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证券-消费者服务行业:长江消费海外复盘系列之Shake Shack,餐饮新消费品牌的AB面-230204

《长江证券-消费者服务行业:长江消费海外复盘系列之Shake Shack,餐饮新消费品牌的AB面-230204(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证券-消费者服务行业:长江消费海外复盘系列之Shake Shack,餐饮新消费品牌的AB面-230204(32页).pdf(3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Shake Shack:餐饮新消费明星品牌
Shake Shack或许是近几年餐饮消费赛道中最接近“星巴克神话”的品牌,高质高价、精致时尚、网红属性是“绿汉堡”的标签;尤其是疫情时期,无论是纽约还是上海,在一些公众新闻中Shake Shack甚至被抽象为衡量都市生活品质的流行符号。而从资本角度来看,自2015年纽交所上市至今,公司作为“大品牌、小公司”,资产稀缺性与成长潜力维持了总体高估值;但市场预期也并不平稳,股价起落间,近几年出现数次股价翻倍的机会,但最终如今股价又来到低位,较上市时增幅不明显。我们研究Shake Shack,即是研究一个更成熟更发达的消费市场如何理解一个纯正的“新消费”标签,估值与预期在哪些节点发生了变化,中产精品“生活方式”类品牌走出都市、下沉扩张时能总结出怎样的模型演变规律,并以此作为国内市场参考。
新消费的A面:品牌成长的“想象力”
本章着眼于描绘Shake Shack作为餐饮“新消费”明星品牌“光鲜亮丽”的一面:超越餐饮领域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市场对其成长性的估值逻辑。上市之初,Shake Shack便创造性地提出了品牌的定位概念,“Fine Casual(精品休闲)”:1)灵感驱动,融合传统经典与时尚创新的产品菜单;2)高举高打,具备特殊时尚文化影响力的选址思路;3)敏锐网感,打造潮流符号与生活方式。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之外,二级市场亦欣喜于公司上市之早、体量之小,似预示着长期不可限量的成长潜力,上市时市场对于中期开店空间几乎没有太多质疑:1)虽是“新消费”却是“老需求”,美式餐饮对于汉堡薯条类产品的需求是直觉即可验证的;2)本土市场发展珠玉在前,有许多快餐、休闲餐品牌可侧面验证空间假设;3)海外代理模式现金流特征好、净利润水平高,核心合作伙伴均为星巴克代理商——因此,二级市场流通盘远小于投资者对远期空间的预期,估值水位极高,单店估值超过5千万美元,体现了典型的“新消费”估值特征。
新消费的B面:“高估值魔咒”的捧杀
本章聚焦Shake Shack估值回归,迈入中长期发展时的基本面表现与资本预期调整。美国二级市场对于Shake Shack经营财务表现的一种常见评价是,经营及财务模型随门店网络扩张而持续“衰变”;而通过对公司上市后直营门店模型的成长质量进行立体分析,本报告认为:综合来看,Shake Shack门店模型所谓的“衰变”是可预见的客观规律,“精品休闲”概念走出大都市后短期无法从下沉扩张中取得规模效应是一种必然,市值波动体现了不同阶段投资者的预期变化,短期内公司无法从基本面消化早期的高估值,于是疫情形势等β情绪面因素更易触发这类标的股价的大幅波动,出现“远多短空”;公司近几年应对更多元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2020年以来的宏观挑战作出了数字化、改变店型等战略调整,我们认为符合长期发展需要。
看好我国餐饮品牌化发展的稳健前景
我国餐饮行业经过三年疫情,现已起底反弹迈入复苏轨道;我们期待基本面提振契机提振市场情绪,推动业绩估值双重修复。展望未来,对比美国市场,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不足20%,仍有提升空间;2016~2018年“消费升级”主题下的热门赛道(例如茶饮、咖啡、甜点、快餐等)发展尚不充分,尚待本土龙头跑出。我们持续看好疫情期间展现出战略变革能力的优秀餐饮品牌,重点推荐平台型餐企九毛九、下沉市场小酒馆品牌海伦司,建议关注奈雪的茶、海底捞等。
风险提示
1、宏观消费风险;2、公司经营风险;3、行业竞争加剧;4、疫情影响持续。