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每日最强音】汽车行业2021年海外财报总结:供应链加法,战略目标减法|汽车+商社+交运(20220524)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华创·每日最强音】汽车行业2021年海外财报总结:供应链加法,战略目标减法|汽车+商社+交运(20220524)》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每日最强音0524 音频: 进度条 00:00 02:35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创见·华创证券机构客户服务平台 最新最全投研资讯一键即达! 重点推荐 华创汽车 2022/05/23 摘要: 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同比+2%、新能源+120%。2021年汽车产销按地区欧洲持平、北美+4%、中国+5%,呈现弱恢复状态。虽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但供应链面临了更多挑战,包括疫情反复、芯片短缺、材料/能源涨价等。新能源突飞猛进,成为新增长极,2021年销量约623万辆/+120%,渗透率约9%。 2021年财务表现:收入增速好于销量,盈利恢复明显。 营收:车企增速均值+10%,零部件增速均值+17%,零部件好于车企; 毛利率:车企18.0%/+3.3PP,零部件23.3%/+2.2PP,恢复明显; EBITDA利润率:车企13.8%/+3.9PP,零部件15.0%/+2.6PP; 净利润:车企大幅增加,零部件企业多数扭亏; 资产负债率:车企均值67%/-4.0PP,零部件均值58%/-2.2PP。 2021海外企业恢复明显,多数企业对2022年增速预期中性偏悲观。由于2020年经营成果的低基数效应,尽管2021年海外销量增速不高,但海外车企、零部件企业的收入及盈利均大幅改善,尤其是利润率的恢复。而由于疫情、缺芯、成本上升的问题在2022年仍有延续,多数车企2022年的增速预期中性偏悲观/低于20%。此外,1Q22的俄乌冲突也增加了全年经营的不确定性。 供应链做加法:传导解决成本压力、纵向一体化应对供应困难。2021年上游大宗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明显,车企通过降本增效、价格传导使得盈利提升明显,例如大众集团产销减少60万辆、营业利润却翻倍。行业缺芯问题自4Q20以来一直存在,由于疫情后需求回暖、电动智能转型加速,汽车芯片供需缺口较大。车企开始尝试纵向一体化布局应对供应困难问题,例如特斯拉、比亚迪、新势力、福特等车企展开对新能源、半导体产业链的投资布局。 战略目标做减法:加速聚焦,决胜电动智能。自2020年开始,车企、零部件企业在电动智能方向上的投资加速明显。2021年大众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跃居第二、丰田宣布2030年前推出30款纯电汽车。另一方面,经营管理战略上开始收缩、聚焦,大众、本田等车企着手人才结构优化,资本开支上减少产能建设,聚焦研发、软件和数字化投入;奔驰发布长期计划,提高高端、减少入门产品销量,从销量导向转向利润导向。行业内的并购重组事件也在增多,PSA与FCA合并为Stellantis,重组资源应对后续行业竞争。 2022年,应把握本土品牌崛起、新能源成长机遇。无论是疫情反复、芯片短缺还是材料/能源涨价,都持续干扰全球化程度较高的汽车产业链。从行业竞争格局看,本土品牌的崛起及电动智能的跃升仍将是超预期来源,应把握: 本土品牌的崛起机遇:2018-2021年全球车企CR20的传统竞争格局在分散,本土汽车品牌向上、外来汽车品牌向下的趋势明显。这既是大环境下全球供应链不顺畅的体现,也是本土品牌更受本土消费者青睐的结果。相较于2020年以前,本土汽车品牌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生态位和市占率,同时也将拉动本土汽车品牌的国产化率和零部件的成长机会; 新能源的成长机遇:新能源已成为车企未来竞争的统一共识。电动智能正在给行业带来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产品、创意、模式的流动和变革。车企、零部件的电动化转型程度也将决定未来的经营底色。中国电动车的比较优势明显,智能化也在突飞猛进,相关投资链条仍是未来核心方向。 投资建议:坚定看好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以及电动智能的弯道超车机会。整车推荐产品周期强势的比亚迪、长安汽车,关注低估值的长城汽车H、吉利汽车。零部件推荐中长期成长逻辑清晰的拓普集团、上声电子,关注低估值的立中集团、爱柯迪、常熟汽饰、银轮股份等。新势力建议关注小鹏汽车。海外标的建议关注特斯拉、大众汽车、福特。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低于预期、芯片短缺恢复低于预期、原材料涨价持续等。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华创汽车】汽车行业2021年海外财报总结:供应链加法,战略目标减法》 华创商社 2022/05/23 摘要: 2022年开年后,深圳进入包括写字楼在内公共场合均有48-72小时核酸阴性要求;为此在各社区、主要街道设置了免费的混检核酸点,最早实现“常态化”。3月14-20日,深圳采取静态管理,21日逐步复产复工,复工后首周工作日地铁全线总客运量恢复到去年正常工作日的53%,周末则恢复到42%。4月1日,深圳摘星,之后每日新增为0或小个位数;4月6日,电影院恢复开放,8-18日,学生陆续返校,成为本轮Omicron冲击下受影响较小的一线城市。 不考虑财政支出和市民的时间/精力成本,深圳作为样本,消费力恢复情况如何? 餐饮:奈雪4月同店同比为负,恢复程度而言,深圳较全国水平+15pct;喜茶深圳门店五一期间全国第一。海底捞4月上海没有堂食,北京3-4月基本持平,5月后没有堂食;深圳4月环比有所提升。 商圈客流:五一期间,全国购物中心总客流1.68亿人次;场均日客流16145人次,同比2021年五一下降43.5%。全一线城市中,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广深恢复较好,场均客流均有2万+(VS.北京1万/上海1千),带动华南区复苏领先于其他(华南整体同比-28%,恢复程度领先全国;东北-56%,华东-54%)。4月30日至5月3日,深圳全市整体消费金额超230亿元,同比有所增长,家电和消费电子同增30%以上; 电商快递数据:3月/4月全国快递量分别yoy-3.1%/-11.9%;其中:上海市3/4月快递量yoy-23%/-90%,基本限于保供食品。常态化城市中,深圳-18%/-15%(广东省-7%/-3%),杭州-8%/-20%(浙江省-9%/-14%)。高线城市受疫情影响远大于低线城市。 货流降速,本地客流韧性较强。广东清明后货运流量指数恢复上行,4月底降速,5月和全国水平接近。杭州4.28开始实行常态化核酸(48小时),浙江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在清明后均高于全国水平,且在5月后进一步拉大了和全国水平的差距。 根据市场调研反馈,4月深圳revpar恢复程度优于全国水平,有加盟商反馈优于全国大约15~20pct,同时本地需求型酒店恢复强于异地客源型。 由于航班进出港也受影响,深圳机场4月旅客吞吐量109万人次,飞机起降架次1.45万架次,环比3月分别增长115%、53%,同比19年航班腰斩,客流恢复约3成,本地需求型酒店表现更具有韧性。 结论: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常态化核酸且控制住(新增病例较少或没有),相对封控状态,经济韧性更强;但即使是没疫情的高线城市如深圳,也比没疫情的低线城市受影响大,距离回到疫情前水平还有差距。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疫情影响超预期,线下业务客流恢复不及预期,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国内外关系趋紧。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华创商社】商贸零售行业跟踪报告:以深圳为例,核酸常态化对线下消费影响几何?》 华创交运 2022/05/23 摘要: 一、聚焦快递:复工复产、快递同行 1、量:预期快递行业受疫情影响的最严重阶段已过。1)受疫情影响,3-4月快递行业业务量低迷。全行业3-4月业务量分别下降3%及下降12%,连续两个月下降,是2016年各公司上市披露数据以来,首次出现。A股4家公司4月业务量均出现下滑,圆通(-4.8%)>申通(-7.7%)>顺丰(-10.0%)>韵达(-19.4%),是2020年1-2月疫情发生以来首次集体同比下降。2)我们认为:快递行业量的修复已经开始。a)过去经验看:多地疫情影响快递履约范围及履约时效而非抑制网购消费需求,参考2020年初疫情过后,业务量呈现了加速上行,使得20年行业增速在3年后重回30%+。预计今年后续业务量也将实现修复。b)日度数据看:已经开始修复。根据交通部披露,5月15-21日,行业日均揽收和投递分别为3.11、3.28亿件,环比前一周分别上升3.5%、1.0%;环比4月下旬分别提升7.5%和7.4%。3)我们维持观点:4月行业业务量出现下滑,是短期、阶段性冲击,预计5月随着疫情缓解,下旬逐步进入6月电商旺季预热期,行业业务量或出现显著修复 2、价:仍在兑现价格逻辑。1)行业单票收入:4月单票收入9.90元,同比增长2.1%,环比3月提升0.31元,行业进入淡季且受疫情影响,价格维持稳定,自20年3月以来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2)上市公司单票收入:淡季通达系持续同比增长,韵达涨幅最高。4月单票收入:顺丰15.40元,同比提升1.7%;韵达单票收入2.53元,同比提升24%,菜鸟裹裹业务还原口径后,单票收入约2.48元,同比提升约21.6%;圆通2.51元,同比提升16.4%,还原后单票收入约2.44元,同比增长13.4%;申通2.57元,同比提升20.7%,还原后单票收入2.46元,同比提升15.5%。 3、格局:4月CR884.5,同比大幅提升4.1pct,较3月环比下降0.4pct。疫情下,龙头公司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同时我们观察今年以来A股通达系增速好于行业,同样意味着集中度提升的趋势。 4、投资建议:1)电商快递行业在“政策底”与“市场底”共振下,价格战中短期明确放缓,龙头公司单票净利进入修复期且价格弹性巨大,推荐圆通、关注韵达。2)综合物流巨头顺丰控股:当前市值存在被低估成分,更长期维度看,供应链与国际业务或为未来看点,鄂州机场将助力公司体系升级,“强推”评级 二、行业数据更新 1、物流保通保畅跟踪:本周整体保持回升态势。1)国家铁路运输货物:基本平稳,为去年同期的8成以上,周环比提升0.1%。2)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环比上周小幅提升3.7%。3)重点港口:货物吞吐量环比上周提升1.4%,集装箱吞吐量周环比提升6.0%;4)货运航班量:本周日均货运航班量783班,其中国际583班、国内200班,周环比分别上升6.9%、6.2%和9.0%;环比4月下旬分别提升4.8%、4.9%和4.5%。2、航空客运:1)航班量高频数据看:a)同比2021年:5月1-20日三大航航班量同比下降71.3%,吉祥下降86.6%,春秋下降67.6%,华夏下降46.9%。b)相较于2019年:5月1-20日三大航航班量较19年同期下降70.9%,吉祥下降85.8%,春秋下降59.9%,华夏下降51.8%,全行业航班量约19年3成水平。c)环比4月:5月1-20日三大航航班量环比4月整体提升33.7%,吉祥提升35.7%,春秋提升40.0%,华夏提升17.2%。2)行业票价:5月民航平均票价环比回升。3)航空货运价格指数:本周浦东航空货运价格指数小幅下降0.1%、香港机场小幅提升3.0%。3、航运:集运欧线企稳、SCFI节后首次回升,散运大船运价继续反弹,油运VLCC与Aframax继续回落、成品油轮太平洋市场下跌。 三、投资建议:继续推荐出行链+大物流。 风险提示:人民币大幅贬值,经济大幅下滑,疫情冲击超出预期。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华创交运】交通运输行业周报(20220516-20220522):聚焦快递:复工复产,快递同行》 总量研究 【华创大类资产配置】资产配置快评2022年第22期:Riders on the Charts:每周大类资产配置图表精粹 行业研究 【华创农业】农业2021年报&2022年一季报总结:养殖产业链业绩全面承压,底部配置价值凸显 【华创环保公用】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周报(2022年第20期):四川垃圾焚烧中长期规划发布,继续推荐垃圾焚烧板块 公司研究 【华创医药】普利制药(300630)重大事项点评:碘帕醇荷兰获批,公司成功切入造影剂领域 月度金股 ∨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摘编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每日最强音0524 音频: 进度条 00:00 02:35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创见·华创证券机构客户服务平台 最新最全投研资讯一键即达! 重点推荐 华创汽车 2022/05/23 摘要: 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同比+2%、新能源+120%。2021年汽车产销按地区欧洲持平、北美+4%、中国+5%,呈现弱恢复状态。虽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但供应链面临了更多挑战,包括疫情反复、芯片短缺、材料/能源涨价等。新能源突飞猛进,成为新增长极,2021年销量约623万辆/+120%,渗透率约9%。 2021年财务表现:收入增速好于销量,盈利恢复明显。 营收:车企增速均值+10%,零部件增速均值+17%,零部件好于车企; 毛利率:车企18.0%/+3.3PP,零部件23.3%/+2.2PP,恢复明显; EBITDA利润率:车企13.8%/+3.9PP,零部件15.0%/+2.6PP; 净利润:车企大幅增加,零部件企业多数扭亏; 资产负债率:车企均值67%/-4.0PP,零部件均值58%/-2.2PP。 2021海外企业恢复明显,多数企业对2022年增速预期中性偏悲观。由于2020年经营成果的低基数效应,尽管2021年海外销量增速不高,但海外车企、零部件企业的收入及盈利均大幅改善,尤其是利润率的恢复。而由于疫情、缺芯、成本上升的问题在2022年仍有延续,多数车企2022年的增速预期中性偏悲观/低于20%。此外,1Q22的俄乌冲突也增加了全年经营的不确定性。 供应链做加法:传导解决成本压力、纵向一体化应对供应困难。2021年上游大宗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明显,车企通过降本增效、价格传导使得盈利提升明显,例如大众集团产销减少60万辆、营业利润却翻倍。行业缺芯问题自4Q20以来一直存在,由于疫情后需求回暖、电动智能转型加速,汽车芯片供需缺口较大。车企开始尝试纵向一体化布局应对供应困难问题,例如特斯拉、比亚迪、新势力、福特等车企展开对新能源、半导体产业链的投资布局。 战略目标做减法:加速聚焦,决胜电动智能。自2020年开始,车企、零部件企业在电动智能方向上的投资加速明显。2021年大众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跃居第二、丰田宣布2030年前推出30款纯电汽车。另一方面,经营管理战略上开始收缩、聚焦,大众、本田等车企着手人才结构优化,资本开支上减少产能建设,聚焦研发、软件和数字化投入;奔驰发布长期计划,提高高端、减少入门产品销量,从销量导向转向利润导向。行业内的并购重组事件也在增多,PSA与FCA合并为Stellantis,重组资源应对后续行业竞争。 2022年,应把握本土品牌崛起、新能源成长机遇。无论是疫情反复、芯片短缺还是材料/能源涨价,都持续干扰全球化程度较高的汽车产业链。从行业竞争格局看,本土品牌的崛起及电动智能的跃升仍将是超预期来源,应把握: 本土品牌的崛起机遇:2018-2021年全球车企CR20的传统竞争格局在分散,本土汽车品牌向上、外来汽车品牌向下的趋势明显。这既是大环境下全球供应链不顺畅的体现,也是本土品牌更受本土消费者青睐的结果。相较于2020年以前,本土汽车品牌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生态位和市占率,同时也将拉动本土汽车品牌的国产化率和零部件的成长机会; 新能源的成长机遇:新能源已成为车企未来竞争的统一共识。电动智能正在给行业带来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产品、创意、模式的流动和变革。车企、零部件的电动化转型程度也将决定未来的经营底色。中国电动车的比较优势明显,智能化也在突飞猛进,相关投资链条仍是未来核心方向。 投资建议:坚定看好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以及电动智能的弯道超车机会。整车推荐产品周期强势的比亚迪、长安汽车,关注低估值的长城汽车H、吉利汽车。零部件推荐中长期成长逻辑清晰的拓普集团、上声电子,关注低估值的立中集团、爱柯迪、常熟汽饰、银轮股份等。新势力建议关注小鹏汽车。海外标的建议关注特斯拉、大众汽车、福特。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低于预期、芯片短缺恢复低于预期、原材料涨价持续等。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华创汽车】汽车行业2021年海外财报总结:供应链加法,战略目标减法》 华创商社 2022/05/23 摘要: 2022年开年后,深圳进入包括写字楼在内公共场合均有48-72小时核酸阴性要求;为此在各社区、主要街道设置了免费的混检核酸点,最早实现“常态化”。3月14-20日,深圳采取静态管理,21日逐步复产复工,复工后首周工作日地铁全线总客运量恢复到去年正常工作日的53%,周末则恢复到42%。4月1日,深圳摘星,之后每日新增为0或小个位数;4月6日,电影院恢复开放,8-18日,学生陆续返校,成为本轮Omicron冲击下受影响较小的一线城市。 不考虑财政支出和市民的时间/精力成本,深圳作为样本,消费力恢复情况如何? 餐饮:奈雪4月同店同比为负,恢复程度而言,深圳较全国水平+15pct;喜茶深圳门店五一期间全国第一。海底捞4月上海没有堂食,北京3-4月基本持平,5月后没有堂食;深圳4月环比有所提升。 商圈客流:五一期间,全国购物中心总客流1.68亿人次;场均日客流16145人次,同比2021年五一下降43.5%。全一线城市中,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广深恢复较好,场均客流均有2万+(VS.北京1万/上海1千),带动华南区复苏领先于其他(华南整体同比-28%,恢复程度领先全国;东北-56%,华东-54%)。4月30日至5月3日,深圳全市整体消费金额超230亿元,同比有所增长,家电和消费电子同增30%以上; 电商快递数据:3月/4月全国快递量分别yoy-3.1%/-11.9%;其中:上海市3/4月快递量yoy-23%/-90%,基本限于保供食品。常态化城市中,深圳-18%/-15%(广东省-7%/-3%),杭州-8%/-20%(浙江省-9%/-14%)。高线城市受疫情影响远大于低线城市。 货流降速,本地客流韧性较强。广东清明后货运流量指数恢复上行,4月底降速,5月和全国水平接近。杭州4.28开始实行常态化核酸(48小时),浙江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在清明后均高于全国水平,且在5月后进一步拉大了和全国水平的差距。 根据市场调研反馈,4月深圳revpar恢复程度优于全国水平,有加盟商反馈优于全国大约15~20pct,同时本地需求型酒店恢复强于异地客源型。 由于航班进出港也受影响,深圳机场4月旅客吞吐量109万人次,飞机起降架次1.45万架次,环比3月分别增长115%、53%,同比19年航班腰斩,客流恢复约3成,本地需求型酒店表现更具有韧性。 结论: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常态化核酸且控制住(新增病例较少或没有),相对封控状态,经济韧性更强;但即使是没疫情的高线城市如深圳,也比没疫情的低线城市受影响大,距离回到疫情前水平还有差距。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疫情影响超预期,线下业务客流恢复不及预期,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国内外关系趋紧。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华创商社】商贸零售行业跟踪报告:以深圳为例,核酸常态化对线下消费影响几何?》 华创交运 2022/05/23 摘要: 一、聚焦快递:复工复产、快递同行 1、量:预期快递行业受疫情影响的最严重阶段已过。1)受疫情影响,3-4月快递行业业务量低迷。全行业3-4月业务量分别下降3%及下降12%,连续两个月下降,是2016年各公司上市披露数据以来,首次出现。A股4家公司4月业务量均出现下滑,圆通(-4.8%)>申通(-7.7%)>顺丰(-10.0%)>韵达(-19.4%),是2020年1-2月疫情发生以来首次集体同比下降。2)我们认为:快递行业量的修复已经开始。a)过去经验看:多地疫情影响快递履约范围及履约时效而非抑制网购消费需求,参考2020年初疫情过后,业务量呈现了加速上行,使得20年行业增速在3年后重回30%+。预计今年后续业务量也将实现修复。b)日度数据看:已经开始修复。根据交通部披露,5月15-21日,行业日均揽收和投递分别为3.11、3.28亿件,环比前一周分别上升3.5%、1.0%;环比4月下旬分别提升7.5%和7.4%。3)我们维持观点:4月行业业务量出现下滑,是短期、阶段性冲击,预计5月随着疫情缓解,下旬逐步进入6月电商旺季预热期,行业业务量或出现显著修复 2、价:仍在兑现价格逻辑。1)行业单票收入:4月单票收入9.90元,同比增长2.1%,环比3月提升0.31元,行业进入淡季且受疫情影响,价格维持稳定,自20年3月以来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2)上市公司单票收入:淡季通达系持续同比增长,韵达涨幅最高。4月单票收入:顺丰15.40元,同比提升1.7%;韵达单票收入2.53元,同比提升24%,菜鸟裹裹业务还原口径后,单票收入约2.48元,同比提升约21.6%;圆通2.51元,同比提升16.4%,还原后单票收入约2.44元,同比增长13.4%;申通2.57元,同比提升20.7%,还原后单票收入2.46元,同比提升15.5%。 3、格局:4月CR884.5,同比大幅提升4.1pct,较3月环比下降0.4pct。疫情下,龙头公司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同时我们观察今年以来A股通达系增速好于行业,同样意味着集中度提升的趋势。 4、投资建议:1)电商快递行业在“政策底”与“市场底”共振下,价格战中短期明确放缓,龙头公司单票净利进入修复期且价格弹性巨大,推荐圆通、关注韵达。2)综合物流巨头顺丰控股:当前市值存在被低估成分,更长期维度看,供应链与国际业务或为未来看点,鄂州机场将助力公司体系升级,“强推”评级 二、行业数据更新 1、物流保通保畅跟踪:本周整体保持回升态势。1)国家铁路运输货物:基本平稳,为去年同期的8成以上,周环比提升0.1%。2)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环比上周小幅提升3.7%。3)重点港口:货物吞吐量环比上周提升1.4%,集装箱吞吐量周环比提升6.0%;4)货运航班量:本周日均货运航班量783班,其中国际583班、国内200班,周环比分别上升6.9%、6.2%和9.0%;环比4月下旬分别提升4.8%、4.9%和4.5%。2、航空客运:1)航班量高频数据看:a)同比2021年:5月1-20日三大航航班量同比下降71.3%,吉祥下降86.6%,春秋下降67.6%,华夏下降46.9%。b)相较于2019年:5月1-20日三大航航班量较19年同期下降70.9%,吉祥下降85.8%,春秋下降59.9%,华夏下降51.8%,全行业航班量约19年3成水平。c)环比4月:5月1-20日三大航航班量环比4月整体提升33.7%,吉祥提升35.7%,春秋提升40.0%,华夏提升17.2%。2)行业票价:5月民航平均票价环比回升。3)航空货运价格指数:本周浦东航空货运价格指数小幅下降0.1%、香港机场小幅提升3.0%。3、航运:集运欧线企稳、SCFI节后首次回升,散运大船运价继续反弹,油运VLCC与Aframax继续回落、成品油轮太平洋市场下跌。 三、投资建议:继续推荐出行链+大物流。 风险提示:人民币大幅贬值,经济大幅下滑,疫情冲击超出预期。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华创交运】交通运输行业周报(20220516-20220522):聚焦快递:复工复产,快递同行》 总量研究 【华创大类资产配置】资产配置快评2022年第22期:Riders on the Charts:每周大类资产配置图表精粹 行业研究 【华创农业】农业2021年报&2022年一季报总结:养殖产业链业绩全面承压,底部配置价值凸显 【华创环保公用】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周报(2022年第20期):四川垃圾焚烧中长期规划发布,继续推荐垃圾焚烧板块 公司研究 【华创医药】普利制药(300630)重大事项点评:碘帕醇荷兰获批,公司成功切入造影剂领域 月度金股 ∨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摘编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