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复合集流体跟踪报告:基膜影响产业化进程,PP与PET,谁主沉浮?-230228

上传日期:2023-02-28 09:54:38 / 研报作者:袁健聪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复合集流体跟踪报告:基膜影响产业化进程,PP与PET,谁主沉浮?-230228.pdf
大小:585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复合集流体跟踪报告:基膜影响产业化进程,PP与PET,谁主沉浮?-230228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复合集流体跟踪报告:基膜影响产业化进程,PP与PET,谁主沉浮?-230228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复合集流体跟踪报告:基膜影响产业化进程,PP与PET,谁主沉浮?-230228(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复合集流体跟踪报告:基膜影响产业化进程,PP与PET,谁主沉浮?-230228(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复合集流体的基材对电池性能具有直接影响,在性能上,PP优于PET;成本上,PET占优;规模化角度看,PP难度高于PET。而下游客户(电池厂)会综合性能、成本、规模化和应用场景等因素进行选择。看好复合集流体行业发展,推荐PP基膜企业东材科技、铜峰电子,建议关注国风新材。
  ▍从性能看:不同基膜材质对电池性能有直接影响,PP(聚丙烯)更利于高温循环。复合集流体目前使用的基膜材质包括PET/PP/PI等,其中PET是极性材料,熔点高,韧性好,PP是非极性材料,熔点和韧性不如PET,在磁控溅射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良,对设备要求较高,但其耐酸性能好,在电池电解液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利于电池高温性能。
  ▍从需求看:需性能和成本综合比较。目前PET基材的复合集流体通过电解液和其他材料的调整,电池可以达到较好的性能,但会造成潜在的成本增加和材料的变化。而大部分厂家的PP基材集流体仍处于试制阶段,待试制成功并通过电池厂认可,则电池厂需要综合性能、成本、规模化、应用场景等因素,再决定量产的选择。由于PP高温循环性能好,在需要满足高温使用条件得场景,特别是动力电池领域,具有明显得应用优势,而PET在储能应用具有较好的适配性。
  ▍从供给看:PET已实现规模化,PP体量较小,且扩产周期长。PET下游应用场景丰富,国内生产企业较多,已实现规模化量产。PP主要应用在薄膜电容器中,其行业快速增长拉动PP基膜的需求,从扩产角度看,需要进口海外的拉伸设备,而外资设备商如布鲁克纳和三菱等基本满产,这也限制了国内PP生产企业的扩产。
  ▍从成本看:PP复合集流体综合成本高于PET。从PP和PET基材成本看,据天鹅网数据,PP价格为0.79万元/吨,PET价格为0.75万元/吨。此外,PP基膜的复合集流体生产难度大,设备折旧大和良品率低等因素,会导致综合成本将显著高于PET复合集流体。
  ▍风险因素:复合集流体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行业增长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复合集流体的基材对电池性能具有直接影响,在性能上,PP优于PET;成本上,PET占优;规模化角度看,PP难度高于PET。而下游客户(电池厂)会综合性能、成本、规模化和应用场景等因素进行选择。投资建议:1)设备方面,推荐东威科技,建议关注骄成超声、道森股份、三孚新科、海格锐特、腾胜科技、汇成真空;2)复合集流体推荐具有磁控/水电镀经验的双星新材,建议关注宝明科技、英联股份、胜利精密、方邦股份、万顺新材、阿石创、元琛科技、重庆金美;3)基膜方面推荐东材科技和铜峰电子,建议关注国风新材。维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