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长安汽车-000625-深度跟踪报告:长安深蓝,变则通,通则久-230307

《中信证券-长安汽车-000625-深度跟踪报告:长安深蓝,变则通,通则久-230307(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长安汽车-000625-深度跟踪报告:长安深蓝,变则通,通则久-230307(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深蓝是长安汽车酝酿的一场“改革”:它不仅是卖新能源车,而且是“以新的方式卖车”。深蓝品牌打造全系新能源(纯电+增程)的产品,以科技前卫的产品调性和独立销售渠道,全方位对标特斯拉/蔚小理,首款产品SL03电动轿车冲击中高端EV市场首战告捷,单月巅峰零售/批发销量分别达到0.89万/1.16万台。第二款产品深蓝S7正在预热,2023年底月交付量有望突破1万台。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在面临“淘汰赛”,但长安汽车新能源转型战略已初见成效。
给予长安汽车16.5元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
▍“长安深蓝”品牌横空出世,SL03冲击中高端EV市场首战告捷。2022年5月,长安深蓝品牌形象正式面世,启用全新Logo,营造科技、年轻、新能源的形象。首款车型——新能源轿车SL03车型推出后,因其先锋的设计语言,及纯电+增程产品定位的优势,获得很强的市场表现。深蓝SL03上市首月订单破3万台,并在2022年12月单月零售销量达到8,939辆(批发:11,650辆),其中增程版本交付突破6,500辆(批发:8,900辆),成为继理想、问界之后,第三款增程爆款产品,并且也是当前20万元以下唯一大规模交付的增程产品。在2023年长安全球伙伴大会上,公司表示长安深蓝将聚焦15万元-30万元区间的电动车市场,每年保持1-2款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在2025年前将推出7款新产品。
▍第二款车型深蓝S7正在预热,有望继续成为“爆款”。深蓝S7定位中型SUV,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750/1930/1625mm,轴距为2900mm,根据尺寸判断其内部空间会非常宽裕。2023年3月5日,深蓝S7在上海首次亮相,内饰、座舱首次发布。深蓝S7的座舱主打舒适和质感,整体风格兼具豪华和科技属性。深蓝S7所在的市场(5座新能源SUV)相比B级新能源轿车而言,是一个相对“蓝海”的市场。我们认为深蓝S7凭借配置、外观、空间等方面的优势,有望成为品牌第二款爆款车型,交付量在2023年底我们预计将突破1万台/月。S7上市后,长安新能源公司2023年销量有望达到31万辆,同比增长50%。
▍深蓝品牌的经营:不仅是“卖新能源车”,而且“以新的方式卖车”。新能源车时代,“好”产品的标准和标杆在发生变化,传统车企必须求“变”才能更好地适应竞争。长安的“改变”可以追溯到2020年的UNI系列:它通过新的产品系列(Uni-T/K/V车型)+部分独立的渠道+新的目标用户人群(更年轻、更有消费能力)的方式,给长安的燃油车带来了增量。如果说UNI是一场改良,那么长安深蓝就是一场全面的“改革”:长安新能源是独立的运营主体,人员方面与长安汽车进行了分离管理,具备独立的产品规划、研发、营销人员团队;而且从Logo、设计语言、全新且独立的销售渠道、营销策略,全方位对标特斯拉/蔚小理,可以说是“以全新的方式卖车”。目前深蓝已经建立独立的体验中心超过570家,覆盖218个城市。我们认为这样的做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区别燃油车和新能源产品的用户心智,从而更好地对新能源市场发起进攻。
▍完成引入战投、员工持股后,2022年长安汽车回购长安新能源股权,持股比例增至51%。2017年12月,长安汽车成立新能源事业部,也便是长安深蓝的前身;2018年5月,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长安汽车持股100%。
2020年和2022年,长安新能源分别完成了引入战略投资人和增资,长安汽车持股比例稀释到40.66%。引入投资者不仅解决了新能源发展初期的资金问题,还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对核心中高层进行利益绑定。2022年12月3日,长安汽车公告宣布出资13.3亿元回收长安新能源10.34%股权,收购后长安汽车持股比例达到51%。虽然我们预计长安新能源2022、2023年对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有15亿~25亿元的影响;但当前阶段,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面临“淘汰赛”,长安汽车燃油车业务的稳定收益,能够为新能源转型提供支持。固然短期亏损,新能源销量和品牌影响力,一定是创造公司的长期价值的因素。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销量不达预期;公司新车型推广进度、市场接受度低于预期;公司在售车型出现质量问题;公司各车型销售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长安汽车2022/23/24年归母净利润为78.4亿/60.9亿/70.7亿元,2023年利润预计将下滑,主要因为:1)非经常性损益预计会减少;2)长安新能源亏损预计扩大。2022年H1长安新能源亏损14.7亿元,以投资收益的方式带来亏损7.3亿元;我们预计2022/23/24年长安新能源亏损为35亿/44亿/48亿元,给上市公司带来的亏损约为17.5亿/22亿/24亿元。当前阶段,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面临“淘汰赛”,有销量规模的公司有望留在牌桌之上,短期虽然长安新能源公司亏损,但长期来看,我们认为新能源销量和品牌影响力,一定是创造公司长期价值的因素。以分部估值的方式,我们给予公司燃油车业务2023年利润15倍PE,对应900亿元市值;新能源业务是公司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短期亏损,无法以PE作为估值基础;对标“蔚小理”,我们给予长安深蓝/长安阿维塔2023年收入1.5倍PS,对应750亿元市值,合计1650亿元市值,对应目标价16.5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