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为什么医疗IT公司老板纷纷卖股权?

为什么医疗IT公司老板纷纷卖股权?

作者:微信公众号【计算机文艺复兴】/ 发布时间:2022-05-2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为什么医疗IT公司老板纷纷卖股权?》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ixin or another browser. Stay Lost 音乐: Joe Hertz;Amber-Simone - Chapter One 行业更新系列 1. 各行业加速医疗IT化布局 近年医疗IT领域的龙头企业正经历集中性的股权变化。早在2018年,蚂蚁科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就已经把目光投向卫宁健康,购得5.05%的股权。2020年1月9日,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受让得东华软件股份公司5.04%的股份,旨在医疗云及医疗互联网应用等方面展开更加深度合作。2020年3月31日,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分别以普通保险产品和个人分红入股万达信息,占公司总股本的13.18%和4.99%(其中普通保险产品自2019年3月31日开始逐步增持);与此同时,中国平安保险的全资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以个险分红入股获5.63%的股权。 2022年5月12日,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完成《股份转让协议》签署,获10.0016%的股权比例,成为创业慧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者,此前平安保险有限公司也已入股创业慧康;同月15日,通策医疗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受让浙江和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9.75%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意在通过数字化布局进军高精尖智能化医疗服务领域。 2. 此次收购浪潮并非空穴来风 这场股权变革的新浪潮,是一场以医疗IT化为核心,带动医疗、科技、保险等行业协同参与的宽领域、多格局变革。各行业龙头纷纷进军医疗IT领域并非偶然,其背后既是政策的强力助推,也是医疗IT行业高成长性的印证。 2.1. 医疗IT行业位于估值洼地 业内龙头公司市值尚处低位。我们选取医疗IT行业的主要公司卫宁健康、创业慧康、思创医惠、和仁科技、东软集团、东华软件和万达信息为代表,可以看到目前板块的市值自2020年以来,整体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卫宁健康、东华软件和万达信息的股价分别从2021年7月的42.18、35.77、34.70元下降到2022年5月的15.36、16.79、9.87元,下滑6-7成。从市盈率角度看,公司的市盈率大部分位于近五年来低位,创业慧康的PE(TTM)目前处于1.64的分位点,东软集团和卫宁健康市盈率也未达十分位点。于2020年7月以来的计算机指数相比,医疗IT领域的龙头企业超跌现象明显。截至2022年5月20日,除东软集团仅下跌18.50%以外(计算机指数跌幅42.77%),其他头部公司跌幅都超过计算机指数;其中思创医惠跌幅最大,达62.21%。低估值带来投资者的偏好提升,所以各企业选择此时完成收购进入市场,是价格机制下的合理结果。 2.2. 医疗IT行业频发向好信号 2.2.1. 政策频出,需求端无需过度担心 重磅政策频发,加持医院、公卫、医保三端发展。2021年10月,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药管理局联合制定《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指出2022年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分别达到3级和4级,智慧服务分别力争达到2级和3级,智慧管理水平分别力争达到1级和2级。同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明确指出到2025年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三级水平。2021年11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关于印发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从2022-2024年分期分批完成DRG/DIP付费改革任务。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推进县级医院提标改造,建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等一系列县域医疗改革要求。 2.2.2. 医院、公卫、医保三端合力推动需求上行 硬政策与软约束共策医院IT化,电子病历未来需求依然强劲。据卫健委最新数据统计,截止2020年全国9,554家医院参与“电子病历分级评价”,平均2.43级。其中,三级医院3.46级(政策要求4级以上),二级医院2.03级(政策要求3级以上)。无论是对比原先的电子病历2020年建设要求还是2021年颁布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要求,二、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建设评级均未达标,政策强制要求或将拉动医院端电子病历建设成为刚需。此外,除电子病历建设外,我国智慧医院建设体系还包含智慧服务与智慧管理,目前医院智慧服务自评级别平均仅0.33级(政策要求二级、三级医院分别力争达到2、3级),智慧管理还尚未有评级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医院仍处于起步阶段,两端所带来的的建设提升空间巨大。 除评级之外,各类医院相关的评审也将催化院端IT的建设步伐。2019年5月国家首次编写《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其后颁布2020年版,其中第22个指标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和第24个指标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与信息化明确相关。同时,2020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新增大量定量指标监测,评审模式转主观定性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亦将倒逼医院信息化的进程。2021年11月发布的DRG/DIP三年行动计划称至2025年底,将实现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据产业调研了解,DIP对各类医院的电子病历等要求最低标准为4级,DRGs达到5级,标志着未来医院为实现医保支付也需要提升院内信息化水平。绩效考核和医保端的推动都将催化医院端IT的建设。 新建院区拓展未来五年医疗IT行业市场规模,乐观估计下约为495.4亿元。2020-2021年,各地不断推出政策积极推动新院区建设。大型医院主导下的院区扩增将带来医疗IT行业新一轮增长点。对于三级医院而言,预计平均约1.7%的院区建设总投入将会用于医疗信息化建设。基于信息化投入,我们统计了福建省、杭州市未来五年两地规划新增床位与人口,计算得到人均信息化投入金额。进一步统计其他省市人口数并根据各地财政状况给予不同权重,得出2021-2025年全国新建院区在中性估计下会带来约406.42亿元的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乐观估计下约为495.36亿元,悲观估计下约为320.49亿元。 新基建为医疗IT化注入新动力。截至2022年4月30日,由新基建带来的千万级医疗订单有4.91亿元,已达去年整年的62.6%,占医院订单金额的比例为36.97%(超过2021年22.10%的占比),占千万级订单金额的比例为53.46%(远超2021年17.13%的占比),医院新基建的加速推进带来大额医疗订单。剔除了不确定的订单之后,截至2022年4月底,由新基建带来的千万级医疗订单有3.31亿元,已接近去年整年水平,占医院订单金额的24.91%,占千万级订单金额的36.02%。 县域医共体与千县工程为公卫建设添砖加瓦。县域医共体发展超预期,截至2021年3月底,已建成县域医共体4028个。在政策的催化下,订单规模大幅增加,未来预期将持续加大投入。自2019年县域医共体进入重点建设阶段,行业订单在2020年实现大幅度增长,并且从今年上半年对比来看,除去2020年上半年订单中存在的极端大额订单外,无论从订单数量还是金额上,近三年内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2022年1月8日,国家卫健委启动“千县工程”,提出到2025年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三级水平的阶段性目标。县级三级医院的建设和县城的城镇化建设有望成为新增长动力。 DRGs、DIP顶层规划共筑医保端IT化增量需求。规划提出,1)统筹地区全面覆盖(分别启动不少于40%、30%、30%);2)医疗机构全面覆盖(分别不低于40%、30%、30%);3)病种全面覆盖(原则上达到90%);4)医保基金全面覆盖(原则上达到70%)。文件在4个方面以3年计划维度均给出了强制目标,此前DRGs由于DIP的推出进度略不及预期,此次政策对DIP、DRGs维持一样的要求,重要性等同,意味着DRGs、DIP将在未来持续推动相关信息化建设。 2.2.3. 医疗IT行业的高成长性已被验证 公司口径和行业口径的新签订单都呈良好增长态势。从公司口径看,卫宁健康新签订单增速2021年和2022Q1分别为25%和35%,创业慧康为35%和25%。订单增速接2018、2019年疫情前的巅峰时期。龙头企业的订单增速充分验证了该行业的高成长性和未来性。根据中国采招网、剑鱼标讯、中国政府采购网、企查查四方统计,以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东软集团、东华软件、东华医为、万达信息、思创医惠、和仁科技作为搜索主体,我们针对2021全年医疗IT订单做出分析。2021年新增订单金额为71.61亿元,同比增长4.63%,新增订单数量达2198,同比增长7.75%。 千万级订单贡献加速,行业格局将更加优化。从数据中筛选出千万级别的订单,截至2022年4月30日,千万级订单规模为9.18亿元,相较2021年同期降低5.55%(实际情况更为乐观),相较2020年上升51.00%。从订单数量上看,医院订单共30个,公卫订单共计9个,已接近去年1/3水平。考虑到下半年为高峰期,可预期2022年会有更好的表现。从订单金额上看,医院订单金额为7.04亿元,占比为76.71%,占比提升;公卫订单金额为2.14亿元,占比为23.29% 。未来随着政策逐步推动公卫端需求落地,公卫占比有望提升,行业格局将持续健康发展。 2.3. 行业变革下强强联合有望杀出重围 医疗“旧根基”正借IT力量造势“新概念”。基于对有效治疗和高效治疗的需求,传统医疗硬件的发展,包括医药、医疗服务、医保商保等,都已离不开医疗信息化力量的支持,医疗信息化已经成为绝对的纽带。在医疗IT化的大背景之下,底层的医疗手段都已经逐渐演化成为互联网医院、电子病历、数字分级诊疗、DIP/DRGs、公共卫生信息化平台等新概念应用手段。以医疗IT为核心不断延伸开的庞大医疗体系预示着医疗信息化未来的到来。 龙头公司享行业红利的同时市场份额有望提升。据IDC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医院核心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市场CR10为56.2%,相比上一年(62.3%)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很多中小城市的医院核心管理系统被地方性的小型厂商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但当前大型厂商不断扩展销售渠道,建立更大的营销网络,以期把服务下沉至各类医疗机构中。尤其是卫宁健康、创业慧康等龙头企业都已搭建云源生架构,将助力医疗效率跨越式提升,为业务的快速推广打好根基。技术叠加服务网络的扩张,预计未来的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高。从公司个体排名看,2020年卫宁健康取代东软集团成为行业之首,市场优势逐步扩大;同时创业慧康反超东华医为,跻身市场份额前三。行业变革之下的市场格局开始松动,各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或有望抓住新增市场,杀出重围。 合规声明:本文节选自已经入库的正式研究报告,如需报告原文请后台留言。 - end - 欢迎加入产业交流群! 欢迎所有对计算机产业研究和投资感兴趣的盆友(包括云计算、网络安全、医疗IT、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后台留言加入我们的产业交流群。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产业研究框架,提高整个A股的IT行业研究水平,减少韭菜数量,普度众生。 医疗信息化相关报告 1.全球黑天鹅起飞,有长逻辑的医疗信息化还能继续看多(深度) 2.互联网医疗:是昙花一现还是春天来临?(深度) 3.再谈互联网医疗:只予英雄作战场(深度) 4.医院互联互通建设开始了这么多年,还剩下多少市场空间(深度) 5.卫宁健康:龙头站上风口(深度) 6.久远银海:决战医保信息化(深度) 7.思创医惠:智能开放平台详解(深度 8.麦迪科技:临床信息化龙头(深度) 9.关于医疗IT,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 产业调研 10.十五年医疗IT老兵如何看行业空间 | 产业调研 11.从解放军总医院看医疗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 产业调研 12.互联网医疗公司盯上了医保门诊统筹资金 | 产业调研 13.大型三甲医院专家怎么看互联网医疗?| 产业调研 14.大型三甲医院如何选择供应商?| 产业调研 15.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细分领域IDC数据大汇总 16.青海医保省平台订单背后的秘密:行业大洗牌,有一家公司异军突起 17.疫情之后,区域医疗投资落地方式跟你想的不一样 | 产业调研 18.专科医院如何看待医疗信息化?| 产业调研 19.医保控费之路该如何走(30页PPT) 20.久远银海:医保IT大赢家(深度) 21.创业慧康:一个公共卫生信息化龙头的成长史(深度) 22.医疗信息化2020年订单总回顾(深度) 23.医保信息化订单回顾:省级医保招标过半,格局日渐清晰(20页PPT) 24.如何研究一家医疗信息化公司? 25.久远银海:业绩符合预期,现金流表现优异 26.平安好医生:千亿巨头的互联网医疗破局之路(深度) 27.2021年Q1医疗信息化订单回顾:开年需求强劲(附PPT) 28.一张图看懂医保建设进度及格局 29.一张图回顾医疗IT五月订单 30.久远银海:医保龙头地位确立(深度) 31.县域医共体迎来自发、加速、扩张三趋势(深度) 32.2021年H1医疗IT订单回顾:千万级订单倍级增长 33.医渡科技:毛利率上升验证盈利模式(深度) 34.卫宁健康:踏上千亿之路(深度) 35. 医疗信息化订单7月小幅回落,公卫订单持续增长 36. 三甲医院一通猛建,带来信息化大机会 37. 久远银海:暴涨的原因 38. 8月医疗信息化订单小幅下降,千万级同增 39. 医疗信息化九月订单统计:回暖明显,千万级别订单规模更大 40. 医疗信息化:何日重现辉煌? 41. 医疗信息化:10月订单环比下降,全年依然看好 42. 医疗信息化:11月订单环比大幅增长 43. DRG/DIP建设加速带来医保端信息化多少增量空间(深度) 44. 2021年年度医疗IT订单回顾 45. DRG/DIP建设加速带来医院端信息化多少增量空间(深度) 46. 从Oracle收购Cerner看医疗IT行业机遇 47. 2022年1月医疗IT订单统计 48. 医疗信息化:受假期及疫情影响,2月订单微降 49.产业调研:疫情对医疗信息化行业需求的影响多大? 50.2022年3月医疗IT订单回顾 51.嘉和美康:电子病历龙头,看好产品布局丰富下的长足发展(深度) 52.2022年4月医疗IT订单回顾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为原创。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