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视点】浅谈风电
(以下内容从中粮期货《【中粮视点】浅谈风电》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在“双碳”大背景下,风电以及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将成为我国以后能源格局的重点。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风电在经历了2020年的爆发增长后已经进入了稳定增长期,并且在政策的扶持之下,风电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对火电的替代作用会不断增强。 一 中国风电展望 目前,风电是中国仅次于火电和水电的发电能源。2021年我国风电发电量5667亿千瓦时,增长36.7%;发电装机容量为32848万千瓦,占比13.8%,增长16.6%。 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拥有光明的前景。在“双碳”大背景下,发改委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到要大力发展风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继续推进陆上风电建设并重点建设海上风电。2021年《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提出,预计2025年我国清洁能源装机17亿千瓦,占比超过50%;清洁能源发电量3.9万亿千瓦时,占比41.9%。同时,煤电装机达到峰值,约为11亿千瓦;2030年煤电逐步转型并于2060年完全退出。 图1:发电装机容量预测 数据来源:网络搜集, 中粮期货研究院整理 从成本角度考虑,根据IRENA的测算,2010-2020年是风电和太阳能技术成本不断下降的时期,无论是从政策支持角度还是从市场化竞争角度,都在驱动着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加,每度电的平均成本基本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由图2可知,2010-2019这10年的时间里,全球陆上风电的LCOE下降了38.4%,海上风电的LCOE下降了28.6%,且一般来说由于海上风电还需要考虑水中稳定、抵御海水腐蚀、对抗海浪冲击等因素,成本会比陆上风电成本高一些。对于中国来说,风电装机成本也在不断下降——2010-2019年我国陆上风电装机成本下降了18.0%,LCOE下降了36.1%;海上风电装机成本下降了32.0%,LCOE下降了36.7%。单位耗电成本的不断降低使得整个行业在失去了国家补贴之后依旧可以盈利,并且对传统燃煤发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得风电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图2:全球风电LCOE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IRENA, 中粮期货研究院 二 陆上风电 陆上风电是指利用大陆上的风力转化为电力的发电方式。中国陆上风电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内蒙古和甘肃北部地区是我国第二大风能资源区。基于此,地理因素实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陆上风电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和风速的不足都使得陆地风机朝着大容量发展——高塔筒、长叶片、大容量已经成为了确定的发展方向。 图3:中国风电装机分布(2020) 2019年5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通知提出2021年1月1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不再补贴,全面实行平价上网。此政策标志着我国风电行业相关的政策条件、技术条件和消纳条件已经能够支持风电项目平价上网并实现盈利,达到了补贴退出的条件要求。此政策刺激了装机的热情,由图4可以看到2020年以及2021年新增装机均有高速的增长。 图4:风电装机容量 数据来源:iFinD, 中粮期货研究院 三 海上风电 海上风电是指利用海面上的风力转化为电力的发电方式,相比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具有稳定性高、发电小时高、不占用土地、适合大规模开发等特点,因此海上风电相比于陆上风电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这也会是我国风电未来的发展重点。中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千米,可利用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千米;5-25米水深、50米高度的海上风电开发潜力200GW,5-50米水深、70米高度的海上风电开发潜力为500GW。同时,中国的海上风电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且是中国最大的风能资源区;将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这也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用电大户”提供了便利,缓解了“西电东送”的压力。根据图5可知,由于我国将从2022年开始停止对海上风电进行补贴、2021年成为中央财政补贴最后一年带来抢装潮,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690万千瓦,累计装机2777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超过4400万千瓦,年均新增超过1000万千瓦。 图5: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中国大陆) 数据来源:iFinD, 中粮期货研究院 四 风电产业链 风电行业主要由上游的原材料及零部件生产商、中游的整机组合厂商以及下游的风电运营商三部分组成。总体来看,中国目前风电产业链基本实现了全国产化,成熟度不断提升,成本不断降低,在全球的风电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1)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生产 风电的核心零部件主要是叶片、发电机、齿轮箱等。 叶片占风机总成本的20%左右,是机组中成本占比最大的部分,叶片每增大6%,风能利用率会增加大概12%。而塔筒起到整个发电设备的支撑作用,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成本份额,行业集中度不高。轴承是所有部件中国产程度最低的部分,大功率机型的高端轴承需要进口。 (2)中游:整机组合 风电产业中游主要是整机制造商,负责风电机的组装等。整机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头部企业地位比较稳定。前五大整机制造商吊装容量高达21.7GW,共占据76%的市场份额。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慧能源稳居前三,运达风电、上海电气分列第四、第五。另外13家中国与3家海外整机制造商占据24%的份额。 (3)下游:风电运营 风电的下游主要是风电发电企业,主要由国有企业组成,对风电场进行投资和运营。 作者简介 刘佳良 中粮期货研究院 黑色资深研究员 投资咨询资格证号:Z0013540 塔林夫 中粮期货研究院研究员 期货从业资格证号:F03089975 风险揭示 1. 中粮期货有限公司拥有本报告的版权和其他相关的知识产权。未经中粮期货限公司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如引用、转载、刊发需要注明出处为中粮期货有限公司。违反前述要求的,本公司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 2. 本策略观点系研究员依据掌握的资料做出,因条件所限实际结果可能有很大不同。请投资者务必独立进行交易决策。公司不对交易结果做任何保证。 3. 市场具有不确定性,过往策略观点的吻合并不保证当前策略观点的正确。公司及其他研究员可能发表与本策略观点不同的意见。 4. 在法律范围内,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就涉及的品种进行交易,或可能为其他公司交易提供服务。 中粮期货研究中心 传递最新资讯,共享财富人生。 2909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摘要 在“双碳”大背景下,风电以及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将成为我国以后能源格局的重点。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风电在经历了2020年的爆发增长后已经进入了稳定增长期,并且在政策的扶持之下,风电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对火电的替代作用会不断增强。 一 中国风电展望 目前,风电是中国仅次于火电和水电的发电能源。2021年我国风电发电量5667亿千瓦时,增长36.7%;发电装机容量为32848万千瓦,占比13.8%,增长16.6%。 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拥有光明的前景。在“双碳”大背景下,发改委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到要大力发展风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继续推进陆上风电建设并重点建设海上风电。2021年《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提出,预计2025年我国清洁能源装机17亿千瓦,占比超过50%;清洁能源发电量3.9万亿千瓦时,占比41.9%。同时,煤电装机达到峰值,约为11亿千瓦;2030年煤电逐步转型并于2060年完全退出。 图1:发电装机容量预测 数据来源:网络搜集, 中粮期货研究院整理 从成本角度考虑,根据IRENA的测算,2010-2020年是风电和太阳能技术成本不断下降的时期,无论是从政策支持角度还是从市场化竞争角度,都在驱动着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加,每度电的平均成本基本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由图2可知,2010-2019这10年的时间里,全球陆上风电的LCOE下降了38.4%,海上风电的LCOE下降了28.6%,且一般来说由于海上风电还需要考虑水中稳定、抵御海水腐蚀、对抗海浪冲击等因素,成本会比陆上风电成本高一些。对于中国来说,风电装机成本也在不断下降——2010-2019年我国陆上风电装机成本下降了18.0%,LCOE下降了36.1%;海上风电装机成本下降了32.0%,LCOE下降了36.7%。单位耗电成本的不断降低使得整个行业在失去了国家补贴之后依旧可以盈利,并且对传统燃煤发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得风电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图2:全球风电LCOE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IRENA, 中粮期货研究院 二 陆上风电 陆上风电是指利用大陆上的风力转化为电力的发电方式。中国陆上风电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内蒙古和甘肃北部地区是我国第二大风能资源区。基于此,地理因素实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陆上风电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和风速的不足都使得陆地风机朝着大容量发展——高塔筒、长叶片、大容量已经成为了确定的发展方向。 图3:中国风电装机分布(2020) 2019年5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通知提出2021年1月1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不再补贴,全面实行平价上网。此政策标志着我国风电行业相关的政策条件、技术条件和消纳条件已经能够支持风电项目平价上网并实现盈利,达到了补贴退出的条件要求。此政策刺激了装机的热情,由图4可以看到2020年以及2021年新增装机均有高速的增长。 图4:风电装机容量 数据来源:iFinD, 中粮期货研究院 三 海上风电 海上风电是指利用海面上的风力转化为电力的发电方式,相比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具有稳定性高、发电小时高、不占用土地、适合大规模开发等特点,因此海上风电相比于陆上风电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这也会是我国风电未来的发展重点。中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千米,可利用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千米;5-25米水深、50米高度的海上风电开发潜力200GW,5-50米水深、70米高度的海上风电开发潜力为500GW。同时,中国的海上风电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且是中国最大的风能资源区;将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这也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用电大户”提供了便利,缓解了“西电东送”的压力。根据图5可知,由于我国将从2022年开始停止对海上风电进行补贴、2021年成为中央财政补贴最后一年带来抢装潮,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690万千瓦,累计装机2777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超过4400万千瓦,年均新增超过1000万千瓦。 图5: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中国大陆) 数据来源:iFinD, 中粮期货研究院 四 风电产业链 风电行业主要由上游的原材料及零部件生产商、中游的整机组合厂商以及下游的风电运营商三部分组成。总体来看,中国目前风电产业链基本实现了全国产化,成熟度不断提升,成本不断降低,在全球的风电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1)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生产 风电的核心零部件主要是叶片、发电机、齿轮箱等。 叶片占风机总成本的20%左右,是机组中成本占比最大的部分,叶片每增大6%,风能利用率会增加大概12%。而塔筒起到整个发电设备的支撑作用,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成本份额,行业集中度不高。轴承是所有部件中国产程度最低的部分,大功率机型的高端轴承需要进口。 (2)中游:整机组合 风电产业中游主要是整机制造商,负责风电机的组装等。整机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头部企业地位比较稳定。前五大整机制造商吊装容量高达21.7GW,共占据76%的市场份额。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慧能源稳居前三,运达风电、上海电气分列第四、第五。另外13家中国与3家海外整机制造商占据24%的份额。 (3)下游:风电运营 风电的下游主要是风电发电企业,主要由国有企业组成,对风电场进行投资和运营。 作者简介 刘佳良 中粮期货研究院 黑色资深研究员 投资咨询资格证号:Z0013540 塔林夫 中粮期货研究院研究员 期货从业资格证号:F03089975 风险揭示 1. 中粮期货有限公司拥有本报告的版权和其他相关的知识产权。未经中粮期货限公司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如引用、转载、刊发需要注明出处为中粮期货有限公司。违反前述要求的,本公司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 2. 本策略观点系研究员依据掌握的资料做出,因条件所限实际结果可能有很大不同。请投资者务必独立进行交易决策。公司不对交易结果做任何保证。 3. 市场具有不确定性,过往策略观点的吻合并不保证当前策略观点的正确。公司及其他研究员可能发表与本策略观点不同的意见。 4. 在法律范围内,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就涉及的品种进行交易,或可能为其他公司交易提供服务。 中粮期货研究中心 传递最新资讯,共享财富人生。 2909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