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顺畅的交易----4月份以来的债市交易思考(2022-6-4)
(以下内容从江海证券《最为顺畅的交易----4月份以来的债市交易思考(2022-6-4)》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昨天我们复盘了4月份以来的走势,更进一步需要思考的是4月份以来最顺畅的交易是什么?实际上,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善于做高频交易的人,可能觉得做对每一个波段就是最顺畅的;善于做趋势交易的人,可能觉得做对趋势才是最顺畅的。 不管是波段还是趋势交易,我对最顺畅的交易的定义是: (1)驱动交易的逻辑是简单的。如果这个交易是由很多个因素驱动的,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交易逻辑过于复杂,后面就容易发生交易逻辑的偏离和变化。 (2)可跟踪,可预测。一旦建立了交易,要保证交易的顺畅性,需要跟踪和预期驱动交易的因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就需要及时终止交易。 (3)交易可持续,不会发生陡然的变化。持续性越长,交易方面越从容,因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从容的进场和出场。如果交易持续性不强,变化如电风扇一样,那么交易也不太容易做,可能进去了就出不来,或者刚想进去,行情就结束了。 (4)可以下重手。一个交易,只有仓位足够高,才能够获利丰厚。不能下重手的交易,顶多只是赚了个热闹。 如果按照这个定义,再结合昨天我对4月份以来短端和中长期利率的变化节奏的划分,大致可以总结出4月份以来最顺畅的交易。 第一,短端利率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4月份到5月20日,由于疫情还没有完全消失,并且经济数据低迷,资金面持续宽松,存单利率也大幅下行。其中1天和7天回购利率分别下降到1.3%和1.6%。1年存单较4月初下降33bp。 (2)5月20日以来,伴随着疫情缓和,叠加月末资金的需求,以及实体经济需求的回升,资金利率也开始小幅反弹。1天回购利率反弹到1.5%,1年存单上升到2.3%以上。 虽然第二个阶段,短期利率出现小幅的反弹,但从上述我给的最顺畅的交易的4个定义去看: (1)因为疫情的影响和经济的低迷,央行保持相对宽松资金面的逻辑是简单的; (2)可跟踪,因为资金利率每天都有数据;影响资金的因素也可以预期,例如央行缴存利润,缴税,债券供给变化等因素对资金的影响。 (3)交易可持续。即使资金收紧,也是逐步的,并不会突然有一天隔夜利率从1.3跳到2。 (4)可以下重手。实际上,4月份以来,回购成交量大幅上升,说明机构杠杆上得的很快。 很明显,基于资金面宽松,做短端甚至短端加杠杆,可以归为最顺畅的交易。 第二,我们再来看中长端利率变化的4个阶段: (1)4月初到4月15号,伴随着上海疫情的严重,利率开始下行。 (2)4月15号到4月底,伴随着上海疫情无症状确诊人数从高点逐步回落,利率反弹。 (3)5月初到5月底,市场交易经济受到疫情影响的悲观预期,利率再度回落。 (4)5月底到目前,疫情明显缓和,上海全面复工,各地也出台刺激经济的措施,利率再度回升。 同样我们从最顺畅交易的定义出发: (1)中长端的交易逻辑并不简单。疫情的变化,经济现状和经济的预期,时不时出台的各种政策都会影响中长端利率的变化。这种多因素会导致中长端的利率变化很快。实际上,4月份以来,基于疫情和经济低迷的现实情况,确实应该看多中长端债券;但如果基于经济未来改善的预期,似乎又应该看空中长端债券。 (2)可跟踪,可预测。疫情的变化可以跟踪,而且具有趋势性。在政府强有力的防控下,一旦过了高点后,后面陆续下降也是可以预期的。经济数据也是可以跟踪和预测的。但政策是不可预测的,出台什么政策,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都存在不确定性,关键是不同的政策对债券的影响并不同向。 (3)交易可持续,不会发生陡然的变化。这一点我相信市场会有深刻体感。4月份以来,短短的2个月时间,中长端利率变化就分成了4个阶段,关键是节奏上是:利率下;利率上;利率再下;利率再上.这种电风扇式的变化,导致交易难度很大。 以5月26日后的市场变化为例。当时因为全国稳定经济大会的召开,长端利率开启一波下行(个人认为当时利率下行是存在问题的),市场刚开始建立起长期利率下行的预期和信心。到了周末,因为上海全面复工和各种刺激政策的落地,利率又快速反弹,最新形成了“V”变化。这样快速的变化,要想在交易上获利,难度是很大的。 (4)可以下重手。正是由于上面的几个方面的问题,4月份以来,我相信不会有太多的机构敢在中长端债券上下重手。 因此,我认为4月份以来中长端债券的交易,并不是最为顺畅的交易。 当然,上述思考只是基于4月份以来债券市场变化背景下的交易思考,过去的变化不代表未来,但可以帮助我们梳理交易的逻辑,并建立起自己的交易框架。
昨天我们复盘了4月份以来的走势,更进一步需要思考的是4月份以来最顺畅的交易是什么?实际上,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善于做高频交易的人,可能觉得做对每一个波段就是最顺畅的;善于做趋势交易的人,可能觉得做对趋势才是最顺畅的。 不管是波段还是趋势交易,我对最顺畅的交易的定义是: (1)驱动交易的逻辑是简单的。如果这个交易是由很多个因素驱动的,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交易逻辑过于复杂,后面就容易发生交易逻辑的偏离和变化。 (2)可跟踪,可预测。一旦建立了交易,要保证交易的顺畅性,需要跟踪和预期驱动交易的因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就需要及时终止交易。 (3)交易可持续,不会发生陡然的变化。持续性越长,交易方面越从容,因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从容的进场和出场。如果交易持续性不强,变化如电风扇一样,那么交易也不太容易做,可能进去了就出不来,或者刚想进去,行情就结束了。 (4)可以下重手。一个交易,只有仓位足够高,才能够获利丰厚。不能下重手的交易,顶多只是赚了个热闹。 如果按照这个定义,再结合昨天我对4月份以来短端和中长期利率的变化节奏的划分,大致可以总结出4月份以来最顺畅的交易。 第一,短端利率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4月份到5月20日,由于疫情还没有完全消失,并且经济数据低迷,资金面持续宽松,存单利率也大幅下行。其中1天和7天回购利率分别下降到1.3%和1.6%。1年存单较4月初下降33bp。 (2)5月20日以来,伴随着疫情缓和,叠加月末资金的需求,以及实体经济需求的回升,资金利率也开始小幅反弹。1天回购利率反弹到1.5%,1年存单上升到2.3%以上。 虽然第二个阶段,短期利率出现小幅的反弹,但从上述我给的最顺畅的交易的4个定义去看: (1)因为疫情的影响和经济的低迷,央行保持相对宽松资金面的逻辑是简单的; (2)可跟踪,因为资金利率每天都有数据;影响资金的因素也可以预期,例如央行缴存利润,缴税,债券供给变化等因素对资金的影响。 (3)交易可持续。即使资金收紧,也是逐步的,并不会突然有一天隔夜利率从1.3跳到2。 (4)可以下重手。实际上,4月份以来,回购成交量大幅上升,说明机构杠杆上得的很快。 很明显,基于资金面宽松,做短端甚至短端加杠杆,可以归为最顺畅的交易。 第二,我们再来看中长端利率变化的4个阶段: (1)4月初到4月15号,伴随着上海疫情的严重,利率开始下行。 (2)4月15号到4月底,伴随着上海疫情无症状确诊人数从高点逐步回落,利率反弹。 (3)5月初到5月底,市场交易经济受到疫情影响的悲观预期,利率再度回落。 (4)5月底到目前,疫情明显缓和,上海全面复工,各地也出台刺激经济的措施,利率再度回升。 同样我们从最顺畅交易的定义出发: (1)中长端的交易逻辑并不简单。疫情的变化,经济现状和经济的预期,时不时出台的各种政策都会影响中长端利率的变化。这种多因素会导致中长端的利率变化很快。实际上,4月份以来,基于疫情和经济低迷的现实情况,确实应该看多中长端债券;但如果基于经济未来改善的预期,似乎又应该看空中长端债券。 (2)可跟踪,可预测。疫情的变化可以跟踪,而且具有趋势性。在政府强有力的防控下,一旦过了高点后,后面陆续下降也是可以预期的。经济数据也是可以跟踪和预测的。但政策是不可预测的,出台什么政策,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都存在不确定性,关键是不同的政策对债券的影响并不同向。 (3)交易可持续,不会发生陡然的变化。这一点我相信市场会有深刻体感。4月份以来,短短的2个月时间,中长端利率变化就分成了4个阶段,关键是节奏上是:利率下;利率上;利率再下;利率再上.这种电风扇式的变化,导致交易难度很大。 以5月26日后的市场变化为例。当时因为全国稳定经济大会的召开,长端利率开启一波下行(个人认为当时利率下行是存在问题的),市场刚开始建立起长期利率下行的预期和信心。到了周末,因为上海全面复工和各种刺激政策的落地,利率又快速反弹,最新形成了“V”变化。这样快速的变化,要想在交易上获利,难度是很大的。 (4)可以下重手。正是由于上面的几个方面的问题,4月份以来,我相信不会有太多的机构敢在中长端债券上下重手。 因此,我认为4月份以来中长端债券的交易,并不是最为顺畅的交易。 当然,上述思考只是基于4月份以来债券市场变化背景下的交易思考,过去的变化不代表未来,但可以帮助我们梳理交易的逻辑,并建立起自己的交易框架。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