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石化行业周报:供需回升,部分产品回吐前期涨幅-230219

《兴业证券-石化行业周报:供需回升,部分产品回吐前期涨幅-230219(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证券-石化行业周报:供需回升,部分产品回吐前期涨幅-230219(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周价格涨幅前五的石化产品:乙烯(韩国FOB),9.38%;中国LNG(华北易高),5.88%;乙二醇(华东),2.87%;苯酚(华东),2.52%;甲苯(华东),1.91%。
本周价格跌幅前五的石化产品:WTI期货,-4.24%;丙烷(华东到岸冷冻价),-4.02%;Brent期货,-3.92%;天然气Henry Hub期货,-3.86%;己二酸(华东),-3.77%。
本周价差涨幅前五的石化产品:丙烯-丙烷,347.92%;乙烯-石脑油,79.92%;PTA-PX,27.4%;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醇,5.3%;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醇,5.3%。
本周价差跌幅前五的石化产品:乙二醇-乙烯,-76.02%;EO-乙烯,-34.5%;PET(半光)-原料,-23.02%;己二酸-纯苯-硝酸,-17.86%;PET(有光)-原料,-15.02%。
三大机构发布原油月报,IEA、OPEC均上调2023年需求增量预期。
IEA发布2023年2月OMR报告,需求方面,预计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为200万桶/天,较上月预测值上调10万桶/天。供给方面,IEA预计2023年全年全球石油供给增量为120万桶/日。
OPEC发布2023年2月MOMR报告,需求方面,预计2022年全球油品需求同比增加254万桶/日,较上月预测值基本持平,其中OECD国家同比增长129万桶/日,非OECD国家增长125万桶/天;预计2023年全球油品需求同比增加232万桶/日,较上月预测值上调10万桶/日,其中OECD国家同比增加35万桶/天,非OECD国家同比增加196万桶/天。供应方面,预计2022年非OPEC国家油品供应增量为189万桶/天,较上月预测值下调4万桶/天;预计2023年非OPEC国家油品供应增量为144万桶/天,较上月预测值下调10万桶/日。预计2022年OPEC国家NGLs产量同比增长11万桶/天,达到平均539万桶/天,较上月预测值持平;2023年OPEC国家NGLs产量将同比增长5万桶/天,达到平均544万桶/天,较上月预测值持平。2023年1月,OPEC-13的原油产量环比减少4.9万桶/天,平均为2887.6万桶/天。
EIA发布2023年2月STEO报告,披露全美2022年全年原油产量为1190万桶/天,较上月披露值上调4万桶/天;预计2023年、2024年全美原油产量分别为1249万桶/天、1265万桶/天,分别较上月预测值上调8万桶/天、下调16万桶/天。披露2022年液体燃料净出口129万桶/天,较上月净进口披露值上调11万桶/天;预计2023年净出口127万桶/天,较上月净进口预测值下调6万桶/天;预计2024年净出口142万桶/天,较上月净进口预测值上调24万桶/天。
美国或继续释放SPR且PPI数据增长或超预期,国际油价下跌。周初,据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称,拜登政府计划从战略石油储备中再释放2600万桶原油,预计交付时间在4月至6月之间。同时,API及EIA库存数据均显示美国原油库存环比增长。后续,美国劳工部周四公布数据显示,受能源成本上涨影响,美国1月PPI同比增长6%,高于市场预期的5.4%;环比增长0.7%,为去年6月以来最大增幅。剔除食品和能源后,1月核心PPI同比增长5.4%,高于市场预期的4.9%;环比增长0.5%,高于市场预期的0.3%;同时美国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表示其认为有令人信服的经济理由大幅加息,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亦表示不排除在美联储3月会议上支持加息50个基点。综合来看,供给端的潜在增长预期及需求端隐忧或共同导致本周国际油价环比下跌。截至2023年2月17日,本周WTI期货结算价较上周下跌4.2%至76.34美元/桶;Brent期货结算价较上周下跌3.9%至83.00美元/桶。
截至2023年2月10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环比上周增加1628.3万桶至4.71亿桶;美国战略原油库存环比上周持平为3.72亿桶;常规汽油库存增加123.9万桶,馏分油库存减少128.5万桶;2023年2月10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为1230万桶/日,环比上周持平;美国炼厂当周平均日净加工量为1502.7万桶,环比减少38.3万桶/日,毛加工量1556.6万桶/日,环比减少27.0万桶/日,炼厂可用产能开工率为86.5%,环比减少1.4pcts。贝克休斯油服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18日当周,美国活跃石油钻井数为607台,环比上周减少2台。
需求显著提升,LNG价格上涨。据隆众资讯,本周国内LNG工厂开工率47.8%,环比提升2 pcts;产量34.65万吨,环比提升4.3%。进口气源方面,国内6座接收站共接收LNG运输船9艘,环比上周减少5艘;到港量73.95万吨,环比上周下降25.05%。需求端,本周LNG总需求48.76万吨,环比增长7.68万吨(+18.7%)。截至2月17日,中国LNG出厂价格为6300元/吨,环比上周上涨350元/吨。
PX价格下跌,PTA-PX价差扩大。供应方面,华南一厂2# 110万吨装置本周负荷下降至8成运行,3# 125万吨装置本周负荷均下降至8成运行并且三月中旬计划检修45天;富海集团250万吨装置其中125万吨2月14日附近投产出料,目前整体负荷运行在8成。本周PTA行业总产能为7818.5万吨,PTA检修产能约1324.6万吨,长期停车产能525万吨,实际在产产能5968.9万吨,在产产能开工率为73.55%。截至2月10日中纤网数据显示PTA流通环节库存为179.6万吨,环比上周下降16.3万吨。截至2月17日,PX(进口CFR)价格为1023美元/吨,环比上周下跌24美元/吨;PTA(华东)价格5440元/吨,环比上周下跌10元/吨;PTA-PX(进口CFR)价差为241元/吨,环比上周扩大52元/吨。
供给持续回升,涤纶长丝价差环比有所回落。供给端,据百川资讯数据,本周涤纶长丝行业总产量43.55万吨,环比上周增加6.88%。需求端,开工方面,据百川资讯数据,本周江浙地区化纤织造综合开机率46%,环比上周提升13 pcts;下游终端订单方面,据隆众资讯数据,国内织造样本企业订单天数10.11天,环比增加0.89天。据中纤网数据,截至2023年2月17日,涤丝工厂DTY、POY和FDY库存分别为31、22和26天,环比上周均增加1天;POY价格环比上周下跌95元/吨至7575元/吨,DTY价格环比上周下跌50元/吨至8750元/吨,FDY价格环比上周下跌145元/吨至8125元/吨;POY与原料价差较上周收窄126元/吨至1482元/吨,DTY与原料价差环比上周收窄81元/吨至2657元/吨,FDY与原料价差环比上周收窄176元/吨至2032元/吨。
供给收缩带动丙烯酸价差略有修复;开工上行,丙烯酸丁酯价差收窄。丙烯酸环节来看,据隆众资讯,本周国内丙烯酸企业整体开工率为64.21%,环比上周下降0.69 pcts;丙烯酸丁酯环节来看,据隆众资讯,本周丙烯酸丁酯企业整体开工率约为58.88%,环比上升1.61 pcts;终端需求来看,本周产业链终端需求回升,丙烯酸乳液行业开工环比提升8 pcts至50%。截至2月17日,丙烯酸价格为7600元/吨,环比上周持平;丙烯酸-丙烯价差为2214元/吨,环比上周扩大14元/吨;丙烯酸丁酯价格为10400元/吨,环比上周下跌150元/吨;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正丁醇价差为1159元/吨,环比上周收窄119元/吨。
供需两端开工均有提升,顺酐价差总体维持平稳。供给端,据百川资讯,本周国内顺酐行业总开工率59.68%,环比提升4.65 pcts;需求端,本周国内UPR行业开工率约28%,环比提升3 pcts。截至2月17日,顺酐价格为7380元/吨,环比上周下跌120元/吨;顺酐-碳四价差为-292元/吨,亏幅环比略微扩大8元/吨。
原料价格下跌,丁酮价格环比下滑。供给端,据百川资讯数据,本周国内丁酮行业平均开工率47.99%,环比持平;需求端,下游涂料、胶黏剂等行业维持低位稳定运行;成本端,本周醚后C4(燕山石化)环比下跌50元/吨至6550元/吨。综合来看,成本回落导致产品价格有所下滑。截至2月17日,丁酮(齐翔腾达华东)价格为8600元/吨,环比上周下跌50元/吨。
供给回升,己二酸价差有所收窄。供给端,据隆众资讯,本周己二酸行业开工率为62.5%,环比上周提升2.2 pcts;需求端,下游PA66、TPU、PBAT行业开工率环比分别变化+1、0、0 pcts至67%、56%、14.82%。截至2月17日,己二酸(华东)价格为10200元/吨,环比上周下跌400元/吨;己二酸-纯苯硝酸价差为2801元/吨,环比上周收窄609元/吨。
可关注公司:2022年Q3单季度来看,受损于原油价格快速回落,及需求边际走弱导致价差收窄,部分企业出现亏损状况。当前原油价格高位震荡,产品-价差已收窄至历史底部区域,油价企稳下,优质企业盈利有望快速反弹。同时替代路线原料(如乙烷)价格亦从高位有所回落,相关企业原料压力有所减轻,盈利亦有望回升。此外民营炼化企业当前亦积极依托上游炼化项目充沛、廉价原料库拓展下游新材料项目,深挖产业链潜力,努力提升抵御风险能力与综合盈利能力,未来可期。可关注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炼化项目已投产)、桐昆股份(参股浙石化一体化项目)等民营炼化企业;轻烃路线领军企业卫星化学;化纤行业领军企业华峰化学、新凤鸣。
恒力石化,公司为PTA行业的龙头企业,现阶段拥有PTA产能1660万吨/年(含惠州基地在建500万吨/年产能),大连基地为全球单体最大的PTA工厂。公司上下游一体化程度较高,现已形成“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格局。上游方面,公司拥有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450万吨PX产能;下游方面,截至2021年末公司拥有涤纶民用长丝产能243万吨,工业长丝产能40万吨,工程塑料产能24万吨,聚酯薄膜产能38.5万吨,PBAT产能3.3万吨等,产品种类较为丰富。当前公司依托上游炼化项目充沛原材料储备,大踏步加码布局下游新材料项目:2022年6月13日,160万吨/年精细化工项目环评受理;3月24日,60万吨/年BDO及配套项目(一期)进行环评拟审批公示;1月26日晚间正式公告拟建年产260万吨高性能聚酯项目与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已于2月8日开工;2021年12月26日于苏州同日本芝浦及青岛中科华联签约引进12条共计年产能16亿㎡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线,预计将于2022年1月起的18个月内完成交付;2021年6月24日晚间先后公告共计275万吨的三个聚酯新材料项目及配套化工项目,当前亦在稳步推进中。连同控股股东及附属企业推出百亿级别员工持股计划,在绑定员工利益、完善激励体制的同时亦有望同时助力在建项目高效推进,彰显发展信心。未来随炼化产品需求的修复以及自身新材料平台的不断拓展,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荣盛石化,公司为PTA行业龙头企业,其参控股PTA产能约1900万吨/年,权益产能约905万吨/年。伴随2019年底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一期项目的全面投产,公司打通原油-燃料油/石脑油-PX-PTA-聚酯涤纶全产业链。浙江石化炼化项目规模、配套优势明显,产品种类丰富,不仅具有较强盈利能力,产品多元化亦有助公司抵御周期波动的风险。当前浙江石化二期项目已全面建成投产,并依托浙石化平台继续深挖项目潜力,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加速布局下游新能源、新材料高附加值产品领域,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盈利能力。
东方盛虹,公司是差异化纤维行业与石化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公司当前拥有差别化涤纶长丝产能260万吨/年(配套上游PTA产能390万吨/年);丙烯腈产能78万吨/年,EVA产能30万吨/年,均在行业内具有领军地位。随盛虹炼化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公司现已成功构建“原油-PX/乙烯-PTA/乙二醇-聚酯-化纤”全产业链,未来随其以及下游配套项目产能逐步释放,有望带动公司产销规模与综合盈利能力实现跨越式增长。同时,公司亦有诸多新增产能/项目处于建设/推进当中。新能源新材料方面,800吨/年POE中试项目已成功全流程打通;2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斯尔邦丙烷产业链项目二阶段处于建设中,虹科新材料可降解材料(一期)处于拟建中,共计70万吨/年规模的EVA项目亦已于前期开工;聚酯化纤方面,公司当前共计在建/拟建245万吨/年差别化纤维产能(包括25万吨/年再生纤维产能)。综合来看,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程度有望持续提高,产业链版图有望持续扩张,各个项目间的协同效应有望持续增强,公司综合盈利能力与抵御风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卫星化学,公司为国内丙烯酸及酯行业的领先企业,产业链一体化程度较高,公司C3产业链当前上游拥有90万吨/年PDH产能,下游拥有66万吨/年丙烯酸和75万吨/年丙烯酸酯产能及其他多种产品产能。随2021年Q2连云港石化烯烃综合利用项目一阶段投料试车成功,公司产品正式拓展至C2产业链,逐步形成“丙烯-丙烯酸及酯-高分子乳液/SAP”、“乙烯-PE/EO/MEG”双产业链格局,并持续进行双线扩张。当前公司连云港石化二阶段项目已正式投产,后续有望持续贡献业绩增量;规划众多新能源新材料项目,保障成长空间;前瞻布局进口替代高端性新能源材料POE及关键材料α-烯烃,有望把握产业发展机遇。总体而言,公司未来项目储备丰富,稳步推进,战略清晰,成长潜力可观。
华峰化学,公司是在我国氨纶、己二酸、鞋底原液等领域均具有龙头地位的综合性现代化聚氨酯领军企业。公司当前三大主要产品产能均为国内第一,有较大的规模优势;依靠不断的技改投入与新项目建设,公司生产成本逐年降低,能耗、物料控制水平行业顶尖,形成了显著的低成本优势;“己二酸—聚酯多元醇—鞋底原液”产业链可灵活调整产销比例,抑制波动,提升公司综合盈利能力,具有一体化优势。当前公司重庆基地“10万吨/年差别化氨纶项目”二期5万吨/年产能已投产,公司氨纶总产能已达22.5万吨/年;“115万吨/年己二酸项目”中余下产能以及“30万吨/年差别化氨纶项目”亦处于稳步建设投产中,我们预期公司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
桐昆股份,公司积极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参股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现已全面投产,形成炼油-PX-PTA-涤纶长丝全产业链格局,产品多元化有助公司抵御周期波动风险,炼化项目成本优势保障公司较强盈利能力。同时,于2022年1月全面投产的项目二期在化工品比例、产品附加值方面亦有进一步提升,未来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投资收益。此外,浙石化当前大步加码下游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未来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公司作为涤纶长丝龙头企业,坚持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巩固龙头地位:公司当前聚合产能900万吨/年、纺丝产能950万吨/年,均列行业第一,且当前仍有丰富项目储备有待投放;配套上游PTA产能420万吨,且于2022年下半年、2023年上半年预计将各有一套250万吨/年PTA投产;配套布局2*60万吨/年乙二醇产能亦处于稳步推进中。公司行业地位领先,未来产销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新凤鸣,公司是我国涤纶长丝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公司围绕“两洲两湖”基地以及“两个1000万吨”的十四五规划稳步前进,扩大产销规模。其当前沿“PX-PTA-涤纶长丝”积极进行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公司目前具有PTA产能500万吨/年、涤纶长丝产能630万吨/年、涤纶短纤产能90万吨/年。远期来看,仍有400万吨PTA产能及多个聚酯产品项目处于稳步规划推进之中,未来成长空间可观。随规划项目逐步落地投产,公司产业链一体化、规模化低成本优势有望进一步显现,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化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