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为什么汽车芯片这么火?

为什么汽车芯片这么火?

作者:微信公众号【计算机文艺复兴】/ 发布时间:2022-05-2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为什么汽车芯片这么火?》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ixin or another browser. 恋曲1990 音乐: 罗大佑 - 爱人同志(台湾版) 行业更新系列 汽车芯片为什么重要?因为在智能汽车时代,尤其是域控制器时代,算力变得很关键。不管是智能座舱的各种用户体验(多屏显示、灯光渲染、智能交互等,可以参考《产业调研:从中科创达产品视角看智能座舱发展趋势》)还是自动驾驶需要的大量计算,都需要算力支持。与过去燃油车时代,每个MCU只控制单个部件相比,智能汽车时代的芯片控制的范围变大了,甚至未来进入中央计算时代后,会由一个大算力芯片对整车进行控制。 正因为汽车芯片在产业链内的重要性提升,高通、英伟达等芯片巨头都纷纷开始布局,高通从智能座舱领域切入,而英伟达利用自己GPU的大算力优势直接做自动驾驶。 智能座舱芯片竞争格局:中高端车型里面高通一家独大。目前座舱芯片高通一家独大,高通第一个智能座舱芯片是820A,出来以后降维打击了对手,到现在世界范围内的中高端车型座舱基本都用8155,未来会推8295。高通的优势是迭代速度快,以前高通做手机芯片,一年出一个版本,而传统的汽车电子厂商比如恩智浦可能几年才出一个版本,更新速度就不如高通(可以参考《高通的汽车雄心(深度)》)。同时高通其他种类的芯片出货量也很大,可以把汽车芯片的成本摊薄下去——现在智能汽车渗透率还没有那么高,所以座舱或者自动驾驶芯片价格不便宜。 自动驾驶芯片竞争格局:高级别自动驾驶钟爱英伟达,低级别自动驾驶用Mobileye。英伟达是GPU大佬,盯上汽车领域后先后推出了Tegra、Xavier,现在Orin刚刚量产(可以参考《英伟达汽车芯片业务发展史》)。英伟达的自动驾驶芯片优点是大算力,以及软件栈和生态做得好,方便客户个性化开发,缺点是功耗高。实际上大算力芯片的设计现在不算壁垒,国内的自动驾驶芯片创业公司也纷纷宣布大算力芯片明后年就要出来。 高通现在也盯上了自动驾驶芯片这个赛道,在努力追赶——它不做不行,未来座舱域和自动驾驶域融合是大趋势,可能就只用一个大算力芯片,上面弄个虚拟机出来分点算力给座舱域(Hypervisor技术已经很成熟),这样高通在座舱域就被吃掉了。高通目前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芯片是SA8540P和SA8530P,采用5nm制程。从今年初通用汽车和高通发布的数据来看,前者的下一代Ultra Cruise驾驶辅助系统搭载的高通骁龙自动驾驶平台,包括两颗Snapdragon SA8540P SoC和一个SA9000P AI加速器,提供16核CPU,AI计算能力为300 TOPS。 市场现在普遍不看好Mobileye,首先芯片迭代速度慢,其次是软件封闭是黑盒子,不方便车厂做个性化(可以参考《Mobileye:被篡位的自动驾驶芯片老霸主(深度)》)。但它的优势在于低功耗和性价比(主要支持 L2 及以下的自动驾驶,市场占有率很高,有大量的配套量产车型, 如 Q4、 Q5 芯片依然在蔚来车型上使用)。同时面临英伟达和高通的挑战,Mobileye有点被动。宝马已经表示2025年以前还是会和Mobileye合作,2025年以后将使用高通的Ride平台开发自动驾驶。 国内自动驾驶芯片厂商处于追赶状态,正在加速上车,地缘政治背景注定了国内公司的崛起。国内做自动驾驶芯片创业的公司不少,地平线(可以参考《地平线:国产自动驾驶芯片龙头发展史(深度)》)、黑芝麻(可以参考《黑芝麻:国产自动驾驶芯片独角兽(深度)》以及《产业调研:黑芝麻眼中的车载SoC芯片市场》),还有一个芯驰科技把自驾芯片、座舱芯片、网关芯片、MCU全部覆盖了(可以参考《芯驰科技:汽车芯片全赛道覆盖(深度)》),有点想鲸吞天下的意思。国内创业公司的好处是有中国市场的支持,不管哪个车厂都需要一个国内的厂商做二供,以防国外制裁。俄罗斯在2022年的遭遇给中国公司敲响了警钟——连麦当劳和可口可乐都退出了俄罗斯市场,难道还期待芯片和操作系统能幸免吗?我们看好国内自动驾驶芯片厂商的发展,不管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还是国产化的趋势,都已经注定了这个领域会产生大公司。 合规声明:本文节选自已经入库的正式研究报告,如需报告原文请后台留言。 - end - 欢迎加入产业交流群! 欢迎所有对计算机产业研究和投资感兴趣的盆友(包括云计算、网络安全、医疗IT、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后台留言加入我们的产业交流群。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产业研究框架,提高整个A股的IT行业研究水平,减少韭菜数量,普度众生。 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相关报告 1. 如何研究一家AI公司? 2. 从汽车业务商业模式看中科创达和人力外包公司的不同 3. 中科创达:汽车“四化”下加速成长 4. 三谈中科创达:做事情眼光最重要 5. 智能座舱:智能汽车产业大变局中的投资机遇(40页深度) 6. 德赛西威:领先的汽车电子玩家,未来出行变革创领者(深度) 7. 科大讯飞:个性化学习手册改变了什么?(深度) 8. 科大讯飞:你绝对没见过的区域型订单详细拆解(深度) 9. 科大讯飞核心竞争力与增长点分析(50页PPT) 10. 科大讯飞:疫情防控让教育订单商业模式发生怎样的变化? 11. 从Nuance的沉浮看科大讯飞的核心竞争力 12. 格灵深瞳:技术领先到商业落地,计算机视觉场景为王(深度) 13. 一张图看懂AI公司 14. AI+自动驾驶: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 15. 从主芯片视角研究智能驾驶内在产业逻辑 16. 科大讯飞:区域订单统计 17. 对中科创达的一些理解 18. 英伟达汽车芯片业务发展史 19.自动驾驶路测数据中的秘密 20.Mobileye:被篡位的自动驾驶芯片老霸主(深度) 21.中科创达:牵手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 22.黑芝麻:国产自动驾驶芯片独角兽,用芯赋能未来出行(深度) 23.经纬恒润:汽车电子隐形冠军(深度) 24.计算机视觉:血腥战场(深度) 25.产业调研:谈谈车载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26.产业调研:黑芝麻眼中的车载SoC芯片市场 27.生死时速:新旧势力汽车主机厂自动驾驶进展详细梳理(深度) 28.地平线:国产自动驾驶芯片龙头发展史(深度) 29.产业调研:从中科创达产品视角看智能座舱发展趋势 30.芯驰科技:汽车芯片全赛道覆盖(深度)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为原创。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