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招商宏观徐海锋】不确定性源于供应端——2022年4月份进出口数据点评

【招商宏观徐海锋】不确定性源于供应端——2022年4月份进出口数据点评

作者:微信公众号【轩言全球宏观】/ 发布时间:2022-05-0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招商宏观徐海锋】不确定性源于供应端——2022年4月份进出口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团队的关注! 报告发布日期:2022-05-09 4月出口同比增速明显回落,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内容:一是,全球需求边际趋弱是外因。年初至今欧美日制造业PMI指数均呈下行趋势,其中,美国的初级金属、加工金属、计算机及电子产品行业已处于去库存状态。二是,疫情扰动生产供应是内因。4月上海疫情防控对航空、港口、公路等物流带来约束,长三角地区聚集较多高新技术产业,相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受到一定冲击。三是,部分新兴经济体快速恢复,订单开始回流,甚至出现订单转移。4月越南出口332.6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其中化学品、塑料制品、钢铁、电子产品、鞋子等商品出口同比增长均超过100%。四是,出口基数较大,去年同期出口增长32.1%。 4月进口额环比微降,进口同比增速较上月维持平稳。主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国内疫情防控主要影响生产、物流等,但对进口的整体冲击比较小。从进口国的增速拉动数据显示,我国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的进口增速拉动均为负数,而4月从东盟的进口出现正增长。二是,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 4月部分大宗进口量出现上升或源于补库存需要。三是,基数因素,去年同期进口增长44.0%。 展望未来,出口方面,目前国内外形势比较严峻,海外需求走弱叠加国内疫情防控导致的供应问题,出口存在失速的可能性。近期需要关注两方面风险,一是,欧盟需求是否会受到能源危机深度影响,4月对欧出口增速跌至两年以来最低水平。二是,国内疫情是否对生产供应端带来进一步消极影响。从行业层面来看,长三角地区疫情使得高新技术产业链及产品出口受到一定冲击;东南亚放开导致订单回流甚至承接我国转移订单,涉及家具、纺织等优势产业;海外持续补库存相关产品和农产品出口保持相对景气。进口方面,疫情短期扰动生产,但国内进口需求整体将保持平稳,大宗商品价格、碳中和政策等会对进口增速带来影响。 风险提示:俄乌冲突持续, 国内疫情防控 事件: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22年5月9日公布的数据,2022年4月,我国进出口4961.2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2736.2亿美元,同比增长3.9%;进口2225.0亿美元,同比增长0%;贸易顺差511.2亿美元。 核心观点: (1)4月出口同比增速为3.9%,前值14.7%,环比下降0.9%。 欧美日制造业PMI指数维持景气区间,但均有所回落,意味着需求边际呈现走弱趋势。数据显示,4月美国PMI 录得55.4(3月57.1),欧元区PMI录得55.5(3月56.5),日本PMI 录得53.5(3月54.1)。其中,美国木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初级金属、加工金属、计算机及电子产品、杂项产品行业已处于去库存状态,仅有机械制品、电气设备、运输设备、家具及相关产品等仍在补库存,但预计难以持续。 从地区结构看,发达经济体层面,我国仅对加拿大出口增速保持高增,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出口走弱;新兴经济体层面,我国对印度、巴西、印尼出口增速下行,4月分别收录18.1%、8.6%和3.0%。受俄乌冲突影响,我国对俄罗斯出口下降25.9%。 从产品结构看,4月农产品、箱包、玩具、灯具等出口维持景气,纺织纱线、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品明显下降。其背后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粮食安全背景下,俄乌冲突扰动农产品供应链,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二是,疫情影响长三角地区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供应链受到一定冲击。三是,新兴经济体恢复供应能力,承接回流或转移订单,比如纺织纱线。四是,基数因素。 4月内外部形势较为严峻,一方面外需呈边际走弱趋势,另一方面国内疫情走向存在不确定性。出口同比增速明显回落,环比微弱。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内容:一是,全球需求边际趋弱是外因。年初至今欧美日制造业PMI指数均呈下行趋势,其中,美国的初级金属、加工金属、计算机及电子产品行业已处于去库存状态。二是,疫情扰动生产供应是内因。4月上海疫情防控对航空、港口、公路等物流带来约束,长三角地区聚集较多高新技术产业,相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受到一定冲击。三是,部分新兴经济体快速恢复,订单开始回流,甚至出现订单转移。4月越南出口332.6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其中化学品、塑料制品、钢铁、电子产品、鞋子等商品出口同比增长均超过100%。四是,出口基数较大,去年同期出口增长32.1%。 (2)4月进口同比增速转负,录得0.0%,前值-0.1%。 4月进口额环比微降,进口增速较上月维持平稳。主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国内疫情防控主要影响生产、物流等,但对进口的整体冲击比较小。从进口国的增速拉动数据显示,我国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的进口增速拉动均为负数,而4月从东盟的进口出现正增长。二是,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 4月部分大宗进口量出现上升或源于补库存需要。三是,基数因素,去年同期进口增长44.0%。 4月,原油、铁矿石、钢材、铜材、汽车、大豆等进口均呈现改善趋势,进口增速分别收录81.5%、-28.6%、1.3%、16.5%、18.2%和32.4%。影响4月大宗商品进口表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是,国内疫情防控影响生产、物流等,对产业链供应链造成扰动,4月部分大宗进口量出现上升或源于补库存需要,而铁矿石、钢材和铜材进口仍量降价升。二是,上游价格维持高位,价格效应贡献大。比如原油进口量上升6.6%,进口金额增长81.5%。三是,粮食安全背景下,大豆进口同样量价齐升,大豆进口量上升8.4%,进口额增长32.4%。 展望未来,出口方面,国内外形势比较严峻,海外需求走弱叠加国内疫情防控导致的供应问题,出口存在失速的可能性。近期需要关注两方面风险,一是,欧盟进口需求是否会受到能源危机影响。二是,国内疫情是否对生产供应端带来进一步消极影响。从行业层面来看,长三角地区疫情使得高新技术产业链及产品出口受到一定冲击;东南亚放开导致订单回流甚至承接我国转移订单,涉及家具、纺织等优势产业;海外持续补库存相关产品和农产品出口保持相对景气。进口方面,疫情短期扰动生产,但国内进口需求整体将保持平稳,大宗商品价格、碳中和政策等会对进口增速带来影响。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