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电动车】终端数据恢复明显,疫情底迈出坚实一步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国金电动车】终端数据恢复明显,疫情底迈出坚实一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周行业重要变化: 1、价格:碳酸锂本周价格下降,其他环节价格较为稳定;2、终端:4月11-17日,乘用车零售18.7万辆,周度同/环比分别-39%/+8%,新能源车上险量6.07w,环比上周+26.2%,终端有所恢复但是仍然处于低谷;3、事件:上海汽车产业等逐步复产,雷克萨斯EV平台车型RZ全球首发,特斯拉一季报,宁德时代年报 (详见正文)。 子行业核心周观点: 疫情影响最严重时间已过,供需开始逐步修复。供给端:特斯拉、上汽等本周开始复工复产,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长三角和全国汽车供应链开始逐步恢复;需求端:4月11-17日,乘用车零售18.7万辆,周度同/环比分别-39%/+8%,新能源车上险量6.07w,环比上周+26.2%,终端消费也已经触底恢复。 特斯拉Q1业绩亮眼,毛利率逆势提升。特斯拉Q1营收188亿,同比+81%,环比+6%。净利润33亿,同比+658%,环比+43%,单季度利润创历史新高。扣除积分后毛利率30%,环比+1%。 Q2看电池,Q3看主机厂。产业链价格传导将导致不同环节季度经营波动较大,由于电池涨价集中在3-4月,我们预计Q1电池环节盈利压力相对较大,但是预计Q2将显著环比改善;对于主机厂而言,由于提价也集中在3-4月,对于存量订单较大的主机厂,Q2业绩有望触底,Q3迎来反转。 疫情底渐现,继续重点关注电车板块。从3月中旬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汽车零部件公司股价跌幅在20%以上,此前市场悲观预期疫情对供需影响将达到两个月,上海汽车产业4月开始逐步复产,超市场预期。继续坚守电车主线板块,“有锂就有车”是我们对终端的核心观点,“轻总量重结构”是我们的核心选股策略。 本周重要行业事件 1. 特斯拉一季报点评、2. 宁德时代21年年报点评、3. 比亚迪一季度业绩预告点评、4. 杉杉股份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5. 合兴股份21年业绩快报点评、6. 黑猫股份21年年报点评、7. 壹石通拟定增9.5亿元建设勃姆石及电子材料项目点评、8. 长城汽车一季报点评、9. 比亚迪22年员工持股计划点评 子行业推荐组合 详见后页正文。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产业链价格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政策变动风险。 一、产业链主要产品价格 1.1 电池产业链价格 1)MB钴价格:4月22日,MB标准级钴报价39.83美元/磅,较上周上涨0.19%。合金级钴报价39.95美元/磅,较上周上涨0.19%。 2)锂盐周价格:4月22日,氢氧化锂报价48.60万元/吨,较上周上涨1.99%;碳酸锂报价47.00万元/吨,周涨幅-7.95%。 3)正极材料本周价格:4月22日,三元正极NCM523/NCM622/NCM811均价分别为37.0/38.0/41.5万元/吨,NCM523较上周下降1.33%,NCM622较上周下降1.30%,NCM811较上周保持不变。 4)负极材料本周价格平稳:4月22日,人造石墨负极(中端)4.8-5.8万/吨,较上周上涨2.91%;人造石墨负极(高端)6.5-7.8万元/吨。天然石墨负极(中端)4.9-5.3万/吨;天然石墨负极(高端)5.5-6.7万元/吨。 5)电解液溶剂和锂盐本周价格下降:4月22日,六氟磷酸锂(国产)价格41.5万元/吨,较上周下降4.6%。电池级EMC价格1.40万元/吨;DMC价格0.70万/吨;EC价格0.75万元/吨;PC价格1.13万元/吨;DEC价格1.35万元/吨。三元电池电解液(常规动力型)10-13万/吨,较上周下降2.34%;LFP电池电解液报价8.05-10.5万/吨,较上周下降4.87%。 6)湿法涂覆价格保持平稳:4月22日,国产中端16μm干法基膜价格0.9-1.0元/平米;国产中端9μm湿法基膜1.35-1.6元/平米,较上周上涨3.51%;国产中端湿法涂覆膜9+3μm价格为1.85-2.5元/平米。 7) 本周磷酸铁锂电芯价格平稳:4月22日,142b报价18.5万元/吨,较上周下降2.63%;152a价格为2.10万元/吨,较上周无变动;R143a均价2.58万元/吨,较上周无变动。 二、终端景气度与新车型 2.1 终端整车销量 根据乘联会信息,4月第2周复杂疫情散发下的需求相对低迷。4月11-17日,乘用车零售18.7万辆,同/环比分别-39%/+8%,较上月同期下降33%。乘用车批发15.8万辆,同比/环比分别-51%/-7%,较上月同期下降51%。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各地分管措施的变化对物流效率造成一定影响,消费者避险静止的心态严重,4月乘用车产销面临不确定状态。 4月1、2周生产停滞、终端闭店等影响,销量波动较大,预计4月零售110万,YOY -31.9%。预计第三周市场在复工复产的推动下将有所恢复,但产业链整体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需较长时间。综上,4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110.0万辆,同比下降31.9%。 新能源车方面,4月1-17日上险量13.3万,预计本月30万,YOY -32%。4月11-17日,新能源车上险量6.07w,环比上周+26.2%;整体车市上险量21.4w,环比上周+23.7%。新能源车渗透率28.4%。4月上半月(4.1-4.17) 新能源车上险量13.3w,整体车市上险量46.78w,渗透率28.4%。 欧洲方面:3月欧洲九国电动车销量合计20.8万台,同/环比+5%/ +62%。渗透率达22.4%,较2月提升2.2pcts。1Q 45.8万量,YOY+18%。 美国方面:3月整体市场124.6万辆,环比+18%,同比-21%。1-3月累计销量329.0万辆,同比-15%。电动车3月销量创新高,达7.3万辆,环比+23%,同比+59%,渗透率5.9%。1-3月累计销量18.6万辆,同比+75%。 2.2 新车型 2.2.1 雷克萨斯旗下首款纯电平台车型RZ全球首发 4月20日,雷克萨斯旗下纯电车型全新RZ全球首发,意味着品牌新电气化时代的开启,是纯电平台的首款车型。新车尺寸为4805/1895/1635mm,轴距2850mm,定位紧凑型SUV。 外观方面,新车延续雷克萨斯标志性的纺锤形格栅设计风格并将RZ进化至纺锤形车身,为雷克萨斯带来全新电气化美学标准;新车提供以太蓝、超音速赤铜等六种外观配色,此外还提供bi-tone双色车身设计,由纺锤形车身前脸延伸至发动机罩和车顶采用纯黑涂装。 内饰方面,全新RZ搭载全新方程式方向盘,创造了更为直接的人车互动,方程式方向盘与车轮和路面之间可通过电子信号控制器直接实现数据交换,同时最大方向盘转角为左右各150度,大幅减低驾驶者的操纵幅度;此外新车配置三种座椅材质,其中Ultrasuede类麂皮高级绒面采用30%生物基可持续材料,整体室内风格为极简和考究。 智能方面,全新RZ搭载最新LEXUS智能安全系统LSS+3.0,首次应用智能驾驶系统Advanced Drive,搭载交通拥堵辅助功能、新手友好的手机遥控泊车功能Advanced Park 动力方面,新车匹配eAlxle电驱动系统,前后电机输出功率为150kW和80kW;同时eaxle的高效逆变器采用新型碳化硅SiC元件,助力动力与续航里程再度提升;此外,新车还配置了AVS模拟声浪系统。 2.2.2 比亚迪官方公布海豹内饰设计图 4月21日,比亚迪官方公布海洋网海豹车型部分内饰设计图。从内饰设计图来看,比亚迪海豹内饰中充满了海洋元素,不过透露的细节并不多。可以看到,新车的中控台上部的起伏效果灵感来自于海浪,采用了铝金属色饰条进行点缀,更具视觉冲击,充满未来与灵动。 新车将会配备悬浮式仪表盘以及自适应旋转中控屏,内部线条非常流畅,整体风格很年轻化。此外,该车的中控台和两侧门板采用了连通的设计,可以营造出环抱式座舱的效果。水滴状的内门把手点缀在两侧,使得内饰整体细节更加丰富。 海豹中控下方设计灵感也来自于海浪波纹与中控上方遥相呼应,透明水晶换挡杆造型小巧,杯托和储物格很好地融入进设计当中,并无突兀内饰的优雅灵动与外饰的动力青春相得益彰。 2.2.3 飞凡汽车首款纯电SUV——飞凡R7即将上线 3月21日,飞凡R7首批PPV预制量产车正式下线,下半年将完成上市交付。飞凡汽车是由上汽集团和其员工共同新创品牌,定位高端纯电汽车。飞凡R7新车尺寸为4900/1925/1655mm,轴距2950mm。 外观方面,新车整体为溜背式流线造型,风阻系数低至0.238Cd;工信部申报信息显示,新车前后车灯根据版本不同分别配装贯穿式前后车灯和非贯穿式前车灯与贯穿式后车灯,均搭载直列式激光照明系统。 性能方面,新车峰值功率为400kW,峰值扭矩为700N·m,续航里程高达600km,0至100km/h跻身4s俱乐部。 智能驾驶方面,R7将搭载PP-CEM像素级点云融合高阶智能驾驶,高配搭载33个高性能感知传感器,将使用全球率先量产的LUMINAR高规激光雷达。采用全天候、全场景、超视距、多维度的六重感知融合方案,实现预知行人、车辆等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和轨迹,提供车辆精准的智能决策和控制,创造高阶、连续、零焦虑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体验。 智能座舱方面,新车搭载高通8155高算力芯片、43寸宽幅真彩三联屏,从而实现超感HMI人机交互体验即BOSE剧院级音质体验。能力方案方面,新车搭载QUICK CLICK加固电池快换专利,最快换电时间缩短至2.5分钟。 2.2.4 奔驰EQS SUV正式发布下半年欧洲开始交付 4月19日,奔驰旗下纯电大型SUV EQS正式发布,下半年即将在欧洲开始交付。尺寸方面,新车尺寸为5125/1959/1718mm,轴距3210mm,配有标配5座版本及7座升级版本。 外观方面,EQS SUV继承了EQS家族的设计理念。前脸暗夜星阵格栅封闭式设计与大灯融为一体;车身侧面整体体现出弓形车身线条,饱满圆润,线条柔和;轮圈造型。内饰方面,EQS SUV与轿车设计相仿,中控配备横穿整个仪表台的OLED大屏,12.3英寸仪表盘与17.7英寸超大信息娱乐触屏和12.3英寸副驾娱乐屏幕合三为一;中控大屏搭载MBUX Hyperscreen系统,新车采用Nividia Xavier高算力芯片与24GB运行内存为车主带来流畅无缝人车交互体验。 动力方面,新车将提供三种车型和两种动力版本,EQS SUV 450+、 EQS 450 4 MATIC和 EQS 580 4 MATIC,前者为后轮驱动,后两者则为双电机四轮驱动。高阶动力版本提供最大输出功率400kW,峰值扭矩858N·m。 续航方面,在WLTP工况下续航里程超过660km。快充方面,新车搭载支流快充,10%至80%电量提升仅需要31min。操控方面,新车还提供10度后轮主动转向系统、AIRMATIC空气悬挂及5种动态操作模式,操控体验极佳。 2.3 上海地区汽车产业有序复工 上汽集团开始复工复产。中国证券报4月15日从上汽集团了解到,目前上汽集团已开始筹备复工复产。上汽集团要求,在上海全面解封前,上汽集团为下属企业上报申请提前启动复工复产企业白名单,下属企业提前向供应商提出复工需求,在落实相关防疫责任的前提下,争取尽快打通跨省通行绿色通道,各生产企业根据排摸情况于4月18日(周一)开始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 受上海封控影响,上海本地车企生产受损严重。产能在上海地区的主机厂主要有特斯拉、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其在上海地区的产能分别达80/50/55/50万辆,总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10.5%,且所产车型均为高价车型,收入占比更高。受疫情影响,上海本地车企特斯拉、上汽集团上周(4月4日到10日)销量周度环比下降超过90%。 物流和生产卡脖子,影响整个汽车产业链。受上海、吉林、广州等疫情影响,汽车供应链受损严重。除了主机厂,上海本地还有众多供应链企业,如博世、安波福(汽车线束)。上海疫情封控期间,部分企业闭环生产(如沪光股份、科博达、博世、安波福等),但上海的封控切断了整个产业链的物流系统,原材料和产成品无法有效运输,是汽车产业链卡脖子的重要因素。另外,不少汽车零部件的客户是特斯拉上海工厂和上汽集团(包括大众、通用、自主),受客户停工影响排产,通过产业链影响整个行业的汽车生产,上周乘用车批发销量相对3月第一周下降45%。 参照吉林省,汽车产业链是第一批复产企业,且恢复较快。4月11日,吉林省工信厅厅长孙简表示,中国一汽已于今日全面启动复工,同时首批47家零部件企业正有序复工。4月15日,红旗品牌单日顺利下线160台,标志着在供应链配套、物流通行、质量控制等方面已全部到位。此前的3月13日,中国一汽决定包括一汽丰田、一汽-大众等在内的长春五大整车工厂有计划全部停产。 上海复产预期,关注上海产能和收入占比较高的公司。从3月中旬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少汽车零部件公司股价跌幅在20%以上;周五因上汽集团复工预期,零部件板块大涨,但大部分汽车零部件估值在20-30倍左右,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上海复产预期建议关注上海产能和收入占比较高的标的,如沪光股份、科博达、新泉股份、华域汽车、上汽集团、三花智控、拓普集团、上声电子等。 三、本周行业重要事件与点评 特斯拉22Q1财报点评:盈利超预期,单车毛利率持续提升 2022年一季度盈利水平再创新高。营收187.56亿美元(GAAP),同比+81%,环比+6%;净利润为33.18亿美元(GAAP),同比+658%,环比+43%,再创单季度新高;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9.95亿美元,同比+143%,环比-13%;EPS为$3.22/股(Non-GAAP),市场预期中位数为$2.26/股,超出市场预期。 积分收入贡献较高,单车毛利率持续提升。汽车业务收入168.61亿美元,同比+87%,环比+6%;毛利率为32.9%,同比+6%,环比+2%;平均单车销售收入为5.00万美元,同比+6%,环比+1%;扣除积分后毛利率为30.0%,同比+8%,环比+1%;存货周转天数为3天,环比四季度持续提升。 新工厂投产并交付。截至22Q1,公司总产能超过105万辆/年(公司口径)。一季度末德国工厂开始生产配备2170电池的Model Y并实现交付,后续将生产4680电池并应用CTC技术。德州工厂4月初开始生产配备了4680电池以及应用了CTC技术的Model Y,后续将开始生产配备2170电池的Model Y。 我们预计2022、23年特斯拉销量分别为150、250万辆。同比+60%、+67%。2022年德国工厂与德州工厂全面投产后,特斯拉产能将再次大幅提升。Model3与Y作为全球爆款车型,我们预计供不应求状态或将长期存在,核心跟踪:(1)各工厂产能提升情况。产能决定交付上限。(2)配套供应商产能提升情况。(3)4680电池产能。(4)FSD普及率。(5)新车型以及其他新技术研发进展。 宁德时代21年报点评:21年业绩超预期,毛利率拐点或在Q2 事件:宁德时代发布21年年报,实现营收1303.6亿元,同比+159.06%,实现归母净利润159.3亿元,同比+185.34%。 点评: 1、出货量、收入、毛利率及利润拆分:1)动力电池:销量116.71GWh,同比+162.56%。营收914.91亿,同比+132.06%,毛利率22%,同比-4.56pct。净利润估算约100亿左右,单GWH盈利约8600万;2)材料:营收154.57亿元,同比+350.74%,出货量28万吨,毛利率25.12%,同比+4.66pct。净利润约21亿,单吨净利润约7500元。3)储能:销量16.7GWh,同比+595.83%。营收136.24亿元,同比+601.01%,毛利率28.52%,同比-7.51pct。净利润约21.7亿,单GWH净利1.3亿。 2、21年业绩在预期上限,预计Q1原材料涨价对公司影响较小。 a、库存备货充足:4Q21存货402亿元,同比+203.97%,环比+14.98%。其中,电池系统库存量为40.19GWh,同比+183.63%,锂电池材料-正极相关材料库存量为6.09万吨,同比+680.77%。库存备货充足,有效缓解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 b、应付款项环比继续高增:公司4Q21应付票据584.1亿元,同比+191.6%,环比+28.1%,应付账款487.8亿元,同比+212%,环比+49.5%,公司议价能力呈现持续增强趋势。21年全年经营性现金流429.1亿元,同比+132.82%。 c、保供锁价:公司通过与上游锁价、锁量等措施,拉大了与竞争对手原材料成本差距。报告期内,公司镍钴锰回收率达99%以上,在湖北宜昌新建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与德国BASF合作扩展欧洲业务。 3、费用率: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26.28%,同比-1.48pct,其中4Q毛利率24.7%,环比-3.2pct,同比-3.7pct。21年公司销售费率3.35%同比-1.05pct(主要增长来自于售后综合服务费的计提),管理费率2.58%同比-0.93pct(增量主要来自于薪酬),研发费率5.9%同比-1.2pct,同比+1.12pct,其中4Q净利率15.29%,环比+2.25pct,同比+2.41pct。22年看,三费率有进一步下降潜力。 投资建议:碳酸锂等上涨预计对公司4Q21和1Q22毛利率影响较大,考虑到3-4月成本逐步从电池传导至车和消费者,我们预计公司2Q22毛利率趋势有望好转,预计22年全年电池出货量预计300+GWh/材料出货量50+万吨,继续推荐。 比亚迪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 事件:比亚迪公布1Q22业绩预告,预计盈利6.5~9.5亿,YOY+174%~300%,环比8~57.8%。面临Q1宏观经济波动、疫情散发情况,比亚迪新能源车产销、市占率持续攀升,盈利也同比大幅改善。 点评:比亚迪1Q22新能源车销量达28.5万台,同/环比达+423%/ +8%。另外,官宣3月起停售燃油车,专注新能源车业务,显示其电动化战略决心。同时,在智能化领域也不断开拓向前(新款汉EV 可OTA实现拨杆变道等智能驾驶功能)。 Q2展望:Q2有望将继续提升,Q1(2/3月) 现有车型进行两次调价,插混车型累计涨幅6k左右,纯电累计涨幅1w左右,基本覆盖电池成本上涨和补贴退坡。 新车方面:4月份上市的汉系列,备受追捧,订单暴增。后续全新车型海豹、护卫舰07以及新款唐EV/ 唐DM-i也饱受好评,上市后必将再次引爆市场,实现量价齐飞。 投资建议:1)预计比亚迪22年销量150万台以上 (EV/PHEV: 60万/90万);2)22年上游涨价,头部聚集效应强化;油价飙升更凸显插混优势;3)高价格新车不断推出以及价格上涨利好其业绩兑现,建议持续关注。 杉杉股份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 事件:1)公司发布2021年报,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33.4亿,扣非归母净利润18.8亿。2)子公司上海杉杉引入战投公告,拟引入比亚迪、宁德等战投。 业务拆分: 1)负极:2021年全年净利润6亿,归母净利润5.2亿。吨净利润约0.6万,出货约10万。2)偏光片:202102-12月,销量1.1亿平米,单平价格为90元,单平净利润约11元。3)正极:2021前8月销量2.2万吨,归母净利润3亿 4)电解液:销量1.7万吨,净利润4.3亿,归母净利润3.68亿。 负极: 1)快充持续放量,一体化布局领先。2021年全年负极快充产品占比已达50%,单吨盈利同比增长65%,硅负极小规模放量(我们预计混品出货约500吨)。石墨化方面,内蒙包头二期5.2万吨22Q2已逐步爬产,预计22Q3逐步达产,四川一期有望Q3实现石墨化10万吨产能率先投产,全年实际自供率有望超60%。原材料方面,公司与中石油锦州石化达成战略合作,有望平滑原材料波动。 2)引入CATL、ATL、BYD、中石油战投,产业链上下打通。公司公告共同对杉杉股份增资,其中宁波杉杉增资24亿,CATL增资3亿元(问鼎为宁德100%持股公司,获得2.5%股权),BYD增资1.5亿(获得1%股权),ATL增资1亿(获得0.8%股权),中石油增资1亿(获得0.8%股权),此次增资将进一步保供降本。 3)预计22年全年公司出货17万吨,考虑公司石墨化Q2爬产及原材料一体化布局,单吨盈利较21年有望提升至0.75万/吨。 偏光片: 新增产能开始释放,退税兑现进一步增厚利润。公司目前偏光片产能1.4亿平,广州新增0.5亿平产能已开始逐步试生产,全年形成1.7-2亿平产能(主要取决于车速),单平净利有望维持,考虑退税政策今年兑现,偏光片全年有望贡献15亿利润。 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结合公司年报数据测算,公司股权激励目标预计22-25年负极归母净利润约为8.7、13.9、21、28.8亿,复合增速50%+。偏光片22-25年归母净利润约为13.7、15.6、18、20亿,复合增速14%+。 投资建议:负极引入上下游战投保供降本,负极石墨化产能逐步释放,销量&单吨盈利有望同步向上。偏光片新增产能稳步推进本土化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年净利润30亿(负极11.5+偏光片15+正极及其他4亿),继续推荐。 合兴股份发布21年业绩快报 点评:公司发布21年业绩快报,21年公司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18%,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3%。21Q4收入同比下降3%,环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2%,环比下降13%。 21年收入增量主要来自新能源车、传感器、消费电子连接器,受缺芯影响,公司变速箱、转向系统连接器增长不明显。21Q4净利率10%,同比/环比下降7pct/4pct,下降较多主要是受原材料涨价影响和Q4员工工资发放较多所致。公司成本结构中,铜材、塑胶件、电子元器件分别占18%/17%/26%。 公司主要客户博世等不在上海(在苏州等地),公司太仓工厂受疫情影响闭环生产,生产材料和货运运输受到一定影响,整体而言上海疫情对公司经营生产影响不大。 公司2月份出台员工激励方案,向授予限制性股票380万份(占总股本的0.95%),解锁目标是22-24年收入/利润增速分别不低于15%/13%/12%。 公司是国内汽车连接器优质公司,拳头产品应用于安全等级较高的变速箱、转向系统中,国内鲜有竞争对手。公司目前已经量产的新能源车连接器包括:电动轴驱动系统部件、电池管理系统部件、高压直流逆变系统部件等,配套大众MEB、长城、长安等新能源车型,有望逐步放量,继续维持推荐。 ? 黑猫股份21年年报点评 事件: 1)21年业绩:公司全年实现营收79.30亿元,同比+43%;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345%;扣非归母净利润4.34亿元,同比+362%。 2)1q22业绩:公司营收18.49亿元,同比-0.5%;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104%;扣非归母净利润-0.18亿元,同比-107%。 3)新建5000吨碳管粉体产能:公司拟投资6.8亿元,分三期:一期500吨/年碳管粉体,预计22年底投产;二期2500吨/年,预计24年底投产;三期2000吨/年,预计26年底投产。 4)新建1.5万吨酚醛树脂产能:子公司乌海黑猫(公司持股98%)拟投资0.65亿元,分两期:一期年产7000吨间苯二酚树脂,二期年产8000吨苯酚改性树脂,两期建设周期预计均为9个月,预计建成达产后年收入达4亿元。 业绩符合预期,未来涨价修复利润率: 1)21年:对应21Q4,公司营收21亿元,环比+14%;归母净利润-0.39亿元(Q3为0.1亿元),主要系Q4计提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合计0.52亿元; 2)1q22:公司亏损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炭黑原材料成本占比70%+),其中煤焦油年初至今涨幅约6%。目前龙头已涨价(卡博特涨价18%),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加码碳管产能,保障长期增长空间。相较导电炭黑,碳管导电性更佳,未来在NCM领域将部分或完全替代SP导电剂,在LFP电池中将随快充应用而提升占比。公司炭黑+碳管双布局,保障产品长期增长空间,且可满足行业内碳管+炭黑复配需求。 导电炭黑国产替代推进,助力公司腾飞。公司现有1万吨/年导电炭黑产能,未来将受益于1)国产替代:导电炭黑正极添加比例约1.5-2.5%,负极约1-2%。国内市场多被卡博特等外资垄断,公司目前产品推进顺利,有望突破电池客户推动国产替代;2)高技术壁垒:炉法设计为绝对的know-how,高技术壁垒为公司建立深护城河。 投资建议:国内电池导电炭黑龙头,加码PVDF、碳管等,全面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短期有望通过涨价修复盈利能力,长期受益于导电炭黑国产化替代+高技术壁垒,持续推荐! 壹石通拟定增9.5亿元建设勃姆石及电子材料项目 事件:公司公告,拟定增9.5亿元扩建1. 2万吨锂电池涂覆用勃姆石及1.5万吨电子功能粉体材料,建设周期均为2年;2. 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周期为3年。 点评: 勃姆石:需求旺盛,大批产能放量在即。本次募投项目为2万吨勃姆石,总投资额为2.64亿元,单万吨投资额为1.32亿元,预计23-24年逐步投产。公司勃姆石当前产能约2万吨,随着蚌埠自贸区1期4万吨下半年投产,22年底产能预计达5-6万吨;同时公司做好蚌埠二期8万吨筹备,总规划勃姆石产能在14万吨以上,巩固行业领先地位。预计22、23年勃姆石出货为3.9、7万吨,对应勃姆石业绩为2.2、4.4亿元。 电子材料:国产替代,业绩增长第二曲线。本次募投项目为导热球铝9800吨、Low-a氧化铝200吨、高纯氧化铝5000吨,总投资额为4.24亿元,预计23-24年逐步投产。公司氧化球铝已应用在BYD电池,未来有望导入C下一代麒麟电池。预计22、23年电子材料业务贡献业绩为0.32、0.76亿元。 技术研发中心:增强壁垒,赋能产品不可替代性。本次募投项目围绕陶瓷无机粉体研发、纳米碳纤维导电材料、固体氧化物电池系统(SOC)研发,总投资为2.03亿元,建设周期为3年。研发中心顺应“双碳”目标,重点解决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高端材料国外垄断等卡脖子问题,有望提升公司利润率,增强产品壁垒以及不可替代性。 长城汽车22年一季报点评 事件:4月22日长城汽公布22Q1业绩,尽管受缺芯、疫情影响,Q1营收同比大增,毛利和单车收入也大幅提升。 营收与业绩: 1)营收:22Q1总营收336.2亿元,同/环比+8.0%/-26.3%。尽管受缺芯与疫情困扰,营收仍实现同比大增。 2)业绩:22Q1毛利率为17.2%,同/环比+2.8pcts/+0.5pcts;净利润为16.34亿元,同/环比-0.3%/-8.3%。 3)费用:研发费用占比3.94%,连续7个季度提升,同/环比+1.02pct/+0.36pcts;销售费用占比3.13%,基本呈下降趋势,同环比-0.55pct/+0.31pcts。 4)单车售价:22Q1 ASP达11.9万元,同/环比+29.1%/+3.5%。基于柠檬、坦克和咖啡智能三大技术车型占比达70.4%,智能化车型占比达84.5%。 未来展望: 1)订单:目前在手订单20w+,坦克300预计15w+,坦克500 4w+,欧拉好猫1w+等。 2)销量:22Q1新车销量28.3万台,同/环比-16.3%/-28.7%。Q2完成芯片替代、疫情稳定后将迎来改善,全年190万销量目标未变。 3)新车:Q2新车:芭蕾猫、闪电猫,圆梦,酷狗;Q3:朋克猫,坦克700,机甲龙,魏MPV,同时坦克300、500将持续放量,销售结构进一步提升。 4)业绩:Q2的股权激励费用与Q1接近,约为5亿;Q3股权激励费用会逐步下降。 比亚迪公布员工持股计划,回购18-18.5亿元股份 事件:4月22日,比亚迪发布22年员工持股计划公告,拟回购18-18.5亿金额股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回购价格不超过300元/股,员工受让价格0元/股。 回购占比:回购价格不超过300元/股条件下,18.5亿元,预计回购616.67万股,占总股本0.212%;18亿元,预计回购600万股,约占总股本0.206%。 受让对象及方式:公司职工代表监事、高管及中层管理人员、核心骨干。总人数不超过1.2万;通过非交易过户等方式受让,参与对象无需出资。 资金占比:截至21年底,公司总资产约2,957.8亿,货币资金504.6亿,净资产950.7亿。假设回购金额18.5亿,则占总资产0.625%,净资产1.946%。公司拥有足够自有资金支付本次回购。 投资建议:参照造车新势力股权激励方式,该员工持股计划有望提高公司竞争力和人才吸引力,激活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加速前行,促进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投资建议 Q2板块行情可期,全年“轻总量重结构”。资源品价格企稳前提下,若下游提价后需求仍然强劲,Q2板块将迎来反转。全年看我们认为要轻总量重结构,找结构上超预期或者确定性高的点更为重要。(1)终端:细分市场分化、车企分化。看好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等头部车企;(2)中游: 重点关注特斯拉、比亚迪供应链标的;渗透率提升的方向:智能底盘(空气悬挂、线控制动、CDC减震等)、PET铜箔、硅碳、热管理热泵、一体化铸件以及HEPA等领域;国产化率提升的方向:高端炭黑、控制器、微电机、音响、轮胎以及IGBT等领域;穿越周期波动、竞争力强的龙头:高锂价将导致中下游洗牌加速,看好宁德时代、恩捷股份、中伟股份等电池及材料各环节龙头。 五、风险提示 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目前电动车赛道新进厂商、产品增多,存在竞争加剧导致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产业链价格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新能源产业链供给端愈发丰富,竞争异常激烈,存在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政策变动风险。汽车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多,尤其是新能源车。政策波动可能会对汽车消费需求产生较大影响。 陈传红 chenchuanhong@gjzq.com.cn 邱长伟 qiuchangwei@gjzq.com.cn 姜超阳 jiangchaoyang@gjzq.com.cn 田 野 tiany@gjzq.com.cn 薛少龙 xueshaolong@gjzq.com.cn 姚云峰 yaoyunfeng@gjzq.com.cn 江 莹 jiangying2@gjzq.com.cn 胡媛媛 huyuanyuan@gjzq.com.cn 苏 晨 suchen@gjzq.com.cn 特别声明: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版权归“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证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制作任何形式的复制、转发、转载、引用、修改、仿制、刊发,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经过书面授权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本报告的产生基于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但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国金证券不作出任何担保。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在不作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可能会随时调整。 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不作为或被视为出售及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邀请或要约。客户应当考虑到国金证券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而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证券研究报告是用于服务具备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和投资顾问的专业产品,使用时必须经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国金证券建议获取报告人员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报告本身、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也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国金证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国金证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本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故本报告所载观点可能与其他类似研究报告的观点及市场实际情况不一致,且收件人亦不会因为收到本报告而成为国金证券的客户。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报告仅供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风险评级高于C3级(含C3级)的投资者使用;非国金证券C3级以上(含C3级)的投资者擅自使用国金证券研究报告进行投资,遭受任何损失,国金证券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此报告仅限于中国大陆使用。
本周行业重要变化: 1、价格:碳酸锂本周价格下降,其他环节价格较为稳定;2、终端:4月11-17日,乘用车零售18.7万辆,周度同/环比分别-39%/+8%,新能源车上险量6.07w,环比上周+26.2%,终端有所恢复但是仍然处于低谷;3、事件:上海汽车产业等逐步复产,雷克萨斯EV平台车型RZ全球首发,特斯拉一季报,宁德时代年报 (详见正文)。 子行业核心周观点: 疫情影响最严重时间已过,供需开始逐步修复。供给端:特斯拉、上汽等本周开始复工复产,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长三角和全国汽车供应链开始逐步恢复;需求端:4月11-17日,乘用车零售18.7万辆,周度同/环比分别-39%/+8%,新能源车上险量6.07w,环比上周+26.2%,终端消费也已经触底恢复。 特斯拉Q1业绩亮眼,毛利率逆势提升。特斯拉Q1营收188亿,同比+81%,环比+6%。净利润33亿,同比+658%,环比+43%,单季度利润创历史新高。扣除积分后毛利率30%,环比+1%。 Q2看电池,Q3看主机厂。产业链价格传导将导致不同环节季度经营波动较大,由于电池涨价集中在3-4月,我们预计Q1电池环节盈利压力相对较大,但是预计Q2将显著环比改善;对于主机厂而言,由于提价也集中在3-4月,对于存量订单较大的主机厂,Q2业绩有望触底,Q3迎来反转。 疫情底渐现,继续重点关注电车板块。从3月中旬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汽车零部件公司股价跌幅在20%以上,此前市场悲观预期疫情对供需影响将达到两个月,上海汽车产业4月开始逐步复产,超市场预期。继续坚守电车主线板块,“有锂就有车”是我们对终端的核心观点,“轻总量重结构”是我们的核心选股策略。 本周重要行业事件 1. 特斯拉一季报点评、2. 宁德时代21年年报点评、3. 比亚迪一季度业绩预告点评、4. 杉杉股份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5. 合兴股份21年业绩快报点评、6. 黑猫股份21年年报点评、7. 壹石通拟定增9.5亿元建设勃姆石及电子材料项目点评、8. 长城汽车一季报点评、9. 比亚迪22年员工持股计划点评 子行业推荐组合 详见后页正文。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产业链价格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政策变动风险。 一、产业链主要产品价格 1.1 电池产业链价格 1)MB钴价格:4月22日,MB标准级钴报价39.83美元/磅,较上周上涨0.19%。合金级钴报价39.95美元/磅,较上周上涨0.19%。 2)锂盐周价格:4月22日,氢氧化锂报价48.60万元/吨,较上周上涨1.99%;碳酸锂报价47.00万元/吨,周涨幅-7.95%。 3)正极材料本周价格:4月22日,三元正极NCM523/NCM622/NCM811均价分别为37.0/38.0/41.5万元/吨,NCM523较上周下降1.33%,NCM622较上周下降1.30%,NCM811较上周保持不变。 4)负极材料本周价格平稳:4月22日,人造石墨负极(中端)4.8-5.8万/吨,较上周上涨2.91%;人造石墨负极(高端)6.5-7.8万元/吨。天然石墨负极(中端)4.9-5.3万/吨;天然石墨负极(高端)5.5-6.7万元/吨。 5)电解液溶剂和锂盐本周价格下降:4月22日,六氟磷酸锂(国产)价格41.5万元/吨,较上周下降4.6%。电池级EMC价格1.40万元/吨;DMC价格0.70万/吨;EC价格0.75万元/吨;PC价格1.13万元/吨;DEC价格1.35万元/吨。三元电池电解液(常规动力型)10-13万/吨,较上周下降2.34%;LFP电池电解液报价8.05-10.5万/吨,较上周下降4.87%。 6)湿法涂覆价格保持平稳:4月22日,国产中端16μm干法基膜价格0.9-1.0元/平米;国产中端9μm湿法基膜1.35-1.6元/平米,较上周上涨3.51%;国产中端湿法涂覆膜9+3μm价格为1.85-2.5元/平米。 7) 本周磷酸铁锂电芯价格平稳:4月22日,142b报价18.5万元/吨,较上周下降2.63%;152a价格为2.10万元/吨,较上周无变动;R143a均价2.58万元/吨,较上周无变动。 二、终端景气度与新车型 2.1 终端整车销量 根据乘联会信息,4月第2周复杂疫情散发下的需求相对低迷。4月11-17日,乘用车零售18.7万辆,同/环比分别-39%/+8%,较上月同期下降33%。乘用车批发15.8万辆,同比/环比分别-51%/-7%,较上月同期下降51%。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各地分管措施的变化对物流效率造成一定影响,消费者避险静止的心态严重,4月乘用车产销面临不确定状态。 4月1、2周生产停滞、终端闭店等影响,销量波动较大,预计4月零售110万,YOY -31.9%。预计第三周市场在复工复产的推动下将有所恢复,但产业链整体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需较长时间。综上,4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110.0万辆,同比下降31.9%。 新能源车方面,4月1-17日上险量13.3万,预计本月30万,YOY -32%。4月11-17日,新能源车上险量6.07w,环比上周+26.2%;整体车市上险量21.4w,环比上周+23.7%。新能源车渗透率28.4%。4月上半月(4.1-4.17) 新能源车上险量13.3w,整体车市上险量46.78w,渗透率28.4%。 欧洲方面:3月欧洲九国电动车销量合计20.8万台,同/环比+5%/ +62%。渗透率达22.4%,较2月提升2.2pcts。1Q 45.8万量,YOY+18%。 美国方面:3月整体市场124.6万辆,环比+18%,同比-21%。1-3月累计销量329.0万辆,同比-15%。电动车3月销量创新高,达7.3万辆,环比+23%,同比+59%,渗透率5.9%。1-3月累计销量18.6万辆,同比+75%。 2.2 新车型 2.2.1 雷克萨斯旗下首款纯电平台车型RZ全球首发 4月20日,雷克萨斯旗下纯电车型全新RZ全球首发,意味着品牌新电气化时代的开启,是纯电平台的首款车型。新车尺寸为4805/1895/1635mm,轴距2850mm,定位紧凑型SUV。 外观方面,新车延续雷克萨斯标志性的纺锤形格栅设计风格并将RZ进化至纺锤形车身,为雷克萨斯带来全新电气化美学标准;新车提供以太蓝、超音速赤铜等六种外观配色,此外还提供bi-tone双色车身设计,由纺锤形车身前脸延伸至发动机罩和车顶采用纯黑涂装。 内饰方面,全新RZ搭载全新方程式方向盘,创造了更为直接的人车互动,方程式方向盘与车轮和路面之间可通过电子信号控制器直接实现数据交换,同时最大方向盘转角为左右各150度,大幅减低驾驶者的操纵幅度;此外新车配置三种座椅材质,其中Ultrasuede类麂皮高级绒面采用30%生物基可持续材料,整体室内风格为极简和考究。 智能方面,全新RZ搭载最新LEXUS智能安全系统LSS+3.0,首次应用智能驾驶系统Advanced Drive,搭载交通拥堵辅助功能、新手友好的手机遥控泊车功能Advanced Park 动力方面,新车匹配eAlxle电驱动系统,前后电机输出功率为150kW和80kW;同时eaxle的高效逆变器采用新型碳化硅SiC元件,助力动力与续航里程再度提升;此外,新车还配置了AVS模拟声浪系统。 2.2.2 比亚迪官方公布海豹内饰设计图 4月21日,比亚迪官方公布海洋网海豹车型部分内饰设计图。从内饰设计图来看,比亚迪海豹内饰中充满了海洋元素,不过透露的细节并不多。可以看到,新车的中控台上部的起伏效果灵感来自于海浪,采用了铝金属色饰条进行点缀,更具视觉冲击,充满未来与灵动。 新车将会配备悬浮式仪表盘以及自适应旋转中控屏,内部线条非常流畅,整体风格很年轻化。此外,该车的中控台和两侧门板采用了连通的设计,可以营造出环抱式座舱的效果。水滴状的内门把手点缀在两侧,使得内饰整体细节更加丰富。 海豹中控下方设计灵感也来自于海浪波纹与中控上方遥相呼应,透明水晶换挡杆造型小巧,杯托和储物格很好地融入进设计当中,并无突兀内饰的优雅灵动与外饰的动力青春相得益彰。 2.2.3 飞凡汽车首款纯电SUV——飞凡R7即将上线 3月21日,飞凡R7首批PPV预制量产车正式下线,下半年将完成上市交付。飞凡汽车是由上汽集团和其员工共同新创品牌,定位高端纯电汽车。飞凡R7新车尺寸为4900/1925/1655mm,轴距2950mm。 外观方面,新车整体为溜背式流线造型,风阻系数低至0.238Cd;工信部申报信息显示,新车前后车灯根据版本不同分别配装贯穿式前后车灯和非贯穿式前车灯与贯穿式后车灯,均搭载直列式激光照明系统。 性能方面,新车峰值功率为400kW,峰值扭矩为700N·m,续航里程高达600km,0至100km/h跻身4s俱乐部。 智能驾驶方面,R7将搭载PP-CEM像素级点云融合高阶智能驾驶,高配搭载33个高性能感知传感器,将使用全球率先量产的LUMINAR高规激光雷达。采用全天候、全场景、超视距、多维度的六重感知融合方案,实现预知行人、车辆等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和轨迹,提供车辆精准的智能决策和控制,创造高阶、连续、零焦虑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体验。 智能座舱方面,新车搭载高通8155高算力芯片、43寸宽幅真彩三联屏,从而实现超感HMI人机交互体验即BOSE剧院级音质体验。能力方案方面,新车搭载QUICK CLICK加固电池快换专利,最快换电时间缩短至2.5分钟。 2.2.4 奔驰EQS SUV正式发布下半年欧洲开始交付 4月19日,奔驰旗下纯电大型SUV EQS正式发布,下半年即将在欧洲开始交付。尺寸方面,新车尺寸为5125/1959/1718mm,轴距3210mm,配有标配5座版本及7座升级版本。 外观方面,EQS SUV继承了EQS家族的设计理念。前脸暗夜星阵格栅封闭式设计与大灯融为一体;车身侧面整体体现出弓形车身线条,饱满圆润,线条柔和;轮圈造型。内饰方面,EQS SUV与轿车设计相仿,中控配备横穿整个仪表台的OLED大屏,12.3英寸仪表盘与17.7英寸超大信息娱乐触屏和12.3英寸副驾娱乐屏幕合三为一;中控大屏搭载MBUX Hyperscreen系统,新车采用Nividia Xavier高算力芯片与24GB运行内存为车主带来流畅无缝人车交互体验。 动力方面,新车将提供三种车型和两种动力版本,EQS SUV 450+、 EQS 450 4 MATIC和 EQS 580 4 MATIC,前者为后轮驱动,后两者则为双电机四轮驱动。高阶动力版本提供最大输出功率400kW,峰值扭矩858N·m。 续航方面,在WLTP工况下续航里程超过660km。快充方面,新车搭载支流快充,10%至80%电量提升仅需要31min。操控方面,新车还提供10度后轮主动转向系统、AIRMATIC空气悬挂及5种动态操作模式,操控体验极佳。 2.3 上海地区汽车产业有序复工 上汽集团开始复工复产。中国证券报4月15日从上汽集团了解到,目前上汽集团已开始筹备复工复产。上汽集团要求,在上海全面解封前,上汽集团为下属企业上报申请提前启动复工复产企业白名单,下属企业提前向供应商提出复工需求,在落实相关防疫责任的前提下,争取尽快打通跨省通行绿色通道,各生产企业根据排摸情况于4月18日(周一)开始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 受上海封控影响,上海本地车企生产受损严重。产能在上海地区的主机厂主要有特斯拉、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其在上海地区的产能分别达80/50/55/50万辆,总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10.5%,且所产车型均为高价车型,收入占比更高。受疫情影响,上海本地车企特斯拉、上汽集团上周(4月4日到10日)销量周度环比下降超过90%。 物流和生产卡脖子,影响整个汽车产业链。受上海、吉林、广州等疫情影响,汽车供应链受损严重。除了主机厂,上海本地还有众多供应链企业,如博世、安波福(汽车线束)。上海疫情封控期间,部分企业闭环生产(如沪光股份、科博达、博世、安波福等),但上海的封控切断了整个产业链的物流系统,原材料和产成品无法有效运输,是汽车产业链卡脖子的重要因素。另外,不少汽车零部件的客户是特斯拉上海工厂和上汽集团(包括大众、通用、自主),受客户停工影响排产,通过产业链影响整个行业的汽车生产,上周乘用车批发销量相对3月第一周下降45%。 参照吉林省,汽车产业链是第一批复产企业,且恢复较快。4月11日,吉林省工信厅厅长孙简表示,中国一汽已于今日全面启动复工,同时首批47家零部件企业正有序复工。4月15日,红旗品牌单日顺利下线160台,标志着在供应链配套、物流通行、质量控制等方面已全部到位。此前的3月13日,中国一汽决定包括一汽丰田、一汽-大众等在内的长春五大整车工厂有计划全部停产。 上海复产预期,关注上海产能和收入占比较高的公司。从3月中旬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少汽车零部件公司股价跌幅在20%以上;周五因上汽集团复工预期,零部件板块大涨,但大部分汽车零部件估值在20-30倍左右,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上海复产预期建议关注上海产能和收入占比较高的标的,如沪光股份、科博达、新泉股份、华域汽车、上汽集团、三花智控、拓普集团、上声电子等。 三、本周行业重要事件与点评 特斯拉22Q1财报点评:盈利超预期,单车毛利率持续提升 2022年一季度盈利水平再创新高。营收187.56亿美元(GAAP),同比+81%,环比+6%;净利润为33.18亿美元(GAAP),同比+658%,环比+43%,再创单季度新高;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9.95亿美元,同比+143%,环比-13%;EPS为$3.22/股(Non-GAAP),市场预期中位数为$2.26/股,超出市场预期。 积分收入贡献较高,单车毛利率持续提升。汽车业务收入168.61亿美元,同比+87%,环比+6%;毛利率为32.9%,同比+6%,环比+2%;平均单车销售收入为5.00万美元,同比+6%,环比+1%;扣除积分后毛利率为30.0%,同比+8%,环比+1%;存货周转天数为3天,环比四季度持续提升。 新工厂投产并交付。截至22Q1,公司总产能超过105万辆/年(公司口径)。一季度末德国工厂开始生产配备2170电池的Model Y并实现交付,后续将生产4680电池并应用CTC技术。德州工厂4月初开始生产配备了4680电池以及应用了CTC技术的Model Y,后续将开始生产配备2170电池的Model Y。 我们预计2022、23年特斯拉销量分别为150、250万辆。同比+60%、+67%。2022年德国工厂与德州工厂全面投产后,特斯拉产能将再次大幅提升。Model3与Y作为全球爆款车型,我们预计供不应求状态或将长期存在,核心跟踪:(1)各工厂产能提升情况。产能决定交付上限。(2)配套供应商产能提升情况。(3)4680电池产能。(4)FSD普及率。(5)新车型以及其他新技术研发进展。 宁德时代21年报点评:21年业绩超预期,毛利率拐点或在Q2 事件:宁德时代发布21年年报,实现营收1303.6亿元,同比+159.06%,实现归母净利润159.3亿元,同比+185.34%。 点评: 1、出货量、收入、毛利率及利润拆分:1)动力电池:销量116.71GWh,同比+162.56%。营收914.91亿,同比+132.06%,毛利率22%,同比-4.56pct。净利润估算约100亿左右,单GWH盈利约8600万;2)材料:营收154.57亿元,同比+350.74%,出货量28万吨,毛利率25.12%,同比+4.66pct。净利润约21亿,单吨净利润约7500元。3)储能:销量16.7GWh,同比+595.83%。营收136.24亿元,同比+601.01%,毛利率28.52%,同比-7.51pct。净利润约21.7亿,单GWH净利1.3亿。 2、21年业绩在预期上限,预计Q1原材料涨价对公司影响较小。 a、库存备货充足:4Q21存货402亿元,同比+203.97%,环比+14.98%。其中,电池系统库存量为40.19GWh,同比+183.63%,锂电池材料-正极相关材料库存量为6.09万吨,同比+680.77%。库存备货充足,有效缓解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 b、应付款项环比继续高增:公司4Q21应付票据584.1亿元,同比+191.6%,环比+28.1%,应付账款487.8亿元,同比+212%,环比+49.5%,公司议价能力呈现持续增强趋势。21年全年经营性现金流429.1亿元,同比+132.82%。 c、保供锁价:公司通过与上游锁价、锁量等措施,拉大了与竞争对手原材料成本差距。报告期内,公司镍钴锰回收率达99%以上,在湖北宜昌新建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与德国BASF合作扩展欧洲业务。 3、费用率: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26.28%,同比-1.48pct,其中4Q毛利率24.7%,环比-3.2pct,同比-3.7pct。21年公司销售费率3.35%同比-1.05pct(主要增长来自于售后综合服务费的计提),管理费率2.58%同比-0.93pct(增量主要来自于薪酬),研发费率5.9%同比-1.2pct,同比+1.12pct,其中4Q净利率15.29%,环比+2.25pct,同比+2.41pct。22年看,三费率有进一步下降潜力。 投资建议:碳酸锂等上涨预计对公司4Q21和1Q22毛利率影响较大,考虑到3-4月成本逐步从电池传导至车和消费者,我们预计公司2Q22毛利率趋势有望好转,预计22年全年电池出货量预计300+GWh/材料出货量50+万吨,继续推荐。 比亚迪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 事件:比亚迪公布1Q22业绩预告,预计盈利6.5~9.5亿,YOY+174%~300%,环比8~57.8%。面临Q1宏观经济波动、疫情散发情况,比亚迪新能源车产销、市占率持续攀升,盈利也同比大幅改善。 点评:比亚迪1Q22新能源车销量达28.5万台,同/环比达+423%/ +8%。另外,官宣3月起停售燃油车,专注新能源车业务,显示其电动化战略决心。同时,在智能化领域也不断开拓向前(新款汉EV 可OTA实现拨杆变道等智能驾驶功能)。 Q2展望:Q2有望将继续提升,Q1(2/3月) 现有车型进行两次调价,插混车型累计涨幅6k左右,纯电累计涨幅1w左右,基本覆盖电池成本上涨和补贴退坡。 新车方面:4月份上市的汉系列,备受追捧,订单暴增。后续全新车型海豹、护卫舰07以及新款唐EV/ 唐DM-i也饱受好评,上市后必将再次引爆市场,实现量价齐飞。 投资建议:1)预计比亚迪22年销量150万台以上 (EV/PHEV: 60万/90万);2)22年上游涨价,头部聚集效应强化;油价飙升更凸显插混优势;3)高价格新车不断推出以及价格上涨利好其业绩兑现,建议持续关注。 杉杉股份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 事件:1)公司发布2021年报,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33.4亿,扣非归母净利润18.8亿。2)子公司上海杉杉引入战投公告,拟引入比亚迪、宁德等战投。 业务拆分: 1)负极:2021年全年净利润6亿,归母净利润5.2亿。吨净利润约0.6万,出货约10万。2)偏光片:202102-12月,销量1.1亿平米,单平价格为90元,单平净利润约11元。3)正极:2021前8月销量2.2万吨,归母净利润3亿 4)电解液:销量1.7万吨,净利润4.3亿,归母净利润3.68亿。 负极: 1)快充持续放量,一体化布局领先。2021年全年负极快充产品占比已达50%,单吨盈利同比增长65%,硅负极小规模放量(我们预计混品出货约500吨)。石墨化方面,内蒙包头二期5.2万吨22Q2已逐步爬产,预计22Q3逐步达产,四川一期有望Q3实现石墨化10万吨产能率先投产,全年实际自供率有望超60%。原材料方面,公司与中石油锦州石化达成战略合作,有望平滑原材料波动。 2)引入CATL、ATL、BYD、中石油战投,产业链上下打通。公司公告共同对杉杉股份增资,其中宁波杉杉增资24亿,CATL增资3亿元(问鼎为宁德100%持股公司,获得2.5%股权),BYD增资1.5亿(获得1%股权),ATL增资1亿(获得0.8%股权),中石油增资1亿(获得0.8%股权),此次增资将进一步保供降本。 3)预计22年全年公司出货17万吨,考虑公司石墨化Q2爬产及原材料一体化布局,单吨盈利较21年有望提升至0.75万/吨。 偏光片: 新增产能开始释放,退税兑现进一步增厚利润。公司目前偏光片产能1.4亿平,广州新增0.5亿平产能已开始逐步试生产,全年形成1.7-2亿平产能(主要取决于车速),单平净利有望维持,考虑退税政策今年兑现,偏光片全年有望贡献15亿利润。 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结合公司年报数据测算,公司股权激励目标预计22-25年负极归母净利润约为8.7、13.9、21、28.8亿,复合增速50%+。偏光片22-25年归母净利润约为13.7、15.6、18、20亿,复合增速14%+。 投资建议:负极引入上下游战投保供降本,负极石墨化产能逐步释放,销量&单吨盈利有望同步向上。偏光片新增产能稳步推进本土化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年净利润30亿(负极11.5+偏光片15+正极及其他4亿),继续推荐。 合兴股份发布21年业绩快报 点评:公司发布21年业绩快报,21年公司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18%,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3%。21Q4收入同比下降3%,环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2%,环比下降13%。 21年收入增量主要来自新能源车、传感器、消费电子连接器,受缺芯影响,公司变速箱、转向系统连接器增长不明显。21Q4净利率10%,同比/环比下降7pct/4pct,下降较多主要是受原材料涨价影响和Q4员工工资发放较多所致。公司成本结构中,铜材、塑胶件、电子元器件分别占18%/17%/26%。 公司主要客户博世等不在上海(在苏州等地),公司太仓工厂受疫情影响闭环生产,生产材料和货运运输受到一定影响,整体而言上海疫情对公司经营生产影响不大。 公司2月份出台员工激励方案,向授予限制性股票380万份(占总股本的0.95%),解锁目标是22-24年收入/利润增速分别不低于15%/13%/12%。 公司是国内汽车连接器优质公司,拳头产品应用于安全等级较高的变速箱、转向系统中,国内鲜有竞争对手。公司目前已经量产的新能源车连接器包括:电动轴驱动系统部件、电池管理系统部件、高压直流逆变系统部件等,配套大众MEB、长城、长安等新能源车型,有望逐步放量,继续维持推荐。 ? 黑猫股份21年年报点评 事件: 1)21年业绩:公司全年实现营收79.30亿元,同比+43%;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345%;扣非归母净利润4.34亿元,同比+362%。 2)1q22业绩:公司营收18.49亿元,同比-0.5%;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104%;扣非归母净利润-0.18亿元,同比-107%。 3)新建5000吨碳管粉体产能:公司拟投资6.8亿元,分三期:一期500吨/年碳管粉体,预计22年底投产;二期2500吨/年,预计24年底投产;三期2000吨/年,预计26年底投产。 4)新建1.5万吨酚醛树脂产能:子公司乌海黑猫(公司持股98%)拟投资0.65亿元,分两期:一期年产7000吨间苯二酚树脂,二期年产8000吨苯酚改性树脂,两期建设周期预计均为9个月,预计建成达产后年收入达4亿元。 业绩符合预期,未来涨价修复利润率: 1)21年:对应21Q4,公司营收21亿元,环比+14%;归母净利润-0.39亿元(Q3为0.1亿元),主要系Q4计提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合计0.52亿元; 2)1q22:公司亏损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炭黑原材料成本占比70%+),其中煤焦油年初至今涨幅约6%。目前龙头已涨价(卡博特涨价18%),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加码碳管产能,保障长期增长空间。相较导电炭黑,碳管导电性更佳,未来在NCM领域将部分或完全替代SP导电剂,在LFP电池中将随快充应用而提升占比。公司炭黑+碳管双布局,保障产品长期增长空间,且可满足行业内碳管+炭黑复配需求。 导电炭黑国产替代推进,助力公司腾飞。公司现有1万吨/年导电炭黑产能,未来将受益于1)国产替代:导电炭黑正极添加比例约1.5-2.5%,负极约1-2%。国内市场多被卡博特等外资垄断,公司目前产品推进顺利,有望突破电池客户推动国产替代;2)高技术壁垒:炉法设计为绝对的know-how,高技术壁垒为公司建立深护城河。 投资建议:国内电池导电炭黑龙头,加码PVDF、碳管等,全面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短期有望通过涨价修复盈利能力,长期受益于导电炭黑国产化替代+高技术壁垒,持续推荐! 壹石通拟定增9.5亿元建设勃姆石及电子材料项目 事件:公司公告,拟定增9.5亿元扩建1. 2万吨锂电池涂覆用勃姆石及1.5万吨电子功能粉体材料,建设周期均为2年;2. 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周期为3年。 点评: 勃姆石:需求旺盛,大批产能放量在即。本次募投项目为2万吨勃姆石,总投资额为2.64亿元,单万吨投资额为1.32亿元,预计23-24年逐步投产。公司勃姆石当前产能约2万吨,随着蚌埠自贸区1期4万吨下半年投产,22年底产能预计达5-6万吨;同时公司做好蚌埠二期8万吨筹备,总规划勃姆石产能在14万吨以上,巩固行业领先地位。预计22、23年勃姆石出货为3.9、7万吨,对应勃姆石业绩为2.2、4.4亿元。 电子材料:国产替代,业绩增长第二曲线。本次募投项目为导热球铝9800吨、Low-a氧化铝200吨、高纯氧化铝5000吨,总投资额为4.24亿元,预计23-24年逐步投产。公司氧化球铝已应用在BYD电池,未来有望导入C下一代麒麟电池。预计22、23年电子材料业务贡献业绩为0.32、0.76亿元。 技术研发中心:增强壁垒,赋能产品不可替代性。本次募投项目围绕陶瓷无机粉体研发、纳米碳纤维导电材料、固体氧化物电池系统(SOC)研发,总投资为2.03亿元,建设周期为3年。研发中心顺应“双碳”目标,重点解决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高端材料国外垄断等卡脖子问题,有望提升公司利润率,增强产品壁垒以及不可替代性。 长城汽车22年一季报点评 事件:4月22日长城汽公布22Q1业绩,尽管受缺芯、疫情影响,Q1营收同比大增,毛利和单车收入也大幅提升。 营收与业绩: 1)营收:22Q1总营收336.2亿元,同/环比+8.0%/-26.3%。尽管受缺芯与疫情困扰,营收仍实现同比大增。 2)业绩:22Q1毛利率为17.2%,同/环比+2.8pcts/+0.5pcts;净利润为16.34亿元,同/环比-0.3%/-8.3%。 3)费用:研发费用占比3.94%,连续7个季度提升,同/环比+1.02pct/+0.36pcts;销售费用占比3.13%,基本呈下降趋势,同环比-0.55pct/+0.31pcts。 4)单车售价:22Q1 ASP达11.9万元,同/环比+29.1%/+3.5%。基于柠檬、坦克和咖啡智能三大技术车型占比达70.4%,智能化车型占比达84.5%。 未来展望: 1)订单:目前在手订单20w+,坦克300预计15w+,坦克500 4w+,欧拉好猫1w+等。 2)销量:22Q1新车销量28.3万台,同/环比-16.3%/-28.7%。Q2完成芯片替代、疫情稳定后将迎来改善,全年190万销量目标未变。 3)新车:Q2新车:芭蕾猫、闪电猫,圆梦,酷狗;Q3:朋克猫,坦克700,机甲龙,魏MPV,同时坦克300、500将持续放量,销售结构进一步提升。 4)业绩:Q2的股权激励费用与Q1接近,约为5亿;Q3股权激励费用会逐步下降。 比亚迪公布员工持股计划,回购18-18.5亿元股份 事件:4月22日,比亚迪发布22年员工持股计划公告,拟回购18-18.5亿金额股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回购价格不超过300元/股,员工受让价格0元/股。 回购占比:回购价格不超过300元/股条件下,18.5亿元,预计回购616.67万股,占总股本0.212%;18亿元,预计回购600万股,约占总股本0.206%。 受让对象及方式:公司职工代表监事、高管及中层管理人员、核心骨干。总人数不超过1.2万;通过非交易过户等方式受让,参与对象无需出资。 资金占比:截至21年底,公司总资产约2,957.8亿,货币资金504.6亿,净资产950.7亿。假设回购金额18.5亿,则占总资产0.625%,净资产1.946%。公司拥有足够自有资金支付本次回购。 投资建议:参照造车新势力股权激励方式,该员工持股计划有望提高公司竞争力和人才吸引力,激活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加速前行,促进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投资建议 Q2板块行情可期,全年“轻总量重结构”。资源品价格企稳前提下,若下游提价后需求仍然强劲,Q2板块将迎来反转。全年看我们认为要轻总量重结构,找结构上超预期或者确定性高的点更为重要。(1)终端:细分市场分化、车企分化。看好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等头部车企;(2)中游: 重点关注特斯拉、比亚迪供应链标的;渗透率提升的方向:智能底盘(空气悬挂、线控制动、CDC减震等)、PET铜箔、硅碳、热管理热泵、一体化铸件以及HEPA等领域;国产化率提升的方向:高端炭黑、控制器、微电机、音响、轮胎以及IGBT等领域;穿越周期波动、竞争力强的龙头:高锂价将导致中下游洗牌加速,看好宁德时代、恩捷股份、中伟股份等电池及材料各环节龙头。 五、风险提示 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目前电动车赛道新进厂商、产品增多,存在竞争加剧导致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产业链价格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新能源产业链供给端愈发丰富,竞争异常激烈,存在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政策变动风险。汽车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多,尤其是新能源车。政策波动可能会对汽车消费需求产生较大影响。 陈传红 chenchuanhong@gjzq.com.cn 邱长伟 qiuchangwei@gjzq.com.cn 姜超阳 jiangchaoyang@gjzq.com.cn 田 野 tiany@gjzq.com.cn 薛少龙 xueshaolong@gjzq.com.cn 姚云峰 yaoyunfeng@gjzq.com.cn 江 莹 jiangying2@gjzq.com.cn 胡媛媛 huyuanyuan@gjzq.com.cn 苏 晨 suchen@gjzq.com.cn 特别声明: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版权归“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证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制作任何形式的复制、转发、转载、引用、修改、仿制、刊发,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经过书面授权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本报告的产生基于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但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国金证券不作出任何担保。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在不作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可能会随时调整。 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不作为或被视为出售及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邀请或要约。客户应当考虑到国金证券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而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证券研究报告是用于服务具备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和投资顾问的专业产品,使用时必须经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国金证券建议获取报告人员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报告本身、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也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国金证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国金证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本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故本报告所载观点可能与其他类似研究报告的观点及市场实际情况不一致,且收件人亦不会因为收到本报告而成为国金证券的客户。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报告仅供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风险评级高于C3级(含C3级)的投资者使用;非国金证券C3级以上(含C3级)的投资者擅自使用国金证券研究报告进行投资,遭受任何损失,国金证券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此报告仅限于中国大陆使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