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彭博报道中国未来两年5000万台电脑国产替代到底靠不靠谱(深度)?

彭博报道中国未来两年5000万台电脑国产替代到底靠不靠谱(深度)?

作者:微信公众号【计算机文艺复兴】/ 发布时间:2022-05-0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彭博报道中国未来两年5000万台电脑国产替代到底靠不靠谱(深度)?》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ixin or another browser. 明天会吹什么风 音乐: 黄安 - 救姻缘 行业更新系列 上周五彭博报道中国将在两年内全面替换5000万台电脑设备,引发信创板块异动。针对彭博的消息(中国政府未来2年5000万PC替换),我们认为基本不可能完成——我国每年5000万台电脑,其中2000万消费电脑(学生、个人等),商用每年稳定3000万,如果消息属实则意味着所有电脑都需替换成国产,产业逻辑难度大。 1 信创PC替换空间 信创核心替换场景是党政机关、核心事业单位、国防特殊行业、公立教育医疗、央国企。 2020年底,我国公立教育和医疗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别是1400万以及775万,根据IDC数据,2017年我国教育部门和医疗部门的pc出货量分别是510万台和67万台,PC生命周期六年左右,我们按照六年去测算,整个教育和医疗机构pc存量预计在2500万台以及300万台。 党政机关及核心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和住建部数据,我国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职工数量是4500万,扣除前面的教育和医疗,党政机关及核心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是2300万,PC的存量大概是2300万台外网机和300万台内网机(内网机不能连接互联网)。 国防特殊行业,根据产业调研大概是有200万台的内网机,以及几十万台外网机的存量。 央国企,2020年底国有企业的实缴住房公积金人数是2900万人,此外,2020年国资委新闻发布会提到央企职工数大概是950万(包含在2900万里),我们据此估计央国企的PC存量为100万台内网机及2900万台外网机。 2017年,IDC发布数据,包括我国商用pc部分细分赛道的出货量,医疗、电信、电力、交通的大型企业电脑出货量分别为67、38、26、24万台。结合6年的更换周期和行业人员的测算,我们保守预计国资金融、电信、交通、电力、石油、航空航天的PC存量分别为860、240、150、180、180、120万台,合计1730万台。 整体来看,PC未来总的替换空间:2800万台党政军及事业单位、2800万台教育医疗及3000万台央国企(先看6大行业的1700万)。中性假设下,未来每年信创PC出货量在1000万量级。 2 信创服务器替换空间 过去两年,金融和电信行业在做信创的时候其实都是优先采购服务器。我们也做对服务器的存量和结构做了测算。2020年中国的X86的服务器出货量是344万台,除了互联网以外,电信、政府出货量都是在40台左右,金融出货量是30万台以上,每个行业占比都是在10%左右,三个行业合计占到中国服务器30%的需求。服务器也以六年替换周期计算,我们认为党政军及核心事业单位服务器的存量目前是在270万台;金融服务器存量180万台;电信在240万台,在信创服务器结构占大头,未来都是需要替换。我们预计未来中性情况下每年信创服务器出货量为124万台。 市场空间测算:包含CPU、GPU、软件层技术、软件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以及应用层等价格拆分,这些环节是目前在党政信创目录里面(包含还未进目录但是在采购中的),合计PC年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其中CPU、GPU合计200亿市场空间、操作系统百亿级、数据库两百亿级、中间件70亿级市场、办公软件、保密软件两者都是40亿市场。 市场格局:整机环节,中国长城占PC党政的30%,第一大供应商。行业侧服务器端,海光2021年在金融、电信等重点行业市占率突破了50%。CPU,和整机类似。GPU,景嘉微市场份额较高。操作系统,麒麟、统信两强竞争,2021年收入分别为11、6.8亿,麒麟市占率60%左右。数据库,以达梦和人大金仓为主,两家市占率70%和30%。中间件,保兰德、东方通,东方通党政、金融都有市占率优势。办公软件,金山市占率95%以上,未来流式和版式一体化销售之后可能还会提高。保密软件和安全市场比较分散,依靠不同产品做差异化,中孚内网侧保密软件保持了不错的市占率。行业信创目前格局还不够清晰。 3 信创推进节奏 目前来看,党政和金融推进最快,2014年就开始做。第二梯度,主要就是电信、交通、电力、石油、航空航天五个行业,教育和医疗是目前渗透率最低的。 信创的节奏要和国家的两个大的五年规划结合起来。第一个是十三五、十四五的大的五年规划,另外一个和领导的任期密切相关。回顾历史,2013年发生棱镜门,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同时党政部门启动NF一号试点,整个替换终端在三千台;同时,2014年银监会发三十九号文,要求银行从2015年开始,逐年提高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投入占比,每年提高十五个点(之后又取消)。2016年,十三五元年,信创工委会正式成立,信创推进更体系化,同年也发生中兴制裁。18-19年党政信创二期正式启动,整个二期试点大概完成了26万台终端的替换,其中包含15万台内网机。2020年,党政信创进入三年的规模化替换期,按照原计划是要在今年上半年完成600万台电子公文信创终端的替换,包括100万台内网机和500万台外网机。同时,2020年的下半年也启动了金融信创的一期试点,有46家大中型的金融机构属于试点的范围之内。随后,在21年和22年陆续启动了金融、信创的二期和三期试点。从2022年来看,按照原计划,上半年要做电子公文的验收。 再往后做一个合理的推演,“十四五”电子政务的规划,到2025年,电子政务的信创会初步建立一些效果。再去做一些推演,二十一大召开之前要去完成现阶段信创工作的阶段性检验。所以并不是外媒所报道的两年就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我们认为从产业逻辑上去分析,更合理的应该是在未来五年的时间框架里持续地去做信创的发展建设。 党政信创: 党政信创,已在蓝图之中肯定可以做完是六百万台电子公文的替换,覆盖范围主要是中央部委、省政府以及地市政府。往后整个党政核心事业单位还有1800万台的内网机以及200万台内网机是没有做替换的。由于整个政令通行的需要,不可能说上层政府用的是信创电脑,然后底层政府用的还是非信创体系,那整个交互和安全会产生很大的问题。所以考虑到整个政令通行的需要,实际上整个区县,包括乡镇部门的这些党政部门,以及各层级的事业单位都要去启动信创的替换。所以从2022年开始,我们认为政府采购体系里基本上默认了信创类型产品的采购;所以从存量的角度,包括整个14年到17年中,中国政府部门的PC采购量都稳定在300万台以上。从这些数据我们都能去做一些验证,我们认为未来党政的PC的出货量,信创PC的出货量应该是可以稳定在300万台以上的体量。 近期也有一些国际环境的催化,俄乌冲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催化。在俄国冲突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基础软件公司,包括一些应用软件的公司、C端消费类(科技类)的企业,都是第一时间对俄罗斯实现了全面的断供;普京也作出回应,今年3月31号开始整个俄罗斯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部门未经许可不得采购海外软件,而且到2025年要完全禁止外国软件的使用。俄乌冲突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大国的IT架构必须要独立自主,而不能基于海外产品的架构之上。 此外,在4月30号,《求是杂志》刊发了去年5月份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全文,之所以挑这个时间点刊发,也是要求大家认真学习讲话的精神。在发言的最开头,就讲到了整个疫情以后,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思潮在全球是涌动的,科技创新就变成了国际战略博弈的一个主要战场,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在中间也具体提到一些举措,其中就讲到了要推进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包括弄通卡脖子的基础理论和基础原理,要发力高端芯片、工业软件软件等环节。我们觉得《求是杂志》在这个时间点刊发出来,其实也是看到俄乌冲突的实际表现后,再次要求全国上下统一思想,加强这个自主可控这一建设。 具体到信创也是有政策可以看到迹象的。1月6日,发改委公开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及到2025年国家电子政务网要基本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安全可靠应用,确保政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全流程安全可靠。这也就意味着,党政一定是会从过去的单一电子功能信创,开始转为电子政务信创的建设之上的。 在过去,电子公文系统,如果站在业务逻辑端,或者说站在服务器端,它只是一个单一业务系统,它对服务器的用量很低。可以结合历史上IDC的数据,整个政府部门的服务器采购量一般是在PC采购量的15%。对于电子公文,整个服务器的采购量只占到PC采购量的3%,这个比例是严重低估的。我们认为从今年开始,电子政务的信创一定会启动。它相应地会推动信创服务器出货量的显著增长,包括与服务器相关的中间件数据库操作系统,包括上层应用系统的需求改善。 受益标的: 服务器端:受益标的中国长城、中国曙光这样的CPU和整机厂商,还包括东方通。 PC端:主要的逻辑是信创下沉市场的工作,在未来的五年多的时间里还有1800万台电脑需要做持续的替换,平均下来一年可能在300万台出头的一个量级。我们认为PC端的下沉会保证PC信创的业务基本盘。首先从党政角度,它是能保证基本业务盘的,就是不考虑行业PC的这些贡献,PC的基本盘是稳中有增的一个状态。PC主线推荐标的包括中国长城(CPU/整机)、 金山办公(办公软件)、中孚信息(安全保密软硬件),受益标的包括景嘉微(GPU)、中国软件(麒麟操作系统)、诚迈科技(统信操作系统)、纳思达(打印机)等。 行业信创: 1)金融行业: 金融信创的方式方法叫分级分层分阶段。指把整个金融又分为银行、保险、证券、期货、支付五个子行业;替换内容又分为办公系统、一般业务系统、业务系统以及金融机具;分阶段是指整个替换会分为硬替换、软替换和准替换三个层级,硬替换是说我们国产产品已经完全达到了同样的水平,甚至更高的水平,那这个时候就要去做百分百的硬替换。 在工委会的要求里,作为硬替换的典型代表就是办公软件这个环节。软替换是说我们国产和海外,看总体的话可能还是有些差距,但是满足用户的使用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它的性能表现是优于海外竞品的,这个时候就是鼓励大家尽可能去做替换。软替换的代表,主要是中间件这个环节,当然所有在党的信创目录里面的这些产品,基本上都可以理解为至少得是软替换。因为如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肯定是不能作为目录的一环去要求大家去采购的。准替换,我们可能国内和海外的差距还比较大,那这个解决的方案就是能不能通过技术架构的转型把这个环节绕过去,或者继续做攻关。 分阶段其实还有一个含义,就是先试点后全面,金融2020年到今年做了一期、二期、三期的试点。金融信创的一期试点大概是四十六家试点单位,投资的要求是5-8%的IT外采要去做信创产品的采购;到2021年,增加到了196家,对于一期单位要求提高投入到10-15%;对于二期新增的一百多家单位要求8%的IT预算投到信创上;2022年,我们从产业调研到的数据,金融信创的试点单位又增加了一百五十多家,所以整个试点单位大概到了350家。对其的统一要求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一期二期的试点单位要求向30%的投入靠近,三期的这个试点单位要求15%的投入比例。 2022年年内节奏:金融信创的具体节奏可以参考2021年的节奏。2021年在二月份出了二期试点的机构名单;三到四月份在四个地方召开一期的经验总结大会;五月份,各家试点单位制定自身的替换规划;六月份,试点单位做一些测试选型;七到十二月份,一直是在做持续的招投标。那我们类比到今年,春节后出了单区试点机构的名单;受到疫情的影响,二季度进展相对要慢了一些;但国家和各方已经表态我们基本上会在六月份稳住疫情,所以我们认为从全年来看疫情对于金融的进展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金融行业测算: 对整个金融系统的市场规模做测算,假设2020-2025年我国金融IT支出保持10%年复合增速,其中30%用于采购基础软硬件,并对信创渗透率趋势进行测算,预计2025年金融信创基础软硬件采购金额将达到650-780亿元,2021-2025年的年复合增速为64.5%-73.9%,市场规模的增长还是相对比较快的。 由于底层的基础软件都从海外的产品切换到国内的信息化的产品架构上去,上层的这些应用都会需要一些适配改造的一些功能,甚至基于分布式完全上一套新的系统。所以使得上层以银行IT解决方案为代表的厂商的行业景气度也会保持在比较高的一个水平。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20年我国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384.6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181.2亿元,2020-2025年年复合增速为25.2%。 2)电信行业: 除了金融以外,另外一个进展相对也比较快的就是电信行业。整个电信业从2020年开始明显加大了对国芯服务器的采购比例,2020-2021年以及2021-2022年国芯的服务器从2020年开始都占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采购比例。在2021年,整个计划采购的服务器是在十万台,2021到2022年已经提高到接近十六万台。所以电信行业对于国芯服务器的采购需求是非常强烈的。 除了服务器以外,电信行业对信创PC的采购量偏少,其他行业也是一样。但是从今年开始也能看到一些明显的变化。比如说中国移动,根据麒麟软件的公开中标信息可以看到,中国移动会在今年启动大概二十万台信创PC的采购量(整个2017年电信行业的PC总采购量是三十八万台,这个采购就占到了2017年电信业PC采购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另一个角度,中国移动公司有四十五万员工,如果说是以人手一台来看,二十五万台可以覆盖到接近一半的中国移动的员工数量。行业信创里面PC的采购提速是很快的,包括金融行业,我们了解到某股份制银行今年的信创PC 采购量是常规一年采购量的百分之七十。也有一个大型的国有制银行(六大行之一),它的计划采购量是占到全年PC正常采购量的百分之十。 大家的进度可能不太一样,但是从今年开始能看到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PC采购的加速。服务器端更多影响的是业务系统,PC端才能和员工产生直接的交互。所以对PC端的采购会让更多的重要行业的从业人员直观的感受到信创的进程,所以我们觉得PC开始放量其实也是信创开始深化的一个具体的表现。 总结一下,行业信创角度,2022年,金融信创从这个试点比例要求投入来看至少是翻倍以上的增长;运营商服务器采购还在持续提升,同时开始大量的启动信创PC的采购。八大行业中的军工也在加速信创节奏。这些重要行业的信号会和党政形成共振,推动整个信创PC 继续保持一个比较健康的增长状态。 受益标的:基础软件层面和党政的差距并不大,还是涉及到CPU整机和基础软件的采购需求。和党政相比不同的是会需要更多上层应用的配套,涉及到银行IT、政策IT、保险IT等等,包括OA、ERP的采购。 4 信创板块股价复盘(选取中国软件、中国长城、东方通、中孚信息) 历史上,信创板块从19年年初开始到现在有几次比较大的涨幅以及比较大的跌幅。 1)2019.1-4,背景是整个计算机板块到了历史性底部之后开始反弹;同时,市场开始认知到党政信创,很多研究人员开始通过各种方法去测算到底有多少的信创电脑可以去做替换,对市场空间做了很多的展望。这个阶段是信创认知的第一波大的行情,比计算机指数超出了接近九十个点的涨幅。 2)2019年8月9号-9月9号,股价又涨了70%,相比计算机指数多了四十多个点的涨幅。核心逻辑是电子公文的规模的市场预期开始建立起来,业绩可以算的更清楚。 3)2020年6月底-7月初,涨幅四十个点,相比计算机指数也高了二十个点的涨幅。背景就是党政信创即将要开始招投标,开始去期待做兑现。 4)2020年7月9号-2021年5月,整个计算机因为招投标政策迎来了一波调整。实际上信创,包括整个计算机都迎来了一波调整,具体看信创,调整的原因是20年7月份招投标政策启动以后,大家发现了不同的环节其实都有杀价现象的存在,所以对于未来的市场空间、盈利能力产生了一些担忧。 5)2021年初,信创指数跌了大概百分之五十。很多人会开始对信创的持续性担忧,这一阶段信创指数相比于计算机超跌了二十个点。 6)2021年5月10号-8月,信创指数涨了百分之五十,相比计算机指数多了三十个点的涨幅。2021年,核心产品厂商的一季报非常出色,2020年的部分订单是在2021年去做验收的。实际上2021年核心产品厂商的2020年年报也都是很漂亮。这另外一点,从2021年年中开始,大家才开始普遍关注到金融信创的逻辑,所以这两个方面共同推动信创又有一波大的一个行情。 7)2022年1月18号-4月26号调整了五十个点,再往后就是一直横盘。相比计算机多调了十四个点。这一波调整的核心原因是年报和一季报的不及预期,外加担心持续性。 8)2022年4月26号-上一个交易日,指数上涨了二十个点,超额11个点。核心的催化,一方面确实整体计算机到了一个历史底部;另外一点,由于新闻的出现,大家会对它的长期逻辑又开始做一个初步的建立。但这个时候实际对规模和节奏是没有建立一致预期的,包括上市公司产业里面的人,他们也还没有非常准确的办法去预知到未来的量和节奏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这段时间类似2019年年初,背景都是计算机指数已经跌到历史相对比较低的一个水平,同时朦朦胧胧的开始知道要做信创。但是我们确实对于量和节奏,也像19年初一样,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认知。所以可能只是反弹的一个小起点,我们认为整个信创指数的投资机会,可能还是需要更多的催化出现。 结论:2022Q3利润将出现拐点: 22Q1不及预期主要是2020年到2021年核心产品厂商在快速人员扩张。人员扩张的结果就造成了费用端的提升相对来说比较快。例如,中孚21年的增速达到了80%+,金山办公的人50%增长。但受疫情的影响,导致收入验收的问题出现,造成了利润端有一个比较大的下滑。到2022年以后,主要的信创厂商都开始严控人员增长,考核人均产出和创立,人数增长多控制在10%以下,会对全年的利润修复有帮助。 核心的新款产品厂商的收入拐点,或许会在Q3出现。疫情的管控在6月会趋于稳定,Q3Q4是可以去做大量招投标的,所以我们认为核心产品厂商的收入拐点会在Q3出现。 对于股价,我们认为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大家是会去等待业绩包括等待这个长逻辑更清晰以后,再去做比较多的配置,类似于2019年Q2-Q3,结合招投标及收入拐点的出现、长逻辑的出现,股价在Q3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修复。 盈利预测: 不少信创公司2022PE已经跌到了十几倍,同时利润的增长可以维持到四五十的增速,PEG很低,结合刚才讲的我们认为Q3是比较强的一个配置的机会。 合规声明:本文节选自国君计算机团队公开电话会议路演内容,如需全文或者进一步交流请后台留言。 - end - 欢迎加入产业交流群! 欢迎所有对计算机产业研究和投资感兴趣的盆友(包括云计算、网络安全、医疗IT、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后台留言加入我们的产业交流群。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产业研究框架,提高整个A股的IT行业研究水平,减少韭菜数量,普度众生。 信创相关报告 1.如何研究一家信创公司? 2.操作系统的历史演进和国产化趋势(60页PPT) 3.东方通:生逢其时,国产春风一夜来(深度) 4.金山办公:确定性+可能性=高估值(深度) 5.神州数码:华为鲲鹏第一兵(深度) 6.中间件的国产化之路(深度) 7.中孚信息:防护、检查、监管三轮驱动,快速成长的保密安全领军(深度) 9.中国长城:ARM生态崛起的最大受益者(深度) 10.红帽:操作系统起家,云原生接棒,全球领军开源软件供应商(30页PPT) 11.为什么信创股票的走势都不忍直视? 12. 东方通:信创业绩兑现,验证成长逻辑(深度) 13. 关于华为鸿蒙的三个核心问题(深度) 14. 产业调研:撕开国产数据库皇帝的新衣 15. 一个在四季度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计算机细分子行业 16. 三谈东方通:中间件龙头要做操作系统了 17. 信创股票为何蠢蠢欲动 18. 金融信创到底多大市场空间? 19. 产业调研:银行信创专家如何看产业进程? 20. 信创行业极简研究框架 21. 科技有国界,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22. 对2022年信创行业节奏的判断 23. 从中移动信创PC大单看运营商信创进展 24. 产业调研:混沌初开的国产数据库市场 25. 产业调研:网络安全行业如何做信创? 26. 产业调研:厂商视角看国产数据库发展趋势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为原创。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