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银行业2月区域性银行调研系列报告:信心走在数据前,聚焦小微复苏,看好银行-230226

《申万宏源-银行业2月区域性银行调研系列报告:信心走在数据前,聚焦小微复苏,看好银行-230226(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万宏源-银行业2月区域性银行调研系列报告:信心走在数据前,聚焦小微复苏,看好银行-230226(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月以来我们集中调研走访浙江、江苏、山东三地十余家区域性银行,重点围绕节后复工复产、存贷开门红、信贷景气度及定价展望、资产质量等关键基本面展开交流,本篇报告就核心要点总结如下。
核心要点:
1)信心走在数据前,信贷景气回暖完全可预期,聚焦下一阶段小微复苏是关键。2月以来各家银行高频摸排客户有效需求,当地政府同样在元宵节后全力督促企业复工复产,预计银行实体信贷投放将迎来“暖春”。无论是从各家银行信贷投放计划来看,还是基于草根企业对后市经营的积极信心,信贷景气度稳步向上是可预期的大势,而江浙一带的小微客群更有望重启活力。
2)全年息差前低后稳,以农商行为代表的区域性银行,2023年存款成本仍有进一步改善空间。1Q23息差普遍承压是市场预期之内的事,后续息差展望重点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哪些银行的负债成本、尤其是存款成本可继续下行。我们判断这以农商行为主;二是哪些银行相对高收益的资产投放会超预期。在货币政策转向之前,以量补价仍是银行稳定息差的经营思路。哪些银行能实现信贷投放和结构调整的双优,资产定价就能率先企稳。总体来看,江浙地区持续深耕小微、全力优化结构、存款成本可再降的城农商行,对全年息差保持谨慎乐观。
3)2023年资产质量压力整体好转,不良不再是掣肘。但越是友好的外部环境,越是考验一家银行筛选客群、严格风控的“真本事”。一方面,对于低不良、高拨备的优质银行,今年资产质量将持续向好,也依然具备相对可观的利润释放空间;另一方面,在各家银行积极把握疫后复苏、抢抓客群投放的黄金窗口,更要注重客户质量、贷款场景的真实性,本质上也是一家银行风控能力的体现,后疫情时代银行资产质量水平同样会分化。
4)拐点之年,银行报表修复不会缺席,短期聚焦疫后复苏环境下深耕优质区域中小客群、以及一季报营收或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区域性银行(详见下文)。
重点内容:
基建类等大型对公客户支撑1月信贷开门红,中小微企业和零售端需求修复则相对滞后。但各家银行主动摸排客户需求情况,“信心走在数据前”是一致反馈,对全年维持更为积极的信贷增长目标。
1)各银行年初以来基本实现信贷同比多增,对公资源优势较强的银行更为突出。如江苏银行截至2月中旬对公投放已达900亿,接近上年全年对公投放规模;杭州银行截至2月第一周已累计投放近400亿(上年同期不到300亿)。
2)从投向来看,涉政类贷款较快增长催化开门红,这与年初央行、银保监会信贷工作座谈会要求“靠前发力”、“力争实现更多实物工作量”基本一致。但调研发现,江浙一带的优质区域,制造业等实体信贷投放一样出色,如苏州银行年初以来实体企业贷款投放占比达5成。
3)短期中小微及零售需求恢复相对滞后,既有春节假期因素扰动,也要考虑居民消费信心修复需要一定过程。去年末疫情达峰叠加春节假期较早,部分工人在1月初就已安排放假;伴随正月十五后陆续返工,企业才逐步恢复信贷需求;零售端则受居民消费信心偏弱以及按揭需求仍待恢复影响,年初以来投放并未回暖,山东地区更为明显。但要注意,在一轮经济复苏周期中,需求修复传导遵循“大企业率先驱动、中小微企业复苏、零售消费回暖”的核心路径。在此次走访调研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中,不乏当地政府催促实体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更可以看到各家银行全力摸排走访实体客户,普遍对后市需求展望更有信心,全年均安排了同比多增的信贷增长目标,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信贷景气度有望在一季度末至二季度迎来确定性向上拐点。
一季度息差普遍承压已在预期之内,重点关注更早消化重定价、存款成本有下行空间、资产投放聚焦高收益信贷的银行,这部分银行息差有望更早企稳。
1)年初受按揭重定价集中反映影响,多家银行一季度息差或为年内低点,但部分银行提早准备,各季度重定价节奏相对均衡,缓释一次性冲击压力。如杭州银行存量按揭超60%为固定利率合同,新签的有80%是固定利率,并且存量按揭在1月重定价的占比只有20%左右;南京银行按揭投放以固定利率为主,浮动利率按月按季重定价,大部分或在去年已经反映,对年初影响有限。
2)存款久期结构优化、存量高息存款到期重定价等逐步兑现,以农商行为主的区域性银行,其存款成本仍有下行空间。前期监管为银行“减负”的政策成效将在今年逐季体现,银行也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存款结构,如在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层面,对吸收相对短久期存款给予差异化激励机制。长期限存款产品陆续到期、优化存款产品结构均有助于稳定息差表现,苏州、瑞丰、常熟等银行判断对今年存款成本可进一步改善,不难发现这些银行3年期、5年期等存款产品约14%将在今年一季度陆续重定价(以1H22静态数据,根据存款到期日结构及1年以内重定价存款占比估算)。
3)聚焦有高收益资产可投、有下沉客群可挖掘、信贷投放景气度明显上行的银行。对于持续深耕小微客群,亦或是适度提升风险偏好主动寻找高定价资产的银行,跟随前文提及的信贷复苏传导路径,既可顺利实现以量补价,也能逐步稳定信贷定价水平,这类银行包括常熟银行、瑞丰银行、苏州银行、无锡银行。此外,对于信贷资源储备更突出的银行,具备优选项目和定价的空间,通过提升中长贷占比、遴选收益好的项目,仍可实现贷款加权利率较年初企稳甚至微升,这类银行如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等。
预计2023年资产质量稳步改善,不良风险不再是核心矛盾,低不良、高拨备的优质银行拥有更充分的利润释放空间,驱动ROE继续稳步回升。
1)地产风险、疫情冲击等前期不利因素对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影响逐步消退,2023年不良生成压力将进一步缓和。对于江浙一带优质城农商行,极为严格的不良认定、更前瞻的拨备计提和更大力度的不良处置,金融风险资产分类对其影响十分有限,2023更是轻装上阵、全面发力业务、锚定业绩增长的一年。
2)对市场近期关注度较高的融资平台风险,区域性银行“出身决定命运”,不排除部分中西部及北方省份存在阶段性承压。但江浙一带银行地处经济发达、财政实力更强的优质区域,即使对于江苏经济相对偏弱的苏北地区,如果在其他省份中对比,其财政实力仍排名靠前。更进一步,资产质量优异的银行在项目筛选、风险把控上更为严格,非常厚实的拨备也是最有力保障。
按揭提前还贷现象确实存在,但更要辩证看待,不宜放大担忧。银行按揭贷款期限普遍在20-30年,而银行按揭平均存续期限远远低于这一水平,提前偿还本就是常规行为。年初以来“提前还贷”引发较高热度,主要体现在“集中”。部分银行确有反馈,1月提前还款规模或是正常还款的三倍。但客观来看,提前偿还意愿最强的客户,主要是21年房贷利率大幅上升时期高价借款的客户,这部分占比相对有限;同时即使在按揭提前偿还的不利因素影响下,1月多家银行按揭仍实现净增长,表明提前还款影响尚可控(1月金融数据中,居民中长贷仍净增超2000亿也是印证)。银行也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客户预期,如对还款的时间节奏进行调整,又如对资金相对充裕的客户加大财富管理营销力度,通过提供更好的投资渠道避免空余资金提前还贷。总体判断,随着前期较高利率贷款的客户逐步完成还款,按揭集中提前还贷或影响有限且不会持久。
投资分析意见:顺势而为,信心走在数据前,全面看好2023年银行。当前银行板块对应2023年0.55倍PB,依然处在历史最底部区间,政策面、资金面、基本面有望共振板块行情,银行基本面修复不会缺席,下一步要聚焦2月开始经济数据向上改善的可能性。个股层面,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新周期下,未来具备α属性的银行与优质区域、先进产业集群相伴相生;从短期来看,信贷景气度和找资产能力是决定α个股的关键。以信贷修复传导脉络为锚,把握“大对公-小微企业-零售消费”逻辑,短期聚焦小微业务主线,现阶段优选:1)深耕本土客群、成长逻辑清晰并形成护城河的优质农商行(首推常熟银行、瑞丰银行,包括无锡银行、沪农商行);2)市场机制灵活、区域活力充沛、利润贡献多元的优质城商行(首推苏州银行、宁波银行)。伴随零售端逐步回暖、基本面边际改善,关注:牌照优势齐全、综合化经营出色、高效融入新经济客群的优质股份行(首推兴业银行,包括平安银行、招商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持续超预期下行;中小微企业经营再度恶化增加不良压力;息差企稳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