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疑无路,静等时来——另眼看季报系列 | 偏股基金2022年一季报点评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莫疑无路,静等时来——另眼看季报系列 | 偏股基金2022年一季报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报告回顾了主动偏股基金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规模变化及新发市场情况,并对一季度末的投资组合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公募基金投资者提供市场观察与分析。 主动偏股基金市场回顾: 1)业绩概况:下跌市场中多数取得负收益。今年以来权益市场整体下跌,主动偏股基金平均收益-15%。业绩分布上,超半数主动偏股基金一季度收益在[-20%,-10%)的区间内。 2)规模变化:较去年末出现大幅缩减。样本内主动偏股基金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较去年末降低16%。在熊市的背景下,规模超200亿的头部基金,规模较上季度末也均有所下降。 3)新发市场:2021Q3以来持续降温。2022年一季度共成立154只主动偏股基金,合计规模918.39亿元,平均发行规模为5.96亿元。新发基金数量持续降低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整体规模持续下降。 一季度末持仓分析: 1)仓位分析:整体保持中高仓位,较上期略有降低。普通股票和偏股混合型基金近一年保持85%以上的高仓位,最新一期略有降低;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仓位在2021年内稳步提升,最新一期同样略有下降。 2)AH市场选择:港股仓位持续降低,降幅缩减。主动偏股基金港股仓位持续降低,并保持近五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降低幅度较2021年有所减少。 3)重仓股市值风格:沪深300成分股占比回升。主动偏股基金重仓股中沪深300成分股的占比再次提升至50%左右。1000亿市值以下个股占比有所提升,而1000亿以上超大市值的持有比例有所下降。 4)重仓股行业分布:加仓周期、金融地产,减仓TMT。一季度持仓增加最多的行业为农林牧渔、煤炭、银行等;减持较多的行业为电子、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5)重仓个股:宁德时代、贵州茅台重仓市值下降。宁德时代仍为第一大重仓股,贵州茅台居其次;但主动偏股基金对两者的重仓市值均减少了100亿元左右。 基金经理后市展望:根据季报中的市场展望绘制词云图,从去年末到一季度末,不变的关注点有货币政策、疫情、新能源、地产、产业升级;而今年以来的两大黑天鹅事件,俄乌战争爆发和疫情反复,也在词云图的差异中有所体现。 风险提示: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 I 主动偏股基金市场回顾 本文选取的主动偏股基金包括:(1)普通股票型基金;(2)偏股混合型基金;(3)高仓位灵活配置型基金。其中,将近5年(2017Q2-2022Q1)平均股票仓位不高于30%,且最高不高于50%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归类为低仓位灵活配置型基金,其余为高仓位灵活配置型基金并纳入本文的分析样本。经筛选,样本内共包含2022年以前成立的存续基金3688只。 1、业绩概况:下跌市场中多数取得负收益 权益市场整体下跌,主动偏股基金平均收益-15%。回顾2022年以来的市场行情,在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疫情反复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一季度权益市场整体回调,主要宽基指数、风格指数均收跌。价值风格相对占优,大盘价值、小盘价值回撤相对较小;于此同时,小盘成长、大盘成长大幅下跌。分行业来看,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仅煤炭、房地产、银行、农林牧渔4个行业收涨;煤炭涨幅较大,约23%。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主动偏股基金2022年一季度平均收益为-14.93%,与沪深300相当。 超半数主动偏股基金一季度收益在[-20%,-10%)的区间内。2022年一季度,全市场主动偏股基金的收益率平均值为-14.93%,收益率中位数为-16.50%。从收益率分布情况来看,收益率在[-20%,-10%)区间内的基金数量占主动偏股基金总数的比例超过了50%。收益率为负值的基金占比为98%;获得正收益的基金共65只,获得超过10%收益的基金仅9只。 从单只基金的业绩表现来看,万家基金黄海表现出色,在管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万家新利一季度收益超过30%,万家精选也取得了28%的收益,三只产品位列前三。可以发现,业绩表现较好的基金多数重仓了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包括煤炭、有色金属、农林牧渔、金融地产等,在一季度贡献了一定的收益。此外,财通基金金梓才在2021年四季度末时重仓农林牧渔行业,重仓股中并无医药行业标的;而在医药大幅回调后,一季度末基金经理管理的部分基金加仓了相关个股,以期未来的估值修复。 2、规模变化:较去年末出现大幅缩减 样本内主动偏股基金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较去年末降低16%。回顾2020年,主动偏股基金的规模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达到历史新高;2021年,主动偏股基金规模仍然保持增长,但在2020年迅速扩张之后增速有所收敛。2022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萎缩,从2021年末的58127亿元降至47803亿元,降幅达到16%;这一降幅也是近五年以来最大的季度规模降幅。 在整体规模缩减的情况下,仍有部分基金规模取得了不错的增长。2022年一季度末基金规模超过50亿元,规模增幅较大的主动偏股基金如下表。长信金利趋势、银华鑫盛灵活、中庚价值领航三只产品的规模增幅超过100%,其中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增加相对较多;风格偏价值的中庚价值领航在一季度取得了5%以上的正收益。除此以外,富国基金于洋在“公奔私”重返后,2021年12月30日重新担任富国新动力基金经理,该基金规模在2022年一季度也取得了较大的增长,从33亿元增至59亿元。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共有13只管理规模在200亿元以上的主动管理偏股基金。这些基金的基金经理均为市场知名的明星基金经理,大多具有较长的管理年限与长期稳健优秀的历史业绩,但2021年业绩表现有所分化,今年以来部分基金也出现了较大的回撤。 回顾去年的情况,2021年市场行情的结构性特征明显,规模较大的基金组合通常更加分散,业绩表现更加稳健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组合的进攻性,因此业绩表现出现分化。另有2021年业绩表现突出的基金实现弯道超车,规模大幅增长,如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广发多因子。 然而在熊市的背景下,2022年一季度末,头部基金的规模较上季度末均有所下降,且降幅均超过10%。从业绩表现来看,规模超过200亿的基金一季度回报与市场整体水平相当,均出现超过10%的负收益。 3、新发市场:2021Q3以来持续降温 本部分新发基金统计包含全部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 受行情影响,新发基金市场自2021Q3以来持续降温。2022年一季度共成立154只主动偏股基金,合计规模918.39亿。除部分未披露发行规模的产品外,主动偏股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为5.96亿元。2022年一季度新发基金的数量持续降低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整体规模持续下降。发行规模方面,2022年新发基金平均规模为5.96亿元,处于近五年较低位的水平。 2022年一季度新成立的基金中,发行规模最大的是由兴全基金任相栋管理的兴证全球合衡三年持有,发行规模为59.84亿元,募集速度也较快,认购时间为2天。除此以外,汇丰晋信研究精选、信达澳银智远三年持有期、广发瑞誉一年持有发行规模也较大,均为明星基金经理的新发产品。 从基金公司来看,尽管新发市场整体缩水,头部公司仍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2022Q1,新发规模前十的基金公司,新发基金规模占全部新发主动偏股基金规模的51.12%。其中新发基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是中欧基金,共发行10只新基金,规模合计77亿元,募集速度也较快;兴证全球基金、汇丰晋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虽然只有1只新基金发行,但明星基金经理的加持下募集规模较大。 II 持仓分析 1、仓位分析:整体保持中高仓位,较上期略有降低 股票仓位仍处于高位,但较上期有所降低。分类型来看主动偏股型基金的整体仓位变化,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近一年保持高仓位,最近4个季度末持有股票市值占资产净值比均在85%以上,最新一期略有降低;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仓位在2021年内稳步提升,最新一期同样略有下降。截至2022Q1,普通股票、偏股混合、灵活配置型基金整体股票仓位分别为89.50%、86.11%、80.96%,处于近五年的较高水平;但较2021年末,分别降低0.4、1.66、1.63个百分点。 表6和表7列举了相较于上季度末,股票仓位变动较大的基金。为了排除基金规模较小,以及基金建仓的影响,筛选成立满四个季度报告期、规模50亿元以上的主动偏股基金,大多为各家基金公司的明星产品与绩优基金经理的代表产品。 产品加仓幅度较大的基金经理有何帅、王斌、刘鹏、茅炜/王博、万建军等,前三名加仓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产品减仓幅度较大的基金经理则有邵洁/刘金辉/周蔚文、劳杰男、于洋、吴渭、陈皓等,前两名减仓幅度超过25个百分点。 2、AH市场选择:港股仓位持续降低,降幅缩减 针对可投资港股的主动偏股基金,观察其港股仓位的变化情况。2021年,受到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港股一路震荡下行,主动偏股基金的港股仓位也在去年年内持续降低,年末降低至15.47%。进入2022年,港股仍然延续了震荡下跌的态势,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主动偏股基金整体持有港股市值占股票市值比为14.79%,较上期减少0.82个百分点。虽然主动偏股基金港股仓位持续降低,并保持近五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降低幅度较2021年有所减少。 表8和表9列举了相较于上季度末,港股仓位(占股票市值比)变动较大的基金。同样地,为了排除基金规模较小,以及基金建仓的影响,筛选成立满四个季度报告期、规模50亿元以上的可投港股的主动偏股基金。 在港股估值水平处于低位的情况下,部分基金明显加仓,丘栋荣管理的中庚价值领航2022年一季度末港股占股票市值比达到45.6%,较上季度末增加26.24个百分点。中欧丰泓沪港深(罗佳明,沈悦)本身港股仓位较高,2021年末持有港股占股票市值的79%,2022年一季度进一步提高港股仓位8.55个百分点,至87.84%。与此同时也有产品的港股仓位持续降低,包括汇添富创新未来(劳杰男)、易方达均衡成长(陈皓)等。 3、重仓股市值风格:沪深300成分股占比回升 统计基金各报告期前十大重仓股所属不同市值风格指数成分股(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情况,以及重仓个股在不同市值区间的分布情况,对主动偏股基金的重仓股市值风格进行分析。 可以看到,2017年开始主动偏股基金重仓持有沪深300成分股的市值逐渐抬升,2019年三季报占比最高达到54%。2021年,随着“抱团”行情的瓦解以及市场的风格切换,这一比例在年末降低至43%。2022年一季度末,主动偏股基金重仓股中沪深300成分股的占比再次提升,至50%左右;这与今年以来占沪深300成分股权重较高的金融行业受益于稳增长不无关系。截至2022Q1,中证500和中证1000成分股的主动偏股基金持有比例分别为15%和16%,变化不大。 持有重仓股市值分布方面,2022年一季度末,主动偏股基金的持仓中1000亿市值以下的占比有所提升,而1000亿以上超大市值的持有比例有所下降。2022年一季报中,1000亿市值以下个股的重仓股持有比例为46%,较2021年末的38%上升8个百分点;3000亿市值以上的持仓占比由2021年末的31%下降至26%。 4、重仓股行业分布:加仓周期、金融地产,减仓TMT 主动偏股基金加仓周期、金融地产板块,减仓TMT板块。行业板块分布上,受到成长风格行情的推动,2021年年内主动偏股基金在中游制造、TMT板块的重仓股持有市值占比有所提升,而消费、金融地产有所下降。而今年以来市场风格转向价值,2022Q1主动偏股基金加仓周期板块(14.45%增至16.44%)、金融地产板块(5.51%增至7.15%);减仓TMT板块,占比从22.33%降至18.70%。 从中信一级行业来看,2022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持仓市值最高的一级行业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合计持仓规模达3307.66亿元;其次为医药、食品饮料、电子和基础化工,合计持仓规模分别为2787.99亿元、2773.73亿元、2717.03亿元和1460.15亿元。 观察前十大一级行业持仓市值近一年(4个季报期)的变化情况,2022Q1的前五大重仓行业持有市值均降低,医药、食品饮料、电子较近一年高点的降幅均在30%左右。前十大重仓行业中,除了银行以外,其余行业的重仓市值较上季度末均有减少。 对比今年一季度末和去年四季度末基金重仓股的中信一级行业分布,考察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重仓行业的变化。可以发现,相较于去年末,2022年一季度持仓增加最多的行业为农林牧渔,其次是煤炭、银行、房地产等,均为今年以来表现相对较好的行业;减持较多的行业为电子、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计算机、医药等,均为前期的重仓一级行业。 5、重仓个股:宁德时代、贵州茅台重仓市值下降 下表展示了近一年四个季度末,主动偏股基金整体重仓持有的前20大个股。2021年三季度,宁德时代超过贵州茅台,登顶主动偏股基金第一大重仓股;2022年一季度末,宁德时代仍为第一大重仓股,但主动偏股基金对宁德时代和贵州茅台的重仓市值均减少了100亿元左右。排名前十的重仓股中,贵州茅台、隆基股份、泸州老窖、五粮液、迈瑞医疗也出现较多减持。和去年末相比,新进主动偏股基金重仓前20的有保利发展、宁波银行、伊利股份、华友钴业、圣邦股份;去年末之后退出前20大之列的有东方财富、阳光电源、中国中免、凯莱因、韦尔股份。 下表展示相较于2021年四季度末,今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增持和减持规模最大的前20大个股。一季度末增持最多的个股为智飞生物、牧原股份、保利发展、紫金矿业、美团,重仓规模均增加超过50亿元;减持最多的是五粮液、立讯精密、东方财富、亿纬锂能,减持规模均超过150亿元。 III 基金经理后市展望 根据基金经理在季报中的市场展望,我们绘制了词云图并进行分析。具体作图方法:原始数据为21年四季度与22年一季度的季报,关注偏股基金的基金经理对下一个季度的市场展望。利用自行构建的词库,我们对于展望部分的文本进行处理与词频统计。在词库中,我们重点收录了与行业、政策、疫情等方面相关的词语。同时,我们也对报告中高频出现的笼统的财经相关词语以及其它无实际参考价值的词语进行了记录,以便于文本分析时进行排除。此外,我们还对于一些表市场情绪的词语进行了分辨,为之后可能的情感分析做准备。在此次词云任务中,我们主要将能直接体现基金经理关注重点的词语放入了词云的词频统计中,忽略了不够明确的情感类型或泛财经词语。在进行逐步筛选后,我们生成了以下两张以词频为指标的词云图。 不变的关注点:货币政策、疫情、新能源、地产、产业升级。从两张词云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基金经理在展望后市时,对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最为关注,对于美联储加息以及国内的可能的宽松性政策都有所预期。而疫情一词也被基金经理们反复提及,疫情管控的相关词在图云中出现频率也较高。行业方面,新能源与地产是两个季度均受高度重视的产业,结合出现频率较高的“龙头”一词,可以认识到基金经理对于行业以及选股方面的倾向。而对于经济发展的方向,基金经理提及较多的是创新、科技与产业链,表明了产业升级与完善仍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最需要关注的方面。 黑天鹅事件:俄乌战争、疫情反复。2022年开年后的两大黑天鹅事件,分别是俄乌战争爆发与国内疫情以上海为首出现爆炸性反复。从一季报的词云中我们可以看到,疫情相关的词条被提及地最多,包括防控、上海、新冠等也都较为显眼。俄乌战争则是四季报中完全没有出现,但在一季报的词云图中占据了很瞩目的位置。而由于俄乌战争,一季报大宗商品的提及频率较上个季度也有显著上升。或许由于一季度市场整体表现较差,成长性一词的提及频率在也有所上升。 重要申明 本文节选自招商证券报告《另眼看季报系列:莫疑无路,静等时来——偏股基金2022年一季报点评》(2022/4/29) 风险提示 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 分析师承诺 本研究报告的每一位证券分析师,在此申明,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本报告分析师 姚紫薇 SAC职业证书编号:S1090519080006 研究助理 孙诗雨 sunshiyu@cmschina.com.cn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本报告回顾了主动偏股基金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规模变化及新发市场情况,并对一季度末的投资组合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公募基金投资者提供市场观察与分析。 主动偏股基金市场回顾: 1)业绩概况:下跌市场中多数取得负收益。今年以来权益市场整体下跌,主动偏股基金平均收益-15%。业绩分布上,超半数主动偏股基金一季度收益在[-20%,-10%)的区间内。 2)规模变化:较去年末出现大幅缩减。样本内主动偏股基金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较去年末降低16%。在熊市的背景下,规模超200亿的头部基金,规模较上季度末也均有所下降。 3)新发市场:2021Q3以来持续降温。2022年一季度共成立154只主动偏股基金,合计规模918.39亿元,平均发行规模为5.96亿元。新发基金数量持续降低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整体规模持续下降。 一季度末持仓分析: 1)仓位分析:整体保持中高仓位,较上期略有降低。普通股票和偏股混合型基金近一年保持85%以上的高仓位,最新一期略有降低;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仓位在2021年内稳步提升,最新一期同样略有下降。 2)AH市场选择:港股仓位持续降低,降幅缩减。主动偏股基金港股仓位持续降低,并保持近五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降低幅度较2021年有所减少。 3)重仓股市值风格:沪深300成分股占比回升。主动偏股基金重仓股中沪深300成分股的占比再次提升至50%左右。1000亿市值以下个股占比有所提升,而1000亿以上超大市值的持有比例有所下降。 4)重仓股行业分布:加仓周期、金融地产,减仓TMT。一季度持仓增加最多的行业为农林牧渔、煤炭、银行等;减持较多的行业为电子、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5)重仓个股:宁德时代、贵州茅台重仓市值下降。宁德时代仍为第一大重仓股,贵州茅台居其次;但主动偏股基金对两者的重仓市值均减少了100亿元左右。 基金经理后市展望:根据季报中的市场展望绘制词云图,从去年末到一季度末,不变的关注点有货币政策、疫情、新能源、地产、产业升级;而今年以来的两大黑天鹅事件,俄乌战争爆发和疫情反复,也在词云图的差异中有所体现。 风险提示: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 I 主动偏股基金市场回顾 本文选取的主动偏股基金包括:(1)普通股票型基金;(2)偏股混合型基金;(3)高仓位灵活配置型基金。其中,将近5年(2017Q2-2022Q1)平均股票仓位不高于30%,且最高不高于50%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归类为低仓位灵活配置型基金,其余为高仓位灵活配置型基金并纳入本文的分析样本。经筛选,样本内共包含2022年以前成立的存续基金3688只。 1、业绩概况:下跌市场中多数取得负收益 权益市场整体下跌,主动偏股基金平均收益-15%。回顾2022年以来的市场行情,在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疫情反复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一季度权益市场整体回调,主要宽基指数、风格指数均收跌。价值风格相对占优,大盘价值、小盘价值回撤相对较小;于此同时,小盘成长、大盘成长大幅下跌。分行业来看,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仅煤炭、房地产、银行、农林牧渔4个行业收涨;煤炭涨幅较大,约23%。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主动偏股基金2022年一季度平均收益为-14.93%,与沪深300相当。 超半数主动偏股基金一季度收益在[-20%,-10%)的区间内。2022年一季度,全市场主动偏股基金的收益率平均值为-14.93%,收益率中位数为-16.50%。从收益率分布情况来看,收益率在[-20%,-10%)区间内的基金数量占主动偏股基金总数的比例超过了50%。收益率为负值的基金占比为98%;获得正收益的基金共65只,获得超过10%收益的基金仅9只。 从单只基金的业绩表现来看,万家基金黄海表现出色,在管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万家新利一季度收益超过30%,万家精选也取得了28%的收益,三只产品位列前三。可以发现,业绩表现较好的基金多数重仓了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包括煤炭、有色金属、农林牧渔、金融地产等,在一季度贡献了一定的收益。此外,财通基金金梓才在2021年四季度末时重仓农林牧渔行业,重仓股中并无医药行业标的;而在医药大幅回调后,一季度末基金经理管理的部分基金加仓了相关个股,以期未来的估值修复。 2、规模变化:较去年末出现大幅缩减 样本内主动偏股基金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较去年末降低16%。回顾2020年,主动偏股基金的规模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达到历史新高;2021年,主动偏股基金规模仍然保持增长,但在2020年迅速扩张之后增速有所收敛。2022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萎缩,从2021年末的58127亿元降至47803亿元,降幅达到16%;这一降幅也是近五年以来最大的季度规模降幅。 在整体规模缩减的情况下,仍有部分基金规模取得了不错的增长。2022年一季度末基金规模超过50亿元,规模增幅较大的主动偏股基金如下表。长信金利趋势、银华鑫盛灵活、中庚价值领航三只产品的规模增幅超过100%,其中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增加相对较多;风格偏价值的中庚价值领航在一季度取得了5%以上的正收益。除此以外,富国基金于洋在“公奔私”重返后,2021年12月30日重新担任富国新动力基金经理,该基金规模在2022年一季度也取得了较大的增长,从33亿元增至59亿元。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共有13只管理规模在200亿元以上的主动管理偏股基金。这些基金的基金经理均为市场知名的明星基金经理,大多具有较长的管理年限与长期稳健优秀的历史业绩,但2021年业绩表现有所分化,今年以来部分基金也出现了较大的回撤。 回顾去年的情况,2021年市场行情的结构性特征明显,规模较大的基金组合通常更加分散,业绩表现更加稳健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组合的进攻性,因此业绩表现出现分化。另有2021年业绩表现突出的基金实现弯道超车,规模大幅增长,如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广发多因子。 然而在熊市的背景下,2022年一季度末,头部基金的规模较上季度末均有所下降,且降幅均超过10%。从业绩表现来看,规模超过200亿的基金一季度回报与市场整体水平相当,均出现超过10%的负收益。 3、新发市场:2021Q3以来持续降温 本部分新发基金统计包含全部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 受行情影响,新发基金市场自2021Q3以来持续降温。2022年一季度共成立154只主动偏股基金,合计规模918.39亿。除部分未披露发行规模的产品外,主动偏股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为5.96亿元。2022年一季度新发基金的数量持续降低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整体规模持续下降。发行规模方面,2022年新发基金平均规模为5.96亿元,处于近五年较低位的水平。 2022年一季度新成立的基金中,发行规模最大的是由兴全基金任相栋管理的兴证全球合衡三年持有,发行规模为59.84亿元,募集速度也较快,认购时间为2天。除此以外,汇丰晋信研究精选、信达澳银智远三年持有期、广发瑞誉一年持有发行规模也较大,均为明星基金经理的新发产品。 从基金公司来看,尽管新发市场整体缩水,头部公司仍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2022Q1,新发规模前十的基金公司,新发基金规模占全部新发主动偏股基金规模的51.12%。其中新发基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是中欧基金,共发行10只新基金,规模合计77亿元,募集速度也较快;兴证全球基金、汇丰晋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虽然只有1只新基金发行,但明星基金经理的加持下募集规模较大。 II 持仓分析 1、仓位分析:整体保持中高仓位,较上期略有降低 股票仓位仍处于高位,但较上期有所降低。分类型来看主动偏股型基金的整体仓位变化,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近一年保持高仓位,最近4个季度末持有股票市值占资产净值比均在85%以上,最新一期略有降低;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仓位在2021年内稳步提升,最新一期同样略有下降。截至2022Q1,普通股票、偏股混合、灵活配置型基金整体股票仓位分别为89.50%、86.11%、80.96%,处于近五年的较高水平;但较2021年末,分别降低0.4、1.66、1.63个百分点。 表6和表7列举了相较于上季度末,股票仓位变动较大的基金。为了排除基金规模较小,以及基金建仓的影响,筛选成立满四个季度报告期、规模50亿元以上的主动偏股基金,大多为各家基金公司的明星产品与绩优基金经理的代表产品。 产品加仓幅度较大的基金经理有何帅、王斌、刘鹏、茅炜/王博、万建军等,前三名加仓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产品减仓幅度较大的基金经理则有邵洁/刘金辉/周蔚文、劳杰男、于洋、吴渭、陈皓等,前两名减仓幅度超过25个百分点。 2、AH市场选择:港股仓位持续降低,降幅缩减 针对可投资港股的主动偏股基金,观察其港股仓位的变化情况。2021年,受到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港股一路震荡下行,主动偏股基金的港股仓位也在去年年内持续降低,年末降低至15.47%。进入2022年,港股仍然延续了震荡下跌的态势,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主动偏股基金整体持有港股市值占股票市值比为14.79%,较上期减少0.82个百分点。虽然主动偏股基金港股仓位持续降低,并保持近五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降低幅度较2021年有所减少。 表8和表9列举了相较于上季度末,港股仓位(占股票市值比)变动较大的基金。同样地,为了排除基金规模较小,以及基金建仓的影响,筛选成立满四个季度报告期、规模50亿元以上的可投港股的主动偏股基金。 在港股估值水平处于低位的情况下,部分基金明显加仓,丘栋荣管理的中庚价值领航2022年一季度末港股占股票市值比达到45.6%,较上季度末增加26.24个百分点。中欧丰泓沪港深(罗佳明,沈悦)本身港股仓位较高,2021年末持有港股占股票市值的79%,2022年一季度进一步提高港股仓位8.55个百分点,至87.84%。与此同时也有产品的港股仓位持续降低,包括汇添富创新未来(劳杰男)、易方达均衡成长(陈皓)等。 3、重仓股市值风格:沪深300成分股占比回升 统计基金各报告期前十大重仓股所属不同市值风格指数成分股(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情况,以及重仓个股在不同市值区间的分布情况,对主动偏股基金的重仓股市值风格进行分析。 可以看到,2017年开始主动偏股基金重仓持有沪深300成分股的市值逐渐抬升,2019年三季报占比最高达到54%。2021年,随着“抱团”行情的瓦解以及市场的风格切换,这一比例在年末降低至43%。2022年一季度末,主动偏股基金重仓股中沪深300成分股的占比再次提升,至50%左右;这与今年以来占沪深300成分股权重较高的金融行业受益于稳增长不无关系。截至2022Q1,中证500和中证1000成分股的主动偏股基金持有比例分别为15%和16%,变化不大。 持有重仓股市值分布方面,2022年一季度末,主动偏股基金的持仓中1000亿市值以下的占比有所提升,而1000亿以上超大市值的持有比例有所下降。2022年一季报中,1000亿市值以下个股的重仓股持有比例为46%,较2021年末的38%上升8个百分点;3000亿市值以上的持仓占比由2021年末的31%下降至26%。 4、重仓股行业分布:加仓周期、金融地产,减仓TMT 主动偏股基金加仓周期、金融地产板块,减仓TMT板块。行业板块分布上,受到成长风格行情的推动,2021年年内主动偏股基金在中游制造、TMT板块的重仓股持有市值占比有所提升,而消费、金融地产有所下降。而今年以来市场风格转向价值,2022Q1主动偏股基金加仓周期板块(14.45%增至16.44%)、金融地产板块(5.51%增至7.15%);减仓TMT板块,占比从22.33%降至18.70%。 从中信一级行业来看,2022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持仓市值最高的一级行业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合计持仓规模达3307.66亿元;其次为医药、食品饮料、电子和基础化工,合计持仓规模分别为2787.99亿元、2773.73亿元、2717.03亿元和1460.15亿元。 观察前十大一级行业持仓市值近一年(4个季报期)的变化情况,2022Q1的前五大重仓行业持有市值均降低,医药、食品饮料、电子较近一年高点的降幅均在30%左右。前十大重仓行业中,除了银行以外,其余行业的重仓市值较上季度末均有减少。 对比今年一季度末和去年四季度末基金重仓股的中信一级行业分布,考察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重仓行业的变化。可以发现,相较于去年末,2022年一季度持仓增加最多的行业为农林牧渔,其次是煤炭、银行、房地产等,均为今年以来表现相对较好的行业;减持较多的行业为电子、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计算机、医药等,均为前期的重仓一级行业。 5、重仓个股:宁德时代、贵州茅台重仓市值下降 下表展示了近一年四个季度末,主动偏股基金整体重仓持有的前20大个股。2021年三季度,宁德时代超过贵州茅台,登顶主动偏股基金第一大重仓股;2022年一季度末,宁德时代仍为第一大重仓股,但主动偏股基金对宁德时代和贵州茅台的重仓市值均减少了100亿元左右。排名前十的重仓股中,贵州茅台、隆基股份、泸州老窖、五粮液、迈瑞医疗也出现较多减持。和去年末相比,新进主动偏股基金重仓前20的有保利发展、宁波银行、伊利股份、华友钴业、圣邦股份;去年末之后退出前20大之列的有东方财富、阳光电源、中国中免、凯莱因、韦尔股份。 下表展示相较于2021年四季度末,今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增持和减持规模最大的前20大个股。一季度末增持最多的个股为智飞生物、牧原股份、保利发展、紫金矿业、美团,重仓规模均增加超过50亿元;减持最多的是五粮液、立讯精密、东方财富、亿纬锂能,减持规模均超过150亿元。 III 基金经理后市展望 根据基金经理在季报中的市场展望,我们绘制了词云图并进行分析。具体作图方法:原始数据为21年四季度与22年一季度的季报,关注偏股基金的基金经理对下一个季度的市场展望。利用自行构建的词库,我们对于展望部分的文本进行处理与词频统计。在词库中,我们重点收录了与行业、政策、疫情等方面相关的词语。同时,我们也对报告中高频出现的笼统的财经相关词语以及其它无实际参考价值的词语进行了记录,以便于文本分析时进行排除。此外,我们还对于一些表市场情绪的词语进行了分辨,为之后可能的情感分析做准备。在此次词云任务中,我们主要将能直接体现基金经理关注重点的词语放入了词云的词频统计中,忽略了不够明确的情感类型或泛财经词语。在进行逐步筛选后,我们生成了以下两张以词频为指标的词云图。 不变的关注点:货币政策、疫情、新能源、地产、产业升级。从两张词云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基金经理在展望后市时,对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最为关注,对于美联储加息以及国内的可能的宽松性政策都有所预期。而疫情一词也被基金经理们反复提及,疫情管控的相关词在图云中出现频率也较高。行业方面,新能源与地产是两个季度均受高度重视的产业,结合出现频率较高的“龙头”一词,可以认识到基金经理对于行业以及选股方面的倾向。而对于经济发展的方向,基金经理提及较多的是创新、科技与产业链,表明了产业升级与完善仍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最需要关注的方面。 黑天鹅事件:俄乌战争、疫情反复。2022年开年后的两大黑天鹅事件,分别是俄乌战争爆发与国内疫情以上海为首出现爆炸性反复。从一季报的词云中我们可以看到,疫情相关的词条被提及地最多,包括防控、上海、新冠等也都较为显眼。俄乌战争则是四季报中完全没有出现,但在一季报的词云图中占据了很瞩目的位置。而由于俄乌战争,一季报大宗商品的提及频率较上个季度也有显著上升。或许由于一季度市场整体表现较差,成长性一词的提及频率在也有所上升。 重要申明 本文节选自招商证券报告《另眼看季报系列:莫疑无路,静等时来——偏股基金2022年一季报点评》(2022/4/29) 风险提示 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 分析师承诺 本研究报告的每一位证券分析师,在此申明,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本报告分析师 姚紫薇 SAC职业证书编号:S1090519080006 研究助理 孙诗雨 sunshiyu@cmschina.com.cn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