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晨报0509】【宏观】【行业】汽车、保险、电新【个股】金钼股份、中航光电、广汽集团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0509】【宏观】【行业】汽车、保险、电新【个股】金钼股份、中航光电、广汽集团》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东吴晨报20220509 音频: 进度条 00:00 08:39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宏观 美联储缩表影响市场的三大猜想 美联储急于缩减资产负债表远超市场预期。根据疫情以来美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我们认为原因有三。一是通胀尚未见顶,超出美联储预期,单纯依靠加息则紧缩力度不足;二是扩表对金融体系带来过多干扰;三是提升资产负债表质量,为未知的风险储备政策空间。 美联储计划自6月开始以每月475亿美元的节奏缩表,预计将在3个月后将缩减规模提升至950亿美元上限,边际更偏鸽派。同时,为避免美债期限利差倒挂,本次缩表美联储会率先减持T-Notes和T-Bonds,仅在每月到期量不及缩表规模上限的情况下停止对T-Bills的再投资操作。目前年内美联储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每月到期规模均超600亿美元缩表上限,美联储具备快速缩减美国国债持有规模的基础。然而,在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快速上行的情况下,MBS提前还款量将有所下降,若以纽约联储提到的基准情况测算,美联储最早将于3季度开始主动卖出MBS。 对于最终规模,我们认为这可以归结为准备金和其他非货币负债的合意规模为多大,而这里的关键问题是美联储计划在未来实施怎样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理事沃勒曾于2021年12月表示,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占名义GDP的20%左右是合理的,那么缩表周期将为3年。但在当前美联储的政策框架下,维持合理充裕的准备金规模尤为重要。若总量充裕,即便未来流动性收缩、准备金供给减少,其对联邦基金利率的影响也将有限。因此我们认为最终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很可能比沃勒所估计的要高。 结合历史缩表后的市场表现,我们提出以下三大猜想:第一,若缩表规模在年内达到上限,同时在加息2-3次50bp后减小到单次25bp,10年期美债利率有在四季度前后破3.2%并见顶回落的可能;第二,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出情况加剧,在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情况下,美国将成为资金的避风港,年内美元指数或将继续上行至108;第三,美联储加大紧缩力度控制通胀将使实际中美利差继续缩窄,我国货币政策发力空间再度缩小,降息可能较低,但不排除国常会再度推动降准可能,年内空间在50bp-100bp之间。此外,人民银行或将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使用同时通过调整存款基准利率相关政策、CBS等工具发力,为银行降低资金成本,加大信贷投放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风险提示:美联储政策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疫情扰动超预期。 (分析师 陶川、李思琪) 行业 汽车: 2021&2022Q1业绩综述 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核心总结 整车板块景气复盘及财务表现:1)景气复盘:2021Q4以来乘用车整车板块表现持续下行,主要受芯片短缺影响持续+原材料尤其是电池上游材料价格上涨+国内疫情反复+能源价格上涨等多因素影响,生产供应以及消费需求双方面均有较大不确定性,产批量在低基数下同比转正,零售持续为负。2)行业结构来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2022Q1产批零口径新能源占比分别提升至22.33%/21.76%/21.45%,供给端驱动下行业结构迅速变革。3)重点车企财务方面,行业结构变革下,特斯拉+理想/蔚来/小鹏+比亚迪/埃安等车企深度受益,销量以及营收同环比表现靓丽;但受上游成本压力未能及时有效传导以及规模效应降低的影响,2022Q1毛利率整体环比小幅下滑。行业变革因素下,各主流车企均持续加码电动智能领域研发投入,以上汽+特斯拉为最。盈利来看,特斯拉发展最为成熟,盈利能力最强,长城/长安等车企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022Q1单车盈利能力环比提升。 零部件板块行业指标及财务表现:1)行业指标:2021年Q4全国乘用车实现产量665.5万辆,同比+0.7%,2022年 Q1实现产量537.4万辆,同比+11.9%,环比-19.3%。2021年Q4板块实现营收2977.3亿元,同比+18.2%,环比 +37.5%;2022年Q1板块实现营收2489.4亿元,同比+1.4%,环比-16.4%,板块营收环比增速与行业基本保持一致。金属原材料价格/海运运费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使得板块毛利率承压下降;2)财务表现:德赛西威/ 拓普集团/旭升股份/爱柯迪2022年Q1营业收入环比分别为-3.83%/+2.89%/ +1.94%/+5.76%,增速优于全行业。核心驱动力为国产替代加速/新产品持续拓展/新能源业务放量;3)业绩展望:2021年Q4毛利率为行业低谷。2022 年Q1开始,旭升股份/爱柯迪/拓普集团等企业毛利率企稳回升,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企业高毛利新产品持续落地量产,中国汽研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净利润率有望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复工复产有序展开,2022Q2是配置汽车板块重要时间窗口。2022年8大金股:整车【比亚迪+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长城汽车】,零部件【德赛西威+拓普集团+伯特利+华阳集团】。其次,整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安汽车+蔚来+上汽集团+小康股份+江淮汽车】等,零部件【爱柯迪+旭升股份+炬光科技+福耀玻璃+中国汽研+华域汽车】,关注【星宇股份+继峰股份+均胜电子】。 风险提示:疫情控制低于预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低于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 保险: 上市险企2022年一季报综述 疫情散发&权益浮亏拖累资负两端 人力拐点或迎新单曙光 投资要点 2022年一季度,受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各地蔓延和权益市场大幅下降的拖累,上市险企资产负债两端均受到较大冲击: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36.4%,NBV降幅逾三成。2022年一季度A股5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13.6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6.4%,主要系1)权益投资公允价值浮盈大幅减少,而同期行业兑现利润基数较高;2)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低位震荡,拖累再投资收益率的同时折现率下行补提准备金侵蚀利润所致。 寿险:供需两端乏力,寿险新单持续低迷。2022年初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各地散发对队伍线下活动开展和居民保险消费需求释放造成冲击,叠加一季度开门红动能不足,1Q22上市险企合计实现新单原保费收入2,016.24亿元,同比下滑3.2%(1Q21同期+3.7%)。在个险持续低迷环境下,部分险企寄托于银保渠道快速做大规模保费,以量补价托底全年业绩目标,其中太保和新华银保渠道新单贡献分别达38.8%和67.7%。队伍增员乏力和产品吸引力下降交织影响下,保障型业务复苏孱弱,核心期缴保费缺口仍较大。国寿十年期及以上期交新单同比下降2.8%,较疫情前2019年同期下滑20.9%;新华十年期及以上期交新单同比大幅下降63.3%至8.8亿元,较2019年同期下滑74.1%。不过,上市险企队伍规模企稳趋势显现,人力脱落速度环比有所收窄,且队伍质态提升,关注持续性。1Q22新单和价值逐月收窄态势,我们预计向好趋势将延续至二季度,中报NBV降幅有望收窄,短期关注队伍企稳的领先指标,中期关注居民收入复苏动能。 财险:财险保费持续回升,承保利润量价齐升。车险综改对车均保费压制于4Q21消除,车险发力下财险保费持续回暖,1Q22老三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财险保费2,753.52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较2021年同期回升9.6 pct.。1Q22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5.6%、96.8%和99.1%,同比分别-0.1 pct.、+1.6 pct.和-0.2 pct.,其中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抬升主要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保证保险业务赔付支出同比上涨所致,而得益于较好的费用管控水平,人保财险与太保产险费用率下降。整体来看,上市险企COR因车险已赚保费口径差异,赔付率有所抬升,但得益于较好的费用管控水平,整体较为稳定。我们认为,在车险综改周期性因素出清后,2H22上市险企车险承保盈利有望迎来上升空间,从而推动整体财险承保利润边际改善,险企全年经营优势有望延续。 资产端:权益市场波动巨大,可供兑现浮盈承压。上市险企总投资收益率同比下行2.0个pct.至3.5%,净投资收益率同比下行0.2个pct.至3.7%。受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和信用风险抬头影响,上市险企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合计同比增速为-43.1%(1Q21对应同比增速为+42.4%)。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计750曲线2022年内将下行13.3bps。权益市场分化、750曲线下降补提责任准备金是当季利润承压的主要因素。 投资建议:保险股资产负债两端已在底部探寻,并且当前股价已反复较为悲观的市场预期。截至2022年5月5日,平安、国寿、太保和新华对应2022年P/EV分别为0.55、0.55、0.37和0.33倍,均处于历史估值的绝对低位,推荐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港股推荐中国财险。 风险提示:1)股市波动导致投资收益下滑;2)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国内各地持续蔓延,拖累代理人线下展业和增员,保障类产品销售复苏持续低于预期;3)长端利率快速下行拖累估值与业绩表现。 (分析师 胡翔、葛玉翔、朱洁羽) 电新: 工控龙头继续超越行业增长 电网龙头Q1盈利超市场预期 投资要点 工控&电力设备行业2021年收入+17.53%、归母净利润+29.46%,2022Q1收入+24.47%、归母净利润+1.61%。1)行业2021年营收&归母净利润稳中有升,2022Q1利润增长相对稳健。全行业2021年收入6403.31亿元,同比+17.53%;归母净利润为399.15亿元,同比+29.46%。其中2021Q4/2022Q1收入1981.58/1453.50亿元,同比+10.13%/+24.47%;归母净利润为57.83/97.31亿元,同比+28.84%/+1.61%。2)行业整体毛利率水平小幅回升。2021年/2022Q1行业毛利率为21.84%/22.60%,同比-0.07pct/+1.27pct(2022Q1环比+0.76pct)。3)2022Q1应收账款/预收款/存货较2021Q4 +3.53%/+0.28%/+9.27%,因2022Q1芯片等原材料持续紧缺,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行业普遍增加原材料储备;4)2022Q1经营性现金流为-70.92亿元,同比改善。 工控行业 2021H1 延续周期向上,2021H2 开始回归至温和增长。板块全年收入稳健增长,归母净利润普遍高增,汇川技术、宏发股份等龙头企业均实现营收&利润快速增长,经营α凸显。1)行业周期向上,2021年营收&利润高增长。2021年板块收入701.15亿元,同比+27.39%;归母净利润89.42亿元,同比+49.69%。其中2021Q4/2022Q1收入192.34/179.66亿元,同比+17.48%/+26.24%;2021Q4/2022Q1归母净利润19.21/17.46亿元(剔除智光电气影响),同比-9.78%/+1.20%。2021Q4起,许多头部企业基本消耗完前期低价库存,原材料涨价(尤其是芯片)的影响开始显现。2)2021年成本端承压、2022Q1延续。2021年板块毛利率31.73%,同比-1.67pct;2021Q4毛利率28.34%,同比-3.13pct;2022Q1板块毛利率为30.08%,同比-3.98pct。3)2022Q1应收账款/预收款/存货较2021Q4 +8.75%/+6.78%/+8.75%,存货增长较多,系原材料备库存所致。4)公司层面,龙头汇川技术(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70%/+11%)抓机会强攻击、加速外资替代,叠加管理变革初显成效,经营α凸显;继电器龙头宏发股份(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28%/+21%)高压直流继电器起量,传统功率继电器复苏。新能源车电驱动领先企业英搏尔(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256%扭亏/+774%)新能源乘用车放量、规模化效应初显。 二次设备2021年保持稳健、营收同比+9.67%,归母净利润同比+15.03%。2022Q1龙头国电南瑞、四方股份等利润表现亮眼。1)2021/2022Q1二次设备收入843.76/137.08亿元,同比+9.67%/+20.52%,归母净利润90.69 /7.81亿元,同比+15.03%/+38.84%。利。2)毛利率水平持稳。2021/2022Q1板块毛利率为27.24%/24.63%,同比-0.13pct/-0.31pct;3)2022Q1应收账款/预收款/存货较2021Q4-1.29%/+2.41%/+15.93%,经营现金流出35.37亿元,净流出额同比提升。4)公司层面,龙头国电南瑞(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16%/+88%)表现延续稳健,2022Q1因电力自动化业务结构性增长、费用率控制,归母净利润高增。民营龙头四方股份(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31%/+38%)、宏力达(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30%/+61%)均表现优异。 一次设备2021年保持稳健、营收同比+17.08%,归母净利润同比+30.17%,2022Q1盈利持续增长。1)收入稳增,利润增长更快。2021/2022Q1年收入3606.22/845.10亿元,同比+17.08%/+29.44%;归母净利润130.49 /53.19亿元,同比+30.17%/+39.31%。2)分板块看,2021/2022Q1剔除特变电工影响(硅料业务大幅增长),特高压/高压营收同比+2.27%/+16.26%,归母净利润同比+14.95%/+28.40%;中压电气营收同比+4%/+18%,归母净利润同比+89%/-99%;剔除正泰电器后,低压电器营收同比+17.85%/-0.93%,归母净利润同比+4.91%/-0.70%;智能电表营收同比+0.9%/+16.32%,归母净利润同比-57.69%/+16.87%;电线电缆营收同比+21.36%/+18.41%,归母净利润同比18.21%/-8.28%。3)盈利能力略有改善,2021/2022Q1毛利率分别为19.54%/21.26%,同比+0.71pct/+2.60pct。4)2022Q1应收账款/预收款/存货较2021Q4 +5.35%/+0.77%/+8.35%,经营性现金流出14.52亿元,同比大幅改善。 投资建议:1)工控行业在经历近一年半向上的周期后,2021Q3-2022Q1需求回落至温和增长,但锂电、半导体等先进制造领域景气度仍较好。内资龙头抓住行业交付受阻的机遇,加速替代外资,2022Q1业绩表现超越行业;2)电网投资额保持高位稳定,面对新能源大量并网接入与用电侧结构调整,有望在特高压、调度、配网等方向加大投入。2022Q1电网充当拉动基建的主力军,一&二次设备业绩表现亮眼,盈利弹性较大。泛工控领域:推荐汇川技术、宏发股份、三花智控、中控技术、英搏尔,关注雷赛智能、麦格米特;电网设备:推荐国电南瑞、思源电气,关注四方股份、宏力达、安科瑞、亿嘉和、许继电气、炬华科技等。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国内外疫情加剧。 (分析师 曾朵红) 电新: 2021&2022Q1新能源板块总结 光伏分化明显,各环节龙头恒强 风电整机盈利改善,零部件分化 投资要点 新能源:1)行业整体盈利持续增长,光伏2022Q1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全行业2021年营收9961.39亿元,同增23.41%,归母净利润702.91亿元,同增11.65%。光伏板块2021年营收4746.64亿元,同增47.48%,归母净利润489.81亿元,同增52.25%。风电板块2021年营收2709.89亿元,同增7.65%,归母净利润为206.90亿元,同增13.36%。核电板块2021年营收2504.86亿元,同增7.24%;归母净利润6.21亿元,同减95.05%。全行业2022Q1收入2653.83亿元,同增39.53%,归母净利润299.90亿元,同增69.62%;光伏板块2022Q1营收1543.85亿元,同增76.50%,归母净利润196.72亿元,同增113.26%;风电板块2022Q1营收527.73亿元,同增4.05%,归母净利润62.17亿元,同增19.84%;核电板块2022Q1营收582.25亿元,同增11.96%,归母净利润41.00亿元,同增25.46%。2)2021年毛利率上升、归母净利率下降, 2022Q1毛利率、归母净利率上升。2021年/2022Q1全行业68家公司毛利率为21.85%/23.58%,同比+0.08pct/+0.60pct。2021年/2022Q1全行业归母净利率为7.06%/11.30%,同比-0.74pct/+2.00pct;3)全行业2022Q1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存货分别较2021Q4环比+10.49%/+1.54%/+10.83%,经营性现金流出192.91亿元,同增21.52%。 光伏板块:光伏分化明显,龙头恒强:1)2021、2022Q1龙头企业增长持续,各环节景气度改善,盈利能力持续增长:2021年光伏板块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48%、52.25%;2022Q1光伏板块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6.50%、113.26%。2021年/2022Q1全行业毛利率21.66%/22.45%,同比-0.18pct/+0.78pct。2021年/2022Q1全行业归母净利率10.32%/12.74%,同增0.32pct/2.20pct;2)各环节分化严重,硅料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2021年:硅料(+199.52%)>辅料(+69.72%)>设备(+63.59%)>硅片(+47.51%)>胶膜(+32.11%)>玻璃(+23.06%)>组件(+12.27%)>逆变器(+3.22%)>运营(-1.14%)>支架(-94.73%)>电池(-115.59%);从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看:硅料(+565.07%)>电池(+125.81%)>辅料(+49.18%)>组件(+43.46%)>硅片(+29.54%)>逆变器(+15.75%)>运营(+11.87%)>设备(+9.75%)>胶膜(-18.64%)>玻璃(-49.34%)>支架(-160.24%);3)费用率+原材料供应为环节内差异主要原因:硅料环节供需偏紧下盈利强劲:通威股份归母净利润51.94亿元,同增513.0%(因通威股份业务较多,实际硅料业务增速更快;硅料供需持续紧缺,价格超市场预期上涨至25万元+/吨)、大全能源2022Q1归母净利润43.12亿元,同增640.85%(需求旺盛,新产能爬坡叠加库存转移销量大增+单吨净利创新高);组件环节静待盈利修复,硅料供给释放下有望量利齐升:隆基股份2022Q1归母净利润26.64亿元,同增6.5%(盈利中包含6.6亿元硅料投资收益,2022Q1硅片单瓦盈利0.12元持续超市场预期,下半年硅料产能释放,电池组件盈利待修复)、晶澳科技2022Q1归母净利润7.50亿元,同增378.27%(2021Q1盈利基数较低;硅片跟涨硅料同时尺寸结构改善、薄片化、新产能释放;组件出口需求好,一体化成本优势明显);辅材环节原材料价格下行+涨价传导成本压力,2022Q2盈利逐步修复:福莱特2022Q1归母净利润4.37亿元,同减47.9%(2022Q1价格承压回落低位+成本上涨,2022Q2起成本下行盈利修复)、福斯特2022Q1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减31.5%(2022Q1需求下行+树脂价格上涨导致盈利下滑,但需求旺盛+成本陆续传导看好2022Q2量利双升);逆变器环节表现各异:阳光电源2022Q1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增6.26%,固德威2022Q1归母净利润0.09亿元,同减86.54%(主要系拓展市场下费用支出大幅增加但营收增长较慢导致费用率较高,拖累盈利)。锦浪科技2022Q1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增55.0%,禾迈股份2022Q1归母净利润0.87亿元,同增175.23%(锦浪IGBT供应充足,禾迈微逆不需IGBT,且均费用率控制优秀,两家公司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同行,2022Q2欧洲家储需求爆发+人民币汇率下降,盈利充分受益);4)2022Q1光伏板块现金流同比大幅上升:2022Q1板块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存货环比+7.69%/+18.73%/+22.76%,经营性现金净额+3.65亿元,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为净流入453.91亿元。 风电板块:整机稳定增长、零部件分化明显:1)2021年风电板块营收、盈利同比提升:2021年风电板块收入2709.89亿元,同增7.65%,归母净利润206.90亿元,同增13.36%。2021/2022Q1风电板块毛利率、归母净利率小幅提升。2021/2022Q1风电板块毛利率为21.14%/22.87%,同增1.43pct/0.07pct;2021/2022Q1归母净利率为7.63%/11.78%,同增0.38pct/1.55pct。2)风电整机表现稳健,金风科技营收下降,明阳智能、运达股份量利齐升。金风科技受陆风装机需求回落影响营收下降,盈利受益风电场开发投资,明阳智能受益海风装机增加,运达股份陆上风机市占率大幅提升。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增16.65%/125.69%/183.13%。明阳智能、运达股份2022Q1盈利持续高企,归母净利润分别同增450.34%/157.51%。3)零部件板块分化明显。轴承、叶片、变流器、电机环节表现佳:新强联、中材科技、禾望电气、湘电股份盈利上升。轴承国产化龙头新强联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增21.09%/33.97%。叶片龙头中材科技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增64.40%/26.46%,主要系玻璃纤维贡献盈利增幅,叶片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同比下滑。禾望电气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增4.97%/1.98%。湘电股份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增5.60%/65.03%。塔筒2022Q1、铸锻件2021&2022Q1业绩承压。塔筒龙头大金重工、天顺风能2022Q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降18.92%/93.46%。铸件龙头日月股份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同降31.9%/78.15%。大兆瓦法兰龙头恒润股份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降4.59%/90.91%。海缆环节主业纯粹的东方电缆盈利提升。东方电缆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增33.98%/0.16%。中天科技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同降92.43%/同增106.23%。4)2021年风电板块现金净流入下滑,2022Q1持续下滑。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流入227.09亿元,同降7.72%。2022Q1净流出169.12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出大幅提升。5)2022Q1应收账款提升、预收账款有所下降,存货小幅增长。2022Q1末应收账款969.80亿元,环增11.89%。预收款项238.02亿元,环降10.24%。存货562.18亿元,环增3.62%。 投资建议:中国规划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欧盟2050年碳中和,美国2035年无碳电力2050年碳中和,且海外电价不断上涨,各国均提高能源安全重视程度,我们预计后续光伏装机将加速增长,逐步成长为主力能源。2022Q1国内分布式和海外市场需求旺盛,支撑硅料价格提升至25万元+/吨。短期看,2022年4月组件和胶膜龙头排产环比持平略增,2022年4月底硅料新增产能陆续释放,我们预期2022Q2硅料供给增长。2022Q2组件前四家龙头出货环比提升35%,边际持续改善,下半年硅料产能进一步释放,产业链降价刺激地面需求起量。基于全球需求旺盛及硅片薄片化进展迅速,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装机240-250GW,同增50%+。重点推荐:组件环节(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关注晶科能源),逆变器环节(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禾迈股份,关注德业股份),以及龙头稳固的硅料、胶膜和玻璃环节(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福斯特、福莱特,关注海优新材、信义光能)等。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电网消纳问题限制、海外拓展不及预期。 (分析师 曾朵红、陈瑶) 个股 金钼股份(601958) 钼价进一步上涨 矿山质优规模大 投资要点 优质钼金属生产商,盈利能力较强:公司于2008年4月17日在国内A股上市。据官网数据,公司拥有权益内钼资源约150万吨金属量,具有领先的产业规模。2021年公司产品中钼炉料占营业收入55.8%,毛利率高达23.61%,具有较好的收入能力,其产品销量约占世界钼市场份额8%,并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实力强劲。 下游需求超预期增长,钼价有望进一步走高:供给侧国内保持平稳低速增长,海外矿山产量不及预期。我国作为全球钼矿产量最高的国家,钼矿产量一直稳定在13万吨左右。自2021年四季度开始钼铁从依附进口转变成净出口行情,叠加国际市场需求持续出口,钼市供应逐渐趋紧。海外矿山产量受限于采矿量下降等因素回收率大幅下滑。需求端受益于特钢不锈钢产业扩张,全球钼消费需求增速平稳。2021年中国仍然是钼消费量最大的国家,钼消费量从2020年的10.64万吨上升到2021年的11.14万吨,增长了5%,增速平稳。由于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国内钼消费市场带动全球市场持续攀升。随着全球钢铁消费升级持续和结构优化,钼消费规模将持续扩大。 矿山品质优规模大:公司坐拥两大矿山开采权,分别是金堆城钼矿和汝阳东沟钼矿。金堆城钼矿钼年产量为1344万吨,汝阳东沟钼矿年产量为804万吨,两钼矿品位高。同时,公司间接控股了金寨沙坪沟钼矿和间接参股了吉林天池季德钼矿。金寨沙坪沟钼矿规模巨大、品位高、易采易选,是国内外罕见的超大型优质钼矿床,平均品位0.14%,其中富矿核钼金属量为106万吨,品位高达0.36%。 定增资金推动降本增效:5月5日,公司新发布定增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定增募资不超过19亿元,用于金堆城钼矿总体选矿升级改造项目、钼焙烧低浓度烟气制酸升级改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金堆城钼矿总体选矿升级改造项目拟投资总额达12.5亿,钼焙烧低浓度烟气制酸升级改造项目拟投资总额达1.8亿。改造后,将淘汰金堆城钼矿落后出产能并引入 WSA 湿法制酸工艺技术及设备推动降本增效。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主营产品价格上行,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为95/105/118亿元,同比增速为19%/10%/12%;归母净利润为13/14/15亿元,同比增速为155%/13%/5%;对应PE分别为18.7/16.5/15.8x。按业务板块,钼产品相关板块我们选取同样作为有色金属龙头的宝钛股份、中钨高新,商品贸易板块选取占比较小,故忽略,得出2022-2023年PE均值为21.6/17.1x;由于公司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因此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钼价格波动;成本波动;公司自身经营风险。 (分析师 杨件) 中航光电(002179) 国内特种防务连接器龙头 十四五军民并进续创佳绩 投资要点 军用连接器龙头:公司占据了国内军用连接器的主要市场,数据显示2018年公司产品航空市占率超80%,船舶市占率超50%,并在航天、兵器和信息化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未来快速增长主要基于四个逻辑:1)目前我国军机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十四五期间三/四代战机快速放量,叠加上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下游需求旺盛;2)连接器在新上线装备的单机价值量逐步提升;3)公司依托航空工业集团,拥有国内较全面的连接器产业体系,技术上可满足要求,可以对市场新需求快速做出反应,新启动洛阳基础器件产业园项目,公司产能将逐步释放;4)军用连接器存在技术门槛以及资质门槛,是一个参与者稀少的细分领域,可保持高毛利率。 新能源汽车持续放量,高压连接器长期受益:新能源汽车板块已由政策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产销量有望实现大幅增长。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全球占据优势地位,有望逐步带动汽车连接器实现国产替代。高压连接器串联起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池箱、三电系统以及车载设备,需求量和单价远高于传统汽车连接器,因此高压连接器有望跟随新能源汽车同步实现放量,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通信业务有望充分受益行业需求释放的红利。5G与数据中心建设推动通信连接器需求:4G向5G转变的过程,将为基站提供广阔的增量市场,现代社会对算力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国家提出的“新基建”、“东数西算”政策将促进数据中心蓬勃发展,公司积极推进通信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调整,客户逐步优化,基本覆盖全球领先的5G 设备厂家,同时国产替代和国际市场取得突破有望令公司通讯连接器订单持续增长,在行业需求释放的红利中获得超额收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高景气,并考虑公司军用连接器市场龙头地位以及通信、新能源汽车等业务的快速发展,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22/33.76/42.1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40/2.97/3.71元,对应PE分别为33X、27X、21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冠疫情反复导致公司产能释放不及预期;2)军品业务毛利率下降;3)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及预期。 (分析师 苏立赞、钱佳兴) 广汽集团(601238) 自主+合资共振,新车周期向上 投资要点 广汽埃安:技术储备深厚,研产销体系完善。组织变革角度:独立经营能力逐步完善,混改激发组织活力。技术布局角度:电动化自研技术积累深厚,智能化自研合作并驱。纯电GEP平台换代提高纯电整车制造水平。电动化:1)动力电池领域,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硅负极新型电池+弹匣电池分别突破快充+续航+安全;通过自建生产线+孵化合作公司+多样化供应商提升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的话语权。2)电驱领域,埃安合作+自研并举。3)超充领域:同步打造车端+桩端快速充电体系实现行业领先。智能化:1)合作伙伴支持下ADiGO 智能网联生态系统不断进化。2)发布自研全新电子电气架构“星灵”迈向整车域集成+高速OTA。3)合作华为构建智能汽车数字平台。产品维度:科技感&年轻化产品聚焦充分竞争细分市场,以时尚活力的品牌形象+超越同级的产品力销量持续向上。渠道维度:多层级渠道提高效率,APP直联用户。渠道门店总数及单店效能处于新势力品牌前列。 广汽传祺:组织架构变革提升车型开发效率,混动产品蓄势待发。组织变革:实施大总监团队架构,车型开发研产销一体化,提升车型开发效率。技术维度:模块化平台+动力品牌+混动双线布局。1)GPMA为广汽面向全球市场自主开发的平台化、模块化架构,强调“活力、节能、可靠”三大亮点。2)动力品牌钜浪动力包含发动机、变速器两大领域,产品架构完善,动力性能出色。3)混动领域丰田方案+自研方案并驾齐驱。①HEV:广汽自主研发的2.0TM发动机+丰田油电混合双擎动力系统THS,2021年12月发布的全新第二代GS8为首款该路线车型。②广汽自主研发的2.0ATK发动机+GMC机电耦合系统:兼容混动、插电式混动等多种动力需求。首款搭载该方案的车型为2022年新车影酷。产品维度:产品谱系健全,轿车+MPV车型逐步发力。 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公司业绩增长基石,产能扩张提振销量。纯电新车方面广丰纯电动中型SUV车型bZ4X已于2022年4月开启预售。广本首款纯电车型e:NP1将于2022年5月预售。其余燃油新车方面,广丰威飒、锋兰达于1月上市,广本全新SUV ZR-V将于2022年上市,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维持强势价格带产品周期。广丰/广本均进行扩产,为销量增长提供重要基石,持续为集团贡献稳定增长的投资收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自主+合资共振,新车周期向上!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1030.61/1323.19/1761.94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9.63/118.40/149.86亿元,对应EPS为0.95 /1.13/1.43元,对应PE为13/11/9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控制进展低于预期;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增速低于预期;芯片/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供应链不稳定;软件OTA升级政策加严等。 (分析师 黄细里) 五月十大金股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东吴晨报20220509 音频: 进度条 00:00 08:39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宏观 美联储缩表影响市场的三大猜想 美联储急于缩减资产负债表远超市场预期。根据疫情以来美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我们认为原因有三。一是通胀尚未见顶,超出美联储预期,单纯依靠加息则紧缩力度不足;二是扩表对金融体系带来过多干扰;三是提升资产负债表质量,为未知的风险储备政策空间。 美联储计划自6月开始以每月475亿美元的节奏缩表,预计将在3个月后将缩减规模提升至950亿美元上限,边际更偏鸽派。同时,为避免美债期限利差倒挂,本次缩表美联储会率先减持T-Notes和T-Bonds,仅在每月到期量不及缩表规模上限的情况下停止对T-Bills的再投资操作。目前年内美联储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每月到期规模均超600亿美元缩表上限,美联储具备快速缩减美国国债持有规模的基础。然而,在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快速上行的情况下,MBS提前还款量将有所下降,若以纽约联储提到的基准情况测算,美联储最早将于3季度开始主动卖出MBS。 对于最终规模,我们认为这可以归结为准备金和其他非货币负债的合意规模为多大,而这里的关键问题是美联储计划在未来实施怎样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理事沃勒曾于2021年12月表示,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占名义GDP的20%左右是合理的,那么缩表周期将为3年。但在当前美联储的政策框架下,维持合理充裕的准备金规模尤为重要。若总量充裕,即便未来流动性收缩、准备金供给减少,其对联邦基金利率的影响也将有限。因此我们认为最终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很可能比沃勒所估计的要高。 结合历史缩表后的市场表现,我们提出以下三大猜想:第一,若缩表规模在年内达到上限,同时在加息2-3次50bp后减小到单次25bp,10年期美债利率有在四季度前后破3.2%并见顶回落的可能;第二,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出情况加剧,在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情况下,美国将成为资金的避风港,年内美元指数或将继续上行至108;第三,美联储加大紧缩力度控制通胀将使实际中美利差继续缩窄,我国货币政策发力空间再度缩小,降息可能较低,但不排除国常会再度推动降准可能,年内空间在50bp-100bp之间。此外,人民银行或将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使用同时通过调整存款基准利率相关政策、CBS等工具发力,为银行降低资金成本,加大信贷投放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风险提示:美联储政策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疫情扰动超预期。 (分析师 陶川、李思琪) 行业 汽车: 2021&2022Q1业绩综述 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核心总结 整车板块景气复盘及财务表现:1)景气复盘:2021Q4以来乘用车整车板块表现持续下行,主要受芯片短缺影响持续+原材料尤其是电池上游材料价格上涨+国内疫情反复+能源价格上涨等多因素影响,生产供应以及消费需求双方面均有较大不确定性,产批量在低基数下同比转正,零售持续为负。2)行业结构来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2022Q1产批零口径新能源占比分别提升至22.33%/21.76%/21.45%,供给端驱动下行业结构迅速变革。3)重点车企财务方面,行业结构变革下,特斯拉+理想/蔚来/小鹏+比亚迪/埃安等车企深度受益,销量以及营收同环比表现靓丽;但受上游成本压力未能及时有效传导以及规模效应降低的影响,2022Q1毛利率整体环比小幅下滑。行业变革因素下,各主流车企均持续加码电动智能领域研发投入,以上汽+特斯拉为最。盈利来看,特斯拉发展最为成熟,盈利能力最强,长城/长安等车企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022Q1单车盈利能力环比提升。 零部件板块行业指标及财务表现:1)行业指标:2021年Q4全国乘用车实现产量665.5万辆,同比+0.7%,2022年 Q1实现产量537.4万辆,同比+11.9%,环比-19.3%。2021年Q4板块实现营收2977.3亿元,同比+18.2%,环比 +37.5%;2022年Q1板块实现营收2489.4亿元,同比+1.4%,环比-16.4%,板块营收环比增速与行业基本保持一致。金属原材料价格/海运运费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使得板块毛利率承压下降;2)财务表现:德赛西威/ 拓普集团/旭升股份/爱柯迪2022年Q1营业收入环比分别为-3.83%/+2.89%/ +1.94%/+5.76%,增速优于全行业。核心驱动力为国产替代加速/新产品持续拓展/新能源业务放量;3)业绩展望:2021年Q4毛利率为行业低谷。2022 年Q1开始,旭升股份/爱柯迪/拓普集团等企业毛利率企稳回升,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企业高毛利新产品持续落地量产,中国汽研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净利润率有望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复工复产有序展开,2022Q2是配置汽车板块重要时间窗口。2022年8大金股:整车【比亚迪+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长城汽车】,零部件【德赛西威+拓普集团+伯特利+华阳集团】。其次,整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安汽车+蔚来+上汽集团+小康股份+江淮汽车】等,零部件【爱柯迪+旭升股份+炬光科技+福耀玻璃+中国汽研+华域汽车】,关注【星宇股份+继峰股份+均胜电子】。 风险提示:疫情控制低于预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低于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 保险: 上市险企2022年一季报综述 疫情散发&权益浮亏拖累资负两端 人力拐点或迎新单曙光 投资要点 2022年一季度,受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各地蔓延和权益市场大幅下降的拖累,上市险企资产负债两端均受到较大冲击: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36.4%,NBV降幅逾三成。2022年一季度A股5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13.6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6.4%,主要系1)权益投资公允价值浮盈大幅减少,而同期行业兑现利润基数较高;2)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低位震荡,拖累再投资收益率的同时折现率下行补提准备金侵蚀利润所致。 寿险:供需两端乏力,寿险新单持续低迷。2022年初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各地散发对队伍线下活动开展和居民保险消费需求释放造成冲击,叠加一季度开门红动能不足,1Q22上市险企合计实现新单原保费收入2,016.24亿元,同比下滑3.2%(1Q21同期+3.7%)。在个险持续低迷环境下,部分险企寄托于银保渠道快速做大规模保费,以量补价托底全年业绩目标,其中太保和新华银保渠道新单贡献分别达38.8%和67.7%。队伍增员乏力和产品吸引力下降交织影响下,保障型业务复苏孱弱,核心期缴保费缺口仍较大。国寿十年期及以上期交新单同比下降2.8%,较疫情前2019年同期下滑20.9%;新华十年期及以上期交新单同比大幅下降63.3%至8.8亿元,较2019年同期下滑74.1%。不过,上市险企队伍规模企稳趋势显现,人力脱落速度环比有所收窄,且队伍质态提升,关注持续性。1Q22新单和价值逐月收窄态势,我们预计向好趋势将延续至二季度,中报NBV降幅有望收窄,短期关注队伍企稳的领先指标,中期关注居民收入复苏动能。 财险:财险保费持续回升,承保利润量价齐升。车险综改对车均保费压制于4Q21消除,车险发力下财险保费持续回暖,1Q22老三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财险保费2,753.52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较2021年同期回升9.6 pct.。1Q22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5.6%、96.8%和99.1%,同比分别-0.1 pct.、+1.6 pct.和-0.2 pct.,其中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抬升主要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保证保险业务赔付支出同比上涨所致,而得益于较好的费用管控水平,人保财险与太保产险费用率下降。整体来看,上市险企COR因车险已赚保费口径差异,赔付率有所抬升,但得益于较好的费用管控水平,整体较为稳定。我们认为,在车险综改周期性因素出清后,2H22上市险企车险承保盈利有望迎来上升空间,从而推动整体财险承保利润边际改善,险企全年经营优势有望延续。 资产端:权益市场波动巨大,可供兑现浮盈承压。上市险企总投资收益率同比下行2.0个pct.至3.5%,净投资收益率同比下行0.2个pct.至3.7%。受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和信用风险抬头影响,上市险企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合计同比增速为-43.1%(1Q21对应同比增速为+42.4%)。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计750曲线2022年内将下行13.3bps。权益市场分化、750曲线下降补提责任准备金是当季利润承压的主要因素。 投资建议:保险股资产负债两端已在底部探寻,并且当前股价已反复较为悲观的市场预期。截至2022年5月5日,平安、国寿、太保和新华对应2022年P/EV分别为0.55、0.55、0.37和0.33倍,均处于历史估值的绝对低位,推荐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港股推荐中国财险。 风险提示:1)股市波动导致投资收益下滑;2)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国内各地持续蔓延,拖累代理人线下展业和增员,保障类产品销售复苏持续低于预期;3)长端利率快速下行拖累估值与业绩表现。 (分析师 胡翔、葛玉翔、朱洁羽) 电新: 工控龙头继续超越行业增长 电网龙头Q1盈利超市场预期 投资要点 工控&电力设备行业2021年收入+17.53%、归母净利润+29.46%,2022Q1收入+24.47%、归母净利润+1.61%。1)行业2021年营收&归母净利润稳中有升,2022Q1利润增长相对稳健。全行业2021年收入6403.31亿元,同比+17.53%;归母净利润为399.15亿元,同比+29.46%。其中2021Q4/2022Q1收入1981.58/1453.50亿元,同比+10.13%/+24.47%;归母净利润为57.83/97.31亿元,同比+28.84%/+1.61%。2)行业整体毛利率水平小幅回升。2021年/2022Q1行业毛利率为21.84%/22.60%,同比-0.07pct/+1.27pct(2022Q1环比+0.76pct)。3)2022Q1应收账款/预收款/存货较2021Q4 +3.53%/+0.28%/+9.27%,因2022Q1芯片等原材料持续紧缺,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行业普遍增加原材料储备;4)2022Q1经营性现金流为-70.92亿元,同比改善。 工控行业 2021H1 延续周期向上,2021H2 开始回归至温和增长。板块全年收入稳健增长,归母净利润普遍高增,汇川技术、宏发股份等龙头企业均实现营收&利润快速增长,经营α凸显。1)行业周期向上,2021年营收&利润高增长。2021年板块收入701.15亿元,同比+27.39%;归母净利润89.42亿元,同比+49.69%。其中2021Q4/2022Q1收入192.34/179.66亿元,同比+17.48%/+26.24%;2021Q4/2022Q1归母净利润19.21/17.46亿元(剔除智光电气影响),同比-9.78%/+1.20%。2021Q4起,许多头部企业基本消耗完前期低价库存,原材料涨价(尤其是芯片)的影响开始显现。2)2021年成本端承压、2022Q1延续。2021年板块毛利率31.73%,同比-1.67pct;2021Q4毛利率28.34%,同比-3.13pct;2022Q1板块毛利率为30.08%,同比-3.98pct。3)2022Q1应收账款/预收款/存货较2021Q4 +8.75%/+6.78%/+8.75%,存货增长较多,系原材料备库存所致。4)公司层面,龙头汇川技术(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70%/+11%)抓机会强攻击、加速外资替代,叠加管理变革初显成效,经营α凸显;继电器龙头宏发股份(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28%/+21%)高压直流继电器起量,传统功率继电器复苏。新能源车电驱动领先企业英搏尔(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256%扭亏/+774%)新能源乘用车放量、规模化效应初显。 二次设备2021年保持稳健、营收同比+9.67%,归母净利润同比+15.03%。2022Q1龙头国电南瑞、四方股份等利润表现亮眼。1)2021/2022Q1二次设备收入843.76/137.08亿元,同比+9.67%/+20.52%,归母净利润90.69 /7.81亿元,同比+15.03%/+38.84%。利。2)毛利率水平持稳。2021/2022Q1板块毛利率为27.24%/24.63%,同比-0.13pct/-0.31pct;3)2022Q1应收账款/预收款/存货较2021Q4-1.29%/+2.41%/+15.93%,经营现金流出35.37亿元,净流出额同比提升。4)公司层面,龙头国电南瑞(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16%/+88%)表现延续稳健,2022Q1因电力自动化业务结构性增长、费用率控制,归母净利润高增。民营龙头四方股份(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31%/+38%)、宏力达(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30%/+61%)均表现优异。 一次设备2021年保持稳健、营收同比+17.08%,归母净利润同比+30.17%,2022Q1盈利持续增长。1)收入稳增,利润增长更快。2021/2022Q1年收入3606.22/845.10亿元,同比+17.08%/+29.44%;归母净利润130.49 /53.19亿元,同比+30.17%/+39.31%。2)分板块看,2021/2022Q1剔除特变电工影响(硅料业务大幅增长),特高压/高压营收同比+2.27%/+16.26%,归母净利润同比+14.95%/+28.40%;中压电气营收同比+4%/+18%,归母净利润同比+89%/-99%;剔除正泰电器后,低压电器营收同比+17.85%/-0.93%,归母净利润同比+4.91%/-0.70%;智能电表营收同比+0.9%/+16.32%,归母净利润同比-57.69%/+16.87%;电线电缆营收同比+21.36%/+18.41%,归母净利润同比18.21%/-8.28%。3)盈利能力略有改善,2021/2022Q1毛利率分别为19.54%/21.26%,同比+0.71pct/+2.60pct。4)2022Q1应收账款/预收款/存货较2021Q4 +5.35%/+0.77%/+8.35%,经营性现金流出14.52亿元,同比大幅改善。 投资建议:1)工控行业在经历近一年半向上的周期后,2021Q3-2022Q1需求回落至温和增长,但锂电、半导体等先进制造领域景气度仍较好。内资龙头抓住行业交付受阻的机遇,加速替代外资,2022Q1业绩表现超越行业;2)电网投资额保持高位稳定,面对新能源大量并网接入与用电侧结构调整,有望在特高压、调度、配网等方向加大投入。2022Q1电网充当拉动基建的主力军,一&二次设备业绩表现亮眼,盈利弹性较大。泛工控领域:推荐汇川技术、宏发股份、三花智控、中控技术、英搏尔,关注雷赛智能、麦格米特;电网设备:推荐国电南瑞、思源电气,关注四方股份、宏力达、安科瑞、亿嘉和、许继电气、炬华科技等。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国内外疫情加剧。 (分析师 曾朵红) 电新: 2021&2022Q1新能源板块总结 光伏分化明显,各环节龙头恒强 风电整机盈利改善,零部件分化 投资要点 新能源:1)行业整体盈利持续增长,光伏2022Q1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全行业2021年营收9961.39亿元,同增23.41%,归母净利润702.91亿元,同增11.65%。光伏板块2021年营收4746.64亿元,同增47.48%,归母净利润489.81亿元,同增52.25%。风电板块2021年营收2709.89亿元,同增7.65%,归母净利润为206.90亿元,同增13.36%。核电板块2021年营收2504.86亿元,同增7.24%;归母净利润6.21亿元,同减95.05%。全行业2022Q1收入2653.83亿元,同增39.53%,归母净利润299.90亿元,同增69.62%;光伏板块2022Q1营收1543.85亿元,同增76.50%,归母净利润196.72亿元,同增113.26%;风电板块2022Q1营收527.73亿元,同增4.05%,归母净利润62.17亿元,同增19.84%;核电板块2022Q1营收582.25亿元,同增11.96%,归母净利润41.00亿元,同增25.46%。2)2021年毛利率上升、归母净利率下降, 2022Q1毛利率、归母净利率上升。2021年/2022Q1全行业68家公司毛利率为21.85%/23.58%,同比+0.08pct/+0.60pct。2021年/2022Q1全行业归母净利率为7.06%/11.30%,同比-0.74pct/+2.00pct;3)全行业2022Q1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存货分别较2021Q4环比+10.49%/+1.54%/+10.83%,经营性现金流出192.91亿元,同增21.52%。 光伏板块:光伏分化明显,龙头恒强:1)2021、2022Q1龙头企业增长持续,各环节景气度改善,盈利能力持续增长:2021年光伏板块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48%、52.25%;2022Q1光伏板块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6.50%、113.26%。2021年/2022Q1全行业毛利率21.66%/22.45%,同比-0.18pct/+0.78pct。2021年/2022Q1全行业归母净利率10.32%/12.74%,同增0.32pct/2.20pct;2)各环节分化严重,硅料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2021年:硅料(+199.52%)>辅料(+69.72%)>设备(+63.59%)>硅片(+47.51%)>胶膜(+32.11%)>玻璃(+23.06%)>组件(+12.27%)>逆变器(+3.22%)>运营(-1.14%)>支架(-94.73%)>电池(-115.59%);从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看:硅料(+565.07%)>电池(+125.81%)>辅料(+49.18%)>组件(+43.46%)>硅片(+29.54%)>逆变器(+15.75%)>运营(+11.87%)>设备(+9.75%)>胶膜(-18.64%)>玻璃(-49.34%)>支架(-160.24%);3)费用率+原材料供应为环节内差异主要原因:硅料环节供需偏紧下盈利强劲:通威股份归母净利润51.94亿元,同增513.0%(因通威股份业务较多,实际硅料业务增速更快;硅料供需持续紧缺,价格超市场预期上涨至25万元+/吨)、大全能源2022Q1归母净利润43.12亿元,同增640.85%(需求旺盛,新产能爬坡叠加库存转移销量大增+单吨净利创新高);组件环节静待盈利修复,硅料供给释放下有望量利齐升:隆基股份2022Q1归母净利润26.64亿元,同增6.5%(盈利中包含6.6亿元硅料投资收益,2022Q1硅片单瓦盈利0.12元持续超市场预期,下半年硅料产能释放,电池组件盈利待修复)、晶澳科技2022Q1归母净利润7.50亿元,同增378.27%(2021Q1盈利基数较低;硅片跟涨硅料同时尺寸结构改善、薄片化、新产能释放;组件出口需求好,一体化成本优势明显);辅材环节原材料价格下行+涨价传导成本压力,2022Q2盈利逐步修复:福莱特2022Q1归母净利润4.37亿元,同减47.9%(2022Q1价格承压回落低位+成本上涨,2022Q2起成本下行盈利修复)、福斯特2022Q1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减31.5%(2022Q1需求下行+树脂价格上涨导致盈利下滑,但需求旺盛+成本陆续传导看好2022Q2量利双升);逆变器环节表现各异:阳光电源2022Q1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增6.26%,固德威2022Q1归母净利润0.09亿元,同减86.54%(主要系拓展市场下费用支出大幅增加但营收增长较慢导致费用率较高,拖累盈利)。锦浪科技2022Q1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增55.0%,禾迈股份2022Q1归母净利润0.87亿元,同增175.23%(锦浪IGBT供应充足,禾迈微逆不需IGBT,且均费用率控制优秀,两家公司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同行,2022Q2欧洲家储需求爆发+人民币汇率下降,盈利充分受益);4)2022Q1光伏板块现金流同比大幅上升:2022Q1板块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存货环比+7.69%/+18.73%/+22.76%,经营性现金净额+3.65亿元,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为净流入453.91亿元。 风电板块:整机稳定增长、零部件分化明显:1)2021年风电板块营收、盈利同比提升:2021年风电板块收入2709.89亿元,同增7.65%,归母净利润206.90亿元,同增13.36%。2021/2022Q1风电板块毛利率、归母净利率小幅提升。2021/2022Q1风电板块毛利率为21.14%/22.87%,同增1.43pct/0.07pct;2021/2022Q1归母净利率为7.63%/11.78%,同增0.38pct/1.55pct。2)风电整机表现稳健,金风科技营收下降,明阳智能、运达股份量利齐升。金风科技受陆风装机需求回落影响营收下降,盈利受益风电场开发投资,明阳智能受益海风装机增加,运达股份陆上风机市占率大幅提升。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增16.65%/125.69%/183.13%。明阳智能、运达股份2022Q1盈利持续高企,归母净利润分别同增450.34%/157.51%。3)零部件板块分化明显。轴承、叶片、变流器、电机环节表现佳:新强联、中材科技、禾望电气、湘电股份盈利上升。轴承国产化龙头新强联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增21.09%/33.97%。叶片龙头中材科技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增64.40%/26.46%,主要系玻璃纤维贡献盈利增幅,叶片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同比下滑。禾望电气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增4.97%/1.98%。湘电股份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增5.60%/65.03%。塔筒2022Q1、铸锻件2021&2022Q1业绩承压。塔筒龙头大金重工、天顺风能2022Q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降18.92%/93.46%。铸件龙头日月股份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同降31.9%/78.15%。大兆瓦法兰龙头恒润股份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降4.59%/90.91%。海缆环节主业纯粹的东方电缆盈利提升。东方电缆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增33.98%/0.16%。中天科技2021/2022Q1归母净利润同降92.43%/同增106.23%。4)2021年风电板块现金净流入下滑,2022Q1持续下滑。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流入227.09亿元,同降7.72%。2022Q1净流出169.12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出大幅提升。5)2022Q1应收账款提升、预收账款有所下降,存货小幅增长。2022Q1末应收账款969.80亿元,环增11.89%。预收款项238.02亿元,环降10.24%。存货562.18亿元,环增3.62%。 投资建议:中国规划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欧盟2050年碳中和,美国2035年无碳电力2050年碳中和,且海外电价不断上涨,各国均提高能源安全重视程度,我们预计后续光伏装机将加速增长,逐步成长为主力能源。2022Q1国内分布式和海外市场需求旺盛,支撑硅料价格提升至25万元+/吨。短期看,2022年4月组件和胶膜龙头排产环比持平略增,2022年4月底硅料新增产能陆续释放,我们预期2022Q2硅料供给增长。2022Q2组件前四家龙头出货环比提升35%,边际持续改善,下半年硅料产能进一步释放,产业链降价刺激地面需求起量。基于全球需求旺盛及硅片薄片化进展迅速,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装机240-250GW,同增50%+。重点推荐:组件环节(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关注晶科能源),逆变器环节(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禾迈股份,关注德业股份),以及龙头稳固的硅料、胶膜和玻璃环节(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福斯特、福莱特,关注海优新材、信义光能)等。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电网消纳问题限制、海外拓展不及预期。 (分析师 曾朵红、陈瑶) 个股 金钼股份(601958) 钼价进一步上涨 矿山质优规模大 投资要点 优质钼金属生产商,盈利能力较强:公司于2008年4月17日在国内A股上市。据官网数据,公司拥有权益内钼资源约150万吨金属量,具有领先的产业规模。2021年公司产品中钼炉料占营业收入55.8%,毛利率高达23.61%,具有较好的收入能力,其产品销量约占世界钼市场份额8%,并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实力强劲。 下游需求超预期增长,钼价有望进一步走高:供给侧国内保持平稳低速增长,海外矿山产量不及预期。我国作为全球钼矿产量最高的国家,钼矿产量一直稳定在13万吨左右。自2021年四季度开始钼铁从依附进口转变成净出口行情,叠加国际市场需求持续出口,钼市供应逐渐趋紧。海外矿山产量受限于采矿量下降等因素回收率大幅下滑。需求端受益于特钢不锈钢产业扩张,全球钼消费需求增速平稳。2021年中国仍然是钼消费量最大的国家,钼消费量从2020年的10.64万吨上升到2021年的11.14万吨,增长了5%,增速平稳。由于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国内钼消费市场带动全球市场持续攀升。随着全球钢铁消费升级持续和结构优化,钼消费规模将持续扩大。 矿山品质优规模大:公司坐拥两大矿山开采权,分别是金堆城钼矿和汝阳东沟钼矿。金堆城钼矿钼年产量为1344万吨,汝阳东沟钼矿年产量为804万吨,两钼矿品位高。同时,公司间接控股了金寨沙坪沟钼矿和间接参股了吉林天池季德钼矿。金寨沙坪沟钼矿规模巨大、品位高、易采易选,是国内外罕见的超大型优质钼矿床,平均品位0.14%,其中富矿核钼金属量为106万吨,品位高达0.36%。 定增资金推动降本增效:5月5日,公司新发布定增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定增募资不超过19亿元,用于金堆城钼矿总体选矿升级改造项目、钼焙烧低浓度烟气制酸升级改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金堆城钼矿总体选矿升级改造项目拟投资总额达12.5亿,钼焙烧低浓度烟气制酸升级改造项目拟投资总额达1.8亿。改造后,将淘汰金堆城钼矿落后出产能并引入 WSA 湿法制酸工艺技术及设备推动降本增效。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主营产品价格上行,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为95/105/118亿元,同比增速为19%/10%/12%;归母净利润为13/14/15亿元,同比增速为155%/13%/5%;对应PE分别为18.7/16.5/15.8x。按业务板块,钼产品相关板块我们选取同样作为有色金属龙头的宝钛股份、中钨高新,商品贸易板块选取占比较小,故忽略,得出2022-2023年PE均值为21.6/17.1x;由于公司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因此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钼价格波动;成本波动;公司自身经营风险。 (分析师 杨件) 中航光电(002179) 国内特种防务连接器龙头 十四五军民并进续创佳绩 投资要点 军用连接器龙头:公司占据了国内军用连接器的主要市场,数据显示2018年公司产品航空市占率超80%,船舶市占率超50%,并在航天、兵器和信息化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未来快速增长主要基于四个逻辑:1)目前我国军机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十四五期间三/四代战机快速放量,叠加上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下游需求旺盛;2)连接器在新上线装备的单机价值量逐步提升;3)公司依托航空工业集团,拥有国内较全面的连接器产业体系,技术上可满足要求,可以对市场新需求快速做出反应,新启动洛阳基础器件产业园项目,公司产能将逐步释放;4)军用连接器存在技术门槛以及资质门槛,是一个参与者稀少的细分领域,可保持高毛利率。 新能源汽车持续放量,高压连接器长期受益:新能源汽车板块已由政策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产销量有望实现大幅增长。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全球占据优势地位,有望逐步带动汽车连接器实现国产替代。高压连接器串联起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池箱、三电系统以及车载设备,需求量和单价远高于传统汽车连接器,因此高压连接器有望跟随新能源汽车同步实现放量,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通信业务有望充分受益行业需求释放的红利。5G与数据中心建设推动通信连接器需求:4G向5G转变的过程,将为基站提供广阔的增量市场,现代社会对算力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国家提出的“新基建”、“东数西算”政策将促进数据中心蓬勃发展,公司积极推进通信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调整,客户逐步优化,基本覆盖全球领先的5G 设备厂家,同时国产替代和国际市场取得突破有望令公司通讯连接器订单持续增长,在行业需求释放的红利中获得超额收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高景气,并考虑公司军用连接器市场龙头地位以及通信、新能源汽车等业务的快速发展,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22/33.76/42.1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40/2.97/3.71元,对应PE分别为33X、27X、21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冠疫情反复导致公司产能释放不及预期;2)军品业务毛利率下降;3)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及预期。 (分析师 苏立赞、钱佳兴) 广汽集团(601238) 自主+合资共振,新车周期向上 投资要点 广汽埃安:技术储备深厚,研产销体系完善。组织变革角度:独立经营能力逐步完善,混改激发组织活力。技术布局角度:电动化自研技术积累深厚,智能化自研合作并驱。纯电GEP平台换代提高纯电整车制造水平。电动化:1)动力电池领域,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硅负极新型电池+弹匣电池分别突破快充+续航+安全;通过自建生产线+孵化合作公司+多样化供应商提升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的话语权。2)电驱领域,埃安合作+自研并举。3)超充领域:同步打造车端+桩端快速充电体系实现行业领先。智能化:1)合作伙伴支持下ADiGO 智能网联生态系统不断进化。2)发布自研全新电子电气架构“星灵”迈向整车域集成+高速OTA。3)合作华为构建智能汽车数字平台。产品维度:科技感&年轻化产品聚焦充分竞争细分市场,以时尚活力的品牌形象+超越同级的产品力销量持续向上。渠道维度:多层级渠道提高效率,APP直联用户。渠道门店总数及单店效能处于新势力品牌前列。 广汽传祺:组织架构变革提升车型开发效率,混动产品蓄势待发。组织变革:实施大总监团队架构,车型开发研产销一体化,提升车型开发效率。技术维度:模块化平台+动力品牌+混动双线布局。1)GPMA为广汽面向全球市场自主开发的平台化、模块化架构,强调“活力、节能、可靠”三大亮点。2)动力品牌钜浪动力包含发动机、变速器两大领域,产品架构完善,动力性能出色。3)混动领域丰田方案+自研方案并驾齐驱。①HEV:广汽自主研发的2.0TM发动机+丰田油电混合双擎动力系统THS,2021年12月发布的全新第二代GS8为首款该路线车型。②广汽自主研发的2.0ATK发动机+GMC机电耦合系统:兼容混动、插电式混动等多种动力需求。首款搭载该方案的车型为2022年新车影酷。产品维度:产品谱系健全,轿车+MPV车型逐步发力。 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公司业绩增长基石,产能扩张提振销量。纯电新车方面广丰纯电动中型SUV车型bZ4X已于2022年4月开启预售。广本首款纯电车型e:NP1将于2022年5月预售。其余燃油新车方面,广丰威飒、锋兰达于1月上市,广本全新SUV ZR-V将于2022年上市,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维持强势价格带产品周期。广丰/广本均进行扩产,为销量增长提供重要基石,持续为集团贡献稳定增长的投资收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自主+合资共振,新车周期向上!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1030.61/1323.19/1761.94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9.63/118.40/149.86亿元,对应EPS为0.95 /1.13/1.43元,对应PE为13/11/9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控制进展低于预期;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增速低于预期;芯片/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供应链不稳定;软件OTA升级政策加严等。 (分析师 黄细里) 五月十大金股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