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导体设备商为何还能占到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30%份额和稳固的市场地位?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日本半导体设备商为何还能占到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30%份额和稳固的市场地位?》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日系半导体设备厂商,无论从一些产线数据统计,还是从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统计,还是从WFE角度考虑,都能占到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的30%左右。 相比日本的晶圆制造、存储、设计公司在全球仅占很小份额,日本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也是的)的行业地位更强大。 那么,日本半导体设备的起源,以及日本半导体设备为什么没有在半导体产业转移后衰落?而是成就了众多令人尊敬的半导体设备优秀企业如TEL、KE、爱德万、日立高科技等等。 事实上,日本半导体设备行业也经历了国产化,再到国际化的历程。1978年,日本半导体设备在全球占比仅为10%,大部分设备依赖于从美国进口,当年半导体设备主要在美国的PE、AMAT、GCA、瓦里安、K&S等等。但到了80年代,日本半导体设备开始在全球占有30%左右,到1988-1991年,日本甚至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设备供应地,核心设备厂商包括TEL、Nikon、Canon、爱德万、日立等。但随着日本本土晶圆厂地位下降、半导体产业向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转移、光刻机竞争格局变化后,日本半导体设备在全球的占比降到30%左右。 日本半导体设备商至今可以保持在全球30%份额,我们估计是以下几个原因供您参考: 1、日本半导体基因历史悠久。1951年,日本电气通信省(后来的NTT)武藏野通信研究所研发成功最初的点接触型晶体管。在与贝尔研究所签订专利合约后,东京通信工业1954年抢先量产晶体管。 2、日本半导体设备厂商从代理角色,走向国际合作、自主研发、国产化。例如东京电子TEL的前身东京电子研究所,1963-1968年主要从事半导体制造设备的进口代理,如进口代理美国Thermco公司的扩散炉、仙童半导体公司的IC检测工具。1968年开始才真正生产扩散炉。 3、政府对半导体产业链通力合作的鼎力支持。例如,1966~1971年工业技术院主导“超高性能电子计算机开发”项目,1975~1979年成立超LSI技术研究组合共同研究所。 4、日本厂商走向国际化,非日本本土收入占比80%以上。1980年代,日本半导体设备走向美国,许多日本公司开始建立美国子公司。在最近披露的一个财年里,TEL来自日本本土收入占比12%,海外收入占比88%;KE来自日本本土收入占比13%,海外收入占比87%;Advantest来自日本本土收入占比4%,海外收入占比96%。DISCO、Accretech也一样。 进入21世纪后,尽管日本的光刻机技术被ASML赶超,但TEL、KE、Hitachi High-Tech、Advantest、东京精密、Disco、Ebara等一批制程设备、硅片设备、封测设备仍保持很高的市占率。 而且,最近几年还有一家实力强悍的日本检测设备新公司Lasertec,跻身全球半导体设备第23名(WFE排名第15位)。 作者认为,日本半导体设备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日本本身精密制造技术水平傲视全球外,更重要的是:日本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与追求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而且半导体设备企业对半导体行业的前景乐观判断,例如,TEL坚信半导体才是产业变革的新力量,Lasertec每年要为世界带来一个新产品。 资料来源: 《东京电子(TEL)的发展历史:从国产化,到国际化》 《Kokusai Electric的发展历程与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WFE排名第8位》 《日本半导体发展史:日本半导体设备如何由弱变强》 《从小作坊到垄断EUV光罩检测,这家日本公司靠什么做到的 ? 》 各家上市公司公告
日系半导体设备厂商,无论从一些产线数据统计,还是从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统计,还是从WFE角度考虑,都能占到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的30%左右。 相比日本的晶圆制造、存储、设计公司在全球仅占很小份额,日本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也是的)的行业地位更强大。 那么,日本半导体设备的起源,以及日本半导体设备为什么没有在半导体产业转移后衰落?而是成就了众多令人尊敬的半导体设备优秀企业如TEL、KE、爱德万、日立高科技等等。 事实上,日本半导体设备行业也经历了国产化,再到国际化的历程。1978年,日本半导体设备在全球占比仅为10%,大部分设备依赖于从美国进口,当年半导体设备主要在美国的PE、AMAT、GCA、瓦里安、K&S等等。但到了80年代,日本半导体设备开始在全球占有30%左右,到1988-1991年,日本甚至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设备供应地,核心设备厂商包括TEL、Nikon、Canon、爱德万、日立等。但随着日本本土晶圆厂地位下降、半导体产业向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转移、光刻机竞争格局变化后,日本半导体设备在全球的占比降到30%左右。 日本半导体设备商至今可以保持在全球30%份额,我们估计是以下几个原因供您参考: 1、日本半导体基因历史悠久。1951年,日本电气通信省(后来的NTT)武藏野通信研究所研发成功最初的点接触型晶体管。在与贝尔研究所签订专利合约后,东京通信工业1954年抢先量产晶体管。 2、日本半导体设备厂商从代理角色,走向国际合作、自主研发、国产化。例如东京电子TEL的前身东京电子研究所,1963-1968年主要从事半导体制造设备的进口代理,如进口代理美国Thermco公司的扩散炉、仙童半导体公司的IC检测工具。1968年开始才真正生产扩散炉。 3、政府对半导体产业链通力合作的鼎力支持。例如,1966~1971年工业技术院主导“超高性能电子计算机开发”项目,1975~1979年成立超LSI技术研究组合共同研究所。 4、日本厂商走向国际化,非日本本土收入占比80%以上。1980年代,日本半导体设备走向美国,许多日本公司开始建立美国子公司。在最近披露的一个财年里,TEL来自日本本土收入占比12%,海外收入占比88%;KE来自日本本土收入占比13%,海外收入占比87%;Advantest来自日本本土收入占比4%,海外收入占比96%。DISCO、Accretech也一样。 进入21世纪后,尽管日本的光刻机技术被ASML赶超,但TEL、KE、Hitachi High-Tech、Advantest、东京精密、Disco、Ebara等一批制程设备、硅片设备、封测设备仍保持很高的市占率。 而且,最近几年还有一家实力强悍的日本检测设备新公司Lasertec,跻身全球半导体设备第23名(WFE排名第15位)。 作者认为,日本半导体设备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日本本身精密制造技术水平傲视全球外,更重要的是:日本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与追求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而且半导体设备企业对半导体行业的前景乐观判断,例如,TEL坚信半导体才是产业变革的新力量,Lasertec每年要为世界带来一个新产品。 资料来源: 《东京电子(TEL)的发展历史:从国产化,到国际化》 《Kokusai Electric的发展历程与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WFE排名第8位》 《日本半导体发展史:日本半导体设备如何由弱变强》 《从小作坊到垄断EUV光罩检测,这家日本公司靠什么做到的 ? 》 各家上市公司公告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