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险失败!揭秘399家机构“抱团压价”内幕,上交所已回应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新股发行险失败!揭秘399家机构“抱团压价”内幕,上交所已回应》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近日,科创板准上市企业上纬新材IPO“地板价”发行,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 9月15日,上纬新材发布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公司完成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为2.49元/股,预计募资1.08亿,募资净额约7004.27万元,较公司2019年7827万元的净利润还低。 一共有415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6954个配售对象全部符合《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规定的网下投资者的条件,其中,399家报价都是2.49元。 公司总市值约为10.04亿元,压线通过科创板上市的最低市值要求即10亿元,询价结果再低1分钱,则发行失败。 此外,发行价格对应的市盈率在10.27倍至12.83倍之间,低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该数值为28.96倍,此外也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42.01倍。 据报道,保荐机构兼主承销商申万宏源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所将获得保荐承销费用,或将占实际募集资金三成左右。 询价机构“抱团压价”、承销商承销能力太弱、当前新股发行机制存在漏洞……各类声音不绝而耳,到底是谁之过? 为何出现“抱团低价”现象? 有投资人士表示,新股定价机制的漏洞为询价机构压制发行价,甚至串通报价提供了便利。据财联社消息,有消息人士透露,上纬新材相关事宜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后期或对网下发行环节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对此,18日盘后,上交所表示已关注上纬新材低价发行,正与有关部门一起了解情况,一旦发现确有违法违规行为,将坚决依法进行处罚。 在我们看来,除了对询价机制的“质疑”外,当前密集出现的“报低价”现象,很大程度上也和短期市场的“情绪降温”密切相关—— 在发行承销市场降温的另一面,是部分新股的破发,这也是让机构不得不谨慎出手。 截至9月14日,2020年以来上市的新股中,已有3只股票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分别是瑞联新材、时空科技、凯赛生物,而这三只股票上市交易时间均不足30日。 上周,创业板更是迎来多只注册制新股破发,先是9月9日,8月24日上市的创业板“18罗汉”之一锋尚文化跌破了138.02元的发行价,次日,美畅股份紧随其后于9月10日跌破43.76元发行价,成为了第2家破发的创业板注册制新股。 注册制下询价市场的新趋势 多家投资机构、券商透露,近日不少拟IPO企业在初步询价阶段,遇到机构“抱团报低价”的情况,个别企业更是被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报出了仅为券商投研报告定价下限2.3折的价格,当然这也和最近市场环境不佳有关。 事实上,从近期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的发行价市盈率,以及募集资金变化亦能看出,注册制下询价市场的新趋势: 统计发现,创业板注册制下有超两成企业的发行定价低于23倍市盈率。 发行市盈率最低的惠云钛业,发行价为3.64元/股,发行市盈率为16.12倍,而同期,其所在行业最近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为29.18倍。 惠云钛业发行阶段,合计有6364家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但其中有228条报价因价格过低被设为“无效报价”。 这也使得该公司未能完成“预期的募资额度”: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惠云钛业原计划募集资金4.09亿元,但公司实际募资额仅为3.64亿元。 这并非个例。34家创业板注册制企业中,有11家企业实际募资额低于拟募资额,这也就意味着,存在超额募资的企业不足2/3。 而在科创板市场,询价变化趋势更为明显。8月24日至今,科创板新股发行价也明显降温—— 最典型的科前生物,公司于9月11日启动申购,申购价格11.69元,发行市盈率26.23倍,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56.33倍,公司原计划募资18.33亿元,但实际募资资金较计划募集资金约少了30%,仅为12.27亿元。 在科前生物的询价过程中,有6306家机构投资人参与,但其中272个报价由于过低未入围,包括中海基金给出的11.50元、兴证全球和兴业基金等给出的11.68元等均被剔除。 市场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消息人士透露,上纬新材相关事宜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后期或对网下发行环节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但未来,这种情况将非常常见,主要就是注册制之下,发行速度快,市场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只能择优投资,从而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好公司将获得更高的股价和估值,一般公司股票发行价可能不会太高,甚至有认购不足而导致发行失败的情况。 越来越多发行失败案例的出现,对资本市场是好事,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新股暴涨的神话,才能让资本市场优化配置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好公司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资金,做强做大,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从监管的角度看: 市场的无形之手替代了行政的有形之手将发行价降下来了,是市场化改革的成果; 让更多公司上市也实现了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诉求; 如果某家公司因市场报价达不到上市条件而被拒绝上市,那更是注册制改革的成功标志。 本文内容综合自:财联社、博览财经 喜欢的请多多点“在看”哦,谢谢啦! 光大证券微服务 进入 我的-消息中心 点击立即开通绑定账户 获取交易成功 新股中签提醒 更多服务,等你探索 长按 识别关注 免责声明 本文由光大证券向其机构或个人客户提供,其内容基于光大证券及证券媒体已发布报告、资讯或数据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不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光大证券力求本文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担保其内容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在任何情况下,光大证券不对任何机构/个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知道你在看哟 点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开户 9月底前免费领取金股池、策略周刊
近日,科创板准上市企业上纬新材IPO“地板价”发行,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 9月15日,上纬新材发布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公司完成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为2.49元/股,预计募资1.08亿,募资净额约7004.27万元,较公司2019年7827万元的净利润还低。 一共有415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6954个配售对象全部符合《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规定的网下投资者的条件,其中,399家报价都是2.49元。 公司总市值约为10.04亿元,压线通过科创板上市的最低市值要求即10亿元,询价结果再低1分钱,则发行失败。 此外,发行价格对应的市盈率在10.27倍至12.83倍之间,低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该数值为28.96倍,此外也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42.01倍。 据报道,保荐机构兼主承销商申万宏源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所将获得保荐承销费用,或将占实际募集资金三成左右。 询价机构“抱团压价”、承销商承销能力太弱、当前新股发行机制存在漏洞……各类声音不绝而耳,到底是谁之过? 为何出现“抱团低价”现象? 有投资人士表示,新股定价机制的漏洞为询价机构压制发行价,甚至串通报价提供了便利。据财联社消息,有消息人士透露,上纬新材相关事宜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后期或对网下发行环节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对此,18日盘后,上交所表示已关注上纬新材低价发行,正与有关部门一起了解情况,一旦发现确有违法违规行为,将坚决依法进行处罚。 在我们看来,除了对询价机制的“质疑”外,当前密集出现的“报低价”现象,很大程度上也和短期市场的“情绪降温”密切相关—— 在发行承销市场降温的另一面,是部分新股的破发,这也是让机构不得不谨慎出手。 截至9月14日,2020年以来上市的新股中,已有3只股票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分别是瑞联新材、时空科技、凯赛生物,而这三只股票上市交易时间均不足30日。 上周,创业板更是迎来多只注册制新股破发,先是9月9日,8月24日上市的创业板“18罗汉”之一锋尚文化跌破了138.02元的发行价,次日,美畅股份紧随其后于9月10日跌破43.76元发行价,成为了第2家破发的创业板注册制新股。 注册制下询价市场的新趋势 多家投资机构、券商透露,近日不少拟IPO企业在初步询价阶段,遇到机构“抱团报低价”的情况,个别企业更是被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报出了仅为券商投研报告定价下限2.3折的价格,当然这也和最近市场环境不佳有关。 事实上,从近期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的发行价市盈率,以及募集资金变化亦能看出,注册制下询价市场的新趋势: 统计发现,创业板注册制下有超两成企业的发行定价低于23倍市盈率。 发行市盈率最低的惠云钛业,发行价为3.64元/股,发行市盈率为16.12倍,而同期,其所在行业最近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为29.18倍。 惠云钛业发行阶段,合计有6364家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但其中有228条报价因价格过低被设为“无效报价”。 这也使得该公司未能完成“预期的募资额度”: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惠云钛业原计划募集资金4.09亿元,但公司实际募资额仅为3.64亿元。 这并非个例。34家创业板注册制企业中,有11家企业实际募资额低于拟募资额,这也就意味着,存在超额募资的企业不足2/3。 而在科创板市场,询价变化趋势更为明显。8月24日至今,科创板新股发行价也明显降温—— 最典型的科前生物,公司于9月11日启动申购,申购价格11.69元,发行市盈率26.23倍,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56.33倍,公司原计划募资18.33亿元,但实际募资资金较计划募集资金约少了30%,仅为12.27亿元。 在科前生物的询价过程中,有6306家机构投资人参与,但其中272个报价由于过低未入围,包括中海基金给出的11.50元、兴证全球和兴业基金等给出的11.68元等均被剔除。 市场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消息人士透露,上纬新材相关事宜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后期或对网下发行环节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但未来,这种情况将非常常见,主要就是注册制之下,发行速度快,市场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只能择优投资,从而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好公司将获得更高的股价和估值,一般公司股票发行价可能不会太高,甚至有认购不足而导致发行失败的情况。 越来越多发行失败案例的出现,对资本市场是好事,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新股暴涨的神话,才能让资本市场优化配置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好公司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资金,做强做大,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从监管的角度看: 市场的无形之手替代了行政的有形之手将发行价降下来了,是市场化改革的成果; 让更多公司上市也实现了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诉求; 如果某家公司因市场报价达不到上市条件而被拒绝上市,那更是注册制改革的成功标志。 本文内容综合自:财联社、博览财经 喜欢的请多多点“在看”哦,谢谢啦! 光大证券微服务 进入 我的-消息中心 点击立即开通绑定账户 获取交易成功 新股中签提醒 更多服务,等你探索 长按 识别关注 免责声明 本文由光大证券向其机构或个人客户提供,其内容基于光大证券及证券媒体已发布报告、资讯或数据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不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光大证券力求本文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担保其内容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在任何情况下,光大证券不对任何机构/个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知道你在看哟 点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开户 9月底前免费领取金股池、策略周刊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