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华创电新|周观察20220501】专题:美国光伏政策与需求分析

【华创电新|周观察20220501】专题:美国光伏政策与需求分析

作者:微信公众号【电新彭广春】/ 发布时间:2022-05-0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华创电新|周观察20220501】专题:美国光伏政策与需求分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根据《证劵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劵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劵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对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摘要 影响美国光伏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PPA、ITC、RPS,其中,ITC是未来影响美国光伏装机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政策退坡倒逼,另一方面,新能源发电成本逐渐下降,美国企业对于新能源发电的接受度逐渐提高,美国PPA的需求和价格也在2021年稳步上升。随着《重建更好法案》在众议院的通过,接下来参议院对于该法案的态度,决定着ITC是否可以真正实现十年延期,这也就成了未来影响美国光伏行业的重要变量。若法案通过,根据Wood Mackenzie预计,美国光伏需求2022、2023年新增装机在25GW、35GW左右,在2024、2025、2026年将达到38GW、44GW、45GW。 美国对于新能源有三个重要规划和展望。其一,拜登在2021年提出的“2035年实现100%清洁能源经济”(100% Clean Electricity by 2035);其二,美国光伏行业协会在2021年提出的“2030年光伏发电占比达到30%”(SEIA 30x30);其三,2021年众议院通过但参议院仍在审理的“重建更好法案——ITC延期10年”(Build Back Better Act , BBB)。 情景一:2035年实现100%清洁能源经济(100% by 2035)。2021年1月拜登总统上台,随即宣布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并提出了“到2035年实现无碳发电,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根据美国能源局预测,为了达到该目标,美国光伏装机总量在2035年需达到760-1000GW,届时光伏将满足全国37%-42%的电力需求。根据IRENA,截至2020年,美国光伏累计装机75.57GW,若要达到该目标,未来15年需年均新增装机46-62GW。 情景二:2030年光伏发电量占比30%(SEIA 30 x 30)。2019年,美国光伏行业协会(SEIA)在其光伏十年展望报告中提出,2030年光伏占国内发电比重达20%的目标,当时美国光伏发电仅占总发电量的3%左右。在2021年12月,SEIA又将该目标提高到了30%的水平,也被称为“30x30愿景”(30x30 vision)。在此目标下,SEIA预计2022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37GW,预计2021-2030年均新增装机复合增速为17%。 情景三:重建更好法案(Build Back Better Act ,BBB)。2020年11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重建更好法案》,提出将光伏ITC延长十年,并将税收抵免比例恢复至30%,该法案接下来将送至参议院审理。根据Wood Mackenzie预测,在ITC延期的情况下,美国光伏新增装机将超此前预期,预计2022、2023年新增装机在25GW、35GW左右,在2024、2025、2026年将达到38GW、44GW、45GW。而在ITC未延期的情况下,预计2022-2026年的新增装机约在22GW、32GW、26GW、27GW、28GW。 光伏板块投资建议:我们继续重点推荐光伏板块,建议关注几条主线:1)具有量利齐升、新电池片技术叠加优势的一体化组件企业: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2)盈利确定性高,估值处于周期底部的硅料环节: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3)自身效率或具有量增逻辑的硅片企业:中环股份、双良节能;4)受益于总量提升的逆变器龙头企业:锦浪科技、阳光电源、德业股份。 新能源汽车投资策略:新能源汽车是道路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建议关注以下投资主线:1)各细分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稳健龙头:宁德时代、恩捷股份、璞泰来、天赐材料、容百科技、中伟股份、先导智能、天奈科技等。2)深耕动力及储能电池的二线锂电企业: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孚能科技、鹏辉能源等。3)锂电材料环节其它基本面优质标的:中科电气、当升科技、新宙邦、星源材质、德方纳米、嘉元科技、格林美、多氟多等。4)受益于全球电动化的零部件龙头:汇川技术、三花智控、宏发股份、科达利等。5)产品驱动、引领智能的新势力:特斯拉、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 风险提示:光伏成本下降不及预期;贸易政策变动风险。 目录 一、周报专题:美国光伏政策与需求分析 (一)美国光伏需求受哪些政策因素影响?ITC是重要的政策变量 1、PPA协议(Power Purchase Agreement,PPA) PPA的含义、分类和意义:PPA(Power Purchase Agreement)即购电协议,这里我们主要关注可再生能源购电协议。可再生能源PPA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与用电企业之间签订的,约定买方在一定期限内以约定的固定价格,购买到一定数量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协议。PPA属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讨论范畴。在实际操作中,PPA分为实体PPA(Physical PPA)和虚拟PPA(Virtual PPA)两种。 PPA的需求驱动因素:促进PPA发展的主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来自政策端补贴退坡的倒逼、新能源发电端成本的下降、发电公司对于绿电的购买意愿上升。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可再生能源电价将具有相比传统电力的竞争力,发电企业有购买绿电的意愿;随着政策不再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发电企业有动力主动发展PPA,以获得稳定的售电收入。 PPA价格:PPA价格在欧美两国都呈现上涨趋势,基本与当地电价呈现同步上升的走势。美国,2022年一季度的PPA价格指数在0.036美元/KWh(0.24元/度),较2021年四季度的0.034美元/KWh(0.22元/度),和2021年三季度的0.032美元/KWh(0.21元/度),分别上涨了6%和12.5%。 欧洲地区,2022年一季度的PPA价格指数在0.05欧元/KWh(0.35元/度),较2021年四季度的0.047欧元/KWh(0.33元/度),和2021年三季度的0.045欧元/KWh(0.31元/度),分别上涨了6%和12.9%。 2、太阳能税收抵免(solar Investment Tax Credit,ITC) 太阳能ITC是一项美国联邦税收抵免政策(solar Investment Tax Credit,ITC),其在美国的地位不亚于中国的光伏补贴政策,对于美国光伏投资的增长有重要的影响,是已经被证实的成功的政策刺激。 美国太阳能ITC政策的含义:太阳能ITC允许拥有光伏项目的纳税人,将一定比例的光伏项目投资费用,从其当年应纳税额中扣除,这相当于政府对光伏项目投资的补助,投资抵免的目的在于刺激美国光伏项目投资,促进美国光伏行业发展,增加美国光伏行业的增长潜力。根据SEIA,2022年,美国的光伏ITC政策将仍保持在26%的水平,2023年降至22%,到2024年,对于工商业光伏实行10%的光伏投资抵免,而户用光伏则不再享受税收抵免。 ITC对于美国光伏装机的影响:ITC政策在美国的地位基本等同于中国的补贴政策,对于本国的光伏装机量有重要影响,且已伴随本国光伏行业走过了十数年以上的历史。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正式实施ITC政策的2008年,美国光伏新增装机为86%,同比提高了34个百分点,增速达到当时过往5年以来的新高。到2016年,在即将结束8年之久的30%ITC政策当年,抢装明显,当年的新增装机达到14.60GW,较2015年翻倍。而之后的两年仅维持了-29%和2%的同比增速。由此可见,美国ITC政策对于当地光伏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光伏成本的下降和对新能源电力偏好的提高,美国的光伏装机需求在2019和2020年逐渐恢复。在此期间,美国的光伏税收抵免政策也一再延期,政策的拉扯和新能源的发展,伴随了过往2年美国光伏需求的增长。 若ITC政策维持原有比例,预计2022和2023年,美国光伏市场还会有政策结束前的抢装因素存在。根据Wood Mackenzie预测,若BBB法案落地,2022-2026年美国光伏装机会比BBB落地前的预测高出43.5GW。在基础情景、BBB情景、2030年达到30%情景、2035年清洁能源达到100%的情景下,预计2022年美国光伏装机分别在22、25、37、34GW左右。 3、可再生能源配额标准(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s,RPS)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含义: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s,RPS)要求电力公司销售电力的特定百分比来自可再生资源。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形式,强制性规定电力系统所供电力中须有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供应。在美国,RPS由各个州自己制定,每个州制定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形式、内容均不相同,但其和ITC政策一起,对于美国光伏需求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美国光伏需求预测:预计2022年美国光伏需求22-25GW 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有光伏接入电网。在2009年,美国的光伏累计装机量首次突破1GW,在2010年,累计装机突破2GW。而在2020单一年中,美国就有20GW的光伏新增装机量,也促使美国光伏累计装机达到95GW。虽然美国光伏80%的装机量都来自于工商业和大型公共事业光伏项目,但是在美国现存的300多万个光伏项目中,有96%都是相对较小的屋顶户用光伏。 当下激励美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目标有主要有3项:拜登在2021年提出的“2035年实现100%清洁能源经济”(100% Clean Electricity by 2035)、美国光伏行业协会在2021年提出的“2030年光伏发电占比达到30%”(SEIA 30x30)、2021年众议院通过但参议院仍在审理的“重建更好法案——ITC延期10年”(Build Back Better Act , BBB)。 情景一:2035年实现100%清洁能源经济(100% by 2035)。2021年1月拜登总统上台,随即宣布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并提出了“到2035年实现无碳发电,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根据美国能源局预测,为了达到该目标,美国光伏装机总量在2035年需达到760-1000GW,届时光伏将满足全国37%-42%的电力需求。根据IRENA,截至2020年,美国光伏累计装机75.57GW,若要达到该目标,未来15年需年均新增装机46-62GW。 情景二:2030年光伏发电量占比30%(SEIA 30 x 30)。2019年,美国光伏行业协会(SEIA)在其光伏十年展望报告中提出,2030年光伏占国内发电比重达20%的目标,当时美国光伏发电仅占总发电量的3%左右。在2021年12月,SEIA又将该目标提高到了30%的水平,也被称为“30x30愿景”(30x30 vision)。在此目标下,SEIA预计2022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37GW,预计2021-2030年均新增装机复合增速为17%。 情景三:重建更好法案(Build Back Better Act ,BBB)。2020年11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重建更好法案》,提出将光伏ITC延长十年,并将税收抵免比例恢复至30%,该法案接下来将送至参议院审理。根据Wood Mackenzie预测,在ITC延期的情况下,美国光伏新增装机将超此前预期,预计2022、2023年新增装机在25GW、35GW左右,在2024、2025、2026年将达到38GW、44GW、45GW。而在ITC未延期的情况下,预计2022-2026年的新增装机约在22GW、32GW、26GW、27GW、28GW。 投资建议:作为全球累计装机第二的美国市场,它的光伏需求,影响着远在中国的光伏制造端公司,分析发现,2022和2023年美国光伏仍将保持现有的增长水平,分别可以达到22-25GW,32-35GW左右。我们继续重点推荐光伏板块,建议关注几条主线:1)具有量利齐升、新电池片技术叠加优势的一体化组件企业: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2)盈利确定性高,估值处于周期底部的硅料环节: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3)自身效率或具有量增逻辑的硅片企业:中环股份、双良节能;4)受益于总量提升的逆变器龙头企业:锦浪科技、阳光电源、德业股份。 二、新能源汽车: 当升科技与力神电池达成战略合作 (一)行业观点概要 1、当升科技与力神电池达成战略合作 4月24日,当升科技公告称,已与力神电池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2-2028)》。根据协议:在产品供货方面,在2022-2028年期间,力神电池承诺向当升科技采购总量不低于10万吨锂电正极材料,具体以每年的采购合同为准;双方同时约定在新产品开发及前沿技术、锂离子电池资源回收、上游资源、全球产能布局方面加强合作。 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支撑后续新产能释放。目前公司海外业务占比70%,国内业务占比30%,海外客户主要为SK on、LG化学、AESC等全球龙头动力电池企业,国内客户则为亿纬锂能、中航锂电、蜂巢电池等。此次与力神电池达成战略合作,有望在巩固海外市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产品销量,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在产能方面,公司21年底产能合计4.4万吨,加上部分外协产能累计接近5万吨,在建产能7万吨;22年常州二期5万吨产能将有望于下半年投入使用,预计全年有效出货产能约10万吨(包括外协产能)。此次与力神电池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有助于公司后续新产能的充分释放,从而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优势地位。 2、国内车企陆续发布一季度财报,长城、比亚迪、广汽业绩亮眼 长城汽车:4月22日 ,长城汽车发布第一季度财报,其Q1营业收入为336.2亿元,同比增长8.04%;净利润16.35亿元,同比下降0.34%;交付车辆28.35万辆,同比下滑16.32%。 比亚迪:4月27日,比亚迪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当季实现营业收入668.25亿元,同比增长63.0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8亿元,同比增长240.59%。第一季度累计销售新能源车286,329辆,同比增长422.97%。 广汽集团:4月27日,广汽集团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当季实现营收231.45亿元,同比增长45.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09亿元,同比增长27.1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9.98亿元。同比增长30.18%。集团第一季度累计销量为608,167辆,其中广汽埃安第一季度累计销量44,874辆。 (二)行业数据跟踪 (三)行业要闻及个股重要公告跟踪 三、新能源发电:隆基股份净利突破90亿; 上游涨势带动整体 物流影响尚未缓解 (一)行业观点概要 1、政策动态 《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暂行)》公布。4月2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暂行)》,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文件指出:1)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大规模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要建立与之适应的电力可靠性管理体系,加强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管理,防止大面积脱网,对电网稳定运行造成影响。2)电力企业应当通过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向国家能源局报送发电设备可靠性信息,包括 100 兆瓦及以上容量火力发电机组、300 兆瓦及以上容量核电机组常规岛、50 兆瓦及以上容量水力发电机组的可靠性信息,总装机 50 兆瓦及以上容量风力发电场、10 兆瓦及以上集中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可靠性信息等电力可靠性信息。3)负荷备用容量为最大发电负荷的 2-5%,事故备用容量为最大发电负荷的 10%左右,区外来电、新能源发电、不可中断用户占比高的地区,应当适当提高负荷备用容量。每个黑启动区域须合理配置 1-2 台具备黑启动能力且具有足够容量的机组。 国家能源局公布2022年一季度光伏装机情况。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3.21GW,其中,分布式光伏8.87GW(其中户用分布式2.55GW)。新增装机占比较高的省份为河北、浙江、山东、江苏、江西、河南、广东等地。截止到2022年第一季度,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为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安徽、青海、河南、山西、内蒙古和宁夏。 2、公司动态 东方日升2022年一季报披露。4月26日,东方日升披露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14亿元,同比增长40.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280.59%。报告期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0.46%,主要系本期光伏组件产量增加,相应光伏组件的销售量也增加;报告期净利润比上年度同期增长183.02%,主要原因是本期光伏组件产品销量增长、价格增高,同时多晶硅料贡献一定的利润所致。 通威股份:多晶硅2023年底产能预计达到35万吨。4月26日,通威股份发布《关于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业务发展规划实施进展及后续规划的公告》。1)2021年底公司已累计建成18万吨高纯晶硅产能,在建的包头二期5万吨以及乐山三期12万吨项目预计将分别于2022年、2023年投产,届时公司高纯晶硅产能规模达到35万吨。2021年底公司已累计建成45GW太阳能电池产能,目前在建的通合二期7.5GW、金堂二期8GW及其他拟建项目预计将分别于2022年、2023年投产,届时公司太阳能电池产能规模达到102GW。2)公司已形成乐山、包头、保山三大高纯晶硅生产基地,2021年产能利用率约130%,销量10.77万吨,产销率约100%。综合电耗、蒸汽消耗、硅粉消耗等生产指标持续下降,剔除工业硅价格变动影响,生产成本已降至4万/吨以内。公司已分别在成都、金堂、眉山、合肥等地布局太阳能电池业务,2021年所有在产产能满负荷运行,据PVinfolink统计,公司太阳能电池出货量已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目前,单晶Perc产品转换效率已超过23.5%,产品平均非硅成本已降至0.18元/W以内。 隆基股份:净利突破90亿。4月27日,隆基股份发布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1)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9.32亿元,同比增长48.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86亿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8.26亿元。2)一季报显示,2020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185.95亿元,同比增长17.29%。3)2021年,公司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70.01GW,其中对外销售33.92GW,自用36.09GW;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38.52GW,其中对外销售37.24GW,同比增长55.45%,自用1.28GW。4)2022年1-3月,公司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18.36GW,其中对外销售8.42GW,自用9.94GW,硅棒及硅片毛利率为23.24%;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6.44GW,其中对外销售6.35GW,自用0.09GW,电池及组件毛利率为19.27%。预计2022年度公司单晶硅片出货90-100GW(含自用),组件出货50-60GW(含自用)。 华能集团:2022上半年将新增新能源项目15GW。4月26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举行2022年二季度新能源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超13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实现实体开工和施工准备,其中实体开工近600万千瓦。本次实现集中开工和施工准备的新能源项目共计155个,涉及全国24省,重点推动北线清洁能源基地、东线海上风电基地、西南“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以及中东部光伏项目的建设开发。预计上半年集团公司新能源开工规模将超1500万千瓦,总投资将超900亿元。 3、事件:上游涨势带动整体 物流影响尚未缓解 1)根据硅业分会2022年4月27日公布的数据,本周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25.33万元/吨,环比上涨0.96%。2)本周M6、M10、G12硅片价成交均价分别为5.71元/片、6.87元/片、9.12元/片,分别环比上涨1.78%、0.73%与0.77%。3)本周166mm单晶PERC电池片、182mm单晶PERC电池片、210mm单晶PERC电池片成交均价分别在1.11元/W、1.165元/W、1.16元/W,分别环比上涨0.9%、0.4%与0%。4)组件环节166mm及以下、182mm和210mm的组件均价为1.87元/W、1.90元/W和1.90元/W,分别环比上涨0%、0.5%与0.5%。 评论:上游涨势带动整体 物流影响尚未缓解。硅料价格延续小幅上涨走势,主要是因为受疫情影响硅料扩产及发货不及预期。硅片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主要是下游涨价给硅片提价带来了支撑。电池片材料供应紧张且下游组件开工率没有明显下调,价格微涨。组件价格有所上涨的原因主要是短期物流影响严峻且辅材价格上涨。 投资建议:我们继续重点推荐光伏板块,建议关注几条主线:1)具有量利齐升、新电池片技术叠加优势的一体化组件企业: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2)盈利确定性高,估值处于周期底部的硅料环节: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3)自身效率或具有量增逻辑的硅片企业:中环股份、双良节能;4)受益于总量提升的逆变器龙头企业:锦浪科技、阳光电源、德业股份。 (二)行业数据跟踪 (三)行业要闻及个股重要公告跟踪 四、工控及电力设备: 4月制造业PMI为47.4%,低于临界点 (一)行业观点概要 4月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7.4%、41.9%和42.7%,低于上月2.1、6.5和6.1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4月份制造业PMI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4月份新订单与新出口订单双双较前值大幅下行,其中,新订单较前值大幅下行6.2个百分点。二是生产指数在荣枯线之下继续下探,主要受大型企业生产指数大幅下行的拖累,主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部分大中城市停工停产。三是4月份供货商配送时间较前值大幅下行,主要受道路管制的影响。四是4月份制造业PMI从业人员较前值大幅下行。 (二)加速电能时代,升级电力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投资主线:特高压、配电网和灵活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叠加“绿电”和新基建,预期电网投资显著提升。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和用户侧能源服务发展的提速,特高压实现大范围跨省跨区配置资源,配电网就地消纳分布式新能源显得尤为迫切。 “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规划投资6700亿元,国家电网规划投资约23000亿元,年均增速超20%,重点加强配电网、特高压、数字化领域建设。国网“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500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投资约7000亿元;配网领域投资将大幅提升,有效支撑分布式电源接入。南网“十四五”将围绕跨区域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重点提及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核心部件为IGBT功率半导体;配电网领域投资3200亿元,占总投资的50%左右。 投资建议:围绕电力系统“柔性化、数字化、电力电子化”特征,适应源网荷储灵活互动、多级电网协同调控的发展趋势。1)输变电装备关注:许继电气、平高电气、思源电气、中国西电、特变电工、东方电缆等;2)配电网升级关注:特锐德、良信股份、正泰电器、威胜信息、炬华科技、四方股份、国网信通等;3)系统灵活性关注:抽水蓄能关注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及发电集团旗下标的,电化学储能关注阳光电源、科华数据、固德威、锦浪科技等。 (三)行业数据跟踪 (四)行业要闻及个股重要公告跟踪 五、本周板块行情(中信一级)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过去一周上升了1.69%,涨跌幅居中信一级行业第2名,跑输沪深300指数1.62个百分点。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光伏、风电、核电、新能源汽车过去一周涨跌幅分别为-0.97%、-0.94%、6.04%、-3.61%、-6.64%、-0.05%。 上周电力设备新能源板块涨幅前五分别为春风动力(19.46%)、 中来股份(17.00%)、东方日升(15.12%)、天齐锂业(14.93%)、三花智控(14.56%)。跌幅前五名分别为星云股份(-19.39%)、固德威(-17.91%)、华昌化工(-16.82%)、鹏辉能源(-15.29%)、金雷股份(-14.44%)。 华创电新团队 新能源与电力设备行业第一线最深度研究 期待与您的交流! 首席研究员:彭广春 同济大学工学硕士。曾任职于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动力电池系统部、安信证券研究中心,2020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殷晟路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曾任职于上汽通用汽车制造规划部、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2020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沈成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2021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王璐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金融硕士,2021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于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时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利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