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产业调研:为什么中国超融合市场天花板比美国高?

产业调研:为什么中国超融合市场天花板比美国高?

作者:微信公众号【计算机文艺复兴】/ 发布时间:2022-05-20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产业调研:为什么中国超融合市场天花板比美国高?》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ixin or another browser. 天地一沙鸥 音乐: 苏有朋 - 星光依旧灿烂 产业调研系列 前言:二级市场一直很关注超融合的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担心这个细分赛道高增长的持续性。近期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中国电子云副总裁、前深信服云计算CTO曹心驰先生对行业做交流分享,现将主要内容分享如下: 私有云和超融合这个行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2010年以后这个产业就开始快速发展。超融合本身的技术2015年前后才逐渐形成产品和技术架构,慢慢推向市场。今天超融合以自己的技术特点,把过去我们见到的云用到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运维管理、监控等各种能力融合在一起。 这种品类跟私有云的关系是什么呢,是一种建设私有云的最好的先进架构或者底座。基本上所有客户都在尝试把传统数据中心向云数据中心转型,私有云的概念很广泛。走到今天,从数字化转型市场来看,基本上所有用户都会建设自己的私有云,只是规模有多有少。过去大家会对照阿里腾讯的大云方式来做,所以建设成本很高,往往只有领军企业才会建设云化的基础架构平台。今天以后小规模的云需求越来越明显,加上超融合技术的融合,整个私有云的市场的门槛就越来越低,市场规模也在逐渐被放大。 产业上来讲公有云跟私有云有本质区别。如果把云看成酒店的话,公有云更重视酒店的服务和管理理念,私有云更像自己建的住宅或者招待所,它没有这么多人去管理。很多公有云客户也在把它的产品和业务往私有云上面迁移,所以公有云的市场会是比较有限,服务于大的互联网业务还有游戏企业。真正的私有云包括一些集团的云,国资云,企业的私有云还有一些中小金融企业和制造业都在建设私有云,所以这个市场的空间和体量非常大。 超融合是一种建设云的底座技术,是一种盖楼的模式。盖楼的时候是用钢筋、水泥,有门有窗,超融合是堆积木,超融合技术就是把门、窗、水泥都装成了小箱子,去拼不同的房间。大家可以看到超融合里面包括了存储、计算、网络、运维管理,它打破了过去企业信息化分别采购存储、计算的形式,可以理解为超融合是计算+存储+虚拟化的市场的综合,从市场体量来说非常大,而且想象空间很大。 在新的技术推动下面,云原生技术也在往超融合里面融入。现在有一些头部厂商已经走向云原生架构的超融合体系建设。在这个市场里面不但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也在往分布式、容器化上面融合,超融合不是一个短期形态,而是会持续下去的产业。它跟存储不同的地方是带有计算能力,不仅仅是为了读写数据,还要跑上面的应用。既有老业务的承载,可以承载传统数据中心,也可以承载容器化应用的部署,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市场空间和持久度都很高。我认为现在超融合还是初级阶段,大部分私有云的底座还没有换成超融合,但是很多招标都明确提出来做云的时候需要用超融合架构满足建云的需求。 超融合是一种以软件为中心的体系结构,将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资源紧密集中在单一供应商提供的硬件里面。过去有很多集成的项目,未来小规模项目就会被超融合替代。它有几个特点:1、基于X86的资源融合。2、容易扩展。3、分布式。4、开箱即用。5、容易管理。对客户来说,建设和运维都很简单。建设的时候不像大云一样需要十几台服务器管理,可以从三台服务器就开始建设,有了横向扩张能力就可以不断扩资源,到两百台、三百台甚至更大的规模。在部署位置上也不要求集中在一起,可以通过分布式节点用三到五台建设一个集群服务某一个部门。单台出问题的时候数据会自动迁移,用户不会有感知,业务可靠性也会更高,而且新一代分布式存储技术不断演进,未来性能会越来越高,性能提升以后对于客户来说整体成本就会降低。 在超融合这个产业里面国内外市场不一样。国外市场全球最好的厂商是VMWare和路坦力,他们核心竞争力有四点。第一个是混合云,为大云做分支节点配合。第二个是关键业务承载,比如企业里面的交易系统和财务系统。第三个是做大云的边缘,比如它的分支机构里面要部署几台机器,跟总部数据中心形成边缘架构。第四个要承载桌面云。这几个是超融合最大的几个需求。全球来看VMWare和路坦力是领导者象限,微软是有远见者。中国超融合厂商进Gartner魔力象限只有深信服和华云两家,这两家都有海外收入,所以进入了魔力象限。 在中国这个市场,它的情况就跟国外市场有点不太一样。中国市场排名前三的是华三、华为、深信服。过去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华为一直是领先,今年他们俩基本持平。根据第三方数据,超融合市场规模大概265亿,这个市场不太大,因为把软件定义存储的部分市场切出去了,未来很多服务器采购都会以超融合形式加进来,增长可能会更大。到2025年复合增速会是18.5%。今年开始明显感觉到第一次出现超融合的集采。以前都是服务器集采,以后会越来越少,也就代表着超融合成为了新一代的云服务器,我认为这个市场会比较大。 客户侧来看的话,2021年市场前三是政府、金融、制造业,增长最快的是医疗、公共事业和交通运输。除了华为、华三、深信服积累比较久,产品能力和市场能力都做到了领先。其他的厂商还包括浪潮、青云、SmartX,基本上所有做云的厂商都推出了超融合的产品,包括Zstack、Easystack,都有自己的产品,基本上成了标品,最小规模云的建设模型就是超融合。 中国电子云为什么要进入这个领域?中国电子云是中国电子集团的网信技术系统输出平台,我们有公有云,服务于中国电子及其下属企业,算是行业云。同时我们有专属云CECSTACK,围绕着建设数字城市和数字政府,还有国家部委的大云建设需求,都是可以用CECSTACK交付。我们在服务地市区县和企业过程中用CSCSTACK交付也一定数量。超融合是这个产业的方向,中国电子云也坚定的布局。云计算和存储是中国系统的主业,存储又跟超融合紧密结合,我们在这个上面的投入是非常坚定的。 我们现在这个产品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CECSTACK提炼出来的一个简化版。今年年底我们会发布2.0版本,这个是云原生架构的,不同于过去,在管理面和技术面都是最先进的,配合我们云原生的存储。我们会跟云原生的存储一起做云原生的超融合,有些地方竞争力比较强,比如我们的性能方面。首先,我们没有采取开源技术,比如ceph,而是去重构了存储的底层架构,用直通的架构把过去的一台服务器上面的各种盘跟CPU关联,扩展到多个服务器的盘跟CPU关联,我们取得了技术上的领先和突破。其次,我们在超融合布局上,尤其是安全上做了投入,有一个很大的团队做安全能力。同时中国电子云无论是CECLOUD、CECSTACK,还是CeaCube都共用一个云操作系统CCOS,会打通这三个东西,能够轻松实现在公有云、私有云和超融合互相关联。第三个是我们的平台完全是开放的,可以引入互联网大厂先进的PaaS能力。 Q:海外超融合公司路坦力从2019年开始收入增速掉到了个位数,体量停留在13亿美元左右的规模,虽然有SaaS转型的一个影响,但是大概率也到了一个瓶颈期,您判断中国市场什么时候进入这个状态?还是说我们的天花板会比美国更高? A:超融合这个市场,以路坦力为代表,它的核心竞争力是分布式存储。超融合是一款存储,上面计算的管理依托于VMWare,后来因为有竞争,它就自己做了KVM,它的核心竞争力是存储,没有在计算上有特别大的发展。 中国的超融合市场跟美国超融合市场完全不同,它的核心是计算和存储都有大量投资,并不仅仅是一款存储。国内的几家厂商,不说名字,有些厂商一开始说对标路坦力,说自己就是中国的路坦力,它发展到今天,仍然是一家存储厂商,采用的是分布式存储的技术。一个分布式存储有三个技术路线,一种是给虚拟化云计算用的块存储,第二个是对象存储,第三个文件存储。路坦力以前是分布式块存储的路线,国内这个市场也在变得越来越小。 但是中国市场是计算+存储同时发展,为什么华为会掉下来,因为它也是分布式存储为主。华三和深信服都不仅仅是分布式存储,而是叠加了计算,核心是建云模式来设计产品,所以现在深信服的超融合跟华三的增长还是比较高。 所以中国超融合的市场是云的市场。在美国因为国家形态和业务形态不一样,能够建设私有云的公司还是大型的公司,因为美国的创新是底层往上的创新,都是小企业慢慢长大的。中国是一个规划型建设的市场,很多东西自上而下规划,我到了中国电子云以后,很多东西要按照系统论的方法做规划,然后再拆今年做到什么样,这样几年以后会长成一个非常健壮的巨无霸的能力。中国的火箭卫星都是这种建设方法,中国跟美国反向的能力导致了超融合市场跟美国不一样。 Q:超融合市场的门槛到底高不高,我们也看到一些网安公司也在做超融合,并且增速还挺快? A:为什么很多厂商能够很快做超融合,这个跟Ceph的开源项目有关系,国内技术还是开源路线。Ceph是从五六年前开始趋于稳定,今年逐渐很多头部企业开始去Ceph化,是因为基于开源项目去做产品,上市门槛很低,但是有一些问题解决不了。 今天做超融合的市场,并不是要看你有没有这个产品,而是你在超融合存储这一层的人员技术实力。最近我也接受了一些记者采访,2013-2014年很多开源项目都可以创业出来,现在很多公司都是这么成熟起来的,现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现在不再比拼战略选择,而是比拼专业能力。 中国电子云不是慢慢招研发,而是直接引入了一些中高端的研发人员,很多人在存储和云计算领域已经写了第三遍了,他们的理解深度会加速创新。我刚刚讲的,我们自己做超融合存储的时候都没有用Ceph,而是用我们自己的新架构去写,我们看清楚了它有些问题解决不掉,所以未来比拼的是人才。 Q:未来竞争格局上,一些小的公司会不会对超融合有冲击,有没有谁好谁坏的比较? A:未来做虚拟化和小云的厂商,都会归结到超融合路线上来,超融合不是某种技术的开源项目,它是设计产品和管理产品的系统化的理论。还要看各家的市场能力,而不是产品能力,未来产品没有大的创新的话会趋于同质化。 中国电子云依托市场,围绕政府数字化,在这个市场里面技术用的是相对成熟的技术,更多是谁能够获得市场机会,中国电子云也是占据先机的。小厂商交付一定规模产品的时候,它的组织保障能力就不行,没有交付很多项目的能力。 Q:疫情是否会对超融合需求产生冲击? A:疫情让整个IT预算会缩减,在缩减情况下影响的是建设规模,比如打算一次性投一千万建一朵云,现在没钱了,是不是可以先投一百万建设一个小云,我认为超融合在IT预算不足的情况反而更有发展空间。 合规声明:本文节选自已经入库的正式研究报告,如需报告原文请后台留言。 SaaS相关报告 1. 复盘与展望:中国ERP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 电子合同,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里 3. OA江湖,谁主沉浮? 4. 用友网络:以NCC的名义进攻 5. 以史为鉴:复盘SAP四十七年历史变迁和估值体系 6. 复盘:云计算时代,Oracle能否基业长青? 7. 关注IT服务厂商的一些边际变化 8. 埃森哲:卖人头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9. 赛意信息:智能制造打开向上成长空间 10. 华为携WeLink参战以后,中国企业级服务市场格局怎么变? 11. 飞书:字节跳动的toB生意经 12. 钉钉:阿里商业闭环的最后一块拼图 13. 企业微信:打通B端C端,连接工作生活 14. 从Slack看办公协作大时代的到来 15. Workday:SaaS巨头成功的秘诀——向大客户进军! 16. 云HCM市场潜力巨大,Workday后劲十足 17. 用友网络:展望2020,柳暗花明又一村 18. 用友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详解 | 产业调研 19. 金蝶国际:云ERP先驱的2019答卷 20. 以金蝶为例,揭秘云ERP厂商客户成功体系 | 产业调研 21. 告诉你大型企业是怎么规划IT支出的(独家案例)| 产业调研 22. 你所不知道的事: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推动企业IT国产化 | 产业调研 23. 中台,下一个企业级服务主战场(深度) 24. 明源云:单挑SAP,称霸地产管理软件行业(40页PPT) 25. 产业调研:做个to B销售,真的很难 26. SAP二季度财报透露出的管理软件行业现状(附PPT) 27. 透视腾讯千帆计划:鹅厂能干好企业级服务的苦活累活吗?(深度) 28.明源“云客”详细解读 29.用友VS金蝶,国产ERP龙虎斗(深度) 30.中国软件国际: 中国埃森哲(深度) 31.中望软件:工业软件当自强(40页PPT) 32.从ERP到BIP,用友网络想表达什么(两万字纪要) 33. 金蝶国际:上半年大涨的原因(附PPT) 34. CoStar:美国房地产SaaS服务龙头,十年十五倍大牛股(深度) 35. Autodesk:美国工业软件大佬示范订阅制转型的标准姿势(深度) 36. 中控技术:工控软件领导者(40页PPT) 37. Veeva:生命科学与制药行业SaaS服务商(深度) 38. RealPage:全球领先的物业SaaS管理软件供应商(深度) 39. Datadog:性能监测之王(深度) 40. 广联达系列报告1:施工业务独家详细解读(深度) 41. 五谈广联达:造价业务市场空间这么算 42. 明源云:港股云计算之光(深度) 43. 金蝶国际:云服务三年再造一个金蝶(附PPT) 44. 广联达:用通俗的语言详细拆解业务(深度) 45. 如何理解广联达的核心竞争力? 46. 用友网络:龙头如何卫冕(附PPT) 47.Shopify与中国电商SaaS们的同与不同(深度) 48. 明源云:上市以来的第一份答卷,证明了它是优等生 49. 用友网络怎么做客户成功(附纪要) 50. 用友和金蝶为啥要把二次开发交出去? 51. SAP所谓的新战略,只是商业模式上学习中国ERP公司 52. 漫谈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软件(HCM)行业 53. 福昕软件:被低估的PDF龙头(深度) 54. Adobe VS 福昕软件 (深度) 55. 致远互联:绝对底部,迎接拐点(深度) 56. 泛微网络:行业龙头,享受信创机遇(深度) 57.金蝶国际:一份真诚的中报(附PPT) 58.产业调研:头部制造企业CIO如何选择供应商? 59.产业调研:从汉拿电机案例看用友U9应用效果 60.汉得信息的边际变化 61.怎么看Autodesk三季报后的暴跌(附纪要) 62.产业调研:SaaS软件的土洋之争 63.汉得信息:风再起时(深度) 64.金蝶国际:云转型又一年(附PPT) 65.汉得信息:2022反转之势确立 66.赛意信息:依然高景气 67.石基信息:酒店信息化龙头,复工复产高弹性(深度) 68.独家渗透率框架,预判超融合公司收入高峰!| 产业调研 69.Nutanix专家眼中的超融合行业 | 产业调研 70.中国超融合市场鸣镝风云录(50页PPT) 71.超融合市场的重要玩家原来还有它 | 产业调研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为原创。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