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开放获取出版发展报告2022-23020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开放获取出版发展报告2022-230206(1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开放获取出版发展报告2022-230206(116页).pdf(1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开放合作已经成为破解重大科技问题、驱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迎来了范式创新,以开放获取为代表的开放科学运动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实践模式也不断丰富和完善。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开放科学建议书》,呼吁世界各国致力于更加开放、透明、协作和包容的科学实践,充分彰显出开放科学已经成为国际共识。
中国是科研产出大国,也是全球开放科学的重要参与力量。近年来,中国的科技界、出版界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开放科学实践,在开放获取论文、开放共享数据、开放科学设施建设和开放出版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2011–2021年,中国科研人员每年发表的国际论文中,开放获取论文的数量从2.5万余篇增长到23.8万余篇,占比从15.8%增至37.8%,年均增长率为25.2%。中国科协作为中国200多家科技社团的联合组织,愿意与全球科技共同体携手并进,构建多元协同机制,搭建科技期刊交流平台,开展学术出版传播合作,推动开放获取出版转型,努力增进开放科学跨界协作和多元实践。
本次与国际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商协会(STM)联合编写《中国开放获取出版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是中国科协推进开放科学实践的一项重要举措。双方秉承独立、客观的原则,实事求是地搜集数据、查找文献、剖析问题、总结规律,为各方全面了解国际开放获取发展演变和中国的发展进程提供了一手的数据和详实的资料。
基于系统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报告》显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开放获取政策、实践各具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开放获取出版生态,也面临多种多样的现实问题。各利益相关方应进一步深化合作,弥合分歧,凝聚共识,积极探索更加富有活力、可持续的开放获取出版体系,构建开放科学环境下国际学术治理的新模式、新机制。
开放科学不仅是科研范式和科技治理的重大革命,也是全球学术出版系统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中国科协将持续团结中国科技界、期刊出版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开放获取出版解决方案。中国科协也将始终秉持开放、信任、合作的理念,与全球学术界、出版界携手,弘扬开放科学文化,推进开放获取实践,营造开放共享生态,促进数据、成果和知识等更快、更广、更充分地传播和利用,让科学研究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