,是中国第一个特大型富氦气田(含量为0.30%-0.37%),优质气体资源亟待开发。 2. 提氦产业链国产替代加速,碳中和约束供应资源端壁垒体现 氦气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制取、中游储运及下游应用。1)上游氦气制取:天然气分离法是目前唯一工业化获取氦的方法,包括粗氦提取与精制,深冷法为粗氦提取最为广泛的提氦方法,约90%的氦气通过深冷法制取。近年来常温法提氦(多级变压吸附、多级膜、膜法+多级变压吸附)研发也已获得成功,逐步投运。粗氦精制主要通过冷凝、催化氧化、分子筛、低温吸附等方法去除氮气、氢气、水、氧气、氩气、氖气等杂质;2)中游储运主要分为液氦、气氦两种形式,液氦通过液氦杜瓦,气氦通过气氦高压管束车进行储运。气氦运输成本约为液氦的4倍,适用于短距离分销;规模大且距离氦气消费市场较远(大于1000km)的提氦厂,宜采用液氦形式进行产品储运。中国气氦/液氦消费量占比分别为70%/30%。3)下游应用可由掌握氦气资源企业直接进行终端销售或通过专业的气体贸易商进行销售。 技术差距逐步缩窄,国产替代进度加快。氦气制取与储运技术路径已经相对成熟,美国早期的提氦工厂Amarillo,自1929年起即开始投产,采用深冷法提取。卡塔尔、俄罗斯等主要氦气出口国家均主要采用深冷法、BOG提氦等主流方式。氦气垄断国家对于中国明确的氦气禁运政策,并通过对于制冷机及核心部件、液氦罐箱、氦气液化器等出口限制限制制造能力。与此同时,随着国内部分BOG提氦项目落地,中国正逐步收窄技术差距,国产替代进度加快。目前中国仍然存在大规模贫氦天然气提氦技术成本较高,氦气液化储运关键核心设备性能存在差距的问题。 资源端壁垒体现,LNG副产提氦优势突出。背靠优质富氦气田的LNG企业在提氦过程中,优势突出。LNG原料气可作为提氦过程的稳定原料来源,氦气作为LNG副产品,无原材料采购成本,仅承担较为固定的制造成本,主要包括设备折旧(38%)、物料消耗(27%)、动力成本(17%)、人工成本(17%)等。拥有氦气资源可较好享受氦气价格上行带来的盈利弹性,副产氦同时可带动LNG项目业务盈利能力提升。根据我们测算,当氦气价格为100元/方,LNG副产提氦项目毛利率可达79.2%,当氦气价格上涨至200/300/400元/方,项目毛利率可达89.6%/93.1%/94.8%,盈利弹性明显。 3. 投资建议:关注BOG提氦布局与气体销售优势 3.1. 九丰能源:LNG打造海陆双气源,出粤入川布局氢&氦 布局BOG提氦产能36万方/年,已实现规模化氦气销售。公司拟收购标的远丰森泰已具备LNG项目BOG提氦的关键技术,已在内蒙森泰建成一套BOG提氦装置,产能36万方/年,2021年5年起项目开始试生产,2021年全年实现氦气销售8.63万方,已实现氦气规模供气出货。 布局海陆双气源,LNG主业量增价稳。国内天然气需求在双碳政策下稳步上升,2011-2021年CAGR10.7%;供给端国内产量和管道天然气进口量的相对刚性致使国内天然气需求浮动主要靠NG进口补齐,进口LNG地位突显。1)量的角度,公司LNG接收站处理能力150万吨/年;计划收购远丰森泰一期60万吨/年产能,二期60万吨/年建成后产能翻倍;2025年江门码头建成300万吨,处理能力在2021年基础上翻两番。2)价的角度,海陆双气源稳定成本,推动公司稳健发展;2021年LNG进口价格波动上涨,JKM最大上浮300%,布伦特原油最大上浮30%;公司拟收购的远丰森泰贴近陆气气源,四川液厂采购成本可控制在±20%,陆气+海气稳定成本。3)销售结构的角度,公司三种销售方式的毛差水平为国内零售>国内贸易>国外转口,公司国内零售客户占国内总客户数70%,未来比例提升至90%,顺价能力进一步增强 氢能依托广东&川渝区位优势,主业协同快速入场。1)政策带来广东&川渝加氢132亿元市场空间;根据我们的假设 2024年氢能重卡售价因规模效应降至103万元/辆,补贴67万元/辆,加氢38元/千克,氢能重卡经济性将优于柴油,加氢市场将进一步打开。2)公司锁定广东巨正源2.5万吨/年氢气产能,二期翻倍,有望分享2025年广东省氢能重卡市场(氢气需求量12.7万吨)。3)公司拟收购远丰森泰,具备四川制氢&加氢优势;如使用远丰森泰气源进行天然气重整+碳捕捉制氢,成本在11.32-13.62元/千克,毛利率达60%,远高于行业平均;补贴政策刺激气/氢合建站发展,与新建加氢站相比投资&运营成本减半。 盈利预测:公司LNG业务布局完善,“海陆双气源”格局逐渐形成,氦气&氢能布局带来新增量。我们维持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9.85/13.16/16.85亿元,当前对应PE14/11/8倍(估值日期2022/6/1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天然气价格剧烈波动,氢能政策落地速度不及预期,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3.2. 金宏气体:绑定海外气源&氦气储备充沛先发优势显著 渠道优势显著,绑定海外气源液氦稳定供应。氦气作为公司重要产品之一,公司于2020年起开始进行购置液氦槽罐和从国外直接充装液氦的全产业链部署。2022年3月,公司迎来首个国外进口氦槽,正式开启“储氦”“运氦”新篇章。公司海外渠道优势显著液氦供应稳定,第二个进口氦槽于同年5月运抵中国大陆报关。公司持续推进进口氦气资源储备战略,积极助推国内氦气自主可控,打破外资垄断局面。 气体充装协同效应显著,成本可控氦价高涨推升公司业绩。公司拥有丰富气体充装经验,从国外采购一手液氦后于国内进行氦气充装并实现销售协同效应显著。2021年公司氦气产品营收规模超3000万元。公司氦气储备充沛且与海外气源长期合作成本较为可控,氦气产品售价挂钩市价,氦气价格高涨公司氦气业务高增可期。 盈利预测:全球氦气供应受限中国氦价屡创新高,公司提前布局氦气全产业链绑定海外一手气源,氦气储备充沛先发优势显著。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0/4.09/5.46亿元,当前对应32/23/17倍PE(估值日期2022/6/1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气体销售价格波动,项目研发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4. 风险提示 1)氦气价格剧烈波动:若氦气价格过高则可能影响氦气消费量,影响项目氦气销售。反之,则影响提氦项目投资回报,影响行业发展进度。 2)技术研发不及预期:目前中国部分提氦技术仍不成熟或依赖海外进口,若自主研发不及预期或国际关系变化导致技术沟通不畅,则会影响行业发展进度。 3)市场竞争加剧:若行业参与者增加竞争加剧,行业盈利能力存在下行风险。 团队介绍 免责申明: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dongwuhb)由东吴证券研究所环保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环保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特别申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推送信息仅面向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在未经授权前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