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基金总份额相对平稳,金融地产重获资金青睐——2022年主动权益基金一季报解析

基金总份额相对平稳,金融地产重获资金青睐——2022年主动权益基金一季报解析

作者:微信公众号【DigitalAlpha】/ 发布时间:2022-04-2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基金总份额相对平稳,金融地产重获资金青睐——2022年主动权益基金一季报解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简介 基金规模:截至2022年03月31日,公募基金市场总规模较上季度末有所下降,约25.1万亿,其中主动权益类总规模约6万亿,占比24.13%,较上季度减少约10724亿元,占比较上季度下滑3.63pct。公募市场总份额22.9万亿份,其中主动权益基金总份额约4.6万亿份,总份额较上季度小幅增长,增加279亿份,但占公募基金市场总份额比率略有下降,下降0.78个百分点。 股票仓位:最新季度除平衡混合型基金外各类型主动权益基金仓位较上季度均有小幅下降。具体上,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下降最多,下降2.49%,其次为偏债混合型基金,下降2.20%,普通股票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下降较少,分别下降1.15%和0.97%,平衡混合型基金仓位较上季度小幅抬升,上涨1.28%。 板块配置:主动权益基金重仓股在各个宽基指数成分股上的持仓市值均有所下降,其中沪深300上的持仓市值减少最多为2868亿元,环比下降15.71%,在创业板和港股上环比下降最多,分别达18.50%和17.42%。 风格配置:整体来看,重仓股偏好高Beta、高波动、高估值、具有动量效应的的大盘成长风格,相对上期,基金在Beta、Certainty、Trend因子上的暴露持续降低,进一步向小市值下沉,体现了基金持股逐步倾向于非抱团、相对冷门的黑马个股。 行业配置:重仓股在周期、科技、消费、新能源上的配置最多。大盘价值型的金融地产板块重获资金青睐,增配比例最高由5.9%上升至7.6%,科技占比显著下降由22.2%降至18.5%,周期(24.9%)、医药(12.4%)、新能源(14.9%)小幅上升,消费(18.1%)和军工(3.3%)小幅下降。一季度煤炭行业一枝独秀,收益达22.86%,但公募在煤炭上的配置比例较低仅0.97%。 个股配置:贵州茅台仍为配置比例最高的个股,共有1427只主动权益基金持有,占比4.84%,相对上季度增配0.30%。宁德时代占比其次4.82%,第三位为药明康德占比2.51%,增配比例最高0.57%,招商银行、保利发展等均获增持,五粮液、泸州老窖、海康威视等占比下降。前10大个股集中度达22%,集中度持续降低,持仓趋向于分散化。 港股投资:基金配置港股总市值达3244亿元,相对上季度缩水739亿,投资港股的基金数量进一步增加。港股通配置港股仓位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当前仓位中位数为6.13%, QDII持港股市值近年首次下滑。一季度重仓股持续在资讯科技业增配,科技业仍然为配置比例最高的行业32.06%,其次为非必需性消费(14.64%)和金融业(9.55%)。非必需性消费和工业减幅最大,均超过5%。能源业、地产建筑业、电讯业等行业获得增持。腾讯控股仍然是持仓数量最多、配置比例最高的个股,共有278只基金持有,占比14.04%,相对上季度下降2.54%。美团-W跃升第二位(10.98%),香港交易所(5.51%)、中国移动(4.95%)等个股占比紧随其后。 北上资金:最新季度北向资金持续呈小幅净流出状态,全季度净流出约177亿元。具体上,12个行业呈现净流入,其中流入前五的行业为银行、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建筑和电力及公用事业;净流出前五的行业为食品饮料、医药、计算机、汽车和消费者服务。较上季度,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建筑、电力及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呈现持续净流入状态,银行和房地产由上季度净流出转为净流入,食品饮料、国防军工、钢铁和非银行金融持续净流出。 风险提示 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报告不构成投资收益保证,投资需谨慎。 极端市场环境可能对因子效果和模型造成剧烈冲击,需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 01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分析 本报告中主动权益基金是指通过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具体上,按照wind投资类型二级分类,统计基金类型包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和偏债混合型基金。 1.1 主动权益整体规模变化 最新季度主动权益基金总规模小幅下降 根据基金披露的2022年一季报数据,截至2022年03月31日,公募基金市场总规模较上季度末有所下降,约25.1万亿,其中主动权益类总规模约6万亿,占比24.13%,较上季度减少约10724亿元,占比较上季度下滑3.63pct。 份额上,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募市场总份额22.9万亿份,其中主动权益基金总份额约4.6万亿份,总份额较上季度小幅增长,增加279亿份,但占公募基金市场总份额比率略有下降,下降0.78个百分点。数量上,主动权益基金数量较上季度稳步增长,截至本季度末,共4594只,较上季度增加194只(基金只数仅统计主代码,即基金若有多个分级基金,按照一只基金统计,下同)。 1.2 指数业绩表现 普通股票型和混合型规模下降明显、份额与上期持平 分类型看,截至2022年03月31日,普通股票型基金规模下降较多,份额略有下降,其中,规模较上季度减少约1545亿元,环比下降18.16%,份额较上季度减少约34亿份,数量上,普通股票型基金只数较上季度末增加8只。混合型基金规模较上季度末下降约9179亿元,环比下降14.74%,份额上较上季度末小幅上涨,增加约313亿份,混合型基金数量达4092只,较上季度末增加186只。 1.3 最“吸金”个基和基金经理 前10主动权益基金吸金达372亿元,稳健型基金产品受青睐 单个基金看,规模增加最多的10只基金季度资产净值增加共达372亿元,其中9只规模增长2只在50亿以上,均为张翼飞、李君管理的固收+产品,规模分别增加51.76亿元和51.03亿元。另外鹏华招华一年持有A、广发招享A和交银恒益A也均为固收+类产品,一季度规模分别增加35.36亿元、28.71亿元和27.34亿元。股票仓位较高的主动权益基金产品中规模增长最多的产品为中庚价值领航、增加43.14亿元,其次为银华鑫盛灵活A、长信金利趋势A、中泰星元价值优选A和华安国企改革,规模分别增加38.37亿元、35.85亿元、30.28亿元和29.72亿元。 明星“固收+”基金经理持续吸金,价值派基金经理发力 我们统计了单个基金经理最新季度管理规模变动情况,多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与基金经理单独管理的基金分别计算。部分优异基金经理最新季度管理规模逆势上涨,统计结果显示前20名基金经理截至最新季度末共管理2463.96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648.27亿元,管理规模环比上涨35.70%。其中,张翼飞与李君联合管理的固收+产品持续发力,连续三季度位列吸金前20榜单,一季度规模增长居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增长之首,管理规模增加106.47亿元。其次为银华王海峰,最新主动管理规模增加58.07亿元。 02 主动权益基金持仓分析 2.1 股票仓位 平衡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小幅抬升,其他各类型基金股票仓位均小幅下降 不同类型基金的仓位的变化往往代表基金经理对于后市的态度,我们按照wind投资类型二级分类统计近两年不同类型基金的仓位变化情况。 最新季度除平衡混合型基金外各类型主动权益基金仓位较上季度均有小幅下降。具体上,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下降最多,下降2.49%,其次为偏债混合型基金,下降2.20%,普通股票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下降较少,分别下降1.15%和0.97%,平衡混合型基金仓位较上季度小幅抬升,上涨1.28%。 2.2 板块配置 统计最新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在主流宽基上的配置情况,以观察市场对于不同板块的配置变化。 持股市值上,最新主动权益基金重仓股在各个宽基指数成分股上的持仓市值均有所下降,其中沪深300上的持仓市值减少最多为2868亿元,环比下降15.71%,在创业板和港股上环比下降最多,分别达18.50%和17.42%。 持股数量上,最新主动权益基金重仓股在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科创50和港股上持股数量有所抬升,分别增持25.12亿股、35.80亿股、13.25亿股、11.39亿股、1.33亿股和13.22亿股,在沪深300成分股上增持股数最多。在创业板上的持股数量小幅下降,减持5.94亿股。 2.3 风格配置 基于每个季度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计算过去三年重仓股的风格暴露,如下图所示,整体来看,一季度基金重仓股偏好高Beta、高波动、高估值、具有动量效应的的大盘成长风格,相对上季度,基金在Beta、Certainty、Trend因子上的暴露持续降低,进一步向小市值下沉,体现了基金持股逐步倾向于非抱团、相对冷门的黑马个股。 2.4 行业配置 我们将中信一级行业划分为若干板块,以展现中观层面基金重仓股的变化趋势,分类如下: 基于每个季度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计算过去三年重仓股在各行业板块上的配置比例,如下图所示,金融地产相对上个季度增配比例最高由5.9%上升至7.6%,周期(24.9%)、医药(12.4%)、新能源(14.9%)小幅上升,医药前期的减配趋势出现转折,科技行业占比显著下降由22.2%降至18.5%,消费(18.1%)和军工(3.3%)相对上期小幅下降。整体来看,2022年一季报基金重仓股在周期、科技、消费、新能源上的配置比例最高,大盘价值型的金融地产板块重获资金青睐,行业分布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具体看中信一级行业口径下数据,前5大行业集中度达58%,重仓股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的配置比例最高14.90%,其次为食品饮料(12.47%)和医药(12.44%)。电子是减配比例最高的行业,由上季度的第一位下降至第四位,减配比例达2.64%。增配较多的行业有银行、农林牧渔、有色金属等。 相对市场指数,基金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食品饮料、电子、医药超配最多,在非银行金融、银行、电力及公用事业相对低配。一季度煤炭行业一枝独秀,收益达22.86%,但公募在煤炭上的配置比例较低仅0.97%,房地产表现其次收益8.08%,配置比例为2.65%,而公募重仓的电子、食品饮料等行业均出现了20%以上的回撤。 2.5 个股配置 个股配置方面,贵州茅台仍为配置比例最高的个股,共有1427只主动权益基金持有,占比4.84%,相对上季度增配0.30%。宁德时代占比其次4.82%,第三位为药明康德占比2.51%,增配比例最高0.57%,招商银行、保利发展等均获增持,五粮液、泸州老窖、海康威视等占比下降。前10大个股集中度达22%,集中度持续降低,持仓趋向于分散化。 基金增持最多的个股包括药明康德、保利发展、智飞生物、宁德时代等,贵州茅台、宁德时代、药明康德等个股公募逆势加仓;基金减持最多的包括五粮液、立讯精密、东方财富、亿纬锂能等,大部分为电子股。一季度共有384只新进重仓股,占比最高的为晶科能源、淮北矿业、山煤国际、东方生物等,其中山煤国际、九安医疗、新五丰等个股在一季度取得了50%以上收益。 03 主动权益基金港股投资分析 3.1 基金配置港股情况 2022年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配置港股总市值达3244亿元,相对上季度缩水739亿,其中港股通配置的比例为91%。投资港股的基金数量进一步增加,共有1251只基金通过港股通渠道配置港股,61只基金借助QDII渠道。 相对上季度,港股通配置港股总市值持续下降,港股仓位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当前仓位中位数为6.13%,为近三年低点。QDII持港股市值近年首次下滑,减少150亿,港股仓位下降10%,当前仓位中位数为41.03%。 3.2 行业配置 按照恒生行业分类,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包含QDII)持续在资讯科技业增配,科技业仍然为配置比例最高的行业32.06%,其次为非必需性消费(14.64%)和金融业(9.55%)。非必需性消费和工业减幅最大,均超过5%。能源业、地产建筑业、电讯业等行业获得增持。一季度电讯业和综合企业表现较好,收益均超过10%,非必需性消费和医疗保健业表现不佳,跌幅超20%。前5大行业集中度达70%,相对上季度继续下滑。 3.3 个股配置 个股配置方面,腾讯控股仍然是持仓数量最多、配置比例最高的个股,共有278只基金持有,占比14.04%,相对上季度下降2.54%。美团-W跃升第二位,增配比例最高,由6.02%上升至10.98%。香港交易所(5.51%)、中国移动(4.95%)等个股紧随其后。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快手-W等个股得到增持。前10大重仓股比例之和53%,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基金增持最多的个股包括美团-W、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快手-W等;基金减持最多的个股包括舜宇光学科技、长城汽车、腾讯控股、吉利汽车等。一季度共有40只新进重仓股,占比最高的为复星医药、恒生银行、上海复旦和中银香港,中远海能、中银香港一季度获得了15%以上的绝对收益。 04 北上资金持股情况 北上资金一直以来以“聪明资金”著称,其配置具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我们统计了最新季度北上资金在各个中信一级行业上净流入情况。 4.1 北上资金行业配置 银行成为第一大资金净流入行业,食品饮料持续净流出 数据显示,最新季度北向资金持续呈小幅净流出状态,全季度净流出约177亿元,较上季度的净流入1445亿元差异较大。 具体上,12个行业呈现净流入,其中流入前五的行业为银行、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建筑和电力及公用事业,分别净流入216.95亿元、143.05亿元、135.34亿元、34.91亿元和34.10亿元;18个行业呈净流出状态,净流出前五的行业为食品饮料、医药、计算机、汽车和消费者服务,分别净流出-213.32亿元、-165.35亿元、-139.37亿元、-73.95亿元和-46.69亿元。 较上季度,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建筑、电力及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呈现持续净流入状态,银行和房地产由上季度净流出转为净流入,食品饮料、国防军工、钢铁和非银行金融持续净流出。 4.2 北上资金个股配置 分别统计最新季度沪港通、深港通净流入情况显示,最新季度北向资金对银行、有色金属板块相关个股增持明显,其中对紫金矿业增持市值最多97.36亿元,其次为招商银行58.49亿元,兴业银行、邮储银行、容百科技紧随其后,分别获得42.52亿元、29.75亿元和29.06亿元增持资金。 分别统计最新季度沪港通、深港通净流出情况显示,最新季度北上资金对大消费板块相关个股减配较多,多只股票减持超百亿。具体个股上,最新季度贵州茅台遭北上资金减持最多,达427.88亿元,其次为宁德时代、美的集团和五粮液,分别净流出256.01亿元、224.15亿元和185.28亿元。 风险提示 1. 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报告不构成投资收益保证,投资需谨慎。 2. 极端市场环境可能对因子效果和模型造成剧烈冲击,需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 说明: 本订阅号资料基于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制作。 证券研究报告:《基金总份额相对平稳,金融地产重获资金青睐——2022年主动权益基金一季报解析》 发布日期:2022年4月24日 分析师:朱剑涛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5060001 分析师:邱蕊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9020001 联系人:肖丽华 重要提示(向上滑动浏览): 本订阅号为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东方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并非东方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 本订阅号仅转发东方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资料仅供东方证券研究所指定客户参考。因本订阅号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东方证券研究所指定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东方证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客户。 免责声明(向上滑动浏览): 本订阅号不是东方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仅转发东方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 订阅者若使用本订阅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东方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风险提示、各项声明及信息披露,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无法考虑到客户个体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订阅号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谨慎合理使用。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作出邀请。 在任何情况下,东方证券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东方证券及关联人员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东方证券不保证本订阅号中的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东方证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东方证券所有。未经东方证券事先书面协议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发或引用本订阅号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东方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复制、转发或引用本订阅号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权就任何不当行为要求行为人赔偿全部损失。提示客户及公众投资者慎重使用公众媒体刊载的证券研究报告。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任何情况下,对于行为人擅自使用该内容所包含的信息所引起的损失、损害等后果,东方证券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东方证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客户。 东证数量金融创新实验室 负责人: 朱剑涛 021-63325888*6077 王星星 Tel*6108 李晓辉 Tel*1585 邱蕊 Tel*5091 常海晴 Tel* 刘静涵 Tel*3211 宋之辰 Tel*2470 薛耕 Tel*6123 栾张心怿 Tel*6099 肖丽华 Tel*6050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DigitalAlpha 量化投资研究探讨与成果发布平台,内容覆盖股票、利率、商品、大类资产配置、程序化交易、数据库技术等。 220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期待与您的交流!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