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2021年报&2022一季报总结:煤价、装机、电价要素复盘电力行业21 & 22Q1表现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电力行业2021年报&2022一季报总结:煤价、装机、电价要素复盘电力行业21 & 22Q1表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电力行业2021年报&2022一季报总结: 煤价、装机、电价要素复盘电力行业21 & 22Q1表现 “财务表现”是公司基本面的晴雨表,但我们认为电力运营商“基本面要素”更值得关注。除了对各行业的营收、归母净利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外,我们搜集了33家电力运营商年报中的装机、电量、利用小时等更能反映业绩表现的基本面指标对电力板块运营商21&22表现进行深度复盘,展望后续火电业绩修复之路和新能源运营商的景气崛起之路。 电力板块2021&2022Q1业绩总结: 1)估值层面:电力板块关注度回升,行业估值不断修复。从21年初至今的市场表现看,三、四季度电力板块受能耗双控及绿电持续景气的影响市盈率不断提高,板块估值得到一定程度修复。 2)业绩层面:21年火电经历“至暗时刻”,22Q1有所改善,水电受来水不济影响表现较弱,风光整体稳中有升,核电受益于电价上升盈利能力有所增强。火电板块:21年出口旺盛叠加疫情后经济复苏,社会用电需求高增,但受煤炭产能影响,煤价持续高位运行导致火电企业亏损面逐渐加大。水电板块:受来水不济的影响水电板块业绩同样承压。绿电板块:风光整体表现平稳,21年风况良好,业绩提升明显;但22Q1来风偏差导致业绩受到一定影响。核电板块:由于上游成本稳定,电价的提升带动了核电盈利能力的提高。 电力板块煤价、电价及装机等核心要素表现总结: 1)火电三要素:21年火电煤价高位运行,利用小时有所上升,电价上浮空间打开。煤价方面,21Q3秦皇岛Q5500动力煤市场价超2000元/吨,21年年底有所回落。但受22Q1受俄乌冲突及印尼煤出口禁令影响,进口煤供给受限煤价再次冲高;电价方面,21Q3电价上浮空间打开,但实际对火电业绩影响在21Q4,电价利好将贡献22年全年业绩;利用小时方面,21年整体用电旺盛,利用小时升至今年高点。 2)风光三要素:装机方面,21年受光伏组件价格上涨整体推进有所放缓,主要电企十四五规划在组件价格回落之后将进一步加快;电价方面,绿电交易叠加海风占比提升,风电板块度电收入有所上升;光伏度电收入受平价影响有所降低;利用小时方面,21年风况较好风电利用小时有所提升,但22Q1来风偏差导致利用小时回落。 3)核电三要素:装机方面,审批恢复后装机稳步增长;电价方面,火电价格上浮核电亦同步收益;利用小时数方面,用电持续紧张推升核电利用小时。Q1利用小时数偏低系春节期间集中大修,有望在后三个季度改善。 4)水电三要素:装机方面,优质水电资源稀缺后续水电将步入温和增长期;电价方面,水电电价整体平稳;利用小时方面,21年来水偏枯导致利用小时下滑幅度较大,22Q1来水已有改善迹象。 投资策略:火电方面:火电后续经营压力将逐步缓解,推荐华能国际,建议关注华润电力、内蒙华电、福能股份等;绿电方面:推荐新能源运营商三峡能源、太阳能,建议关注龙源电力、新天绿能、晶科科技等。水电方面:22年来水有望改善,建议关注长江电力、华能水电等。核电方面:十四五期间将再次迎来发展,对东部沿海省份的用电需求形成有效支撑,建议关注中国核电、中国广核等。 风险提示:煤炭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煤价难以回落的风险;核电、风光装机不及预期;电价下调的风险;统计口径存在一定误差;来水不济、风况及光照条件恶化等其他风险。 一、电力行业21&22Q1估值及业绩总结: 水火承压、风光表现平稳 (一)估值:火电亏损拖累估值水平,煤价下行拐点或将重现 电力板块关注度回升,行业估值不断修复。从21年初至今的市场表现看,电力板块估值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1年年初至上半年,电力细分板块估值处于盘整阶段,电力行业市盈率在17倍左右;第二阶段为8月份到年底这一时期,随着市场对电力板块关注度的回升,电力行业市盈率不断提高,从7月底15倍的估值低点,一路攀升至21年末的29.67倍,涨幅达97.8%;第三阶段为22年初至今,电力行业市盈率处于26倍的盘整期。 从2021年全年累计收益率看,21年全年电力行业(申万)累计收益率为36.54%,沪深300全年累计收益率为-6.21%,在累计收益率方面,电力行业(申万)领先沪深300指数43.76个百分点。 (二)持仓:电力板块持仓比例升至近年来较高水平 电力板块持仓比例升至近年来较高水平。我们以所有基金持仓情况数据为基础,截止2021年底电力板块持仓占比1.6%,同比去年上升1个百分点,上升至19年来的最高水平,但相较于电力板块3.06%的A股市值占比,目前电力板块的持仓配置仍处于较低状态。电力板块五大重仓股为三峡能源、长江电力、华能国际、中国核电和华电国际,五大加仓股为三峡能源、华能国际、中国核电、内蒙华电、华电国际,分别增持91735万股、79565万股、73832万股、59553万股、52921万股。 关注高景气领域的优质低估个股。火电方面:在煤价下行、电价上浮的推动背景下,火电压制因素有望逐步解除,估值修复在即,配置火电的窗口已来临。新能源方面:碳中和转型背景下预计22年风光推进将继续提速,平价之后风光项目现金流也将不断好转,叠加风光电价补贴欠款的一次性发放风光运营板块基本面不断向好。水电来水有望于今年好转,业绩有望提升。 (三)业绩:水火承压、风光稳步向前 1、火电板块:21年整体亏损面较大,22Q1亏损延续但已有修复迹象 2021年火电板块标的营收大幅提升,归母净利润呈负增长。21年火电板块标的营收总规模达10833.43亿元,同比+25.7%,营收提升主要受发电量增加和电价上调两方面因素驱动。然而受燃料成本大幅上涨拖累,火电板块标的公司普遍出现较大亏损,21年归母净利润为-478.98亿元,同比-214.5%。 2022Q1火电板块标的营收同比增长稳健,归母净利由负转正。22Q1火电板块标的实现营收3101.53亿元,较21Q1的2441.25亿元提升27%。与此同时,受益于煤价由高位回落,火电板块标的盈利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恢复,22Q1火电板块标的归母净利润为2.50亿元,随着市场的企稳,火电板块标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恢复。 2、绿电板块:碳中和加持,绿电表现稳中向好 2021年绿电板块标的业绩稳中向好,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均实现稳定增长。2019-2021年绿电板块标的营收依次为284.65、287.62和340.52亿元,营收实现三连增。抢装风潮虽然结束,但在双碳目标长期向好的预期加持下,绿电板块依旧增长迅速,21年绿电板块标的归母净利总额达到28.21亿元,同比增长21.3%。 2022Q1绿电板块标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呈回落趋势。22Q1绿电板块标的营收达343.02亿元,同比提升19.4%;归母净利润为74.53亿元,同比提升15.8%,22Q1营收与归母净利增速较去年同期增速均有所回落。 3、水电板块:21年来水不济,营收、利润均有所回落 2021年水电板块标的营收稳健增长,归母净利润有所回落。受制于来水偏枯,水电板块标的营收与归母净利表现欠佳:21年水电板块标的营收总规模为1386.32亿元,同比+1.1%,营收增速趋缓;归母净利润为397.58亿元,同比-7.9%。 2022Q1来水好略有好转发电量回升,营收与归母净利双双向好。22 Q1水电板块标的实现营收296.03亿元,较21Q1的262.34亿元提升12%。22Q1水电板块标的归母净利润为64.06亿元,同比增加10.6%,主要受益于22年一季度来水好转带动发电量回升。 4、核电板块:量价齐升助力核电业绩提升 17-21年核电营收增速表现稳定,归母净利增速不断提升。2021年核电板块标的营收稳健增长,归母净利润亦增幅显著。21年核电板块标的营收总规模为1430.46亿元,同比+16.4%,营收增速近年来均保持在15%的较高水平;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177.71亿元,同比+14.2%。 2022Q1营收与归母净利双双向好,受市场化电量提升及电价上浮影响净利增速高于营收。22 Q1核电板块标的实现营收342.77亿元,较21Q1的308.95亿元提升10.95%。22Q1核电板块标的归母净利润为57.36亿元,同比增加37.85%,受电价上浮影响净利增速高于营收。 二、拆解风光火“三要素”,复盘21&22Q1各板块表现 (一)火电三要素:煤价有所改善、电价重新归位 过去电力行业盈利主要受煤价三要素中“煤价”及“利用小时”的影响,“电价”往往承担着反哺制造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角色。随着1439号文电价上浮空间的打开,“电价”归位,开始成为支撑电力行业业绩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2021年受煤价扰动的影响,火电业绩承压,煤价对后续火电修复至关重要。我们将从煤价、利用小时、电价三个要素对火电21&22Q1表现进行复盘并展望后续火电业绩修复之路。 1、煤价要素:后续看两个维度,一是供需、二是监管 21年全年用电旺盛导致煤炭供需平衡被打破,去年全年煤炭价格均高位运行。受地产松动、出口旺盛的影响21年用电激增,占总用电量近7成的第二产业用电自1月至7月出现了极为明显的增长。用电旺盛叠加21年水电整体来水偏枯导致火电用煤需求持续增加,煤炭供需紧平衡的状态被打破,21年三季度动力煤价格飙涨。 22年一季度受印尼煤出口禁令及俄乌冲突影响,煤炭供需缓和迹象再次被打破。21年四季度发改委紧急释放国内产能,后续煤价有所回落。但随之而来的一月份的印尼煤炭出口禁令和后续俄乌冲突的爆发再次导致动力煤供给受限。动力煤价格2月份再次升至1100-1200元,随后三月份飙涨至1664元/吨的高点。当前秦港动力煤平仓价较3月份的高位已经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在1200元/吨的较高水平。 (1)供需维度:国内供给平抑进口波动,需求端压力逐渐减弱。 供给端:国内供给平抑进口波动。国内来看:发改委“四增一控”确定国内供给弹性,主要措施有:1)增产能:技改1.5亿吨,释放1.5亿吨,共计3亿吨产能;2)增产量:日产量1260万吨;3)增储备:增长协与控价格。2022Q1原煤产量10.8亿吨,同比提升 10.3%,3 月原煤产量3.96亿吨,1200 万吨日产量对应全年 43.2 亿吨,较去年(41.3亿吨)增加约2亿吨。国际方面:目前俄煤与印尼煤是中国进口动力煤最主要的来源,而印尼煤事件与俄乌冲突接连冲击进口煤进口的供给,成为目前扰动国内动力煤煤价的重要因素。受印尼出口限制、俄乌冲突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影响,2022Q1我国动力煤进口5181 万吨,年化约2.1亿吨左右,相较去年(3.2 亿吨)下降约1亿吨。国内释放的产能将一定程度上平抑国际波动带来的影响。 需求端:供暖季结束,需求逐渐回落。2021年供热用煤3.2亿吨,约占总动力煤消耗的9%,随着三月供暖季结束(东北供暖季结束在四月),供热导致的煤炭消耗将逐渐回落,需求端的收缩也将为煤价下行提供一定的基本面支撑。 (2)监管维度:303号文实施在即,强监管保障煤价合理区间 303号文有望实现一锤定音,哄抬煤价行为将受严惩。12月3日,发改委在全国煤炭交易会公布了2022年煤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方案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指出:在供给一侧,将核定能力在30万吨及以上的煤炭生产企业原则上全部纳入2022年的煤炭长协签订范围;在需求一侧,要求发电供热企业除进口煤以外的用煤100%签订长协。价格方面,“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不变,动力煤港口年度长协价格范围为570~770 元/吨,价格中枢较之前提出的700元下降30元,上下浮动区间变为200元,长协煤有望将电企成本保障在合理范围。 此前发改委多次召集各方商讨引导煤价合理回落的方式,我们认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303号文)有望实现一锤定音,通过监管的强硬手段使煤价保持在合理水平。煤价下行叠加电价上浮后长协电价能够合理保障收入,2022年火电亏损较2021年有望收窄至盈亏平衡。 2、电价要素:电价重新归位,促进业绩修复 1439号文打开电价上浮空间,电价归位,促进火电修复开启。2021年10月发改委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439号),进一步打开市场电浮动区间,允许价格上下浮20%,且用电多的高耗能行业市场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使得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改革进一步推进,此外1439号文还明确提出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电力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购电,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从公司视角来看,主要发电企业受益于电价的上浮,2021年整体火电平均单价均较2020年有所提升。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大唐发电21年火电板块电价较20年涨幅分别为6.2%/6.1%/4.6%,内蒙华电主要受内蒙高耗能产业电价上浮不受20%限制的利好,21年火电平均单价较20年提升幅度达18.7%。由于1439号文去年三季度才正式下发,电价基本在四季度才实现提升,对业绩的贡献仅有一个季度。随着22年整年电价的上浮,电价将对全年的业绩均产生积极作用,电价涨幅有望进一步扩大。 3、利用小时:对火电行情修复作用不大,但可能成为行情复苏的“杠杆” 我们在华能国际深度报告中,对历次火电行情进行复盘。从历次火电行情来看,煤价和利用小时均可促进ROE的修复。但从股价变动来看,煤价是推升股价修复的核心要素,利用小时提升推动的ROE修复传导到股价的效果并不明显。当前情景与2017年情况较为相似,后续三要素模型更多体现在“煤价逐渐下行、利用小时改善、电价提升”上。2021年火电利用小时数维持在较高水平,也放大了火电的亏损幅度。随着后续煤价降至火电盈亏平衡线以下,利用小时有望发挥“杠杆”作用带动火电业绩修复。 (二)风光三要素:装机有望提速、绿电溢价逐渐显现 1、装机:十四五开局仍有多重掣肘,三峡一骑绝尘领跑行业 十四五开启之年电力运营商风光扩张成绩单普遍未能“达标”, 后续装机节奏或将前“低”后“高”。多数运营商未能完成规划的一半:主要受两点影响:1)十四五规划多数年中以后才陆续发布,部分规划未能兑现;2)受光伏组件价格扰动影响,去年光伏装机进程受阻。21年未兑现部分核准存量指标的结转叠加22年正常的推进节奏,后续运营商装机数据有望实现较大增长。从各公司的增长情况来看,三峡一骑绝尘领跑行业,21年实现新增装机7.29GW,领先于其他电力央企。 2、利用小时:21年整体稳中有升,22Q1风况较差拖累业绩 整体来看,2021年风电利用小时表现亮眼,22Q1风况不佳。2021年风电利用小时数实现2232小时,较20年提升159小时,达到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但22Q1受风况影响风电利用小时数仅为555小时,较去年同期下降64小时。 分公司来看,风电方面,受整体风况较好及部分公司向海风进军的影响,多数公司利用小时数呈现上升趋势。一方面,2021年风况为近五年来最好水平,多数公司表现良好;另一方面,江苏新能等部分公司海风占比的提高也导致公司整体风电板块利用小时数呈现跨越式提升。光伏方面利用小时整体也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 3、电价:绿电交易叠加海风占比提升,风电板块度电收入有所上升 从行业层面来看:绿电交易促进电价提升。从江苏及广东的绿电交易情况来看,虽然成交体量较小但均出现了溢价。广东省成交的6.8亿千瓦时绿电的成交均价为0.514元/度,较0.453元/度的基准价上浮了13%;江苏省成交的9.2亿千瓦时绿电成交均价为0.463元/度,较0.391元/度的标杆电价上浮了18.4%。随着绿电需求的不断提升,绿电交易有望成为保障电站收益的又一路径。 从公司层面来看:风电部分标的受益于海风发展度电成本不降反升。一方面,绿电交易产生的溢价对冲掉部分平价项目对度电收入的影响;另一方面,21年海风尚未实现平价,积极布局海风项目的公司在0.85元/度的高电价的加持下实现了风电板块度电收入的不降反升。光伏方面,受21年平价影响,度电收入下降的标的较多。 (三)核电三要素:装机审批加快,电价有所上浮,利用小时亦有提升 1、装机:“十四五”明确装机规划,“后疫情”激发核电建设 “十四五”长期规划明确,核电市场理顺成长性逻辑。《中国核能发展与展望(2021)》指出,“十四五”及中长期,我国核电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向积极有序发展的新阶段转变,并预计我国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6-8台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批量发展。保守估计每年4台机组获批核准,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70GWe左右;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120GWe,十年年复合增长率可达9.13%,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在此背景之下,21年我国批准5台核电机组,共计装机容量5.09GWe,22年4月批准6台核电机组,共计装机容量7.4GWe,核电发展态势迅猛。 内有疫情反复之“忧”,外有局势动荡之“虑”,核电“稳”字当头,彰显维“稳”本色。经济稳增长背景下,实现全年GDP5.5%的增长需要各方共同发力。但国内疫情反复,多地爆发疫情,对消费、制造等行业均造成一定扰动;同时开年以来国际形势动荡,纷杂的局势也对经济的“稳”增长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内“忧”外“虑”的背景下,通过投资发展核电是刺激经济的一剂“强心针”。从核电审批数量的年份来看,2008年核准14台机组、2015年核准8台机组均是经济表现较弱的年份。同时核电投资体量较大,对于经济的拉动效应较为明显,以当前三代机组为例,单个项目(对应两台核电机组)的投资体量在300-400亿元,此次新核准的6台机组预计将产生约1200亿元投资。在国内稳增长的发展基调下,核电维“稳”本色凸显,为当前内“忧”外“虑”的经济形势保驾护航。 2、电价:火电电价提升核电同步收益 21年核电电价小幅变动,22Q1迎来上浮。2021年中国广核与中国核电年度平均电价分别为0.358/0.350元/千瓦时,同比提高0.5%/-1.3%。据中国核电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综合平均上网电价较上年同期提高,成本不变情况下电价上浮对盈利提升作用明显,核电后续表现有望持续向好。 3、利用小时:核电利用小时数稳中有升 各核电运营商积极降本增效,大修期缩短有助核电利用小时数顶格。发电企业发电量主要取决于装机容量和利用小时数,在不改变装机容量的情况下,提升利用小时数能够提升整体发电量。由于当前大型核电机组作为荷基电源极少参与负荷跟踪,绝大多数时间以满负荷的状态运行、相比其他发电形式,核电站的可靠运行受到燃料的质量、数量等外围因素影响较小,一般情况有能力全天候满功率运行,因此核能发电一直保持较高的利用小时数。影响核电机组利用小时数的主要原因是大修时长,根据中国广核与中国核电年报披露,两公司都在逐步提升停机大修效率,减少停机大修时间。以中国核电年报披露显示,2020年中核共完成12次大修,其中11次大修提前完成,共计提前50.2天。在保障电量不变的前提下,市场化交易价格的上升,能够为核电运营企业提供正反馈,进而提升其利用小时数,最终提升市场化交易比率。 (四)水电三要素:装机进入温和扩张期,利用小时受来水影响有所回落 1、装机:优质水电资源稀缺,装机后续将进入温和扩张期 优质水电具有稀缺性,大型水电属我国独有。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位落差,配合水轮发电机产生电力,将水的势能转变为机械能,机械能推动水轮机转变为电能。我国依托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水电,目前已占全世界水电装机的28%左右。但由于优质水电资源有限,目前开发的高速期已经过去,随着乌东德、白鹤滩约26GW的项目在2021-2022相继完全投产后,根据IEA预测,2023-2035年中国的年均水电装机增量将降至每年4.7GW,水电增速将逐步放缓。 2、电价:整体表现平稳,华能水电收益于云南市场电价格提升电价涨幅较大 主要水电运营商21年电价表现平稳,华能水电受云南市场化交易电价上升电价涨幅较大。长江电力、国投电力21年水电板块平均电价水平为0.235/0.227元/度,较20年电价分别上涨0.2%/2.8%。华能水电21年水电板块平均电价为0.213/度,较20年0.198/度的平均电价上浮8.1%,主要原因为2021年云南省市场化交易电价上升,公司市场化电量电价同比提升,且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公司发电量的权重较大。 3、利用小时:来水偏枯导致水电利用小时下降 整体来看21年全年水电利用小时仅为3622小时,较20年3827小时的水平下降205个小时,主要是去年来水不济导致水电利用小时数出现较大降幅。以三峡水库为例,通常在6月份水位降至年度低点后会在夏季逐渐回升,而21年整个三季度水位均在年度最低水平徘徊,来水不济对水电利用小时形成较大影响。 三、投资意见 火电方面:供需改善叠加煤炭监管加强,煤价有望企稳,火电业绩或将逐步修复。需求端看,三月供暖季结束及疫情扰动下工业用电回落导致需求放缓;供给端看,技改1.5亿吨、新增1.5亿吨共计3亿吨产能将逐步释放,供需两方面的改善将为煤价下行提供一定的基本面支撑。此外,《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303号文)将于5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对哄抬煤价惩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我们预计公司后续用煤成本将逐步回落,火电业绩修复有望开启,推荐华能国际,建议关注华润电力、福能股份、内蒙华电等; 绿电方面:碳中和大背景下能源转型提速,能耗管控下绿电优势愈发凸显,国家从顶层政策上为新能源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后续装机有望进一步加快。推荐三峡能源、太阳能,建议关注新能源运营商龙源电力、新天绿能、晶科科技等; 水电方面:作为能源系统的重要补充后续将承担起“稳定器”的作用,来水情况一季度已有好转迹象,水电板块业绩有望提升,建议关注长江电力、华能水电等; 核电方面:碳中和承诺下核电成长性凸显,十四五期间核电将再次迎来发展,对东部沿海省份的用电需求形成有效支撑,建议关注量价齐升明显,新能源转型稳步推进的中国核电,建议关注中国广核。 四、风险提示 煤炭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煤价难以回落的风险:当前煤炭产能仍受进口、国内煤炭产能释放节奏的影响,煤炭价格仍有高位运行难以回落的风险; 核电、风光装机不及预期:政策对风光及核电推进的影响较大,难以准确判断,同时后续光伏组件价格仍受上游原材料产能的限制,推进可能不及预期; 电价下调的风险:21年受煤价扰动的影响为平抑电企亏损电价的上浮空间打开,后续煤价如果回落电价可能会同步下调; 统计口径存在一定误差:在对电力运营商数据搜集的过程中存在个别公司披露口径不一致的情况,我们尽最大可能保证数据的可比性但仍可能存在一定统计误差; 来水不济、风况及光照条件恶化等其他风险。 团队介绍 组长、首席分析师:庞天一 吉林大学工学硕士。2017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2019年新浪金麒麟环保行业新锐分析师第一名;2020年新浪金麒麟环保行业新锐分析师第二名。 助理研究员:霍鹏浩 阿姆斯特丹大学量化金融硕士。2022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刘汉轩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理学硕士。2022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华创行业公司投资评级体系(基准指数沪深300) 公司投资评级说明: 强推:预期未来6个月内超越基准指数20%以上; 推荐:预期未来6个月内超越基准指数10%-20%; 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内相对基准指数变动幅度在-10%-10%之间; 回避:预期未来6个月内相对基准指数跌幅在10%-20%之间。 行业投资评级说明: 推荐: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指数涨幅超过基准指数5%以上; 中性: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指数变动幅度相对基准指数-5%-5%; 回避: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指数跌幅超过基准指数5%以上。 分析师声明 每位负责撰写本研究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分析师在此作以下声明: 分析师在本报告中对所提及的证券或发行人发表的任何建议和观点均准确地反映了其个人对该证券或发行人的看法和判断;分析师对任何其他券商发布的所有可能存在雷同的研究报告不负有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的可能责任。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 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本公司对具体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本报告所载信息不构成对所涉及证券的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报告中提及的投资价格和价值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预期收入可能会波动。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如征得本公司许可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华创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请您务必对盈亏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END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电力行业2021年报&2022一季报总结: 煤价、装机、电价要素复盘电力行业21 & 22Q1表现 “财务表现”是公司基本面的晴雨表,但我们认为电力运营商“基本面要素”更值得关注。除了对各行业的营收、归母净利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外,我们搜集了33家电力运营商年报中的装机、电量、利用小时等更能反映业绩表现的基本面指标对电力板块运营商21&22表现进行深度复盘,展望后续火电业绩修复之路和新能源运营商的景气崛起之路。 电力板块2021&2022Q1业绩总结: 1)估值层面:电力板块关注度回升,行业估值不断修复。从21年初至今的市场表现看,三、四季度电力板块受能耗双控及绿电持续景气的影响市盈率不断提高,板块估值得到一定程度修复。 2)业绩层面:21年火电经历“至暗时刻”,22Q1有所改善,水电受来水不济影响表现较弱,风光整体稳中有升,核电受益于电价上升盈利能力有所增强。火电板块:21年出口旺盛叠加疫情后经济复苏,社会用电需求高增,但受煤炭产能影响,煤价持续高位运行导致火电企业亏损面逐渐加大。水电板块:受来水不济的影响水电板块业绩同样承压。绿电板块:风光整体表现平稳,21年风况良好,业绩提升明显;但22Q1来风偏差导致业绩受到一定影响。核电板块:由于上游成本稳定,电价的提升带动了核电盈利能力的提高。 电力板块煤价、电价及装机等核心要素表现总结: 1)火电三要素:21年火电煤价高位运行,利用小时有所上升,电价上浮空间打开。煤价方面,21Q3秦皇岛Q5500动力煤市场价超2000元/吨,21年年底有所回落。但受22Q1受俄乌冲突及印尼煤出口禁令影响,进口煤供给受限煤价再次冲高;电价方面,21Q3电价上浮空间打开,但实际对火电业绩影响在21Q4,电价利好将贡献22年全年业绩;利用小时方面,21年整体用电旺盛,利用小时升至今年高点。 2)风光三要素:装机方面,21年受光伏组件价格上涨整体推进有所放缓,主要电企十四五规划在组件价格回落之后将进一步加快;电价方面,绿电交易叠加海风占比提升,风电板块度电收入有所上升;光伏度电收入受平价影响有所降低;利用小时方面,21年风况较好风电利用小时有所提升,但22Q1来风偏差导致利用小时回落。 3)核电三要素:装机方面,审批恢复后装机稳步增长;电价方面,火电价格上浮核电亦同步收益;利用小时数方面,用电持续紧张推升核电利用小时。Q1利用小时数偏低系春节期间集中大修,有望在后三个季度改善。 4)水电三要素:装机方面,优质水电资源稀缺后续水电将步入温和增长期;电价方面,水电电价整体平稳;利用小时方面,21年来水偏枯导致利用小时下滑幅度较大,22Q1来水已有改善迹象。 投资策略:火电方面:火电后续经营压力将逐步缓解,推荐华能国际,建议关注华润电力、内蒙华电、福能股份等;绿电方面:推荐新能源运营商三峡能源、太阳能,建议关注龙源电力、新天绿能、晶科科技等。水电方面:22年来水有望改善,建议关注长江电力、华能水电等。核电方面:十四五期间将再次迎来发展,对东部沿海省份的用电需求形成有效支撑,建议关注中国核电、中国广核等。 风险提示:煤炭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煤价难以回落的风险;核电、风光装机不及预期;电价下调的风险;统计口径存在一定误差;来水不济、风况及光照条件恶化等其他风险。 一、电力行业21&22Q1估值及业绩总结: 水火承压、风光表现平稳 (一)估值:火电亏损拖累估值水平,煤价下行拐点或将重现 电力板块关注度回升,行业估值不断修复。从21年初至今的市场表现看,电力板块估值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1年年初至上半年,电力细分板块估值处于盘整阶段,电力行业市盈率在17倍左右;第二阶段为8月份到年底这一时期,随着市场对电力板块关注度的回升,电力行业市盈率不断提高,从7月底15倍的估值低点,一路攀升至21年末的29.67倍,涨幅达97.8%;第三阶段为22年初至今,电力行业市盈率处于26倍的盘整期。 从2021年全年累计收益率看,21年全年电力行业(申万)累计收益率为36.54%,沪深300全年累计收益率为-6.21%,在累计收益率方面,电力行业(申万)领先沪深300指数43.76个百分点。 (二)持仓:电力板块持仓比例升至近年来较高水平 电力板块持仓比例升至近年来较高水平。我们以所有基金持仓情况数据为基础,截止2021年底电力板块持仓占比1.6%,同比去年上升1个百分点,上升至19年来的最高水平,但相较于电力板块3.06%的A股市值占比,目前电力板块的持仓配置仍处于较低状态。电力板块五大重仓股为三峡能源、长江电力、华能国际、中国核电和华电国际,五大加仓股为三峡能源、华能国际、中国核电、内蒙华电、华电国际,分别增持91735万股、79565万股、73832万股、59553万股、52921万股。 关注高景气领域的优质低估个股。火电方面:在煤价下行、电价上浮的推动背景下,火电压制因素有望逐步解除,估值修复在即,配置火电的窗口已来临。新能源方面:碳中和转型背景下预计22年风光推进将继续提速,平价之后风光项目现金流也将不断好转,叠加风光电价补贴欠款的一次性发放风光运营板块基本面不断向好。水电来水有望于今年好转,业绩有望提升。 (三)业绩:水火承压、风光稳步向前 1、火电板块:21年整体亏损面较大,22Q1亏损延续但已有修复迹象 2021年火电板块标的营收大幅提升,归母净利润呈负增长。21年火电板块标的营收总规模达10833.43亿元,同比+25.7%,营收提升主要受发电量增加和电价上调两方面因素驱动。然而受燃料成本大幅上涨拖累,火电板块标的公司普遍出现较大亏损,21年归母净利润为-478.98亿元,同比-214.5%。 2022Q1火电板块标的营收同比增长稳健,归母净利由负转正。22Q1火电板块标的实现营收3101.53亿元,较21Q1的2441.25亿元提升27%。与此同时,受益于煤价由高位回落,火电板块标的盈利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恢复,22Q1火电板块标的归母净利润为2.50亿元,随着市场的企稳,火电板块标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恢复。 2、绿电板块:碳中和加持,绿电表现稳中向好 2021年绿电板块标的业绩稳中向好,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均实现稳定增长。2019-2021年绿电板块标的营收依次为284.65、287.62和340.52亿元,营收实现三连增。抢装风潮虽然结束,但在双碳目标长期向好的预期加持下,绿电板块依旧增长迅速,21年绿电板块标的归母净利总额达到28.21亿元,同比增长21.3%。 2022Q1绿电板块标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呈回落趋势。22Q1绿电板块标的营收达343.02亿元,同比提升19.4%;归母净利润为74.53亿元,同比提升15.8%,22Q1营收与归母净利增速较去年同期增速均有所回落。 3、水电板块:21年来水不济,营收、利润均有所回落 2021年水电板块标的营收稳健增长,归母净利润有所回落。受制于来水偏枯,水电板块标的营收与归母净利表现欠佳:21年水电板块标的营收总规模为1386.32亿元,同比+1.1%,营收增速趋缓;归母净利润为397.58亿元,同比-7.9%。 2022Q1来水好略有好转发电量回升,营收与归母净利双双向好。22 Q1水电板块标的实现营收296.03亿元,较21Q1的262.34亿元提升12%。22Q1水电板块标的归母净利润为64.06亿元,同比增加10.6%,主要受益于22年一季度来水好转带动发电量回升。 4、核电板块:量价齐升助力核电业绩提升 17-21年核电营收增速表现稳定,归母净利增速不断提升。2021年核电板块标的营收稳健增长,归母净利润亦增幅显著。21年核电板块标的营收总规模为1430.46亿元,同比+16.4%,营收增速近年来均保持在15%的较高水平;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177.71亿元,同比+14.2%。 2022Q1营收与归母净利双双向好,受市场化电量提升及电价上浮影响净利增速高于营收。22 Q1核电板块标的实现营收342.77亿元,较21Q1的308.95亿元提升10.95%。22Q1核电板块标的归母净利润为57.36亿元,同比增加37.85%,受电价上浮影响净利增速高于营收。 二、拆解风光火“三要素”,复盘21&22Q1各板块表现 (一)火电三要素:煤价有所改善、电价重新归位 过去电力行业盈利主要受煤价三要素中“煤价”及“利用小时”的影响,“电价”往往承担着反哺制造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角色。随着1439号文电价上浮空间的打开,“电价”归位,开始成为支撑电力行业业绩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2021年受煤价扰动的影响,火电业绩承压,煤价对后续火电修复至关重要。我们将从煤价、利用小时、电价三个要素对火电21&22Q1表现进行复盘并展望后续火电业绩修复之路。 1、煤价要素:后续看两个维度,一是供需、二是监管 21年全年用电旺盛导致煤炭供需平衡被打破,去年全年煤炭价格均高位运行。受地产松动、出口旺盛的影响21年用电激增,占总用电量近7成的第二产业用电自1月至7月出现了极为明显的增长。用电旺盛叠加21年水电整体来水偏枯导致火电用煤需求持续增加,煤炭供需紧平衡的状态被打破,21年三季度动力煤价格飙涨。 22年一季度受印尼煤出口禁令及俄乌冲突影响,煤炭供需缓和迹象再次被打破。21年四季度发改委紧急释放国内产能,后续煤价有所回落。但随之而来的一月份的印尼煤炭出口禁令和后续俄乌冲突的爆发再次导致动力煤供给受限。动力煤价格2月份再次升至1100-1200元,随后三月份飙涨至1664元/吨的高点。当前秦港动力煤平仓价较3月份的高位已经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在1200元/吨的较高水平。 (1)供需维度:国内供给平抑进口波动,需求端压力逐渐减弱。 供给端:国内供给平抑进口波动。国内来看:发改委“四增一控”确定国内供给弹性,主要措施有:1)增产能:技改1.5亿吨,释放1.5亿吨,共计3亿吨产能;2)增产量:日产量1260万吨;3)增储备:增长协与控价格。2022Q1原煤产量10.8亿吨,同比提升 10.3%,3 月原煤产量3.96亿吨,1200 万吨日产量对应全年 43.2 亿吨,较去年(41.3亿吨)增加约2亿吨。国际方面:目前俄煤与印尼煤是中国进口动力煤最主要的来源,而印尼煤事件与俄乌冲突接连冲击进口煤进口的供给,成为目前扰动国内动力煤煤价的重要因素。受印尼出口限制、俄乌冲突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影响,2022Q1我国动力煤进口5181 万吨,年化约2.1亿吨左右,相较去年(3.2 亿吨)下降约1亿吨。国内释放的产能将一定程度上平抑国际波动带来的影响。 需求端:供暖季结束,需求逐渐回落。2021年供热用煤3.2亿吨,约占总动力煤消耗的9%,随着三月供暖季结束(东北供暖季结束在四月),供热导致的煤炭消耗将逐渐回落,需求端的收缩也将为煤价下行提供一定的基本面支撑。 (2)监管维度:303号文实施在即,强监管保障煤价合理区间 303号文有望实现一锤定音,哄抬煤价行为将受严惩。12月3日,发改委在全国煤炭交易会公布了2022年煤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方案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指出:在供给一侧,将核定能力在30万吨及以上的煤炭生产企业原则上全部纳入2022年的煤炭长协签订范围;在需求一侧,要求发电供热企业除进口煤以外的用煤100%签订长协。价格方面,“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不变,动力煤港口年度长协价格范围为570~770 元/吨,价格中枢较之前提出的700元下降30元,上下浮动区间变为200元,长协煤有望将电企成本保障在合理范围。 此前发改委多次召集各方商讨引导煤价合理回落的方式,我们认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303号文)有望实现一锤定音,通过监管的强硬手段使煤价保持在合理水平。煤价下行叠加电价上浮后长协电价能够合理保障收入,2022年火电亏损较2021年有望收窄至盈亏平衡。 2、电价要素:电价重新归位,促进业绩修复 1439号文打开电价上浮空间,电价归位,促进火电修复开启。2021年10月发改委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439号),进一步打开市场电浮动区间,允许价格上下浮20%,且用电多的高耗能行业市场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使得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改革进一步推进,此外1439号文还明确提出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电力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购电,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从公司视角来看,主要发电企业受益于电价的上浮,2021年整体火电平均单价均较2020年有所提升。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大唐发电21年火电板块电价较20年涨幅分别为6.2%/6.1%/4.6%,内蒙华电主要受内蒙高耗能产业电价上浮不受20%限制的利好,21年火电平均单价较20年提升幅度达18.7%。由于1439号文去年三季度才正式下发,电价基本在四季度才实现提升,对业绩的贡献仅有一个季度。随着22年整年电价的上浮,电价将对全年的业绩均产生积极作用,电价涨幅有望进一步扩大。 3、利用小时:对火电行情修复作用不大,但可能成为行情复苏的“杠杆” 我们在华能国际深度报告中,对历次火电行情进行复盘。从历次火电行情来看,煤价和利用小时均可促进ROE的修复。但从股价变动来看,煤价是推升股价修复的核心要素,利用小时提升推动的ROE修复传导到股价的效果并不明显。当前情景与2017年情况较为相似,后续三要素模型更多体现在“煤价逐渐下行、利用小时改善、电价提升”上。2021年火电利用小时数维持在较高水平,也放大了火电的亏损幅度。随着后续煤价降至火电盈亏平衡线以下,利用小时有望发挥“杠杆”作用带动火电业绩修复。 (二)风光三要素:装机有望提速、绿电溢价逐渐显现 1、装机:十四五开局仍有多重掣肘,三峡一骑绝尘领跑行业 十四五开启之年电力运营商风光扩张成绩单普遍未能“达标”, 后续装机节奏或将前“低”后“高”。多数运营商未能完成规划的一半:主要受两点影响:1)十四五规划多数年中以后才陆续发布,部分规划未能兑现;2)受光伏组件价格扰动影响,去年光伏装机进程受阻。21年未兑现部分核准存量指标的结转叠加22年正常的推进节奏,后续运营商装机数据有望实现较大增长。从各公司的增长情况来看,三峡一骑绝尘领跑行业,21年实现新增装机7.29GW,领先于其他电力央企。 2、利用小时:21年整体稳中有升,22Q1风况较差拖累业绩 整体来看,2021年风电利用小时表现亮眼,22Q1风况不佳。2021年风电利用小时数实现2232小时,较20年提升159小时,达到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但22Q1受风况影响风电利用小时数仅为555小时,较去年同期下降64小时。 分公司来看,风电方面,受整体风况较好及部分公司向海风进军的影响,多数公司利用小时数呈现上升趋势。一方面,2021年风况为近五年来最好水平,多数公司表现良好;另一方面,江苏新能等部分公司海风占比的提高也导致公司整体风电板块利用小时数呈现跨越式提升。光伏方面利用小时整体也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 3、电价:绿电交易叠加海风占比提升,风电板块度电收入有所上升 从行业层面来看:绿电交易促进电价提升。从江苏及广东的绿电交易情况来看,虽然成交体量较小但均出现了溢价。广东省成交的6.8亿千瓦时绿电的成交均价为0.514元/度,较0.453元/度的基准价上浮了13%;江苏省成交的9.2亿千瓦时绿电成交均价为0.463元/度,较0.391元/度的标杆电价上浮了18.4%。随着绿电需求的不断提升,绿电交易有望成为保障电站收益的又一路径。 从公司层面来看:风电部分标的受益于海风发展度电成本不降反升。一方面,绿电交易产生的溢价对冲掉部分平价项目对度电收入的影响;另一方面,21年海风尚未实现平价,积极布局海风项目的公司在0.85元/度的高电价的加持下实现了风电板块度电收入的不降反升。光伏方面,受21年平价影响,度电收入下降的标的较多。 (三)核电三要素:装机审批加快,电价有所上浮,利用小时亦有提升 1、装机:“十四五”明确装机规划,“后疫情”激发核电建设 “十四五”长期规划明确,核电市场理顺成长性逻辑。《中国核能发展与展望(2021)》指出,“十四五”及中长期,我国核电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向积极有序发展的新阶段转变,并预计我国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6-8台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批量发展。保守估计每年4台机组获批核准,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70GWe左右;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120GWe,十年年复合增长率可达9.13%,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在此背景之下,21年我国批准5台核电机组,共计装机容量5.09GWe,22年4月批准6台核电机组,共计装机容量7.4GWe,核电发展态势迅猛。 内有疫情反复之“忧”,外有局势动荡之“虑”,核电“稳”字当头,彰显维“稳”本色。经济稳增长背景下,实现全年GDP5.5%的增长需要各方共同发力。但国内疫情反复,多地爆发疫情,对消费、制造等行业均造成一定扰动;同时开年以来国际形势动荡,纷杂的局势也对经济的“稳”增长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内“忧”外“虑”的背景下,通过投资发展核电是刺激经济的一剂“强心针”。从核电审批数量的年份来看,2008年核准14台机组、2015年核准8台机组均是经济表现较弱的年份。同时核电投资体量较大,对于经济的拉动效应较为明显,以当前三代机组为例,单个项目(对应两台核电机组)的投资体量在300-400亿元,此次新核准的6台机组预计将产生约1200亿元投资。在国内稳增长的发展基调下,核电维“稳”本色凸显,为当前内“忧”外“虑”的经济形势保驾护航。 2、电价:火电电价提升核电同步收益 21年核电电价小幅变动,22Q1迎来上浮。2021年中国广核与中国核电年度平均电价分别为0.358/0.350元/千瓦时,同比提高0.5%/-1.3%。据中国核电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综合平均上网电价较上年同期提高,成本不变情况下电价上浮对盈利提升作用明显,核电后续表现有望持续向好。 3、利用小时:核电利用小时数稳中有升 各核电运营商积极降本增效,大修期缩短有助核电利用小时数顶格。发电企业发电量主要取决于装机容量和利用小时数,在不改变装机容量的情况下,提升利用小时数能够提升整体发电量。由于当前大型核电机组作为荷基电源极少参与负荷跟踪,绝大多数时间以满负荷的状态运行、相比其他发电形式,核电站的可靠运行受到燃料的质量、数量等外围因素影响较小,一般情况有能力全天候满功率运行,因此核能发电一直保持较高的利用小时数。影响核电机组利用小时数的主要原因是大修时长,根据中国广核与中国核电年报披露,两公司都在逐步提升停机大修效率,减少停机大修时间。以中国核电年报披露显示,2020年中核共完成12次大修,其中11次大修提前完成,共计提前50.2天。在保障电量不变的前提下,市场化交易价格的上升,能够为核电运营企业提供正反馈,进而提升其利用小时数,最终提升市场化交易比率。 (四)水电三要素:装机进入温和扩张期,利用小时受来水影响有所回落 1、装机:优质水电资源稀缺,装机后续将进入温和扩张期 优质水电具有稀缺性,大型水电属我国独有。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位落差,配合水轮发电机产生电力,将水的势能转变为机械能,机械能推动水轮机转变为电能。我国依托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水电,目前已占全世界水电装机的28%左右。但由于优质水电资源有限,目前开发的高速期已经过去,随着乌东德、白鹤滩约26GW的项目在2021-2022相继完全投产后,根据IEA预测,2023-2035年中国的年均水电装机增量将降至每年4.7GW,水电增速将逐步放缓。 2、电价:整体表现平稳,华能水电收益于云南市场电价格提升电价涨幅较大 主要水电运营商21年电价表现平稳,华能水电受云南市场化交易电价上升电价涨幅较大。长江电力、国投电力21年水电板块平均电价水平为0.235/0.227元/度,较20年电价分别上涨0.2%/2.8%。华能水电21年水电板块平均电价为0.213/度,较20年0.198/度的平均电价上浮8.1%,主要原因为2021年云南省市场化交易电价上升,公司市场化电量电价同比提升,且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公司发电量的权重较大。 3、利用小时:来水偏枯导致水电利用小时下降 整体来看21年全年水电利用小时仅为3622小时,较20年3827小时的水平下降205个小时,主要是去年来水不济导致水电利用小时数出现较大降幅。以三峡水库为例,通常在6月份水位降至年度低点后会在夏季逐渐回升,而21年整个三季度水位均在年度最低水平徘徊,来水不济对水电利用小时形成较大影响。 三、投资意见 火电方面:供需改善叠加煤炭监管加强,煤价有望企稳,火电业绩或将逐步修复。需求端看,三月供暖季结束及疫情扰动下工业用电回落导致需求放缓;供给端看,技改1.5亿吨、新增1.5亿吨共计3亿吨产能将逐步释放,供需两方面的改善将为煤价下行提供一定的基本面支撑。此外,《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303号文)将于5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对哄抬煤价惩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我们预计公司后续用煤成本将逐步回落,火电业绩修复有望开启,推荐华能国际,建议关注华润电力、福能股份、内蒙华电等; 绿电方面:碳中和大背景下能源转型提速,能耗管控下绿电优势愈发凸显,国家从顶层政策上为新能源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后续装机有望进一步加快。推荐三峡能源、太阳能,建议关注新能源运营商龙源电力、新天绿能、晶科科技等; 水电方面:作为能源系统的重要补充后续将承担起“稳定器”的作用,来水情况一季度已有好转迹象,水电板块业绩有望提升,建议关注长江电力、华能水电等; 核电方面:碳中和承诺下核电成长性凸显,十四五期间核电将再次迎来发展,对东部沿海省份的用电需求形成有效支撑,建议关注量价齐升明显,新能源转型稳步推进的中国核电,建议关注中国广核。 四、风险提示 煤炭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煤价难以回落的风险:当前煤炭产能仍受进口、国内煤炭产能释放节奏的影响,煤炭价格仍有高位运行难以回落的风险; 核电、风光装机不及预期:政策对风光及核电推进的影响较大,难以准确判断,同时后续光伏组件价格仍受上游原材料产能的限制,推进可能不及预期; 电价下调的风险:21年受煤价扰动的影响为平抑电企亏损电价的上浮空间打开,后续煤价如果回落电价可能会同步下调; 统计口径存在一定误差:在对电力运营商数据搜集的过程中存在个别公司披露口径不一致的情况,我们尽最大可能保证数据的可比性但仍可能存在一定统计误差; 来水不济、风况及光照条件恶化等其他风险。 团队介绍 组长、首席分析师:庞天一 吉林大学工学硕士。2017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2019年新浪金麒麟环保行业新锐分析师第一名;2020年新浪金麒麟环保行业新锐分析师第二名。 助理研究员:霍鹏浩 阿姆斯特丹大学量化金融硕士。2022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刘汉轩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理学硕士。2022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华创行业公司投资评级体系(基准指数沪深300) 公司投资评级说明: 强推:预期未来6个月内超越基准指数20%以上; 推荐:预期未来6个月内超越基准指数10%-20%; 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内相对基准指数变动幅度在-10%-10%之间; 回避:预期未来6个月内相对基准指数跌幅在10%-20%之间。 行业投资评级说明: 推荐: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指数涨幅超过基准指数5%以上; 中性: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指数变动幅度相对基准指数-5%-5%; 回避: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指数跌幅超过基准指数5%以上。 分析师声明 每位负责撰写本研究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分析师在此作以下声明: 分析师在本报告中对所提及的证券或发行人发表的任何建议和观点均准确地反映了其个人对该证券或发行人的看法和判断;分析师对任何其他券商发布的所有可能存在雷同的研究报告不负有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的可能责任。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 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本公司对具体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本报告所载信息不构成对所涉及证券的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报告中提及的投资价格和价值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预期收入可能会波动。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如征得本公司许可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华创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请您务必对盈亏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END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