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电车_周观点】新势力崛起加速,继续看好新能源零部件行情演绎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国金电车_周观点】新势力崛起加速,继续看好新能源零部件行情演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周行业重要变化: 1、价格:钴价、正极材料、电解液(LFP)、6F(国产)本周价格下降,其他环节价格较为稳定;2、终端:乘用车市逐步改善,5月零售135.4万辆,同/环比-17%/+30%,同比降幅较上月同期收窄17个百分点。华为问界M5纯电版报工信部。 本周核心周观点: 5月新能源车市回暖明显,预计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50万以上。乘用车市逐步改善,5月零售135.4万辆,同/环比-17%/+30%,同比降幅较上月同期收窄17个百分点。新能源车方面, 5月电车批售42.1万辆,同/环比 +111.5%/ 49.8%,渗透率26.5% (4月29.6%)。新能源H2将迎来新车放量大爆发,预计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50万以上。 自主品牌强势崛起。2022年5月,自主品牌的零售份额占到46.3%,而过去10年在40%左右波动,自主品牌实现真正的崛起,背后核心原因是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上的优势。一个有力的数据支撑是,5月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1.8%,而合资品牌仅为4.0%。而高油价、海外疫情,只不过加速了国产品牌崛起进程。此外,参考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中国和美国的ICT产业链优势较为明显,下半程的智能化中自主品牌份额还将加速提升。长期看,自主品牌的份额将从目前不到50%,提升至70%-80%份额(参照日韩,自主品牌占比分别为70%和80%左右);第二步走向全球,自主品牌的份额可能还有翻倍空间,目前如吉利、长城、上汽,2022年1-5月份出口的比例分别提升至13%/12%/17%,同比增速 分别为40%/3%/45%,展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自主零部件也将跟随崛起。第一,自主崛起对零部件拉动明显。现在全球汽零top20中,日本企业有电装、爱信精机、日本矢崎住友电工丰田纺织捷太格特6家,收入在100-300亿美元。其中电装是全球第二大汽零公司,收入超过400亿美元(丰田是2500亿美元)。第二,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自主零部件公司收入占比才不到5%,国内汽零公司的空间还很大。第三,全球最优秀、销量最高的两个新能源车公司,一个是特斯拉,其供应链国产化率超过90%,将极大的扶持国内的零部件产业链;另一个比亚迪则本身是自主品牌。第四,零部件环节远期的全球份额较高,长期看可参照电池和玻璃环节,目前电池环节国内供应商份额约55%,玻璃环节福耀的全球市占率约为31%(海外份额还在加速)。 新能源零部件行情有望持续演绎,围绕汽车智能化布局确定成长标的。前期我们提出5、6月电车基本面迎来趋势性改善。在政策刺激落地以及欧洲底部确立后,传统车拐点确立的预期提前演绎,前期零部件板块因传统车压力回调明显,预计后续将成为电车板块弹性方向。建议围绕特斯拉和比亚迪产业链,从智能化渗透率和国产化率提升角度,布局底盘(悬挂+制动)、安全、微电机等领域。 本周重要行业事件: 天赐材料点评,5月份销量点评,中鼎股份跟踪点评,比亚迪回购点评,LMFP专题报告。 子行业推荐组合:详见后页正文。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产业链竞争激烈加剧;政策变动风险。 一、产业链主要产品价格跟踪 1.1 电池产业链价格 1)MB钴价格:6月10日,MB标准级钴报价36.75美元/磅,较上周下降4.05%。MB合金级钴报价36.75美元/磅,较上周下降4.55%。 2)锂盐周价格:6月10日,氢氧化锂报价47.40万元/吨,较上周变化0%;碳酸锂报价47.75万元/吨,较上周上涨1.06%。 3)正极材料NCM523和NCM622本周价格下降:6月10日,三元正极NCM523/NCM622/NCM811均价分别为32.75/33.75/38.50万元/吨,NCM523/NCM622/NCM811价格与上周持平。 4)负极材料本周价格:6月10日,人造石墨负极(中端)4.8-5.8万/吨;人造石墨负极(高端)6.5-7.8万元/吨。天然石墨负极(中端)4.9-5.3万/吨;天然石墨负极(高端)5.5-6.7万元/吨。 5)6F(国产)本周价格下降:6月10日,六氟磷酸锂(国产)价格26.50万元/吨,价格较上周下降5.36%。电池级EMC价格1.40万元/吨;DMC价格0.73万/吨;EC价格0.75万元/吨;PC价格1.13万元/吨;DEC价格1.35万元/吨。三元电池电解液(常规动力型)8.0-10.0万/吨;LFP电池电解液报价6.0-8.0万/吨。 6)湿法涂覆价格:6月10日,国产中端16μm干法基膜价格0.9-1.0元/平米;国产中端9μm湿法基膜1.35-1.6元/平米;国产中端湿法涂覆膜9+3μm价格为1.85-2.50元/平米。 7) 本周磷酸铁锂电芯价格平稳:6月10日,磷酸/磷酸铁/磷矿石/工业级磷酸一铵均价分别为1.11/2.50/0.09/0.75万元/吨,磷酸价格较上周下降6.87%,磷矿石价格较上周上涨4.44%,磷酸铁/工业级磷酸一铵价格与上周持平。 二、终端:销量、新车型及行业热点 2.1终端追踪 2.1.1 终端销量 乘用车市逐步改善,5月零售135.4万辆,同/环比-17%/+30%,同比降幅较上月同期收窄17个百分点。5月批发155.7万辆,同/环比-3%/+64%,同比降幅较上月同期收窄23个百分点。6月1-5日,乘用车零售16.8万辆,同/环比-5%/-47%,较上月同期+6%;乘用车批发16.3万辆,同/环比-7%/-64%,较上月同期增长17%。随着部分地区的恢复正常运行,乘用车市场零售有一定改善。 新能源车方面, 5月电车批售42.1万辆,同/环比 +111.5%/ 49.8%,渗透率26.5% (4月29.6%)。零售36.0万辆,同/环比 +91.2%/ +26.9%,渗透率26.6% (4月27.1%);1-5月合计171.2/189.2万,同比+119.5%/+117.4%。疫情及涨价潮过后,5月订单环比修复;6月第1周客流及订单继续提升。叠加各地促消费政策,3-5月的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预计Q2批售117万,同/环比+90%/-1%。 5月新能源车市回暖明显,预计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50万以上。目前各地生产节奏已恢复疫情前水平。随着6月上海及周边解封,将释放全国约10%的电车市场,预计6月销量47万 ,同环比+100%/+11.6%。预计H2将迎来新车放量大爆发 (全年重点车型45款,H1/H2分别交付16/29款)。6月新车型节奏提速,蔚来ES7 (6.15发布);理想L9 (6.21上市,8月交付);小鹏G9 (预计6月上市,8月交付);哪吒S (6.6预售,年底交付);问界M7 (6月底预售,7月交付);零跑C01 (4.5w订单,Q3交付)。 预计下半年欧洲汽车供给节奏有望加速,全年销量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因俄乌冲突而停产的工厂在3月底4月初已陆续恢复生产。预计5月欧洲9国电动车销量15w+,环比+18%,同比持平附近。大众22Q1财报表示目前市场需求强劲,22H2芯片紧缺问题有望改善,预计22年全球销量同比略增。 2.1.2终端车型涨价追踪 继3月头部以及大部分厂商调整终端售价,4月提价的有:理想one上涨1w;大众ID系列上涨5.4k (覆盖补贴);长安奔奔E-star国民版(低价版) 停售。 5月(即将)提价的:极氪001低价版(双电机&单电机WE版)取消5k抵1w膨胀金,高价版(双电机YOU)上涨1.8w,同时取消5k抵7.5k膨胀金权益;蔚来汽车全系涨一万;华为AITO四驱版,涨价1w;小鹏进行权益和配置调整,在P5/ P7上将自动驾驶作为标配;上汽一汽大众ID系列ID.4涨价5k,ID.3 & ID.6涨价3k。 2.2 新车资讯 2.2.1 华为问界M5纯电版报工信部,命名M5e 6月9日, AITO品牌发布问界M5e的外观官图,新车是M5纯电版,定位中型 SUV,新车造型与增程版最大差异在于M5e 前脸取消车型的中网/格栅,采用全封闭式设计,更具未来感。新车预计9-10月上市 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 4785/1930/1620mm,轴距 2880mm。与增程版基本一致,仅长高分别+15/ +5mm,预计外观件影响。 座舱方面:预计AITO问界M5e将延续AITO问界M5的内饰设计,搭载10.4英寸曲面全液晶仪表盘与15.6英寸半悬浮式中控屏。并继续搭载鸿蒙OS智能座舱。 动力方面:纯电版问界M5e将提供后驱单电机及四驱双电机两种版本,单电最大功率为200kW,双电机版搭载华为出品的CYS210XY0P1 / CTZ196XY0P4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65kW、200kW。电池方面,新车将搭载磷酸铁锂电池。 2.2.2 集度汽车发布首款概念车,命名ROBO-01 6月8日,集度正式发布首款机器人概念车——ROBO-01,作为百度和吉利合作开发的造车项目,ROBO-01将主打智能化和自动驾驶。预计量产车年内发布,23年正式上市。 智能座舱:U型方向盘,超长一体化大屏幕,预计长度1.5米左右,座舱搭载骁龙8295芯片。 智能驾驶:新车搭载2个半固态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再加12个摄像头。并且配备英伟达的2颗Orin X芯片,支持视觉+双激光雷达的两套独立自动驾驶体系。 2.2.3 长安新能源Lumin糯玉米上市,定价4.89-6.39万 6月10日长安Lumin糯玉米上市,定位A00纯电微型车。共推出3款车型,补贴后售价4.89/ 5.39/ 6.39万元,分别对应续航里程155/ 210/ 301km。 车型除了外观、内饰方面做了较大升级,应用纯电平台全新打造,在尺寸方面也有很大优化,长宽高3,270*1,700*1,545mm,轴距1,980mm,较同级别宏光MINI GAMEBOY更大,长宽分别+209/ 180mm。 电动化:搭载电池为宁德时代和中创新航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 55/ 210/ 301km续航对应电池容量分别为12.92/ 17.65/ 27.99 kWh。 智能座舱:座舱方面进行全方位优化,搭载10.25英寸中控屏,并配备电动外后视镜,倒车影像,胎压监测等,同级优势明显。 另外,纯电版问界M5发布时间在9-10月份,预计年底交付。 三、本周行业重要事件与点评 3.1天赐材料点评:股权回购彰显信心,业绩兑现度可期 事件:6月9日,公司发布股份回购计划,在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人民币50元/股(当前股价为42.9元)的条件下,拟回购总金额2.5-5亿元,约占股本0.26%-0.52%。 点评: 股权激励&回购计划相继落地,彰显公司发展信心。公司于21年11月已发布股权激励,对应22-24年利润38、48、58亿,股份占总股本0.6341%。此次发布回购计划进一步彰显公司发展信心,业绩兑现可期。 长协护航&多维度控本提质,吨盈利下修斜率有望趋缓。逐季看公司Q2排产环比预计+10%,考虑原材料如溶剂等价格下降较快,同时公司已与下游签订部分长协&LIFSI持续贡献增量利润,公司单吨盈利下修的斜率有望趋缓。 3.2 中鼎股份:再获空悬订单,龙头地位稳固步入收获期 事件:公司成为国内某头部新能源品牌主机厂新平台项目空气悬挂系统的空气供给单元总成产品的批量供应商。本次项目生命周期为7年,生命周期总金额约为17.18亿元。 点评: 手握大量订单,成长空间和弹性充足。公司传统非轮橡胶单车价值量2000元左右,智能底盘业务单车价值量1万元,单车价值量市场空间翻5倍。目前公司底盘业务订单规模达到172亿:空悬62亿+轻量化110亿。热管理订单120亿,年化收入超过58亿,年化增量利润7亿。随着公司空气弹簧落地,公司智能底盘业务版图进一步完善,保守估计未来底盘年化利润有望达到15亿+规模,总体利润有望达到30亿。 欧洲部分国家汽车5月销量公布,同比-20-+3%不等,同比数据大幅度环比修复,4月欧洲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8%。欧洲销量更多受制于供给问题而非需求,我们预计欧洲后续还会继续环比修复,全年前低后高趋势逐步确立。前期市场担忧公司欧洲业务受欧洲车市负面影响的预期将会逐步得到修正。 空悬是未来三年汽车智能化渗透率增速最快的配置,公司作为龙头有望深度收益。21年空悬渗透率3%,2025年有望达到15%,4年4倍增长。公司核心单品包括空压机(国内60%份额)+空气弹簧(独家薄壁工艺,未来有望拿到高份额),单车价值量5000元。国内空压机领域,中鼎一枝独秀,未来拓展空簧、减震器实现协同优势,稳固龙头地位,无惧竞争格局波动。 3.3 5月电车销量点评:5月销量恢复超预期,继续看多电车板块 事件:乘联会发布5月电车销量,批售42.1万辆,同/环比 +111.5%/ 49.8%,渗透率26.5% (4月29.6%);零售36.0万辆,同/环比 +91.2%/ +26.9%,渗透率26.6% (4月27.1%)。1-5月合计189.2/ 171.2万,同比+117.4%/ +119.5%。 点评: 1、市场端:5月底各地生产节奏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随着6月上海及周边解封,将释放全国约10%的电车市场,预计6月销量47万 ,同环比+100%/+11.6%。 2、需求端:疫情及涨价潮过后,5月销订单环比修复;6月第1周客流及订单继续提升。叠加各地促消费政策,3-5月的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预计Q2批售117万,同/环比+90%/-1%。 3、供给侧:预计H2将迎来新车放量大爆发 (全年重点车型45款,H1/H2分别交付16/29款),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560万。6月新车型节奏提速,蔚来ES7 (6.15发布);理想L9 (6.21上市,8月交付);小鹏G9 (预计6月上市,8月交付);哪吒S (6.6预售,年底交付);问界M7 (6月底预售,7月交付);零跑C01 (4.5w订单,Q3交付)。 3.4比亚迪股份回购点评:回购价上限上调至400元/股 事件:6月8日,比亚迪公布调整回购股份价格上限公告,上限由300元/股调整为400元/股。截至公告日,公司累计回购217.3w股,占总股本0.075%;每股最低/高成交价为293.37/ 300元,总金额6.49亿。 点评: 1、回购占比:本次回购股份按金额18亿~18.5亿元和回购价格上限400元/股测算,预计回购股份数量450w~462.5w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155%~0.159%。 2、近况表现:公司5月新能源车销量11.42万台,20万以上车型占比28.4%+,环比+6.1pcts,电池装机量6.2GWh;1-5月累计销量50.44万台,同比+358.2%,累计装机27.2GWh。预计后续产能提升将迎来大幅增长。 四、投资建议 Q2板块行情可期,全年“轻总量重结构”。资源品价格企稳前提下,若下游提价后需求仍然强劲,Q2板块将迎来反转。全年看我们认为要轻总量重结构,找结构上超预期或者确定性高的点更为重要。(1)终端:细分市场分化、车企分化。看好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等头部车企;(2)中游: 重点关注特斯拉、比亚迪供应链标的;渗透率提升的方向:智能底盘(空气悬挂、线控制动、CDC减震等)、PET铜箔、硅碳、热管理热泵、一体化铸件以及HEPA等领域;国产化率提升的方向:高端炭黑、控制器、微电机、音响、轮胎以及IGBT等领域;穿越周期波动、竞争力强的龙头:高锂价将导致中下游洗牌加速,看好宁德时代、恩捷股份、中伟股份等电池及材料各环节龙头。 五、风险提示 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目前电动车赛道新进厂商、产品增多,存在竞争加剧导致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产业链竞争激烈程度加剧。新能源产业链供给端愈发丰富,竞争异常激烈,存在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政策变动风险。汽车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多,尤其是新能源车。政策波动可能会对汽车消费需求产生较大影响。 陈传红 chenchuanhong@gjzq.com.cn 邱长伟 qiuchangwei@gjzq.com.cn 姜超阳 jiangchaoyang@gjzq.com.cn 田 野 tiany@gjzq.com.cn 薛少龙 xueshaolong@gjzq.com.cn 姚云峰 yaoyunfeng@gjzq.com.cn 江 莹 jiangying2@gjzq.com.cn 胡媛媛 huyuanyuan@gjzq.com.cn 苏 晨 suchen@gjzq.com.cn 特别声明: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版权归“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证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制作任何形式的复制、转发、转载、引用、修改、仿制、刊发,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经过书面授权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本报告的产生基于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但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国金证券不作出任何担保。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在不作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可能会随时调整。 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不作为或被视为出售及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邀请或要约。客户应当考虑到国金证券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而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证券研究报告是用于服务具备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和投资顾问的专业产品,使用时必须经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国金证券建议获取报告人员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报告本身、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也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国金证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国金证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本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故本报告所载观点可能与其他类似研究报告的观点及市场实际情况不一致,且收件人亦不会因为收到本报告而成为国金证券的客户。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报告仅供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风险评级高于C3级(含C3级)的投资者使用;非国金证券C3级以上(含C3级)的投资者擅自使用国金证券研究报告进行投资,遭受任何损失,国金证券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此报告仅限于中国大陆使用。
本周行业重要变化: 1、价格:钴价、正极材料、电解液(LFP)、6F(国产)本周价格下降,其他环节价格较为稳定;2、终端:乘用车市逐步改善,5月零售135.4万辆,同/环比-17%/+30%,同比降幅较上月同期收窄17个百分点。华为问界M5纯电版报工信部。 本周核心周观点: 5月新能源车市回暖明显,预计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50万以上。乘用车市逐步改善,5月零售135.4万辆,同/环比-17%/+30%,同比降幅较上月同期收窄17个百分点。新能源车方面, 5月电车批售42.1万辆,同/环比 +111.5%/ 49.8%,渗透率26.5% (4月29.6%)。新能源H2将迎来新车放量大爆发,预计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50万以上。 自主品牌强势崛起。2022年5月,自主品牌的零售份额占到46.3%,而过去10年在40%左右波动,自主品牌实现真正的崛起,背后核心原因是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上的优势。一个有力的数据支撑是,5月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1.8%,而合资品牌仅为4.0%。而高油价、海外疫情,只不过加速了国产品牌崛起进程。此外,参考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中国和美国的ICT产业链优势较为明显,下半程的智能化中自主品牌份额还将加速提升。长期看,自主品牌的份额将从目前不到50%,提升至70%-80%份额(参照日韩,自主品牌占比分别为70%和80%左右);第二步走向全球,自主品牌的份额可能还有翻倍空间,目前如吉利、长城、上汽,2022年1-5月份出口的比例分别提升至13%/12%/17%,同比增速 分别为40%/3%/45%,展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自主零部件也将跟随崛起。第一,自主崛起对零部件拉动明显。现在全球汽零top20中,日本企业有电装、爱信精机、日本矢崎住友电工丰田纺织捷太格特6家,收入在100-300亿美元。其中电装是全球第二大汽零公司,收入超过400亿美元(丰田是2500亿美元)。第二,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自主零部件公司收入占比才不到5%,国内汽零公司的空间还很大。第三,全球最优秀、销量最高的两个新能源车公司,一个是特斯拉,其供应链国产化率超过90%,将极大的扶持国内的零部件产业链;另一个比亚迪则本身是自主品牌。第四,零部件环节远期的全球份额较高,长期看可参照电池和玻璃环节,目前电池环节国内供应商份额约55%,玻璃环节福耀的全球市占率约为31%(海外份额还在加速)。 新能源零部件行情有望持续演绎,围绕汽车智能化布局确定成长标的。前期我们提出5、6月电车基本面迎来趋势性改善。在政策刺激落地以及欧洲底部确立后,传统车拐点确立的预期提前演绎,前期零部件板块因传统车压力回调明显,预计后续将成为电车板块弹性方向。建议围绕特斯拉和比亚迪产业链,从智能化渗透率和国产化率提升角度,布局底盘(悬挂+制动)、安全、微电机等领域。 本周重要行业事件: 天赐材料点评,5月份销量点评,中鼎股份跟踪点评,比亚迪回购点评,LMFP专题报告。 子行业推荐组合:详见后页正文。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产业链竞争激烈加剧;政策变动风险。 一、产业链主要产品价格跟踪 1.1 电池产业链价格 1)MB钴价格:6月10日,MB标准级钴报价36.75美元/磅,较上周下降4.05%。MB合金级钴报价36.75美元/磅,较上周下降4.55%。 2)锂盐周价格:6月10日,氢氧化锂报价47.40万元/吨,较上周变化0%;碳酸锂报价47.75万元/吨,较上周上涨1.06%。 3)正极材料NCM523和NCM622本周价格下降:6月10日,三元正极NCM523/NCM622/NCM811均价分别为32.75/33.75/38.50万元/吨,NCM523/NCM622/NCM811价格与上周持平。 4)负极材料本周价格:6月10日,人造石墨负极(中端)4.8-5.8万/吨;人造石墨负极(高端)6.5-7.8万元/吨。天然石墨负极(中端)4.9-5.3万/吨;天然石墨负极(高端)5.5-6.7万元/吨。 5)6F(国产)本周价格下降:6月10日,六氟磷酸锂(国产)价格26.50万元/吨,价格较上周下降5.36%。电池级EMC价格1.40万元/吨;DMC价格0.73万/吨;EC价格0.75万元/吨;PC价格1.13万元/吨;DEC价格1.35万元/吨。三元电池电解液(常规动力型)8.0-10.0万/吨;LFP电池电解液报价6.0-8.0万/吨。 6)湿法涂覆价格:6月10日,国产中端16μm干法基膜价格0.9-1.0元/平米;国产中端9μm湿法基膜1.35-1.6元/平米;国产中端湿法涂覆膜9+3μm价格为1.85-2.50元/平米。 7) 本周磷酸铁锂电芯价格平稳:6月10日,磷酸/磷酸铁/磷矿石/工业级磷酸一铵均价分别为1.11/2.50/0.09/0.75万元/吨,磷酸价格较上周下降6.87%,磷矿石价格较上周上涨4.44%,磷酸铁/工业级磷酸一铵价格与上周持平。 二、终端:销量、新车型及行业热点 2.1终端追踪 2.1.1 终端销量 乘用车市逐步改善,5月零售135.4万辆,同/环比-17%/+30%,同比降幅较上月同期收窄17个百分点。5月批发155.7万辆,同/环比-3%/+64%,同比降幅较上月同期收窄23个百分点。6月1-5日,乘用车零售16.8万辆,同/环比-5%/-47%,较上月同期+6%;乘用车批发16.3万辆,同/环比-7%/-64%,较上月同期增长17%。随着部分地区的恢复正常运行,乘用车市场零售有一定改善。 新能源车方面, 5月电车批售42.1万辆,同/环比 +111.5%/ 49.8%,渗透率26.5% (4月29.6%)。零售36.0万辆,同/环比 +91.2%/ +26.9%,渗透率26.6% (4月27.1%);1-5月合计171.2/189.2万,同比+119.5%/+117.4%。疫情及涨价潮过后,5月订单环比修复;6月第1周客流及订单继续提升。叠加各地促消费政策,3-5月的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预计Q2批售117万,同/环比+90%/-1%。 5月新能源车市回暖明显,预计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50万以上。目前各地生产节奏已恢复疫情前水平。随着6月上海及周边解封,将释放全国约10%的电车市场,预计6月销量47万 ,同环比+100%/+11.6%。预计H2将迎来新车放量大爆发 (全年重点车型45款,H1/H2分别交付16/29款)。6月新车型节奏提速,蔚来ES7 (6.15发布);理想L9 (6.21上市,8月交付);小鹏G9 (预计6月上市,8月交付);哪吒S (6.6预售,年底交付);问界M7 (6月底预售,7月交付);零跑C01 (4.5w订单,Q3交付)。 预计下半年欧洲汽车供给节奏有望加速,全年销量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因俄乌冲突而停产的工厂在3月底4月初已陆续恢复生产。预计5月欧洲9国电动车销量15w+,环比+18%,同比持平附近。大众22Q1财报表示目前市场需求强劲,22H2芯片紧缺问题有望改善,预计22年全球销量同比略增。 2.1.2终端车型涨价追踪 继3月头部以及大部分厂商调整终端售价,4月提价的有:理想one上涨1w;大众ID系列上涨5.4k (覆盖补贴);长安奔奔E-star国民版(低价版) 停售。 5月(即将)提价的:极氪001低价版(双电机&单电机WE版)取消5k抵1w膨胀金,高价版(双电机YOU)上涨1.8w,同时取消5k抵7.5k膨胀金权益;蔚来汽车全系涨一万;华为AITO四驱版,涨价1w;小鹏进行权益和配置调整,在P5/ P7上将自动驾驶作为标配;上汽一汽大众ID系列ID.4涨价5k,ID.3 & ID.6涨价3k。 2.2 新车资讯 2.2.1 华为问界M5纯电版报工信部,命名M5e 6月9日, AITO品牌发布问界M5e的外观官图,新车是M5纯电版,定位中型 SUV,新车造型与增程版最大差异在于M5e 前脸取消车型的中网/格栅,采用全封闭式设计,更具未来感。新车预计9-10月上市 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 4785/1930/1620mm,轴距 2880mm。与增程版基本一致,仅长高分别+15/ +5mm,预计外观件影响。 座舱方面:预计AITO问界M5e将延续AITO问界M5的内饰设计,搭载10.4英寸曲面全液晶仪表盘与15.6英寸半悬浮式中控屏。并继续搭载鸿蒙OS智能座舱。 动力方面:纯电版问界M5e将提供后驱单电机及四驱双电机两种版本,单电最大功率为200kW,双电机版搭载华为出品的CYS210XY0P1 / CTZ196XY0P4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65kW、200kW。电池方面,新车将搭载磷酸铁锂电池。 2.2.2 集度汽车发布首款概念车,命名ROBO-01 6月8日,集度正式发布首款机器人概念车——ROBO-01,作为百度和吉利合作开发的造车项目,ROBO-01将主打智能化和自动驾驶。预计量产车年内发布,23年正式上市。 智能座舱:U型方向盘,超长一体化大屏幕,预计长度1.5米左右,座舱搭载骁龙8295芯片。 智能驾驶:新车搭载2个半固态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再加12个摄像头。并且配备英伟达的2颗Orin X芯片,支持视觉+双激光雷达的两套独立自动驾驶体系。 2.2.3 长安新能源Lumin糯玉米上市,定价4.89-6.39万 6月10日长安Lumin糯玉米上市,定位A00纯电微型车。共推出3款车型,补贴后售价4.89/ 5.39/ 6.39万元,分别对应续航里程155/ 210/ 301km。 车型除了外观、内饰方面做了较大升级,应用纯电平台全新打造,在尺寸方面也有很大优化,长宽高3,270*1,700*1,545mm,轴距1,980mm,较同级别宏光MINI GAMEBOY更大,长宽分别+209/ 180mm。 电动化:搭载电池为宁德时代和中创新航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 55/ 210/ 301km续航对应电池容量分别为12.92/ 17.65/ 27.99 kWh。 智能座舱:座舱方面进行全方位优化,搭载10.25英寸中控屏,并配备电动外后视镜,倒车影像,胎压监测等,同级优势明显。 另外,纯电版问界M5发布时间在9-10月份,预计年底交付。 三、本周行业重要事件与点评 3.1天赐材料点评:股权回购彰显信心,业绩兑现度可期 事件:6月9日,公司发布股份回购计划,在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人民币50元/股(当前股价为42.9元)的条件下,拟回购总金额2.5-5亿元,约占股本0.26%-0.52%。 点评: 股权激励&回购计划相继落地,彰显公司发展信心。公司于21年11月已发布股权激励,对应22-24年利润38、48、58亿,股份占总股本0.6341%。此次发布回购计划进一步彰显公司发展信心,业绩兑现可期。 长协护航&多维度控本提质,吨盈利下修斜率有望趋缓。逐季看公司Q2排产环比预计+10%,考虑原材料如溶剂等价格下降较快,同时公司已与下游签订部分长协&LIFSI持续贡献增量利润,公司单吨盈利下修的斜率有望趋缓。 3.2 中鼎股份:再获空悬订单,龙头地位稳固步入收获期 事件:公司成为国内某头部新能源品牌主机厂新平台项目空气悬挂系统的空气供给单元总成产品的批量供应商。本次项目生命周期为7年,生命周期总金额约为17.18亿元。 点评: 手握大量订单,成长空间和弹性充足。公司传统非轮橡胶单车价值量2000元左右,智能底盘业务单车价值量1万元,单车价值量市场空间翻5倍。目前公司底盘业务订单规模达到172亿:空悬62亿+轻量化110亿。热管理订单120亿,年化收入超过58亿,年化增量利润7亿。随着公司空气弹簧落地,公司智能底盘业务版图进一步完善,保守估计未来底盘年化利润有望达到15亿+规模,总体利润有望达到30亿。 欧洲部分国家汽车5月销量公布,同比-20-+3%不等,同比数据大幅度环比修复,4月欧洲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8%。欧洲销量更多受制于供给问题而非需求,我们预计欧洲后续还会继续环比修复,全年前低后高趋势逐步确立。前期市场担忧公司欧洲业务受欧洲车市负面影响的预期将会逐步得到修正。 空悬是未来三年汽车智能化渗透率增速最快的配置,公司作为龙头有望深度收益。21年空悬渗透率3%,2025年有望达到15%,4年4倍增长。公司核心单品包括空压机(国内60%份额)+空气弹簧(独家薄壁工艺,未来有望拿到高份额),单车价值量5000元。国内空压机领域,中鼎一枝独秀,未来拓展空簧、减震器实现协同优势,稳固龙头地位,无惧竞争格局波动。 3.3 5月电车销量点评:5月销量恢复超预期,继续看多电车板块 事件:乘联会发布5月电车销量,批售42.1万辆,同/环比 +111.5%/ 49.8%,渗透率26.5% (4月29.6%);零售36.0万辆,同/环比 +91.2%/ +26.9%,渗透率26.6% (4月27.1%)。1-5月合计189.2/ 171.2万,同比+117.4%/ +119.5%。 点评: 1、市场端:5月底各地生产节奏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随着6月上海及周边解封,将释放全国约10%的电车市场,预计6月销量47万 ,同环比+100%/+11.6%。 2、需求端:疫情及涨价潮过后,5月销订单环比修复;6月第1周客流及订单继续提升。叠加各地促消费政策,3-5月的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预计Q2批售117万,同/环比+90%/-1%。 3、供给侧:预计H2将迎来新车放量大爆发 (全年重点车型45款,H1/H2分别交付16/29款),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560万。6月新车型节奏提速,蔚来ES7 (6.15发布);理想L9 (6.21上市,8月交付);小鹏G9 (预计6月上市,8月交付);哪吒S (6.6预售,年底交付);问界M7 (6月底预售,7月交付);零跑C01 (4.5w订单,Q3交付)。 3.4比亚迪股份回购点评:回购价上限上调至400元/股 事件:6月8日,比亚迪公布调整回购股份价格上限公告,上限由300元/股调整为400元/股。截至公告日,公司累计回购217.3w股,占总股本0.075%;每股最低/高成交价为293.37/ 300元,总金额6.49亿。 点评: 1、回购占比:本次回购股份按金额18亿~18.5亿元和回购价格上限400元/股测算,预计回购股份数量450w~462.5w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155%~0.159%。 2、近况表现:公司5月新能源车销量11.42万台,20万以上车型占比28.4%+,环比+6.1pcts,电池装机量6.2GWh;1-5月累计销量50.44万台,同比+358.2%,累计装机27.2GWh。预计后续产能提升将迎来大幅增长。 四、投资建议 Q2板块行情可期,全年“轻总量重结构”。资源品价格企稳前提下,若下游提价后需求仍然强劲,Q2板块将迎来反转。全年看我们认为要轻总量重结构,找结构上超预期或者确定性高的点更为重要。(1)终端:细分市场分化、车企分化。看好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等头部车企;(2)中游: 重点关注特斯拉、比亚迪供应链标的;渗透率提升的方向:智能底盘(空气悬挂、线控制动、CDC减震等)、PET铜箔、硅碳、热管理热泵、一体化铸件以及HEPA等领域;国产化率提升的方向:高端炭黑、控制器、微电机、音响、轮胎以及IGBT等领域;穿越周期波动、竞争力强的龙头:高锂价将导致中下游洗牌加速,看好宁德时代、恩捷股份、中伟股份等电池及材料各环节龙头。 五、风险提示 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目前电动车赛道新进厂商、产品增多,存在竞争加剧导致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产业链竞争激烈程度加剧。新能源产业链供给端愈发丰富,竞争异常激烈,存在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政策变动风险。汽车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多,尤其是新能源车。政策波动可能会对汽车消费需求产生较大影响。 陈传红 chenchuanhong@gjzq.com.cn 邱长伟 qiuchangwei@gjzq.com.cn 姜超阳 jiangchaoyang@gjzq.com.cn 田 野 tiany@gjzq.com.cn 薛少龙 xueshaolong@gjzq.com.cn 姚云峰 yaoyunfeng@gjzq.com.cn 江 莹 jiangying2@gjzq.com.cn 胡媛媛 huyuanyuan@gjzq.com.cn 苏 晨 suchen@gjzq.com.cn 特别声明: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版权归“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证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制作任何形式的复制、转发、转载、引用、修改、仿制、刊发,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经过书面授权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本报告的产生基于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但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国金证券不作出任何担保。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在不作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可能会随时调整。 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不作为或被视为出售及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邀请或要约。客户应当考虑到国金证券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而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证券研究报告是用于服务具备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和投资顾问的专业产品,使用时必须经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国金证券建议获取报告人员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报告本身、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也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国金证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国金证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本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故本报告所载观点可能与其他类似研究报告的观点及市场实际情况不一致,且收件人亦不会因为收到本报告而成为国金证券的客户。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报告仅供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风险评级高于C3级(含C3级)的投资者使用;非国金证券C3级以上(含C3级)的投资者擅自使用国金证券研究报告进行投资,遭受任何损失,国金证券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此报告仅限于中国大陆使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