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疫后出境“游”何不同?——各国边境放开政策梳理&见微知疫系列五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疫后出境“游”何不同?——各国边境放开政策梳理&见微知疫系列五

作者:微信公众号【一瑜中的】/ 发布时间:2022-04-2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华创宏观·张瑜团队】疫后出境“游”何不同?——各国边境放开政策梳理&见微知疫系列五》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文/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张瑜(微信 deany-zhang) 殷雯卿(yinwenqing15) 【见微知疫系列报告】 2022/4/16【华创宏观·张瑜团队】快递视角看上海疫情影响——见微知疫系列一 2022/4/19【华创宏观·张瑜团队】疫情冲击下的芸芸众生——见微知疫系列二 2022/4/25【华创宏观·张瑜团队】建方舱要花多少钱?——见微知疫系列三 2022/4/27【华创宏观·张瑜团队】海外得了新冠怎么办?——见微知疫系列四 主要观点 近期,伴随国际疫情防控常态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开边境接纳游客,即使“放开”,各国入境政策也与疫情前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但已经身处疫情封锁第三年的我们可能都忽视了这种变化,忘了疫情前出境游的简单与快乐。本报告作为“见微知疫”系列的第五篇,选择从跨境游视角出发,观察疫情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本文系统梳理了21个国家或地区的入境管理政策(不局限于入境限制措施,还包括对外国游客的境内出行限制),让我们一起看看疫后出境“游”何不同? 通过梳理,发现可以将疫后新增的入境管理政策大致分为两大维度——能不能去、好不好玩。“能不能去”对应入境管控措施,包括出发前防疫、抵达后防疫两方面;“好不好玩”则是入境后对外国游客的吃、住、行、玩限制,对应公共交通出行限制、社交距离与规模限制两方面。具体来看: 能不能去——入境管制如何? 各国目前针对疫情新增的入境管制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出发前防疫与抵达后防疫。其中,出发前防疫具体包括起飞前检测、必须完全接种疫苗、检测/完全接种/近期康复证明“三选一”;抵达后防疫具体包括抵达后检测、抵达后自我监测、抵达后强制隔离/居家(主要是针对未完全接种旅客)。目前来看,疫情后旅游收入受到较大冲击的旅游大国目前边境放开程度也比较大,包括马尔代夫、冰岛、泰国、阿根廷、阿联酋的迪拜等。 此外,疫情后的签证政策亦有变化,近期部分国家陆续恢复一些疫情前的便捷签证办理程序(详见正文)。 好不好玩——出行限制如何? 疫情后出境游的第二大特点就是入境后吃、住、行、玩可能面临一些疫情前没有的额外限制,这些限制措施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公共交通出行限制、社交距离与规模限制,前者主要包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否必须出示疫苗接种证明或者核酸阴性证明、是否必须戴口罩,后者则主要包括就餐限制、大型活动规模限制、社交活动参与资格限制(如必须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等)。国家间对比来看,(1)整体上欧洲管制较为放松,主要是因为欧洲各国普遍选择“与病毒共存”。(2)马尔代夫、冰岛、迪拜等旅游知名国家(或地区)对境内出行限制也明显较弱,相对而言给予游客更加便利的出行条件。 总结:疫情后的跨境游有什么变化? 1、与疫情前相比,疫情后想要入境他国的一个普遍前提要求是可以提供“自身健康证明”,主要包括三类:核酸阴性证明、完全疫苗接种证明、近期新冠感染后康复证明。 2、完全疫苗接种证明成为新的“通行证”,各国普遍对完全疫苗接种者更为“开放”。一方面,在入境管制政策上,一类国家是仅允许完全接种疫苗的外国游客进入,还有一类国家不论疫苗接种与否均允许入境,但未完全接种疫苗的外国游客将面临抵达后强制隔离或检测;另一方面,在境内出行限制措施上,某些国家会限制非完全疫苗接种者参与大型活动的资格。 3、关注外来游客感染新冠后的诊治问题,多国要求或建议外来游客购买覆盖COVID-19的旅行健康保险。与疫情前不同,新冠成为疫情后出境游的主要安全风险来源之一,增加了出境游的不确定性,从多国要求外国游客入境前购买覆盖新冠治疗的健康保险也可见一斑(详见图表6)。 4、在疫后新的入境管理政策下,出境游的“必备物品清单”需要更新,加上更多防疫“物资”,如覆盖COVID-19的旅行健康保险、新冠监测相关App等(详见正文)。 附:各国入境管理政策一览(详见正文)。 风险提示: 疫情形势变化超预期,政策变化信息更新不及时。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疫情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出去玩”的频率大大降低,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旅游花费降至744元,较疫情前2019年下降了21.9%。其中又以出境游频次下降最为明显,据世行统计,2020年我国国际旅游离境人数仅有约2万人,而疫情前2019年达到了15.5万人。 如今已经到了疫情第三年,伴随国际疫情防控常态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开边境接纳游客,即使“放开”,各国入境政策也与疫情前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但身处疫情中的我们可能都“忽视”了这种变化,忘了疫情前出境游的简单与快乐。本报告作为“见微知疫”系列的第五篇,选择从跨境游视角出发,观察疫情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本文系统梳理了21个国家或地区(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马尔代夫、印度、越南、阿联酋的迪拜、英国、瑞士、冰岛、德国、法国、意大利、挪威、澳大利亚、美国、巴西、阿根廷,详见图表2)的入境管理政策(不局限于入境限制措施,还包括对外国游客的境内出行限制),整理其主要共通点,看看疫情对出境游究竟改变了什么。 一 疫后出境“游”何不同? 通过梳理21国(或地区)的入境管理政策,发现可以将这些疫后新增的入境管理政策大致分为两大维度——能不能去、好不好玩。“能不能去”对应入境管控措施,包括出发前防疫、抵达后防疫两方面;“好不好玩”则是入境后对外国游客的吃、住、行、玩限制,对应公共交通出行限制、社交距离与规模限制两方面。具体如下: (一)能不能去——入境管制如何? 各国目前针对疫情新增的入境管制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出发前防疫与抵达后防疫。其中,出发前防疫具体包括起飞前检测、必须完全接种疫苗、检测/完全接种/近期康复证明“三选一”;抵达后防疫具体包括抵达后检测、抵达后自我监测、抵达后强制隔离/居家(主要是针对未完全接种旅客)。 从以上两大维度共六个方面考察各国入境管制严格程度,可以发现疫情后旅游收入受到较大冲击的旅游大国目前边境放开程度也比较大,包括马尔代夫、冰岛、泰国、阿根廷等,阿联酋的迪拜作为著名旅游地点之一,入境管制程度整体也较为宽松。此外,选择与病毒共存的国家中,越南、英国的入境管制放松较快,相关限制措施数量在均值线以下。 此外,疫情后的签证政策亦有变化,近期部分国家陆续恢复一些疫情前的便捷签证办理程序。2020年疫情甫一爆发,许多国家就停止了一些便捷签证办理程序,比如落地签、电子签证、免签证程序等,还有的国家干脆停止了所有非移民签证的办理,比如美国领事馆从2020年2月3日开始取消了非移民签证的预约,免面谈签证申请也随之停止。目前,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各国逐渐开放边境,部分国家或地区陆续恢复了一些疫情前的便捷签证办理程序。比如,在本报告梳理的21个国家(或地区)中,泰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印度、越南、阿联酋(迪拜)均恢复了对中国游客的便利签证政策(详情见图表3)。但也仍有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等维持严格的入境管制,继续禁止旅游签证的办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想在疫情后进入他国,签证办理只是手续之一,还需满足前文述及的防疫相关入境管制要求方可申请入境。 (二)好不好玩——出行限制如何? 疫情后出境游的第二大特点就是入境后吃、住、行、玩可能面临一些疫情前没有的额外限制,这些限制措施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公共交通出行限制、社交距离与规模限制,前者主要包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否必须出示疫苗接种证明或者核酸阴性证明、是否必须戴口罩,后者则主要包括就餐限制(如堂食人数限制等)、大型活动规模限制(如室内音乐节、体育赛事限制人数等)、社交活动参与资格限制(如必须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等)。 国家间对比来看,(1)整体上欧洲管制较为放松,主要是因为欧洲各国普遍选择“与病毒共存”,因此无论是对本国居民还是外国游客,大部分出行限制措施都已取消。(2)此外,与入境管制措施类似,马尔代夫、冰岛、迪拜等旅游知名国家(或地区)对境内出行限制也明显较弱,相对而言给予游客更加便利的出行条件。 (三)总结:疫情后的跨境游有什么变化? 如图表4所示,疫后入境他国相较疫情前主要有以下变化: 1、与疫情前相比,疫情后想要入境他国的一个普遍前提要求是可以提供“自身健康证明”,主要包括三类:核酸阴性证明、完全疫苗接种证明、近期新冠感染后康复证明。有的国家或地区要求拥有上述三种证明任一即可,包括泰国、冰岛、迪拜等旅游发达国家或地区,还有欧盟国家在欧盟委员会“重新开放欧盟”的统一要求下,由成员国内部凭欧盟COVID-19数字证书互相开放发展到以类似条件对第三国放开边境。有的则可能要求同时出示两种证明,如新加坡、菲律宾、美国同时要求起飞前检测和完全疫苗接种证明。此外,还有一部分国家基本完全取消了入境前防疫政策,可能仅保留一些机场的健康检测程度(测体温等),这些国家一个共同的特征是近期疫情传播较弱(每百万人新增确诊和死亡较低),且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人口密度低,如挪威、阿根廷;另一类是旅游业比重高,需要外国游客入境提振经济,如马尔代夫、冰岛。 2、完全疫苗接种证明成为新的“通行证”,各国普遍对完全疫苗接种者更为“开放”。一方面,在入境管制政策上,一类国家是仅允许完全接种疫苗的外国游客进入,如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巴西,还有一类国家不论疫苗接种与否均允许入境,但未完全接种疫苗的外国游客将面临抵达后强制隔离或检测,比如泰国对完全疫苗接种者无需抵达后隔离,而未完全接种者抵达后需到政府指定酒店隔离5天,期间需自费做两次PCR检测。甚至有的国家只对完全接种者“开放”。另一方面,在境内出行限制措施上,某些国家会限制非完全疫苗接种者参与大型活动的资格,如阿根廷要求自1月1日起,13岁以上人群必须完全接种疫苗才能参与某些活动,包括室内迪斯科舞厅,封闭空间内的舞会、宴会,超过1000人的有组织的大型活动等。 3、关注外来游客感染新冠后的诊治问题,多国要求或建议外来游客购买覆盖COVID-19的旅行健康保险。与疫情前不同,新冠成为疫情后出境游的主要安全风险来源之一,增加了出境游的不确定性,从多国要求外国游客入境前购买覆盖新冠治疗的健康保险(详见图表6)也可见一斑。 4、在疫后新的入境管理政策下,出境游的“必备物品清单”需要更新,加上更多防疫“物资”,如覆盖COVID-19的旅行健康保险、新冠监测相关App等。参见图表6,这些疫情有关“物资”主要可分为三类:健康证明、防疫资源、感染保障。具体而言: 健康证明包括三类:出发前检测阴性证明(PCR或者抗原检测)、完全疫苗接种证明、旅客登记表/申报表/个人承诺书(内容主要涉及自身健康状况声明与承诺、疫苗接种情况声明等)。 防疫资源包括两类:新冠确诊等监测相关App(类似健康宝)、口罩(不少国家或地区仍强制要求在公共交通工具等地戴口罩)。 感染保障指保险责任涵盖新冠治疗的旅行健康保险,如果旅客在国外旅行期间不幸感染新冠,其治疗费用可以由保险负担。 对比来看,充足口罩的必要性最大,15个国家(或地区)仍执行境内某些公共场所的强制“口罩令”。旅行健康保险、新冠监测相关App的必要性次之,强制+建议购买健康保险或下载有关App的国家(或地区)均为9个。完全疫苗接种证明的必要性也比较高,有5个国家要求入境者必须完成全程疫苗接种(豁免情况有限),还有4个国家(或地区)要求非完全接种者出示其他证明替代(出发前阴性检测证明或近期从新冠感染中康复证明)。 二 各国入境管理政策一览表 (一)亚洲 1、日本 2、韩国 3、泰国 4、新加坡 5、马来西亚 6、菲律宾 7、马尔代夫 8、印度 9、阿联酋(迪拜) (二)欧洲 1、英国 2、瑞士 3、冰岛 4、欧盟 (三)大洋洲 1、澳大利亚 (四)北美 1、美国 (五)南美 1、巴西 2、阿根廷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4月27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疫后出境“游”何不同?——各国边境放开政策梳理&见微知疫系列五》。 华创宏观重点报告合集 【首席大势研判】 如何理解近期汇率异动? 宏观将进入“高能三月”,六大问题迎来答案 汇率“强而不贵”护航货币宽松独立性——基于一些定量的启发 回顾2021——县级账本里的中国故事 稳增长的两阶段理解框架 七个预期差——17句话极简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外汇准备金率调整表明政策开始纠偏汇率——再论汇率年度级别拐点正在形成 变调了,四稳联奏——十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与降准 假如我是美联储,转向的“剧本杀”怎么玩?——美联储转向行为推演 擒贼先擒王——从突出矛盾看全球通胀演变 宽社融需要走几步?——8月金融数据点评 债在今年,爱在明年——财政基调的理解 财政看明年,货币话不多,减碳被纠偏——八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 中美利率会共振反弹吗? “大宽松”的梦需要醒一醒 不是你以为的“松”——7月7日国常会点评 外需变化是“表”,结构变化是“里”——从“里子”怎么看出口? 中美5月“松”的不同,未来也不同 涨价的丈量 关注一个全球资本市场脆弱性指标 政策基调稳定,核心词在均衡——五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 铜的宏观信号在哪?——兼论对PPI、股债影响 远眺比近观重要 谁是股债双杀的凶手 经济能更好吗?股票还能更贵吗! 美元、美债、大宗三反弹组合或正在靠近 新兴市场的生死劫——再论全球加息周期 2021:归途——年度宏观策略展望 周期股从涨到赢,号角正当时——从宏观利润分配角度看周期边界 【“当宏观可以落地”2021培训系列】 中国政经体系与大类资产配置的指标体系——2021培训系列一 旧瓶如何出新酒?200页PPT详解中国宏观经济特色分析框架——2021培训系列二 中美通胀分析框架的共性和差别——2021培训系列三 流动性之思——2021培训系列四 财政收支ABC——2021培训系列五 海外研究的框架:全球数据盲海中的那些“灯”——2021培训系列六 【“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 “卡脖子”商品可能有哪些?——从5000多个贸易品讲起 战略性新兴产业七问七答——“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二 100个商品占三成——“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三 【2021“与通胀共舞”系列】 涨价的扩散之路 通胀“加速上升期”的三条追踪线索 通胀的太阳即将升起 涨价的扩散之路 【“碳中和”系列】 迈开碳中和的脚步:各省最新政策梳理 碳中和对制造业投资影响初探 一“碳”究竟——碳中和入门核心词典 中国的“碳”都在哪里 【出口研判系列】 出口份额的提升是“永久”的吗?——出口研判系列一 出口韧性:两股力量在“掰腕子”——出口研判系列二 三个问题理解出口和出口交货值的差异——出口研判系列三 三季报简评:出口好转,谁在收益?——出口研判系列四 疫情后出口的两张“皮”与三阶段——出口研判系列五 吃草买要吃“尖”——中国出口再超预期下的思辨&出口研判系列六 全观189类重点商品份额变化情况——基于2000个贸易品的分析&出口研判系列七 谁能打赢“出口份额”的“保卫战”?——出口研判系列八 外需变化是“表”,结构变化是“里” 【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 从三因素框架看美债利率--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一 长缨缚苍龙--中资美元债年度报告和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二 2019年外资行一致预期是什么?--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三 3万亿外资青睐何处--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之四 2019年油价:“油”问必答?--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五 “金”非昔比--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六 【周报小专题系列】 20210627—为什么中游利润率不降反升? 20210620—存款利率定价机制调整:改革意义大于调息意义 20210516—海外当下如何看商品及通胀? 20210509—上游价格屡创新高,下游消费“涨”声四起 20210505—服务修复再进一程 20210425--土地溢价率缘何飙升? 20210418--金融视角看当下地产销售的区域特征 20210411--租赁住房建设可能带来多少投资增量? 20210314--1.9万亿救济计划落地,钱会花在哪? 20210228--油价的全球预期“锚”在哪? 20210127--城市分化、纠偏不够、出口仍强——春节的三个核心词 20210125--再融资债变化的十个细节 20210117--国内疫情现状及对经济影响评估 20210110--近期内外资产变动的两个核心 20210103--中日韩美德加入的区域贸易协议比较 【央行双周志系列】 疫情后美国贷款展期政策的使用与偿还特征——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8期 疫情如何影响居民超额储蓄及疫后消费——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7期 IMF与WTO如何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与贸易增长?——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6期 实时预测美国通胀的模型——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5期 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演化与溢出效应——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4期 疫情影响下的全球经济如何评估?如何演化?——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3期 全球低利率时,各国是否应该增加债务?——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2期 【海外双周报系列】 就业市场修复前景初步验证 海外疫情发展如何?欧美“群体免疫”或就在三季度 5月非农数据的两个信号 Fed逆回购起量,Taper的信号? 复苏与通胀在路上 美联储政策的转向:当下VS2013-2014年 欧美疫情的相对变化依然主导美元 全球加息周期已启动 2月非农超预期,年内美联储仍有转向风险 美元反弹能阻挡大宗上涨吗? 美国PMI为何持续创新高?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