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宏观】流动性合理充裕,结构化工具为主——2022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快评(20220509)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国君宏观】流动性合理充裕,结构化工具为主——2022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快评(20220509)》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导读 本次货政执行报告充分体现了货币政策积极快速地响应了政治局会议精神,在对经济压力高度重视的同时,新增对物价、汇率、地产、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关注。往后看,货币端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将是帮助银行端降成本的增量方式,而结构性工具也将有万亿级别的增量空间。 正文 本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与政治局会议精神保持一致,除了对经济增长压力的重视外,货币政策新增对汇率、物价的关注,特别是前者对当前的政策操作已经形成一定掣肘,目前的货币政策目标更趋于兼顾内外均衡。 货币政策依然在“跨周期调节”和“精准调控”的框架下。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主基调依然是稳中偏松,总量结构并行,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充分体现其积极配合防疫、财政、产业、地产等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在银行间市场,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进而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的增量方式将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调整。在扩信贷方面,结构性工具将成为后续货币方面增量政策的主方向,仍有万亿空间值得期待,助力货币政策保供稳链,纾困助企,更精准有效地聚焦薄弱市场主体。具体点评如下: 1、【经济定调:短期环境复杂,中长期仍稳中向好】报告开篇强调疫情和俄乌两大Q1重要宏观变量,删去了21年Q4对经济“三重压力”的表述,转变为经济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与政治局会议一致,预计短期稳增长政策将进一步升温。 2、【外部环境:新增对地缘局势的关注,明确海外收紧产生影响】报告新增俄乌冲突相关表述,并且较21年Q4,更进一步明确海外央行收紧对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意味着货币政策当下调降政策利率一定程度上受到外部掣肘。 3、【政策基调:稳中偏松,纾困助企、保就业将是增量方向】报告整体基调相较于21年Q4的“灵活适度”更松一些,新增“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加大…支持力度、稳字当头、主动应对、提振信心”等表述,同时将“加大”改为“搞好”跨周期调节力度,说明政策对落地效果要求更高,在内需融资需求尚疲弱时避免传统宽货币引致“流动性陷阱”。 4、【扩信贷工具:结构性工具做“加法”,引导信贷精准流向】具体工具方面,特别强调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和“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表明后续货币政策增量工具主要在结构性直达型工具方向发力。目前结构性工具均采用“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能更好的帮助货币政策“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脆弱群体”。对比2020年疫情期间结构性工具的运用,结构性工具仍有万亿级别的增量空间。 5、【流动性: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保持精准投放、合理充裕】报告维持21Q4对流动性的态度,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维持合理充裕。由于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属于非公开的央行投放,对流动性起到正向补充作用,预计后续央行一方面将积极配合财政发债,另一方面,央行将根据银行间实际的流动性缺口来灵活调整降准、MLF/OMO等工具的投放来保持流动性不缺不溢,基本平稳。 6、【利率工具:新增“存款利率”相关表述,降成本诉求进一步提升】报告相较于21年Q4新增对存款利率的表述,一是强调存款利率监管,二是强调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均指向央行正在努力打开银行的利率约束,降低其负债成本,进而实现“推动”而不仅仅是“引导”融资成本下降。 7、【汇率:大幅新增汇率相关表述,兼顾内外平衡】报告大幅新增汇率相关表述,提到要“保持外汇市场正常运行”,重申了参考一篮子货币以及有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政策目标更明确地强调了“兼顾内外平衡”,要求密切关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这意味着,虽然后续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以国内稳增长为首要目标,但汇率稳定已经进入政策重点关注的视野。 8、【物价:新增稳物价表述,支持保供和民生】报告较21年Q4新增对物价的关注,特别提到“谨防…输入型通胀”、“支持粮食、能源生产保供”,体现货币政策前瞻性地关注物价走势,同时全面关注国内和国际通胀压力。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政策的底线思维,与一号文件中对“粮食安全”的表述一致,说明当前货币政策在稳增长首要目标下,同时开始关注物价。 9、【房地产:新增两个“支持”,表述更为积极】报告与政治局会议保持一致,新增“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前者对地方松绑地产政策赋予更大自主权,后者表述从“满足”变为“支持”,并且明确到刚需和改善型需求,较21Q4更为明确积极。此外,对于地产金融领域的审慎管理制度,表述也从“实施好”改变为“稳妥实施”,意味着地产领域监管可能适度纠偏。 10、【风险: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必要坚守的底线】报告较21年Q4新增“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表明货币政策目前看待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后续将呼应政治局会议,安排好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 11、【专栏】本次报告专栏更侧重于制度建设,从四个方面——货币政策框架、宏观审慎运用至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金融稳定法的起草,进一步明晰了当前货币政策实操框架的制度安排和配套设计,体现了央行积极与市场充分沟通以及积极做好预期管理的精神。 全球央行观察系列 全球央行观察系列 (三十)【国君宏观】宽货币弱加码,政策趋松还有后手——央行全面降准点评(20220415) (二十九)【国君宏观】稳增长第二波发力开始——国常会提及降准点评(20220413) (二十八)【国君宏观】稳增长再上台阶,宽信用主动出击 ——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20213) (二十七)【国君宏观】SLF利率“跟随式”调降,影响几何?——2022年1月SLF利率下调点评 (二十六)【国君宏观】走“一步”看“两步”——2022年1月全面LPR报价下调点评(20220120) (二十五)【国君宏观】真正的稳增长已经正式开启——20220118央行新闻发布会点评 (二十四)【国君宏观】此次降息是真正稳增长的开启——20220117全面降息点评 (二十三)【国君宏观】总量与结构并行的双重稳增长 ——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26) (二十二)【国君宏观】渐进的步伐,合理的预期——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21 (二十一)【国君宏观】降准置换MLF如期而至,后续宽松空间几何?——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16 (二十)【国君宏观】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人民币先贬后稳格局将至——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10 (十九)【国君宏观】降准曲不终,降息意不散——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06 (十八)【国君宏观】多目标下的降准,剑指何方——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04 (十七)【国君宏观】12月流动性几何:维稳延续,节前压力不大——12月资金面展望 (十六)【国君宏观】稳增长表态强化,结构性工具发力——2021Q3《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十五)【国君宏观】稳信用抓手落地,对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五点解读——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109 (十四)【国君宏观】四季度货币信用格局是 “双稳”还是“双宽”?——国泰君安宏观周报20211107 (十三)【国君宏观】Taper已来,加息尚远——11月FOMC会议点评 (十二)【国君宏观】欧洲经济受服务业提振,通胀压力不改央行宽松立场——欧洲经济政策简评20211101 (十一)【国君宏观】央行投放料将加码,11月流动性无虞——11月资金面展望 20211101 (十)【国君宏观】经济定调再度悲观,政策加码表态提升——2021Q3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点评20210928 (九)【国君宏观】“价稳量平”之后,降准是否还必要?又将何时落地?——央行MLF操作点评20210915 (八)【国君宏观】“稳货币”取向不变,狭义流动性边际收敛 ——央行MLF操作点评(20210816) (七)基调未变,更重结构——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六)【国君宏观】静待未来非对称降息与可能的再降准——7月LPR报价点评 (五)【国君宏观】价稳量缩的信号意义——央行MLF操作点评20210715) (四)【国君宏观】国常会提及“降准”剑指何方?——国常会会议点评20210707 (三)【国君宏观】社融数据与降准形式的超预期碰撞——央行全面降准与6月金融数据点评 (二)【国君宏观】二季度央行例会和市场利率跳升有什么信号 (一)“新”存款利率定价机制,影响几何——存款利率报价方式调整点评20210621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导读 本次货政执行报告充分体现了货币政策积极快速地响应了政治局会议精神,在对经济压力高度重视的同时,新增对物价、汇率、地产、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关注。往后看,货币端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将是帮助银行端降成本的增量方式,而结构性工具也将有万亿级别的增量空间。 正文 本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与政治局会议精神保持一致,除了对经济增长压力的重视外,货币政策新增对汇率、物价的关注,特别是前者对当前的政策操作已经形成一定掣肘,目前的货币政策目标更趋于兼顾内外均衡。 货币政策依然在“跨周期调节”和“精准调控”的框架下。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主基调依然是稳中偏松,总量结构并行,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充分体现其积极配合防疫、财政、产业、地产等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在银行间市场,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进而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的增量方式将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调整。在扩信贷方面,结构性工具将成为后续货币方面增量政策的主方向,仍有万亿空间值得期待,助力货币政策保供稳链,纾困助企,更精准有效地聚焦薄弱市场主体。具体点评如下: 1、【经济定调:短期环境复杂,中长期仍稳中向好】报告开篇强调疫情和俄乌两大Q1重要宏观变量,删去了21年Q4对经济“三重压力”的表述,转变为经济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与政治局会议一致,预计短期稳增长政策将进一步升温。 2、【外部环境:新增对地缘局势的关注,明确海外收紧产生影响】报告新增俄乌冲突相关表述,并且较21年Q4,更进一步明确海外央行收紧对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意味着货币政策当下调降政策利率一定程度上受到外部掣肘。 3、【政策基调:稳中偏松,纾困助企、保就业将是增量方向】报告整体基调相较于21年Q4的“灵活适度”更松一些,新增“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加大…支持力度、稳字当头、主动应对、提振信心”等表述,同时将“加大”改为“搞好”跨周期调节力度,说明政策对落地效果要求更高,在内需融资需求尚疲弱时避免传统宽货币引致“流动性陷阱”。 4、【扩信贷工具:结构性工具做“加法”,引导信贷精准流向】具体工具方面,特别强调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和“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表明后续货币政策增量工具主要在结构性直达型工具方向发力。目前结构性工具均采用“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能更好的帮助货币政策“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脆弱群体”。对比2020年疫情期间结构性工具的运用,结构性工具仍有万亿级别的增量空间。 5、【流动性: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保持精准投放、合理充裕】报告维持21Q4对流动性的态度,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维持合理充裕。由于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属于非公开的央行投放,对流动性起到正向补充作用,预计后续央行一方面将积极配合财政发债,另一方面,央行将根据银行间实际的流动性缺口来灵活调整降准、MLF/OMO等工具的投放来保持流动性不缺不溢,基本平稳。 6、【利率工具:新增“存款利率”相关表述,降成本诉求进一步提升】报告相较于21年Q4新增对存款利率的表述,一是强调存款利率监管,二是强调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均指向央行正在努力打开银行的利率约束,降低其负债成本,进而实现“推动”而不仅仅是“引导”融资成本下降。 7、【汇率:大幅新增汇率相关表述,兼顾内外平衡】报告大幅新增汇率相关表述,提到要“保持外汇市场正常运行”,重申了参考一篮子货币以及有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政策目标更明确地强调了“兼顾内外平衡”,要求密切关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这意味着,虽然后续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以国内稳增长为首要目标,但汇率稳定已经进入政策重点关注的视野。 8、【物价:新增稳物价表述,支持保供和民生】报告较21年Q4新增对物价的关注,特别提到“谨防…输入型通胀”、“支持粮食、能源生产保供”,体现货币政策前瞻性地关注物价走势,同时全面关注国内和国际通胀压力。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政策的底线思维,与一号文件中对“粮食安全”的表述一致,说明当前货币政策在稳增长首要目标下,同时开始关注物价。 9、【房地产:新增两个“支持”,表述更为积极】报告与政治局会议保持一致,新增“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前者对地方松绑地产政策赋予更大自主权,后者表述从“满足”变为“支持”,并且明确到刚需和改善型需求,较21Q4更为明确积极。此外,对于地产金融领域的审慎管理制度,表述也从“实施好”改变为“稳妥实施”,意味着地产领域监管可能适度纠偏。 10、【风险: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必要坚守的底线】报告较21年Q4新增“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表明货币政策目前看待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后续将呼应政治局会议,安排好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 11、【专栏】本次报告专栏更侧重于制度建设,从四个方面——货币政策框架、宏观审慎运用至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金融稳定法的起草,进一步明晰了当前货币政策实操框架的制度安排和配套设计,体现了央行积极与市场充分沟通以及积极做好预期管理的精神。 全球央行观察系列 全球央行观察系列 (三十)【国君宏观】宽货币弱加码,政策趋松还有后手——央行全面降准点评(20220415) (二十九)【国君宏观】稳增长第二波发力开始——国常会提及降准点评(20220413) (二十八)【国君宏观】稳增长再上台阶,宽信用主动出击 ——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20213) (二十七)【国君宏观】SLF利率“跟随式”调降,影响几何?——2022年1月SLF利率下调点评 (二十六)【国君宏观】走“一步”看“两步”——2022年1月全面LPR报价下调点评(20220120) (二十五)【国君宏观】真正的稳增长已经正式开启——20220118央行新闻发布会点评 (二十四)【国君宏观】此次降息是真正稳增长的开启——20220117全面降息点评 (二十三)【国君宏观】总量与结构并行的双重稳增长 ——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26) (二十二)【国君宏观】渐进的步伐,合理的预期——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21 (二十一)【国君宏观】降准置换MLF如期而至,后续宽松空间几何?——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16 (二十)【国君宏观】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人民币先贬后稳格局将至——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10 (十九)【国君宏观】降准曲不终,降息意不散——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06 (十八)【国君宏观】多目标下的降准,剑指何方——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204 (十七)【国君宏观】12月流动性几何:维稳延续,节前压力不大——12月资金面展望 (十六)【国君宏观】稳增长表态强化,结构性工具发力——2021Q3《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十五)【国君宏观】稳信用抓手落地,对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五点解读——全球央行观察系列20211109 (十四)【国君宏观】四季度货币信用格局是 “双稳”还是“双宽”?——国泰君安宏观周报20211107 (十三)【国君宏观】Taper已来,加息尚远——11月FOMC会议点评 (十二)【国君宏观】欧洲经济受服务业提振,通胀压力不改央行宽松立场——欧洲经济政策简评20211101 (十一)【国君宏观】央行投放料将加码,11月流动性无虞——11月资金面展望 20211101 (十)【国君宏观】经济定调再度悲观,政策加码表态提升——2021Q3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点评20210928 (九)【国君宏观】“价稳量平”之后,降准是否还必要?又将何时落地?——央行MLF操作点评20210915 (八)【国君宏观】“稳货币”取向不变,狭义流动性边际收敛 ——央行MLF操作点评(20210816) (七)基调未变,更重结构——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六)【国君宏观】静待未来非对称降息与可能的再降准——7月LPR报价点评 (五)【国君宏观】价稳量缩的信号意义——央行MLF操作点评20210715) (四)【国君宏观】国常会提及“降准”剑指何方?——国常会会议点评20210707 (三)【国君宏观】社融数据与降准形式的超预期碰撞——央行全面降准与6月金融数据点评 (二)【国君宏观】二季度央行例会和市场利率跳升有什么信号 (一)“新”存款利率定价机制,影响几何——存款利率报价方式调整点评20210621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