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元证券-2022年四季度主动偏股基金持仓分析:大幅加仓港股,医药、非银和计算机行业获主动增持-230204

上传日期:2023-02-06 07:32:11 / 研报作者:朱定豪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国元证券-2022年四季度主动偏股基金持仓分析:大幅加仓港股,医药、非银和计算机行业获主动增持-230204.pdf
大小:1713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元证券-2022年四季度主动偏股基金持仓分析:大幅加仓港股,医药、非银和计算机行业获主动增持-230204

国元证券-2022年四季度主动偏股基金持仓分析:大幅加仓港股,医药、非银和计算机行业获主动增持-230204
文本预览:

《国元证券-2022年四季度主动偏股基金持仓分析:大幅加仓港股,医药、非银和计算机行业获主动增持-230204(6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元证券-2022年四季度主动偏股基金持仓分析:大幅加仓港股,医药、非银和计算机行业获主动增持-230204(69页).pdf(6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市场:2022年Q4权益市场先抑后扬,市场主要指数均小幅反弹。主动股基Q4涨跌幅为-0.28%,表现不及沪深300和中证500。国元基金分类下,QDII和被动指数基金Q4表现突出,主动权益、量化多头、固收+、债券和FOF基金Q4小幅下跌。
  公募基金:2022年Q4公募基金市场合计规模27.80万亿,环比下降1.9%;合计数量9475只,较上季度末增加231只。主动偏股型基金Q4数量增加明显,较上季度末合计增加159只,其中以偏股混合型为主(增加96只);合计规模小幅提升4%至4.63万亿。
  仓位:主动偏股型基金Q4仓位整体提升,当前平均仓位87.58%,较上季度末提升1.06个百分点,但整体仓位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随着港股Q4强势反弹,港股仓位提升明显,当前平均仓位6.44%,较上季度末提升1.32%,仓位仅次于2021年6.51%的高点。
  板块:主动偏股型基金Q4大幅加仓港股,减仓主板。大类板块配置方面,主动偏股基金大幅加仓医药,配置占比提升2.16%;减持周期和中游制造。
  行业:2022年Q4主动偏股基金主动加仓最多的行业是医药、非银金融和计算机,分别加仓1.30%、0.64%和0.40%;主动减仓的行业较多的行业有房地产、煤炭和通信,主动仓位变动为-0.56%、-0.53%、-0.53%。
  风格:重仓股风格变化不大,在中小盘指数中持股市值小幅增加,低估值重仓股数量占比小幅下降,整体仍偏向价值。
  重仓股:22Q4主动偏股基金持股集中度持续下滑,市场分歧加大;前十大重仓股中贵州茅台、宁德时代、泸州老窖、五粮液稳居前四,药明康德、亿纬锂能、山西汾酒、迈瑞医疗、阳光电源、爱尔眼科等紧随其后。
  百亿基金持仓:22年Q4主动加仓基础化工、轻工制造、医药和电新,分别加仓0.74%、0.57%、0.3%和0.3%。主动减仓的行业较多的行业有家电、有色金属、计算机,主动仓位变动为-0.68%、-0.45%和-0.42%。TMT板块各行业均获主动减仓。
  四季度A股市场先抑后扬,宏观风险因素出现较多积极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内需,坚持“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房地产政策“三箭齐发”,推动优质民营房企融资恢复,保主体实质性推进;同时,12月防疫政策放开,新冠回归乙类管理,虽然短期对消费、医疗资源等造成冲击,但长期来看对经济有正面影响。海外来看,通胀有所回落,美联储加息幅度收窄,加息拐点仍需等待。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处于较低位置,部分优质企业的投资价值凸显。展望23年,基金经理普遍认为影响市场的风险因素多有改善,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经济活动的恢复,加上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支持,经济增速大概率超过22年,而权益市场通常领先于实体经济有所表现,估值水平有望得到修复。
  配置方向上,疫后复苏和经济复苏预期下的受益板块是基金经理们投资关注的重点。东方红李竞选择“复苏初期阶段增持具备增强自控可控能力的中国制造”,虽然对短期消费复苏保持一定谨慎,中期仍旧看好“消费服务及互联网板块里受疫情影响,但市场预期相对合理的港股公司”。交银杨金金看好“独立于经济形势,只要经济活动恢复正常,企业经营就能有不错表现的个股成长机会”以及“经济见底弱复苏也能带来供需向好、且股价和估值都在相对底部的部分周期品种”。中庚丘栋荣则重点关注“供给端收缩或刚性行业,及其在需求复苏情况下的潜在弹性”。东方红王延飞、张伟锋相信“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的企业在行业复苏的时候能够体现出较好的成长性”,以及“受疫情等环境影响需求延后的行业,经济回归正常后,需求叠加带来的业绩增速有望超预期”。交银刘鹏指出“在经济见底的前提下,部分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善将在疫后经济复苏中带来盈利和估值的超预期弹性”。睿远赵枫表示“伴随着经济复苏和总需求的增长,一些前期受到压制的行业有可能面临估值和盈利的修复”。也有不少基金经理继续看好成长股,东方红李竞认为“23年机会是结构性的而非全面性的,可能会是相对成长股里面的阿尔法机会的大年”。银华李晓星“最为看好成长股方向,继续选择业绩持续兑现的优质公司”。中庚丘栋荣看好“低估值但具有成长性的成长股,重点关注国内需求增长为主、供给有竞争优势的高性价比公司”。交银刘鹏也认为中期应该给予成长更多的关注。
  风险提示
  本文基于客观数据进行分析,市场行情、基金产品情况可能发生变化,本文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