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疫情反复冲击供需,一线二手住宅价格指数连续5个月环比正增长——行业统计局数据月度跟踪报告(2022年4月)(何缅南)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房地产】疫情反复冲击供需,一线二手住宅价格指数连续5个月环比正增长——行业统计局数据月度跟踪报告(2022年4月)(何缅南)》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房地产】疫情反复冲击供需,一线二手住宅价格指数连续5个月环比正增长——行业统计局数据月度跟踪报告(2022年4月) 报告摘要 土地购置量缩价升,延续“高能聚焦”;受疫情反复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4月商品房销售继续遇冷;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连续5个月环比正增长 4月,土地购置面积427万平,单月同比-57.3%,环比-14.7%;土地成交价款283亿元,单月同比-28.3%,环比-6.8%;土地购置单价6619元/平,单月同比+67.9%,环比+9.4%。1-4月,土地购置面积1766万平,累计同比-46.5%;土地成交价款955亿元,累计同比-20.6%;土地购置单价5408元/平,累计同比+48.4%。土地购置单价同比数据延续上升趋势,且有加速上行迹象(3月、4月的土地购置费单价单月同比分别上涨68.1%、67.9%),开发商土地获取持续向高能级城市聚集。 4月,受疫情反复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4月商品房销售继续遇冷。商品房销售面积0.87亿平,单月同比-39.0%;商品房销售额0.81万亿元,单月同比-46.6%;商品房销售均价9327元/平,单月同比-12.4%。 4月,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当月同比-0.1%,其中一/二/三线分别为+3.9%、+1.0%、-1.5%;当月环比-0.3%,其中一/二/三线分别为+0.2%、-0.1%、-0.6%。4月,70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当月同比-1.6%,其中一/二/三线分别为+2.4%、-1.0%、-2.5%;当月环比-0.3%,其中一/二/三线分别为+0.4%、-0.3%、-0.3%。一线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数自2022年1月起连续4个月环比正增长,一线二手住宅价格指数自2021年12月起连续5个月环比正增长。 1-4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转负,4月单月新开工深度下滑;开发到位资金仍显疲态,来自银行体系的资金较2021年末提升3个pct 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14万亿元,单月同比-10.1%;新开工面积0.99亿平,单月同比-44.2%;竣工面积3101万平,单月同比-14.2%。1-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92万亿元,累计同比-2.7%;新开工面积3.97亿平,累计同比-26.3%;施工面积81.86亿平,累计持平;竣工面积2.00亿平,累计同比-11.9%。 1-4月,房地产开发资金合计4.85万亿元,累计同比-23.6%;其中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预收、个人按揭累计同比分别为-24.4%、-5.2%、-37.0%、-25.2%;其中,来自银行体系的国内贷款和个人按揭占比之和提升至31%,较2021年末的28%提升3个pct.。 风险分析:新冠疫情、经济结构调整、中美贸易摩擦或导致国内部分行业发展和就业情况不及预期,进而影响居民收入和信贷扩张;房企“三道红线”叠加债务集中偿还期,部分房企出现信用违约的风险加大。 发布日期:2022-05-20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房地产】疫情反复冲击供需,一线二手住宅价格指数连续5个月环比正增长——行业统计局数据月度跟踪报告(2022年4月) 报告摘要 土地购置量缩价升,延续“高能聚焦”;受疫情反复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4月商品房销售继续遇冷;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连续5个月环比正增长 4月,土地购置面积427万平,单月同比-57.3%,环比-14.7%;土地成交价款283亿元,单月同比-28.3%,环比-6.8%;土地购置单价6619元/平,单月同比+67.9%,环比+9.4%。1-4月,土地购置面积1766万平,累计同比-46.5%;土地成交价款955亿元,累计同比-20.6%;土地购置单价5408元/平,累计同比+48.4%。土地购置单价同比数据延续上升趋势,且有加速上行迹象(3月、4月的土地购置费单价单月同比分别上涨68.1%、67.9%),开发商土地获取持续向高能级城市聚集。 4月,受疫情反复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4月商品房销售继续遇冷。商品房销售面积0.87亿平,单月同比-39.0%;商品房销售额0.81万亿元,单月同比-46.6%;商品房销售均价9327元/平,单月同比-12.4%。 4月,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当月同比-0.1%,其中一/二/三线分别为+3.9%、+1.0%、-1.5%;当月环比-0.3%,其中一/二/三线分别为+0.2%、-0.1%、-0.6%。4月,70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当月同比-1.6%,其中一/二/三线分别为+2.4%、-1.0%、-2.5%;当月环比-0.3%,其中一/二/三线分别为+0.4%、-0.3%、-0.3%。一线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数自2022年1月起连续4个月环比正增长,一线二手住宅价格指数自2021年12月起连续5个月环比正增长。 1-4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转负,4月单月新开工深度下滑;开发到位资金仍显疲态,来自银行体系的资金较2021年末提升3个pct 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14万亿元,单月同比-10.1%;新开工面积0.99亿平,单月同比-44.2%;竣工面积3101万平,单月同比-14.2%。1-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92万亿元,累计同比-2.7%;新开工面积3.97亿平,累计同比-26.3%;施工面积81.86亿平,累计持平;竣工面积2.00亿平,累计同比-11.9%。 1-4月,房地产开发资金合计4.85万亿元,累计同比-23.6%;其中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预收、个人按揭累计同比分别为-24.4%、-5.2%、-37.0%、-25.2%;其中,来自银行体系的国内贷款和个人按揭占比之和提升至31%,较2021年末的28%提升3个pct.。 风险分析:新冠疫情、经济结构调整、中美贸易摩擦或导致国内部分行业发展和就业情况不及预期,进而影响居民收入和信贷扩张;房企“三道红线”叠加债务集中偿还期,部分房企出现信用违约的风险加大。 发布日期:2022-05-20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