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还贷,企业冲量:关注LPR变化——4月金融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居民还贷,企业冲量:关注LPR变化——4月金融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概 要 · 4月社融和信贷数据双双走弱,居民和企业信贷均同比负增。居民再度出现了融资存量净减少的情况,说明在偿还贷款;企业部门的融资主要来自票据冲量。偏弱的金融数据或指向短期的经济也承受压力,不过,现阶段最关键的变量就是疫情,从疫情的发展看,5月受疫情影响地级市数量相比4月最高峰已经有明显回落。如果接下来主要地区能够逐步复工复产,那么经济、融资也有望边际修复。 另一方面,多方面政策也将继续发力。首先,在前期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调整,以及4月的降准以后,5月LPR利率调整的空间或已经打开;其次,近期央行已连续推出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增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接下来结构性支持工具仍将发挥作用。除了货币政策外,M2回升也体现了财政在积极发力,而接下来基建、地产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或更值得期待,有望在疫情逐步过去之后更积极补进度。 1 社融增速短期下滑 2022年4月新增社融9102亿元,同比少增9468亿元,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社融存量增速也回落到10.2%。如果剔除季节性因素,近3个月的季调环比折年增速已经降到8.8%,比2020年疫情刚发生时还要低。从结构上看,人民币贷款贡献了主要的降幅,前三个月大幅多增的政府债融资则仅有同比小幅增长。 我们认为,4月的融资主要受到了新一轮疫情影响。由于4月受疫情影响的地区数量明显增加,再加上生产成本的上涨,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深,导致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 政府债方面,4月政府债净融资3912亿元,同比小幅多增173亿元。主因4月的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度较低,仅1038.3亿元,较一季度的发行节奏有所放缓。从今年发行进度看,1-4月地方专项债合计新增发行1.4万亿元,为全年计划发行总量的接近四成,相比去年的进度明显加快。 而接下来的5、6月份有望迎来专项债供给高峰,或对社融形成较明显的拉动。4月11日,总理在江西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时,对专项债的发行使用等提出要求,“要靠前安排和加快节奏,上半年要大头落地,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我们认为,假设上半年完成发行专项债总额度的90%,接下来两个月的月均发行量将达到9400亿,截至5月11日,5月地方债已发行的和已披露未发行规模合计已达到8423亿元。 非标方面,4月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规模继续收缩(分别减少615亿元和2亿元),不过同比来看,信托贷款少减713亿元,体现了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今年信托贷款压降压力可能相对减小。未贴现银行汇票减少2557亿元,主要还是对应着持续高增的企业票据融资。 2 居民偿还房贷,企业票据冲量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0亿元,是2018年以来的单月新低,而且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同时面临同比负增的局面。 企业部门主要靠票据冲量,中长贷明显走弱。4月企业部门贷款新增5784亿元,同比少增1768亿元。其中票据融资依然有5148亿元的新增,融资需求走弱下银行继续选择以票冲贷。4月底时,票据转贴现利率(3个月)快速下跌到0.25%水平,其实也已经提前预示了信贷投放情况并不乐观。 企业中长贷新增2652亿元,同比少增3953亿元,比3月同比明显回落(多增148亿元)。尽管贷款利率在持续下行,信贷供给依然充足,但在短期疫情冲击、以及对中长期预期偏弱的情况下,企业融资需求依然复苏乏力。此外,企业短贷在连续几个月逆周期冲量之后,也出现同比增幅的明显下滑(3月同比增长4340亿元,4月降至200亿元)。 居民部门再出现住房贷款的负增长。今年2月的时候,居民中长贷出现有数据以来的首次负增,居民中长贷大部分为地产按揭贷款,也就意味着居民的房贷偿还超过了借贷。4月再度出现类似情形(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与地产销售明显弱于季节性有关。而且进入5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数据依然在回落通道中,我们认为,接下来各地的房地产政策依然会积极调整。 居民短贷同比降幅增大,4月居民短贷(用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近似计算)同比少增3430亿元。一方面,多地散发疫情使得居民消费场景减少,另一方面也与居民的储蓄需求上升有关。这从居民存款数据上也可以得到体现,4月居民存款同比少减近8700亿元。 3 关注LPR的变化 不过4月M1和M2同比数据都出现了改善。受去年同期基数影响,M1同比回升0.4个百分点至5.1%,但依然在偏低水平,地产企业的经营困难将继续抑制M1表现。 M2同比大幅上行0.8个百分点至10.5%,除了同期基数的贡献外,可能还有几方面原因:首先疫情背景下,居民储蓄意愿提升,带动4月居民存款同比少减8677亿元,支撑了M2;其次,或也体现了财政在积极发力,支出力度持续偏强,再加上留抵退税政策效果显现,4月份财政性存款同比少增5367亿元。此外,对非银金融机构的放贷增加(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448亿元),也是贡献。 偏弱的金融数据或指向短期的经济也承受压力,从海通宏观高频同步指标看,生产、消费增速均继续下滑。不过,现阶段最关键的变量就是疫情,从疫情的发展看,5月受疫情影响地级市数量相比4月最高峰已经有回落。如果接下来主要地区能够逐步复工复产,那么经济、融资也有望在短期内小幅改善。 另一方面,多方面政策也将继续发力。首先,在前期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调整,以及4月的降准以后,5月LPR利率调整的空间或已经打开,需要关注5月LPR报价情况;其次,央行表示,要“加快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继续稳定信贷总量”,近期央行已连续推出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增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接下来结构性支持工具仍将发挥作用。除了货币政策外,M2回升也体现了财政在积极发力,而接下来基建、地产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或会继续,有望在疫情逐步过去之后更积极补进度。 ------------------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70年代的滞胀回忆和资产配置(海通宏观 梁中华) 美联储的加息、缩表,是如何操作的?——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二(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欧洲的滞胀,美国的通胀(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全球的滞胀风险——当货币超发遇到供给冲击(海通宏观 梁中华) 本轮疫情:影响多少投资?(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四大影响——再议中美利率的倒挂(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中美利差倒挂:影响有多大?(海通宏观 梁中华) 面对高通胀:美联储能“软着陆”吗?(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本轮疫情:影响多少生产?(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40年未见的美国高通胀:8次加息够不够?(海通宏观 梁中华) 疫情再起:消费影响有多大?(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大宗的涨价:关注两条主线(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广义财政的力度:8.1%(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专项债:投什么?——“基建”稳增长系列四(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SWIFT制裁:有哪些影响?(海通宏观 李俊、李林芷、梁中华) 房地产近况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概 要 · 4月社融和信贷数据双双走弱,居民和企业信贷均同比负增。居民再度出现了融资存量净减少的情况,说明在偿还贷款;企业部门的融资主要来自票据冲量。偏弱的金融数据或指向短期的经济也承受压力,不过,现阶段最关键的变量就是疫情,从疫情的发展看,5月受疫情影响地级市数量相比4月最高峰已经有明显回落。如果接下来主要地区能够逐步复工复产,那么经济、融资也有望边际修复。 另一方面,多方面政策也将继续发力。首先,在前期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调整,以及4月的降准以后,5月LPR利率调整的空间或已经打开;其次,近期央行已连续推出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增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接下来结构性支持工具仍将发挥作用。除了货币政策外,M2回升也体现了财政在积极发力,而接下来基建、地产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或更值得期待,有望在疫情逐步过去之后更积极补进度。 1 社融增速短期下滑 2022年4月新增社融9102亿元,同比少增9468亿元,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社融存量增速也回落到10.2%。如果剔除季节性因素,近3个月的季调环比折年增速已经降到8.8%,比2020年疫情刚发生时还要低。从结构上看,人民币贷款贡献了主要的降幅,前三个月大幅多增的政府债融资则仅有同比小幅增长。 我们认为,4月的融资主要受到了新一轮疫情影响。由于4月受疫情影响的地区数量明显增加,再加上生产成本的上涨,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深,导致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 政府债方面,4月政府债净融资3912亿元,同比小幅多增173亿元。主因4月的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度较低,仅1038.3亿元,较一季度的发行节奏有所放缓。从今年发行进度看,1-4月地方专项债合计新增发行1.4万亿元,为全年计划发行总量的接近四成,相比去年的进度明显加快。 而接下来的5、6月份有望迎来专项债供给高峰,或对社融形成较明显的拉动。4月11日,总理在江西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时,对专项债的发行使用等提出要求,“要靠前安排和加快节奏,上半年要大头落地,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我们认为,假设上半年完成发行专项债总额度的90%,接下来两个月的月均发行量将达到9400亿,截至5月11日,5月地方债已发行的和已披露未发行规模合计已达到8423亿元。 非标方面,4月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规模继续收缩(分别减少615亿元和2亿元),不过同比来看,信托贷款少减713亿元,体现了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今年信托贷款压降压力可能相对减小。未贴现银行汇票减少2557亿元,主要还是对应着持续高增的企业票据融资。 2 居民偿还房贷,企业票据冲量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0亿元,是2018年以来的单月新低,而且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同时面临同比负增的局面。 企业部门主要靠票据冲量,中长贷明显走弱。4月企业部门贷款新增5784亿元,同比少增1768亿元。其中票据融资依然有5148亿元的新增,融资需求走弱下银行继续选择以票冲贷。4月底时,票据转贴现利率(3个月)快速下跌到0.25%水平,其实也已经提前预示了信贷投放情况并不乐观。 企业中长贷新增2652亿元,同比少增3953亿元,比3月同比明显回落(多增148亿元)。尽管贷款利率在持续下行,信贷供给依然充足,但在短期疫情冲击、以及对中长期预期偏弱的情况下,企业融资需求依然复苏乏力。此外,企业短贷在连续几个月逆周期冲量之后,也出现同比增幅的明显下滑(3月同比增长4340亿元,4月降至200亿元)。 居民部门再出现住房贷款的负增长。今年2月的时候,居民中长贷出现有数据以来的首次负增,居民中长贷大部分为地产按揭贷款,也就意味着居民的房贷偿还超过了借贷。4月再度出现类似情形(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与地产销售明显弱于季节性有关。而且进入5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数据依然在回落通道中,我们认为,接下来各地的房地产政策依然会积极调整。 居民短贷同比降幅增大,4月居民短贷(用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近似计算)同比少增3430亿元。一方面,多地散发疫情使得居民消费场景减少,另一方面也与居民的储蓄需求上升有关。这从居民存款数据上也可以得到体现,4月居民存款同比少减近8700亿元。 3 关注LPR的变化 不过4月M1和M2同比数据都出现了改善。受去年同期基数影响,M1同比回升0.4个百分点至5.1%,但依然在偏低水平,地产企业的经营困难将继续抑制M1表现。 M2同比大幅上行0.8个百分点至10.5%,除了同期基数的贡献外,可能还有几方面原因:首先疫情背景下,居民储蓄意愿提升,带动4月居民存款同比少减8677亿元,支撑了M2;其次,或也体现了财政在积极发力,支出力度持续偏强,再加上留抵退税政策效果显现,4月份财政性存款同比少增5367亿元。此外,对非银金融机构的放贷增加(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448亿元),也是贡献。 偏弱的金融数据或指向短期的经济也承受压力,从海通宏观高频同步指标看,生产、消费增速均继续下滑。不过,现阶段最关键的变量就是疫情,从疫情的发展看,5月受疫情影响地级市数量相比4月最高峰已经有回落。如果接下来主要地区能够逐步复工复产,那么经济、融资也有望在短期内小幅改善。 另一方面,多方面政策也将继续发力。首先,在前期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调整,以及4月的降准以后,5月LPR利率调整的空间或已经打开,需要关注5月LPR报价情况;其次,央行表示,要“加快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继续稳定信贷总量”,近期央行已连续推出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增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接下来结构性支持工具仍将发挥作用。除了货币政策外,M2回升也体现了财政在积极发力,而接下来基建、地产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或会继续,有望在疫情逐步过去之后更积极补进度。 ------------------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70年代的滞胀回忆和资产配置(海通宏观 梁中华) 美联储的加息、缩表,是如何操作的?——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二(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欧洲的滞胀,美国的通胀(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全球的滞胀风险——当货币超发遇到供给冲击(海通宏观 梁中华) 本轮疫情:影响多少投资?(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四大影响——再议中美利率的倒挂(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中美利差倒挂:影响有多大?(海通宏观 梁中华) 面对高通胀:美联储能“软着陆”吗?(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本轮疫情:影响多少生产?(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40年未见的美国高通胀:8次加息够不够?(海通宏观 梁中华) 疫情再起:消费影响有多大?(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大宗的涨价:关注两条主线(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广义财政的力度:8.1%(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专项债:投什么?——“基建”稳增长系列四(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SWIFT制裁:有哪些影响?(海通宏观 李俊、李林芷、梁中华) 房地产近况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