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证券-《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拼经济,不冒进-230305

《财通证券-《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拼经济,不冒进-230305(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通证券-《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拼经济,不冒进-230305(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3月5日,总理向人大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对于全年工作做出怎样的部署?经济将如何开局起步?哪些领域又会成为政策的主要发力点?
5%的增速目标是不是偏低?去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并未完成,今年目标再度下调。首先,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取决于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本年报告中对于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阐释得更为具体,这或许意味着,宏观环境的压力相较于去年有所改善,但是中观乃至微观层面的风险仍未消散;其次,经济增速目标调整顺应潜在增速趋势,而非实际增速变化;最后,经济增速目标本身的意义在于“底线”,而非上限。
守住3%赤字红线,财政的力度偏弱么?今年预算内财政调整幅度温和。一方面,3%的赤字率目标虽比22年有所上调,但不及20年和21年;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专项债拟安排3.8万亿元,较去年额度增加1500亿元,提升幅度也并不算高。但事实上,财政政策的力度不能单看预算内支出,即便年内从预算内角度出发,财政力度加码的空间不算很大,但我们认为,政策性工具的继续发力仍能够支撑基建投资的较高增长。
货币政策如何支持实体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货币政策的定调为“精准有力”,事实上货币政策总量效应的空间被框定,我们认为,货币政策“精准”的要求将意味着更多地注重结构功能的发挥。在今年结构性政策工具继续发力的政策思路下,我们认为,不排除会有其它领域新工具的设立。相对应的,降准降息等总量型货币宽松措施虽仍可能出台,但使用频率相比此前或将有所降低。
消费、投资、地产和民生重点何在?首先,对于促消费政策的理解,我们认为,对其把握要更多地沿袭自下而上的结构视角,而非自上而下的总量视角。传统的大宗消费和生活服务消费或将成为全年消费增长的亮点。不过,对于整体消费的恢复而言,还需要依赖于居民收入的全面复苏,但这很可能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其次,投资在今年或仍将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特别是制造业投资或将成为关键力量;第三,地产既防风险,也防无序扩张。《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房地产领域着墨并不算多,从有限的表述来看,对于地产注重于化解风险,使得其不至于成为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引爆点。最后,关注民生,重在公平。今年政府报告在民生问题上更为强调公平,表现为着重推动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和一体化。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