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晨会0524丨疫情扰动明显,信用修复承压;合盛硅业、宏柏新材、永新光学等
(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开源晨会0524丨疫情扰动明显,信用修复承压;合盛硅业、宏柏新材、永新光学等》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观点精粹 总量视角 【固定收益】疫情扰动明显,信用修复承压——2022年4月金融数据点评——事件点评-20220523 【固定收益】供需两端受疫情影响较大,预计疫后经济回暖——事件点评-20220523 【中小盘】次新股说:本批华海清科等值得重点跟踪(2022批次18、19、20)——中小盘IPO专题-20220522 行业公司 【中小盘】下游扩张叠加国产替代,激光芯片正逢扬帆时——中小盘周报-20220522 【农林牧渔】6月猪价或将小幅回调,新一轮猪周期已然开启——行业周报-20220522 【计算机:航天宏图(688066.SH)】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0.6亿元,助力打造“空天信息商业应用引领者”——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20523 【化工:合盛硅业(603260.SH)】拥抱行业高景气,低成本硅业龙头持续进击——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0523 【电子:永新光学(603297.SH)】汽车智能化兴起,精密仪器制造龙头焕新机——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0523 【化工:宏柏新材(605366.SH)】硅烷“小巨人”崛起,产品矩阵扩容带动公司高速成长——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0523 【电子:可立克(002782.SZ)】全球知名的磁性元件供应商,新能源助力腾飞——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0523 【中小盘:北京君正(300223.SZ)】韦尔股份拟40亿元增持,强强联合铸车载芯片航母——中小盘信息更新-20220523 研报摘要 陈曦 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1100002 【固定收益】 疫情扰动明显,信用修复承压——2022年4月金融数据点评——事件点评-20220523 1、社融总量与结构双降,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4月实体需求受疫情多地扩散影响显著走弱,4月社融存量326.46万亿,同比增长10.2%,较上月下降0.4%。4月新增社融仅9102亿元,Wind一致预期20329亿元,前值4.65万亿元,较上月减少3.45万亿元,比2021年同期减少9468亿元。除政府债券外绝大多数分项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4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16亿元,同比少增9224亿元,受疫情影响人民币贷款对当月社融产生较大拖累。政府债券净融资3912亿元,同比增加173亿元,是本月社融最大的贡献项,但较上月出现明显下降,后续地方债券发行进度将大概率加速。本月表外融资全部走负,共减少3174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少减519亿元,监管对非标融资边际宽松趋势延续。 2、信贷显著回落,票据冲量依然活跃 4月居民户信贷仍较低迷,银行票据冲量行为活跃。4月居民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减少7453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经营贷款减少521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居民信贷的低迷主要受疫情及房地产市场低景气度影响所致;企业贷款增加5784亿元,同比少增176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48亿元,同比少减19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652亿元,同比减少3953亿元。受疫情管控下停产停工、物流受阻影响,企业信贷需求严重下滑。票据融资延续增长态势,增加5148亿元,同比多增2437亿元,银行票据冲量行为活跃。 3、货币供应量高增速延续,但实体经济活化率转低 4月M1为5.1%,较上月增加0.4%。M1的上升主要受4月票据融资同比增加,以及企业退税的影响所致;M2增速10.5%,较上月提高0.8%。高增速主要受近期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央行上缴利润影响,财政支出依然较为积极,同时央行上缴利润节奏靠前发力,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协调联动,推动本月M2增速上行。 虽然相比2021年12月,M1的涨幅依然大于M2,但涨幅不断收窄,同时M1与M2的剪刀差持续负向走阔,说明实体经济活化率转低。 4、宽信用仍需进一步加码 总体而言,受疫情扰动,多地生产生活存在一定程度停滞,4月金融数据没有延续3月的回暖趋势,而是结构与总量双降,出现了阶段性走弱,大幅低于市场预期,信用修复承压,但依然可以从社融结构变化中看出央行宽信用的意愿未变。为应对疫情对宽信用节奏的冲击和扰乱,央行在4月金融数据答记者问中提出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稳定信贷总量、降低融资成本、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的政策组合,以为宽信用保驾护航。由此可见,当前货币政策的目标依然是宽信用,预计“宽信用+宽财政+宽地产”组合将会进一步加码。而宽货币受海外加息、通胀压力、货币政策空间有限等约束,宽货币空间不断被压缩。 对于债券市场而言,宽信用是确定的,宽货币是不确定的。我们认为,一旦后续社融开始触底反弹,经济回暖,中国债市存在补涨压力,收益率大概率将保持平坦化上行趋势。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不及预期,疫情反复。 陈曦 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1100002 【固定收益】 供需两端受疫情影响较大,预计疫后经济回暖——事件点评-20220523 1、生产端受疫情影响同比转负 4月工增同比下降2.9%,是2020年疫情后首次下降。采矿业同比增长9.5%;制造业下降4.6%,与4月制造业PMI大幅走弱相符;电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分行业看,涨幅较大的集中在上游能源端,主要原因可能来自油价高企,促进上游生产。保持上涨的还有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电气机械制造业,但同比涨幅放缓。这两项对于出口依赖性较高,印证了4月出口增速大幅放缓的趋势。除了上游原材料端,大部分同比都在下降,如汽车制造业降幅超过2020年疫情期间。分产品看,能源类产品产量上涨。钢材、水泥均同比下降,地产行业仍处低谷。汽车产量同比大幅下降43.5%;发电量同比下降4.3%,占比最大的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1.8%;产品销售率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需求仍处低位。 2、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 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07%,连续两个月降低。开发端如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和销售额均下降证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不足,传导到开发端,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意愿下降。资金端各来源同比多数下跌,主要来自高基数、疫情、稳地产等原因导致的供需两弱。制造业投资上涨幅度放缓,但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经我们测算,4月制造业当月同比为6.4%,由于疫情原因对1-4月累计值形成拖累,与4月制造业PMI中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下降至53.3%相符。基建投资1-4月累计同比上涨8.26%,前值10.48%。经我们测算,基建4月当月同比为3%,主要受到4月多地疫情风控影响,开工受到约束。 3、消费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11.1% 商品零售下降9.7%,餐饮收入下降22.7%。必选消费和可选消费出现明显分化。其中,必选消费里的粮油、食品、中西药同比分别上涨10%、6%和7.9%。可选消费几乎全品类下跌,其中金银珠宝类、汽车类、通讯器材类和服装类跌幅超过20%。值得一提的是石油及制品类,同比上涨4.7%,虽然较前值10.5%有较大回落,但相对于其他可选消费仍保持正增长,主要原因可能来自近期的油价高企,价格成本传导至下游,造成消费额上行。 4、预计疫情过后,经济回暖 4月的经济数据显示生产端和需求端受疫情影响转弱,大部分指标下跌,主要原因是受到疫情影响。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经济或将迎来一轮反弹。投资端可能会成为经济的主要拉动项,如基建投资。2022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已明显快于2021年,前4个月地方政府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约1.35万亿元,是近五年来发行进度最快的一次,预计将会对于基建投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建投资的发力同样对于制造业产业有拉动作用。房地产投资虽然现在处于负增长,但多地出台刺激楼市政策。在疫情影响消退后,这些政策将会降低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拖累。因此,我们预计疫情过后,经济回暖,将对债市构成压力。 风险提示:疫情变化超预期;原油价格变化超预期。 任浪 中小盘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19100001 【中小盘】 次新股说:本批华海清科等值得重点跟踪(2022批次18、19、20)——中小盘IPO专题-20220522 1、本批核发新股1家,本批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8家 本批证监会核发新股1家(上批5家),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8家(上批9家)。主板:铖昌科技。科创板:华海清科、超卓航科、三一重能、海正生物。创业板:维海德、亚香股份、中亦科技、美农生物。其中华海清科值得重点跟踪。 华海清科是国内CMP设备龙头,多年研发建立起12英寸和8英寸CMP设备生产线,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为集成电路制造商提供12英寸CMP商业机型的高端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其中,12英寸系列CMP设备实现批量产业化应用,截至2021年底累计量产晶圆超 1,300 万片,且其在逻辑芯片制造、3DNAND制造、DRAM制造等领域的工艺技术水平已分别突破至14nm、128层、1X/1Ynm,均为当前国内大生产线的最高水平。同时,依托稳定的性能、突出性价比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优势,公司在国内CMP设备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根据SEMI统计,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的CMP设备市场占有率由2018年的1.05%快速提升至2020年的12.64%。未来,公司将对已有12英寸和8英寸的CMP设备的抛光工艺、产能、关键耗材及技术服务进行持续创新升级,进一步提高公司在中国乃至全球的CMP设备及配套服务的市场份额,并借助自身在CMP领域工艺和技术的深厚积淀,开拓12英寸晶圆减薄抛光一体机、再生晶圆代工业务,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等细分应用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全球产能向我国大陆地区的加快转移,我国半导体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公司作为国产CMP设备的领军者,将充分受益于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国产替代。 2、本期科创板和创业板上会19家,主板上会11家 本期科创板和创业板上会19家,过会率为89.47%。主板上会11家,过会率81.82%。剔除金融股后,本期科创板与创业板平均募资约5.88亿元,低于上期的20.68亿元。新股开板涨幅方面,主板本期开板新股3只,平均开板涨幅92.24%。本期科创板共有1家新股上市,上市首日涨幅79.8%,高于上期的-7.4%。本期创业板共有2家新股上市,上市首日平均涨幅58.92%,高于上期的30.40%。 3、开源中小盘次新股重点跟踪组合 经纬恒润(本土汽车电子龙头厂商,自动驾驶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纳芯微(国内模拟IC龙头,车规级芯片有望持续放量)、中复神鹰(国内高性能碳纤维龙头,充分受益于行业国产替代)、炬光科技(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龙头,进军激光雷达打开千亿市场)、长光华芯(国产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龙头,充分受益于行业渗透率提升和进口替代)、莱特光电(国内OLED 有机材料领导者,受益于OLED面板行业的产能释放和进口替代)。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新股发行制度变化。 任浪 中小盘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19100001 【中小盘】 下游扩张叠加国产替代,激光芯片正逢扬帆时——中小盘周报-20220522 1、本周市场表现及要闻:欧盟委员会公布“RepowerEU”能源计划 市场表现:本周(2022.05.16-2022.05.20,下同)上证综指收于3147点,上涨2.02%;深证成指收于11455点,上涨2.64%;创业板指收于2417点,上涨2.51%。大小盘风格方面,本周大盘指数上涨2.48%,小盘指数上涨2.42%。2022年以来大盘指数累计下跌17.33%,小盘指数累计下跌21.30%,小盘/大盘比值为1.21。 本周要闻:和而泰与蔚来等整车厂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欧盟委员会公布“RepowerEU”能源计划,快速推进绿色能源转型。 本周重大事项:5月14日,阳光电源发布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股票激励总股数650万股,激励总数占当时总股本比例0.44%,行权价格35.54元/股,有效期5年。激励计划的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21年净利润为基准,2022-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5%、50%、80%。5月20日,高澜股份发布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股票激励总数337.16万股,激励总数占当时总股本比例1.20%,行权价格4.80元/股,有效期4年。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为:以公司2021年净利润为基数,2022-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50%、100%、150%。 2、本周专题:下游扩张叠加国产替代,激光芯片正逢扬帆时 产业升级叠加国产替代,高功率激光芯片需求扩张。受益工业、科研军事、生物医疗、通信等领域的需求拉动,激光器市场快速扩容。在应用最广泛的光纤激光器领域,以锐科激光和创鑫激光为主的国内激光器厂商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出于技术提升、产业协同、成本和产业链安全等因素考虑,本土激光器厂商在激光芯片领域迫切需要摆脱进口依赖,实现国产化,本土激光芯片厂商迎来发展良机。 VCSEL兼顾效率和成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VCSEL兼顾生产成本和可靠性,且低功率的局限性正在被逐步打破,是激光雷达的理想光源。3D传感领域,VCSEL成为3D结构光和TOF的红外光发射器。多重因素拉动下,市场持续繁荣。Yole预计2026年VCSEL市场将达到23.5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50%。 海外厂商产品完整综合实力强,中国厂商加速追赶缩小差距。全球半导体激光芯片及器件市场仍以国外企业为主,以美国贰陆集团(II-VI)、朗美通(Lumentum)、恩耐(nLight)、IPG为首的龙头厂商产业链完备,业务范围广,在技术、规模、产业化上均具备领先优势。本土厂商长光华芯、纵慧芯光、山东华光等公司在性能上逐步赶上,并加速补全产品线,有望在未来占据一席之地。 3、重点推荐主题和个股 智能汽车主题(炬光科技、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北京君正、中科创达、联创电子、均胜电子、美格智能、经纬恒润-W);休闲零食主题(盐津铺子、良品铺子、三只松鼠);宠物和早餐主题(佩蒂股份、巴比食品);高端制造主题(埃斯顿、晶晨股份、青鸟消防、矩子科技、安靠智电、奥普特)。 风险提示:经济大幅下滑;资本市场改革政策大变动;行业景气度低于预期。 陈雪丽 农林牧渔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30001 【农林牧渔】 6月猪价或将小幅回调,新一轮猪周期已然开启——行业周报-20220522 1、6月猪价或将小幅回调,新一轮猪周期已然开启 中秋节前下游消费端相对强势,上游涨价顺价状况相对通畅。截至5月20日全国生猪销售均价15.7元/公斤,周度环比上涨0.4元/公斤。供给端来看,本周全国生猪省份合计日度屠宰量同样呈现持续增长,与生猪价格呈现量价齐增趋势。结合量价关系判断,节后下游消费端顺价能力相对较强。 我们对新一轮“猪周期”价格高度及景气时长仍保持乐观预期。6月猪价回调将标志猪周期布局将转入“猪价上行,业绩兑现”的第二阶段。该阶段核心关注指标为:(1)2022年5-7月产能变动绝对幅度,决定猪价景气阶段时长;(2)2022年7-9月年内首个猪价高度,决定猪价景气阶段均值位置。 2、本周(2022.05.16-2022.05.20,下同)观点:猪周期逐步兑现,种、粮景气度持续上行 猪周期业绩兑现阶段,关注成本优势及产能释放节奏。重点推荐兼具成本优势及产能增长弹性的巨星农牧;成本优势及出栏规模优势企业牧原股份。相关受益标的:温氏股份、新希望、唐人神、天康生物、傲农生物等。 小麦供需格局动荡,全球粮价再临上涨压力。2022年3月以来,印度的持续高温天气导致小麦作物在关键的生长期面临枯萎困境。5月13日印度外贸总局发布通知,以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为由,宣布禁止小麦出口。印度禁令的颁布,进一步加剧了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持续攀升的国际小麦供应压力。 粮食价格受多维催化持续走高,种植链景气度延续。建议关注粮食涨价标的苏垦农发。重点推荐转基因技术优势突出大北农;以及基本面将触底改善的隆平高科;相关受益标的登海种业、荃银高科、先正达(拟上市)。 动保板块安全边际显现,行业空间或迎来加速扩容。重点推荐国内动物亚单位疫苗龙头企业普莱柯。 上游原料涨价,下游需求景气,中游饲料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建议关注产品力及服务力优势突出的饲料龙头企业海大集团。 3、本周市场表现:农业跑输大盘0.37个百分点 本周上证指数上涨2.02%,农业指数上涨1.65%,跑输大盘0.37个百分点。子板块来看,种子板块领涨,涨幅为12.34%。个股来看农发种业(+20.31%)、丰乐种业(+19.10%)、*ST东洋(+17.30%)领涨。 4、本周价格跟踪:本周生猪、黄羽鸡、水产品、大宗农产品及价格环比上涨 生猪养殖:据博亚和讯监测,2022年5月20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5.74元/kg,较上周上涨0.42元/kg;仔猪均价为33.93元/kg,较上周上涨1.61元/kg。根据Wind数据,5月20日,白条肉均价20.2元/kg,较上周上涨1.42元/kg。 白羽肉鸡:据Wind数据,本周鸡苗均2.57元/羽,环比-0.77%;毛鸡均价9.05元/公斤,环比+0.11%;毛鸡养殖利润1.37元/羽,环比-20.81元/羽。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消费持续低迷;冬季动物疫病不确定性等。 陈宝健 计算机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80001 【计算机】 航天宏图(688066.SH):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0.6亿元,助力打造“空天信息商业应用引领者”——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20523 1、遥感与北斗导航卫星应用服务领军企业,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公司在手订单充裕,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18、4.61、6.26亿元,EPS为1.72、2.50、3.39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为36.5、25.1、18.5倍,公司作为卫星应用服务领域领军,持续高成长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2、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0.6亿元,重点投向交互式全息智慧地球产业数字化转型项目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10.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中7.56亿用于交互式全息智慧地球产业数字化转型项目,3.04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交互式全息智慧地球产业数字化转型项目主要投入两大方向:一是将规模化地建设空基数据采集能力,探索地面信息采集技术,实现对地观测从亚米级到厘米级的跨越式发展,逐渐形成航空与航天互补,地面辅助的空天地一体化全息感知体系。二是通过构建混合现实智慧地球,融合空天地以及互联网、物联网的各类信息,实现对实体世界的实映射。 3、可转债项目的实施,有利公司拓展实景三维中国等更广阔市场 从下游应用市场来看,目前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规划正处在启动的初期,市场潜力大,近期以数据采集、平台搭建为主,后续基于实景三维数据会延伸出诸多应用场景,影响诸多业态,实景三维中国工作开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二阶段到 2035 年要求地形级实景三维优于 2 米格网,城市级实景三维要求优于5厘米级分辨率,且实现对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城市覆盖,2026-2035年10年间实景三维建设的市场空间更为广阔。可转债项目的实施,有利公司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等新兴市场中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风险提示:政府财政支出紧张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金益腾 化工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20002 【化工】 合盛硅业(603260.SH):拥抱行业高景气,低成本硅业龙头持续进击——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0523 1、产业链布局完善,成本优势显著,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作为全球工业硅与有机硅龙头企业,公司“煤-电-工业硅-有机硅/多晶硅”产业链布局完善,成本优势十分显著。伴随在建项目的陆续落地与行业景气度的持续回升,公司业绩有望迎来集中释放。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33、108.52、121.87亿元,EPS分别为7.85、10.10、11.35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12.3、9.6、8.5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工业硅:供需格局向好,盈利中枢上行可期 供给端,国内工业硅新增产能管控严格,2017年至今名义产能稳定在530万吨左右。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与环保政策的逐步趋严,中小企业的高成本落后产能有望进一步出清。同时由于当前海外能源价格高企、碳排放标准趋严,未来工业硅新增产能将十分有限且仍有减产的可能。需求端,硅铝合金、多晶硅、有机硅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硅需求加速释放,2021年国内工业硅表观消费量201万吨,同比增长21%。整体来看,工业硅供需格局逐渐向好,盈利中枢上行可期。 3、有机硅:短期盈利波动无虞,中长期成长值得期待 国内有机硅行业扩产进程加快,预计2022-2023年国内有机硅单体新增产能将分别达到145万吨、80万吨。整体来看,短期内国内有机硅新增产能密集投产,可能会导致盈利水平有所回落。但从中长期需求来看,对此不应过于悲观,原因在于国内有机硅下游领域新兴需求潜力十分可观且产品结构仍有较大升级空间。未来随着国内新增产能逐步得到消化,有机硅盈利或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4、合盛硅业:成本为王,产能扩张与产业链延伸助力公司加速腾飞 显著的成本优势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1)工业硅与有机硅产能均排名行业第一,规模效应明显;(2)新疆自备电厂+云南基地水电,电力成本较行业平均低3000元/吨左右;(3)石墨电极完全自产,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近年来,公司依托于显著的成本优势,不断加快产能扩张与产业链延伸的步伐。随着在建/拟建项目的陆续落地,我们预计2021年至2024年间,公司工业硅与有机硅销量将分别由53、41万吨提升至121、76万吨,届时公司业绩也有望随之迎来集中释放。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进程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大幅下滑、国内疫情反复等。 刘翔 电子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70002 【电子】 永新光学(603297.SH):汽车智能化兴起,精密仪器制造龙头焕新机——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0523 1、国内精密仪器制造商,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永新光学前身成立于1997年,最早可追溯到宁波光学仪器厂,主要从事光学显微镜和光学元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生物显微镜及工业显微镜、条码扫描仪镜头、平面光学元件和专业成像光学部组件等。公司在国产高端显微镜领域持续发力,高端产品占比有望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优化。同时公司切入车载镜头和激光雷达领域,未来三年有望大规模放量推动公司营收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实现净利润2.67/3.60/4.67亿元,EPS为2.42/3.26/4.23,当前股价对应PE为35.4/26.3/20.3,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深耕显微镜制造行业,技术经验积累丰富 公司深耕显微镜生产研发领域,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生产工艺水平国内领先,先后承担过“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的光学镜头制造。公司是国际一线厂商供应商,主要客户包括新美亚、日本尼康、徕卡相机、徕卡显微系统、德国蔡司等企业。在与世界知名公司的合作中,永新光学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和高端生产制造技术,如光学镀膜技术等。公司积极布局高端显微镜产品,高端显微镜扩产项目也于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贡献高端系列收入约6000万元,销售均价达2万元/台。公司将加速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端光学显微镜收入占比,增强盈利能力。 3、汽车智能化时代来临,公司发展迎来新机 随着汽车智能化升级,用户对智能驾驶的准确性、安全性、便捷性等要求提高,带动ADAS渗透的提升。根据罗兰贝格预测,2025年全球L1级ADAS渗透率将达40%以上,L2级ADAS渗透率将达20%以上。ADAS升级带动摄像头量价齐升。公司车载镜头前片主要供货索尼,2021年销量同比增长超90%,为切入车载镜头组装业务打下基础。激光雷达方面,公司先后与禾赛、Innoviz、麦格纳、Innovusion、北醒光子等激光雷达领域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随着新客户的开发和业务进度的稳步推进,公司车载业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激光雷达上车进度不及预期。 金益腾 化工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20002 【化工】 宏柏新材(605366.SH):硅烷“小巨人”崛起,产品矩阵扩容带动公司高速成长——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0523 1、全产业链硅烷偶联剂“小巨人”正在崛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是含硫硅烷龙头,具备自循环体系和全球领先的市场占有率。公司具备完整的“硅块-三氯氢硅-中间体-功能性硅烷-气相白炭黑”绿色循环产业链,可享受丰厚的全产业链利润。公司沿产业链横向和纵向稳步扩张,原料端加速扩产三氯氢硅并布局光伏级,产品端规划氨基硅烷、特种硅烷、气凝胶等高附加值硅基新材料,产品矩阵扩容,带动公司业绩高增长。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5.21亿元、8.27亿元、11.69亿元,EPS分别为1.57、2.49、3.52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为11.1、7.0、4.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硅烷偶联剂细分市场各放光彩,公司以硫硅烷为基本盘,持续扩充新品类 2022-2024年是公司投产大年,全产业链硅烷“小巨人”即将诞生。公司第二套5万吨三氯氢硅以及下游配套的各类硅烷、气相白炭黑、混炼胶等产能,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逐步投产,2023年全面达产,届时公司三氯氢硅和下游配套产能将翻倍。同时,我们预计新装置有望产出光伏级三氯氢硅进行外售,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此外,公司计划建设第三套5万吨三氯氢硅和下游11.4万吨配套硅烷产能,分两期建设,一期有望于2024年达产。公司硅烷品种持续丰富,下游将涉及绿色轮胎、风电、LED封装、涂料、高端硅胶制品等多种应用场景。 3、公司背靠产业链优势,进军气凝胶领域,打开更为广阔的新赛道 气凝胶是一种可应用于石化、新能源、建筑领域的优异隔热阻燃材料,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募投项目1万立方米气凝胶产能,预计将于2022年率先释放2000立方米,或将率先应用于锂电领域。气凝胶可同时用于整车结构和锂电池,能够有效解决低温环境下磷酸铁锂电池的保温问题以及高温环境下三元电池热失控扩散问题,是锂电隔热的首选材料。公司可使用硅烷产业链中的副产物四氯化硅做为生产原材料,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附加值。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下游需求萎靡。 刘翔 电子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70002 【电子】 可立克(002782.SZ):全球知名的磁性元件供应商,新能源助力腾飞——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0523 1、全球知名的磁性元件和电源供应商,受益需求景气和产品结构升级 汽车电子、光伏、充电桩领域对磁性元件需求高涨,公司相关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并购海光电子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磁性元件行业的竞争力。2021年,公司出口收入占比53.2%,2022Q1以来美联储加息背景下人民币贬值利好公司出口业务。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3.24/5.1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为26.1/16.5/10.4倍,2022-2024年PE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首次覆盖,给予可立克“买入”评级。 2、汽车电子具备先发优势,大众MEB配套产品已量产 可立克于2009年前就涉足汽车电子,早于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具备先发优势。公司提供的汽车相关产品包括,OBC主变、EMI电感、PFC电感,BOOST电感等,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OBC、DC/DC电源和逆变器等领域。2018年,可立克通过海外知名车企供应商KOSTAL的认证,由此进入大众的供应体系。目前,公司为大众MEB平台配套的磁性元件产品已量产出货。 3、光伏销售重心转向国内,导入主流客户 磁性元件是光伏逆变器的核心元件,起到储能、升压、滤波、消除EMI等关键作用。近年来,公司将光伏市场重心从海外中高端客户转移回国内,大力开拓国内客户。目前,可立克在光伏领域已经跟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古瑞瓦特等厂商展开合作。为顺应销售重心的转移,公司在安徽广德新建产能,更好地服务国内长三角地区客户。 4、收购海光电子,进一步强化新能源优势 可立克2021年底收购了海光电子54.25%股权,目前正推进现金收购另外10%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获得海光电子的控股权。海光电子在车载大功率产品、光伏共模电感具备优势,且拥有华为、艾默生、威迈斯等稳定的大客户。海光电子的加入,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汽车电子和新能源领域的优势。 风险提示:客户开拓进展低于预期;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等风险。 任浪 中小盘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19100001 【中小盘】 北京君正(300223.SZ):韦尔股份拟40亿元增持,强强联合铸车载芯片航母——中小盘信息更新-20220523 1、韦尔股份子公司拟以40亿元增持北京君正,芯片龙头强强联合 韦尔股份发布公告,其子公司绍兴伟豪拟以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北京君正股票,增持后将合计持有不超过北京君正总股本10.38%的股份,韦尔股份在股东大会有效期(12个月)内不谋求北京君正控制权。韦尔股份为图像传感器龙头,并在车载领域持续拓展显示、模拟等产品线。北京君正在计算、存储、模拟、互联芯片领域广泛布局,车载存储龙头地位稳固。本次入股有望让双方实现强强联合,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维持预计公司2022-20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5/17.77/23.09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2.50/3.69/4.79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34.0/23.0/17.7倍,维持“买入”评级。 2、持续看好北京君正,韦尔股份公司和管理层不断加码公司股份 韦尔股份持续加码北京君正股权,2021年11月,韦尔股份全资子公司绍兴韦豪以5.5亿元参与北京君正定增,以发行价格103.77元/股获配北京君正约530万股。2022年3月24日至2022年5月19日,绍兴伟豪又以自有资金约15.18亿元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增持北京君正约1.86亿股,购买均价约为81.61元。截至2022年5月20日,韦尔股份累计持有北京君正总股本4.96%的股份。此外截至2022年3月31日,豪威科技董事长吕大龙先生持有北京君正总股本0.67%的股份,吕大龙先生控制的关联方合计持有北京君正总股本3.29%的股份。 3、产品线、渠道优势互补,双方有望实现良好协同 2020年12月公司与韦尔股份合资设立上海芯楷,依托ISSI在Flash领域的经验,研发面向消费市场的NOR Flash产品。同时北京君正在车载芯片领域具备丰富的产品线,可触达各大全球主流车厂和Tier1供应商,而韦尔股份是全球CIS领军,产品遍布消费和行业市场。此外,在模拟产品领域,北京君正已经具备了LED驱动、DC/DC、G.vn等芯片产品线,全面布局汽车、工业、医疗领域,而韦尔股份的触控、显示驱动芯片则在消费电子市场具有广泛布局。本次合作双方合作有望实现强强联合,资源互补,在产品、渠道和供应链实现良好协同。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芯片产能紧张、产品价格波动。 研报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研报首次发布时间:2022.05.23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机构或个人客户(以下简称“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机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开源证券研究所
观点精粹 总量视角 【固定收益】疫情扰动明显,信用修复承压——2022年4月金融数据点评——事件点评-20220523 【固定收益】供需两端受疫情影响较大,预计疫后经济回暖——事件点评-20220523 【中小盘】次新股说:本批华海清科等值得重点跟踪(2022批次18、19、20)——中小盘IPO专题-20220522 行业公司 【中小盘】下游扩张叠加国产替代,激光芯片正逢扬帆时——中小盘周报-20220522 【农林牧渔】6月猪价或将小幅回调,新一轮猪周期已然开启——行业周报-20220522 【计算机:航天宏图(688066.SH)】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0.6亿元,助力打造“空天信息商业应用引领者”——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20523 【化工:合盛硅业(603260.SH)】拥抱行业高景气,低成本硅业龙头持续进击——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0523 【电子:永新光学(603297.SH)】汽车智能化兴起,精密仪器制造龙头焕新机——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0523 【化工:宏柏新材(605366.SH)】硅烷“小巨人”崛起,产品矩阵扩容带动公司高速成长——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0523 【电子:可立克(002782.SZ)】全球知名的磁性元件供应商,新能源助力腾飞——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0523 【中小盘:北京君正(300223.SZ)】韦尔股份拟40亿元增持,强强联合铸车载芯片航母——中小盘信息更新-20220523 研报摘要 陈曦 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1100002 【固定收益】 疫情扰动明显,信用修复承压——2022年4月金融数据点评——事件点评-20220523 1、社融总量与结构双降,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4月实体需求受疫情多地扩散影响显著走弱,4月社融存量326.46万亿,同比增长10.2%,较上月下降0.4%。4月新增社融仅9102亿元,Wind一致预期20329亿元,前值4.65万亿元,较上月减少3.45万亿元,比2021年同期减少9468亿元。除政府债券外绝大多数分项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4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16亿元,同比少增9224亿元,受疫情影响人民币贷款对当月社融产生较大拖累。政府债券净融资3912亿元,同比增加173亿元,是本月社融最大的贡献项,但较上月出现明显下降,后续地方债券发行进度将大概率加速。本月表外融资全部走负,共减少3174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少减519亿元,监管对非标融资边际宽松趋势延续。 2、信贷显著回落,票据冲量依然活跃 4月居民户信贷仍较低迷,银行票据冲量行为活跃。4月居民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减少7453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经营贷款减少521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居民信贷的低迷主要受疫情及房地产市场低景气度影响所致;企业贷款增加5784亿元,同比少增176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48亿元,同比少减19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652亿元,同比减少3953亿元。受疫情管控下停产停工、物流受阻影响,企业信贷需求严重下滑。票据融资延续增长态势,增加5148亿元,同比多增2437亿元,银行票据冲量行为活跃。 3、货币供应量高增速延续,但实体经济活化率转低 4月M1为5.1%,较上月增加0.4%。M1的上升主要受4月票据融资同比增加,以及企业退税的影响所致;M2增速10.5%,较上月提高0.8%。高增速主要受近期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央行上缴利润影响,财政支出依然较为积极,同时央行上缴利润节奏靠前发力,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协调联动,推动本月M2增速上行。 虽然相比2021年12月,M1的涨幅依然大于M2,但涨幅不断收窄,同时M1与M2的剪刀差持续负向走阔,说明实体经济活化率转低。 4、宽信用仍需进一步加码 总体而言,受疫情扰动,多地生产生活存在一定程度停滞,4月金融数据没有延续3月的回暖趋势,而是结构与总量双降,出现了阶段性走弱,大幅低于市场预期,信用修复承压,但依然可以从社融结构变化中看出央行宽信用的意愿未变。为应对疫情对宽信用节奏的冲击和扰乱,央行在4月金融数据答记者问中提出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稳定信贷总量、降低融资成本、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的政策组合,以为宽信用保驾护航。由此可见,当前货币政策的目标依然是宽信用,预计“宽信用+宽财政+宽地产”组合将会进一步加码。而宽货币受海外加息、通胀压力、货币政策空间有限等约束,宽货币空间不断被压缩。 对于债券市场而言,宽信用是确定的,宽货币是不确定的。我们认为,一旦后续社融开始触底反弹,经济回暖,中国债市存在补涨压力,收益率大概率将保持平坦化上行趋势。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不及预期,疫情反复。 陈曦 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1100002 【固定收益】 供需两端受疫情影响较大,预计疫后经济回暖——事件点评-20220523 1、生产端受疫情影响同比转负 4月工增同比下降2.9%,是2020年疫情后首次下降。采矿业同比增长9.5%;制造业下降4.6%,与4月制造业PMI大幅走弱相符;电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分行业看,涨幅较大的集中在上游能源端,主要原因可能来自油价高企,促进上游生产。保持上涨的还有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电气机械制造业,但同比涨幅放缓。这两项对于出口依赖性较高,印证了4月出口增速大幅放缓的趋势。除了上游原材料端,大部分同比都在下降,如汽车制造业降幅超过2020年疫情期间。分产品看,能源类产品产量上涨。钢材、水泥均同比下降,地产行业仍处低谷。汽车产量同比大幅下降43.5%;发电量同比下降4.3%,占比最大的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1.8%;产品销售率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需求仍处低位。 2、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 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07%,连续两个月降低。开发端如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和销售额均下降证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不足,传导到开发端,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意愿下降。资金端各来源同比多数下跌,主要来自高基数、疫情、稳地产等原因导致的供需两弱。制造业投资上涨幅度放缓,但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经我们测算,4月制造业当月同比为6.4%,由于疫情原因对1-4月累计值形成拖累,与4月制造业PMI中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下降至53.3%相符。基建投资1-4月累计同比上涨8.26%,前值10.48%。经我们测算,基建4月当月同比为3%,主要受到4月多地疫情风控影响,开工受到约束。 3、消费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11.1% 商品零售下降9.7%,餐饮收入下降22.7%。必选消费和可选消费出现明显分化。其中,必选消费里的粮油、食品、中西药同比分别上涨10%、6%和7.9%。可选消费几乎全品类下跌,其中金银珠宝类、汽车类、通讯器材类和服装类跌幅超过20%。值得一提的是石油及制品类,同比上涨4.7%,虽然较前值10.5%有较大回落,但相对于其他可选消费仍保持正增长,主要原因可能来自近期的油价高企,价格成本传导至下游,造成消费额上行。 4、预计疫情过后,经济回暖 4月的经济数据显示生产端和需求端受疫情影响转弱,大部分指标下跌,主要原因是受到疫情影响。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经济或将迎来一轮反弹。投资端可能会成为经济的主要拉动项,如基建投资。2022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已明显快于2021年,前4个月地方政府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约1.35万亿元,是近五年来发行进度最快的一次,预计将会对于基建投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建投资的发力同样对于制造业产业有拉动作用。房地产投资虽然现在处于负增长,但多地出台刺激楼市政策。在疫情影响消退后,这些政策将会降低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拖累。因此,我们预计疫情过后,经济回暖,将对债市构成压力。 风险提示:疫情变化超预期;原油价格变化超预期。 任浪 中小盘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19100001 【中小盘】 次新股说:本批华海清科等值得重点跟踪(2022批次18、19、20)——中小盘IPO专题-20220522 1、本批核发新股1家,本批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8家 本批证监会核发新股1家(上批5家),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8家(上批9家)。主板:铖昌科技。科创板:华海清科、超卓航科、三一重能、海正生物。创业板:维海德、亚香股份、中亦科技、美农生物。其中华海清科值得重点跟踪。 华海清科是国内CMP设备龙头,多年研发建立起12英寸和8英寸CMP设备生产线,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为集成电路制造商提供12英寸CMP商业机型的高端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其中,12英寸系列CMP设备实现批量产业化应用,截至2021年底累计量产晶圆超 1,300 万片,且其在逻辑芯片制造、3DNAND制造、DRAM制造等领域的工艺技术水平已分别突破至14nm、128层、1X/1Ynm,均为当前国内大生产线的最高水平。同时,依托稳定的性能、突出性价比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优势,公司在国内CMP设备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根据SEMI统计,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的CMP设备市场占有率由2018年的1.05%快速提升至2020年的12.64%。未来,公司将对已有12英寸和8英寸的CMP设备的抛光工艺、产能、关键耗材及技术服务进行持续创新升级,进一步提高公司在中国乃至全球的CMP设备及配套服务的市场份额,并借助自身在CMP领域工艺和技术的深厚积淀,开拓12英寸晶圆减薄抛光一体机、再生晶圆代工业务,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等细分应用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全球产能向我国大陆地区的加快转移,我国半导体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公司作为国产CMP设备的领军者,将充分受益于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国产替代。 2、本期科创板和创业板上会19家,主板上会11家 本期科创板和创业板上会19家,过会率为89.47%。主板上会11家,过会率81.82%。剔除金融股后,本期科创板与创业板平均募资约5.88亿元,低于上期的20.68亿元。新股开板涨幅方面,主板本期开板新股3只,平均开板涨幅92.24%。本期科创板共有1家新股上市,上市首日涨幅79.8%,高于上期的-7.4%。本期创业板共有2家新股上市,上市首日平均涨幅58.92%,高于上期的30.40%。 3、开源中小盘次新股重点跟踪组合 经纬恒润(本土汽车电子龙头厂商,自动驾驶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纳芯微(国内模拟IC龙头,车规级芯片有望持续放量)、中复神鹰(国内高性能碳纤维龙头,充分受益于行业国产替代)、炬光科技(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龙头,进军激光雷达打开千亿市场)、长光华芯(国产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龙头,充分受益于行业渗透率提升和进口替代)、莱特光电(国内OLED 有机材料领导者,受益于OLED面板行业的产能释放和进口替代)。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新股发行制度变化。 任浪 中小盘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19100001 【中小盘】 下游扩张叠加国产替代,激光芯片正逢扬帆时——中小盘周报-20220522 1、本周市场表现及要闻:欧盟委员会公布“RepowerEU”能源计划 市场表现:本周(2022.05.16-2022.05.20,下同)上证综指收于3147点,上涨2.02%;深证成指收于11455点,上涨2.64%;创业板指收于2417点,上涨2.51%。大小盘风格方面,本周大盘指数上涨2.48%,小盘指数上涨2.42%。2022年以来大盘指数累计下跌17.33%,小盘指数累计下跌21.30%,小盘/大盘比值为1.21。 本周要闻:和而泰与蔚来等整车厂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欧盟委员会公布“RepowerEU”能源计划,快速推进绿色能源转型。 本周重大事项:5月14日,阳光电源发布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股票激励总股数650万股,激励总数占当时总股本比例0.44%,行权价格35.54元/股,有效期5年。激励计划的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21年净利润为基准,2022-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5%、50%、80%。5月20日,高澜股份发布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股票激励总数337.16万股,激励总数占当时总股本比例1.20%,行权价格4.80元/股,有效期4年。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为:以公司2021年净利润为基数,2022-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50%、100%、150%。 2、本周专题:下游扩张叠加国产替代,激光芯片正逢扬帆时 产业升级叠加国产替代,高功率激光芯片需求扩张。受益工业、科研军事、生物医疗、通信等领域的需求拉动,激光器市场快速扩容。在应用最广泛的光纤激光器领域,以锐科激光和创鑫激光为主的国内激光器厂商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出于技术提升、产业协同、成本和产业链安全等因素考虑,本土激光器厂商在激光芯片领域迫切需要摆脱进口依赖,实现国产化,本土激光芯片厂商迎来发展良机。 VCSEL兼顾效率和成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VCSEL兼顾生产成本和可靠性,且低功率的局限性正在被逐步打破,是激光雷达的理想光源。3D传感领域,VCSEL成为3D结构光和TOF的红外光发射器。多重因素拉动下,市场持续繁荣。Yole预计2026年VCSEL市场将达到23.5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50%。 海外厂商产品完整综合实力强,中国厂商加速追赶缩小差距。全球半导体激光芯片及器件市场仍以国外企业为主,以美国贰陆集团(II-VI)、朗美通(Lumentum)、恩耐(nLight)、IPG为首的龙头厂商产业链完备,业务范围广,在技术、规模、产业化上均具备领先优势。本土厂商长光华芯、纵慧芯光、山东华光等公司在性能上逐步赶上,并加速补全产品线,有望在未来占据一席之地。 3、重点推荐主题和个股 智能汽车主题(炬光科技、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北京君正、中科创达、联创电子、均胜电子、美格智能、经纬恒润-W);休闲零食主题(盐津铺子、良品铺子、三只松鼠);宠物和早餐主题(佩蒂股份、巴比食品);高端制造主题(埃斯顿、晶晨股份、青鸟消防、矩子科技、安靠智电、奥普特)。 风险提示:经济大幅下滑;资本市场改革政策大变动;行业景气度低于预期。 陈雪丽 农林牧渔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30001 【农林牧渔】 6月猪价或将小幅回调,新一轮猪周期已然开启——行业周报-20220522 1、6月猪价或将小幅回调,新一轮猪周期已然开启 中秋节前下游消费端相对强势,上游涨价顺价状况相对通畅。截至5月20日全国生猪销售均价15.7元/公斤,周度环比上涨0.4元/公斤。供给端来看,本周全国生猪省份合计日度屠宰量同样呈现持续增长,与生猪价格呈现量价齐增趋势。结合量价关系判断,节后下游消费端顺价能力相对较强。 我们对新一轮“猪周期”价格高度及景气时长仍保持乐观预期。6月猪价回调将标志猪周期布局将转入“猪价上行,业绩兑现”的第二阶段。该阶段核心关注指标为:(1)2022年5-7月产能变动绝对幅度,决定猪价景气阶段时长;(2)2022年7-9月年内首个猪价高度,决定猪价景气阶段均值位置。 2、本周(2022.05.16-2022.05.20,下同)观点:猪周期逐步兑现,种、粮景气度持续上行 猪周期业绩兑现阶段,关注成本优势及产能释放节奏。重点推荐兼具成本优势及产能增长弹性的巨星农牧;成本优势及出栏规模优势企业牧原股份。相关受益标的:温氏股份、新希望、唐人神、天康生物、傲农生物等。 小麦供需格局动荡,全球粮价再临上涨压力。2022年3月以来,印度的持续高温天气导致小麦作物在关键的生长期面临枯萎困境。5月13日印度外贸总局发布通知,以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为由,宣布禁止小麦出口。印度禁令的颁布,进一步加剧了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持续攀升的国际小麦供应压力。 粮食价格受多维催化持续走高,种植链景气度延续。建议关注粮食涨价标的苏垦农发。重点推荐转基因技术优势突出大北农;以及基本面将触底改善的隆平高科;相关受益标的登海种业、荃银高科、先正达(拟上市)。 动保板块安全边际显现,行业空间或迎来加速扩容。重点推荐国内动物亚单位疫苗龙头企业普莱柯。 上游原料涨价,下游需求景气,中游饲料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建议关注产品力及服务力优势突出的饲料龙头企业海大集团。 3、本周市场表现:农业跑输大盘0.37个百分点 本周上证指数上涨2.02%,农业指数上涨1.65%,跑输大盘0.37个百分点。子板块来看,种子板块领涨,涨幅为12.34%。个股来看农发种业(+20.31%)、丰乐种业(+19.10%)、*ST东洋(+17.30%)领涨。 4、本周价格跟踪:本周生猪、黄羽鸡、水产品、大宗农产品及价格环比上涨 生猪养殖:据博亚和讯监测,2022年5月20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5.74元/kg,较上周上涨0.42元/kg;仔猪均价为33.93元/kg,较上周上涨1.61元/kg。根据Wind数据,5月20日,白条肉均价20.2元/kg,较上周上涨1.42元/kg。 白羽肉鸡:据Wind数据,本周鸡苗均2.57元/羽,环比-0.77%;毛鸡均价9.05元/公斤,环比+0.11%;毛鸡养殖利润1.37元/羽,环比-20.81元/羽。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消费持续低迷;冬季动物疫病不确定性等。 陈宝健 计算机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80001 【计算机】 航天宏图(688066.SH):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0.6亿元,助力打造“空天信息商业应用引领者”——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20523 1、遥感与北斗导航卫星应用服务领军企业,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公司在手订单充裕,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18、4.61、6.26亿元,EPS为1.72、2.50、3.39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为36.5、25.1、18.5倍,公司作为卫星应用服务领域领军,持续高成长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2、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0.6亿元,重点投向交互式全息智慧地球产业数字化转型项目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10.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中7.56亿用于交互式全息智慧地球产业数字化转型项目,3.04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交互式全息智慧地球产业数字化转型项目主要投入两大方向:一是将规模化地建设空基数据采集能力,探索地面信息采集技术,实现对地观测从亚米级到厘米级的跨越式发展,逐渐形成航空与航天互补,地面辅助的空天地一体化全息感知体系。二是通过构建混合现实智慧地球,融合空天地以及互联网、物联网的各类信息,实现对实体世界的实映射。 3、可转债项目的实施,有利公司拓展实景三维中国等更广阔市场 从下游应用市场来看,目前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规划正处在启动的初期,市场潜力大,近期以数据采集、平台搭建为主,后续基于实景三维数据会延伸出诸多应用场景,影响诸多业态,实景三维中国工作开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二阶段到 2035 年要求地形级实景三维优于 2 米格网,城市级实景三维要求优于5厘米级分辨率,且实现对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城市覆盖,2026-2035年10年间实景三维建设的市场空间更为广阔。可转债项目的实施,有利公司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等新兴市场中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风险提示:政府财政支出紧张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金益腾 化工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20002 【化工】 合盛硅业(603260.SH):拥抱行业高景气,低成本硅业龙头持续进击——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0523 1、产业链布局完善,成本优势显著,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作为全球工业硅与有机硅龙头企业,公司“煤-电-工业硅-有机硅/多晶硅”产业链布局完善,成本优势十分显著。伴随在建项目的陆续落地与行业景气度的持续回升,公司业绩有望迎来集中释放。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33、108.52、121.87亿元,EPS分别为7.85、10.10、11.35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12.3、9.6、8.5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工业硅:供需格局向好,盈利中枢上行可期 供给端,国内工业硅新增产能管控严格,2017年至今名义产能稳定在530万吨左右。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与环保政策的逐步趋严,中小企业的高成本落后产能有望进一步出清。同时由于当前海外能源价格高企、碳排放标准趋严,未来工业硅新增产能将十分有限且仍有减产的可能。需求端,硅铝合金、多晶硅、有机硅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硅需求加速释放,2021年国内工业硅表观消费量201万吨,同比增长21%。整体来看,工业硅供需格局逐渐向好,盈利中枢上行可期。 3、有机硅:短期盈利波动无虞,中长期成长值得期待 国内有机硅行业扩产进程加快,预计2022-2023年国内有机硅单体新增产能将分别达到145万吨、80万吨。整体来看,短期内国内有机硅新增产能密集投产,可能会导致盈利水平有所回落。但从中长期需求来看,对此不应过于悲观,原因在于国内有机硅下游领域新兴需求潜力十分可观且产品结构仍有较大升级空间。未来随着国内新增产能逐步得到消化,有机硅盈利或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4、合盛硅业:成本为王,产能扩张与产业链延伸助力公司加速腾飞 显著的成本优势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1)工业硅与有机硅产能均排名行业第一,规模效应明显;(2)新疆自备电厂+云南基地水电,电力成本较行业平均低3000元/吨左右;(3)石墨电极完全自产,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近年来,公司依托于显著的成本优势,不断加快产能扩张与产业链延伸的步伐。随着在建/拟建项目的陆续落地,我们预计2021年至2024年间,公司工业硅与有机硅销量将分别由53、41万吨提升至121、76万吨,届时公司业绩也有望随之迎来集中释放。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进程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大幅下滑、国内疫情反复等。 刘翔 电子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70002 【电子】 永新光学(603297.SH):汽车智能化兴起,精密仪器制造龙头焕新机——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0523 1、国内精密仪器制造商,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永新光学前身成立于1997年,最早可追溯到宁波光学仪器厂,主要从事光学显微镜和光学元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生物显微镜及工业显微镜、条码扫描仪镜头、平面光学元件和专业成像光学部组件等。公司在国产高端显微镜领域持续发力,高端产品占比有望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优化。同时公司切入车载镜头和激光雷达领域,未来三年有望大规模放量推动公司营收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实现净利润2.67/3.60/4.67亿元,EPS为2.42/3.26/4.23,当前股价对应PE为35.4/26.3/20.3,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深耕显微镜制造行业,技术经验积累丰富 公司深耕显微镜生产研发领域,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生产工艺水平国内领先,先后承担过“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的光学镜头制造。公司是国际一线厂商供应商,主要客户包括新美亚、日本尼康、徕卡相机、徕卡显微系统、德国蔡司等企业。在与世界知名公司的合作中,永新光学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和高端生产制造技术,如光学镀膜技术等。公司积极布局高端显微镜产品,高端显微镜扩产项目也于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贡献高端系列收入约6000万元,销售均价达2万元/台。公司将加速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端光学显微镜收入占比,增强盈利能力。 3、汽车智能化时代来临,公司发展迎来新机 随着汽车智能化升级,用户对智能驾驶的准确性、安全性、便捷性等要求提高,带动ADAS渗透的提升。根据罗兰贝格预测,2025年全球L1级ADAS渗透率将达40%以上,L2级ADAS渗透率将达20%以上。ADAS升级带动摄像头量价齐升。公司车载镜头前片主要供货索尼,2021年销量同比增长超90%,为切入车载镜头组装业务打下基础。激光雷达方面,公司先后与禾赛、Innoviz、麦格纳、Innovusion、北醒光子等激光雷达领域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随着新客户的开发和业务进度的稳步推进,公司车载业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激光雷达上车进度不及预期。 金益腾 化工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20002 【化工】 宏柏新材(605366.SH):硅烷“小巨人”崛起,产品矩阵扩容带动公司高速成长——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0523 1、全产业链硅烷偶联剂“小巨人”正在崛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是含硫硅烷龙头,具备自循环体系和全球领先的市场占有率。公司具备完整的“硅块-三氯氢硅-中间体-功能性硅烷-气相白炭黑”绿色循环产业链,可享受丰厚的全产业链利润。公司沿产业链横向和纵向稳步扩张,原料端加速扩产三氯氢硅并布局光伏级,产品端规划氨基硅烷、特种硅烷、气凝胶等高附加值硅基新材料,产品矩阵扩容,带动公司业绩高增长。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5.21亿元、8.27亿元、11.69亿元,EPS分别为1.57、2.49、3.52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为11.1、7.0、4.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硅烷偶联剂细分市场各放光彩,公司以硫硅烷为基本盘,持续扩充新品类 2022-2024年是公司投产大年,全产业链硅烷“小巨人”即将诞生。公司第二套5万吨三氯氢硅以及下游配套的各类硅烷、气相白炭黑、混炼胶等产能,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逐步投产,2023年全面达产,届时公司三氯氢硅和下游配套产能将翻倍。同时,我们预计新装置有望产出光伏级三氯氢硅进行外售,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此外,公司计划建设第三套5万吨三氯氢硅和下游11.4万吨配套硅烷产能,分两期建设,一期有望于2024年达产。公司硅烷品种持续丰富,下游将涉及绿色轮胎、风电、LED封装、涂料、高端硅胶制品等多种应用场景。 3、公司背靠产业链优势,进军气凝胶领域,打开更为广阔的新赛道 气凝胶是一种可应用于石化、新能源、建筑领域的优异隔热阻燃材料,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募投项目1万立方米气凝胶产能,预计将于2022年率先释放2000立方米,或将率先应用于锂电领域。气凝胶可同时用于整车结构和锂电池,能够有效解决低温环境下磷酸铁锂电池的保温问题以及高温环境下三元电池热失控扩散问题,是锂电隔热的首选材料。公司可使用硅烷产业链中的副产物四氯化硅做为生产原材料,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附加值。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下游需求萎靡。 刘翔 电子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70002 【电子】 可立克(002782.SZ):全球知名的磁性元件供应商,新能源助力腾飞——公司首次覆盖报告-20220523 1、全球知名的磁性元件和电源供应商,受益需求景气和产品结构升级 汽车电子、光伏、充电桩领域对磁性元件需求高涨,公司相关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并购海光电子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磁性元件行业的竞争力。2021年,公司出口收入占比53.2%,2022Q1以来美联储加息背景下人民币贬值利好公司出口业务。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3.24/5.1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为26.1/16.5/10.4倍,2022-2024年PE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首次覆盖,给予可立克“买入”评级。 2、汽车电子具备先发优势,大众MEB配套产品已量产 可立克于2009年前就涉足汽车电子,早于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具备先发优势。公司提供的汽车相关产品包括,OBC主变、EMI电感、PFC电感,BOOST电感等,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OBC、DC/DC电源和逆变器等领域。2018年,可立克通过海外知名车企供应商KOSTAL的认证,由此进入大众的供应体系。目前,公司为大众MEB平台配套的磁性元件产品已量产出货。 3、光伏销售重心转向国内,导入主流客户 磁性元件是光伏逆变器的核心元件,起到储能、升压、滤波、消除EMI等关键作用。近年来,公司将光伏市场重心从海外中高端客户转移回国内,大力开拓国内客户。目前,可立克在光伏领域已经跟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古瑞瓦特等厂商展开合作。为顺应销售重心的转移,公司在安徽广德新建产能,更好地服务国内长三角地区客户。 4、收购海光电子,进一步强化新能源优势 可立克2021年底收购了海光电子54.25%股权,目前正推进现金收购另外10%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获得海光电子的控股权。海光电子在车载大功率产品、光伏共模电感具备优势,且拥有华为、艾默生、威迈斯等稳定的大客户。海光电子的加入,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汽车电子和新能源领域的优势。 风险提示:客户开拓进展低于预期;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等风险。 任浪 中小盘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19100001 【中小盘】 北京君正(300223.SZ):韦尔股份拟40亿元增持,强强联合铸车载芯片航母——中小盘信息更新-20220523 1、韦尔股份子公司拟以40亿元增持北京君正,芯片龙头强强联合 韦尔股份发布公告,其子公司绍兴伟豪拟以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北京君正股票,增持后将合计持有不超过北京君正总股本10.38%的股份,韦尔股份在股东大会有效期(12个月)内不谋求北京君正控制权。韦尔股份为图像传感器龙头,并在车载领域持续拓展显示、模拟等产品线。北京君正在计算、存储、模拟、互联芯片领域广泛布局,车载存储龙头地位稳固。本次入股有望让双方实现强强联合,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维持预计公司2022-20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5/17.77/23.09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2.50/3.69/4.79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34.0/23.0/17.7倍,维持“买入”评级。 2、持续看好北京君正,韦尔股份公司和管理层不断加码公司股份 韦尔股份持续加码北京君正股权,2021年11月,韦尔股份全资子公司绍兴韦豪以5.5亿元参与北京君正定增,以发行价格103.77元/股获配北京君正约530万股。2022年3月24日至2022年5月19日,绍兴伟豪又以自有资金约15.18亿元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增持北京君正约1.86亿股,购买均价约为81.61元。截至2022年5月20日,韦尔股份累计持有北京君正总股本4.96%的股份。此外截至2022年3月31日,豪威科技董事长吕大龙先生持有北京君正总股本0.67%的股份,吕大龙先生控制的关联方合计持有北京君正总股本3.29%的股份。 3、产品线、渠道优势互补,双方有望实现良好协同 2020年12月公司与韦尔股份合资设立上海芯楷,依托ISSI在Flash领域的经验,研发面向消费市场的NOR Flash产品。同时北京君正在车载芯片领域具备丰富的产品线,可触达各大全球主流车厂和Tier1供应商,而韦尔股份是全球CIS领军,产品遍布消费和行业市场。此外,在模拟产品领域,北京君正已经具备了LED驱动、DC/DC、G.vn等芯片产品线,全面布局汽车、工业、医疗领域,而韦尔股份的触控、显示驱动芯片则在消费电子市场具有广泛布局。本次合作双方合作有望实现强强联合,资源互补,在产品、渠道和供应链实现良好协同。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芯片产能紧张、产品价格波动。 研报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研报首次发布时间:2022.05.23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机构或个人客户(以下简称“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机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开源证券研究所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