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胶原蛋白深度报告:胶原蛋白应用前景广阔,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快速增长

胶原蛋白深度报告:胶原蛋白应用前景广阔,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快速增长

作者:微信公众号【时尚消费志】/ 发布时间:2022-05-0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胶原蛋白深度报告:胶原蛋白应用前景广阔,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快速增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胶原蛋白是人体结缔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胶原蛋白约占结缔组织的20%-30%,广泛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黏膜、肌肉、头发、骨骼、软骨、关节等结缔组织,构成人体的生命支架。从类型上来看,至今约有28型不同的胶原蛋白被发现,其中 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和皮肤相关,I型主要起支撑作用,占比高达80%+,III型具有保持皮肤弹性,修复损伤的作用。 从制备方法来看,可分为动物源提取和重组法,具体如下: 1、动物源提取法:是生产胶原蛋白的传统制备方法,来源主要包括鱼、鸟、牛、猪等,提取方法可进一步分为酸法和酶法,其中酸法提取成本较低,是主流提取方法,而酶法提取是得到高质量胶原蛋白的最有效途径。 2、重组法:相比动物源提取,重组法制备改善了胶原蛋白免疫排异性、亲水性和疾病隐患,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国内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全球领先,头部企业包括锦波生物和巨子生物等。 市场概况:国内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增速预计将高于全球市场。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2019年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9.83亿美元(全球中占比仅为6.4%),2019-2027E CAGR为6.1%,高于全球市场的5%。拆分来看,2019年医疗健康、食品饮料和护肤品领域占比分别为48%、32%和13%。 下游应用看点:我们预计医疗健康(包含医美)和护肤品未来景气度高,将驱动行业发展。详细观点如下: 医疗健康板块:基于胶原蛋白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广泛,本文重点研究的细分领域如下: a)皮肤修复敷料:贴片式医用敷料(械字号)功能性突出,医美术后搭配需求广阔。从竞争格局来看,国产企业在贴片式敷料市场占主导地位,2019年CR3高达53%;此外,创尔生物和浙江崇山生物制品是行业内唯二拥有三类证的公司,稀缺性强; b)注射类医美:胶原蛋白(注射类)目前占比较小,受限于批证进度,目前仅有5款注射填充类胶原蛋白产品在市场上合规流通,分别为双美的肤柔美、肤丽美和肤力原,长春博泰的弗缦和锦波生物的薇旖美。我们认为,未来胶原蛋白在医美领域发展前景广阔,增长驱动力包括:a.胶原蛋白的美白、抗衰功效切中国内消费者痛点;b.水光针兴起带动胶原蛋白需求;c.量产问题有望逐步解决,各公司扩产解决供应瓶颈。 护肤品板块:因充分契合消费者对功效和成分的需求,胶原蛋白在护肤品领域受到更多欢迎,其中在面膜类产品和精华液、原液等应用相对更多。在胶原面膜类品牌中(妆字号),创尔生物和巨子生物在国内认可度较高,根据美丽修行数据,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评论数排序);而非面膜类护肤品中,外资品牌优势较大,且热门产品的附加值普遍较高,品类以眼霜、面霜为主。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我们认为,胶原蛋白在国内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在医疗健康、护肤品和医美领域有巨大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基础技术领先(特别在重组领域),有望实现弯道超车,看好在该赛道布局前瞻、技术领先的行业头部企业,建议关注华熙生物(688363,未评级)、创尔生物(831187,未评级)、锦波生物(832982,未评级)、台湾双美、巨子生物等。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产品安全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等。 报告正文 胶原蛋白行业概况 人体中广泛分布,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主要和皮肤相关 胶原蛋白是一种具备三螺旋结构的特殊蛋白质。不同于普通蛋白质的简单结构,胶原蛋白属于三螺旋结构,其分子由三股左手螺旋构型的胶原α链左旋形成左手螺旋结构,再以氢键互相咬合形成牢固的右手超螺旋结构。胶原蛋白的生物活性与稳定性优于普通蛋白质,其理化拉伸强度更高。 胶原蛋白是人体结缔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胶原蛋白约占结缔组织的20%-30%,广泛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黏膜、肌肉、头发、骨骼、软骨、关节等结缔组织,构成人体的生命支架。胶原蛋白有很强的伸张能力,是韧带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也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它使皮肤保持弹性,而胶原蛋白的流失,则使皮肤出现皱纹。胶原蛋白亦是眼睛角膜的主要成分,但以结晶形式组成。 从类型上来看,至今约有28型不同的胶原蛋白被发现,具体来看:I型胶原蛋白主要分布在骨、跟腱、皮肤(成人)、血管壁中;Ⅱ型胶原在透明软骨中含量丰富;Ⅲ型胶原在皮肤(婴儿)、血管内膜、子宫壁、肠道中含量丰富;Ⅳ型在晶状体中含量丰富;Ⅴ型主要分布在皮肤和血管壁中。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和皮肤相关,I型主要起支撑作用,占比高达80%+,III型具有保持皮肤弹性,修复损伤的作用。 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胶原蛋白可分为生医级原料(胶原蛋白)、化妆品原料(类胶原蛋白)、食品级原料(明胶),具体可分别应用在生物医学材料、化妆品原料和外敷用医学材料、食品原料和化妆品原料,其中生物医学材料的原料要求最高,其次为化妆品原料和食品级原料。 胶原蛋白制备:动物源提取vs重组法 动物源提取:猪和牛为主流来源,免疫排异和疾病感染为主要痛点 动物源提取是生产胶原蛋白的传统制备方法,来源主要包括鱼、鸟、牛、猪等,具体来看: 鱼类:海洋生物作为新兴研究热点,近年来用于提取胶原蛋白的增长率较高,特别是深海鱼类污染较少。但由于溯源性等问题,海洋生物源胶原蛋白多用于食品、化妆品领域,极少作为医用胶原使用; 鸟类:解离温度最高,达到约41-42摄氏度,但是受制于鸟类有禽流感等其他病毒的影响,消费者对安全性有所顾虑; 牛类:牛类胶原是主要的胶原蛋白材料来源,占据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但是部分消费者会担心狂牛症会对产品安全性造成影响,国内胶原蛋白龙头创尔生物采用牛跟腱作为主要生产原料; 猪类:产品安全性最高,猪类的口蹄疫疾病与人类不共通,国内胶原蛋白龙头双美即采用猪作为生产原料来源。 从提取方法来看,酸法提取由于成本较低是主流提取方法,而酶法提取是得到高质量胶原蛋白的最有效途径。 酸法提取:过程快速,可保持胶原结构,但提取的得率低,且胶原的端肽得到保留,存在较高免疫原性风险,具体原理为:样品在经过前期除脂、除杂蛋白后,将其置于低离子强度的酸性介质中,胶原蛋白分子之间的盐键、Schiff碱受到破坏,从而将胶原蛋白溶解出来,通过盐析、透析等步骤最终得到酸溶性胶原蛋白; 酶法提取:提取胶原的得率和效率较酸法有很大提高,胶原的免疫原性也更低,质量更好,但制备要求更高。具体原理为:利用蛋白酶限制性地切割胶原蛋白的末端肽,剩余的主体部分则可溶于中性或酸性溶液中,最终提取出酶溶性胶原蛋白。 国内龙头创尔生物通过自主研发的6项核心技术,提升了各种酶解条件控制的稳定性,从而保障了最终产品的功效和品质。公司通过6项核心技术,包括精细化酶法提取技术、高纯度胶原制备技术、动物来源材料免疫原性清除技术、原料前处理工序精准加工技术、高效病毒灭活技术、产品最终灭菌技术,最终产品的功效和品质都较好,具体来看:产品纯度>99%,杂蛋白含量不高于0.1%,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免疫原性和过敏反应风险极低。 重组法制备:解决动物源提取法主要痛点,国内技术全球领先 相比动物源提取法,重组法制备改善了胶原蛋白免疫排异性、亲水性和疾病隐患。重组制备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选用各种宿主细胞,如转基因鼠、昆虫、转基因蚕、转基因烟草、大肠杆菌、酵母等生产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其胶原蛋白产品具有安全性好、重现性好、质量稳定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提取方法存在的如疯牛病病毒隐患等缺点,同时也改善了胶原蛋白的亲水性、免疫排异性等性能。 量产是重组制备方法的主要痛点。早在1980年,美国的医学博士Uitto J等就从人体皮肤细胞体外培养中得到了Ⅰ型和Ⅲ型前胶原。此后,国外研究者试图通过昆虫细胞、酵母菌等媒介生产与人体胶原表达相似的胶原蛋白,但存在培养成本高、时间周期长、重组胶原蛋白表达量过低(约1%)等问题,且均处于实验室规模,一直无法实现产业化应用,直到2001年,巨子生物才成为全球首个成功研发类人胶原蛋白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的企业。 国内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全球领先。以锦波生物的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为例,公司借助现代蛋白工程领域前沿的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技术,针对该核心功能区进行密码子优化串联,得到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进一步增强了其生物活性,为天然胶原蛋白的190%以上。另外,巨子生物在科技研发和学术钻研占据领先地位,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期刊100余篇。 行业现状及未来预期 国内发展仍处于初期,未来增速高于全球市场 2019年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9.83亿美元(全球中占比仅为6.4%),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市场。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2019年全球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153.56亿美元,2016-2019 CAGR为6.7%,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26.2亿美元(2019-2027E CAGR为5%),对比中国市场,2019年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9.83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约为6.4%,2016-2019 CAGR为7.8%,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76亿美元(2019-2027E CAGR为6.1%),增速均高于全球市场。 胶原蛋白可主要应用于医疗健康(包含医美)、食品饮料和护肤品领域,我们认为医疗健康,护肤品未来景气度高,将驱动行业发展。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 数据,2019年全球胶原蛋白应用在医疗健康、食品饮料和护肤品领域的占比分别为50%、31%和13%,中国应用领域分布与国外类似,2019年分别为48%、32%和13%,下文将重点分析医疗健康和护肤品两个景气度较高的板块,寻找未来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下游应用看点:医疗健康、护肤品领域潜力巨大 医疗健康:皮肤修复敷料和医美领域将驱动行业增长 胶原蛋白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广泛。根据赛瑞研究,2020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预计为4,000亿元,2010-2020E CAGR为19.6%。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决定了胶原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另一方面,胶原生物来源特性和同类胶原在种属之间的高相似性决定了胶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上性质保证了胶原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并且涉及了多个临床学科。 皮肤修复敷料:贴片式医用敷料功能性突出,医美术后搭配需求广阔 皮肤修复敷料属于创面敷料的应用领域之一。胶原作为创面敷料具有黏附性好、适于肉芽组织和上皮细胞形成、减小伤口挛缩和抗原反应、止血性能好、具备类似真皮的物理形态结构和可适度交联及被组织吸收等优点,可用于烧伤、外力所致的伤口、腿部溃疡和褥疮等的治疗。而皮肤修复敷料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真皮层缺损的创面修复,胶原蛋白还可以促进表皮细胞的生长,大幅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提高烧伤病患者的存活能力,有效修复真皮缺损创面,减轻瘢痕和挛缩的产生,改善修复后外观和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皮肤修复可具体分为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和高端创伤敷料,具体如下所示: A)医用皮肤修复敷料 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可进一步拆分为贴片式和非贴片式,其中贴片式为主流,更加适用于皮肤修复。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的用户可分为三类:一类为具有痤疮、皮炎等皮肤问题的患者,一类为接受轻医美手术后急需皮肤修复的医美人群,一类为追求功能性护肤的普通消费者。从消费实力看,后两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频率更高,是我国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成长的新生推动力量。 受医美和功能性护肤需求上升影响,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增长较快。根据标点医药数据,2019年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消费量达到3.37亿片,2017-2019 CAGR超过40%,行业渗透率约为30% 从成分构成来看,透明质酸钠医用皮肤修复敷料批文最多,截至2020年6月达到38个,高于胶原蛋白的19个,但胶原蛋白敷料的管理等级最高可至三类管理类别,对于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要求更高,此外三类证在行业中也较为稀缺,截至20H1,拥有的两家分别为创尔生物和浙江崇山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国产企业在贴片式敷料市场占主导地位,2019年CR3高达53%。根据标点医药数据,从销售额来看,Top 3的敷尔佳、创福康和可复美市占率分别为37%、8%和8%,从销售量来看,Top 3的敷尔佳、荣晟、和创福康分别为28%、7%和5%,国内企业均占据主导地位。 B)高端创伤敷料 高端创伤敷料主要针对的是更为复杂的伤口护理,包括慢性伤口、烧伤、复杂手术伤口等,此类伤口通常愈合难度较大、愈合时间较长、对患者而言更为痛苦且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2019年全球高端创伤敷料市场规模达65.79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88.22亿美元,2019-2026E CAGR预计为4.3%。 细分来看,高端创伤敷料市场可进一步分为胶原、泡沫、水胶体、薄膜、藻酸盐、水凝胶等。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全球胶原类高端创伤敷料市场2019 年市场规模已达到6.25亿美元,2026 年有望增长至8.02 亿美元,2019-2026E CAGR预计为3.6%。 医美:胶原蛋白(注射用)目前占比较小,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国内医美市场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776亿增长至2020年的1,549亿,CAGR为18.9%,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扩张至6,535亿元,2020-2030年复合增速预计为15.5%。另一方面,从主要国家中每千人医美治疗次数来看,2019年中国为17.4次,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潜力巨大。 低风险、恢复快等优势驱动注射填充类轻医美项目占比提高。相比于手术类整形,以注射类为代表的非手术类微创医美恢复时间快、价格及风险相对较低,因此市场接受度较高,此外,由于大部分项目维持时间基本在1年以内,因此消费者复购率和成瘾性均较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30年非手术类医美占比将达到64%,相比2020年提升14 pcts。从注射类医美的结构来看,玻尿酸和肉毒素依然占据主导,以胶原蛋白为代表的其他品类占比仍然较小。 受限于批证进度,目前仅有5款注射填充类胶原蛋白产品在市场上合规流通。产品分别为双美的肤柔美、肤丽美和肤力原,长春博泰的弗缦和锦波生物的薇旖美,各品牌的技术路线有所区隔,其中双美最早进入中国市场,通过精准定位眼眶周围皮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采用猪皮纯化的I型胶原蛋白,而长春弗缦采用的是牛皮纯化的I+III型胶原蛋白,锦波生物的薇旖美于2021年6月拿到三类证,采用的是人源III型胶原蛋白,表现值得期待。 我们认为,未来胶原蛋白市场增长前景广阔,主要驱动力主要包括: 1、胶原蛋白的美白、抗衰功效切中国内消费者痛点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喜欢白嫩无暇的肌肤”和“抗衰十分重要”是中国医美用户排名前两位的审美观念,而胶原蛋白产品恰好能够满足以上痛点。双美作为国内较为成功的胶原蛋白品牌之一,精准定位眼眶周围皮肤。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作息时间不规律,因此黑眼圈和眼袋等问题较为普遍,直接触发了消费者的美白、抗衰需求,同时在艾瑞咨询的数据中,泪沟、黑眼圈、眼袋等问题分别在医美人群审美观念中排名第四和第五位。 以双美为例,胶原蛋白祛黑眼圈的原理为:1)双美胶原蛋白为乳白色、不透光的产品,可以起到即刻遮盖效果;2)同时降解产物中,含有氨基酸组合可有效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通过抑制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转化为多巴醌,抑制黑色素的产生,从而根源性解决黑眼圈问题。而如果使用玻尿酸,有一定概率会产生丁达尔效应,造成局部水肿,外部观察呈淡蓝色,反而使得黑眼圈加重。 2、水光针兴起带动胶原蛋白需求 1952年法国的Dr. Michel Pisto首次提出“Mesotherapy”疗法,又称美塑疗法、中胚层疗法。1987年法国卫生部将它纳入合法的传统医学治疗项目。从那时起,这项技术成功在全世界多个国家获得认可并被广泛应用。 水光针是中胚层疗法中最常见的一种,核心是补充基质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维生素、氨基酸、矿物盐、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人体必需的物质,促进真皮层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达到抗衰老、增加皮肤水合度、提高皮肤弹性的综合效果。 从成分上来看,以玻尿酸为主要成分的基础水光仍然占据大头,复合水光(配合胶原蛋白、肉毒等)由于更丰富的功能性受欢迎程度在不断上升,胶原蛋白与玻尿酸混合使用,能够保证深层储存水分,并且刺激成纤维细胞大量分泌I型胶原纤维,持续营养肌肤,抗衰效果更佳,而单纯的玻尿酸基础水光仅能起到补水作用。 我们认为,水光针作为门槛较低的医美项目,随着医美渗透率的提升,未来成长前景广阔。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20年中国注射针剂的医美用户中,34%的用户接受过水光针注射。另一方面,目前水光针合规产品较少,随着行业的正规化,将利好持证的头部公司。目前市场上持三类证的水光针主要包括爱美客的嗨体系列/冭活泡泡针、华熙生物的润致娃娃针、瑞蓝唯瑅和双美的肤柔美,其中肤柔美是胶原蛋白类水光针。根据法制日报报道,3支水光针里只有1支是正品,我们认为国内医美行业的规范化是大势所趋,有望持续利好头部公司。 3、量产问题有望逐步解决,各公司扩产解决供应瓶颈 如前文所述,量产是重组制备方法的主要痛点,也是胶原蛋白未能大规模普及的原因之一,但是根据双美年报,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观。2017年后胶原蛋白植入剂产量和胶原蛋白产量均有明显提升,2017-2020 CAGR分别为53%和34%,另一方面,单位成本角度也开始逐年下滑,2020年双美胶原蛋白植入剂和胶原蛋白分别为303新台币/mg和3,798新台币/kg,与2017年相比分别下滑37%和23.7%。 锦波生物、长春博泰也分别提出扩产规划,未来产能瓶颈有望突破。根据锦波生物招股说明书,公司拟投资4.38亿元,预计项目建成达产后(2年内)将新增制剂产品产能1,680万支,其中蛋白植入剂30万支。根据长春博泰胶原蛋白建设项目公示计划,公司于2020年底自筹5,800万建设胶原充填剂生产及胶原面膜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可生产小分子胶原蛋白12t/a,医用充填剂20万支/a,胶原面膜28万盒/a。 护肤品:胶原类产品充分契合成分党需求在护肤领域应用广泛 成分与功效是美妆护肤品消费的最重要考虑因素。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成分与功效、性价比和品牌保障是这个消费者购买美妆护肤品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占比分别为53.2%、49.3%和40.7%。并且根据时间的推移(具体可分为萌芽期、探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消费者对于功能诉求和品牌需求的要求不断上升。 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增速高于普通化妆品。根据前瞻产业数据,2019年,中国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规模为283亿元人民币,2016-2021年CAGR达到32.6%,增速远高于同期护肤品行业(11.6%)的复合增速。但从渗透率来看,中国市场2021年仅为9.6%,和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较大空间。 由于具备较好的功效性(保湿和美白),胶原蛋白常被用于护肤品和美容行业中,也受到消费者更多的欢迎。根据创尔生物招股书,20岁后皮肤厚度每10年胶原蛋白降低7%,女性绝经后5年内胶原蛋白流失30%,之后每年流失1.13%。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纯胶原和添加了胶原的护肤品就已推出上市,天然胶原具有促进组织生长愈合、保水、美白、滋养皮肤等功效,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面膜是胶原蛋白在医美行业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其余还可用于精华液、原液等成分中。 面膜行业实现快速增长,其中补水、保湿、修护为主要关注点。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我国面膜市场规模约为321亿元,同比增长10.3%,根据标点医药数据,在购买面膜时,补水、保湿、修护为面膜功效的前三大关注点。 在胶原面膜类品牌中,创尔生物和巨子生物在国内认可度较高。根据美丽修行的数据,含胶原蛋白的面膜产品品种繁多,热门产品单片价格普遍高于普通面膜,排名前五的产品(按评论数排序)生产厂商分别为创尔生物、日本佑天兰株式会社、巨子生物和森田集团,国内品牌在胶原类面膜品类中占据两席,消费者中认可度较高。 非面膜类产品中,外资品牌占据主导,产品附加值较高。根据美丽修行的数据,排名前三的产品(按评论数排序)均为外资品牌,分别为雅诗兰黛、宝洁和喜莱博株式会社,并且热门外资品牌的产品附加值普遍较高,以眼霜、面霜为主。榜单中的国内厂商分别为巨子生物、珠海雅思细胞医学、芳香世家和广州暨达生物。 相关公司 华熙生物:拟收购益而康生物,强化胶原蛋白领域竞争力 2022年4月15日,华熙生物拟以2.33亿元收购北京益而康生物51%股权实现控股。益而康生物除了拥有胶原蛋白海绵和人工骨等终端产品之外,目前还掌握了国内领先的天然胶原蛋白提取技术(动物源提取),并拥有多项专利,华熙通过收购控股成功强化了在胶原蛋白赛道的竞争力(公司之前已经搭建合成生物研发团队,自研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并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 益而康生物深耕胶原行业达23年。 1)发展历程:益而康生物成立于1997年,是以生物产业为主,具备科研、生产、销售一体能力的现代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在胶原蛋白医疗终端领域深耕。 2)财务数据: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11月,益而康生物分别实现营收8,725万元、7,929万元、7,568万元;净利润2,481万元、1,097万元、1,309万元。 3)产品方面:公司主要经营并实现全面推广销售的主导产品有倍菱胶原蛋白海绵和瑞福人工骨;除此之外,公司亦在美妆领域布局胶原蛋白保湿面膜。 4)研发及销售渠道方面:公司采取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与清华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总医院(301)具备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拥有17项注册专利;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各省市。 公司产品涵盖医疗器械和美妆产品两大领域。医疗器械产品包括倍菱胶原蛋白海绵和瑞福人工骨,美妆领域为胶原蛋白面膜。 倍菱胶原蛋白海绵:具有组织修复、残腔填充、止血、药物载体和防粘连的作用,应用领域为外科医生手术耗材。产品先后被列入国家级(北京市)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在国内首家通过病毒灭活工艺验证,年生产能力100万片,全国市场占有率约三成。 瑞福人工骨:诱导自体骨生长,促进骨愈合,实现真正骨再生,可自行降解减轻患者痛苦,加快康复过程,适用于各种骨修复。产品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先后被列入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等称号。 胶原蛋白保湿面膜:具有高效保湿,舒缓维稳等功效。主要成分包括胶原蛋白、透明质酸钠、烟酰胺等。目前主要布局线下B端渠道,定价相对较高(33.6元/片)。 创尔生物:胶原贴敷料产品的开创者 创尔生物是一家应用活性胶原生物医用材料制备关键技术,进行活性胶原原料、医疗器械及生物护肤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我国胶原贴敷料产品的开创者,拥有全国首款无菌Ⅲ类胶原贴敷料。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活性胶原生物医用材料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下滑20.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35亿元,同比下滑62.7%。公司拥有创福康和创尔美品牌两大品牌。 锦波生物:人源化胶原蛋白先行者,2021年新产品成功获批 锦波生物是国际首家实现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产业化的企业。2021年6月29日,锦波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采用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开发的终端标志性产品——注射用三类医疗器械“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获得NMPA批准上市,为相关材料临床应用及产业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57亿元,同比增长80%,2016-2021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速分别为35%和24%。近年来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保持相对稳定,仅2020年受疫情影响净利率有所下滑。 公司拥有品牌较多,化妆品中有抗初老化妆品164.88°肌频蛋白,重源品牌等,医美中有薇旖美、薇芙美品牌等。 从收入拆分来看,酸酐化牛β-乳球蛋白和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19年收入占比分别为42.3%和42.5%,其中酸酐化牛β-乳球蛋白主要用于阻断HPV 感染,预防宫颈病变。 台湾双美:国内医美胶原蛋白填充剂的领军者 台湾双美是国内胶原蛋白填充剂的领军者,双美生物科技成立于2001年,2009年进入大陆市场,是我国最早批准的注射用猪胶原蛋白,在国内中高端医美市场获得巨大成功。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6亿新台币(其中胶原蛋白植入剂占99%),同比增长4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4亿新台币,同比增长137%,2016-2020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速分别为53%和242%。近年来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小幅提升,与中国地区收入大幅增长有关。公司医美板块拥有品牌包括肤柔美、肤丽美和肤力原。 从销售区域拆分来看,中国大陆市场收入占比逐年提升,已从2011年的48.3%上升至2020年的92.2%,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收入为7.9亿新台币,2011-2020 CAGR为31%。 巨子生物:深耕类人胶原蛋白,技术领先,品牌力强 巨子生物是一家以基因工程、生物材料工程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聚焦于皮肤医学、医疗器械、预防医学和营养医学三大健康产业方向。1999年,范代娣教授留学归国,在西北大学组建科研团队,开始从事人源型胶原蛋白的研发,2000年公司正式建立。2003年成功研制类人胶原蛋白,所建立品牌包括可丽金、可复美、可复欣、可愈、可复平、可预等品牌,国内知名度高,位于国内胶原蛋白护肤品的第一梯队。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胶原蛋白在国内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在医疗健康、护肤品和医美领域有巨大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基础技术领先(特别在重组领域),有望实现弯道超车,看好在该赛道布局前瞻、技术领先的行业头部企业,建议关注华熙生物(688363,未评级)、创尔生物(831187,未评级)、锦波生物(832982,未评级)、台湾双美、巨子生物等。 风险提示 (1)疫情反复 医疗终端产品需销往线下医疗美容机构,若疫情反复,对绝对线下消费场景造成一定影响。 (2)产品安全风险 消费者对医美药械的安全性要求较高,一旦发生产品安全问题,将对品牌产生较长期负面影响,影响行业增速。 (3)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新产品在研发和注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导致未能通过国家药监局的审评审批,面临因新产品注册失败或新产品上市后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损失前期研发投入的风险。 纺织服装团队 施红梅、刘恩阳、赵越峰、朱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