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资产配置思考系列之九:优化股债性价比,构建中国跨周期调节指标-230223

《国泰君安-资产配置思考系列之九:优化股债性价比,构建中国跨周期调节指标-230223(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泰君安-资产配置思考系列之九:优化股债性价比,构建中国跨周期调节指标-230223(23页).pdf(2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报告导读:
本文构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跨周期指标。按照权益调仓比例5%限制估计,预计回报增强效果在年化0.3-0.5%,可主观或策略辅助构建股债组合和“固收+”产品。
摘要:
股债配置优化的一条路径是“基于规则”的分析推导向“基于规则的规则”的识别。难点在于基于规则往往可以通过公式表达,但是基于规则的规则往往是非结构化文本,要模糊处理和估计。本文作为第一步,尝试从货币政策变迁角度出发,定量刻画我国的政策跨周期程度,作为后续调整我国无风险利率(十年期国债)的辅助工具。
经验证据。2018-2019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思路调整信号明显,逆周期调节转变为跨周期调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节奏。调节政策平滑操作,突出前瞻性和预期管理。二是注重长期效果。最终目标是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三是政策调整目标。保持定力和自主性,在双循环体系下防范境内系统性风险。2019年以来,债市波动明显降低。
指标设计核心思路。我们根据政府和央行关于“跨周期调节”的描述,尝试给出逆周期和跨周期在目标函数上的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我们设计了两种跨周期调节指标。方法一:金融与经济增速的匹配波动。假如货币与信贷增速低于名义GDP增速,货币政策倾向于放宽;假如货币与信贷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货币政策倾向于紧缩。我们把市场与政策匹配偏离度的波动定义为“匹配波动”,来反映跨周期调节的强弱。方法二:货币政策目标下市场利率的平滑性。计算经济增长、就业率、通胀和汇率的短期波动与DR007之间的“匹配波动”。
指标在辅助主观判断和策略挖掘的应用效果都较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跨周期指标对债市波动率有预测意义。跨周期程度快速上行时,未来的债市波动明显下降。(2)调整后的ERP对股债配置的信号时点和推荐程度,都优于标准的ERP。相较于海外ERP,由于国内十年期国债利率低波动,因此国内ERP绝大部分反映的是权益估值变动。我们使用KST等技术方法构建了一种调整无风险利率的方法,调整后的无风险利率和ERP能够更为有效的预测A股的相对回报。(3)使用60日均线和滚动两倍标准差构建标准ERP和调整后ERP的布林带。无论是股票买入信号还是卖出信号,调整后ERP带来稳定相对回报,其中买入信号胜率更高。从年化回报来看,2005-2023年买入信号的年化相对回报为6.85%,卖出信号的年化相对回报为2.8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我们假设全部调仓权益,不考虑摩擦成本。在实际的股债配置时,还需要综合考虑配置中枢和风险承担。按照权益调仓比例5%估计,预计带来的收益增强效果在0.3-0.5%左右。
风险因素:历史数据底层逻辑被证伪,政策调整风险未全面纳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