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华创电新彭广春 | 周观察】周报专题:一季度电动车产业链供需概览

【华创电新彭广春 | 周观察】周报专题:一季度电动车产业链供需概览

作者:微信公众号【华创电新彭广春团队】/ 发布时间:2022-05-16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华创电新彭广春 | 周观察】周报专题:一季度电动车产业链供需概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根据《证劵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劵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劵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对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摘要 新能源车销量再创新高,行业需求维持高景气。2022Q1国内新能源车销量125.7万辆,同比增长146.60%,渗透率达19.3%,比21全年的13.4%提升了5.9%,延续了21年的高景气度。欧洲受俄乌战争影响增速放缓,22Q1新能源车销量达56万辆,同比增长24.1%。美国市场保持高景气度,22Q1新能源车销量21.5万辆,同比增长72%维持高增,4月同比109%边际向好。 原矿供给缺口大快速涨价,产业链中电池企业承压。由于下游需求高企,新能源车产业链各环节均大幅扩产,但在上游原材料环节由于具有资源属性以及扩产周期较长等原因,出现了短期的供需失衡,锂、镍、钴相关原矿价格均大幅上升,推动电池材料价格提升。同时电池企业顺价机制不健全,属于产业链条中承压环节,22Q1毛利率受到较大影响。进入二季度电池厂商的定价模式逐步由锁价改成大宗联动定价,顺价机制的建立有望带来电池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修复,22Q2毛利率有望迎来拐点。 负极、隔膜预计长期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由于能耗双控政策不断加码,对石墨化提出限产,石墨化产能出现瓶颈将导致负极材料行业长期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而隔膜行业设备要求高、依赖进口、设备供给有限,仅有与设备厂商绑定的头部隔膜企业能够顺利扩产并抢占增量蛋糕,相比正极、电解液等产业链环节厂商大幅扩产,隔膜设备端的壁垒将导致隔膜供给较紧。负极、隔膜的供需状态将形成对材料价格的有力支撑。 22Q1特斯拉产销双旺,延续上年度Q4高景气度。2022年一季度特斯拉实现产量30.5万台,同比增长66.6%,交付量31万台,同比增长67.7%,其中model 3/Y 产销量分别为29.1万台和29.5万台,同比增长58.8%和61.5%。 光伏板块投资建议:我们继续重点推荐光伏板块,建议关注几条主线:1)具有量利齐升、新电池片技术叠加优势的一体化组件企业: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2)盈利确定性高,估值处于周期底部的硅料环节: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3)自身效率或具有量增逻辑的硅片企业:中环股份、双良节能;4)受益于总量提升的逆变器龙头企业:锦浪科技、阳光能源、德业股份。 新能源汽车投资策略:新能源汽车是道路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建议关注以下投资主线:1)各细分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稳健龙头:宁德时代、恩捷股份、璞泰来、天赐材料、容百科技、中伟股份、先导智能、天奈科技等。2)深耕动力及储能电池的二线锂电企业: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孚能科技、鹏辉能源等。3)锂电材料环节其它基本面优质标的:中科电气、当升科技、新宙邦、星源材质、德方纳米、嘉元科技、格林美、多氟多等。4)受益于全球电动化的零部件龙头:汇川技术、三花智控、宏发股份、科达利等。5)产品驱动、引领智能的新势力:特斯拉、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 风险提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新能源装机量及政策不达预期。 目录 一、周报专题:22Q1电动车产业链供需概览 (一)下游需求表现: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高增,行业维持高景气 22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126万辆再创新高。2022Q1国内新能源车销量125.7万辆,同比增长146.60%,渗透率达19.3%,比21全年的13.4%提升了5.9%,延续了21年的高景气度。22年第一季度国内多款车型爆火,销量较为均衡,其中日产轩逸以12.44万辆的销量超越五菱宏光MINI位居榜首,宏光MINI、Model Y、大众朗逸紧随其后。比亚迪、长安、长城、丰田、本田等车企均有车型入榜。 22Q1欧洲受俄乌战争影响增速放缓。2022Q1欧洲新能源车销量达56万辆,同比增长24.1%。2022Q1,欧洲销量前两名的新能源车型分别是特斯拉Model 3(32901辆)和Model Y(26637辆)。意大利车厂的微型电动车菲亚特 500 以 13931辆的销量排在第三,特斯拉和大众各有两款车型进入销量前十。 22Q1美国新能源车销量21.5万辆,特斯拉占6成份额。2022Q1美国新能源车销量21.5万辆,同比增长72%,4月销售8.6万辆,同比109%。22Q1美国电动车销量前三名分别为特斯拉的Model Y、Model 3、Model S,特斯拉爆款车型频出,呈现一家独大竞争格局,特斯拉一家占据美国60.9%的市场份额。 (二)供给端表现:原料供需失衡大幅涨价,负极、隔膜等环节供需紧平衡 上游原矿大幅涨价推动电池材料价格提升。下游需求高企,新能源车产业链各环节均大幅扩产,但在上游原材料环节由于具有资源属性以及扩产周期较长等原因,出现了短期的供需失衡,锂、镍、钴相关原矿价格均大幅上升,推动电池材料价格提升。锂电池四大主材中,正极材料受锂价拉动上涨最快,磷酸铁锂和三元正极材料从21年初至22年5月分别上涨了316%、174%;电解液主要受六氟磷酸锂价格影响,从21年初的4.2万元/吨最高上升至12万元/吨,22年3月以来有所回落;隔膜及负极材料价格相对较为稳定。 22Q2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端压力有望向下游传导带来电池企业的盈利修复。22年第一季度,锂电池原材料大幅涨价对成本端造成较大压力,主要动力电池企业在保持营收高增速的同时,毛利率下滑较大。进入二季度电池厂商的定价模式逐步由锁价改成大宗联动定价,具体上调幅度视各产品材料占比及涨幅而定,顺价机制的建立有望带来电池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修复,22Q2毛利率有望迎来拐点。 负极、隔膜长期供需紧平衡。21年上半年起限电限产影响下石墨化产能受限,供应紧张。据SMM调研,目前石墨化加工费从年初的2万元/吨上涨至2.8万元/吨-2.9万元/吨,推动人造石墨价格持续上涨。由于能耗双控政策不断加码,石墨化产能的瓶颈将导致负极材料长期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而隔膜行业设备要求高、依赖进口、设备供给有限,仅有与设备厂商绑定的头部隔膜企业能够顺利扩产并抢占增量蛋糕,也导致市场集中化格局明显,22Q1 隔膜行业CR3达到58%。 二、新能源汽车:4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29.9万辆 动力电池装机量13.3GWh (一)行业观点概要 1、4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29.9万辆,宏光MINI、QQ冰淇淋销量下滑明显 4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29.9万辆,新能源市场逆势上涨,纯电车型仍是主流。据乘联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4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04.3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3.9%和44.6%,渗透率达到25.3%。纯电车型占比77.3%,其中,纯电乘用车销量为21.2万辆,同比增长34.2%,纯电商用车销量1.9万辆,同比增长46.2%。 宏光MINI、QQ冰淇淋4月销量下滑明显,比亚迪表现相对突出。4月,宏光MINI、QQ冰淇淋销量出现大幅下滑,宏光MINI销量24,908辆,环比下降40.7%,QQ冰淇淋销量7,078辆,环比下降39.4%。宏光MINI被挤出月度销冠,位居第二,这是其自2021年以来首失月销冠军。比亚迪宋4月销量25,105辆,环比下降6.1%,则以微弱优势首次成为月度销冠。比亚迪秦4月销量23,520辆,环比下降5.1%,重回第三。主流品牌销量正常回落,比亚迪家族表现相对突出,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持续激烈。 国内新能源车市头部效应凸显,特斯拉元气尚未恢复。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效应凸显,比亚迪从传统车企发展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4月表现亮眼。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特斯拉中国4月销量1,512辆,产量10,757辆,均为国内交付,交付量与产量相差甚远的主要原因是物流受疫情影响而停滞,目前特斯拉已复工复产,但在疫情防控以及零部件供应影响下,生产能力仍需经历长时间爬坡阶段。 2、4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13.3GWh,宁德时代市占率严重下滑 4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环比下降38.0%,磷酸铁锂电池装机为主流。根据CABIA数据显示,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3.3GWh,同比增长58.1%,环比下降38.0%。其中三元电池装机量4.4GWh,同比下降15.6%,环比下降46.9%,占比32.9%;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8.9GWh,同比增长177.2%,环比下降32.6%,占比67.0%。具体到企业层面,宁德时代、中创新航、LG新能源位列1-4月三元电池装车量的前三名;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位列1-4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的前三名。 宁德时代市占率严重下滑,比亚迪占比超30%。具体到企业层面,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位列4月动力电池企业装车前五名,其中宁德时代装车量为5.08GWh,占比达38.3%,环比下降12.2pct,依旧保持行业领先优势。比亚迪稳居第二,4月装车量为4.27GWh,占比32.2%,环比上升13.0pct。中创新航位列第三,占比略有下降。国轩高科、欣旺达位列第四、第五,占比均有所提升。LG新能源受特斯拉销量影响装车量大幅下滑,无缘前十。 (二)行业数据跟踪 (三)行业要闻及个股重要公告跟踪 三、新能源发电:光伏订单量激增, 上游供应紧张局面未缓解,产业链价格续扬 (一)行业观点概要 1、政策动态 国家发改委:规划450GW风电光伏大基地,85GW项目已开建!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就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大力推动能源革命。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8500万千瓦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第二批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要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供电煤耗超过300克/千瓦时的煤电机组要全部实施改造升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必须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坚持先立后破,实现安全降碳。 光伏新增10GW!四川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5月9日,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能源局发布印发《四川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提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十四五”新增水电装机约2400万千瓦,风电约600万千瓦,光伏发电约1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约74万千瓦;至2025年底,水电装机约10500万千瓦,风电约1000万千瓦,光伏发电约12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约175万千瓦,地热能发电3万千瓦。 2、公司动态 15.72亿片!东方日升与双良节能签订硅片长单。5月9日,东方日升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日升安徽与双良节能全资孙公司双良硅材签订单晶硅片采购协议,预计2022年5月至2024年,日升安徽总计向双良硅材采购15.72亿片硅片(硅片尺寸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但总体 采购数量不变)。其中2022年采购0.72亿片,2023年采购6.00亿片,2024年采购 9.00亿片;双方最晚于2022年第四季度内确认2023年度采购/交付量,最晚于2023年第四季度内确认2024年度采购/交付量,且双方采购/交付量不少于上一年度采购/交付量,并经双方同意后签署补充协议。预计协议金额约为三年总计142.27亿元。 阳光电源签约澳洲2GW大单,加速澳洲低碳转型步伐。近日,阳光电源与澳洲知名分销商Solar Juice签署了2GW的光伏和储能设备供货协议。这是澳洲新能源市场迄今为止容量最大、供货品类最全的分销协议。根据协议,阳光电源将向Solar Juice提供总计2GW的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系统,助力澳洲多个新能源项目顺利落地。协议彰显了澳洲本土市场对阳光电源品牌及产品的充分信任,进一步提升了阳光电源在澳市场份额。 首片210薄片异质结电池成功下线!东方日升再立潮头!5月10日,东方日升210薄片异质结电池量产首片下线暨金坛基地(二期)项目启动仪式完成,东方日升金坛工厂异质结中试线,历时三个月完成原产线升级与新设备安装,整体年产能约五百兆瓦,将成为东方日升异质结新品“伏曦”系列电池片专供产线,未来将产出更具性价比、更低碳值的大尺寸N型异质结产品,同时也将保障合作客户需求的有序高效供应。 3、产业链价格:上游供应紧张局面未缓解,产业链价格续扬 1)根据硅业分会2022年5月11日公布的数据,本周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25.3万元/吨,环比上涨2.2%。2) 本周166mm/165μm、182mm/165μm、210mm/160μm硅片价成交均价分别为5.73元/片、6.78元/片、9.13元/片,价格均有上涨。3)本周166mm单晶PERC电池片、182mm单晶PERC电池片、210mm单晶PERC电池片成交均价分别在1.12元/W、1.18元/W、1.16元/W,持续上涨。4)组件环节166mm及以下、182mm和210mm的组件均价为1.89元/W、1.92元/W和1.92元/W,价格持续堆高。 评论:上游供应紧张局面未缓解,产业链价格续扬。五一假期后,上游环节供应紧张的局面毫无缓解、甚至受疫情等因素叠加的影响反而有所加剧,硅料难求的局面仍然持续。单晶硅片价格在两大龙头企业4月27日同步调涨之后,截止5月11日部分二线硅片企业价格水平暂时与之前水位维持,后续变动情况将依据市场实际情形保持更新。组件价格持续堆高,5月上旬供应链、玻璃、胶膜价格仍有上调。 投资建议:我们继续重点推荐光伏板块,建议关注几条主线:1)具有量利齐升、新电池片技术叠加优势的一体化组件企业: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2)盈利确定性高,估值处于周期底部的硅料环节: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3)自身效率或具有量增逻辑的硅片企业:中环股份、双良节能;4)受益于总量提升的逆变器龙头企业:锦浪科技、阳光能源、德业股份。 (二)行业数据跟踪 (三)行业要闻及个股重要公告跟踪 四、工控及电力设备: 4月制造业PMI为47.4%,低于临界点 (一)行业观点概要 4月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7.4%、41.9%和42.7%,低于上月2.1、6.5和6.1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4月份制造业PMI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4月份新订单与新出口订单双双较前值大幅下行,其中,新订单较前值大幅下行6.2个百分点。二是生产指数在荣枯线之下继续下探,主要受大型企业生产指数大幅下行的拖累,主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部分大中城市停工停产。三是4月份供货商配送时间较前值大幅下行,主要受道路管制的影响。四是4月份制造业PMI从业人员较前值大幅下行。 (二)加速电能时代,升级电力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投资主线:特高压、配电网和灵活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叠加“绿电”和新基建,预期电网投资显著提升。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和用户侧能源服务发展的提速,特高压实现大范围跨省跨区配置资源,配电网就地消纳分布式新能源显得尤为迫切。 “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投资6700亿元,国家电网投资约23000亿元,年均增速超20%,重点加强配电网、特高压、数字化领域建设。国网“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500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投资约7000亿元;配网领域投资将大幅提升,有效支撑分布式电源接入。南网“十四五”将围绕跨区域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重点提及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核心部件为IGBT功率半导体;配电网领域投资3200亿元,占总投资的50%左右。 投资建议:围绕电力系统“柔性化、数字化、电力电子化”特征,适应源网荷储灵活互动、多级电网协同调控的发展趋势。1)输变电装备关注:许继电气、平高电气、思源电气、中国西电、特变电工、东方电缆等;2)配电网升级关注:特锐德、良信股份、正泰电器、威胜信息、炬华科技、四方股份、国网信通等;3)系统灵活性关注:抽水蓄能关注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及发电集团旗下标的,电化学储能关注阳光电源、科华数据、固德威、锦浪科技等。 (三)行业数据跟踪 (四)行业要闻及个股重要公告跟踪 五、本周板块行情(中信一级)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过去一周上升了7.28%,涨跌幅居中信一级行业第3名,跑赢沪深300指数5.24个百分点。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光伏、风电、核电、新能源汽车过去一周涨跌幅分别为7.75%、6.85%、5.94%、7.95%、1.91%、8.66%。 上周电力设备新能源板块涨幅前五分别为爱旭股份(32.37%)、鹏辉能源(26.22%)、长城汽车(24.19%)、固德威(23.58%)、运达股份(19.87%)。跌幅前五名分别为九号公司-UWD(-3.44%)、东岳集团(-2.40%)、春风动力(-1.97%)、北汽蓝谷(0.71%)、汇川技术(1.24%)。 华创电新团队 新能源与电力设备行业第一线最深度研究 期待与您的交流! 首席研究员:彭广春 同济大学工学硕士。曾任职于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动力电池系统部、安信证券研究中心,2020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殷晟路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曾任职于上汽通用汽车制造规划部、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2020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沈成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2021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王璐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金融硕士,2021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于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时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利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