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固收|利率】资金宽松的近喜与远忧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华泰固收|利率】资金宽松的近喜与远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张继强 S0570518110002 研究员 吴宇航 S0570521090004 研究员 仇文竹 S0570521050002 研究员 报告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22日 资金宽松的近喜与远忧 近两周以来DR007维持在2%以下,DR001在1.5%之下,非银资金也相对充裕,投资者感受到资金面非常宽松。资金面短期无忧是市场的普遍预期,但如此松代表了政策含义,还是技术因素值得探讨。我们认为资金宽松的核心在于财政存款+机构行为两方面因素,核心是财政资金投放,具体而言: (1)疫情导致税期延后。4月缴税截止日正常情况下是4月20日,但是考虑到疫情对企业的影响,税务局对多地的申请时间做了延期调整,如上海、广州、吉林、江苏等地延长至月底。税期延后会导致财政存款上收延迟,资金暂时滞留银行体系。 (2)政府债供给进度放缓。截至4月22日,本月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仅有950亿,国债净发行规模约1200亿,供给节奏较上月明显放缓。政府债缴款减少对资金面有支撑作用。 (3)央行利润上缴形成基础货币投放。我们此前提示,央行利润上缴会导致报表上的政府存款增加,而支出过程会导致准备金存款增加,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本周一央行公布“截至4月中旬央行已上缴6000亿元,......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6000亿元,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基本相当,”进度明显快于预期。这能也解释为何央行降准减半,市场不缺流动性。 除了财政资金之外,投资者行为影响也很大。近几个月货基规模膨胀较快,据基金业协会数据,1-2月货基份额整体增长8700亿元,3月预计仍维持正增长。由于货基一直是回购市场的净融出方,因此可以满足部分非银机构的资金需求,导致近期资金分层效应也不明显。而银行理财等大量资金淤积在短端或备好流动性应对赎回,也导致非银杠杆不高,甚至是融出方。 资金面如此宽松可持续吗?短期看维持宽松概率偏高。4月25日降准资金将释放超5000亿、央行剩余利润上缴约4000亿,以及结构性工具、推迟缴税等,流动性充裕仍有保障。另一方面,短期内逆回购、MLF到期较少,央行暂时缺少公开的流动性回收手段。而地方债供给对流动性的消耗还需要继续观察,目前来看压力还不大。 中期需要警惕美联储加息缩表→中美利差/汇率→资金利率的隐患。美国通胀持续超预期,美联储5-7月FOMC会议召开,加息缩表在即。近期中美利差倒挂程度加深,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跨境资金外流压力也在加剧。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压力会否倒逼货币政策保持一定的中美利差(尤其是短端)存疑。后续如果汇率和资本压力继续增大,需要警惕央行主动牵引短端利率回归的风险。 历史上看,资金利率持续低于政策利率的时候央行可能会有动作。如2018年10月,隔夜利率一度触及1%,随后央行窗口指导+疑似正回购(当时汇率贬值压力也较大);2020年4月,隔夜利率最低达0.6%,随后货币政策回归中性;2021年1月,隔夜利率又破1,逆回购操作从100-50-20亿,出现小钱荒。当然,货币政策主动引导的前提是疫情和实体经济状况有所好转,或者明显观察到普遍性的杠杆行为。 众所周知,2015年外汇占款系统性减少后,央行的流动性调控从被动变为主动。就当前而言,资金面的松和紧不是央行“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想不想”的问题。考虑到疫情冲击尚未消退,市场主体信心不稳,银行负债端成本稳定等因素,短期主动收紧的概率不大。但外部制约在加大,待信贷投放和政府债发行等自然消耗之后,资金面大概率要回归中性水平。 从市场表现看,我们上周建议政策博弈已经告一段落,转为曲线做陡的确定性较高。如上述,资金面宽松,短端利率保持低位,长端虽然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但调整空间会较为有限。但长端的尴尬在于,疫情影响仍在但终归是短期冲击,上海确诊数拐点已现,美联储未来两个月加息可能是50bp,缩表预期渐起中美利差全面倒挂;货币政策经过上周之后难觅窗口,宽财政和其他稳增长政策可能是核心;投资者行为上,理财、货基配置压力较大,但聚焦在短端,存款利率下行有利于债市相对性价比提升,但外资流出等引发不确定性。 后续怎么办?短期杠杆暂且保持,做陡要逐步了结。进入5月份之后,如果美联储加息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大,需要提防资金面风险。考虑到目前MLF与同业存单利率利差再次拉大到45bp,再考虑到中美利差随着时间推移很可能全面倒挂,做陡的时间和空间都较为有限。我们在前期周报中也曾探讨过,这两年做陡的空间都比较有限,可能源于资金面波动较小的原因,不做赘述。当然,资金面短期仍能保持宽松,3年期利率或短端信用适度保持杠杆仍可以继续。 短期资金面宽松仍是债市最大的支撑,中期需要警惕资金利率向中性回归,届时就需要提防曲线熊平风险。观察几大信号:一是债市杠杆和套利情况,如果日益普遍可能导致央行出手纠偏。二是从中美利差到人民币汇率压力,货币政策对于外部制约的态度,以我为主是否有松动。三是内部基本面信号,房地产行业底和疫情解封情况等,经济好转引发的货币政策主动转向才更令人担忧。 风险提示 1)海外通胀超预期:海外通胀超预期可能导致美联储加息节奏和缩表节奏加快。 2)房地产政策效果超预期:房地产政策放松可能向销售端和投资端传导,从而降低宏观政策压力。 本材料所载观点源自04月22日发布的研报《资金宽松的近喜与远忧》,对本材料的完整理解请以上述研报为准 华泰固收 · 张继强团队 欢迎关注【华泰固收|张继强团队】 感谢您与我们共同分享固收研究的心得、体会、经验与教训, 愿我们一起成长、进步!
张继强 S0570518110002 研究员 吴宇航 S0570521090004 研究员 仇文竹 S0570521050002 研究员 报告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22日 资金宽松的近喜与远忧 近两周以来DR007维持在2%以下,DR001在1.5%之下,非银资金也相对充裕,投资者感受到资金面非常宽松。资金面短期无忧是市场的普遍预期,但如此松代表了政策含义,还是技术因素值得探讨。我们认为资金宽松的核心在于财政存款+机构行为两方面因素,核心是财政资金投放,具体而言: (1)疫情导致税期延后。4月缴税截止日正常情况下是4月20日,但是考虑到疫情对企业的影响,税务局对多地的申请时间做了延期调整,如上海、广州、吉林、江苏等地延长至月底。税期延后会导致财政存款上收延迟,资金暂时滞留银行体系。 (2)政府债供给进度放缓。截至4月22日,本月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仅有950亿,国债净发行规模约1200亿,供给节奏较上月明显放缓。政府债缴款减少对资金面有支撑作用。 (3)央行利润上缴形成基础货币投放。我们此前提示,央行利润上缴会导致报表上的政府存款增加,而支出过程会导致准备金存款增加,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本周一央行公布“截至4月中旬央行已上缴6000亿元,......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6000亿元,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基本相当,”进度明显快于预期。这能也解释为何央行降准减半,市场不缺流动性。 除了财政资金之外,投资者行为影响也很大。近几个月货基规模膨胀较快,据基金业协会数据,1-2月货基份额整体增长8700亿元,3月预计仍维持正增长。由于货基一直是回购市场的净融出方,因此可以满足部分非银机构的资金需求,导致近期资金分层效应也不明显。而银行理财等大量资金淤积在短端或备好流动性应对赎回,也导致非银杠杆不高,甚至是融出方。 资金面如此宽松可持续吗?短期看维持宽松概率偏高。4月25日降准资金将释放超5000亿、央行剩余利润上缴约4000亿,以及结构性工具、推迟缴税等,流动性充裕仍有保障。另一方面,短期内逆回购、MLF到期较少,央行暂时缺少公开的流动性回收手段。而地方债供给对流动性的消耗还需要继续观察,目前来看压力还不大。 中期需要警惕美联储加息缩表→中美利差/汇率→资金利率的隐患。美国通胀持续超预期,美联储5-7月FOMC会议召开,加息缩表在即。近期中美利差倒挂程度加深,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跨境资金外流压力也在加剧。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压力会否倒逼货币政策保持一定的中美利差(尤其是短端)存疑。后续如果汇率和资本压力继续增大,需要警惕央行主动牵引短端利率回归的风险。 历史上看,资金利率持续低于政策利率的时候央行可能会有动作。如2018年10月,隔夜利率一度触及1%,随后央行窗口指导+疑似正回购(当时汇率贬值压力也较大);2020年4月,隔夜利率最低达0.6%,随后货币政策回归中性;2021年1月,隔夜利率又破1,逆回购操作从100-50-20亿,出现小钱荒。当然,货币政策主动引导的前提是疫情和实体经济状况有所好转,或者明显观察到普遍性的杠杆行为。 众所周知,2015年外汇占款系统性减少后,央行的流动性调控从被动变为主动。就当前而言,资金面的松和紧不是央行“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想不想”的问题。考虑到疫情冲击尚未消退,市场主体信心不稳,银行负债端成本稳定等因素,短期主动收紧的概率不大。但外部制约在加大,待信贷投放和政府债发行等自然消耗之后,资金面大概率要回归中性水平。 从市场表现看,我们上周建议政策博弈已经告一段落,转为曲线做陡的确定性较高。如上述,资金面宽松,短端利率保持低位,长端虽然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但调整空间会较为有限。但长端的尴尬在于,疫情影响仍在但终归是短期冲击,上海确诊数拐点已现,美联储未来两个月加息可能是50bp,缩表预期渐起中美利差全面倒挂;货币政策经过上周之后难觅窗口,宽财政和其他稳增长政策可能是核心;投资者行为上,理财、货基配置压力较大,但聚焦在短端,存款利率下行有利于债市相对性价比提升,但外资流出等引发不确定性。 后续怎么办?短期杠杆暂且保持,做陡要逐步了结。进入5月份之后,如果美联储加息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大,需要提防资金面风险。考虑到目前MLF与同业存单利率利差再次拉大到45bp,再考虑到中美利差随着时间推移很可能全面倒挂,做陡的时间和空间都较为有限。我们在前期周报中也曾探讨过,这两年做陡的空间都比较有限,可能源于资金面波动较小的原因,不做赘述。当然,资金面短期仍能保持宽松,3年期利率或短端信用适度保持杠杆仍可以继续。 短期资金面宽松仍是债市最大的支撑,中期需要警惕资金利率向中性回归,届时就需要提防曲线熊平风险。观察几大信号:一是债市杠杆和套利情况,如果日益普遍可能导致央行出手纠偏。二是从中美利差到人民币汇率压力,货币政策对于外部制约的态度,以我为主是否有松动。三是内部基本面信号,房地产行业底和疫情解封情况等,经济好转引发的货币政策主动转向才更令人担忧。 风险提示 1)海外通胀超预期:海外通胀超预期可能导致美联储加息节奏和缩表节奏加快。 2)房地产政策效果超预期:房地产政策放松可能向销售端和投资端传导,从而降低宏观政策压力。 本材料所载观点源自04月22日发布的研报《资金宽松的近喜与远忧》,对本材料的完整理解请以上述研报为准 华泰固收 · 张继强团队 欢迎关注【华泰固收|张继强团队】 感谢您与我们共同分享固收研究的心得、体会、经验与教训, 愿我们一起成长、进步!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