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周报:猴痘病毒欧美散发,疫情发展值得关注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创新药周报:猴痘病毒欧美散发,疫情发展值得关注》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 近日,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多个欧美国家报告了猴痘(monkeypox)病例,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据Global Health报道,首例猴痘病例在5月6日于英国确诊,截至5月21日,已有13个国家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包括86例确诊病例和61例疑似病例,合计147例。 以往的猴痘感染多发生于西非或中非,在其他国家报道的病例大多有过非洲旅行史,而此次已有11个通常没有猴痘的国家报告了相关病例,并且在英国报告的部分病例与旅行者无关,为全球首次多点散发猴痘疫情。WHO于5月20日召开的战略与技术咨询小组会议上讨论了猴痘疫情,将扩大疾病监测范围,及时商讨应对策略。 人类感染猴痘是在1970年刚果的一名9岁男孩身上首次发现,此后大多数猴痘病例发生在刚果、中非和西非,并且逐渐增多。自1970年以来,11个非洲国家报告了人类猴痘病例。1996-1997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次暴发中病死率较低,但发病率高于往常,主要是由于水痘和猴痘同时爆发。2017年以来,尼日利亚爆发了较大规模猴痘疫情,共报告疑似病例500余例,确诊病例200余例,病死率约3%,目前仍不断有新增。2003年,首次非洲外的猴痘疫情爆发于美国,主要与进口自加纳的宠物土拨鼠受到感染有关,该次疫情共造成70多例猴痘病例。2018年至2022年,发生过多例从尼日利亚到其他国家的游客感染猴痘的病例,涉及以色列、英国、新加坡、美国等。 猴痘病毒是一种包膜双链DNA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的正痘病毒属,共有两个不同的遗传进化分支——中非分支和西非分支。其中,西非分支病死率约为3.6%;中非分支历史上引起的疾病更严重,病死率约为10.6%,并被认为更具传染性。 自1980年消灭天花以及随后人类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猴痘已成为公共卫生中最重要的正痘病毒。猴痘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通常靠近热带雨林,并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中。猴痘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能够在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其动物宿主包括一系列啮齿动物,如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猴痘传染性相对较弱,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伤口,食用未煮熟的感染动物也有可能造成感染风险。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接触呼吸道分泌物、感染者的皮肤损伤或被污染的物体,通过飞沫呼吸道颗粒传播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此外,猴痘病毒还能够通过胎盘从母亲传给胎儿。当前尚不清楚猴痘是否存在性传播途径,仍有待更多研究证实。 猴痘导致的症状与天花患者的症状非常相似,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疲倦和严重的皮疹,但没有天花严重。 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13天,也可能为5-21天。感染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侵袭期(持续0-5天),主要症状为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肿大、背痛、肌肉酸痛和虚弱;皮疹通常在发烧后1-3天内开始,集中于面部和四肢。影响面部(95% )、手掌和脚底(75%)、口腔粘膜(70% )、生殖器(30%)和结膜(20%)。皮疹从斑块依次演变为丘疹、水疱、脓疱、结痂后脱落。发生病变的位置从几个到几千个不等,严重时病变位置会合并导致大块皮肤脱落。 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2-4周。重症病例在儿童中更常见,疾病严重程度与病毒暴露程度、患者健康状况和并发症性质有关。基于毒株的差异,在普通人群中病死率为0%至11%。 据WHO报道,观察性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在预防猴痘方面的有效性约为85%,之前接种过天花疫苗可能会降低猴痘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情严重程度。但由于天花已被人类消灭,因此当前天花疫苗已不再向公众提供,仅有少部分实验室人员或卫生工作者为避免在工作中感染接种了天花疫苗。 由于正痘病毒免疫反应能够提供交叉保护,因此主要基于牛痘病毒设计天花和猴痘疫苗。2019年,一种改良减毒非复制型牛痘病毒(安卡拉毒株)疫苗JYNNEOS(又名Imvamune或Imvanex)被批准用于预防猴痘。该疫苗由丹麦Bavarian Nordic公司研发,两剂次接种,除了在接触病毒前接种用于预防之外,在暴露后接种也有可能有助于预防疾病或减轻其严重程度。美国CDC建议在接触病毒4天内接种以预防发病,在接触后4-14天内接种有可能减轻疾病症状。 该疫苗的临床试验招募了433名18-42岁未感染天花病毒的受试者,分别接种两剂JYNNEOS或一剂ACAM2000(复制型疫苗),并评估了对牛痘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达到非劣终点。此外,在动物实验中分别给食蟹猴注射生理盐水或JYNNEOS,第63天通过气溶胶、静脉或气管三种途径进行猴痘病毒攻毒实验,结果显示JYNNEOS组80-100%的动物存活,而对照组存活率仅为0-40%。 JYNNEOS于2019年9月获得FDA批准上市,2020年和2021年收入分别为5.41和7.34亿丹麦克朗,约为0.77和1.04亿美元。 目前,已有一款针对猴痘病毒的口服药物Tecovirimat(特考韦瑞)基于动物试验数据获批上市。Tecovirimat为广谱包膜蛋白抑制剂,对全部正痘类病毒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包括天花病毒、猴痘病毒等。 Tecovirimat由Siga Technologies研发,2010年被FDA授予治疗痘病毒感染的孤儿药资格,并于2018年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和体质量至少13kg的儿童患者的天花病,商品名为Tpoxx。2022年1月,EMA批准Tecovirimat上市,用于治疗天花、猴痘、牛痘。 Tecovirimat已经被用于同情性治疗少量猴痘、牛痘患者,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西多福韦(cidofovir)和布林西多福韦(Brincidofovir)在体外和实验模型中具有抗猴痘病毒活性,布林西多福韦与2021年被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天花,但尚未进行猴痘的临床试验或者用于猴痘局部流行区域的病例治疗。 本周创新药企涨跌幅 涨幅前5分别为: 再鼎医药-H(+32.80%),亚盛医药(+32.43%),三叶草生物(+31.19%),云顶新耀(+26.03%),信达生物(+22.05%) 跌幅前5分别为: 君实生物-U(-13.20%),天演药业(-11.60%),天境生物(-10.50%),君实生物-H(-8.66%),和黄中国(-7.44%) Biotech公司最新市值(亿元) 本周,国产新药IND数量为7个,NDA数量为1个: 本周创新药企重点公告 【百济神州】一季度营业收入19.48亿元(-50.40%),归母净利润-28.66亿元,扣非净利润-28.61亿元,EPS为-2.15元。 【复宏汉霖】PD-1单抗一线食管鳞癌III期研究成功。 【恒瑞医药】1、HRG2005吸入剂治疗COPD获批临床;2、注射用HR18034用于神经阻滞以产生术后镇痛获批临床;3SHR-2010注射液用于治获批临床;4、SHR-8068联合阿得贝利单抗及贝伐珠单抗或含铂化疗治疗晚期实体肿瘤获批临床。 【前沿生物】艾博韦泰收到阿塞拜疆卫生部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 【贝达药业】BPI-442096片(SHP2)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美国FDA批准。 【迪哲医药】戈利昔替尼临床研究数据入选2022年第27届欧洲血液学协会年会口头报告。 本周全球新药进展 基因疗法RP-L201治疗LAD-Ⅰ获Ⅱ期临床试验积极结果 5月21日,Rocket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其在研基因疗法RP-L201,在治疗严重Ⅰ型白细胞粘附缺陷(LAD-Ⅰ)的关键性Ⅱ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顶线结果。在接受RP-L201治疗的患者一年后的估计总生存率为100%。所有患者表现出疾病进展的临床逆转。LAD-I是一种罕见的儿科遗传病,由于编码β2整合素成分CD18的基因ITGB2突变导致。CD18是促进白细胞黏附和迁移出血管并对抗感染的关键性蛋白。严重LAD-I患儿通常在出生之后立即受到影响,在婴儿时会重复出现危及生命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并且对抗生素应答不良,需要经常住院。目前的治疗方法为骨髓移植,如果没有成功骨髓移植,严重LAD-I患者在两岁之前的死亡率为60~75%。RP-L201是一款在研基因疗法,它将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外使用慢病毒载体进行基因工程改造,递送具有正常功能的ITGB2基因。发布的数据包括所有接受RP-L201治疗的患者随访3~24个月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以及7名接受治疗后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的总生存期数据。试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年龄为5个月~9岁),在超过10%的中性粒细胞中表现出持久的CD18表达恢复。接受治疗1年后,未接受同种异体造血肝细胞移植的患者队列的估计总生存率为100%。与接受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的住院和严重感染率显著下降。 艾伯维递交治疗帕金森的皮下注射剂的上市申请 5月21日,艾伯维宣布已经向美国FDA递交其在研疗法ABBV-951(foslevodopa/foscarbidopa)的新药申请(NDA),用于治疗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波动。ABBV-951是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的前体药物。它们具有很高的水溶性,可以通过一个连接到皮下的泵持续皮下输注给药,从而稳定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机双盲、含活性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M15-736的结果显示,皮下注射ABBV-951相比口服速效卡比多巴/左旋多巴能够显著延长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无运动障碍的缓解时间(“on” time)。在治疗第12周,ABBV-951治疗组“on”时间增加2.72小时,而口服LD/CD治疗组增加0.97小时(p=0.0083)。ABBV-951治疗组早在第1周就观察到“on”时间的改善,并持续至第12周。此外,在第1周时,与口服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组相比,治疗组“off”的时间较基线也出现类似的改善,并持续12周。治疗12周时,ABBV-951组“off”时间降低了2.75小时,而口服药物组降低了0.96小时。 溶瘤病毒疗法CG0070治疗膀胱癌公布Ⅱ期临床试验中期结果 5月18日,CG Oncology公司公布了其在研溶瘤病毒疗法CG0070联合默沙东的Keytruda,治疗对卡介苗(BCG)无应答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的中期结果。CG0070基于一种改造的5型腺病毒(Ad5)骨架,包括一个肿瘤特异性启动子,和一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转基因。在裂解肿瘤细胞后,GM-CSF与肿瘤特异性抗原和其他危险信号一起释放。GM-CSF可以激活树突状细胞(DC),DC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并将其呈递给细胞毒性和辅助性T细胞,从而促进其成熟。然后,这些T细胞能够在整个身体中循环,识别并攻击残留的肿瘤细胞。这一Ⅱ期临床试验的中期结果显示:91%(n=20/22)可评估疗效的患者在接受治疗3个月的时间点达到完全缓解(CR)。在其他时间点可评估CR的患者中,87%(n=15)的患者在6个月、80%(n=10)的患者在9个月和75%(n=8)的患者在12个月评估时也保持了CR。 Sparsentan治疗IgA肾病获FDA优先审评 5月17日,Travere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美国FDA已授予该公司为在研疗法sparsentan递交的新药申请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IgA肾病。Sparsentan是一种具有双重机制的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DEARA)。临床前数据表明,它通过阻断内皮素A和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通路,可减少蛋白尿,保护足细胞并防止肾小球硬化和系膜细胞增殖。这一NDA的递交得到正在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的支持,这是一项全球性、随机、多中心、双盲、平行臂、主动对照临床试验,在404 名18 岁及以上的IgAN和持续性 IgAN患者中评估400mg sparsentan 与 300mg厄贝沙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尽管有可用的 ACE 或ARB 治疗,但仍存在蛋白尿。在2021年8月,公司宣布PROTECT 研究达到了其预先指定的中期主要疗效终点,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 36 周后,接受sparsentan 的患者蛋白尿从基线平均减少 49.8%,而厄贝沙坦治疗的患者蛋白尿从基线平均减少15.1%(p<0.0001)。 癌症疫苗VB10.16治疗宫颈癌获Ⅱ期临床试验积极结果 5月16日,NykodeTherapeutics宣布了其治疗性癌症疫苗VB10.16联合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在治疗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VB10.16是一款表达HPV16抗原的DNA质粒疫苗,利用NykodeTherapeutics专有的模块化Vaccibody技术平台,通过将抗原靶向递送到抗原呈递细胞中,诱导快速、强大和持久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中期结果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时,在39名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21%(包括2名完全缓解和6名部分缓解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达到了64%。该试验招募了接受过多次前期治疗的患者群体,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已经接受了至少两种全身治疗。在PD-L1阳性(ORR为27%,DCR为77%)和PD-L1阴性患者(ORR为17%,DCR为58%)中均观察到了抗肿瘤活性。此外,在非炎性癌症(包括多种T细胞难于浸润的肿瘤)患者中观察到了71%的DCR。 ————————————————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华创医药创新药周报20220522》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 近日,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多个欧美国家报告了猴痘(monkeypox)病例,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据Global Health报道,首例猴痘病例在5月6日于英国确诊,截至5月21日,已有13个国家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包括86例确诊病例和61例疑似病例,合计147例。 以往的猴痘感染多发生于西非或中非,在其他国家报道的病例大多有过非洲旅行史,而此次已有11个通常没有猴痘的国家报告了相关病例,并且在英国报告的部分病例与旅行者无关,为全球首次多点散发猴痘疫情。WHO于5月20日召开的战略与技术咨询小组会议上讨论了猴痘疫情,将扩大疾病监测范围,及时商讨应对策略。 人类感染猴痘是在1970年刚果的一名9岁男孩身上首次发现,此后大多数猴痘病例发生在刚果、中非和西非,并且逐渐增多。自1970年以来,11个非洲国家报告了人类猴痘病例。1996-1997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次暴发中病死率较低,但发病率高于往常,主要是由于水痘和猴痘同时爆发。2017年以来,尼日利亚爆发了较大规模猴痘疫情,共报告疑似病例500余例,确诊病例200余例,病死率约3%,目前仍不断有新增。2003年,首次非洲外的猴痘疫情爆发于美国,主要与进口自加纳的宠物土拨鼠受到感染有关,该次疫情共造成70多例猴痘病例。2018年至2022年,发生过多例从尼日利亚到其他国家的游客感染猴痘的病例,涉及以色列、英国、新加坡、美国等。 猴痘病毒是一种包膜双链DNA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的正痘病毒属,共有两个不同的遗传进化分支——中非分支和西非分支。其中,西非分支病死率约为3.6%;中非分支历史上引起的疾病更严重,病死率约为10.6%,并被认为更具传染性。 自1980年消灭天花以及随后人类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猴痘已成为公共卫生中最重要的正痘病毒。猴痘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通常靠近热带雨林,并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中。猴痘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能够在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其动物宿主包括一系列啮齿动物,如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猴痘传染性相对较弱,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伤口,食用未煮熟的感染动物也有可能造成感染风险。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接触呼吸道分泌物、感染者的皮肤损伤或被污染的物体,通过飞沫呼吸道颗粒传播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此外,猴痘病毒还能够通过胎盘从母亲传给胎儿。当前尚不清楚猴痘是否存在性传播途径,仍有待更多研究证实。 猴痘导致的症状与天花患者的症状非常相似,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疲倦和严重的皮疹,但没有天花严重。 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13天,也可能为5-21天。感染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侵袭期(持续0-5天),主要症状为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肿大、背痛、肌肉酸痛和虚弱;皮疹通常在发烧后1-3天内开始,集中于面部和四肢。影响面部(95% )、手掌和脚底(75%)、口腔粘膜(70% )、生殖器(30%)和结膜(20%)。皮疹从斑块依次演变为丘疹、水疱、脓疱、结痂后脱落。发生病变的位置从几个到几千个不等,严重时病变位置会合并导致大块皮肤脱落。 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2-4周。重症病例在儿童中更常见,疾病严重程度与病毒暴露程度、患者健康状况和并发症性质有关。基于毒株的差异,在普通人群中病死率为0%至11%。 据WHO报道,观察性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在预防猴痘方面的有效性约为85%,之前接种过天花疫苗可能会降低猴痘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情严重程度。但由于天花已被人类消灭,因此当前天花疫苗已不再向公众提供,仅有少部分实验室人员或卫生工作者为避免在工作中感染接种了天花疫苗。 由于正痘病毒免疫反应能够提供交叉保护,因此主要基于牛痘病毒设计天花和猴痘疫苗。2019年,一种改良减毒非复制型牛痘病毒(安卡拉毒株)疫苗JYNNEOS(又名Imvamune或Imvanex)被批准用于预防猴痘。该疫苗由丹麦Bavarian Nordic公司研发,两剂次接种,除了在接触病毒前接种用于预防之外,在暴露后接种也有可能有助于预防疾病或减轻其严重程度。美国CDC建议在接触病毒4天内接种以预防发病,在接触后4-14天内接种有可能减轻疾病症状。 该疫苗的临床试验招募了433名18-42岁未感染天花病毒的受试者,分别接种两剂JYNNEOS或一剂ACAM2000(复制型疫苗),并评估了对牛痘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达到非劣终点。此外,在动物实验中分别给食蟹猴注射生理盐水或JYNNEOS,第63天通过气溶胶、静脉或气管三种途径进行猴痘病毒攻毒实验,结果显示JYNNEOS组80-100%的动物存活,而对照组存活率仅为0-40%。 JYNNEOS于2019年9月获得FDA批准上市,2020年和2021年收入分别为5.41和7.34亿丹麦克朗,约为0.77和1.04亿美元。 目前,已有一款针对猴痘病毒的口服药物Tecovirimat(特考韦瑞)基于动物试验数据获批上市。Tecovirimat为广谱包膜蛋白抑制剂,对全部正痘类病毒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包括天花病毒、猴痘病毒等。 Tecovirimat由Siga Technologies研发,2010年被FDA授予治疗痘病毒感染的孤儿药资格,并于2018年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和体质量至少13kg的儿童患者的天花病,商品名为Tpoxx。2022年1月,EMA批准Tecovirimat上市,用于治疗天花、猴痘、牛痘。 Tecovirimat已经被用于同情性治疗少量猴痘、牛痘患者,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西多福韦(cidofovir)和布林西多福韦(Brincidofovir)在体外和实验模型中具有抗猴痘病毒活性,布林西多福韦与2021年被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天花,但尚未进行猴痘的临床试验或者用于猴痘局部流行区域的病例治疗。 本周创新药企涨跌幅 涨幅前5分别为: 再鼎医药-H(+32.80%),亚盛医药(+32.43%),三叶草生物(+31.19%),云顶新耀(+26.03%),信达生物(+22.05%) 跌幅前5分别为: 君实生物-U(-13.20%),天演药业(-11.60%),天境生物(-10.50%),君实生物-H(-8.66%),和黄中国(-7.44%) Biotech公司最新市值(亿元) 本周,国产新药IND数量为7个,NDA数量为1个: 本周创新药企重点公告 【百济神州】一季度营业收入19.48亿元(-50.40%),归母净利润-28.66亿元,扣非净利润-28.61亿元,EPS为-2.15元。 【复宏汉霖】PD-1单抗一线食管鳞癌III期研究成功。 【恒瑞医药】1、HRG2005吸入剂治疗COPD获批临床;2、注射用HR18034用于神经阻滞以产生术后镇痛获批临床;3SHR-2010注射液用于治获批临床;4、SHR-8068联合阿得贝利单抗及贝伐珠单抗或含铂化疗治疗晚期实体肿瘤获批临床。 【前沿生物】艾博韦泰收到阿塞拜疆卫生部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 【贝达药业】BPI-442096片(SHP2)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美国FDA批准。 【迪哲医药】戈利昔替尼临床研究数据入选2022年第27届欧洲血液学协会年会口头报告。 本周全球新药进展 基因疗法RP-L201治疗LAD-Ⅰ获Ⅱ期临床试验积极结果 5月21日,Rocket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其在研基因疗法RP-L201,在治疗严重Ⅰ型白细胞粘附缺陷(LAD-Ⅰ)的关键性Ⅱ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顶线结果。在接受RP-L201治疗的患者一年后的估计总生存率为100%。所有患者表现出疾病进展的临床逆转。LAD-I是一种罕见的儿科遗传病,由于编码β2整合素成分CD18的基因ITGB2突变导致。CD18是促进白细胞黏附和迁移出血管并对抗感染的关键性蛋白。严重LAD-I患儿通常在出生之后立即受到影响,在婴儿时会重复出现危及生命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并且对抗生素应答不良,需要经常住院。目前的治疗方法为骨髓移植,如果没有成功骨髓移植,严重LAD-I患者在两岁之前的死亡率为60~75%。RP-L201是一款在研基因疗法,它将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外使用慢病毒载体进行基因工程改造,递送具有正常功能的ITGB2基因。发布的数据包括所有接受RP-L201治疗的患者随访3~24个月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以及7名接受治疗后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的总生存期数据。试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年龄为5个月~9岁),在超过10%的中性粒细胞中表现出持久的CD18表达恢复。接受治疗1年后,未接受同种异体造血肝细胞移植的患者队列的估计总生存率为100%。与接受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的住院和严重感染率显著下降。 艾伯维递交治疗帕金森的皮下注射剂的上市申请 5月21日,艾伯维宣布已经向美国FDA递交其在研疗法ABBV-951(foslevodopa/foscarbidopa)的新药申请(NDA),用于治疗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波动。ABBV-951是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的前体药物。它们具有很高的水溶性,可以通过一个连接到皮下的泵持续皮下输注给药,从而稳定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机双盲、含活性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M15-736的结果显示,皮下注射ABBV-951相比口服速效卡比多巴/左旋多巴能够显著延长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无运动障碍的缓解时间(“on” time)。在治疗第12周,ABBV-951治疗组“on”时间增加2.72小时,而口服LD/CD治疗组增加0.97小时(p=0.0083)。ABBV-951治疗组早在第1周就观察到“on”时间的改善,并持续至第12周。此外,在第1周时,与口服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组相比,治疗组“off”的时间较基线也出现类似的改善,并持续12周。治疗12周时,ABBV-951组“off”时间降低了2.75小时,而口服药物组降低了0.96小时。 溶瘤病毒疗法CG0070治疗膀胱癌公布Ⅱ期临床试验中期结果 5月18日,CG Oncology公司公布了其在研溶瘤病毒疗法CG0070联合默沙东的Keytruda,治疗对卡介苗(BCG)无应答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的中期结果。CG0070基于一种改造的5型腺病毒(Ad5)骨架,包括一个肿瘤特异性启动子,和一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转基因。在裂解肿瘤细胞后,GM-CSF与肿瘤特异性抗原和其他危险信号一起释放。GM-CSF可以激活树突状细胞(DC),DC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并将其呈递给细胞毒性和辅助性T细胞,从而促进其成熟。然后,这些T细胞能够在整个身体中循环,识别并攻击残留的肿瘤细胞。这一Ⅱ期临床试验的中期结果显示:91%(n=20/22)可评估疗效的患者在接受治疗3个月的时间点达到完全缓解(CR)。在其他时间点可评估CR的患者中,87%(n=15)的患者在6个月、80%(n=10)的患者在9个月和75%(n=8)的患者在12个月评估时也保持了CR。 Sparsentan治疗IgA肾病获FDA优先审评 5月17日,Travere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美国FDA已授予该公司为在研疗法sparsentan递交的新药申请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IgA肾病。Sparsentan是一种具有双重机制的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DEARA)。临床前数据表明,它通过阻断内皮素A和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通路,可减少蛋白尿,保护足细胞并防止肾小球硬化和系膜细胞增殖。这一NDA的递交得到正在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的支持,这是一项全球性、随机、多中心、双盲、平行臂、主动对照临床试验,在404 名18 岁及以上的IgAN和持续性 IgAN患者中评估400mg sparsentan 与 300mg厄贝沙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尽管有可用的 ACE 或ARB 治疗,但仍存在蛋白尿。在2021年8月,公司宣布PROTECT 研究达到了其预先指定的中期主要疗效终点,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 36 周后,接受sparsentan 的患者蛋白尿从基线平均减少 49.8%,而厄贝沙坦治疗的患者蛋白尿从基线平均减少15.1%(p<0.0001)。 癌症疫苗VB10.16治疗宫颈癌获Ⅱ期临床试验积极结果 5月16日,NykodeTherapeutics宣布了其治疗性癌症疫苗VB10.16联合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在治疗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VB10.16是一款表达HPV16抗原的DNA质粒疫苗,利用NykodeTherapeutics专有的模块化Vaccibody技术平台,通过将抗原靶向递送到抗原呈递细胞中,诱导快速、强大和持久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中期结果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时,在39名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21%(包括2名完全缓解和6名部分缓解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达到了64%。该试验招募了接受过多次前期治疗的患者群体,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已经接受了至少两种全身治疗。在PD-L1阳性(ORR为27%,DCR为77%)和PD-L1阴性患者(ORR为17%,DCR为58%)中均观察到了抗肿瘤活性。此外,在非炎性癌症(包括多种T细胞难于浸润的肿瘤)患者中观察到了71%的DCR。 ————————————————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华创医药创新药周报20220522》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