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化工行业 |6月投资策略:看好三氯氢硅、纯碱、磷化工、EVA的景气度】-国信证券

【化工行业 |6月投资策略:看好三氯氢硅、纯碱、磷化工、EVA的景气度】-国信证券

作者:微信公众号【化工林谈】/ 发布时间:2022-05-3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化工行业 |6月投资策略:看好三氯氢硅、纯碱、磷化工、EVA的景气度】-国信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国信证券化工团队 杨林 CPA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2 薛聪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1 刘子栋 执业证号S0980521020002 张玮航 执业证号S0980522010001 曹熠 执业证号S0980121090299 商艾华 执业证号S0980519090001 报告摘要 6月份投资观点: 我们持续推荐以三氯氢硅、EVA、纯碱等为代表的光伏上游材料的投资方向。去年年底以来,随着多套多晶硅装置的投产,大幅拉动了三氯氢硅的需求,根据百川盈孚消息,三氯氢硅继续大幅调涨,光伏级产品价格上涨至27000元/吨以上,商家报价达到28000-30000元/吨。目前单月多晶硅月度产量已经达到5万吨以上,未来还将保持较高的环比增速,因此多晶硅新装置投产和存量产能的日常补氯将大幅拉升三氯氢硅的需求,而今年光伏级三氯氢硅的供给非常有限,我们看好未来多晶硅产能持续投放下三氯氢硅的行业高景气度。受益于光伏需求拉动,春节后EVA价格大幅上涨,目前光伏料价格已经上涨至30000元/吨以上,考虑到传统下游需求的复苏和光伏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今年四季度前国内主要新增产能释放告一段落,EVA价格有望在三季度持续上涨。受益于光伏玻璃需求的明显拉动和供给端产能的收缩,纯碱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产品价格有望持续上涨。近期受到能源成本上涨的因素、俄乌局势影响以及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海外化肥价格大幅上行,目前磷肥北非地区离岸价格已经达到1200美元/吨,巴西地区钾肥到岸价格已经上涨至1200美元/吨以上,由于磷肥、钾肥具备强资源属性,以及俄罗斯分别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10%和20%,短时间很难出现新增产能去取代相应市场份额,因此我们看好全球钾肥、磷肥价格的上行,同时我们近期看到磷矿石-黄磷价格明显上行,过去几年磷化工上游产品受到较强的政策性产能约束,未来在磷肥、磷酸盐、草甘膦、草铵膦及磷酸铁需求拉动下,我们整体看好磷化工产业链景气度的整体上行。 本月投资组合: 【三孚股份】光伏带动三氯氢硅价格暴涨,扩产三氯氢硅加码新材料布局; 【东方盛虹】斯尔邦带动业绩大幅增长,大炼化打通一体化发展链条; 【云天化】磷化工高景气助力业绩高增长,创新发力进军新能源领域; 【云图控股】化肥及联碱业务高景气,稳步推进建设磷酸铁项目; 【森麒麟】基本面有望修复,新产能值得期待; 【华鲁恒升】新能源+新材料双轮驱动,龙头加快发展步伐。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海外疫情恢复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等。 1 本月核心观点:看好三氯氢硅、纯碱、磷化工、EVA的景气度 本月国际原油价格整体高位震荡,当前布伦特均价为113.1美元/桶,WTI均价为111.2美元/桶。国际方面,欧盟关于俄罗斯石油的进口禁令一直在讨论,导致市场担忧供应中断,且国内经济恢复,带动需求恢复,同时美国希望借助NOPEC方案,迫使沙特短期释放大量闲置产能,增加产量后化解高油价矛盾,但沙特更希望按照计划适度增产,因此我们看到国际油价整体出现震荡上行的走势。EIA在最新发布的月度能源展望报告中预计,2022年全球石油日供给同比增加435万桶至9988万桶,其中二季度全球石油日供应预期9927万桶,环比一季度增加43万桶,2022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预期为9962万桶,同比增加244万桶,其中二季度全球石油日需求预期9860万桶,环比一季度削减19万桶。考虑到俄乌局势的长期复杂性,以及全球范围内的需求恢复,我们仍然看好国际油价保持在目前的较高水平。 近期,我们持续推荐以三氯氢硅、EVA、纯碱等为代表的光伏上游材料的投资方向。去年年底以来,随着多套多晶硅装置的投产,大幅拉动了三氯氢硅的需求,根据百川盈孚消息,三氯氢硅继续大幅调涨,光伏级产品价格上涨至27000元/吨以上,商家报价达到28000-30000元/吨。目前单月多晶硅月度产量已经达到5万吨以上,未来还将保持较高的环比增速,因此多晶硅新装置投产和存量产能的日常补氯将大幅拉升三氯氢硅的需求,而今年光伏级三氯氢硅的供给非常有限,我们看好未来多晶硅产能持续投放下三氯氢硅的行业高景气度,重点推荐【三孚股份】。受益于光伏需求拉动,春节后EVA价格大幅上涨,目前光伏料价格已经上涨至30000元/吨以上,考虑到传统下游需求的复苏和光伏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今年四季度前国内主要新增产能释放告一段落,EVA价格有望在三季度持续上涨,重点关注【东方盛虹】【联泓新科】和【荣盛石化】。受益于光伏玻璃需求的明显拉动和供给端产能的收缩,纯碱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产品价格有望持续上涨,重点关注具备强成本优势的天然碱工艺龙头【远兴能源】和目前高盈利的联碱法工艺标的【双环科技】等。近期受到能源成本上涨的因素、俄乌局势影响以及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海外化肥价格大幅上行,目前磷肥北非地区离岸价格已经达到1200美元/吨,巴西地区钾肥到岸价格已经上涨至1200美元/吨以上,由于磷肥、钾肥具备强资源属性,以及俄罗斯分别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10%和20%,短时间很难出现新增产能去取代相应市场份额,因此我们看好全球钾肥、磷肥价格的上行,强烈推荐【亚钾国际】和【云天化】,同时我们近期看到磷矿石-黄磷价格明显上行,过去几年磷化工上游产品受到较强的政策性产能约束,未来在磷肥、磷酸盐、草甘膦、草铵膦及磷酸铁需求拉动下,我们整体看好磷化工产业链景气度的整体上行。同时,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确定性较强的高成长公司,如三孚股份(光伏级三氯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等)、兴发集团(精细磷化工)、黑猫股份(特种导电炭黑)、亚钾国际(钾肥)、广汇能源(煤炭及天然气)、利尔化学(草铵膦)和百龙创园(阿洛酮糖)等个股。 三氯氢硅:随着多晶硅新产能逐步释放、爬坡,对于三氯氢硅的需求增加,据百川盈孚数据,光伏级三氯氢硅自3月份以来从18000元/吨上涨至27000元/吨以上,本周光伏级市场价格小幅上涨,光伏级价格在27000-27500元/吨,个别商家报价达到28000-30000元/吨。目前厂家光伏级税前毛利约16000-17000元/吨,工业级由于开工、运输受限,目前报价在20000-22000元/吨。我国三氯氢硅有效产能共56.6万吨,目前开工率约70%,下游约60%用于生产多晶硅,40%用于生产硅烷偶联剂,国内企业主要生产三氯氢硅自用于硅烷偶联剂,光伏级三氯氢硅生产难度较大,下游主要为多晶硅企业。根据上海有色网统计,2021年外售光伏级三氯氢硅产量约20万吨,在建产能约12万吨,但预计年内有效产量只有1-2万吨,光伏级三氯氢硅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用途包括(1)首次投料开车的一次性需求,需求量约为总产能20%;(2)连续生产过程中补氯需求,需求量约为总产量的20%-30%。我们预计2022/2023年光伏级三氯氢硅产量22/28万吨,合计需求26.6/30.4万吨,其中2022/2023年多晶硅新投产产能分别为53/47万吨,对于光伏级三氯氢硅需求10.6/9.4万吨,2022/2023年多晶硅产量分别为80/105万吨,对于光伏级三氯氢硅需求16/21万吨。我们认为今明两年三氯氢硅供需依旧紧平衡甚至紧缺,行业有望持续维持高景气度,三季度三氯氢硅价格有望较大幅度上涨。重点推荐国内三氯氢硅行业龙头【三孚股份】,公司现有三氯氢硅产能6.5万吨,在建5万吨预计2022年三季度投产。 纯碱:近期受到下游需求复苏及部分厂家停产检修影响,国内纯碱价格明显上涨,目前华北地区重碱价格约2950-3100元/吨,华北地区轻碱价格约2900-3000元/吨,较上周上涨20-50元/吨,国内纯碱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约2950元/吨,下游玻璃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约1750-1800元/吨。由于氯化铵价格近期持续上涨,卓创资讯测算目前华东联碱厂家毛利超过2000元/吨,华北氨碱法厂家毛利超过900元/吨。纯碱库存从4月中旬开始连续快速下降,目前库存水平已经下降到55万吨以下,环比上周继续下降24%。稳增长政策影响下,浮法玻璃需求持续拉动,目前全国浮法玻璃生产线共计304条,在产262条,日熔量共计174125吨,较4月下旬增加2100吨。同时光伏玻璃的持续需求增长是推动去年以来纯碱价格上行的根本原因,5月份部分光伏玻璃产线按计划点火,截至5月19日,全国光伏玻璃在产生产线共计297条,日熔量合计56210吨,较4月下旬增加3400吨,对重碱用量提升6.4%。受益于光伏景气度的提升,光伏玻璃需求占比2022年有望提升10%以上,随着全球光伏装机量爆发增长以及双玻组件渗透率的提高,我们测算2022年按照全球光伏装机220GW考虑,对于纯碱需求为358万吨,较2021年新增需求可达接近90万吨。而2022年国内纯碱供给端继续收缩,卓创资讯统计2022年国内产能在3193万吨,同比减少3.9%,有效产能在3078万吨,同比减少3%。近两年新增产能项目主要集中在2022年年底及2023年。我们认为纯碱未来两年供需格局逐渐转好,短期国内厂家有望继续上调价格,中长期进入景气上行周期,建议重点关注110万吨联碱法产能的【双环科技】,以及具备联碱法产能的【云图控股】、【华昌化工】,权益286万吨氨碱法产能【三友化工】和国内天然碱龙头【远兴能源】。 磷化工:整体来说,我国磷化工产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转型期。从上游来看,未来磷矿石在行业准入门槛提高、环保高压的背景下,其供给端有望持续趋紧,资源品稀缺属性凸显;中间产物黄磷由于其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行业受到了更严格的监管,产能过剩问题得到缓解;从下游来看,近年来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农业种植面积增加,磷化工下游化肥需求增长。2022年粮食安全问题愈发严重,据IFA预测,2022年全球肥料需求增速有望达到2.9%,然而全球化肥贸易运输受阻,磷肥供需错配矛盾进一步加剧。此外,新能源汽车需求与渗透率快速增长、磷酸铁锂电池需求与渗透率快速增长,需求激增推动“湿法磷酸-磷酸铁”产业景气度。近1-2年来,我国磷化工行业景气度已发生了较大变化;此外,行业集中度在贵州瓮福、开磷两家磷化工巨头整合后已显著提升。2021年年初迄今,磷化工行业全产业链持续共振。过去几年磷化工上游产品受到较强的政策性产能约束,未来在磷肥、磷酸盐、草甘膦、草铵膦及磷酸铁需求拉动下,我们整体看好磷化工产业链景气度将有望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全球及我国农化产品需求支撑我国磷化工需求的“基本盘”,磷酸铁等精细磷化工产品将助力于推进我国磷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并提高产业价值水平。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相关磷化工上市公司,【云天化】、【兴发集团】、【川金诺】、【云图控股】等以及草甘膦行业龙头【兴发集团】和草铵膦龙头【利尔化学】。 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3月份以来国内EVA市场持续上涨,下游光伏胶膜的需求拉动是EVA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进口货源紧张及国内部分装置停车加剧了近期EVA的市场紧张程度。本周国内EVA厂家报价保持稳定,目前华东地区国产发泡料价格约26000-26500元/吨,线缆料价格约28000-28500元/吨,光伏料价格已经上涨至30000元/吨,卓创资讯测算,目前行业税前毛利约16000元/吨。由于国产化率的提升和海外EVA供需紧张,今年1-4月份国内EVA进口量为34.8万吨,同比下滑17%,据隆众石化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EVA光伏料需求达到27万吨,考虑到2022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的乐观需求,2022年光伏料新增需求量有望较2021年超过30万吨,2025年全球光伏料需求量可达180万吨以上,因此高端光伏料供需紧张格局进一步加剧,我们认为1-2年内EVA行业仍然处于高景气周期,国内新增产能很难满足需求端的高速增长,高端光伏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我们也看到了今年以来EVA价格的上涨幅度超过市场预期,考虑到今年国内的主要新增产能已经投放,同时光伏行业需求继续明显提升,我们看好EVA价格未来继续上涨,重点推荐具备30万吨EVA产能的【东方盛虹】和15万吨EVA产能的【联泓新科】,以及30万吨EVA装置已经投产的【荣盛石化】。 2 本月投资组合 我们本月建议的组合有所调整,三孚股份、云天化、云图控股持续推荐;调整东方盛虹、森麒麟、华鲁恒升进入组合。 【三孚股份】光伏带动三氯氢硅价格暴涨,扩产三氯氢硅加码新材料布局; 【东方盛虹】斯尔邦带动业绩大幅增长,大炼化打通一体化发展链条; 【云天化】磷化工高景气助力业绩高增长,创新发力进军新能源领域; 【云图控股】化肥及联碱业务高景气,稳步推进建设磷酸铁项目; 【森麒麟】基本面有望修复,新产能值得期待; 【华鲁恒升】新能源+新材料双轮驱动,龙头加快发展步伐。 5 3 重点行业研究 三氯氢硅行业深度跟踪:多晶硅大量投产,拉动光伏级三氯氢硅景气度上行 在碳中和背景下,国家能源局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光伏、风电装机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1-2025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350-450GW,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突破300GW,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90-110GW。三氯氢硅作为光伏多晶硅的重要原料,有望受益于光伏装机快速增长带来的需求增长。 三氯氢硅产能持续收缩,产品结构性供需紧张 据百川盈孚数据,目前我国三氯氢硅有效产能共56.6万吨/年,但大部分为普通级三氯氢硅,可外售的光伏级产能只有约16.5万吨/年,2021年预计国内三氯氢硅产量40万吨左右。 受光伏需求快速增长的驱动,三氯氢硅呈现出供需错配格局,价格大幅上涨。据百川盈孚数据,光伏级三氯氢硅价格由2021年初约6000元/吨大幅上涨至10月份36000元/吨,2021年四季度由于原材料工业硅价格回落。今年春节后受下游多晶硅产能释放拉动需求,随着多晶硅新产能逐步释放、爬坡,对于三氯氢硅的需求增加,光伏级三氯氢硅自3月份以来从18000元/吨上涨至26500元/吨,本周光伏级市场价格小幅上涨至27000-27500元/吨,据百川盈孚个别企业报价至28000-30000元/吨,目前厂家光伏级税前毛利约16000-17000元/吨。 三氯氢硅产品结构性供需紧张,光伏级三氯氢硅供给紧缺 供给端来看,2021年国内光伏级三氯氢硅产能约25万吨,产量约20万吨,国内目前规划/技改/在建三氯氢硅产能合计22.5万吨,新增产能以工业级产能配套硅烷偶联剂为主,其中22/23年增量预计为15/7.5万吨,我们预计22/23年光伏级三氯氢硅产量22/28万吨。三氯氢硅原料需要氯气或氯化氢,一般需要配套氯碱装置,但由于目前氯碱装置扩产受限,成为三氯氢硅扩产的阻碍之一。 需求端来看,光伏级三氯氢硅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用途包括(1)首次开车的一次性垫料需求,需求量约为总产能20%;(2)正常生产的企业,连续生产过程中补氯需求,需求量约为总产量的20%-30%;(3)正常生产的企业,在停车检修完毕以后,重新开车的一次性垫料需求;(4)正常生产的企业,因为冷氢化与还原能力不匹配,需要额外补充的光伏级三氯氢硅。 我们预计22/23年光伏级三氯氢硅合计需求26.6/30.4万吨,其中22/23年多晶硅新投产产能分别为53/47万吨,对于光伏级三氯氢硅需求10.6/9.4万吨,22/23年多晶硅产量分别为80/105万吨,对于光伏级三氯氢硅需求16/21万吨,22/23年三氯氢硅供需依旧紧平衡甚至紧缺,行业有望持续维持高景气度。 硅烷偶联剂是三氯氢硅第二大下游,需求稳定增长 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低分子有机硅化合物,能够使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偶联起来,从而改善材料的各种性能。广泛运用在橡胶、塑料、填充复合材料、涂料、粘合剂和密封剂等方面。硅烷偶联剂是功能性硅烷中最重要的一种,约占功能性硅烷总量的75%-80%,此外功能性硅烷还包括硅烷交联剂及其他功能性硅烷,按照所含基团划分,硅烷偶联剂可进一步分为含硫、氨基、乙烯基、环氧基、丙烯酰氧基等类别。 2020年全球功能性硅烷产能预计在68万吨/年左右,其中国内功能性硅烷产能约49万吨/年,产量约29万吨,开工率在60%左右,表观消费量约21万吨。过去10年功能性硅烷产能、产量、表观消费量CAGR分别为12.1%、11.8%、10.5%,过去5年功能性硅烷产能、产量、表观消费量CAGR分别为9.9%、9.8%、10.5%。根据SAGSI预测,我国2018-2023年功能性硅烷产能、产量复合增速分别为7.2%和8.6%。 我们按照未来5年功能性硅烷产量复合增速7.0%,硅烷偶联剂占功能性硅烷总量75%,三氯氢硅对硅烷偶联剂单耗在0.8吨/吨来保守估算,2021-2025年硅烷偶联剂对于三氯氢硅的需求量分别为18.6/19.9/21.3/22.8/24.4万吨。 纯碱行业深度跟踪:疫情复苏平板玻璃需求有望回暖,新能源领域拉动纯碱需求高增 纯碱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准入壁垒较高。纯碱又名碳酸钠,按照密度不同分为轻质纯碱和重质纯碱,按照生产工艺不同分为天然碱法、氨碱法和联碱法。纯碱准入壁垒较高,根据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除天然碱项目外,其余纯碱项目均被划为限制类产业,因此目前只有天然碱项目具备扩产条件。 我国纯碱供需紧平衡,行业集中度较高。全球纯碱产能约7000万吨/年,2021年底我国纯碱总产能3293万吨/年,较2020年底减少24万吨/年;2021年国内纯碱产量2909.2万吨,同比增加5.4%,行业实际开工率88.3%,同比增加5.1pp。根据中国纯碱工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底,国内纯碱企业有效产能为2988万吨,其中联碱企业总产能为1445万吨,占比48.4%,氨碱企业总产能为1363万吨,占比45.6%,天然碱企业总产能为180万吨,占比6.0%,行业CR12达到68%。2021年国内纯碱表观消费量2857万吨,同比增长7.5%,开工率达到88.3%,国内近5年表观消费量CAGR为3.5%。我国纯碱供需呈现出紧平衡的格局。 从国内进出口来看,我国是纯碱净出口国,海外纯碱成本大涨有望拉动国内纯碱出口。2021年国内纯碱出口75.9万吨,同比降低45.0%,主要由于国内纯碱需求不断增长,且国内纯碱价格远高于海外纯碱价格。4月份国内纯碱出口量15.2万吨,环比增加5.3%,同比增加82.5%。1-4月份累计出口纯碱46.2万吨,同比增加39.6%。随着全球纯碱成本压力上升,我国纯碱在全球竞争力大幅提升,纯碱出口有望超预期。 疫情复苏平板玻璃需求有望回暖,新能源领域拉动纯碱需求高增。纯碱下游主要用于生产玻璃,2021年浮法玻璃需求占比39%;玻璃包装容器占比12%;光伏玻璃占比7%;日用玻璃制品占比5%。 (1)在国家稳经济增长的强烈预期下,房地产竣工端有望发力提振需求。房地产新开工和施工数据良好,纯碱需求有望稳定增长。玻璃需求受下游房地产景气度影响较大,从数据上来看,房屋新开工面积数据领先于平板玻璃产量数据,根据我们测算,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12个月移动平均)领先平板玻璃产量累计同比(12个月移动平均)值约8个月左右;同时平板玻璃产量数据与房屋施工面积数据具有高度相关性。2021年全年,国内共生产平板玻璃101664.7万重量箱(约合5083.2万吨),同比增长7.5%。2022年至今,房地产端虽然眼下仍未走出困境,但是在国家稳经济增长的强烈预期下,房地产竣工端有望率先发力,提振需求。汽车消费方面,新能源汽车有望带动汽车玻璃消费平稳上行。 (2)光伏玻璃项目不再要求产能置换,光伏需求带来光伏玻璃新增产能确定性。2021年7月20日,工信部印发修订后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工信部对光伏玻璃需求进行了预测,预计到2025年,光伏压延玻璃缺口较大,光伏玻璃产能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已经显现。《办法》对光伏玻璃产能置换实行差别化政策,保持平板玻璃产能置换比例不变,新上光伏玻璃项目不再要求产能置换,但要建立产能风险预警机制,新建项目由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委托全国性的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召开听证会,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先进性、能耗水平、环保水平等,并公告项目信息,项目建成投产后企业履行承诺不生产建筑玻璃。《办法》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随着全球光伏装机量爆发增长以及双玻组件渗透率的提高,我们按照2021-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125/155/220/290/350GW测算,对应纯碱需求分别为192/240/257/478/585万吨。 (3)纯碱在提取碳酸锂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碳酸锂生产工艺按原料不同可分为两种:矿石提取与盐湖卤水提取。两种工艺的生产过程均需要通过加入过量纯碱使溶液中的锂离子沉淀,理论上生产1吨碳酸锂消耗1.8-2吨纯碱。碳酸锂价格持续攀升,带动锂盐企业资本开支。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保持在5万元/吨左右。2021年下半年起,随着新能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碳酸锂需求量猛增,导致价格急剧上涨。2021年8月初至2022年3月底,碳酸锂价格从8.85元/吨迅速升高至51.75元/吨,涨幅超5倍。但目前碳酸锂的市场平均报价仍保持在45.5-47.5万元/吨。碳酸锂产能高速扩张,大幅拉动对于纯碱需求。2022-2025年,我们统计将新增碳酸锂产能30.88万吨,其中2022-2023年是投产高峰,合计碳酸锂产能增量24.76万吨,行业保持高速扩张。我们预计2021-2025年碳酸锂产能分别为13.1/18.1/25.5/34.3/44.0万吨,对应纯碱需求26.2/36.2/51.0/68.6/88.0万吨。碳酸锂价格持续攀升,带动锂盐企业资本开支,理论上生产1吨碳酸锂消耗1.8-2吨纯碱,大幅拉动纯碱需求。我们预计2021-2025年国内碳酸锂产能分别为13.1/18.1/25.5/34.3/44.0万吨,对应纯碱需求26.2/36.2/51.0/68.6/88.0万吨。 新能源领域拉动纯碱需求高增,纯碱去库带动价格上行。近期受到下游需求复苏及部分厂家停产检修影响,国内纯碱价格明显上涨,目前华北地区重碱价格约2950-3100元/吨,华北地区轻碱价格约2900-3000元/吨,较上周上涨20-50元/吨,国内纯碱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约2950元/吨,下游玻璃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约1750-1800元/吨。由于氯化铵价格近期持续上涨,卓创资讯测算目前华东联碱厂家毛利超过2000元/吨,华北氨碱法厂家毛利超过900元/吨。纯碱库存从4月中旬开始连续快速下降,目前库存水平已经下降到70万吨以下,较上月同期下降接近60万吨。稳增长政策影响下,浮法玻璃需求持续拉动,目前全国浮法玻璃生产线共计304条,在产262条,日熔量共计174125吨,较4月下旬增加2100吨。同时光伏玻璃的持续需求增长是推动去年以来纯碱价格上行的根本原因,5月份部分光伏玻璃产线按计划点火,截至5月19日,全国光伏玻璃在产生产线共计297条,日熔量合计56210吨,较4月下旬增加3400吨,对重碱用量提升6.4%。受益于光伏景气度的提升,光伏玻璃需求占比2022年有望提升10%以上,随着全球光伏装机量爆发增长以及双玻组件渗透率的提高,我们测算2022年按照全球光伏装机220GW考虑,对于纯碱需求为358万吨,较2021年新增需求可达接近90万吨。 相关标的:建议关注国内天然碱法龙头企业【远兴能源】;氨碱法龙头企业【中盐化工】、【三友化工】、【山东海化】;联碱法龙头企业【和邦生物】、【双环科技】、【华昌化工】、【云图控股】等。 磷化工行业深度跟踪:上下游强势共振,看好需求带动行业景气度 磷矿石资源稀缺性凸显,看好长期维度磷矿石供应将持续紧张 世界磷矿石分布不均衡,我国为第二大磷矿储量国。据USGS数据,当前全球磷矿石储量共710亿吨,其中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储量最大,达到500亿吨,占比超过70%;中国储量为32亿吨,占比为4.51%,较摩洛哥和西撒哈拉规模差距较大。摩洛哥和西撒哈拉拥有世界最大磷矿储量,但2020年产量仅为3,740万吨,约为我国的40%。整体来说,我国占据全球磷矿石资源储量的4.5%,却贡献着全球磷矿石产量的40.2%。同时,我国磷矿石过度开采较为严重,储采比低于世界平均值。据USGS数据,2021年全球每年开采磷矿约2.2亿吨,我国是世界最大磷矿石生产国,贡献了全球磷矿产量的40%。2020年中国磷矿石产量8800万吨,储采比仅为36,远低于世界平均值324,开采过度问题突出。 我国持续攻坚长江流域“三磷”专项整治,安全、环保政策趋严对磷矿石减产的影响不可忽视。矿产资源安全事关国家发展,磷矿资源逐渐受到重视,从2005年起,国内逐渐开始出台政策以提高磷矿开采行业准入门槛、控制磷矿开采量、限制磷矿石出口。为加强资源保障和储备,中国提出了“战略性矿产”概念及名单。入选的矿产资源都对本国制造业至关重要、具有经济价值,“战略性矿产”中都包含了磷矿石。随着安全、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一系列环保政策也陆续出台,相比原先的资源保护政策,安全及环保政策对磷矿石生产的影响更大。 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简称为“三磷”。我国磷矿石产区主要位于长江沿线,长江流域集中了全国60%以上的“三磷”企业,以贵州、云南、四川、湖北等地区为主,磷矿与磷化工的污染源高负荷排放,造成部分河段水质严重超标,是导致长江流域局部区域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三磷”问题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绊马索”。2016年,长江生态保护被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总磷污染是长江上游的首要污染因子,因此为保护长江生态,需要整治沿线磷矿开采以及下游磷化工企业。鄂川黔滇四省均位于长江沿线,2018年,全国302家磷矿山中有278家位于长江经济带各省,长江生态保护对全国磷矿石开采的影响显著。湖北省在“长江大保护”行动中表现积极,2017年,湖北省经信委和宜昌市政府分别提出了《省经信委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长江大保护宜昌实施方案》,对长江沿线的磷化工企业进行了限制。2016年,宜昌市共有规模化磷矿采选企业51家,至2018年底,宜昌已关闭规模以上磷矿开采企业29家。2019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组织长江经济带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湖南、重庆、江苏等7省(市)开展为期两年的“三磷”(即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专项排查整治工作,调查发现229个磷矿中有25.33%存在生态环境问题需要整改,整改完成通过验收后方可复产,部分企业被永久性关闭。 2021年起,环保高压下矿企减产对市场的影响再次显现,叠加全球流动性宽松资源品上涨、海外粮价高企拉动海外磷肥价格上涨、新能源领域催生磷矿石新增需求等,我国磷矿石总体供不应求、库存紧张,我国磷矿石价格持续上涨。近期部分磷矿山陆续恢复,但库存仍处低位,磷矿石主流企业大多自用为主,磷矿石市场流通货源仍然紧张。截至5月27日,据百川盈孚数据,国内市场价格30%品位均价已上涨至820-850元/吨(较上月、上季度、同比分别上涨13.23%、25.95%、89.07%),国际市场价格达至1500元/吨甚至更高。考虑到磷矿石的强资源属性及地域集中性,我们看好长期维度磷矿石供应将持续紧张,价格将维持上涨趋势。 磷肥:行业洗牌多年全国磷肥产量总体下降,农作物上涨周期带动农资需求回暖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产能过剩问题得到初步缓解。自我国2007实现了磷肥国产替代后,化肥行业实际投资、新开工项目和新增产能继续迅速增加,导致我国化肥产能过剩问题日渐严重,2009、2010年化肥企业亏损比例曾达到20%。2015年工信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化肥行业严控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同年农业部印发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2018年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限制了使用量,化肥使用量负增长也被写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2022年4月7日,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严控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加快低效落后产能退出。由于环境污染、生产能耗以及上游磷石膏处理等问题,磷肥及磷化工企业持续处于环保政策高压装填,致使近年来磷铵和黄磷产能逐步收缩。 政策鼓励环保、能耗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以及经营存在困难的企业退出,在紧政策和经营环境不佳的情况下,部分落后产能关停。近几年,国家倡导生态农业发展,严格把控化肥、农药使用量,加之有机肥、各种生物菌肥和科学施肥政策的推广,国内单质磷肥需求总量继续同比下行:行业新增产能从2012年开始持续降低,同时落后产能陆续退出,化肥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得到逐步缓解。2015、2016年我国合成氨、尿素、磷肥退出产能首次超过新增产能。据磷复肥工业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磷肥规模以上企业155家,较2018年减少了34家;复合肥规模以上企业864家,较2015年减少了164家。行业新增产能从2012年开始持续降低,同时落后产能陆续退出,化肥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得到逐步缓解。2020年1月起以长江环保和“三磷”整治为核心的政策和实施方案相继出台,特别是长江经济带“三磷”专项排查结束后,湖北、贵州、云南、四川、湖南、重庆、江苏等7省市的多家磷肥企业存在生态环境问题,磷肥供给出现一定程度减少。我们预计未来几年,部分环保不达标企业将继续停产、限产,市场集中度将更加明显,“转型升级”是未来化肥行业的主题,磷肥产能增长相对有限,而磷肥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全球作物的上涨周期有望带动农资的需求回暖,并拉动化肥整体景气度上升。国际市场的化肥价格与农产品价格高度相关,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的作用中约占40%~60%的功劳;在农产品价格更高的时候,农民有望施用更多的肥。2015年以来,全球农产品价格持续了较长时间的低迷状态,其中大豆、玉米等国内主要农作物产品库销比有明显的回落。自2020年起,新一轮的全球粮价上涨主要受供给紧张+货币超发的双重驱动:美国、巴西等农业主产区受干旱天气冲击,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库存消费比持续下降;饲用需求回暖和疫情导致的货币超发助推全球粮价上涨;此外,2022年以来俄乌冲突加剧了小麦和玉米等农产品的流通紧张预期。目前农产品处于历史高位,随着后市拉尼娜或反复,新冠和地缘政治形势尚不明朗,我们看好国际粮价景气度有望延续,将有望持续支撑海外化肥需求及补库。而国内粮食及价格则相对安全且可控,我国粮价将持续平稳运行。 自2020年起,新一轮的全球粮价上涨主要受供给紧张+货币超发+地缘政治冲突的驱动。目前农产品处于历史高位,国际粮价景气度有望延续,将有望持续支撑海外化肥需求及补库。近期,磷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重钙等)在能源价格高企、全球海运不畅、全球农资补库大周期、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持续发酵,以及硫磺、合成氨、磷矿石等原材料成本强势支撑的背景下持续上涨,目前磷肥出口离岸价-国内磷肥价差在3000元/吨以上,且本周海外-内价差高位维稳:截至5月26日,磷酸一铵方面,国内磷酸一铵55%粉状市场主流报价在4400-4500元/吨;当前国际一铵中国FOB价格55%颗粒899.5美元/吨;60%颗粒958.5美元/吨;63%颗粒1048.5美元/吨;磷酸二铵方面,本周64%含量二铵市场均价3848元/吨,较上周上涨51元/吨,涨幅1.34%;中国出口离岸价978-1027美元/吨。在国内保供稳价的主基调下,我们预计短期国内磷肥价格将继续平稳运行。 开工下滑叠加现货供应收紧,黄磷价格持续推涨 2021年以来,受到能耗双控政策及环保督察双重影响,国内黄磷价格超预期大幅上涨,整体价格水平走高。2021年,黄磷价格从2021年年初的15800元/吨左右最高上涨至9月下旬的65000元/吨,价差最高达到49200元/吨。2021年整体均价26748元/吨,和2020年均价(15611元/吨)同比上涨71%。受到上游磷矿石上涨及下游农药需求带动,近期中国西南地区黄磷企业出厂报价均价3.99万元/吨(毛利润约为1.6万元/吨),较上周上涨143元/吨,涨幅0.36%;同比上涨1.92万元/吨,涨幅92.82%。考虑到未来供给端的强约束,我们认为黄磷价格有望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国内黄磷供需格局好转,有望带动下游产品价格上涨。近几年来,受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三磷整治、环保督察等因素影响,经过行业整顿和淘汰落后产能,黄磷生产格局产生了较大变化,实际产能略有下降。2021年,受限电、能耗双控、环保督查等多重因素持续影响,黄磷供应量进一步减少。据百川盈孚不完全统计,2021年黄磷产量约68.9万吨,同比减少11.4%。其中云南地区产量减少了25%,贵州地区产量增加了6%,四川地区产量增加了1.6%。供应低点在6月,产量为4.8万吨,供应高点在12月,产量为6.7万吨。我们看好未来供给侧改革、三磷整治、双碳目标以及环保督察等政策,将对黄磷生产企业持续产生影响,供需关系或将延续紧平衡状态,对黄磷价格继续形成支撑,进一步推动市场景气上行。 从下游角度来看,黄磷下游主要用于磷酸、磷酸盐、赤磷、三氯化磷、五硫化二磷等,广泛应用于生产合成洗涤剂、农药、国防军工及其它行业。其中,2020年下游需求中热法磷酸占比达46%;草甘膦占比26%;三氯化磷占比约15%;五氧化二磷、赤磷、五硫化二磷等其他需求约占13%。在黄磷价格上涨驱动下,有望带动有机磷除草剂草甘膦、草铵磷,以及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敌百虫等产品价格的上涨。 整体来说,我国磷化工产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转型期。从上游来看,未来磷矿石在行业准入门槛提高、环保高压的背景下,其供给端有望持续趋紧,资源品稀缺属性凸显;中间产物黄磷由于其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行业受到了更严格的监管,产能过剩问题得到缓解;从下游来看,近年来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农业种植面积增加,磷化工下游化肥需求增长。2022年粮食安全问题愈发严重,据IFA预测,2022年全球肥料需求增速有望达到2.9%,然而全球化肥贸易运输受阻,磷肥供需错配矛盾进一步加剧。此外,新能源汽车需求与渗透率快速增长、磷酸铁锂电池需求与渗透率快速增长,需求激增推动“湿法磷酸-磷酸铁”产业景气度。近1-2年来,我国磷化工行业景气度已发生了较大变化;此外,行业集中度在贵州瓮福、开磷两家磷化工巨头整合后已显著提升。2021年年初迄今,磷化工行业全产业链持续共振。过去几年磷化工上游产品受到较强的政策性产能约束,未来在磷肥、磷酸盐、草甘膦、草铵膦及磷酸铁需求拉动下,我们整体看好磷化工产业链景气度将有望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全球及我国农化产品需求支撑我国磷化工需求的“基本盘”,磷酸铁等精细磷化工产品将助力于推进我国磷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并提高产业价值水平。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相关磷化工上市公司,【云天化】、【兴发集团】、【川金诺】、【云图控股】等以及草甘膦行业龙头【兴发集团】和草铵膦龙头【利尔化学】。 EVA行业深度跟踪:光伏带动需求大增,进口替代指日可待 EVA:高端EVA树脂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大 EVA属于先进高分子材料行业-高性能树脂-高性能聚烯烃塑料。因其具备高透明度和高粘着力,适用于玻璃和金属等各种界面;而良好的耐环境压力使其可以抵抗高温、低温、紫外线和潮气。我国EVA树脂主要用于光伏胶膜、发泡料、电缆料、涂覆、热熔胶以及农膜等。随着我国光伏产业、预涂膜技术和无卤阻燃电缆的发展,光伏胶膜、涂覆、电线电缆已成为EVA树脂的重要下游,在未来我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应用于光伏封装胶膜、薄膜、预涂膜及电缆生产等新兴技术应用中的高端EVA树脂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大。从终端行业发展来看,光伏、电缆等高新行业对EVA需求量增长迅速,成为拉动EVA需求的主要动力。 EVA供给端:部分光伏料产能实际投产进度尚有不确定性 国内主要产能包括延长中煤榆能化30万吨/年、斯尔邦石化30万吨/年、扬子-巴斯夫20万吨/年、燕山石化20万吨/年、联泓新科15万吨/年等。国内计划新增EVA产能中浙江石化30万吨/年、中科炼化10万吨/年已于2022年初投产,古雷石化30万吨/年年内有望投产,但进度尚有不确定性,新增产能主要以生产电缆料、发泡料为主。 我国EVA进口依存度高,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大。中国EVA装置在2017-2020年均无新增产能,但产能利用率从2016年63.0%增加到2020年的76.2%。2021年榆能化、扬子石化、中化泉州新装置投产,国内产能增加至147.2万吨,产量100万吨,表观消费量205万吨,进口111.7万吨,进口依存度依旧高达54.2%,未来国产化空间较大。 需求端:全球光伏高速发展,胶膜需求大增带动EVA光伏料需求 光伏胶膜是光伏组件重要封装材料,约占光伏电池组件成本5%。光伏胶膜是光伏电池组件的内封装材料,应用于电池组件封装的层压环节,它覆盖电池片上下两面,和上层玻璃、下层背板(或玻璃)通过真空层压技术粘合为一体,构成光伏组件。光伏胶膜是以树脂为主体材料,通过添加交联剂、抗老化助剂,经熔融挤出、流涎成膜而得。 光伏是绿色环保清洁能源,政策推动行业高速发展。随着投资成本不断下降和发电效率逐年提升,中国光伏协会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光伏市场最高年均新增装机可达到287GW,2025年最高可达390GW。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130GW,同比增长13%,其中我国新增装机量48.2GW,占比37.1%。按照树脂需求为4.7万吨/亿平米,2021年全球光伏级EVA树脂需求约68.1万吨,2025年需求约136.1万吨,2021-2025年CAGR为18.90%。 新装置投产进度不达预期,EVA树脂有望全年维持高景气。下游光伏需求快速增长对EVA光伏料的需求增量拉动最大,我们预测2021-2023年光伏EVA约分别新增24.2/23.1/24.1万吨需求,再加上其他领域的需求同样保持较好的增长,我们预测2021-2023年国内市场对EVA的需求量有望达到221/266/300万吨。然而,我们认为真正的光伏料的定义标准是连续稳定规模化生产,同时下游胶膜企业验证通过且批量使用,因此合计周期要长达1-2年。 光伏级EVA工艺难度大,未来2-3年缺口仍存。我们认为真正的光伏料的定义标准是连续稳定规模化生产,同时下游胶膜企业验证通过且批量使用,因此合计周期要长达1-2年,因此中短期内国内很难有实质性的光伏EVA企业。EVA装置建设周期在3年左右,国外EVA增量有限,仅有韩国一套装置存在投产可能,因此我们预测2021-2023年光伏级EVA需求缺口为18.2万吨、10.3万吨、12.4万吨。 3月份以来国内EVA市场持续上涨,下游光伏胶膜的需求拉动是EVA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进口货源紧张及国内部分装置停车加剧了近期EVA的市场紧张程度。本周国内EVA厂家报价保持稳定,目前华东地区国产发泡料价格约26000-26500元/吨,线缆料价格约28000-28500元/吨,光伏料价格已经上涨至30000元/吨,卓创资讯测算,目前行业税前毛利约16000元/吨。由于国产化率的提升和海外EVA供需紧张,今年1-4月份国内EVA进口量为34.8万吨,同比下滑17%,据隆众石化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EVA光伏料需求达到27万吨,考虑到2022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的乐观需求,2022年光伏料新增需求量有望较2021年超过30万吨,2025年全球光伏料需求量可达180万吨以上,因此高端光伏料供需紧张格局进一步加剧,我们认为1-2年内EVA行业仍然处于高景气周期,国内新增产能很难满足需求端的高速增长,高端光伏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我们也看到了今年以来EVA价格的上涨幅度超过市场预期,考虑到今年国内的主要新增产能已经投放,同时光伏行业需求继续明显提升,我们看好EVA价格未来继续上涨,重点推荐具备30万吨EVA产能的【东方盛虹】和15万吨EVA产能的【联泓新科】,以及30万吨EVA装置已经投产的【荣盛石化】 4 重点数据跟踪 重点化工品价格涨跌幅 本月化工产品价格涨幅前五的为醋酸(54.68%)、四氯乙烯(29.55%)、醋酐(21.17%)、草铵膦(20.45%)、磷酸一铵(19.06%);本月化工产品价格跌幅前五的为三氯甲烷(-29.73%)、丁酮(-26.89%)、维生素C(-26.32%)、维生素A(-18.18%)、有机硅D4(-17.67%)。 重点化工品价差涨跌幅 本周化工产品价差涨幅前五的为丙烯(石脑油法)(95.20%)、磷酸二铵(57.72%)、苯胺(31.51%)、磷酸一铵(20.66%)、己内酰胺(18.52%);本周化工产品价差跌幅前五的为丙烯酸丁酯(-186.72%)、甲醇(-160.42%)、丙烯(PDH法)(-49.17%)、丙烯(MTO法)(-36.46%)、PTA(-36.11%)。 5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海外疫情恢复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等。 6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证券投资评级与免责声明 国信证券投资评级 分析师承诺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风险提示 本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是指取得监管部门颁发的相关资格的机构及其咨询人员为证券投资者或客户提供证券投资的相关信息、分析、预测或建议,并直接或间接收取服务费用的活动。 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