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关于优化转融通机制的点评:市场化申报+拓宽券源+降低费率,两融将迎来规模提升-230219

《西部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关于优化转融通机制的点评:市场化申报+拓宽券源+降低费率,两融将迎来规模提升-230219(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关于优化转融通机制的点评:市场化申报+拓宽券源+降低费率,两融将迎来规模提升-230219(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摘要: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优化转融通机制,旨在实现全市场转融券业务模式的整合统一,有助于提升主板融券余额。长期来看,随着全面注册制落地,沪深两市两融业务有望迎来规模提升及结构优化。
事件:2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中证金融配套优化转融通机制,实现全市场转融券业务模式的整合统一,重点是将在科创板、创业板(简称“双板”)行之有效的转融券优化措施推广到主板,并为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推广预留了空间。
本次修订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1)提升主板转融券业务的市场化水平和成交效率。“期限固定、费率固定”模式的转融券约定申报方式将统一调整为市场化的约定申报方式,借贷双方可以自主协商确定转融券期限、费率,进行更加灵活的展期和提前了结,实现转融券实时成交并可实时用于融券业务。2)拓宽主板转融通标的证券范围和出借人范围。注册发行股票上市首日即可纳入转融通标的证券范围,注册发行股票的战略投资者可以在承诺的持有期限内出借获配股票。3)大幅降低证券公司参与转融券业务成本。转融券费率差统一降至0.6%,取消转融通业务保证金比例档次最低20%的限制。4)退市标的证券的处理机制更加完备、灵活。增加了对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的业务处理规定;对涉及终止上市的标的证券,增加了协商提前了结的灵活处理方式。
整体来看,机制的优化有助于两融规模扩容。1)从融资业务来看,影响规模增长的核心在于客户需求,即市场的热度。2018年至今,沪深两市的融资规模占流通市值的比重均值为2.22%,中位数为2.24%;2015年上半年的均值为3.8%。对于证券公司而言,影响融资业务发展的核心在于资本金(包括净资本规模以及较低的债权融资成本)和零售客户群。2)对融券业务而言,影响规模增长的核心在于券源,市场化的约定申报方式能够提升成交效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科创板最新的融券余额为210亿元,占两融余额的比重达23.0%;创业板在机制优化后,融券余额占比也迅速提升至6.8%(2020年8月24日至今均值)。对于证券公司而言,融券业务是服务机构客户的重要工具,考验的是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投资建议:证券行业利好政策持续落地,全面注册制及其配套政策能够有效的提升券商业务发展空间;短期内,一季度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有助于券商业绩修复,自营、经纪等将直接受益。截至2月17日,券商指数的PB估值仅为1.35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我们推荐东方证券、广发证券、兴业证券、中金公司、东方财富,建议关注国金证券、长城证券。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风险、政策风险、经营及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